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报告范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测量实习报告【第一篇】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体验。它使我们能够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也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考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世界的方式,生活的态度,职场的生活方式等等。,这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实习也是我们上班的第一步。在获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用相关理论指导操作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前与实习单位对接,为实习单位提供对口技能人才。通过写实习报告总结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回顾过去和现在,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一、实习专业介绍

"测绘”顾名思义,测量和绘图的意思。它属于大地测量学的一个分支,即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辅以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接收机、gps手机、超级站仪、陀螺仪等一些人工仪器。我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但实习是地形测绘。这两个专业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是衡量这个岗位把这两个专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了我这次实习的宝贵机会,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二、实习的目的

实践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不仅是为了验证课堂理论,也是为了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是培养我们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本次实习的目的如下:

1.学会熟练操作全站仪等仪器;

2.通过实践掌握三角测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步骤;

3.学习并熟练使用软件绘制地形图;

4.学习基础数据处理。

通过实际操作从建立控制点到测绘地形点到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对测绘地面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安排

我的毕业实习时间表大致如下:

(1)20xx-20xx,在xx测绘咨询有限公司的测量岗位上进行在职实习,并撰写实习日志;

(2)写一份20xx到20xx的实习报告,和导师沟通几次;

(3)提交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

四、实习内容

20xx年初,我们来到了我们的实习单位——xx测绘咨询有限公司,经过初步接触和对那边的简单了解,我了解到我们做的是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测量。而我在这项工作中所做的野外工作的通俗说法就是在野外进行实际测量。

刚开始的时候,我来到新公司是为了从事新的工作,面对新面孔和新语言。一切在我眼里都是“新”的。在师傅等老员工的带领下,我迅速进入状态。经过几十天的跋涉和跋涉,我流下了无数的眼泪,当然还有一点咸咸的`汗水。我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无形资源,终于拿下了几十公里的管线测量工作。

当然,生命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这个项目的结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项目的开始。在第一个项目结束时,新的项目工作将随之而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重复和“无聊”的事情,对有些人来说,就是很多重复和无聊的事情。当然,在生活中,生活中,当然不时会有一些小插曲,有时候开开心心的,我们只是笑笑;有时候很不愉快,我们都是流着泪走过的;中间还有别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地球是圆的,真理是不变的!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锻炼了很多测绘基础能力。首先,熟悉仪器的使用,精通仪器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仪器的检验和校准方法。其次,在数据的检查和校正过程中,我了解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如何避免测量结果中的误差,以及如何将测量误差最小化。除了熟悉仪器的使用,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减少误差的措施之外,我还应该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破碎前的控制”,从高层次到低层次”的工作原理,并做到“逐级检查”。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误差,而且可以提高测量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实在的东西,比如更精通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水准测量,学到了一些课堂上做不到的东西,比如绘制数字地形图,测量破损部位,大大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拓展了与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团队精神在实习中的重要性:每一个粗心大意的人,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度,甚至带来一辈子无法弥补的损失。仅仅完成一次调查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团队的合作和团结才能使练习快速高效地完成。这一调查实践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合作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而这些,也就是测量之外的收获。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野外工作的艰辛,野外工作的耐心,工作的细心,甚至还有一些测量员的敬畏。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让我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

测量实习报告【第二篇】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项实习可以使我们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技术,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及平差方法,掌握导线网的测量程序和坐标推算方法,了解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程序,为我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测量手段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

实习的第一天也就是19年x月x日,上午宋老师给我们具体介绍了这次实习的内容和一些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注意事项。我们被分成14个小组,每组11个人,实习的内容就是每个小组完成一个1:500比例尺、范围200×200m的地形图一张。

领到器材之后,大家便兴致饱满地开赴实习场地,位置在我们所住的生活区。分头找到D组的十个控制点之后,大家商讨了一下测量的任务分配和方法,很快便在D10点开始了我们控制点高程测量的工作。

我们这次四等水准测量采用的方法是双面尺法,我负责的任务是后四站的数据记录、计算与检核工作。因为所用的仪器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之后就可直接读数,简单方便。记录数据的同时便要进行计算,看本站的测量是否有效。比如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10m。双面尺法的观测顺序是“后-前-前-后”,测得的数据比较多,数据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尺子红、黑面有常数差K,两把尺子红面的起点不一样,计算时有固定的公式。其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数据(17)和平均高差的计算,需要加(减)100mm,以消除红面起始点不同造成的影响。10站测完之后我便做了平差计算,环线闭合差为-,在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范围之内。

下午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便在一起商量着水平角测量(导线网内角)和边长测量的如何操作。因为有11个组员,所以决定分组进行,我被分到测量水平角。为了绘制地形图,必须建立导线网,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信息。我们所要建立的控制网是小区域控制网,水准面可以近似为水平面,可以采用直角坐标系直接在平面上进行坐标的正算和反算。经纬仪对中的操作我们都没有做过,所以一上来大家有点不知所措,都依据自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做着尝试,为此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我们先在一个控制点上设站,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因为没有标杆的问题,我们便用两把水准尺代替,虽然问题解决了但还是比较的麻烦。其中我们遇到一个内角测得的角度和目测的居然也有很大差距,才想到目标点的顺序颠倒了,测得的是外角的度数。在傍晚时候老师过来辅导,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对中整平的方法,也说了其他操作的注意点。因为尝试了失败所以更觉得受益匪浅。

第二天(x月x日)早上6点大家便集合了,继续着昨天的测量工作。因为调节经纬仪的同学对昨天老师的讲解有了体会,越来越顺手,我们测量的过程也变得很流畅。我们还用测钎代替水准尺,比之前定点更简单精确了。赶到中午便结束了10个点的测量,最后的角度闭合差为84″,没有超过限值。同时,量边的同学也结束了他们的工作。

下午,我们进行导线网坐标的计算。这个过程比较麻烦,但我们也借此熟悉了一下有关的计算,对那些数据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之后便是控制点的展绘,意外的是居然有8个控制点在内,突然意识到我们所要测得范围原来也不小。晚上赶紧想了想碎部测量的方案,也将是最麻烦的了。

第三天(x月x日),还是早上6点,大家依然很有激情。因为之前没有碎部测量的学习,大家对老师所给的方法都有不同的理解,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终于达成一致,不过也花费了不少时间。我们一开始测的是D6点,我负责现场的绘图工作。架好经纬仪,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i,然后将水准尺立在所定点,使经纬仪中丝读数v和i相等,这样用计算高差的时候简单。我们均使用视距法施测,以D5点为准,盘左顺时针测设各点。负责记录数据的同学记下上、中、下丝的数值和水平度盘、竖直度盘的度数,负责计算的同学计算出水平角和竖直角,用得到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我根据水平角和距离画出碎部点的位置。上午的工作进展的很慢,到中午的时候仅仅测完两个控制点的碎部。

下午集合后我们总结了上午测量出现的问题,在操作上做了几点改进。在瞄准时,将竖盘读数调整到90°00′00″,水平度盘读数调整到0°00′00″,这样得到的竖直角α=0°,水平角β就是读数,计算时就特别简单。我们先在所要测的碎部点上标注符号,这样一个顺时针360°就将所有点测完了。这样D4和D7点的碎部测量很快就结束了。可问题也就在现在出现了,由这四个点控制点测得的位置信息画出的图形不能完全吻合,和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我们怀疑是由两种不同方法的误差引起的,于是重新测设D6和D5点。最终的结果显示方法都是对的,只是几个点读数有差错。这也教训我们在以后的测量工作要更加认真仔细。

第四天(x月x日),总结了昨天出现的状况,所有人都轻车熟路地展开了工作,我的画图工作都快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上午的测量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出现问题,除了很少的几个无法测设的点,我们顺利完成了10个点的碎部点测定。组里其他的人也完成了路中高程的测量工作。因为这几天的高强度工作,下午大家都休息了半天。晚上我便开始着手准备正式图样的绘制工作。

第五天和第六天我都负责绘图,组里其他的部分成员在户外将那些经纬仪没有标定的或者无法标定的部分进行具体的测量,还有路宽、花坛的长短、楼房的拐角和突出部分等等。在绘图的过程中有很多体会,比如说外业的精度都比较高,在40×40cm的图上却无法表示出那样的精度,误差的积累使得最后的成果和测量的成果有偏差,有些部分都重新进行了测量。

还有要亲自到现场观察,绘图时会发现一些测量时遗漏的东西,也会有些因为不了解现场情况而误解的地方。再有就是画图真的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要平心静气,更要一丝不苟,为了追求图纸的完美,要时时小心翼翼地画。在最后画路边线和花草时还要参考规范,标注等都有详细的规范。

第七天(x月x日),昨晚加班把图基本上完成了,今天准备把图拿到现场进行一些考察,看是否还有遗漏或者误解的地方,但却下起了小雨。突然感觉前几天的拼命工作是有效果的,如果碰到下雨就没辙了。

三、实习总结

七天的实习结束了,很累但很充实,很麻烦但感觉只是一眨眼就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更多的还是受益匪浅啊。

11个人作为一个团队,使我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中间虽然有争执,但都怀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这样就便得很有趣。有时候自己要被分配到做很简单的事情,但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对整个队伍就是很大的帮助。测量是一门精密的学科,调整仪器、瞄准、读数、计算、绘图,每个过程都需要大家的全心投入,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精确。看到最后的成图,心中有份欣喜和满足感,甚至有点自豪。

这七天的实习,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技巧,数据的计算和检核,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顺序。亲自参与了一个完整的测量工作,更加深了我对那句“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加深了我做事的原则,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有了实质性的认识。

总而言之,工程测量是个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那些技巧都是从实践操作总结出来的,那些规范和理论也是在操作中体会并掌握的。七天虽苦却是值得的。

测量工作实习报告【第三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缸压力表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

2、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

3、根据测试结果,对发动机泄露原因、部位及严重程度等作出一定的分析和合理的判断。

二、实验设备

STN3000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气缸压力表

三、注意事项

1、蓄电池的充电状态及起动机的技术状况良好。

2、发动机的冷却温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3、发动机的润滑条件良好。

4、测量每缸压力时,压缩行程应不少于4次

5、测试时,应注意远离发动机的外部运转零件以及灼热的部位,以免造成人身损伤。

6、在拆装发动机火花塞时,应注意防止异物进入

发动机内部,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四、实验步骤

1、发动机应运转至正常的工作温度,水冷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为75~95℃,风冷发动机机油温为80~90℃

2、拆除全部火花塞(汽油机)、喷油器(柴油机)或预热棒(柴油机),以减少曲轴转动阻力。

3、拔下分电器中央电极高压线,使其可靠打铁,以免发生电击着火。

4、把节气门和阻力门置于全开位置,以减少空气阻力。

5、把气缸压力表的锥形橡胶接头压紧在被测的火花塞或喷油器安装孔上。

6、用起动机带动曲轴旋转3~5s,其汽油机转速应≥130~150r/min,柴油机转速应≥500r/min,待指针稳定后读取读书,然后按下单向阀使指针回零。

7、按上述方法一次检测各个气缸,每个气缸的测

量次数应不少于两次,测量结果应取平均值。

8、对个别指示值偏低的气缸,可向气缸内注入机油10~15mL,用起动机驱动发动机运转3~5s后,重新测试该缸的气缸压力,进一步判断气缸密封状况。

五、气缸压力检测结果诊断与分析

1、当气缸压缩机压力的检测值超过或低于标准值,均说明发动机技术状况不良,存在故障。

2、当气缸压缩机压力的检测值低于标准值时,可向火花塞或喷油器孔注入适量(20~30mL)的润滑油。

3、润滑油后,再次检测气功压缩压力,并比较两次检测结果。若第二次检测结果比第一次高,并接近标准值,则表明气缸密封性不良时由气缸、活塞环、活塞磨损过大或活塞环对口、卡死、断裂及缸壁拉伤等原因引起的:若第二次检测结果与第一次近似,则表明气缸密封性不良的原因为

进、排气门或气缸衬垫不封密;若两次检测结果均表明相邻两缸压缩压力低,则故障可能是由两缸相邻处的气缸陈涛漏气或缸盖螺栓未拧紧所致。

4、气缸压缩压力高于标准值,并不一定表明气缸密封性好,要结合使用和维修情况进行分析。

5、以上仅为对气缸组不密封部位的故障分析或推断。

六、实训总结

1、检测的压力为:

2、检测诊断的结论:

七、实训体会及建议

测量实习总结【第四篇】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

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

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35 2134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