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范文最新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范文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一篇】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即将结束,一学期来,综合实践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双向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数学教研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此为今后活动的准绳。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的校园文化。
二、抓好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优化讲学稿的教学设计,合理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2、认真上课,在课上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课上和课后都有所获。平时,教师也要注意收集资料。
3、认真对待学生的课后任务,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每位数学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互相听评课,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每次平望片的综合实践教研活动,我们也都能积极参与。向兄弟学校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教法。
四、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检查。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按时写教案,教案内容是否详尽、认真等。
五、取得了荣誉,存在着问题。
这一学期,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仍积极开展,戴西洋老师和申玲燕老师都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综合实践的相关论文。
但我们综合实践的队伍总是不固定,因为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划分,教师流动性很大,这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下学期,希望我们的综合实践小组成员再接再厉,让学生都能绽放探索之花。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二篇】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和同学们一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快乐绿洲里学习,一起感受,一起分享,一起成长。以下是这学期的工作总结:
第一,创造性利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适应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资源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发,并与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相结合。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案,所以老师进行每节课都要费很大的脑筋。为了让每节课都更好,教师应该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教学活动。如本学期开展的“科技小发明,小生产”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这半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体会到收获的艰辛和喜悦。下学期继续发挥教研组优势,让我们在云峰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加丰富有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三、今后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1、加强理论指导,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大胆创新实践,多反思总结,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2、以身作则,组织带动其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积极参与研究,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探索螺旋式、本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有效化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三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落实素质教育。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等方面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成为名符其实的“难点”。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认为学校可以把乡土资源、校园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常态化。我校就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们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乡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学生在活动中乐于探究、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本学期,我组根据教研室和学校安排,进行了较扎实的研究活动。现小结如下:
开学初,本组教师集中学习本学期学校教学研究计划,了解本学期的活动安排,将研究性学习有意识与学校活动整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第一阶段:本课程指导教师集中学习本学期学校教学研究计划,了解本学期的活动安排,将研究性学习有意识与学校活动整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三年级——美丽实小知多少,初步接触这门课,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校园,走近校园的花草树木,校园的老师、同学,了解校园的历史;四年级——了解国粹“书法”,因为学校申报了书法实验研究课题,旨在让学生走进书法,了解国粹,进而热爱书法,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五年级——我爱读书,旨在让学生了解琳琅满目的书刊杂志,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六年级——明天我们有水喝吗?旨在让学生关注社会、珍惜水资源。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的大比武活动,本组教师朱心军获学校一等奖,周家慧老师获二等奖,陈旋老师获三等奖;朱心军老师参加当阳市大比武竞赛获一等奖;老师们成绩的取得与本组教师同心协力、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成绩的取得是本组教师的智慧的结晶。
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加强理论学习,主动参加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学习、培训,自觉读书、上网学习,积极写教学反思,提升专业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四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这学期,当阳、宜昌相继举行科技节竞赛,我组教师抓住此契机,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写科技小论文,创意科技小发明,参加车模、航模、魔方比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服务。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四篇】
本学期,我组担任四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区综合实践中心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六次教研活动。每次我组都能按时积极地参加,认真学习省综合实践暑期新教材培训指导思想,认真领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认真听课评课,认真参加综合实践课例交流。特别是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我组就上一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向全区综合实践教师和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师做了经验介绍,获得大家的好评。
这学期,三、四年级都开设了综合实践课,我组能和刚接手这门课程的教师加强交流和沟通,能和年级组内其他教师加强联系,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增加了与家长的联系,将这门新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尽个人的领悟做好宣传工作。
资源包中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实践内容,我根据每周一节课的有限课时,根据学生的需求,确立了“漫话交通工具”和“与书为友”这两个单元为本学期的实践活动内容。我制定了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方案。在组织每一次的活动前,做到有引导;在活动中,做到跟踪指导;在活动后,安排展示交流。实实在在地落实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例如,在“漫话工具王国”这一单元,学生有去修车铺去调查自行车、摩托车的部件、构造的,有去公交车站点看路牌、调查公交车线路的;有去搜集交通安全标识的当学生个人或是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成果,获得奖励时,真正获得了参与实践的情感体验。
1、学生在“热爱中华文化,博览群书,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主题思想的影响下,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亲历亲为中丰富知识,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读书的质量。
2、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安排了主题实践活动内容,认真地落实活动实施的每一步。比如,学生全部注册,经历了近一个学期的过程,学生登陆二千多人次,发文篇数达到近1500篇。
通过建立的综合实践网站,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元旦放假在家,有的学生还自发的上网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学习并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通过上网下载、链接,扩大了阅读量,学会了一点对资料的收集处理的知识,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从情感体验上,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本次在区综合实践网站评比中我校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当然,在网站上,学生的表现还是稚嫩的,有些地方还是粗糙的,我还要进一步的指导。学生上网总能受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的干扰,我还要正确的引导。
总之,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较之以前,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这来自于学生在实践中能力锻炼的进步。在区中心教研组的指导下,我组还应继续努力,积极探索,辛勤耕耘,争取更好的成绩。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五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我校在十一五重点课题《综合实践与师生发展》顺利结题后,在十二五期间又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特色》的研究,一直以来学校大力开展有效教研,推进有效教学,探索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学校综合实践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机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
1、建章立制,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改后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学校无专业教师,大部分教师都是兼课教师,学校虽把课程安排进了课程表,但随意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虽未被挤占,但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是流于形式,达不到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落实,而且能取得实效,学校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段主题监测制度以及综合实践的开发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题、活动程序、活动结果等方面实施监督与检查,从而使该课程规范化,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2、建立引导机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科学指导。
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开展指导讲座,在综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与指导方法上引导教师。年段共同体由骨干教师与年段兼课教师组成,骨干教师负责指导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确定2-3个实践活动主题。围绕着活动主题,每个年级确定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在方案中确定阶段目标。学校指导小组全程参与,跟踪指导,推动教师整体思考,使学生在不同的时期获得不同的发展。
3、建立评价机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积极导向。
学校逐步建立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对教师完成地方课程情况,年段主题实施情况进行每月评价,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自主获取知识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则采取月评与期末总评相结合,并把教师参与综合实践的情况与参与效果纳入到教师的业务考核中,以此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习,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1、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师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网,要求从网上不断学习新的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同时开设博客,在博客上资源共享、主题探讨、发帖论坛。三是组织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小学综合实践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与评价》等书籍。这些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把握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了观念,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可以说使不少老师豁然开朗,对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满了信心。
2、实践学习,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交流平台。
学校积极组织领导及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及教学观摩、比赛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老师传达、共同学习、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邢君老师参加了在福建组织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回校后进行了题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赏析》的学习交流活动。杨校长参加了在厦门组织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回校后进行了题为《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讲座。领导和老师们在这些实践学习中收获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了思路,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3.互助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学校以年段为组,本着同年段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年段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共同体由一个骨干教师负责,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围绕年段主题,共同体教师轮流担任主讲人,并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策略,围绕主题组织共同体教师集备,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让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成长。
三、有效教研,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
1.强化专题研究,落实校本培训。我们每学期至少开展五至六次综合实践的专题研究活动。2012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段的研究专题是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那么围绕着“调查”策略共同体的教师着手研究。首先进行专题研讨,就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进行研讨,然后由共同所中的教师进行专题主讲,再进行实践研究活动,活动后进行专题反思,专题交流与专题总结。专题研究的强化,让教师明确指导的具体任务,掌握了具体的指导方法,从而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与探讨,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校本课程开发。
香的氛围中和谐发展。塑造健康、文明、智慧、尚美的心灵,培养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现代人。该套校本教材文本获全国中小学校本教材文本评比一等奖。
3、课题研究。
我校是全国书法艺术学校,学校特色鲜明。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的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学校的书法特色进行“综合实践和学校特色”的研究。研究分为四大版块,即书法与德育(目标侧重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书法与生活(目标侧重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书法与社会(目标侧重于学生书法知识的积累和社会见识的增长);书法与国际(目标侧重于开阔学生视野和文化交流知识的掌握)。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成果显著促学校内涵发展。
合实践活动案例《一亿有多大》获全国一等奖;邢珺、何钧、骆文莉所撰写的论文《深挖教材,非诚勿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书法教学》获全国二等奖,邢君老师的综合实践课获省一等奖。学校还有多位教师的论文、案例在省市区获一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培植下,在老师们的大力协作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更加完善,将有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六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和亮点。自20xx年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积极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为研究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建设、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问题,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与有效实施,学校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就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作一小结,希各位领导和专家不吝指正。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和各科室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等工作。
二是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等方面工作做好整体规划。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支持性的实施环境。学校积极向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争取社会和家长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四是努力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开发多样化的基地课程,并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五是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向教学一线提供切实可行的活动设计和活动案例,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切实有效的互动研讨和展示平台。
六是建立学生外出活动审批安全教育制度。部分学生参加的学校周边地区外出活动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并提交安全预案,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批准方可活动。学校原则上同意参加学生数适可、学校周边地区且安全措施落实的活动,较远地区、较大规模的活动需经教育局批准,活动结束需及时向批准部门反馈活动安全情况。
新的理念、新的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也就在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没有课程标准、又没有教材,也没有教参,更没有专职教师,找不到可参考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对长期以来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面对这门综合程度高,实践性、开放性强,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时间、需要精力的课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因而,快速地建立一支能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师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几年来,我校主要建立了省市镇校四级培训机制,参与了地市各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活动,成立了学校校本课程编撰研修小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师资培训工作,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快速提升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实施水平,涌现出一批实施课程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优秀教师。如远勋平老师《立足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兼谈对一堂区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杨春兰老师《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和体会》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卢悦云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之“让花木兰走进生活”》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方明山老师《珠三角农村中学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及思考》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等(详细见老师获奖情况登记表)。
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主编的《学习资料》中明确指出:“各校应以材料里面的主题素材为基本课程内容,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选择使用,也可以以此为蓝本,结合各地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区环境,师生携手,对本册主题材料加以拓展充实。”因此,我校在做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同时,还非常注重结合本校特色和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了大量的主题资源,指导内容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维度出发,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选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集中活动与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结合,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中评价和展活动等根据学生的心身特点和知识能力发展水平来设计,联系社会热点、国家宏观决策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来生成,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比如《关于高中生心理压力问题调查》、《北中学植物研究实践活动》、《北商业布局和消费结构研究》、《北外来人口调查报告》等开发了数以百计的主题资源,具有鲜明的“校本”和“地本”特色,活动的主题范围大大拓宽,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北、学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成才的热情。
课程落实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前提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走过来,我们在不断实践、观摩、研讨,反思过程中,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活动方案设计能力,积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方法和丰富经验。随着先期课题、项目研究的有序开展,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学生发动、人员调度、中期监控、成果评定,技术指导、背景材料提供、课题管理、成果汇总,课题评审等对综合实践的活动安排、课题体系、考核评价、保障系统都作了规定,通过专家引领、边实践、边研讨、边开发的校本研修形式,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各个年级设立备课组长,教研组应保证每月两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研讨中不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性。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主题明确,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导师之间分工不分家,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互相合作、精诚团结的工作机制,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在倾斜性的政策及榜样的先导下,逐步形成了群体参与的规范化、常态化局面。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建议运用"成长记录评价"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鼓励教师学生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评价要求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日常活动进行中去。为此,学校先后制定了成果展示评价、学分制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评比制度,自下而上采用了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小组评价、师生互评、学校评比等多种途径进行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多样:既有课程活动成果评价,又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有面向全体的小组、班级评价,又有体现差异的年级、校级评优。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完整的活动记录,包括研究计划、数据处理表、访谈表、社会调查表、出结题报告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如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体系。每学年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评选,为学生所获得的成果提供表现的平台。
1、教师指导力量相对薄弱。我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必须组建综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组或教研组,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组成。但目前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力量都比较薄弱。一般只是通过年级集中讲座来完成理论和方法辅导,并由具备一些课题管理经验的老师上课,大部分教师都是兼职的。由于这些教师还同时担有高考学科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上都感到难以有较多的精力投入。面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和困难,实际指导也往往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效率不高。
2、学生活动空间不足: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其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使得活动的开展不可能仅局限于教室。一般情况下除理论课教学、材料整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外,大部分时间需要户外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不固定、班级规模过大,以及安全问题,使得学校难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和吸引力,也与课程的宗旨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3、政策支持系统的不足,缺乏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缺乏有效的评价、工作量计算办法,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机构、保障机制不配套等也制约了综合实践课程顺利实施。比如课程的评价系统的探索与研究,需要学校在管理上进一步统一协调整合,必须把评价纳入学校的行政系统中去才有可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办法,产生导向性的价值评判标准;再如,活动基地建设、安全保障投入、社会及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费开支等决策都是课程实施中的行政要素。学校的机构设置必须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接,确定负责部门和人员,在行政上享受同等待遇。
4、课程资源的开发出现理想的构想与现实建构的困难
综合实践活动不需要教材、资源包,这是理想的构想,也是最终追求的目标,但与现实相距甚远。为一线老师提供具有共性、示范性的案例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性训练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此门课程的有效实施,这已得到大家的共识。然而行政部门为了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资源包,严重地制约了各校选择资源包的自主权,无论是组织者还是教学管理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理解总是为课程资源的匮乏而苦恼。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七篇】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经过前一段时间: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整理研究成果,同学们对资料的交流充满了渴望。
《百家姓》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源远流长。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让孩子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姓名入手,通过找找自己的姓氏,发现《百家姓》的趣味,让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轻松地与传统文化碰撞、对话、生发情感,让复杂的《百家姓》变得简单明了。当孩子们第一次找到自己姓时的欣喜,第一次发现有很多人的姓是相同时的快乐,第一次统计出班级有多少姓时的满足,从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我感到孩子们获得了很多。
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通过他们的表现我深切的体会到:只要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真的可以支起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是教师对方法的指导。可见,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应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资料的交流仅仅是这次活动的一个过程。过程中,学生交流的已不仅仅是资料,更是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成长。
总之,我觉得这次活动有意义。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在对姓氏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让他们去了解自己家族的过去,了解自己家族的发展经历,我想我们的孩子对家人、家庭以及家族的情感也会得到更深的熏陶和感悟。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八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学生生活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和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当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课程,有必要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实践和各种实践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会变成认知课。
1、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老师教书出来,但是学生所以师生关系就是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开展全过程的综合实践活动。
2、在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这意味着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完全是设计师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并不是完全靠复制成人生活方式成长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并不把课程及其教材视为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
3、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以学生为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发展过程、总结和交流中,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式,它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很多实践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我很困惑,很担心,也很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会更好!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九篇】
我校于2011年三月申报了市级课题《九年制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与评价实验研究》,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参加了本课题的研究学习。在之前,我也结合我的学科课程初中生物,曾上过初中的综合实践课,但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教师找不到方法,学生提不起兴趣,要么开头热热闹闹,结尾冷冷清清,虎头蛇尾。要么找不到内容上,因为之前综合实践是没有教材的,既是找到内容,大多是教师强加的,学生不咸兴趣,在活动过程中看不到效果,体现不出综合实践课的教育理念。我校自从申报了这个课题后,就组织了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第一阶段是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内容是针对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当时我正好在指导学生的一个课题《对校园植物的调查》,也是我第一次当指导老师,好多东西无从下手,但是在课题组的培训下,结合自己的生物学科知识,带着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并感受到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拓展运用是有很大的潜能可挖掘的。在指导这个课题的时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浓厚兴趣,缠住我在校园里串来串去,对着很多我认识或不认识的植物问在问那,当时我是先把植物名告诉学生,其它的问题则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收集。当这个课题结束时,我看到了学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学会了在网上收集资料、通过制作植物标本,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观,这个活动主题的小论文还荣获了贵阳市级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在指导通过中,我通过对(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学习,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并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和过程,并运用于教学中。
业性指导。并确定自己的指导计划。在实施阶段,任课老师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阶段交流,并在学生交流中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的指导。指导老师的任务是参加到所指导小组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的一些事务性工作或开展专业性的指导。任课老师的任务是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形式呈现活动成果和选择适当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指导老师的任务是在学生提炼活动成果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专业上的指导,以确保学生活动成果的科学性。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任课老师要对学生的合作方式、活动态度以及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指导老师要从学生在活动中的专业发展及活动成果进行专业上的鉴定。
学校通过例会培训和教研活动时间经常对教师上课、听课和评课的情况进行交流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取经,使得课题组的老师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成长。
经过两年的学习研究,我感受到: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通过近一年教学实践,积累和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而且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让综合实践活动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还通过派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一步的培训综合实践的理念,学习外地的先进经念。通过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可是这对于我们初始者,确实很难。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因此在活动时要处理好以下方面:
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要求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在主题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要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第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学校课题组经历了两年多的课题实施,我们作为参加课题的老师,也有了很大的收获,我发现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我在2011年指导学生作的《对校园植物的调查》,参加贵阳市的综合实践小论文竞赛,荣获了三等奖;2013年指导学生《对都拉片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参加贵阳市的综合实践小论文竞赛,也荣获了三等奖;这说明了通过学校课题的实施和学习,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
小学综合实践组的工作总结【第十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今天本站网友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综合实践。
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和同学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就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造性的运用教学资源,上好每一堂课。
为了适应学校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目前我们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采取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发与借鉴以前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教材,更没有现成的。
教案。
对于教师而言每一节课的开展都要费不少脑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善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发。如这学期开展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顾半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工作,我体会到了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发挥教研组教研的优势,将我们云枫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搞得更加丰富,更具实效性。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学生的思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来期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1、加强理论引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多反思和总结,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培训和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2、以身作则,组织和带动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探索一条螺旋上升的本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路,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有效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3、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自制新年礼物”等主题。
成功之处是: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不足之处有:
1、面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助。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