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爱的人在线观看韩剧 教育咨询主管工作总结范文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第一次爱的人在线观看韩剧 教育咨询主管工作总结范文精编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咨询主管工作总结1

(一)指导思想

1.心理咨询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系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中每项工作也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大力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或面临不同生活挑战的时候,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是正常现象,是一个发展问题,不能武断或一概解释为“病”和“心理素质低”,所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功能的发挥和有效性。

2.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生获得和谐的发展,也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校进行教职工职业耗竭的预防和调整工作,还要包括校园心理安全维护和危机管理中发挥专门的作用,整个工作架构需要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考量。

从三级预防体系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既有初级预防的功能,也有次级预防的功能,即在问题出现之前或最早出现的可能时机立即介入(初级预防),和在特定问题开始恶化(问题扩大化)或变成持久困扰的最早时间点上给予处置(次级预防),适当承担问题持续存在,此时介入以降低问题的严重性,与治疗类似(三级预防)功能;在此意义上,初级预防功能的发挥与学校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联系,次级预防功能的发挥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三级预防功能的发挥要在这项工作发展到较为理想状态时,在学校心理咨询系统中依靠基层学校和基于系统中跨校的专门学生咨询机构与医学心理合作/配合承担。

3.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最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不同于成人心理咨询,必须重视这种带有性质不同的差别;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是在学校体制中开展的,不同于在独立于学校体制的医院和社会咨询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有独特的资源和限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相对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医学心理治疗部门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区别并不只是一个病人与否和严重与否的问题,完整的学校心理咨询系统,需要包括对一些较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工作;

学校心理咨询可以和医学心理诊治部门配合工作,但不承担医学心理诊断、精神科诊断和药物、医学心理物理治疗。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绝不是在学校和教育系统内开设一个小型心理医院,或专业心理医院在学校中的延伸或初级诊所,也不就是孤立地解决常规新健康教育,或班主任、任课教师解决不了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

(二)总体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从专业规格、工作机制、网络构建、队伍建设、工作模式、质量管理,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综合考量,建构合理、务实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二、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质、专业规范和伦理标准的研究

考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学校教育机制的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系统的要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家”专业特质,界定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角色特点,坚持正向和发展性,建构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伦理标准。

(二)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及模式的研究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包括:心理健康资料采集与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普及与宣传、专门心理健康活动、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教师心理保健、危机预防与干预等。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不能是心理诊所式的封闭模式,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治疗师化”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学校心理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应善于与学校其他教育资源合作,结合“学校社工”的视角和工作方式,采取“合作模式”开展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和培训方案的研究

根据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建立符合实际的专业资格标准和系统培训方案,以及考核办法,还需要考虑咨询人员和督导人员的区别。

(四)中小学心理咨询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分层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是重点;学校咨询人员的继续教育、督导机制和团队建设,需纳入质量管理;形成一些制度。

1.省/市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2.区/县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3.校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五)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政策保障的研究

按1:800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并建立绩效认可与考评机制,纳入教师职称晋升渠道。

三、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实施与分工

本专题的研究在整合了各地优势资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要保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坚持专业性和伦理规范,以行动研究为原则,研究与实务并重,考虑地区差异,形成分类系统模型,形成典型,便于辐射推广。

(一)课题组组成及专题分工

教育咨询主管工作总结2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立体化整合构建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仍然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学生群体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高校中开展时间长,从事人员广,研究管理体系健全,在学生中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两者的合理整合为基础,构建一套卓有成效的立体化工作模式是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思路,具体可以概括为“一项基础,两个主体,三股力量,四种结合,五级体系”。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为基础

1.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已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中逐一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方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渠道,努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广泛吸纳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力量进行培养。鼓励他们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人员匮乏的不足。

3.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班集体党团建设

利用班集体党团建设的有利平台,以班会、年级大会为实施契机,团体心理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为主要方式,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渗透,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教研室为工作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事务主体,它负责了规章制度的建立,日常心理咨询的开展,专业心理网站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心理普测与危机干预的实施等各项工作。只有切实抓好中心工作,从学校自身情况出发思考工作方向,做好全局统筹安排,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研室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研主体,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主要力量。只有在高水平教学科研的支持和引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育德的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完成“成人、成材、成功”的最终目标。因此,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教研室的作用,鼓励教研室成员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提高其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实践促进教研,以教研促进管理,以管理促进工作,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循环。

三、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中心教师”三股力量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心理自助的方法,因此大学生群体一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在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成为最前线的宣传站、排头兵;更要让学生心理社团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的主力队员,成为心理工作顺利深入开展的有力支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团组织培养、班集体建设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辅导员直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模式,虽然很多专家学者还就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着研究和讨论,但就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言,它有效弥补了专业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和精力的不足,对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和教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辅导员大多有教育学和思想政治专业背景,有第一线接触了解学生的巨大优势,长期从事学生工作也给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只要给辅导员进行系统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指导,他们就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心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专业的心理学教育背景,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教学工作,因此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他们担负着最重要的责任。他们既要负责中心和教研室两个工作主体的运转和建设,还要对辅导员和学生群体进行专业指导。

“学生、辅导员、中心教师”三股力量支撑起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院-学校”的基本工作体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实现多元立体化的职能分工,确保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四种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1.心理课程教学和心理专题活动相结合

(1)开设科学合理的心理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因此从开展心理课程教学入手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着重要影响。学生掌握的心理知识丰富了,心理“免疫力”提高了,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者人数自然会下降。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种类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①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如在低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学》等高层次课程。

②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不同课程。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犯罪心理学》、《法制心理学》;为思政及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为管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专业心理课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助人自助的方法。

(2)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相关活动

①以五月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平台,通过大型现场心理咨询、散发心理宣传小手册、播放心理音乐和愉悦心灵的美文、以及心理电影展播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构筑一个珍爱自己的心灵家园,搭建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形成“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的校园氛围。

②针对特定时期和特定需要开展相对应的活动。如军训期间抒发新生对教官队友祝福之情,培养新生感恩之心的“最美的祝福”活动;为让新生感受学校和谐如家的氛围,在新生入校后,开展的“相识相知”团体辅导活动;为假期留校学生排除思念之情,开展“成长与感恩”活动等。

③开展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的活动。如与戏剧相结合的心理剧大赛;与辩论赛相结合的心理辩论赛;与管理培训相结合的素质拓展活动等。

(3)举办不同主题的专题心理讲座

根据当前学生关注的话题和社会现象,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题心理讲座,从人际关系、职业规划、恋爱心理、新生适应等各个方面去充实课程教学的内容,既可以活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氛围,也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康的全面发展。

2.多种咨询方式紧密结合

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化、多样化,单一的咨询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传统一对一面谈咨询的基础上还需要衍生出多种咨询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1)将咨询空间“虚拟化”

在学校心理网站上开通网上咨询功能,采用QQ、MSN、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既给咨询老师提供了方便,可以在家在外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学生也能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可以畅所欲言。

(2)将咨询信息“及时化”

开设“心灵热线”、“生命关爱热线”,24小时安排人值班,学生有任何的烦恼与困惑都可以直接用电话和短信的方式和心理咨询老师进行交流,缩短了咨询前期的时间,自身心理问题的扩大也能及时得到控制。

(3)将咨询来访者“团体化”

针对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咨询,通过这些团体心理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成长和心理自助能力。

3.心理普测和心理危机预防相结合

心理普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掌握学生基本心理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普测结果的基础上,排查筛选出心理异常严重的学生编录进“心理危机预警库”,组织中心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对其进行跟踪干预辅导,以减低这部分学生心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使“介入式危机干预模式"转变为"预防性危机干预模式"。当学生心理危机爆发时,还能以预警库资料作为心理危机评估的原始依据,根据心理危机评估结果迅速做出应对方案,集结校内各方面力量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使危机当事人安全度过危机,情绪症状得以缓解。

4.教师专业引导和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相结合

朋辈心理互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烦恼等各种问题时,他们往往求助于他们的朋友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以及情感上的关心、安慰和鼓励。朋辈心理互助不等同于普通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它是一种半专业的心理工作模式,要求十分严格,更强调专业教师对学生的素质选拔和指导培训。一般在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测验和面试,确定朋辈辅导员候选人后,还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最后根据他们培训表现择优组成正式的朋辈互助人员。朋辈心理辅导不仅是对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的良好补充,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自助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在降低心理问题产生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五、五级危机干预体系

通过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宿舍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降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由寝室长随时掌握全寝室同学的心理状况,将寝室同学的心理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委员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年级辅导员报告。

辅导员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学生干部等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负责人坚持每周一次向学生辅导员了解全院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各学院每月填写《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交中心进行汇总评估。

各学院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以电话的形式将该生的情况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中心报告。

教育咨询主管工作总结3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与结合的文章比较多,他们主要从涵义、内容、方法、目的、工作对象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有关两者的关系在研究中也逐渐显现一致性。本文主要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互动与结合,其中重点是当前大学生心理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把握联系,认清差异,发挥互补作用,才能有效解决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众多问题。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受到众多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的辩证关系理清,一些高校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忽视心理咨询教育,认为心理咨询教育不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咨询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个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巨大冲击,环境的复杂化引起价值观的扭曲,价值观的扭曲导致道德“下滑”,在价值观的冲突下引起内心困惑。引发了高校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许多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治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行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教育。第二,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随机性的日常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第三,品德教育。主要对高校学生进行一定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第四,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帮助高校学生认清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具体问题,通过发泄和释疑,以化解等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上面的四个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

高校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青年大学生帮助、启发和指导,从而提升他们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心理障碍咨询。帮助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挖掘病源,找准对策,解除痛苦。第二,心理适应咨询。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者提供帮助,帮他们树立信心。第三,心理发展咨询。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心理调适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他们挖掘自身潜力,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大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决定了心理咨询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比如刚跨入大学大门的新生,面临着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克服多种困难和挫折,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等多种心理问题。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90后”大学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历经十多年呈现出明显成绩,各个领域变革如日中天,东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交叉碰撞,网络信息化的真正来临,大众教育向精英教育的转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所以,就有着90后以下两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自我主体意识增强

“90后”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强,但有时社会责任感淡薄,偶尔会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正确将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缺少为国家、民族发展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90后”的大学生们在我国民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环境影响下,他们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平等意识比别的年代的大学生更强,他们渴望自己得到更多的民主和公平,希望在生活的领域中体现自己的民主和权利。

以上心理特点影响和决定着“90后”如下的行为特征:第一,自信、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我。“90后”大学生追求独立与自由,乐于证明自己,渴望表现自我。他们生活趋于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在服装、衣着、言行等方面显出自我个性。第二,善于运用并依赖互联网。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使得“90后”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偏向多元化,网络自然成为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第三,思想独立,早熟而又叛逆。互联网的发展,大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谨、善于表达,喜欢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他们思想比较独立早熟,崇尚个人奋斗,认为具备了独立自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社会涉世能力,做事情有时会叛逆。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为目标,以马列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新时期大学生精神世界出现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属于精神领域工作,二者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多的契合点。充分挖掘这些结合点,对于两者工作思路的拓展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一)在思想认识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人,在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既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片面的夸大哪一方面,也不能把两种问题简单的当作同一性质的问题来解决,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掌握更多的具有说服力的心理学知识;为了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必须以塑造学生好的思想政治修养为前提;只有这样,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互相渗透,才能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健康的人格。

(二)在工作机制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设立专门的教研室,通过课程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心理咨询教育工作通常是以学校的某个教室为单位,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咨询教师,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普查、心理知识宣传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则还没有被重视起来,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互动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两个部门之间要资源共享,互通情报,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通报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工作细节等,以便于心理咨询中心老师面对学生因为评奖、评优、入党、处分等引起的问题,不至于与学校有关政策要求做出不一致的解释。心理咨询中心也要及时向学生工作部门通报有关数据以及一些规律性、周期性的问题,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两支队伍要实现双重角色,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要承担起“教育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身分,必要时能及时转换角色。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以心理咨询的方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要钻研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对于心理咨询人员而言,“心理专家”的角色更重要一点,心理咨询者可以不是“管理者”,但应是“教育者”。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交叉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两者互动,相得益彰,起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强化作用,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克鲁捷茨基著。心理学[M].赵璧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9.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1.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教育咨询主管工作总结4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现状;问题;发展构想

监狱系统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早,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参差不齐,有些省份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索以及实践总结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且心理矫治队伍的建设也处于系统内前列。总体而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对稳定罪犯情绪、维护监管秩序、提升罪犯改造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应看到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本土化以及特色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困境

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具体开展中,一些问题成为影响该项工作长远发展的障碍,需要不断修正。监狱目前的心理矫治工作在设施、设备以及经费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大,以某省为例,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监狱系统的前列。而在人力方面,监狱民警获得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以某监狱为例,监狱现有民警四百余人,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数有一百四十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5%,而有些监狱的人数比例相对更高。然而尽管如此,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各单位真正投入到该项工作的民警数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保障性问题

1.专业化保障缺乏

监狱心理矫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仅靠一次咨询师考试不能满足心理咨询本身专业化以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实践化的需求,需要更好地发挥个人专业兴趣、调动工作热情,抓住一切可以学习、提升的机会提升业务水平,将工作和个人兴趣相结合。例如:可以推荐优秀人才开展继续教育,鼓励青年民警做好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等等。

2.咨询师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监狱的心理咨询中心作为职能部门,在发挥其自身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缺少独立建制,专职心理咨询师还同时担任监狱其他工作,如监狱督查、值班等,其中相当部分工作是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角色〖〗相冲突的。监区心理咨询员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同样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另外,怎样将监狱现有心理咨询师进行资源整合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不要求人人都去做心理咨询,但应鼓励监狱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对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建言献策。监狱应定期举办心理咨询师个案督导、理论成果交流、心理咨询师论坛等,最大程度地对监狱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在系列活动开展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打造典型、培养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专家型人才。

3.制度措施亟待进一步跟进

由于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一些工作开展缺乏约束力,部分工作仅仅依靠民警的自觉和热爱,工作开展较为被动。同时,从事该项工作的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很好地被调动,应根据各单位工作实际逐步出台《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罪犯心理咨询须知》《心理测量工作规程》《生物反馈仪治疗实施细则》《监狱心理咨询师考核、奖励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制度,以进一步指导、规范以及激励监狱心理矫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误区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目前在认识上也仍然存在一些可以避免的误区,这使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1.将团体心理咨询等同于团体游戏

查阅大量有关团体心理咨询的开展的实践信息报告,笔者发现,大部分监狱开展的团体咨询严格而言并不是团体咨询,而更像是团体活动或拓展训练、团体游戏,这种形式虽然也重视参与成员的相互作用,但充分利用团体互动以改善适应和促进成长的发展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还不是很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团体治疗(分为团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并不排斥团体活动,因为团体活动可以相对容易地调动成员的参与热情,为良好团体的创建铺垫较好的条件与氛围。但团体治疗并不等同于团体活动,否则团体治疗就仅仅是活动,而非治疗实践,活动可以成为一期团体咨询的开始(或载体)而非终结,活动、游戏之后还有许多事情要继续开展下去。

另一方面,团体咨询的次数不应该只有一次,短短几十分钟,而应该根据具体的咨询情境以及团体成员面临的问题开展,少则六七次,多则十几次、几十次。团体咨询是否结束应根据团体成员的问题解决情况或咨询目标的完成与否而定。

第三,心理咨询团体的成员不应该是全部罪犯,而应该针对罪犯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有程序地选择团体成员,而不是随便找几个人就组织一次团体咨询活动。团体成员可以是面临相似问题的一类人,例如,人际关系问题、婚姻问题、改造信心不足等问题;也可以是面临不同问题的一类人,即异质性团体。当然,也可以针对一般罪犯开展成长性团体辅导,但也应该遵照团体咨询的程序招募成员、开展面谈等。

2.罪犯心理矫治与个别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易混淆

虽然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很早就被提出,并得到一定的重视,但目前监狱系统内相当部分的民警对心理矫治工作还存在误解。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监狱民警没有很好地发挥心理矫治的作用,当然,从事该项工作的民警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咨询本身不是无所不能的,不能认为罪犯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咨询来解决;另一方面,在目前情况下,部分民警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缺乏基本常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与传统的教育改造罪犯的手段相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人员素质要求不同、影响技术不同、评价标准不同。而这样的误解也进一步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氛围还不能真正地形成,外部工作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3.过度依赖心理量表或心理测试

心理量表本身是否能真实反应被测试者的内心世界,这一问题本身在心理学界就一直争论不休、有待商榷,而监狱系统目前所使用的大部分心理量表都是由国外引进或国内学者修订的,且年代较早,大部分都与当前罪犯改造的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另外,在监狱组织量表测试时,大部分时候罪犯不能较真实地根据自身真实想法作答,往往试图掩盖本意。第三,部分罪犯对心理测试存在误解,测试中往往为了通过测试而测试,为了测试而测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当部分的民警对心理测试不接受,或持怀疑态度。

(三)咨询师的专业操守与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操守与民警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民警的自身角色冲突引发出来的。警察是代表国家行刑、实施惩罚与改造的权力主体,将罪犯置于被管教的一方,习惯于用强制性手段管束、教育(往往是灌输式、说教式)罪犯;而后者则要求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理解的关系,要对罪犯做到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接纳来访罪犯的各种不合理的信念,让罪犯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拥有充分选择的权力,自主决定自己的改造生活。简而言之,一名心理咨询师越专业,其对罪犯人性中的各种黑暗、恶的一面就会越包容。

另一方面,作为罪犯的来访者本身对民警心理咨询师也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抵触,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对民警的排斥、对立、不信任和怀疑中走到与民警相互信任、敞开心扉和吐露心声的轨道上来,他们更多地已经习惯于被教育、被选择,这本身也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长远发展不利。

二、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构想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还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激励一代代监狱心理工作者为探索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努力。

(一)完善工作机制,实现工作的常态化

1.健全工作机制

心理矫治工作是否能够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作为保障,需要着力完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监区心理辅导站―监区罪犯心理信息员的三级工作网络。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应负责全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团体咨询、出入监评估等工作,对这些工作给予指导与管理;配备以工作团队为单位的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其他民警职能工作应有所减少,如有可能应当取消);监区心理辅导站应当配置两名以上心理咨询师担任监区心理健康辅导员,专职或兼职承担监区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心理疏导(广泛意义上的)以及心理测试等基础性工作;监区罪犯心理信息员承担监区罪犯心理状况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汇报;三者逐一对上级负责,上级指导下级工作;形成职责明确、组织有序的心理矫治工作机制。

2.完善考核机制

当前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考核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考核应更加细化,更贴近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际、罪犯改造的实际。首先,需要对咨询师的咨询工作量进行考核。民警心理咨询师在一定时间内做了哪些心理矫治工作,量的积累是必要的,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次数、课时数,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咨询的次数,出入监评估档案建立的覆盖率,参加心理矫治学习的次数,发表心理矫治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其次,在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的同时,要注重工作完成的质量,只有质量才是衡量整个心理矫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例如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案评比,个案矫治现场观摩;通过播放案例视频或录音的形式进行案例督导;开展优秀团体辅导现场观摩;举办心理咨询师论坛进行理论与实践成果交流等形式对监区、监狱心理咨询师进行考核;等等。

3.创新激励机制

在对监狱心理咨询师矫治工作进行考核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即把考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和价值导向,对心理咨询师坚持精神激励、政治激励、经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咨询师的优先培训、评优评先等挂钩,可以在监狱层面制定《监狱心理咨询师奖励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措施,进一步提升咨询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其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同时,重点将咨询师的个人兴趣与监狱工作相结合,探索咨询师的个人专业成长与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相辅相成的工作新路径。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矫治工作专业性、应用性较强,需要遵循其原则,突出重点,不断丰富工作形式,充分发挥心理矫治在培养罪犯健全人格、提升罪犯心理健康水平、解决罪犯心理问题、提升罪犯改造质量以及维护监管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1.全年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性(全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即面向全体罪犯宣传和教授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启发罪犯自觉调整心态,增强自我适应能力,消除心理困扰,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播放教学视频、现场互动式教学、自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发放心理卫生知识小手册、心理剧现场巡演、团体拓展训练、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漫画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征文比赛、播放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影片、开展矫治作业相关主题讨论、优秀矫正作业巡回展等。

同时,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如每年春节开展精神疾病全员大排查,高温季节开展“情绪夏令营”活动,以及重大节假日开展心理专题辅导。

2.不间断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群体性心理问题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具有相似心理问题的人群开展。如部分新入狱罪犯的入狱适应问题,部分即将出狱罪犯可能面临的家庭人际关系问题、婚姻问题、就业焦虑、情感问题等,以及改造中期部分罪犯面临的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姻问题、自身成长问题等。此类罪犯都可以通过遵守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工作程序,组建相关主题的团体或小组,甄别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借助团体心理辅导的载体,进一步增强罪犯应对、处置生活事件的能力,提升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危机干预

个体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主要是针对个体罪犯而言,如罪犯面临深层次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很好地调节,或者心理调节仍不能解决或不应该、无必要去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师严格筛选评估、罪犯主动申请的条件下,就需要对其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或长程或短程,视其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咨询进展而定。

而危机干预主要是针对个体罪犯面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而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危机干预在针对发生危机事件的个体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危机事件中的个人所在的群体开展工作,做好相关心理疏导、心理抚慰以及后续心理状况跟踪,减少危机事件对相关人群的伤害度。

(三)注重心理矫治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

监狱心理矫治工作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去开展工作,应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地选拔优秀心理矫治民警,整合优秀社会资源,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心理矫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1.专业化的心理矫治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工作队伍需要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心理矫治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监狱需要组建一支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其成员需要能力超群、独当一面、业务精湛、工作敬业,力争使监狱专职心理咨询师成为监狱的特色品牌,使人人有基本功、个别有特色、个别有专长。

兼职心理咨询师是监狱创新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调动对心理矫治工作有兴趣的民警主动参与到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当中来,同时也需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以更好地调动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专业化队伍建设还可借助社会有效资源,依托大中院校和科研机构,采取聘请、有偿指导等形式,建立外聘专家、学者进监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也可以对监狱心理咨询师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和督导。

2.心理矫治专业技术的多样化应用

目前的心理矫治工作在专业咨询与治疗上还没有形成规模,在技术的运用上仍旧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一种方法和技术能够包治百病,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各个理论流派、方法技术以及最新的咨询技术谙熟于心,方便运用。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意向对话技术、沙盘技术、认知疗法、行为技术、来访者中心疗法等已经被证实在罪犯个别咨询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而当今一些新兴的咨询与治疗技术也应当应用起来,如叙事治疗、完形治疗、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等治疗方法或技术。

3.心理矫治理论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普遍偏低且面临发展瓶颈,需要进一步激发民警的理论研究热情,切实提高民警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推动心理矫治理论工作的创新发展。

监狱可以通过搭建心理咨询师的教育培训平台以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如外出参观、参加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讲学等),给予广大民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组织广大民警深入开展心理矫治个案的研究。同时,鼓励有独到见解、理论功底扎实的民警不断深入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相关理论研究,培养专业化人才。

三、总结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维护了监管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也促进了罪犯改造质量的提升。但无论是在其自身发展的某些方面,还是在区域发展上仍旧存在着不平衡性,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似乎面临着发展上的新的瓶颈,还需要一代代从事心理矫治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们继续探索,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1]章恩友。中国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的现状和趋势(上)[J]. 中国司法,2002,8.

[2]王国昊。对加强监区心理矫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警视,2012,8.

教育咨询主管工作总结5

关键词 中职卫校 网络心育模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DOI:/

Build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chool Network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HE Likun[1], LIN Yongkang[1], WEI Yumin[2]

([1] College of Nurs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022;

[2]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Lijiang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aid to education. For status quo of network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medical school, combined with the line of work practices, building systems, standardized network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publicize and popularize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improve self-awareness, strengthen peer support,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line under inadequate consult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build a new platform.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chool; network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thinking

1 中职卫校网络心育现状

当前,我国各高校对网络心育的运用已十分普遍。盛鹏飞(2014)对某省具有ICP 备案的113 所高校网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113 所高校中建有专门平台的高校有81 所,平台拥有率为%。从学校类型来看,本科院校的平台拥有率最高,为%,主要是专题网站;高职院校的平台拥有率为%,主要是专题网页。①相比之下,中职学校网络心育尚处起步阶段。课题组对广西区23所中职卫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区23所中职卫校中,仅15所学校设有可查阅的学校主页,占总数的%;其中设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栏目的学校仅有5所,占总数的%;从可查阅的学校网页显示,所有学校均无专题网站,更无网络测评系统和在线心理咨询。据调查结果分析,我区中职卫校网络心育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缺乏网络心育意识

许多中职卫校缺乏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识,原因可能是担心学生在线交流占据学生学习时间,或导致学生上网成瘾;或学校进行网页建设是并未考虑将网络心育纳入其中。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限于线下宣传和咨询。此外,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校根本没有设置专职心理教师,无心理相关学生社团,网络心育根本无法开展。

网络心育功能单一

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中职生性格内向,羞于表达,不愿或不敢在课堂上表达,也不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然而,在5所设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栏目的学校网页上,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知识、学生心理调适技巧、学生心理社团介绍等,其中含简介或提及学生心理社团的学校有4所,无在线测评和在线咨询栏目。我区中职卫校网络心育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单纯依靠线下面询,不利于学生及时提问及获得帮助,也不利于部分不愿意或不敢到心理咨询中心面询的学生获得帮助。

综合上述两点可见,我区各中职卫校网络心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2 构建中职卫校网络心育模式的优势及理论依据

构建中职卫校网络心育模式的优势

将网络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匿名性可以降低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掩饰性,弥补线下心育的不足。因此,各中职卫校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引导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同伴互助的队伍中,使学生不仅能体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还可以在实践中提高沟通能力,广泛交友,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构建中职卫校网络心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1)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及心理咨询实践,网络心育之同伴互助模块,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尊、自信、亲社会行为等,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②(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③因此,学生学习时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意义构建。网络心育则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心理课堂、论坛、投稿专栏等多个版块中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讨论,并提取适合自己的内容。

3 构建中职卫校网络心育模式

针对我区中职卫校网络心育现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题组进行了初步探究,提出以校园网为平台的网络心育模式(如下图所示)。该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宣传、测评和咨询,实现预防、筛查与预警和干预三大功能。网络宣传主要由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指导下的心理健康协会成员负责,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汇总;网络测评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测评、筛查结果和反馈;网络咨询主要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卫生员进行同伴咨询,并由心理咨询师指导和监督。此外,所有网络硬件、软件均需学校支持网络中心进行购买、开发、管理和监督。

图1

网络宣传

目的:预防

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使学生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达到预防的目的。

项目

(1)资料库:从内容上,可在网络平台上传文字、图片、影视类等资料。如,文字类含心理学基础知识、哲理故事、心理调适技巧等内容。图片类含生理心理学图片、心理学趣味图片、心理漫画等;影视类含心理学微电影、歌曲、诗词赏析等。从版块分区上,可分为“心灵鸡汤”、“心理课堂”、“‘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专题”等三个版块。“心灵鸡汤”以转载资料为主;“心理课堂”版块以教师上传心理学相关课件、授课现场录制视频为主;“‘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专题”版块以上传学校历届‘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精彩剪影、学生作品等,及当届活动中各项赛事内容。(2)交流平台:该平台含论坛、投稿专栏等,旨在为学生提供交流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的平台,使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其实他人也可能会遇到。最后,在投稿专栏中,学生可以写上传分享自己的心得,形式不拘,图文均可,亦可为影视类作品。

负责人:辅导员、心理健康协会

论坛、投稿专栏由辅导员进行监督和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由心理健康协会成员负责。由辅导员对心理健康协会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审核,开设后台管理权限,或移交网络中心进行上传。

网络测评

目的:筛查与预警

通过学生在线测评,即时筛查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并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服务。

项目

(1)在线测评:需购买心理健康相关在线测评量表,并设置学号为用户名,便于各班班主任了解测评的学生。(2)建立数据库:于在线测评的基础上,将学生在线测评的数据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统计,保存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形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

负责人:班主任、心理咨询师

在测评系统中设置班主任管理权限,由班主任到后台查看学生测评情况,对测评数据异常的学生进行关注,可适时进行访谈和了解,如有需要可及时转介至心理咨询中心,由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辅导。此外,心理咨询师应主动与各班班主任进行沟通,及时给予帮助。

网络咨询

目的:干预

在预防的基础上,结合筛查结果和在线咨询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项目

(1)在线咨询:在线咨询含心理咨询师邮箱和同伴互助平台。(2)网络预约转面询:学生可通过网络预约面询事宜。

负责人:心理咨询师、心理卫生员

心理咨询师邮箱由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教师于工作日进行查阅和回复。值班教师主要负责在线预约面询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同伴互助平台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卫生员于每天下午6点至7点间在线回复,期间由心理咨询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同伴互助团队应注意以老带新,做好传帮带工作。

综合上述,针对中职卫校网络心育中现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调动全体师生投入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创建便捷、有效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积极参与在线交流和学习。

*林永康为本文通讯作者

项目基金:2014年度广西中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卫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XJG006)

注释

① 盛鹏飞。高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对某省113 所具有ICP 备案高校网站的调查[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8-102.

35 2354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