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精选5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精选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第一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315前夕,北京等40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同发布的《全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多消费者不细看食品标签及说明;%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六成多消费者遇到过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不易辨识的情景;六成多消费者认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最易出问题;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消费者占比最高,同时仍有%的消费者“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六成多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很多消费者对新《食品安全法》能否落到实处持怀疑态度;七成多消费者认为仅有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高消费信心。
据了解,在去年10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之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西、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40省市的消费者协会(消委会、消保委),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共计42家消费维权单位一齐,在沃尔玛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开展了“全国食品安全大调查”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仅在40省市消协组织的网站及《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上开展,同时还在沃尔玛遍布全国的423家大型商超同步展开,历时四个多月,多达133225名消费者踊跃参与。
四成多消费者看标签不仔细。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场所的选择上,%的消费者通常会在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购买食品,占比最高;五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便利店和农贸批发市场,还有三成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网店和食品零售店。同时,%的消费者认为路边早、夜市或小摊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高;其次是网店,有%的消费者认为网店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相比较而言,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的食品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仅有%的消费者认为那里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占比最低。调查显示,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路边早夜市、小摊贩及新兴网店的食品安全检查,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在被调查者的消费习惯上,调查显示,%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之前会查看包装标签及说明,但看得并不仔细;同时有%的消费者根本不看。在“消费者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信息”中,%的消费者表示会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有四成多的消费者却不关注食品的生产厂家、厂址及产品成分等信息;还有六成左右的消费者不关注食品添加剂、贮存条件、规格、净含量及食品安全标识等信息。这说明很多消费者还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自身消费安全。
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受品牌、价格的影响最大,分别有%和%的被调查者会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要求企业在给消费者更多实惠的同时,要像爱护自我的羽毛一样呵护品牌形象。另外,因为食品的特殊属性,%的被调查者表示食品的生产日期与保质期也是影响他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半消费者对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并不敏感,六成多消费者没受到产品成份、生产厂家的影响。这也提醒部分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还应多关注食品的色泽、外观及产品成分、生产厂家等因素。
近八成消费者:偶尔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的消费者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遇到过,但较少”,另有%的消费者则表示经常遇到,仅有%的消费者表示还未遇到过此类问题。
在消费者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没有显著标注,不易辨识”占比超过60%;“宣传虚假或夸大”、“餐饮企业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三种情景的占比均超五成;另有四成消费者遇到过食品掺假掺杂、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情景;还有两成多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或致病性微生物超标”、“转基因食品没有按照规定显著标示”及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没有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等违法情景。这些问题都应当引起食品经营者的高度关注。
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环节来看,%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消费者则将原因归咎于种植养殖环节;另外,分别有%和%的消费者认为餐饮消费环节和批发零售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这说明多数消费者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是否安全、卫生十分担忧,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监管以及处罚力度。
那么,在遇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消费者会如何处理呢调查显示,选择找商家要求退换或赔偿的占比最高,为%,向行政部门或消协投诉的,排在第二位,占比%;直接联系生产厂家的则较少,仅为%。这就要求食品销售者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不要推诿职责,力争将消费纠纷解决在这一环节;调查还发现,仍有%的消费者在遇到问题食品后,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就要求消费者要强化维权意识,勇于维权,不让不法商家逍遥法外。
在对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看法方面,%的消费者持悲观态度,认为问题很多,并表示担忧;%的消费者则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表示“有些问题,但能够解决”;还有%的消费者更为进取乐观,认为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从消费者的态度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令部分消费者十分担忧,但相关部门改善现状的努力,已使不少数消费者感受到了政府的决心。
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来看,七成多的消费者认为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利欲熏心,而相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不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还有%的消费者将原因归咎于自身,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以及自我保护本事不足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这就要求食品行业要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建设,监管部门也要严格执法,加大不法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那么,广大消费者对这一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武器了解程度如何呢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竟有%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新的《食品安全法》了解很少,甚至有%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新《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扩大这一法律的社会认知度,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而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的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的投诉能否得到及时处理,%的消费者关心从源头到餐桌如何实现食品的全程监管,%的消费者关心各部门能否狠抓落实,严格执法,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
对于新的《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这一举措,消费者又是怎样看呢调查显示,%的'消费者表示效果很难说,关键要看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的消费者表示十分好,可构成有效震慑;仅有%的消费者持否定态度,表示这一举措未必能起到预定效果。这显示了消费者对新的《食品安全法》落实情景的担忧。
这种对法律落实情景的怀疑态度在其他调查中也得到了必须体现。例如,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贴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贴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能够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或者损失3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对此,有%的消费者点赞表示该法条会激发消费者依法维权的进取性;但%的消费者认为检测成本高,且认定商家的“明知”行为比较困难;%的消费者认为“一般,很难真正落到实处”,还有%的消费者认为惩处力度还不够。
另外一项调查是,“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虚假食品广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认证结论,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均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职责。您怎样看”对此,虽然有%的消费者表示“很好,可对遏制食品违法行为起到进取作用”,但仍有%和%的被调查者分别表示“一般,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和“效果不会明显”。
从上述统计结果能够看出,消费者在对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连带职责的规定表示认可的同时,对法条能否真正落实,似乎信心不足,持有必须的怀疑态度。对此,执法监管部门还应严格执法,避免法条形同虚设情景的出现,确保新法能够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呢调查发现,选择“严格执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最多,占被调查者的%;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占比为%;选择“强化法律职责,加大惩罚力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本事”等五项的,也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六成多。这也说明,消费者信心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执法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和生产经营者严格依法生产经营。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第二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关心的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食又以安全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无论是导致国内乳制品信任危机的三鹿事件还是骇人听闻,令人作呕的地沟油事件都印证着一个残酷的事实: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关系到人民生计的重要社会问题。
20xx年2月18日,英国一次最大规模的食品召回行动为食品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召回的导火线是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沙司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而这些沙司又卖给了大量食品厂商和超市卖场从此,苏丹红成为了全世界食品安全问题的代名词,在google上,有关苏丹红的查询结果以达496000条。同年3月4日,苏丹红现身中国市场。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新闻界通报,北京市有关部门日前从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同批次产品已被责令下架召回。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如购买过相关产品应停止食用,并前往相关销售单位退货。20xx年3月15日,“瘦肉精”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央视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1.“毒大米”事件:20xx年,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查出“毒大米”数百吨,根据“毒大米”样本检验结果,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严重超标。过量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严重者可在2至3周内出现肺水肿、昏迷等症。
2.“三鹿”毒奶粉事件:20xx年9月11日,《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一文将三鹿牛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顿时轰动了全国,引起广泛的关注,次日卫生部通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三鹿事件使得国内乳品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3.地沟油: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卫生问题曝光,民众对于餐桌上的食物安全越来越担忧甚至有可能导致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这些食品对人体的伤害是难以估计的,无论是对人民的身体还是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有理由去反思其产生的原因,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产者、经营者的趋利动机,以及各种不规范的操作是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原因。但是从深层次上看,面对市场经济转轨中伴生的新问题、新科技带来的挑战,原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道德的滑坡才是食品安全生产的最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
这是国内企业存在大量不诚实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监管部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达成好的基础。目前,我国食品产业组织化、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低,食品产业技术、工艺水平、产业链条和管理水平落后,有关食品质量安全带制度和机制设置也远落后于实际问题出现的速度。
在我国,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早在199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此基础上,20xx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虽然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多达几十部,但没有一部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大法。法律体系的不完整使得一些不法厂商有了可乘之机。
为什么食品市场“瘦肉精”问题屡禁不止?在央视特别行动曝光的一些养猪户称,他们铤而走险偷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无非就是为了使养成出栏的猪看上去卖相好、更容易出手。“使用瘦肉精比不用瘦肉精的猪,每头能多卖出几十元钱。”然而,这条黑色利益链条的背后,流通监管体系疏漏和品牌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也难逃其责。虽然早在20xx年国家监管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检测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等没有纳入常规的检测。一位权威消息人士证实,各地都会检测盐酸克仑特罗,但莱克多巴胺只有在个别地方有检测,因为其检测成本高。所以,尽管很多部门在食品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但与广大群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从双汇瘦肉精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恰恰是在执行国家有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利,以抽查取代普查,每月一次,每次千分之二的比率进行抽查,如此小范围的抽查范围怎么能够的了不法分子保证不存在侥幸心理。
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世界各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根本保障。只有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为此,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把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一方面是加强立法,另一方面是严格执法而且还要受到刑事制裁。通过这些严厉措施,确保有关法令、标准能得到严格遵守。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企业自律,但绝不能单单靠企业自律,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有力的监管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统。政府应加大协调监管力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严格监管,组建职责明确、责权统一、监管严明高校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打击力度,提高整治效果,并且要督促监管人员走入生产一线,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表面上看是企业自律不严而导致,但深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够,制度流于形式,促使监管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生产一线实行动态监管。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实行多头管理,一方面执法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权力寻租制造了借口。
很多人总喜欢买样子好看的蔬菜,所以农民就拼命撒农药防虫害;很多人喜欢颜色鲜艳的肉类,所以商家就加亚硝酸盐保持肉的鲜红;很多人以为米线是白的,劲道的好,所以商家就加吊白块所以提高消费群体的素质,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避免问题食品的出现也很重要。
总结:
由于时间原因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暂时就想到这些,得出的结论和数据难免有些偏差,但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确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通过上网等收集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资料来完成这一严肃的研究报告,我相信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民生问题的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将会更加健全。此外,媒体的力量在社会中越来越强大各种曝光力度也是直至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重视程度呈乐观趋势发展,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还民众一个健康安全的“餐桌”。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食品安全法》《中国食品安全报》。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第三篇】
(一)、大部分超市对食品安全管理均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超市作为现代流通渠道的代表,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二)食品商场和连锁超市在食品安全经营管理上领先于其他渠道在所调查的超市企业中大多数公司都建立了较严格完整的食品制作、储藏、销售、清理标准和流程。
(三)、消费者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指数明显领先于其他渠道,关注。
因素多元化。
(四)、消费者十分看好媒体的食品知识传播及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五)、在担负食品安全的责任上,认为生产者、经营者重大。
(六)、对我市食品安全形势认识及监管力上不容乐观。
(七)、消费者缺乏有关食品安全和自身权益维护的法律知识.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第四篇】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食品行业的发展规模、成长速度以及规范程度都关系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和消费安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从中折射出当前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而能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以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为例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阜阳奶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原因;解决对策。
一、典型案例:以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事件为例。
2004年4月30日,新华网披露,在安徽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2004年5月10日《解放日报》报道,淮安涟水也惊现大头娃娃,2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营养缺乏而死。
阜阳奶粉事件因此浮出水面,继而全国各地媒体都重点报道奶粉事件,不少地区都出现了“毒奶粉”,这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奶粉的恐慌,人们几乎不信任任何奶粉,特别是国产奶粉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害怕受骗,害怕自己的孩子食用了劣质奶粉,奶粉行业进入低迷期。
受该事件影响,国产奶粉销量一泻千里,仅在2004年五六月份,国产奶粉与2003年同期相比销量下滑25%。很明显,该事件对于刚刚兴起的中国乳业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它不仅冲击了国内乳业生产的企业,还沉重打击了国民对我国乳制品的消费信心。
在劣质奶粉影响下下,奶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也因此遭受影响,因为阜阳奶粉事件,国家对整个食品行业启动了安全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严抓食品安全问题。自阜阳奶粉事件发生以来,我国的乳品企业的社会道义神经渐趋敏锐。“劣质奶粉事件”也驱使乳品企业进行应对危机的深层思考。
阜阳奶粉事件中,泰顺县阳光乳业食品厂以蛋白质含量很低的半成品奶粉代替成品奶粉直接出售,导致了食用的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的食品行业中不乏这种缺斤少两的事例,但当危及生命安全的时候大家才觉醒,才发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政府机构也才开始有所行动。
二、分析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问题的原因。
以阜阳毒奶粉事件为例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领域法律不够完善,处罚力度小。
一方面,虽然我国已有不少关于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但仍不完善,例如食品相关法律中对于食品的质量标准过低,往往此商品符合了国家的标准,但是对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威胁。另一方面,在我国的食品领域,对于违法者的处罚大多仅局限于没收非法产品以及数额较少的罚款阶段,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过小,无法使违法者对此产生畏惧心理也不能引起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因此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虽然在阜阳奶粉事件发生以来,国家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已有不少的改善,但近十年来仍然不间断的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每年的“3·15”晚会中依旧会曝光一些存在问题的食品加工厂,因此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条例还有待改善。
2、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弱、影响小。
消费者享有权利的基础是清楚和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不幸的是受害的消费者往往并不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或是不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清楚自己购买的商品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品,阜阳奶粉事件主要受害者群体处于农村地区,据了解,大部分的受害者对奶粉的质量标准一无所知,阜阳的“毒奶粉”之所以能造成如此恶劣的后果,与政府对法律知识宣传力度过小有很大关系。
3、执法部门执法涣散,执法能力薄弱。
弱。
另外阜阳事件之后,国家对整个食品行业启动了了安全工程,人们本以为可以喝上安全的牛奶,但是还是出乎意料的出现了“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使得乳品行业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事故的重演似乎在说明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并没有太大的进步,暴露了国家执法能力薄弱的缺点。
4、食品生产者诚信资本缺失。
食品安全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商家诚信资本缺失,“毒奶粉”并非真的有毒而是无良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用蛋白含量过低的奶粉取代正常奶粉出售。当前有很大一部分的食品生产者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置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以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也违背了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诚信。
我国人民对于食品安全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实际上多数人不懂得在生活中该吃什么怎么吃才是最安全最健康的。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一般也只注意食品是否还在保质期内,对于其成分一无所知。尤其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们,相对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保存食品的条件不足,更加容易出现因食品安全威胁到人身安全的问题。
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以上仅仅是对于这些原因的总结概述,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全民的重大问题,当问题原因渐渐显露出来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目前我国主要的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其实也并不少,而依旧会有问题出现主要就在于这些法规的内容还需改善,例如提高食品质量标准,为消费者的消费保驾护航,我国在食品检测方面的标准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前段时间的立顿茶包事件中,我国市面上的立顿牌茶包在国外被定为不合格商品,其原因就在于同样对于茶包中残留农药的标准,我国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不能在局限于小金额的罚款上,要让食品生产者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违背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行为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的。另外,处罚也要从小的违规事件开始,若等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的时候就已后悔莫及了,因此小到小摊小贩大到食品生产的企业,处罚力度都要进一步加大。
2、加大法制宣传,增强执法能力。
加大法制宣传必须像消除文盲一样,消费者只有在清楚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之后才会有维权意识,才会警惕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才会在购买商品之前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这样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能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政府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提高主要依赖于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执法人员必须带头学好法律知识,严肃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执法人员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人民的财产安全与自己的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执法人员增强执法能力。
3、消费者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可能无法像食品专家一样对市场上各种商品的成分进行了解,但是获取一些基本的信息是必要的,现在的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的渠道也很多,电视节目、宣传讲座等等,或多或少都能帮助消费者。
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自身的健康,在购买前,消费者一定要做到货比三家,在食品方面绝对不能贪图便宜,发现身体不适后应立即就医并想相关部门汇报情况,防止危害扩大。因此,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也依靠消费者自身的努力。
食品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关系着全体公民的安全与健康,通过此次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我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第二,食品安全问题复杂,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现状的原因多样;第三,改善目前的状况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同时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全【第五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近几年来,问题食品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损害了人民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更加受到家长的重视,一些家长怕孩子不到吃饭时间就饿,往往每天都给一些零用钱,让孩子买零食吃,以补充正餐的不足,但是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一些同学身体发育不正常,有的身体逐渐消瘦,有的过于肥胖,究其原因目前市场上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口味各异,非常受青少年的青睐,但是许多食品如饼干、汉堡、香肠、饮料等食品中存在着对身体健康不利甚至有害的成份,有些已被世界公认为垃圾食品。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开展《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明白垃圾食品及其危害,从而远离垃圾食品,造就健康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