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精彩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精彩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一篇】

是指参与决策的领导者、参谋者及决策的执行者。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决策机构。决策主体是决策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决策主体的素质。

2.决策客体。

这是指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决策对象,是指决策主体能趋势影响和控制的客体事物。如一个企业,某项业务的经营目标、经营规划、某项产品研究开发等。决策环境则指制约决策对象按照一定规律发展变化的条件。决策对象与决策环境的特点、性质决定着决策活动的内容及其复杂程度。

3.决策理论与方法。

决策离不开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功能在于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于决策过程,从整体上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活动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决策结果的偏差与失误。比如,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采用适宜的决策方法,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4.决策信息。

信息是经营管理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要保证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拥有大量、丰富的市场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决策主体只有掌握充分的准确的市场信息才有可能做出正确决策。

5.决策结果。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正确的决策结果。没有决策结果的决策不算是决策。任何决策都要得到决策结果,所以,决策结果是决策的构成要素。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二篇】

关于当前企业复工复产的'调研报告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疫情造成的影响,按照上级要求,近期,田林县潞城乡深入调研,查找问题,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以便尽快实现全面复工复产,调查情况如下:

调查情况显示,潞城乡工业园区企业共有35家,主要产业为以木材加工为主。从调研情况看,20xx年春节后,园区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截止2月25日,未停产及复工复产企业已达85%以上。

1、严格开展疫情防控。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隔天对厂区进行全面消毒,确保不留死角;设立检查点,对厂区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做好流动人员进行登记溯源等,做到排产不漏一人,监测不漏一人。

2、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做好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用品物资储备,做好粮、油、肉、果蔬等生活必需品等保障工作。

3、加强重点群体的帮扶。协助县扶贫指挥部开发一批就地就近岗位,积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招工宣传动员,提升企业知名度;组织“点对点”直达包车,确保职工或有就业意向的人员安全到岗。

1、企业招工难,当前就业人数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2、产业链没有完全恢复。部分原料供应困难。

3、疫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微薄,企业发展困难。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三篇】

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单晨光为组长的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规划、重大事项、重要文件的审核与决策,全面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局内各单位均安排了专兼职人员担任政府信息公开联络员,负责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综合协调等工作。各市、州地税局也相应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对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统一指导,在系统内形成了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我局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切实维护纳税人利益及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环节入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了《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四川省地方税务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度汇编》印发局内各单位。在各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办公室业务培训中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大力加强内外网信息建设。内外网站是地税系统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全系统统一使用内网信息编报平台并由专人负责编审,实现了省局处室、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及时采编报送和信息登载,确保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完成了外网改版,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及时、全面地公开与纳税人及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截至20xx年7月31日,外网共公开各类信息870条。

积极主动报送专报信息。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关注的重点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地税系统工作动态。根据新形势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信息服务方式,加大信息约稿力度,从会议、文件、新闻、领导讲话和批示中主动寻找、挖掘信息线索。高度重视信息编辑细节问题,做到信息编辑精细化,除严格把好信息编辑质量关,还对格式、标点、印刷精益求精,努力提升信息工作整体质量。截至20xx年7月31日,共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专报130余篇。其中,国办采用信息1条,省政府采用专报累计达到33条。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四篇】

为深入分析我市园区企业用工趋势,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近日,市人社局组成调查小组,对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展开了用工情况调查。连日来,调查小组深入各地工业园区,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现场调查,对企业用工数量、用工需求、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和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劳动生活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较全面地掌握了园区企业用工情况。接下来,将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企业改进自身条件,增强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季度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一系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通过调查摸底,充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具体了解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其就业。一季度,共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5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其中,实现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8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市就业局以作风整肃力促经办能力提升。

广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近日组织召开了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广安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继下发的《关于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整肃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对开展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会议强调,2012年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经办能力提升年,全市就业服务系统要以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为抓手,围绕“庸、懒、软、散、浮、奢、梗”七个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创先争优”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促进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使命为责、实干为本、奉献为荣的优良作风,树立作风清新、服务优质、执法文明、廉洁高效的部门形象。

我市失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区市县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收入户,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实现真正意义的市级统筹,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前,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为县级,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调剂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广安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提升为市级,全市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缴费基数核定标准,统一确定待遇项目和标准办法。

今年初,由市审计、人社、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全市失业保险基金帐务进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基金收入户,全市失业保险各项工作正式进入市级统筹程序。

为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对我市就业、失业的影响,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我市将启动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部分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准备阶段,全市45家企业用工情况将纳入首批监测范围。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市成立了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小组,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稳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考虑企业规模、从业人员、行业分布等因素,将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星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岳池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四川绿好食品有限公司等45户企业纳入了监测范围,涉及10多个行业的20000余名从业人员。全市就业部门将每月收集监测企业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减员数量多、减幅大的企业深入分析原因及影响程度,并结合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等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失业预警。

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数据采集、核实和建档工作阶段,7月1日起正式开展定期监测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为确保我市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广安区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616元,增加了161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元,增加元;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560元,增加了105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364元,提高了68元。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相应调整。

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5880人签约园区企业就地就业新年刚过,各地按照全市开展“春风行动”的统一安排,在全市12个工业园区牵头组织举办了大型专场招聘会15场次。进场招聘企业146户,提供就业岗位8926个,求职参加应聘人员达21963人,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314人,达成就业意愿及签订劳动合同5880人。全市共发放就业促进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劳动权益保障等宣传资料10余万份,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五篇】

为深入了解近年**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以及《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在生产经营单位的落实情况,**省总工会对**省安全生产法规的体系建设及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采取查阅资料、函询相关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查阅**省近年出台的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文本、立法说明及相关法律文件解读等资料,掌握了**省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情况,并从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职工普遍关切的重点内容设计了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掌握了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及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先后出台了《**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20**修正)》《**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共计*部地方政府规章,其中《**省尘肺病防治条例实施办法》《**省工业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暂行规定(19**修正)》*部规章已经失效,现行地方政府规章*部。

调研问卷重点从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了解知晓情况、落实情况、宣传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设计,调查对象涉及生产型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涵盖了电力、通信、交通、石油、服务等多个行业,收回有效问卷*万****份,问卷的样本规模及答题质量对调研项目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二、存在的问题。

另外还有*万****名职工不清楚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甚至完全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占总数比例高达**.**%。

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为****人,占总数的**.**%;

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人,占总数*.**%;

一线职工****人,占总数*.**%。另外在各个岗位,均有占比将近一半甚至多半的人员只了解个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或者不清楚具体内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职工对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还不够,能够熟悉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职工占比相对较低,绝大部分职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或者处于一知半解状态,甚至还有部分职工完全不了解。需要注意的是,有小比例的负责人或领导、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完全不了解,这两个层级的人员担负着安全生产政策的制定和生产技术指导的重要职责,如果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极易出现盲目指导、违章指挥现象,从而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在此次调研中,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重点选取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健康体检、工伤保险办理*项具有代表性、职工感受直观和职工利益密切的方面进行了考量。结果如下:

规章制度建立情况:**.**%的职工所在单位仅制定了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的职工所在单位仅制定了职业卫生相关规章制度,**.**%的职工所在单位同时制定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职工所在单位没有制定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

开展了隐患排查,但治理效果一般,还有*.**%的职工所在单位未开展安全隐患和职业健康隐患排查治理。

职业健康体检情况:**.**%的职工所在单位在职工入职、在职和离职时能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职工所在单位能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但没按规定时间进行,*.**%的职工所在单位没有开展过职业健康体检。

工伤保险办理情况:**.**%的职工所在单位为所有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的职工所在单位仅为正式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临时性或劳务派遣性质的职工未办理工伤保险,*.**%的职工所在单位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成效不够明显,部分企业虽然开展了隐患排查,但治理效果一般;

工伤保险选择性办理甚至不办理现象较大面积存在,临时性或劳务派遣用工社会保障力量薄弱。同时,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单位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不及时、打折扣,用品质量不高,甚至存在以其他形式代替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现象。

宣传学习不够深入全面。

针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情况,重点从组织宣传学习的频次、宣传学习的侧重点和学习宣传的效果*方面进行了考量。结果如下:宣传学习频次方面:**.**%的职工所在单位能够经常性、定期地组织宣传学习,**.**%的职工所在单位仅在重要或特殊时段组织宣传学习,*.**%的职工所在单位没有组织过宣传学习。

宣传学习的侧重点方面:

**.**%的职工所在单位只侧重于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学习,*.**%的职工所在单位只侧重于职业卫生方面的宣传学习,有**.**%的职工所在单位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两方面进行了宣传学习。

**.**%的职工认为学习宣传的效果一般,实效性不强;

另有*.**%的职工认为学习宣传基本没有效果,仅仅是走形式。

二是宣传学习效果不是很好,针对性不强,甚至部分宣传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普及法律法规、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

对策与建议。

多方联动,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格局也必然对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更高标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信息共享、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部门需探索出一条系统性的监管新路子,将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社会保障工作协调统一。

各地工会要充分发挥最广泛、最全面的群众监督作用,组织动员职工立足岗位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安全生产投诉举报制度,加大工会监督反馈力度,形成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管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拓宽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以坚决有力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生产经营单位,对其相关资格资质证照进行管控,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职业禁入。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领域违法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将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纳入失信名单。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条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培训计划,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技术、职业健康基本知识,学习本单位有关制度规定,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为职工学习创造条件,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和手段,利用新媒体、新平台提高宣传教育的广泛性、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重要宣传节点和专项活动,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加强检查监督,建立责任制,明确规定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后果。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六篇】

全体干部、员工:。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同心协力、奋力攻坚,认真贯彻集团公司“一五五”发展战略和xx公司、公司“两会”精神,继续以“双提升”为统领,以“争电量、严管理、零亏损、强党建”为主线,以“深入贯标提升管理、深化对标提升效益”为抓手,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治亏扭亏初见成效,经营发展有序推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破解,党建廉建工作全面落实,员工队伍保持稳定,公司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安全生产方面。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设备治理,设备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等效可用系数达到%。公司城固湑水河梯级电站、代古寺电站通过xx公司“无渗漏工厂”验收,凉风壳、柳园电站和城固梯级电站在集团公司安全性评价中以较高得分率通过评价。经营管理方面。全力争发电量,通过日对标、周分析、月总结,不断缩小与先进电站的差距,在来水量同比减少%的情况下,发电量同比减少%,考核利用小时差异率%,达到集团公司五星企业标准,柳园电站各项指标在白水江流域内排名第一。加大电费和资金回收力度,各电站电费回收率达到100%;强化成本管控,八项费用同比压降%;开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低息资金置换高息贷款亿元,上半年财务费用同比减少万元。资产处置方面。积极推进丹江莲花台梯级电站资产处置工作,正在准备第四次产权公开挂牌工作。实施退出镇坪县双河口项目方案,主动与镇坪县政府沟通,初步达成相关意见。遗留问题处理方面。按照“在哪儿、去哪儿、怎么去”的工作方法,梳理公司遗留问题清单,落实责任,逐一销号。各电站专项验收正在稳步推进,遗留问题正在逐步破解。党建廉建方面。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分级签订《党委委员抓党建目标责任书》和支部《党建目标责任书》。持续开展“扭亏攻坚党员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以及汛期争发电量劳动竞赛、“无违章班组”创建、安全文化“五个一”、“青春建功一五五”、“青年争当首席师”等活动,推进“家园文化”落地,用“美丽水电、幸福家园”凝聚员工,构建和谐企业。

取得成绩实属不易,实现目标仍需努力。前8个月,受天气影响,在来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全体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为实现全年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必须看到,与年度目标相比,我们的'工作进度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公司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已进入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全体干部员工和公司是命运共同体,“美丽水电”这个大家庭是由在座和日夜坚守一线的全体干部员工共同经营的。我们是同舟共济的“伙伴”,扭亏攻坚是我们追求的共同目标。如何在不足4个月时间里齐心合力、默契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合力,争创集团公司四星企业,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是摆在全体干部员工面前的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公司工会号召全体干部员工积极投身“大干四个月冲刺保目标”劳动竞赛,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下列责任:。

一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认识公司生产经营面临的严峻挑战、效益增长面临的巨大压力,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瞄准目标、鼓足干劲、全力以赴,积极主动作为,与时间竞争,与速度赛跑,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大干四个月冲刺保目标”工作中来,按照“提质增效”要求,对重点工作认真梳理,按照“两个销号、一个完工、两个处置”(即:完成柳园、凉风壳电站竣工决算,完成代古寺电站尾工建设和工程结算,完成莲花台梯级电站资产处置和镇坪双河口项目退出)的工作目标,制定活动措施,按月考核奖惩,把各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推进年度重点任务完成。

二要凝聚正能量,团结协作,精准发力。打好“大干四个月冲刺保目标”攻坚战,需要跨越重重阻碍。不仅要快速出击、果断行动;还要有正能量的心态、拼搏的精神、冒险的勇气。当前,公司生产经营、资产结构优化、基建遗留问题都已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时刻,需要我们拿出唯旗誓夺、奋勇争先的勇气和魄力。广大干部员工要分清轻重缓急,倒排工期,精准发力,逐项击破,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环环紧扣、落地有声;要各尽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实现完美收官。

三要以实干精神,在稳扎稳打上下功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赢攻坚战,关键在落实。规章制度千万条,不落实等于白条;工作部署千万招,不落实就是虚招。我们要按照今年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进一步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采取针对性措施和行动,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突破。

“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冲刺年度目标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同心同行,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密团结,以无坚不摧的信心大干四个月,圆满完成保目标的光荣任务。

国电xx水电公司工会委员会。

20xx年9月12日。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七篇】

为及时掌握澄城县限上商业企业用工变化状况,澄城县统计局对全县15户限上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企业缺工状况。在调查的15家商业企业中,用工缺口112人,用工基本满足企业5家,均为经营已稳定的企业; 缺工10人以下的企业6家,缺工10-20人的企业3家;缺工20人以上的企业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缺工企业户数和人数都明显降低,缺工现象已趋于缓和。其中:普工仍是需求量大的工种,本次调查中普工缺口为86人,占缺工总人数的77%。相对其它行业,商业企业对招用人员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2、企业员工工资情况。与xx 年相比,xx 年前半年普工及专业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稍有所上涨,行政管理岗位平均工资基本持平。调查数据显示,行政管理岗位平均工资为1300元/月左右,普工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左右,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工资为2500元/月左右。

xx年前半年全县部分大中型餐饮行业经营处于低迷状态,主要原因是中央八项规定有关要求出台后,以公务性为主的餐饮业营业额下降,加之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导致这类商业企业生意不景气。而以火锅类为主的中小型商业企业,竞争却异常激烈,今年就新增10多家,这样刺激了餐饮行业,因此本行业缺工现象程度不等。而批零贸易和住宿业等企业同样存在缺工现象,其主要原因为:一是企业文化意识淡薄,员工流动性大;二是失业人员就业期望高,苦脏累工种招工难;三是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求职人员素质较低;四是企业环境差,员工待遇不公,难留住人。

1、改善用工环境,制定合理用工合同。企业在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给员工缴纳各类保险,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用待遇留人;要切实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培植企业文化,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用情留人;企业还应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干的平台,扩大和稳定员工队伍,用事业留人。

2、夯实劳务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基本素养。政府要选择性地招商引资,注重引进高科技企业,减少用工压力,以提升我县商业企业现代化水平。劳务部门必须下大力度加强培训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能了解劳务培训相关内容,从而吸纳择业者就业前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整体推动全县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用工单位和受聘人员双向满意。

3、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的积极作用,鼓励以工招工。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支付交通费、职介费等形式自主招工,也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派出有一定能力的务工人员,让他们协助招工,县政府可制定一些奖励优惠政策,对招引员工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要大力支持并鼓励劳务中介机构稳步发展,拓宽用工供求空间,逐步建立企业用工市场化运作机制。

4、长效招工,建立多渠道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机制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人力资源战略。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机制,即:前往省、市级城市招聘高技术人才,同时将本县劳动力送往外地优秀培训学校、企业进行高级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实施“引进来”战略机制,即:前往劳务输出大县,在对方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到劳动力富裕邻县招聘所需工种。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八篇】

摘要: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与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以及生产要素集中化与生产外包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市场地位、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本文在分析影响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思路。

一、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价格上升。

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人均国土面积公顷,人均耕地公顷,人均草地公顷,人均森林面积公顷,分别为世界人均值的29%,40%,50%、17%。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左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根据地质部门第三次煤田预测统计,我国现已查明的煤炭资源量6769亿吨,生产矿井和在建矿井已占用1916亿吨,尚未利用的资源量4853亿吨。

在尚未利用的资源量中,精查储量810亿吨,在精查储量中,目前可供建井选用的储量为227亿吨。

根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石油总资源量9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

到,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20169亿立方米。

到,我国石油进口量已占石油消费量的40%;我国铁矿石的品位平均为34%,相当于澳大利亚铁矿石品位的51%,进口量已占国内需求量的50%;进口的铝土矿占国内需求的比例为33%,进口的铜矿占国内需求的50%。

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构成中的重化工业显著提高。

以来,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持续高速增长,平均增长速度比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高出4个百分点。

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比例由19的55∶45变为的69∶31。

1990年我国生产的一次能源为亿吨、发电量6212千瓦时、钢材5153万吨、水泥亿吨,20我国人口比1990年增长了%,但上列能源、原材料的产量和消费量比1995年分别增长了130%、318%、580%、402%。

生产总量和人均消费量都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

这种变化,一是由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基本实现小康之后,消费结构出现新的趋势,即住房需求和购买私人轿车的需求显著上升;二是城镇化的步伐逐步加快;三是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10万亿元左右,相当于年gdp的50%。

从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来看,我国综合能耗普遍较高,一般比国外同类设备或技术高出10%以上。

就能源的加工转换效率来看,我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逐渐提高的,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综合能耗高出30%,粗铜冶炼耗能高出37%,氧化铝高出53%,玻璃高出66%,水泥熟料综合煤耗高出75%,炼油高出69%。

开采、加工转换和终端利用效率低,使我国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20%的目标,2006年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是:gdp增长%的同时,煤、电同比分别增长了%和12%,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没有达到节能的预期目标。

2006年上半年我国能源效率不升反降的原因:一是结构调整在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在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单位产值能耗并没有下降,特别是高耗能行业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二是经济调节的手段与力度不够,一些企业还没有采用新的节能生产技术。

在资源供给紧约束的情况下,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但是,下游加工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上涨的空间小,这就逼迫企业必须改变粗放经营的状况,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以降低成本。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

从总体上讲,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现阶段仍然具有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比较优势。

但这并不等于我国可以长期保持低工资水平不变。

持续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总量已进入低增长时期,城乡青壮年劳动力的比例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民从事农业的收益逐步提高。

在这种大背景下,工业企业继续维持低工资水平,甚至实行“血汗工厂”的原始积累方式,将难以保证劳动力的供给。

以来,在沿海外来农民工较集中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所谓“民工荒”。

我国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农村仍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出现“民工荒”,主要是对农民工的工资和应有的福利待遇被压低、劳动条件差造成的。

他们的工资和基本的福利没有达到现阶段我国社会必要劳动的水平,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责任在企业。

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没有体现保证社会必要劳动的基本要求,而且存在着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的问题。

“民工荒”的出现,实际上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及其工资的市场机制进行强制性的调节,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

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应当为他们建立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应为他们建立能够跨地区兑现的个人账户。

有人担心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将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影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提高农民工的工资,首先有助于调整企业主与农民工之间的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使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能够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第二,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即使在出口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第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第四,有助于改变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既牺牲了本国工人利益却又经常遭到进口国家反倾销的出力不讨好的状况。

目前的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首先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垄断性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没有有效地征收到国家财政,一部分转化为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和福利;二是民营企业的雇主与雇员的分配结构不合理。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必须首先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高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

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是指工业生产能力超出了社会有效需求,其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充分实现,生产能力闲置率超出了合理界限。

20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并逐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导致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

但从全局考察,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与上年同期相比较,30类制造业企业的平均景气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约5个百分点,略有下降行业是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化学纤维、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等下游行业,约占20%。

按照一般经济规律,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以70%为临界点。

目前,我国工业大多数行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70%以上的见表1。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能力100%的利用是不可能的,上列煤炭和原油开采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反映了这两个行业的产品供求紧张,因而出现过度开采的问题。

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则是普遍现象,生产能力相对的过剩,有利于促进竞争,淘汰落后。

当然这并不等于承认上述行业所有生产企业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以钢铁、水泥为代表的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突出矛盾不是总量过大的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即大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企业没有退出生产。

所以,政策的着力点是推进结构调整。

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必须是适度的,在利用率低于70%的情况下,将导致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产品库存增加、企业相互拖欠的矛盾加剧。

目前生产能力低于70%的见表2。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增速超过20%,2006年投资率已经超过50%。

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期一般为3―5年,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年开始释放,由此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第二,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在商务部监测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的商品供过于求;73种家用电器中,%的商品供过于求;19种五金电料商品全部供过于求。

第三,投资体制不合理和政府参与产业投资的强烈冲动。

第四,生产要素的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的工业的过度投资。

工业土地市场不健全,工业用地的低价转让价格政策,导致大量的不具备资金能力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一些自然资源开采权的定价只反映劳动和资本成本而不反映自然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和社会责任成本。

解决工业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办法:一是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二是依靠市场竞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完善市场准入机制,限制不具有规模效应和技术落后企业的进入;四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增加以农民为主体的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及其购买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降低了生产危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20下半年开始的以抑制局部行业投资过热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调控,生产过剩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在当前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条件下,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不应当简单地放松对投资规模控制,刺激投资品市场的需求,以便让所有的企业都能活下去。

与此相反,应当利用供给大于需求的时机,强化市场竞争,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经济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使社会再生产在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四、生产要素集中化与生产外包趋势明显。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必然趋势,尤其是资本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火力发电、主要建筑材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造纸等行业,应当促进生产要素向大企业集中。

以火力发电为例,采用大型发电机组发电煤耗只有320克/千瓦时,但我国发电的平均煤耗超过400克/千瓦时。

如果火力发电的平均煤耗达到大型机组的水平,一年就可节约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发电用煤量的25%。

大型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在700千克左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已明显缩小,但大多数中小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超过1吨,比国内大型钢铁企业高出30%。

由此可见,在资源密集型产业,限制并逐步淘汰不具有规模效应、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是完全必要的。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竞争实力强的大企业集中。

到2006年底,国有经营性资产价值达13万亿元,主要分布在石油、石化、煤炭、冶金、电力、交通、通信、军事工业等基础性行业和骨干企业。

有人认为提高基础产业进入门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国有大企业集中抑制了民营资本进入基础性产业,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从法律上和政策上看,并不存在阻碍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密集型基础产业的障碍,即凡是国有资本能够进入的领域,民营资本也能够进入。

但是由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有机构成高,要求资本的投入强度大,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相比,技术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相对复杂。

民营资本进入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家族独资形态转向资本多元化和社会化,这样才能解决单个私人资本不足的矛盾,适应基础产业由技术构成所决定的资本有机构成高、资本投入强度大的客观要求;二是民营企业必须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信任不具有血缘和裙带关系的外聘的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委托代理制克服家族治理资本社会化大型企业的局限。

钢铁工业需要以宝钢这样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为主导,但现阶段我国任何一家单个私人资本都还没有能力兴办这样的大型企业;我国需要能够制造1万5千吨大型水压机的第一重型机械厂,但没有那一家私人企业愿意投资这种资本总量大、利润率低的重型机械制造业。

由于几千年小农经济的历史局限性,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克服上述两种历史局限性,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又不可能容忍资本密集型基础产业继续停留在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规模小、产业组织分散的小企业的状态。

在生产要素集中化的同时,生产外包是产业组织结构变化的一个新趋势。

外包逐步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

外包是指企业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设计活动,分别转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

外包可能伴随着生产资本的直接投资,也可能仅仅通过外包合同,以非股权方式将业务分解或把非核心业务转移。

21世纪初,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核心业务的发展,而将非核心业务以“外包”的方式,交由其他专业公司处理,其实质在于截取价值链中的高利润环节,缩小经营范围,将有限的资源集中配置到企业的强势领域,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中,成本削减是绝大多数企业进行离岸外包的初衷,也是外包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收益。

同时,通过外包,企业能以更低廉的薪金雇用更高素质的人才,以支持更高层次的技术需求或更大的制造规模。

企业外包,将推动产业组织结构向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发展。

要适应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企业必须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集中力量做好做强核心业务,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经营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

五、企业必须承担相适应的社会责任。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在商言商,只要搞好生产经营,吸纳就业,增加商品供应并能获得利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就是尽到了社会责任。

这种认识是对的,但不全面。

因为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中运行的,企业在盘算怎样赚钱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强制性的和自愿性的两种类型。

强制性的责任首先表现在企业必须依法纳税。

政府向企业征税,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对社会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以用于国家行政、科学、教育、国防、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开支,从而使社会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同时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以及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企业纳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源泉。

政府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才能按照社会公正的原则,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从而为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所以企业偷税漏税,不仅属于违法行为,也是企业未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强制性的责任还表现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不得造假售假,对消费者构成欺骗和危害。

这本来应当是企业的自觉行为,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还不健全,在事实上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少数企业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造假售假时有发生。

其结果,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是引发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和矛盾的主要原因。

所以,执行产品的技术标准,接受政府的质量监督,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有非强制性的,即企业自愿承担超越社会契约或法律的要求。

契约或法律约束通常是公民和企业必须遵守的最低的社会行为准则,但社会契约和法律还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为都做出严格的规定。

对于有利于社会的公益性事业,契约和法律并不强求企业去做,它属于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的范畴。

但从世界上大企业发展的历史看,不少大企业家也是大慈善家。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九篇】

按照古协办发〔20xx〕10号关于对全区“企业劳动用工执法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我局组织了一次企业用工执法情况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我区乡镇企业,截止2xx年底,企业已达9889个,企业劳动用工人数达22788人。按照现行的统计范围,个体企业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个体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95%,达9395个,个体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只有1个劳动用工(不含企业主)。私营企业约占乡镇企业的5%,达494个。私营企业平均每个企业劳动用工约27人。我区作为乡镇企业的私营企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砖瓦业等,这些企业劳动用工分为三种,一是长期用工,二是短期用工,三是临时用工。长期用工和短期用工都在统计数内,临时用工一般不在统计数内。长期用工一般是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期用工一般是季节工。长期用工都能签定劳动用工合同。短期用工部分有劳动合同,另一部分没有劳动合同,只有口头答应劳动工价。

(一)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些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要求劳动合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乡镇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改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加强。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乡镇企业员工素质有待加强

我们应该重视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由于员工自身素质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不适应,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工作或短期劳动,从而为签订劳动合同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调动老板与员工的积极性而确立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劳动合同一方面可以从形式上确立劳动关系,从而为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各项法定权益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从内容上具体约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权益,从而为劳动者实现和保障自身的权益提供了依据。另外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现行劳动合同尽管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不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和劳务派遣、限制劳动者的择业自由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目前,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大部分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内,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就业稳定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影响了其为企业长期服务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规划,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员工的法律培训力度。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就是遵循合法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关系的建立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其决定着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劳动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作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法》通过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等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规定,在尊重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基础上,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行为、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从而在劳动者十分关心的这些问题上,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有不同的利益需求。

《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制定《劳动合同法》是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劳动合同在保护劳动者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决定了《劳动合同法》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制定《劳动合同法》,不仅可以直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权益,而且还可以起到间接维护劳动者的其他各项劳动保障权益的作用。

企业生产情况报告【第十篇】

xx县煤矿监督检查局:

和措施》,并按自查自纠整改要求将存在问题逐条布置落实责任到人,限期整改,现已完成整改。

20xx年3月24日,我矿报送了20xx年采掘。

方案。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资料,待审批备案。矿井现证照齐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人员配备到位,五职矿长及特殊工种人员证件齐全有效。安全管理等制度作业规程齐全,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矿井按要求进行了开工复产前职工培训,职工培训考试合格。已做好复工前准备工作。

为此,现报贵局对我矿进行复工产验收工作。

特此申请。

35 2929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