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代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汇报(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实用教代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汇报(优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教代会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 西方CFO制度; 总会计师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 干部管理体制; 总会计师职责与定位; 考核选拔机制

西方首席财务执行官(CFO)制度已有80余年的历史。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沿袭了前苏联模式,建立了“一厂三师制”即厂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可见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了总会计师制度,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工作试行规程》。但因多方面原因,只有极少数高校设置了无责无权或有责无权的总会计师。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2011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公办高校总会计师的设置工作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教育部虽于2012年、2013年先后公开选聘了16位部属高校的总会计师,但与全国普通公办高校2 100多所的总规模(其中公办本科院校800多所)相比,还很不相称。必须站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高度,积极推动并建立规范的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

一、中西方国家CFO制度的国际比较

CFO在实务中又称首席财务执行官、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其称谓都是舶来品。这里,重点比较分析一下西方国家的首席财务执行官CFO与我国的总会计师,二者存在的诸多不同之处。

(一)称谓不同,本质不同

“首席财务执行官”的称谓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美国的财务执行官协会(Financial Executives Institute,FEI),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流行,是企业地位显赫的高级管理职位。首席财务执行官本质上是代表出资人(股东和董事会)对经营层进行监控,对企业外部资本实施控制,对企业战略等进行管理。“总会计师”的提法源自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是一个既对国家负责,又对企业行政一把手负责的职位。1990年国务院的《总会计师条例》,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设立总会计师岗位,并规定总会计师是单位的最高财务负责人。后来《会计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都对总会计师的地位、职责、权限等又作了相关规定。从本质上说,总会计师职位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安排,总会计师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职责和权限等,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企业改革的进程都极不相称。

(二)治理结构不同,所处地位不同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起源于美国和英国,又称“法人治理结构”。它是指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的一种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以规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信托关系和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关系。

首席财务执行官最早一般由首席执行官(CEO)提名,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代表投资方对经营层进行监控。美国出现一系列管理层欺诈丑闻后,在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明确把“首席财务执行官”提高到与“首席执行官”同等的法律地位,规定首席财务执行官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并对董事会负责,进而对出资人或股东负责。综合我国《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等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总会计师是根据企业主要行政领导提名,由政府或者企业自己任命,是企业的行政领导成员,代表管理当局,与经营者利益完全一致,协助主要行政领导工作,并对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在公司治理中,总会计师的定位在执行层,对行政领导负责,不属于决策层,不对董事会负责。

(三)职责不同,权限不同

首席财务执行官的职责不局限于财务筹划和会计核算方面,主要集中在参与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参与决策、促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等方面。首席财务执行官同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同为董事会中不可或缺的三个内部人,首席财务执行官的权限主要由其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和在管理层中发挥的作用决定,首席财务执行官管辖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主计长(Controller)和司库(Treasurer),首席财务执行官往往还身兼若干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近年来,首席财务执行官的工作重心已经由财务工作,转向了财务、商业和战略计划方面兼顾。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明确了首席财务执行官要分别向首席执行官和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实际上进一步扩大了首席财务执行官的监督权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总会计师的职责类似于西方的主计长,主要侧重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即集中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告、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近年来,国内总会计师的职责对企业战略、信息技术、管理会计等虽有一定的涉及,但层次和频率相对较少。总会计师的权限主要在重大财经事项的决策、财经法规的维护、财会队伍建设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总会计师往往排名在领导班子的最末位,较少成为党组(党委)成员,在党管干部和民主集中制的现实面前,其实际权限大打折扣。

(四)比较的结论

总体上来讲,发达国家的CFO更多地参与了公司战略,在设计财务业务处理流程的同时,领导实现股东的价值创造,参与公司战略决策,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国家的CFO与CEO是平起平坐的关系。我国的总会计师虽然在实务中也常被称作CFO,但主要发挥的是类似西方国家公司中主计长所履行的基本财务职能(如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税务管理等),以及司库所履行的部分重要财务职能(如筹融资、资金管理、生产管理、内外部关系的沟通、业绩考核、产品定价等),而在制定公司全面预算、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和公司战略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高级财务管理职能欠缺。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CFO(总会计师)与公司的CEO(执行总裁、总经理)之间是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

二、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分析

(一)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对现代大学内部利益关系主体的权利进行合理安排,让各群体之间达到利益均衡,并协调处理好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机制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追求的是利益的一致性,各个利益主体都在追求自己的权利,当多种利益发生冲突时,只能通过权利之间的制衡来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这是治理的关键所在。现代大学的法人治理就是将高等教育由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变为吸收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法人治理结构的本质就是用合同关系即以法律的方式规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功能就是配置责任、权力、利益,构建满足现代大学需要的内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机制。

(二)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

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育界享有很高声誉的英国著名学府肯特大学,其大学管理委员会认为有效的治理结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第一,“大学的执行治理机构”和最终的决策制定机构必须实行集体决策机制,而不能实行个人决策机制;第二,常设的权力机构要负责大学法人财产安全;第三,要根据学校的需要明确常设权力机构以及其他专业委员会和老师、一般官员的角色权力、责任和职能;第四,大学的一切活动和决策都应该遵循大学的章程及纲领的要求,遵循相关的法律制度;第五,常设的权力机构要像基金委员会一样,有战略计划和全年的财务预算;第六,要建立处理所有合适的增强目标的运行系统;第七,对办学的决策和风险应建立评估、记载和监督的机制;第八,管理的信息应该是公开的、可信赖的、对称的,防止机会主义冒险;第九,各利益和权利之间的沟通应该是有效的。肯特大学的上述治理原则,比较全面和准确地涉及了大学治理应当涵盖的内容和形式。

(三)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

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有如下特征:(1)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的非营利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前提。公共经济学理论把高等教育归属于准公共产品,现代大学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非营利性组织。(2)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要有清晰的产权关系。任何组织治理结构的建立都需要清晰的产权,出资者和大学的产权关系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所谓学校的产权,是指学校财产的所有权、支配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而目前我国的大学基本都存在产权结构不合理、不清晰等弊端。(3)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关键是权力的分配问题。现代大学有其自身特殊的权力结构即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二元结构,它体现的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体现现代大学作为特殊社会组织,区别于其他非学术性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均衡发展将是建立现代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

三、建立我国现代大学总会计师制度应考虑的因素

(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完善

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将其总结为十六个字: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下高等院校必然的选择。要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就必须力克时弊,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在运行体制和决策机制上探索和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好高校党委与行政、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高校内部管理与教职工民主参与、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学生五大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和完善现代大学章程,建立教授治学的体制机制,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与运行,改革校内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质量监控和内部自律机制,建立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

(二)高校领导干部“去行政化”管理尚需时日

按照我国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副厅级以上干部的任用,要由省委组织部任免,自上而下推动。高校校级干部作为体制内的副厅级领导干部,均由政府任免,行政化倾向明显。尽管有众多学者多次提出高校要“去行政化”,但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步履蹒跚,高校“去行政化”显然还尚待时日。2010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2011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规定:“……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总会计师由学校主管部门负责选聘、委派,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异校或异地任职,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学校主管部门对总会计师实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按规定高校总会计师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或政府委派。

当前高校校级领导干部职数问题又制约了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按规定,上级组织部门对高校校级领导班子均确定了相对固定的职数,普通公办高校实职一般为7—9人。教育部文件规定“凡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在学校行政领导成员中,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院)长”。实际工作中,高校分管财经工作的副校长大都不是财经类专业领域的专家,但其职称一般都是教授。由于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中,会计系列最高职称高级会计师一般对应高校中的副教授,加之高校人才评价体系中科研权重占比较大等因素影响,同等条件下,在职数受限时,总会计师岗位很难落实。所以,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政府(组织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三方必须达成共识,首先解决总会计师的干部职数问题,建立联动机制,“上下齐动”,否则无法较好地落实。

(三)总会计师的地位有待明确和提升

笔者通过对全国多个省份高校的调研发现,目前高校总会计师设置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部部属高校全国公选模式。2012年、2013年,教育部已经先后公选了两批共16所部属高校的总会计师,职级为实职副校级干部,异地或异校交流任职。主要程序为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职业综合素养评估、面试、组织考察(德能勤绩廉)、公示任职人选、正式任命上岗等。另一类是省属高校模式,又具体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考察委派制,异校交流任职,专职总会计师(实职副校级干部),如陕西省11所省属高校等。从具体操作上来看,高校设置实职副校级总会计师,由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及财政厅考核任命,但总会计师必须异校交流任职。总会计师受校长委托,分管财务、国资、基建、产业等经济工作。二是内选制(本校任职),根据是否兼任财务处处长,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总会计师兼任财务处长,正处级、校长助理或享受副校级待遇(非实职),如天津市、黑龙江省等。目前,黑龙江省大多数高校都设有总会计师(正处级),部分学校为校长助理或享受副校级待遇(非实职),列席党委常委会、参加校长办公会。另一种是专职总会计师(正处级),不兼财务处长,协助校长(或副校长)分管财务工作。上述设置模式中,教育部部属高校全国公选模式和省属高校第一种选拔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应是今后全国高校总会计师设置的主流和方向,但因多因素制约,其推进速度缓慢。而上述省属高校第二种模式仍属总会计师设置的大多数,由于总会计师不是副校级实职干部(仅为中层干部),系执行层而非决策层,没有赋予总会计师相应职权,话语权不够,地位偏低,总会计师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四)高校财经管理工作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总会计师制度是高校经济管理工作日益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是统筹管理学校财经工作、维护校内经济秩序、落实经济责任制、强化权力制衡与监管、提高财经工作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学校财经工作不仅仅指预算决算、收入分配、会计核算、学生财务、工资统计等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工作,还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物资设备招投标采购管理、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后勤社会化公司、学校出版社、附属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投资公司等各类经济实体,辐射面宽,业务范围与内容日趋复杂。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公共财政改革的稳步推进,高校由做大向做强转化,资产、资金规模稳步增加,对外合作交流、联合办学进一步深化,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筹融资活动和规模增大,生均财政拨款大幅提高,财务收支总量稳步增加,化解债务、资金规划、风险控制、财务内部控制、二级财务部门监管等难度日益加大,经济决策难度加大。以资金管理工作为例,目前高校资金来源有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费收入、银行贷款、地方债、联合办学上交的管理费、成人教育及各类培训创收、社会捐赠等,渠道多元化。从债务角度来看,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化债政策与措施,高校债务总体风险尚属可控,但由于在推进大众化教育进程中长期累积的历史债务基数大,高校目前债务水平仍然较高,化债压力依然较大。某省属高校贷款余额最高峰值超过12亿元,每年付息就需近8 000万元,按学校在职职工人数计算,人均年付息负担近4万元。因此,为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与财经重大决策的有机统一,提高学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有总会计师这样的懂专业、会管理、善协调的高级专业人才运筹帷幄,统领财经工作全局,否则高校面临还贷危机和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极大,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四、未来我国高校总会计师的定位与职责权限

借鉴西方国家CFO制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大学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干部管理、财经管理等现状,实事求是地对未来高校总会计师制度进行研判,科学合理地对其定位,明确其职责与权限。

(一)定位与基本素质要求

关于总会计师的定位,《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有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总会计师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2)高等学校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经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3)总会计师由学校主管部门负责选聘、委派,可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异校或异地任职,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免;(4)学校主管部门对总会计师实行统一管理。总会计师参加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并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述职报告。如严格按照此规定执行,高校总会计师定位应当比较清晰,地位显著提升。在高校干部管理体制未发生根本性变革之前,为了让总会计师更好地发挥作用,不应单独对其实施“去行政化”,其职级应按规定确定为实职副校级干部。随着总会计师制度的深入推进,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CFO制度经验,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总会计师定位可以有规则地拓展,总体定位为以战略为导向,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为基础,内部控制为主线,预算作为“指挥棒”和工具,统揽学校经济工作全局。

高校总会计师是实现高校财经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专业化管理的牵头人,作为校级领导干部,总会计师要具备德才兼备、人品端正、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等领导干部必备的素养。同时,作为学校的首席财务执行官,要扮演好主计长、司库、战略家、领导者等多重角色,不是“二把手”但一定要有“二把手”思维,要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并着力提高其基本素质。具体来讲,在组织协调方面,要有政治家的智慧、战略家的风范、领导的艺术、财务团队领头羊的素质和内外沟通协调能力。在预算及成本控制管控方面,甘当资源整合矛盾协调中的“铁公鸡”。在融资策划、资金调度、对外合作投资中,要有扎实的金融知识、资本运作的经验。在纳税策划中要精于“算计”,在业绩评价管理中当好“裁判员”,在危机和风险管理中当好“消防员”,在内外财务沟通中当好“吹鼓手”,在信息化时代要力争“电脑通”。当然,在发生财务违规违纪事件时,还要实事求是,勇于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二)职责与权限

《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中对总会计师的职责与权限问题,规定了八项职责、五项权限。归纳起来有:(1)八项职责包括负责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负责财务管理、参与重大财经决策、财务监管与风险控制、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及制度建设、资产管理、督办审计整改、其他职责。(2)五项权限包括财经决策权、监督检查权、财务负责人任免考核权、大额资金联签审批权、财经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置权。从上述相关规定来看,目前国家对高校总会计师的定位、职责与权限作了明确的约束,主要局限于经费使用与资产管理,辐射面相对较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CFO制度经验,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应不局限于财务筹划、经费管理、资产管理方面,还应向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战略、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参与学校所有重大决策等方面扩展。当然,凡事都应当遵循规则,把握好度,总会计师毕竟是协助校长管理财务资产工作的助手,职责权限扩展不能无边界,不能越俎代庖,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相互牵制。否则,易出现权力过大、、角色和定位偏差等问题,给总会计师制度的推进带来负面影响。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总会计师选拔培养机制

同志在1938年谈到党的干部政策时就强调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任何好的制度都需要适合的人来落实。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发挥总会计师在教育行政决策、省级重大教育财经改革试点、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学校财务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更好地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笔者建议教育、财政、组织、人事等主管部门尽快会商,结合各省省情,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公办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的相关规定。

(一)强化财务高管职业培训教育,建立总会计师后备干部储备制度

由于我国高校的功能定位等特殊原因,长期以来,高校财经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滞后,整体素质偏低。为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建议:一是建立高级财经专门人才的后续职业教育培训制度。从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的长远角度考虑,除财务高管人员自身在职攻读学历学位之外,财政、教育等上级主管部门还应定期不定期地选派高校财务高管人员,到北京、上海、厦门三大国家会计学院进行后续职业教育培训学习,集中充电,更新业务知识,提高理论素养,推动学校和教育系统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2013年由财政部牵头,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组织开展的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就是很好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结合高校总会计师干部任职的特殊性和要求,应当特别注重以下内容:履行领导干部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理论素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包括各类财经法规、法律条例等相关内容;经济金融、财政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等专业知识;教育行政管理、战略管理与领导学知识;廉政教育,包括惩防体系建设、违法违纪警示教育。二是全面推行正高级会计师(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评审制度和总会计师后备干部储备制度。由财政主管部门牵头,积极开展正高级会计师的评审工作,解决财经管理干部竞争总会计师等领导干部时可能面临的职称偏低的尴尬问题,消除任职考核过程中的学历职称歧视,提升财经高管人员的职称。根据学历、职称、年龄、工作经验资历等多因素,建立动态的总会计师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库。

(二)建立职业资格准入机制,严把总会计师入口关

笔者建议尽快建立高校总会计师职业资格准入机制。一是推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中国总会计师协会(CACFO)目前在全国部分省份开展总会计师资格认证考试,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值得全面推开。从其课程体系上看,涵盖了总会计师必备的素质课程;从其培训效果来看,基本能够达到总会计师的执业要求;从培训的结果来看,既提升财务高管人员财经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又培养和储备总会计师后备干部。同时,在总会计师取得任职资格或正式上岗后,要加强对总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后续教育培训,提高总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二是严格总会计师任职资格审查。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制度实施办法》中具体规定了总会计师的任职条件: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同时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具有经济、管理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从事财务、审计、资产等相关管理工作经验,担任正处级职务三年以上;具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类等相近专业背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我国高校在选拔总会计师时,除应严格遵照以上资格条件外,还应着重考察总会计师后备人选的领导干部综合素养、全局观与权力观、党风廉政建设、德才评价、群众基础,考察其高校财经实践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文化素养、财务和审计及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功底、经济金融等知识,考察其看问题是否具有前瞻性、思考问题是否具有系统性、处理问题是否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是否具有较好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选择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总会计师遴选方式

目前,高校总会计师的遴选方式,有教育部部属高校全国公选模式和省属高校的委派制(异校交流任职,实职副校级干部)、内选制(本校任职,总会计师兼任财务处长,正处级、校长助理或享受副校级待遇;本校任职,正处级专职总会计师,不兼财务处长)等方式。这一问题本文前面已论及,不再赘述。就总会计师的遴选方式,从具体操作层面,考虑到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和轮岗交流等因素,笔者建议:

在总会计师的选拔任用上,可结合高校实际,先在所属省份的公办高校范围内,采取组织推荐或个人自荐、组织定向考核任用的方式确定,也可完全采用教育部部属高校总会计师选拔模式,在所属省份的公办高校范围内公选产生。总会计师的职级应按规定确定为实职副校级干部,原则上异地或异校交流任职,特殊情况下亦可酌情考虑本校任职。在总会计师的考核评价方面,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科学的高校总会计师绩效评价体系、轮岗交流机制、退出机制,真正做到能上能下,可进可出。

在总会计师制度实施的步骤和范围上,可先选择部分综合排名靠前、规模较大、有代表性的公办高校进行试点。试点高校的选择,可设定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比如年财务收支总量在3亿元以上、全日制学生总规模在2万人以上等。经两年左右的试点,进一步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力争到2016年前后,全国50%左右的公办本科院校设置符合规定的总会计师岗位。全面总结经验后,力争到2018年实现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岗位“全覆盖”。对于民办高校而言,由于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不涉及干部职数等限制性条件,故可参照公司管理模式,由举办各方共同商定并适时推进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的设置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 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S].2011.

[3]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第二辑)制度、契约与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 洪源勃。共同治理——论大学法人治理结构[M].科学出版社,2010.

[6] 浅议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N].光明日报,2012-10-31(16).

[7] 邹华。中国企业CFO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集,2004.

[8] 廖开锐。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建设探析[J].会计之友,2012(12上).

[9] 石平华。高校总会计师制度难以推行的原因及对策再探析[J].财会研究,2012(11).

教代会总结【第二篇】

一、评议工作的组织程序和方法

我校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共分为四个阶段。

1、制定方案、成立机构

11月初,我校被批准为北京市高校民主评议干部试点单位,教代会主席团即召开会议,决定一方面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另一方面派出人员调研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特点经过反复酝酿、修改,形成初步实施方案和组织机构意见,经过教代会主席团会议讨论并报校党委批准确定了最终评议方案及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小组成员。

2、组织学习、思想动员

一是舆论宣传,即通过校广播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目的、意义及其组织形式、法律依据,营造浓厚的气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思想动员,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实施方案及组织机构确定之后,学校组织召开了中层干部(被评议人)和教代会参加民主评议干部的代表(评议人)大会,学校所有校领导全部参加了会议,校党委书记和教代会主席团负责人分别作了思想和工作动员。

三是组织(工作)动员,即召开教代会主席团和全体评议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开展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学习了解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布置我校具体安排,使参加评议的教职工代表对评议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程序等有全面的掌握,以确保评议工作规范操作、客观公正。

3、干部述职、民主评议

分为两个层次:

12月5-6日,各单位副职及副处级领导干部,分别在各代表团组成的评议小组组织的民主评议干部会上进行了述职,教代会代表对他们进行了民主测评和评议并上交了测评结果;

12月7日,学校48位部门正职及正处级领导干部在校评议小组组织的民主评议干部大会上进行了述职,60位教代会代表认真听取述职并对他们进行了现场测评打分和质询。

4、统计汇总、总结反馈

一是统计测评结果——我们对综合得分进行了汇总排序;

二是结果反馈,我们按照职代会民主评议“一保密三公开”的原则:评议意见保密,评议结果向领导(这里指党委)、群众(这里只对参评的教代会代表)和被评议干部公开;

三是总结,从评议结果和评议工作两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

二、体会

从评议过程和要素来看,我们的体会是“党的领导是核心,群众支持是基础,代表素质是关键,精心组织是保证”。

1、党的领导是核心

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是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重要措施,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具体到学校,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是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方针的重要措施,目的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核心还在于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因此,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必须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行。我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评议工作,一得益于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二得益于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意识。

2、群众支持是基础

我校长期以来重视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建设。多年来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的通报会和逐步开展的校务公开,奠定了我们开展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较好群众基础。此外,这次评议工作恰逢我校中层干部的三年届满考核、重新聘任时期,教职员工对此较为关注,我们借势加强民主评议干部的宣传动员,造成较为浓厚的舆论氛围,这就为评议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体会到,高校普遍的民主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干部、群众和教代会代表对评议干部工作较为重视和认可,并能积极参与,推行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3、代表素质是关键

在实际操作中,教代会代表和评议委员的民主意识、代表意识以及对民主评议工作本身的认识等如何,就成了关键。因此,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大家的整体素质和民主意识就非常重要了。我们进行到动员阶段的时候,外语系的一位代表就提到希望“希望提前告诉我们要评议的干部都有谁,我好回去征求大家的意见”,反映了自觉的代表意识。我们借机向大家讲了民主评议中的代表意识问题,提到了在代表大会制度中“拒绝个人看法的”问题,使大家对于发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到评议中来有了自觉的认识,解决了评议工作的关键问题。这次评议结合了学校干部三年届终考核,民主测评当天,会场分为两部分,一边是教代会代表对述职干部打分,一边是参加述职干部之间相互打分。统计结果出来后,我们与组织部门比较了两个统计结果,发现对大多数干部的评议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这说明,一测评结果是公正的,能够反映真实情况和民意,二参加评议的代表素质是高的、工作是认真的。此外,代表们还对参加述职的48个正处干部进行了质询,有14人(占同级被评议干部的30%)被提问,涉及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态度、人才培养、后勤基建、校产开发等方面,共26个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很尖锐,但现场气氛很好。共2页,当前第1页1

4、精心组织是保证

无论是评议方案的设计、组织机构的成立、评议人的确定、评议步骤的安排、评议结果的反馈、甚至述职大会会场的布置和安排,我们都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比如教职工代表的确定,这与上面两个问题是相关的。作为试点,我们采取部分而不是全部教代会代表参与民主评议,为了使代表的意见更全面还增加了民主党派代表和人大、政协代表参加评议。这样做的好处是,人少动员较充分,便于提要求,代表面较宽,可操作性强;危险是,易造成评议人是指定的感觉

——这是评议中最不利的一种舆论倾向,不但不利于评议工作本身,而且会造成一般职工对教代会群众性、公正性的怀疑。为此,我们将教代会主席团确定的参加评议的60名评委的名单,在第一阶段的实施方案中就全部公布、提前公示。在这60人的名单中,一线教师有31名占到50%以上,作为这次评议重点的正处级干部只有一名作为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参加了评议小组,很多代表团团长亦不参加直接评议,其中6个院系没有院系领导参与,全部是一线教工代表。应该讲这样一个评议组构成有广泛代表性,是经得起考验的,这就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再比如,我们打破过去那种只给领导摆座签的做法,给每位评议代表都做了座签,被评议的干部和评议代表分开坐,充分尊重评议代表,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感。还有评议时机,我校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工作与是与学校年终考核结合进行的,这样做的优点是易于组织、易于操作,还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不足是,容易冲淡民主评议的气氛。

从评议工作的整体和长远来看,我们的体会是,“结果反馈是难点,评议结果对干部任用及学校发展的作用是关键”。

1、评议结果,对评议人和被评议人反馈多少、反馈到什么程度,较难把握。对评议人,反馈少了,会使其感到不够尊重,影响今后评议工作的开展;反馈太多、太具体又不利保密的原则,可能影响一些干部开展工作。对被评议人,反馈少了,不利于干部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反馈太多,又可能使一些干部产生情绪、畏手畏脚,影响工作。我们的做法是:对评议人,召开会议按干部述职先后顺序宣布干部测评得分,不明确排序;对被评议人,告知测评最高得分、最低得分及本人得分,对评议意见,略去评议人姓名,将评议意见原汁原味反馈本人。从我们的评议结果来看:大家普遍反映是好的,尤其对中层干部有较大震动。不少干部说:我们干得好坏,教职工是关心的,真是老百姓心里有杆称,同时那么多人参加评议,他们的评议和质询不是整人,很多意见都是中肯的。

2、民主评议对学校的工作有多大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代会代表参与民主评议的积极性。我们确定的民主评议干部有一条原则是“教育为主、利于工作”,就是民主评议最终要归结到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上来。那么民主评议在干部任用、奖惩以及学校发展中应该起到多大作用、究竟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呢?这应该成为判断民主评议干部工作是否必要、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广大教职工关助的问题。党委认为经过教代会参与民主评议干部这一做法,对推进学校民主进程是积极的,今后不但要坚持,还要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此次评议的结果,经党委研究后成为学校干部的重新任命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在年终考核中,中层干部被评为优的11人中都是从教职工代表评议、干部背对背评议和校领导评议的前15名干部中产生的。新的干部任免中对分数低的同志经过谈话,大部分进行了调整。党委常委会认为今年经过民主评议,考核工作中评优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科学管理和评议干部,也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最后,从本次评议工作看如果大范围、普遍开展职代会民主评议工作,我们建议应该考虑在评议测评操作中运用网络自动化等现代信息手段,这既有利于广泛发动群众,又有利于尊重评议人的隐私权,有利于避免评议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有利于评议的公正性。为避免重复投票,比如可以在计算机房,每位评议人一台微机打分测评等。

三、不足

1、时间短,动员不够充分,教职工参与意见不够。

2、表格设计不成熟。我们原想用百分制有利于拉开分档,评出个1、2、3来,但没考虑到现场测评时间短、评议对象多的实际,代表反映“当场根本算不过来”,造成整体测评打分偏高,个别评议人(为了好算综合分)给所有干部打分几乎无差别。

总之,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随着国家的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本次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在我校民主建设中还只是一个尝试,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及时进行了总结,已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了一些经验,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教代会总结【第三篇】

学校工会引导教师参加“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创新型人才,树立新时期教职工形象”活动,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继续会同行政开展“育人为本,热爱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文明教职工”、“文明教研组”、“文明新风家庭”评比表彰活动。

主动配合学校行政,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协助行政举办教学评优课、教学观摩课、教学研究课等教科研活动,今年上半年,工会配合教导处、教科室开展“活力课堂”赛课活动,有46位老师参加了语文、数学、外语、术课等赛课比赛,通过教学比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只是,努力掌握广博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2.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落实教职工民主权利

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广大教职工对领导干部是最有力的评议者。09年一月,学校召开八届五次次教代会,由学校行政人员逐一述职,讲自己一学期来的工作实绩与不足,让教代会代表进行无记名投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让学校13位行政人员直接接受教师的监督。工会将测评情况如实向学校支部和校长室汇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测评情况。通过民主测评干部,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干部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发挥干部党员的表率作用,几年来,学校工作成绩喜人,连续多年被市局评为学校目标考核工作一等奖。

工会鼓励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每次召开教代会,大部分代表都能结合学校实际和切身利益,向教代会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提案,如张柏松、金小华等代表提出的有关改善师生伙食等提案,都得到了落实。

学校第八届教代会任期已满,为了做好第九届教代会选举工作,学校把教代会代表任职条件和代表名额分配到完小和中心校各年级组,由完小和各年级组民主推选代代表,做到任职条件和名额分配两公开,从参与推选活动,顺利完成了新一届教代会代表的推选工作。

3.开展多项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学校工会组织全体女教职员工40余人去南京梅花山赏梅踏青,愉悦了身心。四月份学校工会组织了退离休教师分组去扬州、南京等地旅游。

学校在职或退离休教师患重病或住院治疗,学校工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去探望,带去组织的关心。葛文虎校长、朱俊华、黄东军副校长等学校领导曾多次主动上门或去医院探望患病的老教师。有一位退休教师燃蚊香不慎引发火灾,烧毁了部分家电和现金,学校领导得知消息后,马上给这位老教师予以1千元经济补助,并接给她7千元,使这位老教师解决了燃眉之急。

教代会总结【第四篇】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一起,一起分享秋光的喜悦!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月考,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证实了他们的孝心,向老师表示了他们的尊敬,向同学们证实了他们的努力,他们是我们所有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这里,我还想对所有的学生说:第一次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你以后的成绩,以后我们要面对的考试还很多,看谁能笑到最后,就需要我们拿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毕竟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可能见到美丽的彩虹。请同学们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珍惜你珍贵的少年时,在书山上辛勤地跋涉,在学海里快乐地行舟!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我相信,经过学习的磨砺,你们会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同学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那么就请我们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的至理名言,把信心留给自己,孝心呈献给父母,爱心奉献给别人,忠心报效给国家;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要珍惜,对事要尽力,对己要克制,对人要感恩。我相信,只要我们带着热情、带着活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我们一定会有一段精彩而有意义的初三生活。

我们群英的老师可以说很苦,因为为了爱,甘将心血化成雨,润出桃花一片红。因为老师的梦想和荣誉都与你们连在了一起,你们是幸福的,老师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老师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我相信,群英师生,众志成城,和谐奋斗,一定会共同筑就美好的明天!

最后用两句话结束发言:同学们,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只要你相信奇迹并为奇迹付出奇迹般的努力,奇迹一定会在你身上奇迹般的产生!坚持到不能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步就是胜利!

教代会总结【第五篇】

我院一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这次大会开得很好,主要标志:一是黎大志院长的报告准确分析了2004年的成绩,对2005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二是工会继获得“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光荣称号之后又提出了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奋斗目标;三是代表们对迎评认识到位,决心很大,很多建议提得很好,院领导、院工会及有关部门将进行专门研究,一项项落实。

总之,这次大会开得很成功,是一次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次迎评再动员会,对推动我院今年的工作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全院动员,背水一战,夺取评估胜利

目前,我院迎评估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在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要求我们“评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确保评估良好。

1、要全员参与

迎评是大事,是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三项具体要求:要形成全员共识。要深入宣传发动,让每个师生员工明确评估的意义和内容,深刻认识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学院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全员动手。迎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高,靠少数人不行,必须要全员动手。学院已将迎评工作落实到系部,系部要将迎评工作落实到每个员工。只有全院上下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凝聚力,才是真正理解评估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的。评估的过程对每个人都是一场考验。要整体联动。各项工作,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工作、教辅工作、后勤保障等都要服务于、服从于评估。七月份开始,我院将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就要体现在评估工作上。

2、要全面建设

一是学科专业建设。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要加快建设,形成品牌,逐成自己的特色,其他学科、专业建设也丝毫不能放松;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我院教师队伍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量不够,按教育部师生比1:18的要求,我院今年还要进150人以上;二是我院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按教育部评估的硕博比要求,今年我院至少新增硕士博士81人,这个任务很艰巨。另外还要加强师德建设。现在全党高度重视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落实,主要靠教师,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是教学条件建设。目前,我院基建任务很重,今年新开工的大小项目12项,16万平米、还有道路、绿化、景观建设。现在每个项目都规定了责任人和竣工时间。规建处要下死决心,紧抓不放。这一块的任务10月底一定要完成。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也要按评估标准建设好。今年图书资料投入力度较大,要把钱用好,实验室也要按要求进行建设;

四是校风建设。校风既是评估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出好人才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以作风带教风,以教风带学风,建设良好校风。

3、要全过程管理

要通过评估加强学院各项管理。每一项工作都要注重过程,注重细节。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四个环节都要抓落实。

一是计划。计划的过程就是决策过程,要加强调查研究,周密思考,反复推敲,制定出最佳方案。

二是执行。执行计划要抓落实。比如教学工作,一定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切实抓住备、教、批、辅、考各个环节,要逐人落实;

三是检查。现在做工作最缺的是检查,检查不深入、不细致。要认真搞好各项管理、各项工作以及各个阶段的检查。

四是反馈。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再对下一步工作作出新的部署。

二、统一思想,落实措施,共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1、建“家”就是建学校

“湖南文理学院”是全院师生共同的家园,党委、行政、工会有责任共同建好这个“家”。只有建好了“家”,教职工才会热爱这个“家”,更加努力地工作。要形成党委高度重视、行政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工会努力工作工作的共建格局,全院动手,齐抓共建。

2、要突出重点

要切实维护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推行依法治院、民主管理,落实好教代会和二级教代会制度。要让广大教职工对学院的大事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提高教职工主体的素质,工会要参与师资队伍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师德建设。要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过去几年维权工作做得不错,要更加深入、扎实,富有成效。

35 2549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