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实用8篇】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总结了当前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了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旨在推动各领域信息化进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一篇】
干部管理信息化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近年来,*县委组织部坚持“科学定位、夯实基础、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在干部信息库建设上狠下功夫,既有效地推进了干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又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夯实基础,确保干部信息真实
1、高起点谋划。部务会抓住上级关于组织系统干部信息化建设的契机,明确干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总体目标,重点对科级干部信息库建设进行了认真谋划,确定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标准要求,建设好集干部任免、考核、奖惩、培训于一体的科级干部信息库。同时,投资3万元添置了设备。
2、严标准审核。我们把干部信息审核作为信息库建设的重中之重。对照干部人事档案,将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职级即:年龄、党龄、工龄;学历、经历;职级作为审核重点,细化审核内容,统一审核标准,规范审核程序,明确审核责任,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汇报、及时研究、及时处理,确保干部信息的真实可靠。
3、快速度录入。通过明确信息录入的标准、要求和纪律,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对信息录入员实行资格准入,保证了干部信息录入工作地顺利进行,保障了干部信息录入工作的圆满完成。科级干部信息库录入了副科级以上单位103家,科级干部1495人,基本实现了干部信息的统一管理。
二、规范管理,维护干部信息完整
1、日常维护规范。我们按照相关组室认定审核,干部信息组统一管理维护的思路,切实加强对干部信息库的维护管理。尤其是将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作为做好干部信息维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以干部“三龄两历一职级”为审核重点,保障了干部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
2、信息交流畅通。对全县负有干部监督职能的单位进行认真梳理,确定县纪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人事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计生局等职能单位为干部信息交流成员单位,构建起跨部门的干部信息交流体系。
3、安全保密严格。我们按照保密工作的规定,建立了干部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配备了干部信息库专管员,充分利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定期做好干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检测维护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科学合理地划分了相关组室干部信息的查看和使用权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干部信息库的安全与保密。
三、优化服务,利用干部信息快捷
1、干部工作基础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坚持把干部信息库建设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础性环节来抓,在干部信息库建立了35
岁以下正科级干部、30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妇少非科级干部、20名25岁左右的党政战略年轻人才、50名80年后优秀人才等五个方面干部信息平台。在近年县直单位主职调整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干部信息库信息,协助干部组、部务会议查询干部信息、提供《干部基本情况表》136份,为选准人、用好人提供了全面、准确、真实、可靠的依据。
2、干部选拔任用效率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坚持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干部信息库的“自动化”效益。实现干部个人基本信息查阅自动化,《干部任免名册》生成自动化,《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制打印自动化。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便捷、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二篇】
近日,在的组织协调下,对我镇现时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并对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就此提出了提高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的建议、步骤及方案。
一、镇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信息化党建,遵照方便、快捷、实用的原则,将现在镇域范围内经常使用的电话、手机和计算机实现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不同信息媒介的互补优势,初步建立了党建网站、电子党务、网上党校、党员论坛和党建信息化平台,构筑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的党建网络平台,不断提高了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
(一)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基础
我镇充分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促进党建工作在信息掌握、职责落实、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不断优化。
1、夯实基础,建立基本信息库。以集中采集和日常搜集相结合,对相关我镇区域内党建基本信息进行采集,挂 靠我镇综合办公管理信息平台网站(或门户网站:下同),构筑起了网站信息的同步变更和双向传输通道。
2、狠抓落实,建立党建责任制。在建立信息平台和工作信息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我们将我镇基层党组织按区域划分成个党建工作网格,落实了专门的党建责任人和党建指导员,整合起一支余人的党建工作队伍,并实行包干到块,责任到人。
3、促进合作,建立部门联动制。积极加强党政工青妇等部门的系统信息传输与共享,使我镇综合办公管理信息平台的党建数据逐步完善准确。定期利用信息库数据开展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活起来,转起来、用起来”。
(二)创断思路,交换手段,构建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平台
构建五大平台,利用五大平台在人脉、时间、空间拓展上的巨大优势,不断探索适应基层需求、富有时代特征的党建新途径。
1、构建党建网站平台。党建网站建设是党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我镇党建网站在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展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成就,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网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互联网上的主旋律和重要信息资源。
2、构建电子党务平台。电子党务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党务工作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增强党建工作的效率性、教育性、互动性和服务性。我镇电子党务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环境要求以关系数据库为载体,应用B/S结构,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规范化输出,为管理机制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变“单色”为“多色”,变单向为双向,变平面为立体,变“封闭”为“开放”,增强了我镇党建工作的亲和力,为各级领导实施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服务。
3、构建网上党建平台。我镇网上党校是在继承传统党校教育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党校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网上党校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时效性,把网上党校办成为了新时代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课堂。
4、构建党员论坛平台。党员论坛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的一种网络互动模式。我镇党员论坛的构建使领导能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下情、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可通过局域网和电子邮件系统,发出文件和通知,收取信息和意见,例如,收取入党申请书和流动党员的思想汇报。开拓了党建工作交流的全新渠道,实现我镇组织活动的良性互动。
5、构建党建信息化平台。党建信息化平台是整合了我镇党建网站、电子党务、网上党校、党员论坛等各种党建信息网络应用的综合管理平台和系统支持平台,在深度上实现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广度上实行了党员与群众相结合。党建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使我镇党建工作流程规范化、决策程序公开化、管理职权民主化。
(三)深化服务,促进交流,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凝聚力
充分完善党建信息化的功能模块建设,使我镇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更具活力,更加凝聚党员。
1、强化沟通联系。在各个信息平台公布了服务中心的联络方式,方便党员随时联系。开设了“文明和谐新(自改)”QQ群党建论坛,引导党员进行主题交流,目前,论坛实名制注册会员达到余名,浏览点击率达到万余人次,发帖余条,讨论主题余个。我镇党群工作者和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还通过互联网,以电子邮件、QQ、MSN等形式,与外出党员保持经常性联系,了解党员思想动态。20__年以来,各党组织共发送了余份电子邮件,始终保持动态联系。
2、促进展示交流。本着“展己所精,学人所长”和“强化互动,促进交流”的目的,充分依托我镇各个信息化平台,加快党员的信息获取速度,鼓励和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参与热情.同时,利用短信平台、局域网连续发送抗震救灾、扶贫帮困的活动倡议和动态信息,受到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响应,他们都在第一时间赶赴指定地点进行捐助,仅南方雪灾、汉川地展捐款就达到了余万元。
3、满足个性化需求。我们本着“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各个信息平台上开设了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尽可能地组织提供一些针对性服务。在网站开通了招聘、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板块信息,已先后帮助多家单位在网站发布信息,人通过网站平台信息落实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利用信息平台提供困难党员帮助、结对服务信息配对、志愿者服务检索等特色服务,已积累登载求助党员资料余人,提供志愿者服务信息指南余人次。
(四)加强协调,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进程
1.注重党建信息化与电子办公的协调发展,使党建工作实现与其他工作共享,信息互融,建设互促。
2.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党建工作的性质、保密程度、范围等要求,切实加强党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性、政治性、保密性和安全性。
3.努力建设了一支具备现代信息素养和能力的骨干队伍。马克思主义的宜传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的人就会去占领。因此,我们不但培养了一批精通党建工作,熟悉经济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建立了一支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了解网络知识的骨干队伍,增强了“抗干扰”能力。
4.加强党建信息化理论研究。着重从党建信息化的产生及发展趋势、职能、机制、发展战略与措施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其规律性。
近年来,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手段、以网络为媒介、以凝聚为目标。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我镇党建提供了强劲的助推力,显示出日益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二、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从我镇基层党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我镇进行党的建设信息化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运用互联网建立党建网站和网上党校,开设网络广播电台,利用手机创办手机报和发送“红色”短信,设立电子党务平台,建立党建信息资源库,利用社会知名网络资源扩大其影响等等。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分析,未来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的发展趋势是:
(一)信息化与党组织工作更加紧密结合将成为发展方向和模式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信息化必须为党的自身建设服务。因此,未来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将着眼于信息化建设举措与党的建设创新紧密结合,着眼于党的建设信息化与党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党的建设总目标的总体布局来推进,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单一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将从局部推进向整体推进发展,全面运用于我镇基层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成为为我镇党的建设服务的重要工具,不再局限于办公自动化应用和党的业务系统应用。党的建设信息化将成为我镇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成为我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将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在推进党的建设信息化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从我镇实践层面看,党的建设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部门和地方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横向和纵向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正是基于此,我们要以党的xx届全会《决定》把“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为指引,把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上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全国基层党建信息系统正在建设,国有企业党建信息系统进行了试点。今年,全国基层党建信息化系统湖南省级平台开始试运行,中共中央组织部还开通了全国组织系统“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系统。党的建设信息化将从中央部门和地方党委主导向基层党组织推进实施发展,逐步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网络体系和互动平台,实现大范围、宽领域的党建资源交流和共享。
(三)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民主监督将成为重要趋向
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和网民数量不断增多,中国领导层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并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和强化监督的重要渠道。中央领导与网民在线交流已成为网络民主政治的积极实践。近两年,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民主监督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和社会监督形式。据今年1月初《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有%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有%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并认为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 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今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统一开通了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人民检察院修订的《人民检察举报工作规定》将“网络”列入了新的举报渠道。所以网络舆论监督、“网络反腐”、网络问政议政必将在我镇逐步兴起,并将朝着大众化、常态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四)现代传媒多维综合应用将成为重要方式
后互联网时代,以网络媒体、数字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普及。目前,后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已经导入党的建设领域,我国一些地方创设了“党员博客网站”、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频道,今年重庆、江西等地还进行了手机“红色”短信的尝试。党建网站、党员博客、现代远程教育视频、在线广播、手机报、手机“红色”短信等正在更大范围内兴起,逐渐成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的主流阵地和党员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所以,集互联网、手机、广播和图文、视频、音频于一体的新兴媒体和传播手段将在我镇党建信息化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向多媒体融合的多维综合运用发展。
(五)基层党组织和活动“虚拟化”趋势将成为新的动向
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的组织形态,也改变着党的组织形态。一些官方媒体如《人民日报》、《半月谈》曾经介绍过重庆成立首个社区“网络党支部”的作法。今年9月,李奔胜在《瞭望》的署名文章中提出了探索“支部建在互联网上”、“支部建在手机上”的命题。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利用网络跨时空的特性,建立起了“网上虚拟党组织”。今年2月,江苏省南通如皋市就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虚拟党组织——“薪火党委”,让大学生“村官”党员参加村级党组织和网络党组织的双重组织生活。重庆、河北、江西、浙江、山东等地的一些基层党组织设立了“网络党支部”,依托党建网站开展网上在线组织生活,浙江岩头镇还制定了网络党支部章程。上海“两新”互动网专门开设“支部在线——网络组织生活”,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营造网络空间。虽然通过网上构建党的虚拟组织,从而在组织上形成了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相结合的形态在我镇还未实现,同时对“网上虚拟党组织”的合法性、设置形式、功能定位及管理方式等都还有等于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些发展趋势将带来党建理念、组织构架、活动方式和党的建设模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在未来的我镇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三、镇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遇到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镇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却普遍落后先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党建信息化是应对信息网络社会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新途径。各级党组织对党建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建信息化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思想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低估了网络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侵蚀的严重性;有的甚至认为党建信息化会对党务管理的保密性造成冲击,没有深刻认识到开展党建信息化建设是党在新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环境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一种创新,必须用信息化引领党员思想的革命化。
(二)缺乏统一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机制
健全的体制是推进工作有序开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镇陆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党建信息化工作,如建立了干部学习在线、农村党员远程教学系统、网上党建等网络平台,但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统一,有些由组织部管、有些由宣传部管、有些由党校代管,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职能定位,未能理顺与党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关系,从而对党建信息化的深化和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体制机制上的阻碍,也就难以及时协调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三)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门化人才匮乏
拥有了一流的信息设备与技术,并不意味着党建信息化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党建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一大批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目前尤为缺乏。部分党务工作者信息素养和能力滞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低下,已明显地阻碍了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提高。
(四)党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规划
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现实情况看,我镇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部门还在要不要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问题上举棋不定,难下决心;缺乏一个统筹协调的部门,各地往往是各自为战,以服务本地本部门党建工作为主;已建成的党建网站没有加强管理,更新不及时,有的不能发挥作用,有的甚至成了摆设;党建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的发展不相协调,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基于此,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五)党建信息化面临着网络时空的挑战
信息网络社会对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挑战集中表现在:一是党的领导方式、活动方式如何应对信息网络化给党员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挑战。二是党如何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应对网上各种言论对党的领导地位、先锋作用的影响。三是党如何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应对网络信息技术给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成的冲击。四是信息网络渗透到民主政治生活,党面临着如何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挑战。
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如何提高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构建现代化的党建信息网络系统已经成为新时期我镇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尽快作出推进和建设我镇基层党建信息化工程的有关部署。全面推进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积极组建和完善党建信息平台,实现网上组织关系转接、网上党费交纳管理、网上开展组织生活等功能,确保党员民警网上精确管理的全覆盖。我镇基层党建信息工程的工作目标为:建成党员身份认证系统、建成覆盖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党组织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该工程可以由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动员平台和在线服务平台三大平台组成,同时实现党员利用数字身份证书(或社保卡)进行电子身份认证。加强和推动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要在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从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党建信息化工作
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武装党建工作是对党建工作方式、手段的一种创新,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加以保证。目前,我镇各级党委和政府普遍推行了电子政务,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处理业务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开展网上党建工作的软硬件环境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加快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党建信息化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党建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建信息化是对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二是要深刻理解党建信息化的内涵。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建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党务上网,也不是形象工程,而是要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媒体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和大发展。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党建信息化的长期性。党建信息化不仅需要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而且需要观念、管理和运作上的创新,需要各级党务工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
(二)实现信息共享,促进设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要充分借鉴和利用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和技术,开发新形势下适应党建需要的新模块。由于电子政务系统与电子党务系统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基本框架大致相同,而且,系统的运行流程也基本相似,可以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公文办公、辅助决策,可以在开发电子党务系统模块的时候借鉴引用现有的相对比较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技术,然后,再根据党建工作的特殊性,设置基于党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设计等具有党建特色的体系框架,从而使党建信息化系统基本涵盖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与管理工作。为此,要统筹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实现信息共享,工作相融,努力实现党务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
(三)加强党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党建网络发展的关键。党建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熟悉党建工作、懂得网络传播技术、热爱党建工作的专业人才。因此,一是吸收一批政治素质好、党性强、业务精,并有志于从事党建工作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到党政部门来,挑起网上党建工作的担子。二是选派一批既有较高的党建理论水平,又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的领导干部充实到此项工作中去。三是加强对党建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培训,使之熟悉网络,熟练地使用网络。四是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使之有足够的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现代网络人才热心于党建工作。
(四)循序渐进,党建信息化建设要分步实施
党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长期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了党建工作传统的基本任务和一般规律,同时,也涉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思路和常规方法。不仅需要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而且涉及党务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创新,而且需要观念、管理和运作上的创新。因此,分阶段建设,循序渐进是党建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阶段,以党建网站建设为主。由各级党组织的相关部门负责创办,网站主体多样,形式、规模、内容不一致。第二阶段,统一党建网站门户。建成与现行中央、省、市、县党委领导体制相一致的四级党建网站群,具有统一的域名和体现党的形象的统一标志,网站在形式、内容、规模上有较大改观。第三阶段,电子党务。建设重点转向党务工作信息化上。第四阶段,整合党建网站、电子党务、网上党校和党员论坛,实现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五)加大党建网站的信息更新和信息反馈的力度
网站能否吸引网民浏览,关键在于信息实时更新和信息的权威性。作为党建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互联互动性,利用执政党的权威性,把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和信息梳理、汇集起来,拓展服务内容,提升党引领、服务、培育、管理组织的能力,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浏览、查询有关内容,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党内事务,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发表意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实现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
(六)强化信息网络安全防范
根据电子党务面向对象的层次性、多样性、安全性等特点,要求选取传输频带宽、信号接收强、保密性好的传输介质,通过交换机设备建立虚拟链路,从而加快数据信息的传递。党建网络建设中应尽量使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服务器和网络安全产品,并应大力带头推广使用国产应用软件,提高党建网络的安全性,从而使党建网络中的终端工作站都能建立起安全有效的“防火墙”。同时,党建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党建工作的性质、原则、范围、保密程序等方面的要求或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建网络的规章制度,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分类,切实做到国家重大机密不外泄,保证党组织上网的安全性。
五、提高镇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步骤与方案的初步建议
(一)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步骤
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是我镇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有效整合我镇各级机关党的工作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其参与性与互动性、开放性与民主性、便捷性与直观性的一种新型党建模式,是对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新领域的开拓,是党建工作手段、活动方式和物质载体的创新。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一些步骤:
1、制定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
开展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建设,不仅要尊重党建工作规律,而且要尊重信息化规律。我镇发展规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步先建立全局性(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的党建信息系统平台,第二步建立覆盖全镇各就部门,村网络化的党组织体系,第三步实现各基层单位的党务网上运作,第四步建立各级机关党的方针政策决策支持和监督系统。
2、建立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应用软件技术标准
我们应用层面的党务软件应鼓励各级基层单位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开发,但必须研究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根据我镇党建信息化的特点,制定系统应用、网络安全、数据传输、信息流转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软件开发、系统建设各个环节需要的标准和规范。
3、研发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技术平台
可以借鉴我国各级政府机关成功运用互联网的经验,独立开发党建信息技术平台;也可以以我镇现有电子政务平台为依托,整合党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分散的资源,逐步建设覆盖全镇的网络系统,建设我镇党建信息资源库,推进我镇党务工作的电子化,包括网络办公、网络会议、网络通讯、网络教育、网络思想交流、网络调查等。
4、完善我镇党建信息化教育、培训和人才管理体系
要努力培养一支既懂党建业务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党务人员队伍。这是推动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制定一套党建信息化的培训办法、培训内容和培训制度,在培训体系中引入党建信息化教育内容制定党建信息化人才管理办法,从吸引、激励、管理、教育等方面建立制度。
(二)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具体方案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进我镇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1、借助政府信息网络,建立党建工作网站,提高党的知识的再普及
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网络化,不仅可以极大降低我镇党建工作的成本,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明显体现党建工作信息化的优势。党建网站要内容丰富,可以包括党员天地、党的章程、党的知识、红色论坛、党建调研等项目。党建网站还可以开通网上党课,宣传党的核心价值,传达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公安网上信箱,开展党员谈心活动和思想交流;通过网上公安档案,管理党员党籍、党费;通过建立网上支部,举行党内选举、党员考核、民主评议;通过网上热线,开展网上申请入党、网上思想汇报;通过网上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管理;通过网上举报信箱,让广大党员群众行使对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权。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我镇建设科学有效地党支部网站(或网页),要从以下层面入手。
一是资源建设层面。我镇基层党组织要有计划地建立党建信息数据库,有步骤地建设具有鲜明政治立场与观点的宣教网站,做到在网上有党支部的基本概况、常规工作、特色活动、创建工作等基本栏目,办成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是工作开展层面。以民主、效率为目标建设好、使用好网络资源,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我镇基层党组织要通过网络办理一些正常业务活动,快速便捷,也便于党员群众更快捷地向党反映情况,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
三是信息公开层面。要在党建网站上开办党务工作论坛,创办党务信息专刊,如公示拟任、新任的干部等,可增加各级党组织决策的透明度,使广大党员干部更方便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保证党的政策可以在我镇基层中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2、开发应用党务管理软件,提升我镇基层各级党组织党建效能
组建专门信息开发部门与党务部门联手开发党务管理应用软件。如研发《镇党建管理服务系统》,利用中央、省、市县各级门户网站和数字身份证书(或社保卡)为载体,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基层党员日常组织生活,构建全镇统一的党员干部动态信息库,建立面向全镇广大党员的服务平台和双向交流窗口。通过建立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党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实现对党建信息、支部生活、党员发展、党务会议、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开展电化教育等。我镇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设置的权限均可用此软件对党建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操作,以适应当前我镇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内容和要求。开展镇域基层党建信息化工程建设,作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举措,此项工作可以由镇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部署开展。以建立党员电子身份认证系统为平台,逐步达到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全覆盖管理,实现基层党建信息化,为服务全体党员打好扎实的基础。
3、建设完善电子党务平台
可以考虑建立和完善功能更加强大的电子党务平台,初步形成电子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结合我镇各级党组织的特点而建设一个先进、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平台。建成后,将构筑起一个覆盖全镇的镇、部门、村三级数字化传输网络。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平台是我镇各级部门党员的基本信息库,主要满足党员信息的数据维护、日常管理、统计和分析需求,为各级党组织搭建管理功能。组织动员平台是全镇各基层党组织的电子邮箱和手机短信发送平台,用以提升组织动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线服务平台是党建网的进一步扩充,可以通过结合远程教育网逐步实现党员在线学习培训,不断拓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渠道。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搭建以下三个平台,推进我镇基层党建信息化。
一是建立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平台。建成党员身份认证系统、党员日常管理系统和党员数据库,完善基层单位党员党组织管理功能。
二是建立组织动员平台。建成基层党组织的电子邮箱和手机短信发送平台,用以提升组织动员的及时性。
三是建立在线服务平台。建成党员互助网络QQ群和党员互动服务热线,不断拓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渠道。
信息化是全球性的时代浪潮,信息化既给新时期我镇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我镇党的建设只有响应时代的信息化趋势,在提高社会信息化中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现代化,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因此我们要以党建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立足自身实际,把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寻找差距,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高我镇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三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要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农户(基地)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摸清我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给下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经调查汇总分析,现将我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信息化发展成效
全区现辖6镇1乡2个街道,总面积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万亩,全区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属典型的城郊农业区。
近年来,全区依托城郊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科技为支撑,立足自身优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经营网络化、农业管理高效化和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推动了蔬菜、井冈蜜柚、生猪养殖、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同时,也为协同推进“四化同步”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农业生产智能化初步应用
目前,我区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猪养殖企业尝试应用在线视频监测、诊断等现代信息技术。我区省级一级种猪场江西祥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为加强猪场和猪栏舍内操作流程的全程有效监控,进一步规范技术流程,防范应急处理情况,投资20余万元建立一套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猪场面积达6000多个平方米,平常3-5个人的工作,现在只需1个人调度便可轻松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也相应降低。二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农业生产项目上的广泛应用。GPS功能强大,根据其具有定位、绘图、实施面积和高程测算等多项功能设置,我局依托项目,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10多部不同功用的GPS,在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建设、能源污染调查等农业项目上,充分利用其进行精准定位取土、轨迹绘图;在机耕-机收、种养等方面进行面积测算,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增强了工作精准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各农业项目工作得以快速顺利完成。
2. 农产品经营网络化起步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传统的农产品经销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随之而起的电子商务营销越来越备受青睐,如何快速融入推进农产品网络经营发展将是今后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我区采取先试点宣传推广应用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产品经营网络化新路。通过先前对我区农业企业加入井冈山电子商务联盟的摸底调查,我区虽有10余家企业表示愿意加入电子商务联盟,但仅有光远生态农场和仁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两个企业开展了网络销售,主营产品有果品、鸡蛋、食用菌菇(菌种),年销售额不到100万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5-30%。同时,在农产品网上展示方面,尽管我区可以依托吉安农业信息网进行网上展示,但成效不明显。可以说,我区农产品网络经营还只是在起步探索发展阶段。
3. 农业管理高效化信息技术快速推广应用
全球经济正在加速向一体化推进发展,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拥有和掌握高效信息化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区农业部门也顺应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全力推进农业管理高效化建设。一是协同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目前,全区农业部门协同构建了省、市、区、乡镇四级网络办公系统,设置了公务邮箱,一些常规性文件大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据统计,20xx年,仅区农业局就在吉安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各类宣传信息420余条;通过与中国知网ki)、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网站合作,为我区全体农技人员创建了农业科技网络书屋90多个。农业技术资源的共享,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大量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办公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基本建立了机关内部、行业内部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决策与管理的信息系统。二是利用网络平台提升了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我区充分利用江西农业信息网、江西植保植检网、吉安农业信息网、公共网络邮箱等网站平台,实现了我区农业项目、病虫害防治、土壤调查、粮油生产、农机化建设等农情信息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调度,为我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积极筹建覆盖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的农业视频会议系统。20xx年,为推进我区农业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我区积极筹备建设资金,委托采购了视频系统全套设备,并于年底完成了视频会议室的新建装修工程,预计今年5月前可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
4. 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区加强了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建设工作,先后完善建立了农民热线118、三电合一、青原区农业信息网、12316短信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便捷化信息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利用“三电合一”项目,初步建立了“三电合一”为民服务平台,录入区域性农业技术信息上万条,农民可通过“118热线”直接咨询农业专家或电话自动咨询农业技术,大大改善了为民服务方式。二是开通了12316短信服务平台,在平台内录入全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用户信息500余条,基本涵盖了我区所有种养户(基地),自20xx年开通服务平台以来,已向全区农户(企业)发布技术服务、灾害预警、政策宣传等各类服务信息20xx0万余条次,为我区提前应对灾害应急处理、及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广泛宣传优惠政策等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农民朋友的好评。三是试点推进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窗口建设,全区9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要求上网办公;同时,按照服务窗口“五有”建设要求,我区先行在文陂、富田试点进行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门前设立了LED电子显示屏,站内放置触摸屏,并设有专门人员服务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朋友对农业信息的查阅和了解,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网络不健全。目前,我区还是依赖吉安农业信息网和青原区政府网发布农业信息,本区农业信息网有待完善建设,而且与乡镇综合站的联系仅是通过公务邮箱,没有一个相互共享的网(20xx最新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络平台,网络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较弱。
2.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由于农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涉及计算机、农业技术、市场预测、信息分析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对综合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在农业信息化起步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人员极度缺乏。
3.财政扶持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建设软件和硬件投入大,设备软件要求更新快,运行也要有一定成本,但我区信息化建设除当年项目资金外,基本没有资金投入。
三、今后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尽快完善建设农业网络信息平台。重点加快完善本区农业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三电合一”、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乡镇农技服务触摸屏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更新12316短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完善农情信息与上下级业务部门、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民朋友快捷沟通的桥梁,保障全区农业信息快速传达,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加快推进在线监控与诊断、电子耳标、智能识别、智能增氧机与投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升级发展。
2.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信息时代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育等项目载体,加快选拔培养农业信息专干、农村经纪人、电子商务营销员等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不断夯实农业信息服务基础,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加大宣传引导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标语等形式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全社会对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争取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注重培养广大农民关注信息、使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业产销难题,使广大农民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得到实惠。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四篇】
一、调研目的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而面对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发展的要求。我校的信息化需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那路有在何方呢?为此我进行了这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内容及分析
接下来就学校信息化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及分析。
(1)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调研描述:
据不详细统计,近5年来学校对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投入上达到了近千万元,生机比达到了10∶1,师机比达到了∶1,配置也基本上是主流配置;完成校园网络总体布局,实现了三校区网络互通,百兆互联网到学校目标;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软件制作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建立了1000余个信息点的校园网络和18个点的数字监控系统。有计算机693台,服务器12台,计算机教室6间,多媒体投影教室164间,便携式投影机10台,教学平台软件21个,计算机教室座位306个。学校每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终端,实现了校园广播网、电视传输网、数字监控网、信息宽带网“四网”的班班通工程,有效服务教育教学。调研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设施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育教学,应该说我们学校的信息化条件在全市中小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分析5年来信息化的投入情况,近千余万元的投入95%以上是添置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只有很少数的钱用来支持或购买信息化软件和软环境的建设。这就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软硬件不配套、不协调,在追求设备新,功能全,速度快的时,却忽视了应用能力的提升。打个不形象的比喻,校园网中的硬件好比是路,软件是车,而资源就是货物。我们现在就像建好了一条高速公路,却没有几辆车,或者赶着牛车在高速公路上蹒跚而行,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只是最基础的硬件建设和简单应用,只发挥了信息化优势的皮毛。
(2)学校管理、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
调研描述: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拥有了一个功能丰富的校园网站,网站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班级博客互动等于一体。同时还搭筑了一个以学校管理与办公应用为主的校园管理网络系统。该系统承载了校区之间公文流转、信息交流、公示公告、资源共享、报表上传等多种功能,实现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学校还在原有校园管理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研究开发了“学校电教报修系统”、“教职工工资查询系统”、“学生上机登记系统”等多个符合学校实际的网络管理系统。调研分析:
应该说学校在信息化运用与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有效的探索,特别是在针对学校三个校区相对分散,管理相对困难。而开发的一系列优化管理的系统,切实提高了学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在学生学习方面,在校园网上开通了互通班级博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是也是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系统比较分散单一,功能还不够强大,对学校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面还不够广。利用层次不够高。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大文章可做,有一次,我和朋友闲聊,谈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时,他举了他们单位的例子,他的单位是德国的外企,他说,他们的企业的设备和资产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启用的一套非常先进的管理系统。每一件进入企业东西都有它唯一的身份识别码,设备和资产的转移和报废,只要使用无线扫描枪扫描身份识别码,这个设备的所信息都有显示,还可以实现设备和资产的现场操作和转移登记等一系列操作步骤。听了这个故事,联想学校,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优化管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教务管理,学籍管理、资产管理、远程教育远程视频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3)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调研描述:
最近几年,通过学校购买,教师制作,电教老师收集。目前我校建设适合教学的校本资源库已初步建成,资源库包含课件、音乐、视频、图片等综合素材,还有课堂教学的录像等,方便教师课件制作,和教育教学探讨,现在资源库已拥有各类资料2T之多。调研分析:
在资源建设和教学支持上,学校自己开发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或多或少受到学校人力、财力的限制,所以资源类型还不丰富,质量不高,对教学的融合的还不强。很多资源只是处在有的境况,很多都还处在“原材料”阶段,而离高品质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在教学支持中,很多资源存放还比较凌乱,没有和教材建立相对应的资源体系,给教师的查找和使用带来一定困难。再加上受到了学校配套的教学环境和师资的影响,其利用率还不高,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效益。(4)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调研描述:
为了更好的了解一下老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情况,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东校区各个班级上课教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做了一个简单统计。语数英老师使用率平均为55%,语文老师使用率更高。达到63%。其他学科老师使用率为31%。从使用的形式来看,语数英老师使用71%左右为配套光盘和磁带。只有29%的教师使用的自制或网站下载修改的课件上课。其他学科教师使用的课件主要以演示介绍为主。调研分析:
教师是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实施者,管理者、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这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的快慢、发展是否合理顺畅、效果效益是否明显和突出的关键因素。从调研统计可以看出,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整体偏低,观念落后,很多教师还把信息技术运用仅仅放在了课堂的简单辅助教学上,而忽视了课堂之外的运用和实践。这也是信息化辅助教学为什么出现了不被人看好的,甚至有人觉得它还会影响教学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上面所提到的资源库建设还不够让教师使用方便,也造成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质量。
总之,通过调研可以看出,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教学、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上,也取得了许多进步和成就,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利用的比例。因此,从发展阶段来看,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实现从无到有、注重硬件产品配备的信息化投入期,且重点放在学校信息化环境构建上。
三、调研建议
那我们站在现有的起点,今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或者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下想法。
(1)更新教师信息技术观念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现实生活。掌握信息技术是适应时代的基本要求,可以说21世纪不掌握信息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文盲。信息技术给人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传播媒体,而且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但有专家就提出一个疑问,作为教育应该是引领时代发展的领路人,而我们的教育却总是处于在被动地接受时代的发展呢?我个人觉得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的观念,有人开玩笑说,教师和医生是对信息新技术最为排斥的群体。我觉得不无道理,像现在风靡全球的微博,有可能很多教师也许还停留在个人博客的时代,还在为学会了QQ、博客沾沾自喜。其实我们已经被时代丢弃了。我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现在的互联网新的发展方向和热点是什么吗?可能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上网了解了一下,现在最火的是物联网技术,有可能这个技术在未来几年要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加大培训的力度,明确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在大面积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也要有重点地加强学科教师专业水平的训练,利用各种教师培训中心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尽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2)转变学校资金投入的重点和方向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说,前几年的信息化是实现从无到有、注重信息化对教育行业的覆盖、注重硬件产品、配备的信息化投入期;那么,未来五年将是我们要实现质量(应用水平)的提升,逐步达到“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发、共享利用信息、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对外部信息(市场)快速反应”目的的信息化整合见效期。如果说在信息化的投入期,硬件产品大行其道的话,那么在信息化的整合见效期,软件和服务将以提升软硬件应用效果的强大功能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发动机,所有下阶段,我个人认为,学校在继续做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要把重点资金投入到软件及软环境建设上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改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资源建设的模式
如果教师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停留在用媒体设备代替教师讲课,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写板书,用电子文档代替印刷教材的初级阶段,这必将使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向歧途,这也决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因此,要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将有利于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所以只有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作为学生的认知内容,而不是演示播放工具,要通过教学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改革具体学科的教学过程。同时我们还有做好学校资源库的整理和归类工作,以全面提高课程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提倡集成化开发,采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定制开发和学校自主研制并重的开发模式,依据教材的对应性、教学的针对性、资源的开放性原则,结合课改要求,寻找课件资源开发的突破口,校际协同、区域合作,依托公司,有偿开发,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加快开发进度,建设有较高利用价值、适合于教师进行简易二次加工的教学资源库,降低应用难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4)借助外力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对学校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远远还不能满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学校自身开发受技术条件、专业人才因素的限制,很难在在新的技术上有较大地突破。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和专业公司紧密合作,结合学校实际开发系列的平台和软件。毕竟教育信息化变革需要有雄厚教育背景和教育技术理论背景、有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机构与组织,从外部冲击,打破文化惯性,促进学校变革。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企业的机制,不仅是购买它们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购买它们的服务,通过管理咨询和服务,借助外力,实现组织的变革,只有实现了业务流程重组,实现了组织结构优化,教育信息化才能焕发生机,产生效益。同时,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现代化、教育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与权威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引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咨询与指导服务,通过外力来促进学校的变化和教师、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教学业务流程重组,减少自发进化与调整的时间、资金与精力的投入,从而整体提高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尾声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学校信息化管理方面,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上我们都应该在整体规化的前提下不断地去想、不断地去做,让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得到合理的应用。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五篇】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党在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xx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xx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xx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xx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先有”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 7人 ,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图1 村庄网络铺设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xx市对xx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xx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 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该镇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电脑,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还没有电脑,由此看出,该镇的电脑普及率不高。
图3 村民使用电脑的情况
从图3得出,在拥有电脑的村民家庭中,电脑的主要使用者是他们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电脑的频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农民不懂相关的电脑操作技术。而虽然有部分农民懂得使用电脑,但是主要用来娱乐或是看新闻,只有10%的农户会用于获取农业信息,由此可知,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还比较低。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电视也很少关注农业信息,更何况是没有电脑呢。
图4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大篷车”服务平台
从图4得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从来没有了解过信息大篷车,由此说明虽然信息大篷车深入农村开展活动,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也可能是,村民忙于自身的农活,并没有这种意识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点信息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会有好处。虽然有部分的村民听过“信息大篷车”,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在后面问到“信息大篷车”来过几次时,没有人答得上来。而对于“信息大篷车”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在所被调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图5 村民有无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
图5显示,%的农民并没有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在农民群体中形成效应。
图6 “信息直通车”提供的服务
图6显示,信息直通车在提供服务的内容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农业科技信息,在提供产品销售途径等方面略显不够。采访中,笔者了解到,xx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电脑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开关电脑。这方面也是与xx镇村民电脑的拥有量有关。
图7 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从图7可以看出,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线电视所占比例最高,有%,乡亲们互相传达这种途径占15%,图书报刊杂志占%,别人示范占%。村政府宣传占%,而选项其他占了15%,从问卷中了解到主要是农科站、技术站。以上这些是比较传统取得农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通信用到了农业信息方面,从图中得知,这种途径也占到了%,从中反映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图中显示没有获取信息途径的村民还有存在,占%。从采访中,笔者得知的确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锁型的,对外界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农活,问及他原因,他则说外面的世界太乱了。
而有些村民选择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公司,他们只负责养,价格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传达。
图8 镇上有无农业信息培训中心
图8显示村民对镇上的农业信息培训中心不了解,73%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笔者从访谈某村的一位村支书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的,村委或居委向农民宣传什么时候有培训活动,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参加的人比较少,村民没什么兴趣去听,即使是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也不愿意去听。支书还说,村民不想参加的原因是村民没什么文化,学不进去,现场指导会比较好点。村民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意识还是很不足的,而这种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是很至关重要的。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六篇】
一、党建信息化发展现状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形态。我们党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也非常重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建工作。
就我市而言,20__年,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面启动实施,拉开了全市党建信息化的帷幕;20__年,党建网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全市党建信息化进入门户网站时代;20__年党建微信公众号的开通运营,意味着全市党建信息化服务已拓展延伸到移动互联网阶段。与此同时,大组工网、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得到有序推进,特别是20__年建成了全省、全国一流的干部人事档案智能检索系统。
20__年,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审时度势,响亮提出“以互联网思维谋划党建,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党建”的工作思路,把管理信息化作为全市基层党建“四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党建一切工作在线落实与不断创新的基础,以务实管用为原则,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载体,谋划并搭建起一个中心、两个网络、三个平台为基本架构,集管理办公、宣传教育、服务互动6大板块34项功能为一体的党建云平台,走出一条党务工作在线落实、党内活动实时监督、党员动态随时掌握的智慧党建新路子,形成了“组织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管理尽在掌上”的工作新常态。XX县“党建视讯交互系统”、XX县“党建工作指挥部”、“支部小管家”和XX县“智慧社区”等一大批智慧党建的新载体、新手段也不断涌现。
二、党建信息化面临问题
事物的发展演进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同的问题,党建信息化也不例外。横向比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制造、物流、金融、保险等诸多领域并得到飞速发展。比如我们熟知的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信息化支撑下得新兴产业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光伏高速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无人码头、人机对话、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广泛运用。
比较起来,党建信息化的整体落后用天渊之别形容毫不为过。纵向比较,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党建信息化百花齐放、各展异彩,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基本都是各自为阵的小舞台、“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全国上下,由于党建信息化的手段和载体杂乱,为最终走向融合融通,到达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不小整合困难,甚至有些东西在刚刚建成后必须淘汰。
具体讲,全国层面存在以下问题,也是我市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与热衷于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等新事物相比,仍然有不少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信息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信息化在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同志认为党建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推进电子化、无纸化办公,认识肤浅、思维停顿;一些同志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离自己太远,学习这些技术的就是浪费精力;还有些同志明明懂得信息化的好处,也知道智慧党建的便捷高效,但就是不肯用不愿用,对党建信息化持严重的排斥态度。
第二,说得多、做得少,管得松、用得少。中组部连续出台了三个组织系统信息化五年规划,每一个规划都全面周详,但推动推进的不力,落地落实的不多。各地贯彻落实的也存在同样问题,尽管前边点到几个做的不错的地方,但这样的典型凤毛麟角,不能代表全国的整体水平。管和用是面临的又一个重大问题。日前,新华社每日电讯刊发了1篇题为“‘僵尸网站’未清,‘僵尸APP’又现”的文章,直指部分政务平台搭建起来却没有真正使用好的乱象,“僵尸”网站、APP以及公众号在党建信息化领域同样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无人管无人问;另一方面是因为内容建设乏力,导致吸引力影响力不足。
第三,党建信息化融通互动水平不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基层党建工作融合程度不深,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互动沟通有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于我市而言,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以下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平台整合融合不到位。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开通运行和各县区创新载体多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党建云平台对上对下的无缝对接,同时将远程教育、“党员小书包”纳入其中,实现与全市大数据平台的无缝对接是当前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
二是党建数据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建大数据平台虽已建成,但仍停留在整体统计、简单分析以及数字化展示阶段。数据支撑乏力和质量低下、挖掘的潜力不足和平台聚合功能运用不全面、不及时、不彻底的问题是当前面临的第二个突出问题,而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使用率不足、相关业务科室运用主动性不强是影响普遍推广的头等问题。
三是信息化覆盖不全面。我们只是在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考核工作等一些重要领域的信息化还处于空白阶段,组织系统信息化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三、党建信息化发展方向与出路
一是深度融合资源,打造信息平台。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共包含党组织和单位信息管理、党员信息管理、组织关系转接、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活动管理、党费管理、流动党员管理和党内统计8个管理子系统以及在线学习培训、在线互动论坛、党代表在线服务、网上组织生活、党员服务和党务公开6个服务子系统,其中党组织和单位信息管理、党员信息管理和组织关系转接3个子系统已开通运行。通过分析比对,不难发现,与我市现行的党建云平台存在功能雷同和作用交叉现象,但全国系统权威性和范围适用性更好,而我市党建云平台在灵活性和特色功能开发上更有优势。当务之急,首先要按照中组部颁布的标准,改造党建云平台,实现与全国系统的数据对接,万不可陷入闭门造车、积重难返的地步;其次,要确立以党建云平台为核心的全市党建信息化体系,各县区自建平台原则上进行改版融合,不能融合的必须舍弃,远程教育、“党员小书包”等既有平台要分步、有序纳入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再次,任何新建党建信息化系统都必须基于党建云平台的基础架构开发,破除信息孤岛,构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是强化运用管理,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党建信息化第一责任,重点解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和心里抵触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管思想的工作常态,全面推进党建各项工作的在线部署和在线落实。做好当下、用好基础,通过对现有平台的全面运用和熟练运用,为推动下一阶段功能扩展、业务增加打好基础。
三是不断推进创新,打造普惠服务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所以,要认清认识到下一阶段党建信息化的一切工作必须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来实现,必须把大数据的采集融合和多维度发掘运用作为党建信息化工作不落后的基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科学设计和开发新的功能。
具体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做好融合的基础上推进数据可视化,发挥大数据的感知、预测作用,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撑。
二是引入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党建特别是以服务为重点的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逐步建立可以实现人机对话、远程协助的智能服务终端,把普遍化、普惠化服务引向深入。
三是加快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考核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党建信息化进程。
四是全面整合党建信息化资源,适度开放数据权限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指挥统一、责权明确、运用到人,切实提高党建信息化运用水平。同时,要激发基层活力、鼓励基层创新,构建上下协同、全面发力的党建信息化新格局。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七篇】
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是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xx年8月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始实施多元化电子电报纳税推广工作。作为第二批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单位,分局上下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推广起步晚、基础条件差的困难,积极向全区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税人推广了以“网上申报和银行扣缴税款为主的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截止xx年底,企业和个体户电子申报户数及电子划缴税款比率均达到98以上(个体 00),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全区基本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化为主导”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办税效能。通过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扬信息畅通之长,避交通不便之短,扬信息无时限之长,避机关定时制之短,扬信息平台宽广之长,避办税窗口狭小拥挤之短,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人,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二是节约了征纳成本。潘集区纵横上百里,交通十分不便,加之纳税人分散在各个乡镇,无论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还是税务人员到一线去征税,往返一趟都需要花十几元、甚至上百元的交通费,实行多元化电子申报后,避免了劳途奔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之前,全局企业申报率只有90左右,个体户申报率只有70左右;推广成功后,现在企业和个体户申报率每月基本上保持 00。四是提升了地税形象。为纳税人免费开发、提供多元化电子申报软件,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免费集中培训,免费上门辅导,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四免”全程式服务,切实从纳税人最急、最缺、最盼望的事做起,真正体现了地税机关“务实、高效”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受到了纳税人拥护和欢迎。
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首要环节。
思想观念是基础是先导。在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中,潘集区分局在思想观念上历经了一个“排斥—基本认可—完全赞同”的转变过程。坦白地说,推广之初,首先,做为分局一把手的我,在思想上存在着分歧:一是固守成规,片面认为纳税人已经习惯上门集中申报纳税方式,无需多此一举;二是畏难情绪,潘集区是一个农业区,全区总面积590多平方公里,下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纳税人经营规模偏小,税源分散,信息化水平滞后,推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行动上一度比较迟缓。但随着多元化电子申报在其他分局的深入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全市征管工作会议的召开后,我们在观念上有了大转变,深刻认识到税收征管工作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性跨越,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已势在必行,作为农村分局更应增强紧迫感,及时适应和融入新的征管改革大潮中,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和促进税收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领导重视,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期间,市局叶局长、分管领导顾局长多次深入潘集调研、协调、指导工作,现场解决许多工作难题,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推广的信心,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为了扎实开展推广工作,我局做到“三到位”:一是领导到位,班子成员齐上阵,分工协作,投身到推广工作的每一环节;二是组织到位,成立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宣传辅导组和技术保障组;三是工作到位,建立“每天一通报,一周一会”制度,集体研究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广工作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三)落实责任,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局制定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细化组织、协调、宣传、技术辅导、保障服务等工作职责。从领导到税干,从分局机关到基层,人人有责任,人人抓落实。同时,将推广工作进度、质量与岗位责任制酬金挂钩,加大监督考核,提高了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有效地推动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的稳步进行。
(四)因地制宜,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措施保障。
面对辖区内税源结构分散,既无中行网点,又无交行网点等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我们抓住农村信用社,覆盖全区这一有利条件,在全市,开创性地探索出一条“税务、信用社、交行”三家携手,共同为纳税人服务的推广之路。由于户数少,税源小,信用社刚开始不太愿意合作,在市局的大力协调帮助下,在分局的多方努力下,最终达成共识,为推广工作创造了有得条件。鉴于,“三家携手”存在“信息不对称”“跨行划拨税款”等技术难题,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月,我们选择了35户分散在各个乡镇经营规模稍大的纳税户进行试点,令人欣喜的是,在大量仔细的前期工作基础上,首次试点全部成功,这也使我们推广工作的信心倍增。在认真总结前期成功推广经验后,第二个月,我们一次性将符合条件企业、个体纳税户全部推广电子申报,再告成功。
(五)优质服务,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质量保证。
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事前,我们充分利用淮南日报潘集版、潘集广播电台、潘集有限电视台“三大地方媒介”优势,反复刊登、播放宣传材料、滚动字幕,向纳税人广泛宣传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的意义和优点,营造积极推广应用的氛围;事中,坚持集中培训与个别上门辅导相结合,联合有关部门“一条龙”为纳税人签合同、办CA证书;事后,通过“一二三”服务提醒推广方式,提升了推广质量,即:第一个月税务人员逐户上门指导网上申报,督促个体工商户提前足额存款;第二个月申报期前电话逐户指导、催缴;第三个月征收期结束前5天,电话提醒未申报、缴款的纳税人,从而使纳税人更好地掌握了网上申报技术,形成提前申报缴款的良好习惯;另外,电子申报纳税正常运行后,我们继续指定专人负责分析研究日常电子申报工作,及时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保证了电子申报成功率。
潘集区分局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市局要求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借鉴和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把税收征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开创税收征管工作新局面。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第八篇】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立足职能,解放思想,乘势而为,在推进全市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上进行了积极实践。
开展党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各级党组织大力引进信息技术武装党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市县乡三级党内信息库全面建立。20*年始,利用《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0*》系统在全市党组织推行党员信息数据库的联网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市直有关单位已基本建立了本级党组织、党员信息数据库。二是党建网建设全面铺开。全市13个县(市、区)及部分市直单位开通了党建网站或网页,开设组织工作政策法规、组工动态、经验交流、党建知识等专栏,开展系列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实现了组工文件的网上发布和查询利用。三是网上党务处理初见成效。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对收集上来的党内信息定期统计和分析,发现情况,抓好督促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搭建了党员在网上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取得了“零距离授课,全天候学习,互动式交流,化共享,开放型服务”的效果。
当前党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重视不够。有的单位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党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作用,认为信息化可搞可不搞、网络可建可不建,不愿投入;另一方面,受财力等客观因素制约,不舍得投入。
软件开发滞后。当前组织工作的应用软件不多,而且大多功能单一、信息储量不大、兼容性不强。纵观各地党建网站,栏目的设置及内容的布局大同小异。内容上以党的建设为主,也包括一些经济内容,但是总体上缺少信息容量。加上更新内容的频率较慢,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发挥。
专业人才缺乏。组织部门的干部对“无纸化”办公、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实际操作能力还不强。尤其是网络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少。
整体水平不高。不少地方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布局和统一技术标准,网络结构混乱,硬件配置重复投入,造成资源浪费。
要根据组织工作实际需要,分期分批建好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的组织工作数据库。首先,库内信息要全面统一。如领导干部信息库中,既要含有干部的基本信息,还要把年度考核、教育培训、日常监督等有关动态信息整合其中。其次,要理顺信息录入工作流程。一方面要理顺好与各方面信息来源渠道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套快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库的特点,分批分次进行。如领导干部信息库包括干部的基本信息、简历、职务级别、学历、学位、工资变动、奖惩、配偶等内容,可以先采集几项能满足一般工作需要的主要信息集。再次,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更新维护。要及时做好党建和干部档案的信息录入工作,对信息库的各种数据定期更新维护,确保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真实有效。
加快软件研发,提高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效率
要注重应用软件的配套开发。紧密结合组织工作特点,研发一套包括干部工作、党建工作和自身建设三个基本管理系统在内的组织工作管理系统软件。三个基本管理系统内的子系统设计,要围绕三个需要:一要围绕组织工作业务需要。如针对选举工作需要,研发投票计票系统。通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融于一体,实现党校党课实时在线播放。二要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如研发干部考核信息处理分析系统,通过采用标准化测评、自动化读卡和计算机软件分析,实现干部考核评价信息自动分批处理,对干部各方面素质分类生成直观评价图表。三是围绕加强部内自身建设需要。充分考虑部内干部日常办公和沟通需要,研发应用办公事务管理系统,推行网上办公。
要突出应用软件的功能设计。组织工作管理系统除必须具备对各种基本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智能组合查询等一些基本功能外,还要有全方位、立体化显示信息、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功能。如传统的干部档案只是对干部学历、工作履历等信息的平面反映,而在这个管理系统里,可以直接演示出干部的工作情景、语言风格等立体信息。组织工作管理系统还应具有比较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要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准确。一要确保信息来源的准确。凡需进入系统的材料,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二要确保信息查阅的安全。数据库设定不同的保密等级,使不同查阅权限的人仅能查阅自己有权查阅的部分内容。对于关键性的数据和敏感信息,要辅以人工认证和密码登录。三要确保信息日常管理的安全。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脱离现有岗位的网管人员或数据库维护人员,必须在离职前规定一定的脱密期,以确保信息安全。
不断拓展功能,提高“网络党建”整体水平
注重思想性,打造学习平台。通过分类建立文献资料、经典著作、党报党刊电子版、党建理论研究、党建知识园地等资料库,组建“党建工作图书馆”。同时,要紧跟组织工作的重大部署,开设主题教育活动专栏,及时发布党建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引导干部群众关注理论热点。
追求实用性,打造服务平台。要加快“电子政务”工作,通过电子信息传递,及时接收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工作任务,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工作布置。加大“网上党务公开”力度,向社会公布党委部门工作职能、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发布干部任免动态,开展发展党员、提拔干部、评优表彰网上公示等。建立“网上党校”,实施网上远程教育。同时,开展“网上调查”、“网上信访”、“网上热点讨论”等活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党建工作电子台帐系统、党员管理系统。
突出互动性,打造交流平台。一方面,要注重“上”“下”互动。认真抓好领导信箱、理论研讨、知识竞赛、信访咨询、问题举报等信息服务和交流,推动党建工作从单向交流向互动交流转变。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外”互动。加快组织部内部局域网、组织系统专网和因特网建设,鼓励各级党组织“布点设站”,依托本单位的网站资源,开设党建专栏。同时,与上级组织部门和其他党建工作主页、网站系统链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机互动。
增强新颖性,打造创新平台。在界面风格上,要设计一些既能体现党建主题,又有本地风情特色的图案;在栏目设计上,要开设一些界面亲切、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网络活动;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重把本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创新成果展示出来,也要把其他各地的党建最新动态、工作特色簇集起来,办出自身特色。
上一篇:2024年集团工会工作总结4篇
下一篇:财政资金自查报告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