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推荐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推荐5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第一篇】

在这个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乡,在在经过城市喧嚣的洗礼后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农村生活的纯情朴素,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错的调养。同时,我也还有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运动。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处在西南山区的贵州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土地比较瘠薄,生产工具落后。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却因交通不便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控油“西南煤海”的称号。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农民的主要收入,则主要来自外出打工人员的工资。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进过调查,出来以上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外,我发现,困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种灾害。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今年如春以来,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连吃水都成为了问题,用"百年不遇"来形容我们西南地区一点都不为过。整个春天,西南地区基本上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农作物(主要是稻谷)播种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播种的季节到来却无计可使。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土地荒废而用抽水机抽水插秧的,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资金也未能收回。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严重不够,更不用说用节余去换钱了。

这些年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林业发展很快(主要墅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李子、梨、苹果、地瓜之类的水果,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们村由于严重的干旱,玉米等被晒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盲目发展烤烟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蜜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目前,两项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贵州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铜仁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第二篇】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

(1)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

(2)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2、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1)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

(2)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

(3)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3、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三、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

(2)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

(3)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1)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1)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2)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1)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

(2)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

(3)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某镇基本情况

某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小麦、元葱大蒜、杞柳等农作物为主,畜禽业以猪、鸡、貉等为主。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趋于合理,农民增收速度明显加快,农民现金性收入大幅提高。20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0元。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是农民收入结构比例不断调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比例稳中有降,占收入的60%左右,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占收入的30%,其它收入占10%。

二是农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宽广的发展平台,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农民从事二二产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劳务经济日渐升温,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为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宽阔的空间。20xx年全镇围绕水稻、小麦、大蒜、杞柳等种植业作物的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人员就达到4500余人,常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到8000余人,从事二三产业、就地转移人员达到3000余人,摆脱了土地约束,到土地以外创业创收已成为全镇农民致富的途径。

三是农民收入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近年来,全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对农村的好政策、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增加,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再投入增加,致使农民收入增幅缩水,各种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可支配性消费增长缓慢。

四是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对发展经济的认识、能力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同,一批素质高、积极调整、起步早的农民迅速致富,并依靠自身发展的经验、开拓的市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农村致富户,而那些等、靠、观望、因循守旧的农民没能及时发展起来,收入明显低于致富户。

三、制约农民增收因素

一是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高效农业有较高的热情,但受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只敢远观不敢近摸,对带“高、新、尖”字样的事物,望而却步,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信心不足,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荆绳的思想,对农业以外创业门路少,获得致富信息渠道窄,开拓市场能力差

二是创业资金短缺。群众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闲散资金较少,并且必须有再生产投入资金。银信部门对农村贷款额度有限,对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民发放较小贷款甚至不给予贷款,造成低收入家庭想致富却苦于没资金的困局。

三是社会事业性负担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各类生活开支项目增多,数额增大,子女上学、子女结婚、看病就医、关系交往等都要远远超过生活开支,社会事业性负担的加重,势必对生产的再发展、再投入的资金产生影响。像子女结婚,从认识到结婚至少有五六万元的花销。

四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生产成本高。农村以农业为主。随着各类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农业单位投入不断增加。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增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增幅,生产成本高,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缓慢。

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目前全镇已形成了小麦水稻、大蒜元葱、杞柳、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基地,由于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较小,大多以出售原料型为主,且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滞后,产品市场适应性差,销售难、价格低依然制约农民增收。

四、下步增收途径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要围绕市场需求,怎样调、调什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出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调出规模、调出效益。同时要在提高产业化、生产标准化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模式,把农业专业协会,作为带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力量来抓,在主导农业产业上建立一个协会,发挥其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标准化生产,目前我镇已建立了杞柳协会和元葱协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使每一个产业上都有几家深加工企业,像我镇杞柳产业已达到这一要求,但在产品档次低、市场开拓上仍要抓紧抓好。

二是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做好外出务工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产业,积极做好务工人员的培训、引导,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日显重要,也是建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上级党委政府就要不断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不断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致富能力,把农民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四有新型农民。

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对农民的服务水平。农业作为国家发展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壮大,国家应该给予农业更多更大的资金扶持和倾斜。目前的“三补两免”对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促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产生了积极效果。农民一个弱势群众,不断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也是促进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应在农民科技服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好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困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调查报告【第四篇】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平能够到何种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会所忘记,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少的村落。近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放在农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就笔者而言,近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一、农村社会现状。

农村的社会现状,笔者将之划分为人文、经济以及社会三种模式。

(1)人文模式。

如今的农村大部分都秉承着两个极端,一个是节气即春节、清明等节日人流量较大,随处可见的是赶回家过节气的青壮年,另一个极端就是每年元宵之后,冬至之前,用村落人稀来形容都不算过分,这就造成了很多生活隐患。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留在家中,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就笔者所见所闻,近些年以来,因农村一老一少居家而产生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教育问题都非常严峻。如医疗问题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方面做的不到位,有些老人对自己身体的情况仅仅是简单的通过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活来判定,而缺乏医疗器械的辅助,所以造成了一些家庭老人突然遭遇血压升高中风等情况发生,而在农村,当遭遇到了医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家庭在经济和亲情的承受力在这一刻将面临重大考验;教育方面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忽视,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对知识这一块的认知的缺乏,另外一方面是对子女是否接受较好教育的欲望的降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适龄儿童教育问题。

(2)经济模式。

现在的农村经济很简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来产生价值,近些年来,人们对土地产生价值最大的期望是满足于口粮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付出的汗水和得到的回报不匹配;第二个是新型种植经济,随着新龙村等一批依靠苗木种植、果农经济的逐渐壮大,农村逐渐形成了另外的一种经济模式,那就是依靠苗木市场和水果市场来发展的种植经济;第三个是养殖经济,近年来,随着温室养猪、xx养鸭以及xx养牛等产业进驻xx,而带动了一部分农户参与到养殖行业之中;第四个是打工经济,主要是建筑业,抹灰工是整个xx农村青壮年选择最多的一个行当,也是xx对外的一个特色职业,的确,每年外出抹灰的青壮年为xx带回大量的现金,一方面促进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xx本土经济的发展和盘活,抹灰产业也可以说是xx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最后一个是政策经济,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各种推进农村发展的规划和项目也接踵而至,这个政策项目都需要人去实施,这也促使了一部分农民参与到其中收货财富。

(3)社会模式。

在农村我们遭遇最多的就是对比,我有你没有,我就比你牛;你有我没有,我就瞎嫉妒。这不是歧视,而是实实在在所存在的社会想象。当然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好转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在个人收获财富方面还能够理智对待和选择正确的方式去提升自己收获财富的方法和速度。但是一旦涉及到政府出面、政府出钱的事情就会出现很激烈的对比,我将之称之为争桃心理,比如,2015年底,我们组织了一次对枣林村36户贫困户的一次慰问活动,就遭遇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闹事,有些村民甚至耍泼阻止我们活动的进行。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第二种是10%和90%原理,举两个实例,一个是户户通水泥路硬化项目,我们遭遇了这样的责难,一位老乡责备我们说:路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弄成水泥路,我家牛的脚都磨破了,再说我们也习惯了泥巴路了,弄成水泥路就是方便那些当官的开小车回来,是不是?,还有一个是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案例,一位老婆婆找到我们说门口自从按了路灯之后,她每晚都睡不着,让我们把路段换一个地方重新装,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一个事情我们只要能让90%的人满意,那么就能走,就可行。

二、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于目前的农村而言,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教育问题。

教育方面最严峻的是一种模式和一种价值观。一种模式就是留守儿童模式,农村80%以上的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读书的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爱,一方面让他们在学业方面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没有父母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有的留守儿童最后演变成只管向父母要钱,其他一概不让父母管的偏激性格。一种价值观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黄灯教授关于丰三村的文章中提到,大部门农村家庭对于子女教育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基本不抱希望,反而对于他们迅速长大能够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的需要更迫切,而最后的那根稻草是那些年建筑业的火爆和从事建筑业那丰厚的收入。

(2)灾病问题。

对于现在的农村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基本上都不存在问题,一些稍微灵活些懂些技术的人甚至能够走在致富的前列,但是不管如何,当他们突然遭遇灾病的时候,这个家庭便轰然倒塌,迅速返贫。

在这里举三个实例:

一个是花西乡的一位青年,因为懂些泥瓦工的本事,生活过得还算不错,媳妇也娶了,但是在一次帮村里人做房子的时候被一根意外倒下的一根横梁砸断了腰椎,一个个好好的劳力,瞬间变成了一生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病人,而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目前,他的生活全然靠父母以及几个兄弟姐妹接济照顾。

第二个是邹岗镇周兴村的一个青年,在广州一家企业上班,各方面待遇也不错,谈了朋友在老家也摆了喜酒,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领取结婚证,但一次在上班途上的车祸断送原本为他准备好了的幸福,因企业推脱责任,最重只能享受到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然而这4000元还不够他每个月的医药费用,更不谈为了抢救生活而欠下的数十万债务,没领结婚证的朋友撇下了他,家里的老母亲也因为孩子的不幸而哭瞎了眼睛;

第三个是邹岗枣林村的一户人家,不到三十岁的年龄,突然疾病去世了,而她的妻子为了坚守与他曾经许下的诺言,独自一个人艰辛的抚养着他们的儿子,现在其子就读于xx一中读高二。

(3)社会问题。

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然存在的恶劣伤人事件,近些年虽然有些缓和,但是依然存在着,而且时有发生。另外一个就是信访户的存在,这里的信访户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信访,他们的确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了区别对待,对于他们的诉求理应受到公正的处理,另外一类则是专业户,他们以此为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用缠访、闹访来换取一些部门为缓解矛盾而答应他们一些金钱甚至是政策方面的倾斜。

(4)农村发展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是村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就笔者亲历的近20个村而言,基本上都没有村集体收入来源,无来源再想发展存在难点;第二个是债务问题,因各种原因,每个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遗留债务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第三个是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村级发展缺乏清晰的路子,没有明确的思路和规划,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村落长远发展的建筑或产业的布局;第四个村干部来源渠道少,收入偏低,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探索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创业经济、合作化、入股分红发展模式。

近两年,逐渐出现一批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大户,但苦于土地限制和一些政策认识的不清。村级发展可以尝试与这些大户进行合作,引导村民拿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土地宜可入股,以合作社的模式运行,同时也可以鼓励合作社在用人工方面倾斜于入股农户,让愿意投资的大户获得利润的同时,让村民享受得到实惠。

(2)发展集中化寄宿式教育。

一方面实行幼儿教育集体会,片区为单位兴建公办幼儿园,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将学生更多的时间交给学校和值勤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3)妥善处理信访案件。

在市信访局局长的一次讲座中让笔者最有感触的是信访要依法,依法处理信访事件。对待每一次信访事件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来,而不是一味的向下一集机关压任务、丢包袱,让真正需要信访的农户得到公正解决,让以信访为职业的那一拨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4)鼓励村民回乡就业。

随着国家多农村发展的逐渐重视和建筑业的逐渐萎缩,新型农民需要逐渐思考未来的发展,开始着手于行业转型,一方面他们可以参与到本县一些建设项目之中获得财富,如在近几年国家拨付力度较大的小农水项目、农村整村推进项目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本县青壮劳力参与度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xx经济的逐渐崛起,如xx电器、xx药业、xx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也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就业选择。

(5)明确村级管理者待遇、权益以及义务。

目前,xx县已经明确实施了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待遇问题,同时对村级主职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实行工作日坐班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村主职干部用于村级工作的时间。但村副职干部的待遇依然没有能够落实,虽然已经有初步方案,但是距离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副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6)有阶段性的解决村级债务,为村集体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

对村级债务应该进行一次较清晰的认定,该有集体负担的不能推诿,明确一个清晰的债务偿还时间表,让村集体轻装上阵谋发展。以乡镇片区为单位,为每个村设计一个村集体产业的规划,然后按照规划逐渐发展,也要有清晰的时间表,按季度设置任务目标,以完全情况打分确定村级发展的考核情况。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第五篇】

摘要: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省XX县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为当地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收入状况,增加收入的途径,制约因素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深入到了兰干堡、二林头等乡镇。并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在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后,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带。目前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约为5%,但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仍是农业大县。近年来,为了解决城乡差距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工业兴农力度,以城市为带,工农商共同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彻底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稳步外出打工和向城市矿区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5元。从对两镇四村的调查来看,我县农民增收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它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家庭收入持续增加。

种植业中,谷子、玉米等一些低产低价的传统作物面积减少,而大豆、玉米等稳产高产、价格上涨的种植面积增加,促进了收入增长。今年,我县向种粮农民补贴了200多万元,用于良种、地膜玉米和农业机械。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根据琅琊堡镇大豆种植情况,xx市场价格约为元/斤,xx市场约为元/斤,每斤增加约元。正常年份人均大豆产量600公斤以上,因物价上涨人均收入增加200多元。在大规模农业中,畜牧业家庭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小区开始扩散,畜牧业收入显著增加。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13个奶牛和肉牛养殖小区,存栏4万头牛和50万只羊。二连图镇伊肯托拉村人均6只羊,xx人均羊收入600元以上。而兰甘堡镇星瓦村人均养羊一只,人均养羊收入才几十元。可以看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种植和饲养结构的差异上。

二是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劳动报酬收入比重日益扩大。

近年来,随着县内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增加了,为农民工季节性稳定转移创造了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年均现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术的在6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明显高于单纯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民。二连图镇伊肯托拉村10户有17名农民工。xx农民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草)政策,给补偿期的农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琅琊堡镇兴洼村有村民51人,人均耕地1亩以上。近年来,即使在灾难年,他们也有稳定的收入。正如当地农民朋友所说,“退耕还林(草)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使农民获得了比种田更多的收入。”目前,享受上述政策的农民不仅在农田上获得固定的粮食和现金,而且有相当大的收入,如出售草籽和牧草,改变了过去越来越穷的落后局面。

四是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农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近年来,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比如支持规模化养殖方面,养殖奶牛200头以上的,每头免费补贴3000元,安排3000元贴息贷款;如果养殖肉牛200头以上,每头补贴700元,贷款1000元;农户种田5户以上,每户贷款1000元。得益于政策鼓励,养殖、红枣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农业内部收入得到一定挖掘。

第五,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

要让农民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中充分受益,就要保证各项政策在财政上的落实,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特别是今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力争5000万元以上,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向农民提供5000万元贷款。此外,农民可以自筹资金,每年可以保证2亿元的农业投资,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投资的逐步增加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显示出增加收入的效果。

第六,特产税完全取消,今年农业税完全免征,实现农民零负担。

此外,正在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补充。比如在救灾工作方面,对部分特困人群给予救助,对“五保户”给予扶持制度。200万元专项用于对极端贫困人口实施重疾救助,200万元用于学生资助,帮助贫困中小学生和大学生,50万元用于救灾。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