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实用【热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实用【热选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第一篇】

(―)。

一、规划依据。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村位于***东侧,与县城区相邻,东至**路34公里,北与**接壤;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度,土壤解冻期235天,无霜期153天,有效积温为2860℃,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

2、幅原面积:总幅原面积70961亩,其中耕地面积13084亩,牧业用地41798亩(其中草原2亩),林地3478亩,森林覆盖率11;宅基地面积706亩,道路面积525,荒山、荒水面积8319亩。

3、组织机构及人口状况:辖区3个自然屯,10个村民小组。党总支1个,党小组10个,党员56名。星级文明户350户,超星级文明户20户,全村共有农户856户,总人口3346人,劳动力1493人,其中:男782人,女711人,青壮年劳动力611人,从事农业生产人口437只,务工经商转移劳动力284人。

4、人口素质结构及比例。小学文化1176人,占35,初中文化1874人,占56;高中文化200人,占6;大专文化100人,占3。

(二)经济状况。

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27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万元占总产值30;牧业产值万元占总产值48;其它各业产值万元占总产值22。全村人均收入5127元。

(三)建设优势。

一是地缘优势突出。***村大部分居民住在县城城郊结合部,环境优越,交通便力,**铁路、**公路穿村而过,电力通讯发达,城镇自来水、有线电视接近村屯。文化娱乐与城区互相衔接,**社区就在本村范围内,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完善,县第二小学、第四小学、第四中学设在本村区域内。**火车站前娱乐广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室是农民文化活动的主阵地;有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所、铁路卫生所3处。二是主导产业基础好。奶牛养殖与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几年来,建成牧业小区4个,青贮窖23个1950立方米,伊利榨乳站3个,年产商品奶3000吨,畜牧繁育、防疫综合服务体系健全。“四三”型温室7栋,蔬菜大棚总面积23000平方米。响誉国内的乳制品企业伊利公司和县奶牛公寓在村行政区域内,同时有草业公司、青贮公司和大牲畜交易市场等多家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基本思路。

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奶牛提质增效工程,坚持多元牧业并举,打造精品牧业;利用城郊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扩大棚室蔬菜面积,创建蔬菜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村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任务、目标和措施。

(一)产业规划。

20,农业经济总产值达到万元,比2008年增长10,20达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0元,比2008年增长10;年达到人均收入6500以上。

1.畜牧业(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2008年,全村奶牛存栏要达2024头,比2008年增长15;鲜奶产量4800吨,比2008年增长15;大鹅饲养量达万只;狐貉、獭兔等经济动物养殖要达万只,畜牧业产值要实现240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到2010年,全村奶牛存栏3540头、大鹅饲养量万只,狐貉、獭兔饲养量7万只,鲜奶产量10100吨,实现牧业产值3872万元,占总产值65以上。

措施:一是通过调动群众养奶牛积极性、招商、争取资金购进、辅助产业靠拢主导产业、转移劳动力创收购买等手段增加奶牛数量。二是坚持质主量从,发展精品,走好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畜牧业发展之路。奶牛要注重良种化率、规范化水平、单产“三个提高”,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工程。三是扶持贫困户,落实发展项目,帮助争取贷款,培育1000只以上大鹅养殖户4户,种鹅孵化大户1户,狐貉养殖典型户25户,獭兔典型户6户。四是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导、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适应现代牧业发展要求。五是继续深化“服务也是产业”的思想,采取法人制、会员制、合同制的形式,组建各。

类经纪人协会,大力培育发展饲草经销、奶牛贩运、鹅雏孵化、大鹅、狐貉销售、防风种植等经纪人群体,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支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种植业(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2008年,完成抗旱保收田建设任务4485亩;完成1个农机合作社建设任务;粮、经、饲比例达到2::;主要粮食作物亩产500公斤,经济作物亩收入510元;特色经济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35。2010年,粮、经、饲比例达到:4:;主要粮食作物亩产600公斤,经济作物亩收入620元;绿特色作物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0;建成3个农机合作社,机械化程度达到8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100亩,抗旱保收田占耕地总面积85,实现种植业产值万元,占总收入的33。

措施:一是依托城郊优势,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把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加快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特别是在绿色特色种植上下功夫。二是完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面积2600亩,规划改造节能温室10栋;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5。三是通过争取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争取贷款、农民自筹等多种途径,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增加大型农机具的保有量和配套率。四是按照“保农保牧”原则,以推广节水灌溉为突破口,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计划打抗旱大井105眼,小井60眼。五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采取集中连片的'基地化发展模式,完善一批特色种植小区,形成村域特色种植业格局,使有限的耕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3、劳务经济(2008―2010年完成)。

任务目标:“十一五”期末,全村青壮年劳动力75以上得到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720人,实现务工收入360万元;2008年,培训劳动力6次达到500人,转移劳动力500人,实现务工收入260万元。

措施:一是采取基本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与普遍的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用人单位为主体,把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三是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建设,重点组织建立牲畜交易、粮食贩运、技术服务、订单农业等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4、项目开发(2008―2010年完成)。

2010年贫困人口下降到3以下,2008年贫困人口下降到8以下。2008年建成年产15吨蔬菜净菜包装企业,项目资金由农村蔬菜合作组织筹措,项目责任人:***。2008年落实省土地复垦项目资金200万元,完成奶牛广场东侧盐碱化区域复垦面积1300亩,具备耕种条件对外进行发包,项目责任人***。2008年在八公里屯西侧规划70000平方米的新村一处,五年内计划建设50栋高标准、节能、环保生活住宅小区。2008年计划建设10栋,资金由包扶单位、社会各界与农民自筹共计150万元,项目责任人***。2008年村集体自筹24万元,建一栋400平方米办公室,项目责任人***。2008年争取县能源办项目资金3万元,完成10栋节能温室沼气池建设任务,项目负责人***。

(二)村容村貌规划。

1.街面建设。

2008年,申请地方道路及包扶单位资金50万元,硬化村屯路4800米,其中:***屯1600米、***屯3200米,2010年村内主干道全部达到硬化标准;初步形成北街基设柴草堆放点四处;八公里设柴草堆放点四处;2010年全村堆放点全部达到规划要求。改造、新建环保节能住宅达到8,2010年达到30以上,2010年砖瓦化率达到60以上;在八公里屯西侧规划70000平方米的新村一处,五年内计划建设50栋高标准、节能、环保生活住宅小区,2008年计划建设10栋,资金由包扶单位、社会各界与农民自筹共计150万元。

2.绿化美化。

2008年,造林面积35亩,绿化植树5800株,绿化道路总长4800米,其中:北街基巷道绿化株,绿化道路1600延长米;八公里3800株,绿化道路32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2以上,2010年达到30%以上;完成沼气池10处,2010年达到50处。

3.生活设施建设。

2008年争取县水务局及包扶单位落实安全饮水项目,总投资55万元,完成***屯82户自来水安装任务和**屯两眼人畜饮水井项目,实现自来水入户率到50,责任人***,2010年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100%;2008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2010年有线入户率达到90以上;2008年村集体自筹24万元,建400平方米村办公室一栋。

(三)公共事业规划。

1.教育规划。

“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接受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达到50;2008年,小学、中学生流失率控制在‰和3以下;主要抓好学龄前儿童入学、中学生辍学等问题。

2.卫生规划。

一是建立新型村级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把村卫生所办成农民看病的第一诊所,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补贴,人人都健康的人文环境。2008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80,2010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二是强化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奖励制度,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户进行奖励,给予一定福利待遇,带动全村计划生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3.文化规划。

到2008年,做到每两月放一次电影;建立村文化室一处,丰富农民文化生活。2008年,达到平安村要求,成为省级文明村标兵。

4.福利规划。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贫困、弱智、病残群体及灾情社会救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有劳动能力的人(户)帮助他(她)们找增收门路,解决生活困境;每年在集体收入中拿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救助金,使他(她)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四)民主政治建设。

任务目标:村两委班子整体形成合力;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党务、政务、财务”及时公开;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减少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达到县级安全村标准;以“星级”文明户为载体,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08―2010年完成)。

措施:一是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沟通思想,研究事务,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强有力的整体合力。二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和化解矛盾能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三是积极把种田大户、致富能人、养殖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四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开展以创建“平安村”为主的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基层干部、党员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农村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坚决执行“一事一议”和大事决策制度,做到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把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交给农民。(2008―2010年完成)。

四、资金筹措。

本规划需资金万元。其中发展产业需要380万元,整治村容需要万元,建设公共事业万元,不可预见费30万元。

资金来源:

1.激发调动群众积极性投入万元。

2.争取立项万元。

3.争取帮扶单位支持200万元。

4.盘活村集体资产24万元。

5.村集体投入25万元。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第二篇】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科学谋划注重实效。

今年以来,**镇充分利用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这一契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路子,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科学谋划,明晰思路促发展。

(一)抢抓机遇,把握先发优势。近年来,**抢抓各级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切实统筹城乡发展,争取国家投入和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了方家畈等四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全省“五好乡镇党委”、“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是**市唯一夺得全省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楚天杯”的乡镇。今年,**镇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村被**市、**等5个村被**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我们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将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把握先发优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抢抓总投资近亿元的国投**、**土地整理和省投**高产农田示范项目以及花庙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的大好机遇,将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到的农户搬迁、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配套建设规划与其覆盖的1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加快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抢抓党的惠农政策、各级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的机遇,争取路、渠、“三改一建”、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资金落户**。三是抓住省“百镇千村”项目的大好机遇,加快小城镇提档升级的步伐,扩大集镇容量,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城镇化率水平。(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和**的际,我镇新农村建设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出成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把**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镇、化纤纺织工业新镇、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打基础阶段,主要是抢抓国投和省投土地整理项目和高产农田项目(1亿元)以及2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00万元)机遇,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从各方面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好头、起好步。第二阶段(-)为突出重点、试点示范阶段,在全面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方家畈、**、杨山、袁码头等12个村的试点示范工作。第三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在全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20全镇60%的村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安康、设施配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目标。第四阶段(-)为深入提高阶段,努力提高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三)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到年,全镇社会口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递增%,其中农业产值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粮食产量稳定在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0元,年均递增%;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6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卫生标准;100%的村级主干道达到国标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60%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10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建设标准。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村容明显改观,乡风和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二、精心部署,细化措施快发展。

(一)规划为先,绘就城乡统筹、思想超前的农村建设新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今年初,我们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了**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目前,全镇23个村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经镇委、镇政府研究通过后正式实施。(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助农增收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助农增收。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关庙山米业、施杨工贸、永隆米厂、福星油脂、清明湖珍珠养殖等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引进一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实施品牌战略,打响“九龙仙米”、**西瓜、**白鹅等农业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助农增收。着力建设以“九龙仙米”品牌为主的.6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以“双低油”为主的6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宝通农庄为龙头的6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以清明湖珍珠养殖场为龙头的3万亩优质水产基地、以**白鹅、土鸡养殖为龙头的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以袁码头岗地开发为主的1万亩绿色林果基地,着力提高优势板块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三是切实抓好品种改良,提高种养效益助农增收。大力发展优质畜禽养殖业,力争全镇年饲养白鹅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20万只,年饲养土鸡、鸭1000只以上的户达到20户、总饲养量达到80万只;大力发展优质生猪养殖,力争全镇年出栏1000头的户达到20户、总量达到8万头;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优质水产,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助农增收。重点围绕“一盏灯”、“一口池”、“一张表”、“一根针”的“四个一”工程,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力争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农业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推广水稻、棉花、水果、生猪等优良品种,力争全镇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模式技术,力争高效模式种养面达到90%以上,稻鸭共育、稻田养鱼发展到亩,猪沼鱼、猪沼果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到5000亩。逐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直接的技术服务。到2010年,全镇发展3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个,辐射带动全镇90%以上农户。五是搞活二、三产业,发展非农产业助农增收。坚持工业兴镇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以化纤纺织、机电建材为主的的特色工业,建设好关庙山化纤纺织工业园,力争五年内全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2家,年提供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以上。发展商业和服务业,到2010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00家,就业人员达2000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0%以上。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自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组建种养专业协会6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23个,发展经纪人800人。六是引导扶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打工经济助农增收。到2010年,全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到10000人,打工收入达到1亿元。(三)和谐为基,打造村容整洁、安定祥和的农村居住新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实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六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硬化9条主灌渠、50公里,硬化末级渠系400公里,做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硬化通村公路公里,全镇所有村通水泥公路,镇级列养公路100%硬化,逐步形成“田成方、渠成行、水电路三配套”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农户分组集并率达60%以上,改水、改灶、改厕户达到80%以上。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福利事业,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强人口和计生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达到98%;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福星工程”,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8%以上。三是抓排忧解难,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从而化民怨、顺民气。四是加强依法治镇,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五是加强信访和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信访、人民调解等职能部门和农村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在解决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六是抓群防群治,确保社会治安长治久安。(四)文化为魂,倡导科学致富、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一是把农民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力争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到2010年,全镇农村干部和80%以上的农民都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争创新型农民、文明家庭、文明新村、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倡树文明新风。二是大力发展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所有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宽带网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5年后全镇培育科技文化中心户500户,其中**市级50户。四是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事业。着力挖掘发展**楠管、唢呐、锣鼓、彩莲船等传统农村特色文化,每年推出1-2个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五)以人为本,建立高效运作、民主公开的农村组织建设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经过五年努力,使全镇各村组织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200平方米,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的标准,切实把村级组织阵地建成干部的服务中心、村民的活动中心和群众的议事中心。二是以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进作风,加强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三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深入开展争创“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活动,再创全省“五好乡镇党委”,力争3年内60%的村、5年内80%的村达到“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五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建立村务民主议事会,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制订并落实《村民自治章程》,保障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抓好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六是健全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实行支部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

三、周密组织,狠抓落实保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一是层层成立机构。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选派了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5个**市级试点示范村担任第一副书记,切实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镇村共同组建23个工作队,深入千家万户,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目前,全镇共拉横幅21条,办专栏23个,印发宣传资料万份,举办村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2批次,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主动、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二)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提出了不同的服务要求,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并制度了一月督查、一季度一碰头,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评比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部门联动,密切配合。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按时完成集镇、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组织编制不同类型的小康楼通用图集供农民选用;国土资源管理所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乡村道路管理站搞好通村公路建设规划,协助各村搞好村级道路的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卫生、环保、建设、农口部门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电力、电信、文化服务中心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民政、扶贫部门按照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加大对重点村的扶持;工商、科技部门加大对新产业、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贷款手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司法所积极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各级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和动员党员、民兵、青年、妇女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中投放,把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公路交通等各项支农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整合资源,用于新农村建设。镇直各部门、各单位对口包扶一个示范村,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资金扶持,投向新农村建设。镇政府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基金”,用于与上级政策性资金配套,对按照规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实行以奖代补的专项扶持。(四)以点带面,典型引路。采取政府“点名”与各村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袁码头村为第一批试点村。目前,**、袁码头村村庄规划已基本完成,组织阵地建设已全面完工;5个市级试点示范村的详细发展规划已上报镇委、镇政府审批。通过抓这些试点示范村的建设,其它各村也都完了初步规划,从而带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逐步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第三篇】

**村位于**镇南面的**河畔,距县城公里。由**合并,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334户1448人,党员55人。耕地总面积亩(其中水田亩,土156亩),人均占有耕地亩,人均纯收入为2360元,全村主要居住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村党支部紧紧抓住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利契机,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构建文明和谐农村”为工作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抓党建,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一是抓好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的整体功能,把村里热心于公益事业、有市场经济头脑、带头致富的能人推选到村领导岗位,使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2岁,初中以上人,带并没有致富人;二是健全完善村六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了班子成员的工作行为,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两委列席会议制度》、《学习制定》、《村干部值班制度》、《村组干部守则》、《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村寨卫生公约》等制度;三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的自身建设,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抓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多种经济,增加收入。特别是合并行政村后,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早熟蔬菜的种植规模连成了片形成了面,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从资金、技术、种苗等方面给予贫困户极大的帮扶,帮助带动群众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稳粮增产,强化科技兴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目前,全村从事种养殖业户,加工业户,运输户,建筑业户,从事加工、运输、建筑等服务行业的人员达350人,年收入共80万元;种植柑橘780亩、密柚亩、早桃180亩,农户种植年收入1500元以上。

3、夯基础,抓好文明村寨建设。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富裕型小康村建设目标,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抓好文明村寨的建设。以县委、县政府把**村列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契机,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全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完成了篮球场、花台式绿化带、休闲园亭、村寨道路硬化等,使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优美、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使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群众的.精神风貌大大改观,近五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超生现象,村民安居乐业。

在县委、县人政府及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经果林、早熟蔬菜等种植业和养殖业,组织群众外出务工,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小康村”荣誉称号,20被**省爱卫办评为“省级卫生村寨”,被省妇联、省文明办联合命名为“**省美德在农家示范点”,荣获**州文明委授予的“-**州文明村寨”荣誉称号,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利用本村有利条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进一步拓展农民致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全村经济收入努力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领全村村民共同努力,用2-3年时间对部分老化的果树进行改良或更换,改栽以食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的优良果树品种,配合**创建“生态旅游县”的目标,将**村建成集旅游观光、果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使村民经济更富裕,生活更安康,把**村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共**镇**村支部委员会。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第四篇】

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上午)好!我们***村是绩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历来民风纯朴、治安稳定。农村经济连年增长,公益事业不断推进。村两委干部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全体村民人心思富,富而思进。特别是10月村级规模区域调整以来,邻近的陈村、东干村整村并入,尚田村成为拥有多人3100多亩耕地的中心村,全村干部群众本着“并村更应并心”的宗旨,团结一心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文明村”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并作为“全市生态示范村”上报待评,村党总支还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我们申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其独到的区位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首先,尚田村、组干部和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全村干群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农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提高!

其次,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身体力行下,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3个自然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目前村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和总投资80万元的“村村通油路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运筹之中。使地处岭南岭北交界地带的尚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有利条件。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优势明显是我们尚田村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尚田西瓜”凭其瓜甜个大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村已形成千亩绿色西瓜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除原有的传统木材加工外,笋竹两用林培育示范基地,经过近两年的高效运作,使盛产元竹资源的尚田村,在提高元竹附加值的加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此外,我们尚田村的农村经济发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乡来看,相对较高,加上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好,村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清晰,建设氛围浓厚。村集体收入实现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150元,位居全乡之首,无论是在捐资助学修桥补路,还是在扶贫济困/科技兴农上,广大干群都能以发展大局为重,齐心上阵,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村在农村结构调整,双培双带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经济状况较好的致富先锋,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他们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派!

以上5大优势寄托着我们尚田村2000多名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体现着广大干群极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而近年来,多位省市县领导视察和指导尚田工作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尚田村的工作思路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尚田的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

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当前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给我们尚田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好机遇,我们全村父老乡亲企盼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扶农措施,更愿全力以赴投入建设美好新农村行列之中,为此,在村两委的倡议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商定下,尚田村将紧紧围绕中央“20”字建设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群众自愿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三大原则,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以增加农民整体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第五篇】

各位领导:

感谢为我们基层来的同志提供了今天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县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工作的情况。

[本文来源于本网网--本网网,帮您找文章]。

首先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罗田县的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鄂东,是一个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万人,财政收入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438元,是全国闻名的板栗第一县。大别山国家林森林公园和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就在我县境内,新型旅游产业正在我县兴起,欢迎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也欢迎各位领导携带亲人、朋友到我县观光旅游。

下面,就我县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创建工作的由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县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探索与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们在三里畈镇古塘河村毛家g等村组开展以“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生活、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使g落的环境面貌和农村的乡风、民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是解决了农村自然g落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房屋建设零乱,猪圈、牛栏、厕所乱搭乱建,脏乱现象严重,g落交通不便,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通过创建改变了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这些问题。

二是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载体,生态文明g落创建就是我县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载体。

三是实现了山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有效途径。罗田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县,自然g落分布较为分散,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难度很大,我们就考虑从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g落的这个小处着手,搞生态文明g落建设,以点带面,以g带组,以组带村整体推进农村脱贫工作。

创建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了与会的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国贫困县代表的高度赞赏。以后,我们抓住这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这一作法,在全县坚持长期开展“生态文明g落”创建活动。

二、生态文明g落创建的主要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g落过程中,我们主要着力抓“五五工程”建设,即“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治”固本、“五园”开发、“五到户”服务五个方面。“五小”改造,就是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晒场等“五小”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改造,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链;“五通”配套,就是g落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使g落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治”固本,就是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五园”开发,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农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把g落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五进家”服务,就是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同时,还制定了生态文明g落创建标准,其基本标准是:整体布局合理、g容g貌整洁、“五通五治五小”达标、星级农户创评、邻里关系融洽、社会风气纯正、科教意识浓厚、计划生育先进、家庭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明。

三、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主要作法。

1、抓好三个环节。

(1)抓规划制订。规划是创建和整治的基础,我县几年来坚持对全县居住10户以上的g落的道路、房屋、“五小”设施、池塘、绿化等进行分期分批系统设计,力求体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对农家建房提供多种标准住宅图纸,供农户选择。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不搞一刀切。

(2)抓环境整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这一问题,引导农户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建设,并同改路、改水、改厕、改厨结合起来,同搞好室内外卫生结合起来,鼓励农民装修房屋,植树种花,美化居住环境。

(3)抓文明创建。为了培养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在创建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用活动促创建。即:办好一个宣传栏(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和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情况及党的政策、科技知识等),建一个“两打(打球、打粮,农忙时用于打粮,农闲时用于打球)”、“两晒(赛球、晒粮,农忙时用于晒粮,农闲时用于赛球等文体活动)”场地,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全县相关单位捐助图书,建立农家文化室,供g落农民借阅),建立一批民间协会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每年开展一次创建评选活动。“十星级文明农户”(政治思想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勤俭持家好、计划生育好、学用科学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环境卫生好、移风易俗好)“十佳婆婆”、“十佳媳妇”、“十佳妯娌”、“十佳丈夫”。大崎乡刘家庙村是一个与麻城市接壤的'边界村,他们根据社情复杂的实际,先后成立了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通过活动以群众教育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以群众服务群众,开展文明创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实行三个结合。

(1)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在创建活动中,注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展科技宣传,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引导部分农民投身其它产业,培训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生态文明g落”创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相结合。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在创建活动中,注重抓好荒山开发、退耕还林、兴办饮水工程、兴修公路、修整鱼塘、整改农电网等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大搞退耕还林、开发荒山,新建以板栗为主的经济作物基地,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板栗产业的形成。

(3)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罗田山清水秀,自然风景迷人,是生态旅游和避暑的胜好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县首先在通往国家森林公园两条公路的沿线创建“生态文明g落”,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违规现象,使g容g貌、路容路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形成了两条文明走廊。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倡导文明新风,笑迎八方来客,努力塑造文明、诚信的罗田新形象,把两条旅游走廊建成全县“生态文明g落”的示范带。

3、形成三个机制。

(1)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生态文明g落创建在硬件及其它建设投入上,我们采取群众为主、乡村集体为辅、县级补助的办法,形成对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必要投入。每年从财政、计划、科技、扶贫、交通、农业、林业、卫生、广播等相关部门捆绑筹集了近千万元资金,用作“生态文明g落”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各乡镇、村也利用多种途径增加对创建活动的投入,支持“生态文明g落”的道路、池塘、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对创建点的建房农户,在规划设计、土地调整或征用等方面,减化手续,免收规费;对开展“五小”配套建设的农户,给予适当鼓励。

(2)形成部门帮扶机制。在创建活动中,县直机关各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主动为创建点献计出力,县直单位一年对口扶持一个g落,并将结对帮扶活动作为优质服务单位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土地部门依规审批宅基地时简化手续,免收规费;广电部门扶持农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和有线电视;文化部门帮助建设文化中心户;能源办每年为农户优惠建沼气池800多口;县卫生局在卫生防疫方面为生态文明g落提供便利;县交通局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向生态文明g落倾斜;县水利局将人畜饮水解困项目重点投入生态文明g落;县扶贫办和发改局仅去年就为“五小”改造项目提供30多万元资金扶持;省市级文明单位积极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帮扶机制,全社会形成任务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

(3)形成领导责任机制。罗田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生态文明g落”作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坚持长期抓,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个g落一个g落地集中建设,一个村一个村地向前推进。县里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在各自住点的乡镇创办示范g,并作为年度述职的一个内容,年度考核的一个指标。去年以来,为了掀起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高潮,县委还派出督办工作组,深入各乡、村进行分类指导,检查督办,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主要成效。

一是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在创建“生态文明g落”的过程中,由于对道路、房屋、“五小”、池塘、绿化等进行系统规划,建设,通过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等“五小”设施进行综合配套,解决了畜禽散养、粪便横流、脏乱严重的问题,让农民进出道路晴雨通车,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自流水,看上电视,通上了电话。

二是形成了文明的乡风民风。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婆媳”等创评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净化了农民的心灵。发动群众评议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弘扬社会美德和浩然正气。现在,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多了,民事纠纷少了;爱国家、爱集体的多了,损公肥私的少了;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信迷信、抹牌赌博的少了。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的农村工作,乡村干部常年围着“催款子(税收),摸肚子(计划生育)”忙得团团转,工作效率低,干群关系紧张。现在转变工作方式,带领农民创建“生态文明g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称赞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打心眼里高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5 2393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