基层“三会一课”实践情况的调查报告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一、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党内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的有力推进,使各地基层党组织生活得到明显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规范,但是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内容上存在“一偏四化”问题。

“一偏”,就是一些会议主题存在偏差,有的地方和单位把“三会一课”等同于一般性工作来抓,致使“三会一课”有名无实,偏离政治主线,“党味”不浓,针对性不强。“四化”,即存在平淡化、娱乐化、物质化、利益化问题。一些基层党组织对“三会一课”研究不深、把握不准,有些会议的内容只局限在党史党务方面,围绕党性党建深化拓展不够,多数是平平淡淡传达上级精神,总体呈现出“上热、中温、下冷”状态。

2.形式上存在“一旧三不”问题。

“一旧”,就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因循守旧现象突出。问卷调查显示,有32%的调查对象认为基层党组织还习惯于以强制命令、封闭集中的方式抓支部组织生活,思想守旧、方法呆板。“三不”,即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问题。有的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新瓶装旧酒,形式机械,会照常开、课按时讲,却没能解疑释惑,一些党员对此心生厌倦,原先的老办法不管用。有的党组织习惯于敷衍应付,这个群、那个圈应建尽建,但总体使用率不高,线上活动缺少规范,推送内容不接地气,存在虚设空转问题,新平台没有用好。有的党组织遇事不敢担当、见硬就软,对不守规矩、不在状态的党员护着让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少数不合格党员缺乏动真碰硬的底气和勇气,有震慑力的组织手段不敢用,甚至以妥协换“和谐”,尽责没有尽到实处。

3.主体上存在“一差三弱”问题。

“一差”,就是不少党员先锋模范意识欠缺,主观能动性差,不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三弱”,即存在理想信念弱化、纪律规矩弱化、主体意识弱化问题。不少党员因企业改制或自谋职业等原因,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之后,便“跳出体制、不受约束”,理想信念动摇,纪律观念淡漠,主体意识弱化,甚至只要权利不尽义务。有的党员功利意识膨胀,不珍惜党员身份,简单地把商品交换原则与党内原则做比较,自由主义泛化。部分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做事不打招呼,也不报告。有些长期在外的党员,流出地党组织鞭长莫及,流入地不愿管理,离岗就离党、离乡就脱管问题成为基层组织生活的新问题,工作覆盖出现“盲区”。

4.落实上存在“一难三不”倾向。

“一难”,就是一些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为习惯难矫正,自觉不自觉地把“三会一课”当成“自留地”,有时间就抓,没时间就拖,致使一些党员产生参不参加都无所谓的错觉。“三不”,即存在不会落实、不愿落实、不敢落实的主观故意倾向。有些基层党组织书记不会抓落实,对“三会一课”具体内容和要求不加思考,大会小会一个“调”,打“官腔”,念“通稿”,缺少接地气的“大众话”“口头语”。有的党组织书记不愿真落实,工作上“我的地盘我做主”,把武断当果断,会前缺少沟通,会上讨论不够,以选择性决策、情面式沟通代替民主,甚至欺上瞒下搞“先上车,后补票”。有的党组织书记不敢抓落实,顾忌于熟人社会的理短情长,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开展“三会一课”往往避实就虚,执行制度随意性较大。

5.监督上存在“一虚三失”问题。

“一虚”,即一些制度措施执行过于柔性化,有时形同虚设。有的基层党组织就制度抓制度,年年都提新口号,多数换汤不换药,制度成了“纸老虎”。“三失”,即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员领导干部都编在同一个党支部,组织生活封闭运行,双重组织生活落实不规范,自我监督失之于宽。有的基层党组织对“三会一课”指导监督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常规检查浮在面上,有时只翻翻台账、看看记录、听听汇报。具体考评时量化指标少,定性内容多,缺乏简便管用的评价标准,致使一些基层单位只做表面文章,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制度成了摆设。

二、丰富拓展“三会一课”的对策建议

坚持和加强“三会一课”制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焦“两个突出”“三性要求”“四个结合”“五式推进”“六有目标”,梯次传导动力,逐级压实责任。

1.聚焦“两个突出”,从源头上保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三会一课”作为基层组织生活的基础平台,围绕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要求发挥作用,必须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这两个基本功能,一以贯之地坚守政治属性,确保“三会”开得实、党课讲得好、始终在标准线上推进。一是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这个根本。与时俱进地抓好政治学习和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各级党组织应聚焦主业,深入领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和教育制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确保党员思想上能提神、政治上能解惑、行动上能助力,促使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突出党性锻炼这个核心。把党章教育摆在党员教育的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党员党性锤炼和实践养成,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督促鞭策广大党员知党恩、讲党性,做表率、当先锋,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聚焦“三性要求”,全方位增强基层组织生活实效。

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支部组织生活,鼓励支持基层实践创新,不断丰富拓展“三会一课”的主题和内容,促进基层组织生活与行政管理、服务群众工作有机结合,以党组织整体功能提升促进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一是注重精准性,探索建立“三会”主题和内容资源库。充分考虑基层党员受教育程度、个人理解能力等因素,规范细化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的主题和内容,建立基层“三会”的主题和内容系列模块,形成以信息化为主、可视化为辅的会议主题及内容资源,结合行业领域需求,实行重点任务“菜单式”推送、个性需求“订单式”供给,确保“三会”始终有实质性内容。二是注重专业性,储备、培养符合基层需求的党课师资队伍。针对基层党课形式相对单一、理论性偏强的实际,统筹抓好承担基层党课讲授任务的党员干部系统化、专业化培训,逐步储备以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优秀党员、草根明星为主体的基层党课师资队伍。三是注重实效性,积极推进党务、政务、服务融合互动。充分考虑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社区的党务、政务、服务工作在执行主体和推进方式上的一致性,在具体落实中做好“加法”,使“三会一课”与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民主自治有效衔接,促进党务与政务融合互动。对农村而言,坚持把“三会一课”与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四议两公开”、农村党建“星级评定”、脱贫攻坚、农村实用技术讲座等工作结合起来;对街道社区而言,坚持把“三会一课”与区域党建资源共享、联建共建、社会治理等工作结合起来;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坚持把“三会一课”与建设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增强依法行政能力等工作结合起来;对非公企业而言,坚持把“三会一课”与企业发展、生产经营、保护职工权益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党务、政务、服务捆绑式推进,促使“三会一课”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践问题,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号召力。

3.聚焦“四个结合”,拓展“三会一课”实践形式。

紧密联系基层实际和党员现实需求,因地制宜拓展“三会一课”形式,促进党内活动方式创新,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十指弹琴”、统分结合。对于党内重大精神和重要活动安排,坚持高位统筹、梯次推进,按照县市主导—党委(党组)把关—基层推进的次序,明确主题内容、落实举措和时限要求,一级带着一级落实,确保重点任务不空、不偏、不虚。具体到基层单位,应结合不同党员群体实际,高处着眼、实处用力,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二是打破惯例、学议结合。抓住基层支部党员大会的契机,结合会议主题,合理嵌入必要的讨论交流环节。对于以政策精神学习为主的支部党员大会,集体学习后应安排必要的交流反馈环节,让党员当好政策精神“传声筒”,宣传政策、收集建议举措;对于涉及选人用人、重点事项表决的支部党员大会,必须抓好会前讨论,保障党员“四权”,对相关讨论和表决事项做出客观预判,确保工作稳妥有序。三是体验互动、学做结合。注重学做结合、以做为主,在保证小组党员基础性理论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会议+实践”模式,更多地通过主题党日、访贫问苦、志愿服务、议政商讨等党内活动来历练党员。四是边讲边议、学讲结合。好党课,既要有倾情讲授,更要有热烈互动。应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不断丰富、拓展基层党课形式,探索推行“边讲边议、课堂互动、角色互换”等有效模式,适当让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党员、老党员、草根明星上台讲党课,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新方式、新力量来激活基层党课,增强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4.聚焦“五式推进”,强化教育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坚持和加强“三会一课”,既要用好以上率下等“老方子”,也要在传播手段建设上创新招、出实策,确保组织生活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党员。一是以上率下推进。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把领导带头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实施细则,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时间、频次、方式做出详细规定,做到有计划、有督查、有考核。严格落实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全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建议将基层党委(党组)成员分别编到辖区不同的党支部,加强实践示范指导,实行全过程纪实、留痕式管理。二是专业指导推进。选优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不断拓宽基层党务工作者来源,注重从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以及热心党务工作、基层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群体中择优选聘党务工作者。注重培养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健全党务工作者培养锻炼机制,确保党务干部有干事平台、有发展空间,以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促进工作提升。三是以强带弱推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抓重点、带一般,抓两头、带中间,探索推行职能部门与薄弱村结对、城市社区与村镇社区结对、社区与商圈结对、企业与建制村结对等多种模式,在党员教育管理、文化活动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以强带弱、共同提升,促进基层党组织均衡发展。四是线上线下推进。主动适应传播渠道和党员行为习惯的新变化,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搭建以县级党校、乡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村社党员讲习所等为主体,以教育实训基地为补充,以网上学校、线上互动、微型党课为支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员教育平台,促进党员教育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化,以方式方法创新满足不同层面党员的需求,提升“三会一课”质量。五是差异式推进。动态了解把握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不同行业领域党员的需求,以及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离退休党员的客观需要,坚持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上门送学、错时培训相结合,实行具体化、差异化推进。

5.聚焦“六有目标”,不断织密日常管理监督网络。

树立“抓在基层、严在支部”的导向,充分发挥各基层党委(党组)的承上启下作用,坚持程序公开透明,任务上下联动,责任倒查一层,通过流程、时效、责任相互作用,激发工作活力,促使“三会一课”严起来、实起来。一是时限有要求。严格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时间规定。明确支部党员大会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小组会可结合其他党内活动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以集中学习为主的基层党课每年不少于四次。二是会前有沟通。研究制定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手册,明确“三会一课”的目标要求、方式方法和详细流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请示报备制度,定期收集党小组及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性会议必须搞好会前沟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延期开会,提高党内民主质量,不断增强党员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三是过程有指导。发挥基层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每季度对所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等支部组织生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于涉及基层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讨论决定的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上一级党委(党组)包保领导干部和党建指导员应跟进指导,掌握情况、做好预判,把住关口、严密流程。四是考评有依据。建立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测评指标体系,具体考评中不仅要看活动次数、工作记录,还应通过服务对象访谈、民主测评、个人约谈等灵活方式,全方位、立体式评估“三会一课”的质量和成效。五是奖惩有依据。把“三会一课”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畴,分层分类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年初晒清单、年中督进度、年底评实绩,通过“成绩+问题+任务”三单联考,奖优罚劣,考评结果与调配班子、使用干部、评先选优等工作挂钩,确保党建责任由“软任务”转变为“硬指标”,看得见、抓得住、能问效。六是落实有问责。建立纪检、组织、督查、巡察部门日常沟通联系机制,压紧责任链条,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执纪必严。

35 3432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