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集聚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有关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集聚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有关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篇1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激发社会活力与推进智能化建设双轮驱动,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

一、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深改组会议每年定期听取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工作汇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定期针对社会治理热点、难点、亮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帮助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升级。

二是抓好统筹结合。注重将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注重将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精准扶贫、“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

三是注重改革创新。市委、市政府相继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文件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

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芜湖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市综治委专门召开了现场推进会,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健全多元主体参与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调处服务。近三年来,全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年均调解矛盾纠纷约万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积极培育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新成立反邪教、禁毒、心理危机干预、平安信使群防群治志愿者、物业纠纷调处、**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等6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定期组织心理专家、村居干部、公安民警等对等重点人员开展全面深入筛查和心理风险评估,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电视专栏、微信公众号,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治安风险。

三、 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加快推进政法综治工作智能化。

一是推进社会治安基础大数据建设。依托综治组织统筹协调的职能优势,坚决打破各部门信息壁垒,持续推进基础大数据建设应用。全面整合现有的云计算平台、综治“9+X”平台、网格化平台等各类政法综治维稳专业数据资源,构建扁平化、实战化、专业化的智能分析平台。

二是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全市已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近10万个,基本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复杂场所、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覆盖。

三是有效管控公共安全风险。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展危险场所远程监控预警系统应用。建立加强热点区域人流量监测机制,依托全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加强对重要时段热点区域人流量监测,有效预防了拥挤踩踏等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四是推进政法综治业务智能化应用。我市政法机关不断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司法实践。审判机关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庭审语音自动转写,庭审笔录完整度达95%,庭审时间缩短20%;检察机关通过语音多媒体示证系统,实现示证材料灵活展示、示证过程全程留痕;公安机关在全国首创综合运用识别、声纹和指纹“三合一”技术,探索“实名实人身份认证”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全程数据跑,居民一趟不跑”。

四、 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推进四级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按照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建立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建立网格化巡查、报告、解决、督查的闭环运行体系。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

二是开展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见》,通过完善举报奖励等激励机制,有效将城乡群众发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工作中,全市共建立各类社会治安辅助力量万人。

三是积极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政治为统领,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把基层党建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自治为基础,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以法治为保障,发挥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以德治为引领,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以智治为支撑,不断拓展网上公共服务领域和内容,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有关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篇2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中间层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旨在突出其承上启下、以城带乡的辐射作用。全会还把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两项工作均成为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的工作,且两者紧密相关、息息相通。因此,可以“枫桥经验”为特色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特色 

与时俱进是“枫桥经验”不变的精神品格。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从单纯的矛盾化解的经验拓展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从政法综治战线的经验拓展为贯穿社会治理各领域的经验,从乡村治理的经验拓展为城乡社区治理的经验。以2018年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年周年暨***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纪念大会作为里程碑,“枫桥经验”从地方经验向中国经验跨越。纪念大会结束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先后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等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献。据不完全统计,习总书记先后50多次强调“枫桥经验”,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可以说,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从“一镇之计”上升为“一国之策”,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成为了“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有机组成部分。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充分利用“枫桥经验”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最大特色,是“坚持五个根本”,即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坚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为根本方式,努力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坚持把预测预警预防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矛盾风险防控新模式;坚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支撑,努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这“坚持五个根本”高度概括了“枫桥经验”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核心要义。

新时代“枫桥经验”

与市域社会治理高度契合

新时代“枫桥经验”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范畴,适用于社会治理的各个层级。因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范畴属性看,二者具有一致性。新时代“枫桥经验”被界定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社会治理方案没有层级的限定,也适用于市域。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层面的具体实施,重点针对社会治理领域,而非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所以两者属性基本一致,都属于社会治理范畴。

从功能价值看,二者具有相似性。“枫桥经验”的核心功能是就地预防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社会治理的最重要功能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包含十三个制度体系,其中第八个制度体系是社会治理体系,即“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可见,社会治理的功能与“枫桥经验”基本相同,都是防范化解矛盾风险。而且作为市域层面的社会治理,拥有解决社会治理中较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能更有效地把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控制在市域,避免矛盾向更高层级上交。

从方式方法看,二者具有同一性。无论是新“枫桥经验”,还是市域社会治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或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化“四化同步”。这些方式方法是传统社会治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也构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

坚持“枫桥经验”特色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因此,可充分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大特色,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尽早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征、时代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1.坚持“党建统领”,加大市域社会治理的统筹协调。从实践针对性来看,目前地级市的统筹能力相对较弱,相较于拥有完整立法权、系统规划能力和强大人财物统筹能力的国家治理、省域治理,以及相较于一直保持良好联动传统、相对紧密推动的县域治理、镇域治理,市域层级处于较为尴尬的层级,其“中间层级”有时甚至变成“悬浮层级”。本次中央强调市域治理,其政策意图就是要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统筹功能、资源和力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一市一地的现代化助推省域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2.坚持“人民主体”,突出市域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枫桥经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验,把“枫桥经验”与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可以使市域社会治理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枫桥经验”已经从乡村社会治理延伸到市域社会治理,其中包含了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比乡村治理更能集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多元化治理主体,更有利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共体。

3.坚持“三治融合”,强调市域社会治理的综合施策。“三治融合”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倡导的基本方法。在治理情境更为复杂的市域层面,恰恰需要多样化的治理方法,以达到综合施策的效果。为了让“三治融合”更富有操作性、更好贯彻落实,要充分利用好地级市新获得的立法权,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三治”的各自范围、边界、清单,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推动“三治融合”中的各自职责,不断完善市域社会善治新体系。

4.坚持“预测预防”,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的源头治理。“枫桥经验”提倡“立足于早,立足于小,立足于激化前”解决矛盾。市域层级有着相对较强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有着相对整合的信息功能平台,有着相对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能够把好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能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和风险防范在基层,控制在市域。

5.坚持“基层基础”,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重心下沉。市域社会治理的重心依然在基层。要突出基层基础导向,从基层最小单元、最小细胞抓起,推动重心向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要充分发挥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作用,真正实现市、县、镇三级联动和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环相扣,不断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在市域治理情境中拓展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信访不出县,上访不出市”,牢牢守住市域安全稳定底线,有效防止矛盾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

有关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调研报告篇3

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重大风险和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和“重要窗口”建设添彩。

一、健全处置高效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一)健全政治安全体系。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巩固提升路地警务融合改革、人员密集场所“四联三防”建设、“**”快速反应圈建设等工作。深化反邪教斗争,扎实推进“关爱之家”规范化建设。推进全市“智慧防线”建设,提升人民防线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和合化解体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社会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敏感案(事)件“应评尽评”。总结提升推广我市防疫维稳工作经验。健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机制,实行信访积案和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包案化解”。深化诉源治理,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调联动,全力打造调解工作**品牌。

(三)健全经济金融涉稳风险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回溯、打击经济犯罪联席会议等机制,创新推动防控措施向前端治理延伸。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政法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二、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深化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项目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入开展十大行业乱象整治,出台落实长效性、规范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扫黄打非”“缉枪治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专项打击整治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挂牌整治机制,完善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安全防范措施,推动各类治安案件不断下降,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二)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健全“精密智巡”机制,完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实现对人、地、物、事、组织、网格等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完善市级统一指挥、合成作战、专业研判、分类打击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合成作战平台,提高对大要案、多发性案件的防范打击能力。健全网格综合治理体系,坚决打击遏制各类网络违法犯罪。

(三)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举措,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深入推进预防“民转刑”全民大行动,“民转刑”命案得到有效防范。

三、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十大标志工程、百个重点项目、千个样本点位”的“十百千”工程,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聚焦深化治理体制性机制性难题、基层基础工作短板、影响市域安全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具有**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全民参与,乡村联动、三治融合,全科网格、责任捆绑,源头管事、就地了事”的**版新时代枫桥经验。到2022年,达到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要求。

(二)推进“一四一”工程。构建市级统筹、县级实施、乡镇(街道)主抓的工作运作机制。加强县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规范提升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运作管理。总结推广抗击疫情网格管理经验做法,严格落实全科网格地方标准,持续深化网格责任捆绑制度,强力推进“党建+网格”工作,健全完善专职网格员职业保障。

(三)推进“两智融合”。一方面,依靠群众智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完善民主协商体制,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协商,画好“同心圆”。探索“群团+”工作模式,培育壮大一批社会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健全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另一方面,突出智慧治城,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能效。加快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广应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实施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推进**市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依托城市大脑提升雪亮工程整体效能,加快推进网格地图和标准地址库建设,建立社会治理风险监测预测模型,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

(四)推进“三治融合”。加大“三治融合”模式建设推广力度,推广运用“三化十二制”“民主协商议事制度”“社区治理委员会”等社会多元参与机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建设,推动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垦荒精神”等优秀文化资源,建成一大批“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探索完善执法司法公正评价制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四、健全平安**建设工作体系

(一)规范提升大平安建设机制。加强党委对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健全风险共防、难题共破、责任共担的部门协作“大联动”机制。完善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平安建设定期通报、重点约谈、挂牌整治等制度,完善常态化平安暗访机制,加大考评结果运用,切实发挥平安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规范提升精准化行业监管体制。深化基层和系统平安创建工作。加强“智慧消防”建设,全面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持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整治行动,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全面摸排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安全风险,促进多类事故持续下降。重拳整治“三无船舶”“两船”等隐患,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环境安全管理体制,提升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措施,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规范提升平安队伍建设。实施以“凝心聚力工程”“战斗堡垒工程”“雁阵领航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品牌创优工程”等“五大工程”为主要载体的政法队伍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党组织配齐配强政法委员,完善司法辅助人员、警务辅助人员、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健全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政策,完善社会治理领域专门人才培养机制,发展平安巡防队、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推动平安建设力量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35 2504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