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处长转正总结精彩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副处长转正总结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副处长转正总结【第一篇】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兴国、副秘书长沈峻梅、湖北省财政厅副巡视员李佐祥、湖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涂才江、湖北省财政厅会计处副处长胡丕荣、湖北省国资委财务监督处副处长赵茜、湖北省会计学会会长高文娇、湖北省中央企业会计学会会长毛加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书记兼副院长聂鑫到会祝贺与指导。
古继洪同志在选举结果揭晓后所作的就职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以张异君同志为会长的第二届理事会对协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国资委等政府部门和有关兄弟社团多年来对协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将秉承上一届领导班子的优良作风,团结广大会员,广开思路,共同努力,把协会办得更大、更强、更有活力,为湖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涂才江同志代表湖北省民政厅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认定会议程序规范,表决和选举结果合法有效,同时希望将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办成一流的社团组织。
高兴国同志代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组织作为国家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转型期内应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真正发挥政府助手、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他的讲话对总会计师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使到会代表深受鼓舞。
副处长转正总结【第二篇】
第四条竞聘人员的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相应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水平,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团结同志。工作中能实事求是,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4、廉洁自律,作风正派,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批评与监督。
5、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科及以上行政级别。
6、年龄要求:按聘期内不到退休年龄的要求,男同志57岁以下(出生年月在**年2月28日以后),女同志52岁以下(出生年月在**年2月28日以后)。
7、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在称职以上(含称职)。
8、身体健康。
第五条正处职岗位的任职资格
除具备第四条各项基本条件外,还须具备:
1、有较强的驾驶全局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锐意改革。
2、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研究生处处长,应具备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岗位所需具备的其他资格要求。
第六条副处职岗位
除具备第四条各项基本条件外,还须具备:
1、能配合正职和其他副职开展本部门的工作,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2、学院副院长,一般应具备高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
3、岗位所需具备的其他资格要求。
第七条聘任程序
1、步骤:处级机构调整确定各部门中层干部岗位职数公布竞聘岗位竞聘者填写竞聘书资格审查确定正式竞聘人选组织部门考察(含公开答辩、民意调查等形式)党委会确定拟聘任人选公示聘任
2、竞聘者填写竞聘书。在规定时间内由竞聘者自己将岗位竞聘书投到票箱,每个人限填三个志愿。
3、资格审查。组织部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汇总公布各岗位的竞聘人选(不公布竞聘人员姓名)。根据公布情况,竞聘人员对自己原竞聘岗位可进行一次调整。待第二轮资格审查结束后,学校再汇总公布各岗位的最终应聘情况,并确定正式应聘人选。
4、党委按岗位应聘人数及应聘人员具体情况决定公开答辩的人选。
5、学校聘任时,如存在条件不够成熟等因素,将按照工作需要并结合个人志愿,对应聘正处职者可先聘为副处职主持工作,对于应聘副处职者可先聘为副职(如副书记、副院长等)或助理职务。
第二章总则
第一条以转换用人机制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校内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职务“终身制”,使用人制度由“按身份管理”向“按岗位管理”转化,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着充实教学一线,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总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原则;
3、注重实绩,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能;
4、按需设岗、公开竞聘、严格考核、择优聘任。
第三条竞聘岗位范围:除需由上级有关部门考察任命的处级领导岗位(指纪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以外的所有党政中层干部岗位。
第三章聘期和待遇
第八条此次中层干部的聘期为3年。如工作需要,按组织程序可安排新的岗位。聘期内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
第九条聘期内,受聘人员享受所聘岗位的各项待遇。
第十条受聘人员的原身份不变(指干部、工人),聘任期满或解聘后恢复原身份待遇。
第四章续聘、解聘、辞聘
第十一条聘任期满,经考核合格且工作需要时,可以续聘。
续聘程序:正处职干部由组织部考察后提出建议,党委会研究决定;副处职和助理级干部由部门正职提出建议,经组织部考察、预审后,报党委会研究决定。
第十二条解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解聘。
1、聘期内未完成年度责任目标。
2、工作失职,使学校或部门遭受较大损失。
3、犯有严重错误,受到行政或党内记过以上处分者。
4、聘期内考核结果在基本职称以下(含基本称职)。
5、工作业绩平庸,不能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状态差。
6、聘任期间,有更适合该岗位任职的人选。
7、其他情况,如工作需要、机构撤销合并后,所聘任的职位或职数不存在了,等等。
解聘程序:正处职干部由组织部考察后提出建议,党委会研究决定;副处职和助理级干部由部门正职提出建议,组织部考察、预审后,报党委会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辞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本人可以向学校提出辞聘:
1、实践证明,难以胜任岗位工作或不适合发挥个人专业特长。
2、认为现岗位职、权、利得不到保障,难以开展工作。
3、出现意外情况,无法继续开展工作,本人认为需要辞聘。
辞聘程序:个人向组织部提出辞聘申请书,阐明辞聘理由。学校在收到辞聘申请书一个月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辞聘的决定,并对本人作出答复。
第五章其它事宜
副处长转正总结【第三篇】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和平通电,“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9月19日,东北军开入关内,开始武装调停中原大战。随着晋、冯两大集团军事失败,东北军逐步控制了华北。兑现承诺,随即将冀、晋、察、绥四省,北平、天津、青岛三市的军政交由张学良统辖。但是,对于铁路的管理权,国、奉双方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的主要目标是贯通南北的两条铁路交通干线。
其一是津浦铁路。津浦铁路起自天津,终至浦口。由于长江的对岸就是南京,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南京政府很快就拼力争夺过去。另一条是平汉铁路的北段。
张学良部顺利接收
平汉铁路“自北京之卢沟桥,直达汉口,绵亘直豫鄂三省,计一千二百余公里,约合二千一百零八华里,为我国中原贯通南北唯一之大干线,实腹地交通之要道也。”平汉铁路沿线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平汉铁路的北段尤为重要,特别是山西、河北大量的煤炭和河南的大宗农产品都是经由该路运输,客货运业务十分发达。这对于南京政府和东北军都是一项大有可图的财源,更不要说军事意义上的重要。因此,建路以来即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平汉铁路北段的管理权为平汉铁路北局。此时东北军已经接收到新乡地界,平汉铁路黄河以北的部分也在其掌控之内。所以,9月23日,张学良就任命葛光庭为平汉北局局长,随即任命郭恩海为副局长,并于10月初正式接收了平汉铁路北局。
葛光庭(1880—1962年),字静岑,安徽省蒙城县城关北大街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后选为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炮科教官。民国初年,任陆建章部参谋长,第四混成旅旅长。民国12年11月,一度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高级参谋。民国19年初,任内蒙古土默特旗公署总办。
郭恩海,字惠舟,1885年生,辽宁省义县人。他曾在东三省讲武堂就读,后转陆军二十九师军官团学习。1920年7月任黑龙江省骑兵第一旅第一团第一营营长,后历任东北军团长、旅长等职。1925年冬,郭恩海任兴隆店(三方面军团大本营)警备司令,后又任三、四方面军团守备司令,兼任京汉北段铁路局长。奉鲁军设立“奉直鲁交通副司令部”时,郭恩海兼任副司令,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司令部副官处长。1927年8月30日任京奉路护路司令,1928年6月22日,任东北陆军警备总司令,还任东北军交通司令。后又在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任运输方面的负责人。1929年,东北军正式缩编后,郭恩海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少将参事,后又任司令等职。
葛光庭和郭恩海接收平汉铁路北局后,“所有职员令其照常工作”,铁路运输逐渐恢复。
南京政府同样觊觎
此时,南京政府铁道部的目光也盯住了平汉铁路北段这一重要的运输干线。
时任铁道部长孙科,是孙中山长子。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27年3月任常务委员与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10月任铁道部长。
孙科任部长后,宣布以“管理统一”、“会计独立”两大原则为“铁道施行方针”。而统一路权就是“管理统一”的重中之重。东北军接收华北后,他就急急切切地要“拟派员分别接受各路”,并拟定了南京方面的接收人员名单,去征求吴铁城的意见。
吴铁城(1888-1953),政要。1921年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1924年任参军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1927年后追随,历任第三届中央执委,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南京总理陵管理委员会委员。吴铁城是当时南京政府的重要人物,游说张学良率东北军出关援蒋,他是南京方面的代表。同时他也是张学良与南京方面的联系人。
接到孙科的电报后,吴铁城去找张学良商量。张学良不同意孙科的主张。张认为既然已经承诺,入关后的“平绥铁路局长、平汉铁路局长、正太铁路局长、沧石铁路局长”可由自己“先派人后保荐”,所以,孙科应对张安排的铁路局长“加委任之处”。吴铁城复电孙科后,孙科只同意张委任的曾广勷为平绥路局长,但平汉北局等其他三局的铁路局长仍要派南京方面的人员接任。
张学良没有理会孙科的意见,仍按自己的既定方针办,平汉铁路北局依旧在葛、郭的主持下照常运转。
9月24日,平汉铁路南局的局长何竞武按照孙科的旨意,准备派员来北平接收平汉铁路北局,以合并南北两局,统一平汉铁路。
9月25日,孙科致电吴铁城,说南京方面接收人员“前赴平津,计期约需旬日”。吴铁城复电孙科告知,张学良早已派人接收了平汉铁路北局等华北的铁路。并认为这只是“为应付大局起见”,“暂时通融办法也”。
没有办法,孙科以“路政不可一日无人”,“并已电张长官,仍恳协助指导,及通饬平津各部知照。”勉强同意张学良暂时派人接管平汉铁路北局。9月29日,孙科又电告吴铁城说,“则军事稍定,于行政统一”,“一路两局一局两长之情形,固万不可有此意,务请兄转陈汉兄,求其谅解,是所盼祷。”
国奉之争拉开帷幕
从表面上看,平汉铁路北局的各项工作一切依旧,暂无风波。然而,铁道部对合并平汉铁路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事情很快就有了发展。孙科计划用调走葛光庭局长,取消平汉铁路北局的办法,从而将整个平汉铁路完全掌握在南京政府手中。
10月22日,吴铁城致电张学良,“铁道部拟调平汉路(北段)铁路局长葛光庭任陇海局长”。葛光庭自任北局局长后成绩斐然,正处于雄心勃勃之际,对于铁道部的突然拟调,他大为不悦,拒绝调转。葛立即回电吴铁城:“弟任平汉尚未一月,即拟调长正太,在部长意见,仍属厚我。在弟之地位,实等左。况正太现仅管理数站,将来中央预谋统一难免又为牺牲,此弟所未敢轻于尝试也。弟自接事后,收回车辆,疏通货运,路线虽仅半途,日入已达三万,功不敢居,过亦幸免……”请求继任北局局长。
张学良当然也不肯轻易放手,他于本日复电吴铁城,请吴向铁道部孙科“尽力说项,俾缓更改”。
10月28日,吴铁城电告孙科:“查东北军进占平津之际,平津中央机关接收事宜,业奉主座电,准由张副司令先行派员办理,以一事权,而利军事。兹承主座命商汉卿兄将前委接收平津中央各机关人员,分别呈咨请中央正式任命,以重职守,而符政制。兹汉卿兄电荐”“葛光庭为平汉铁路管理局长、郭恩海为副局长……并希察照办理…”吴铁城告诉孙科,这是有言在先,早就答应张学良的。
孙科见此,也只能后退一步,在10月29日电告吴铁城,“昨接汉卿兄电,请委各局长,当复电云”华北平绥等,“均如命照派。惟平汉一路,因受军事影响,南北尚未通车。俟全线贯通,再行办理。”
张学良初战告捷,他委派的四个铁路局局长中有三个局得到了南京政府的正式任命,葛光庭的拟调一事也暂时作罢,待全线通车后再议。
中原大战时,平汉北路的黄河铁路桥屡被炸毀,全路交通发生阻碍。自张学良派员接收北局后,立即积极恢复全路交通,並加工赶修黄河铁路桥。至10月30日,该桥已完全修复。北局当即派车一列,开至该桥修复试车,结果安全通过。于是电告湖北省主席何成濬,磋商平汉全路通车。新乡驻防军石友三总指挥原来曾扣用车辆,约有货车三百辆,机车十辆。后经派员接洽,商妥即刻放还。与此同时,平汉北局准备加编车次,增进收入。至此,平汉路由郑州北上车辆,凡属于军用者均可直达新乡。平汉路形式上虽未全线通车,但事实上也可以算是通车了。
按照10月29日孙科在电报里的允诺,既然平汉铁路具备了全线通车的能力,铁道部就应该对葛、郭正式任命了。然而,孙科却食言了。事情的发展陡然逆转。
11月1日,东北司令长官公署秘书长吴家象致电张学良:“顷接葛光庭郭恩海等阳电一件……查津浦平汉交换局长消息传来,我方已将津浦北段迁就先交与铁部管辖,而本路南段何局长竞武,江日过河至新乡带有职员多名,接二方面军车辆,并驱逐段长,更换站员……强硬态度……”何竞武以粗暴的行动,来试探东北军对铁道部合并平汉铁路的反应。
葛光庭、郭恩海并没有受到干扰,他们采取免收加价、扩充客货军运输车等措施,继续搞好北局,筹划全路通车,因此,也深得北平民众之好评。
再行拟调故伎重演
博弈的又一个回合开始了,孙科还是用调离葛光庭的办法,来达到将平汉路北局划归南京方面的目的。
11月9日,吴家象又致电张学良:“部中突欲将葛局长仍移长正太,此事关乎个人者小,关于军运及南北大局者实大,孙部长受人蛊惑,置津浦平汉迁就原意于不顾,更调靡常,乃多年之故技……”
铁道部执意合并平汉铁路,并决定把总局局址设在汉口。平汉北局前途渺茫。于是,11月9日早八时二十五分,平汉北路副局长郭恩海乘车赴天津面见张学良,请示应对孙科、保住平汉北局的办法。
11月10日上午十时,郭恩海由津返平,在车站与记者谈起有关平汉路北局路权问题,说前允诺将平汉路让与东北军方面整顿,近日铁道部又更前议,张学良殊为诧异等,言语之中透露出张学良并非愿意移交北局之意。
11月17日,北平总商会就铁道部计划将平汉北局并入南局,局址设在汉口一事,致电“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蒋主席、张副司令、行政院钧鉴;铁道部勋鉴”,认为“平汉铁路成立卅余年,为全国交通之枢纽,亦南北转毅之孔道,其形势冲要,实以北平为中心。路局驻在地点,亦以北平为最宜”。如果“南迁汉口,去繁就简,舍本逐末,未有不旷日费事者也……伏乞昭鉴愚诚,收回成命,恒山漯河,同沐恩光。”北平总商会的致电,对于巩固东北军在平汉铁路北局的既得利益是非常有利的。
出于对平汉铁路军事意义、经济价值的考虑以及民众呼声的压力,迫使铁道部又设计出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把平汉铁路局改为委员制。委员制即“委员会设委员长一人,委员四人”。“此种制度实为政治的产物,籍以调和各方政治势力。”委员制能够使铁道部达到接收平汉铁路北局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东北军的参与权力。
对于铁道部做出的妥协与让步,张学良不得不部分接受。但是,就总局局址是设在汉口还是仍设在北平,争斗双方又出现了分歧。
11月22日,郭恩海致电张学良:“闻铁部拟该平汉局为委员制,志在统一全路。惟总局仍须设在北平,委员长一职事关统筹全局,于将来我方军事饷糈,均有密切关系。拟恳钧座力为主持……”
对于铁道部要接收平汉北局,并把总局设在汉口的决定,在北平各界必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和影响,特别是平汉铁路北局职员的情绪。这不能不使北局首长特别的重视。为了稳定职员队伍,搞好铁路运输,力争将总局局址设在北平,12月1日,平汉北路副局长郭恩海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本路局长葛光庭,日内将随张副司令自南京返平。关于葛局长调任消息,外间传说纷纭。葛局长在京亦有电来,铁道部初拟调葛为正太路局长,继又拟调平绥路局长,后来又拟调胶济路委员,又拟调铁道部次长,最后复有平汉局改委员制,北平汉口两局合并之拟意,皆未成事实。本日中央要员吴铁城来电,亦云所传调任各处之说,悉不足信,大家应安心任事云云,本人及葛局长皆奉张副司令命令而来,调任与否,张副司令与蒋主席间自有一定之商议……
恩威并受同意移交
1930年11月12日,张学良就华北善后等问题去南京与磋商,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极为隆重的礼遇和接待。他到下关时,有文武官员(文官简任、武官少将以上)数百人迎接,江中布满军舰,鸣礼炮19响;入城时,沿街布满欢迎标语;在国民政府纪念周上,主持人介绍张学良对助蒋统一的贡献,蒋又亲自作欢迎词等等。最让张学良受宠若惊的是,竟以对等的身份,而不是以对待下属的方式迎接他。此次南京之行让张学良感到春风得意,无尚荣光。所以,12月6日张学良返回天津以后,对移交平汉北局也就不在利益上多思了。
12月9日,张学良出面致电北平总商会,“前为平汉路局南移事,经电行政院铁路部,代请从缓”,“转知各界查照为盼。”藉以安慰北平总商会及全体市民。
12月11日正午十二时,先前随同张学良去南京的北局局长葛光庭由天津返回北平。12日晚,葛光庭在北局会见记者。据葛讲,此次赴京,与铁道部接洽较为圆满,铁道部委葛为胶济路局长,拟定日內交接结束,即赴青岛就职。至平汉路局是否南迁,尚不详细。
葛光庭还谈到,在天津时,北平总商会曾派代表晋谒张副司令,请求中央勿将北局南迁,藉以繁荣市面。张学良副司令答应一定转达。
至此,平汉铁路北局的移交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12月12日,平汉路南局发表局令,凡前任局长谢宗周所委任的员司一律停职,停职者计达二百余人。前任局长谢宗周,就是葛、郭接收平汉铁路北局之前阎锡山的局长。现在平汉路南局不通过北局现任局长就下令将“凡前任局长谢宗周所委任的员司一律停职”,也就等同于北局已归南局领导了。这种强硬的态度、急切的心情、无视北局局长的傲慢,已经可见一斑了。
12月13日上午七时,铁道部新任命的平汉路局驻平办事处长郭沣抵平。下车后,他即赶往北局拜访局长葛光庭,二人面谈多时。正午十分,葛光庭在东兴楼设宴招待。郭沣向记者透露,他此行系代表何競武前来视察平汉路通车情形,並无其他任务。
12月14日,张学良致电“南京行政院院长,铁道部孙部长……日来北平各业纷推代表来津,陈请谓,年来平市十室九空,若再将数十年来常设之机关迁移他去,盖令人心惶惑,务恳饬令平汉路局暂缓南移等语,环察各方,情词确系,十分迫切,可否令缓移汉,以维平市现况……”
然而,南京方面无视东北军的意愿和北平民众的呼声,15日,何竞武仍按计划北上。
何竞武,曾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副官长。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后任铁道部平汉铁路管理局局长。
其实,从1929年3月的蒋桂战争爆发,到1930年的中原大战结束,新军阀混战不已,兵连祸结,国无宁日。的“一统天下”并没有真正统一,铁路管理也就没法统一起来。“铁道部名为管理全国铁道的机关,可是能完全管理的,全国中不知有几条铁道?”“中央和民国政府的行政令仅在‘中央军’辖区生效,其他”地方实力派“控制的地盘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对中央‘集中’铁路管理权”“的‘行政令’不买账”。
面对这样的现实,铁道部长孙科深感自己的话语威力甚微,对能否顺利接收北局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于是他抬出。12月16日,孙致电张学良;
“平汉局移汉,以该局接近首都,便于指挥监督,且系奉主席令办理,敝部未便擅更,请即晓谕各界以免误会。”
的命令使张学良态度开始发生了改变。
12月18日下午,张学良复电孙科:“奉悉已令葛委员长光庭,即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并遄赴胶济局”。
为了敦促平汉北局尽快移交,12月19日,亲自打电报给张学良:
“牯岭
中正皓,已兹为整理平汉路政,已饬该局何局长竞武趋见,希详赐指导,并希转知葛静岑兄即日交卸,速赴胶济路新任为荷
国急
中正皓已印”
同天,孙科也致电张学良:“调葛君光庭充胶济路委员长令已发表,请饬该员将平汉北段早日移交,并速赴胶济路任事”。再次垂促葛光庭赴任。
12月20日,孙科又复电张学良:“令葛光庭将平汉北段移交,维护路政统一,交通至深纫感……特电复谢。”南京方面的一再催促,使得已取得华北军政最大利益的张学良终于彻底答应交出北局。
12月21日,张学良致电:
“急 牯岭
蒋主席钧鉴,密、皓电敬志,关于平汉交替一事,遵已转令葛局长光庭知照,谨电陈复
张00叩(马)行秘印”
张学良明确复电,答应移交平汉北局。同日,何竞武北上,赴郑州清理车辆后,即至北平接收北局,统一后的平汉铁路总局设在汉口。
12月23日,得知北局南迁决定的北平总商会再次致电张学良,恳请“保留平汉北局,不要南迁……请转中央收回成命”等,然而大局已定,移交北局、局址南迁都已不可更改。
结束拉锯正式移交
12月25日,平汉路南局局长何竞武奉铁道部命令来北平接收北局,凌晨一时十分搭特別快车到达北平,随员十余人。葛光庭郭恩海及平汉局总务处长等人到站欢迎。何竞武在站內对记者讲,他此来系奉铁道部命令接收平汉北局等等。早晨八时二十五分,何竞武赴天津拜谒张学良,就北局移交问题请示张副司令。
12月30日,张学良致电住在国民饭店的葛光庭:“……胶济路萨委员长经返部任司长职,该路事务乏人主持,请饬葛委员长早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即遄赴胶济局任……”张学良同时电告孙科:“已令葛委员长光庭即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并遄赴胶济局”。孙科立即回电:“……请饬葛委员长早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即离,赴胶济局任,互为盼祷”。孙科接收北局的心情真是急之又急,唯恐夜长梦多,东北军变卦。
1月5日,就北局移交的具体时间和程序,葛光庭复电张学良:“……光庭本定于徽日交卸,因元日至五日恰值新年假期,员司均不到班,故未能如期办理,兹拟蒸日移交,庶可将一切手续从容整理……”
1月6日,北平总商会又一次致电张学良,以“北平民生亟待救济,市面亟待繁荣……平市百万人民之呼吁”为由,恳请平汉路北局勿移汉口,以慰民情。并指责铁道部“罔恤民意,坚主迁移,是诚何心”,“世人尚知移局之议,无益于汉,有损于平”,然而铁道部“置萧条臻极之北平于度外,摈百万人民请愿之不理……”,此时此刻,这呼吁已显得非常的微弱无力。北局移交已是板上钉钉,无任何回旋余地。
在正式移交前夕,还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提。何竞武1月7日致电张学良说:“平汉接交职,亲谕后,即准,葛局长函称徽日移交,嗣又改期蒸日方能移交,兹又与郭副局长恩海晤谈,面称本人未亲钧座诏令,到时不能移交等,请究应如何办理……
1月9日,张学良只好电告“北平平汉路郭副局长”,移交北局,“以令员局长交代,该副局长切自自应随同交代。”
1月10日,郭恩海复电张学良:“天津张副总司令钧鉴汉密,平汉何局长竞武,到平表示北段军运紧急,本人每不接洽,拟留恩海在平办理,且出我方友人函件,并派员屡次挽留,不许离局,就表面上观察,欲表示好感,但如此办法是否相宜,恩海去就两难,尤恐招恋职之嫌。优思恩海叨受钧命为副局长,应与葛局长同其进退,现拟本月十日议与葛局长同时交代后,并拟剋日赴津。”
1月10日,经过几番拉锯,北局终于移交。《盛京时报》以“平汉铁路北局接收——员司照常工作以待后命”为题目,描述了移交时的情形:
“北平讯云,平汉路局业于十日上午由平汉局长何竞武接收,俟各处卷宗完全接收后,即实行返汉,全路员司照常工作,听候命令,驻平办事处即由新任处长葛沣着手组织……
接收印信平汉卷宗何竞武于十日上午十一时偕同平汉路局驻平办事处长葛沣以及路局秘书萧林各处处长等十余人,分乘汽车赴平汉路局,”“前任局长葛光庭副局长郭恩海则于十一时前到局,旋何等到来,当由葛郭等迎入局长室休息。葛郭两氏即将正副局长印绶亲自交付何氏收执,至十一半,即召集路局员司在礼堂训话,全体员司千余皆参加,礼堂狭隘,以至拥挤不堪。
召集训话开会后,首由葛光庭氏致辞介绍云,平汉路局铁道部近令南迁汉口,并令何局长来此接收,”“何氏当致训词……”“至此何葛郭等相继外出,在大门前与全体员司合摄一影,以示纪念,摄毕何氏复此立致辞云,葛局长已经铁道部调任胶济路委员长,郭副局长亦经调为包宁路局长,此后系在铁路上服务,同仁等特借此机会,表示欢送之意云云。言罢全体鼓掌,葛郭两氏亦起立向大众答谢,并与何氏等握手为别,当分乘汽车离局。
平汉局接收后,何竞武氏特于下午三时在局内召集局务会议,葛沣以及在平各处长皆出席,由何竞武主席,关于整顿路务,以及北平办事处组织等项事宜,决议甚多,迄六时始行散会云。”
经过一番争斗后的移交,场面还是十分融洽的。
移交仪式结束了,原北局的首长也各赴前程。1月11日下午八时十分,胶济铁路管理局委员长葛光廷,包宁工程局长郭恩海同车赴天津,晋谒张学良,报告平汉路局交接经过。葛光廷在天津稍事休息,旋即赴青島就职;郭恩海亦着手筹备组建包宁铁路工程局的工作。
副处长转正总结【第四篇】
新婚之妻遭调戏“模范师长”诉冤屈
刘转连,原名叫刘昌发,1912年9月11日出牛在湖南省茶陵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石陂村。1926年秋,中国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湘赣大地,只有十几岁的刘转连积极参加识字夜校,还加入了由农会组织的童子团,初步受到了革命斗争的熏陶和锻炼。不久,刘转连参加了红军,在红六军团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闭长、师长。在长征期间,总司令命名的“模范师”师长的刘转连,率领全师作为军团的开路先锋,血战甘溪,抢路突围;围城打援,忠堡奏捷;强渡澧水、沅江;将军山设伏歼敌;甘孜受命,攻克两当,一路过关斩将,打了一个义一个胜仗妙仗。陈伯钧军团长称赞这支部队“是好样的,不愧是模范师”。总参谋长称赞他们这种以少胜多、顽强坚决的战斗精神值得发扬。
1937年7月,日军全面侵略中国,全民抗战爆发。8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定,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此时,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改编为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下辖七一七、七一八两个团)。时任红六军团“模范师”师长的刘转连,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团长的刘转连,带领全团在三井镇重创日军,歼敌300多人;四十里峪机巧设伏,全歼日军田原大队(310人),烧毁敌军车38辆;在五台山的上下细腰间与日军狭路相逢,勇猛出击,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歼灭日军700余人。
1941年春,三五九旅奉命开进了南泥湾,一边保卫延安的南大门,一边从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以粉碎顽固派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部队开进南泥湾初期,刘转连却没有随部队去南泥湾,应他本人请求于1941年1月,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刘转连要求离开战斗部队,去党校学习,其主要原由是碰到了一件极不顺心的事,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原来,刘转连作为一团之长带领部队在前线与日军拚杀的时候,他新婚不久的妻子邸某,在驻地却意想不到地被人调戏,而且此人还是刘所在部队的领导。刘转连从前线回来,听妻子哭诉事情经过后,大为光火,他到当事人当面对质,与其大吵了一架。此事闹到王震旅长那里,这位纵横疆场威震敌胆的勇猛战将,在处理这件事上却粗了心,“各打五十大板”不说,最后又以组织名义认定为:地主子女出身的刘妻勾引党的干部,破坏干部团结。如此定性这个问题,刘转连不能接受。之后,在一次从旅部开完会返回团队途中,他向团政委打(差异网☆)了个招呼,便到所属部队巡视工作,顺道去了妻子工作的清涧小住了两日。此事,被那位与他有“矛盾”的上级抓了个把柄,将“私自离队,擅离职守”等过失凑起来,竟给了刘转连一个“撤职”处分。
刘转连万万没有想到会这样,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结论,便按组织程序向上级机关申诉。期间,经上级有关领导批准,受撤职处分的刘转连,于1940年9月到延安治病,做了一次“取弹片”手术。接着又休养了两个月,之后就去了中央党校学习。
刘转连的申诉,引起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视,军委责成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认真调查处理此事。总政组织部副部长亲自过问,并专门派人详细调查了解这件事。经调查确认,第三五九旅党务委员会于1940年8月8日对刘转连处分决定是不妥当的。处分以“未经首长与政治机关的审查和批准竟与条件不够的地主女子结婚”、“不尊重党的组织与纪律”、“擅离职守,违反军纪”等为理由,均与事实不符。八路军总政治部党务委员会于1941年2月8日作出决定,纠正了三五九旅党务委员会对刘转连所作的错误处理,取消了对刘的处分。
在此期间,军2万多人进犯富县地区。在陕北三边(定边、靖边、安边)保卫战中,刘转连所在的七一七团英勇作战,威震敌胆,曾创下“一个班打垮顽军一个营”的战斗奇迹。主席亲切接见了全团官兵,热情赞扬道:“你们到东边,东边安全;你们到西边,西边安全。你们是一支能打仗会生产的部队,敌人不来就生产,敌人来了拿起枪杆去战斗”(见《楠泥湾革命纪念锄展览资料)。后来,亲自对三五九旅王震等领导讲了搞好团结的问题,并说:“三五九旅的团结搞不好,由你王震负责。”
1942年春,刘转连在中共党校学习尚未结业就被调回到三五九旅,升任旅参谋长。他直接由延安去南泥湾,参加并指挥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冲锋在前却降职不气不馁立战功
1945年6月,以三五九旅等部队组成的八路军南下二支队在司令员刘转连、政治委员晏福生率领下,离开延安,南下抗日。部队就要出发了,告别延安,告别党中央,告别南泥湾这片火热的土地,刘转连的心情激动不已,他很想再见见,亲聆主席的教诲和指示。这个愿望很快实现了,亲切约见了他和苏进副旅长。谈话中,主席讲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前景、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组织南下部队抗日的重大意义,对三五九旅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强调了部队南下应注意的战略战术问题、政策问题、团结问题等等。满面春风,侃侃而谈。不知不觉谈了一上午,还兴致勃勃地和他共进了午餐。在党中央、的亲自部署下,这支英雄的部队,横穿晋西北,翻越吕梁山,边打边走,渡过汾河,跨越黄河,很快进入河南省地界。
9月中旬,他们欣闻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此时,正在南下途中的刘转连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停止南下,立即北上,向东北挺进。刘转连率部辗转穿行于敌伪的夹缝里,人不卸甲,马不停蹄,连续行军近2个月,于初冬季节抵达沈阳,部队恢复三五九旅番号,刘转连任三五九旅旅长,部队扩充到7000多人。三五九直打到黑龙江,从南满、东满打到北满,一路势如破竹,1946年4月解放哈尔滨。之后,又相继解放了安东(今黑龙江省密山市)、虎林、宝清、林口、鸡西、富锦、勃利等北满十几个县。三五九旅部队所到之处,敌匪无不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他们和兄弟部队一道,将号称“四大旗杆”的谢文东、李华堂、张雨新和孙荣久等土匪头子一一擒获或击毙。
1947年1月,三五九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刘转连任独一师师长。独立第一师自始至终参加了三下江南的战役行动,打了不少漂亮仗,但是,在苇子沟战斗中却没有打好。刘转连这位身经百战的勇将,这一次却走了“麦城”。
1947年春,刘转连奉命率独一师部队过松花江,向德惠方向前进,准备攻打从德惠出来增援靠山屯的敌人,以保证五师攻打靠山屯的战斗。他们拂晓渡过松花江,在向德惠开进途中,于当日下午接到命令,要他们立即调头向西,于次日拂晓前到达指定地点靠山屯西北集结待命。于是,独立一师部队就前锋变后卫,后卫改前锋,又由东向西挺进。当晚,靠山屯守敌被歼。第二天拂晓,刘转连率先头部队赶到靠山屯指定地点,后面大部队和电台还没有赶到,就由打靠山屯的五师转来东总的电报,命令独立一师立即南下截击由农安出来增援靠山屯回窜的敌人。刘转连和李信副政委没等后继部队赶到,便立即出发,带领一个营的先头部队,急行军一天多,赶在回窜之敌的前锋部队之前。由于他们只有1个营,主力部队在后面还没上来,而敌人是一个师(八十七师)。他们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消灭了一部分敌人,敌人主力部队却利用夜暗由向东改为向南跑掉了。
到了嘴边的食物没有吃上,眼看敌人一个师从眼皮底下溜掉,据说当时气愤之极,怒道:“师长应该枪毙!”然而,刘转连也有说不出的委屈,他带着先头部队一个营上去了,别的师领导带着师主力在后面支锅造饭,躲避敌机,致使师主力姗姗来迟而失掉战机。但这话他怎么能讲出口啊,无论如何,未能完成阻歼任务,作为师长的刘转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由独立一师师长降职为独立三师副师长。本来,由红六军团改编的三五九旅到东北后,扩编时至少应该考虑扩为一个纵队(军级单位),而实际上只改编成一个师。八路军的一个旅,是红军队伍压缩后的大旅,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到东北后不成了“东总”司令员吗。据刘转连后来在广州休息时向家人回忆,在部队发展问题上,是有亲有疏的,在东北时,三五九旅部队发展受到限制,可能与此有关。他这个红军时期的师长、八路军的旅长,到东北解放战争结束时,还是个师长。
刘转连到独立三师上任时,该师师长曹里怀就已经调走了。1个多月后,任副师长的刘转连指挥独立三师打北吉林战斗,全歼第六十军一个团,俘虏敌团长及其以下720余人,受到东北民主联军刘亚楼参谋长的表扬,随即任命他为独立三师师长。刘转连率领独立三师又在韭菜坨子附近打了几仗,连战连捷。
九年迫害无宁日知足长乐心如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转连先后任中国人民某军副军长、军长兼赣西南军区司令员,任广东某军军长兼粤东军区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62年10月,任副司令员。就在刘转连在这个岗位上大刀阔斧、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的时候,史无前例的“”到来了,一场横祸无情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1966年秋,“”的浪潮冲击到机关。11月,攻击领导的大字报就陆续张贴出来了,其中就有攻击副司令员刘转连的大字报。一个多月后,上边来人,在军区的一个干部会上,点名说刘转连是的人,是在的“黑爪牙”。之后,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造反派抄了刘转连的家,当刘转连回家看望的时候,造反派从二楼把他拽了下来,腿摔成骨折,送到医院之后也不让家属去看,未治好病就给撵出了医院。
1967年4月5日,有关部门宣布刘转连停职反省。革命一生,南征北战,出生人死的刘转连难以理解:“我反省什么问题呀,是什么理由啊,搞这么个运动,整那么多老干部为了什么呀?”“红军时期,我是二方面军六军团的师团干部,是二方面军的首长,我们并不很熟悉,只是正常上下级关系,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交往。再说贺老总不也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吗,怎么一下子成了坏人呢?”带着一系列的困惑、迷茫和苦闷,声势浩大、令人难以驾驭的政治运动,极端无奈地把刘转连推到痛苦的深渊。
随着运动的发展,对刘转连的批斗接连升级,从“触及灵魂”到“触及皮肉”。他们对这个最大的“走资派”进行了残酷的体罚。一次,在挂牌游街时,军区的造反派边斗边按他的头往牌子上磕,磕出一条大口子,鲜血直流,缝合了7针。游街回来,就对他批斗、打骂,让他跪在凳子上交待与
是什么关系。有时从白天批斗到晚上12点,晕过去了用凉水泼一下,继续轮番审问。在一次批斗中,刘转连心脏病发作,心动过速6个小时没人治疗,险些断送了性命。
造反派无中生有,说刘转连要夺陈锡联司令员的权。刘转连副司令员在边防视察工作期间,与苏联人员见面时曾礼节性地打过招呼,组织安排他出面在沈阳接待过苏联远东篮球队等一些正常工作活动,这就被说成投降苏修等等,就变本加厉地对他进行折磨,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墙倒众人推,在被“”的岁月里,就连原来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像躲避“瘟疫”一样,离他远远的,唯恐受到军区这个最大“走资派”的“毒害”和牵连。他原来非常信任的一个警卫员,也竟然变成了“阶级仇人”,经常身上带着凶器,监视着刘转连的一举一动。
家里的房子这边住着刘转连一家,那边住着造反派。冬天,暖气只烧那边,这边就不给供暖,暖气片都被冻裂了。刘转连和老伴李希(与邸离婚后,1952年4月与李希同志结婚)带着4个孩子,只好用热水袋取暖,孩子们都被冻感冒了。看着被冻坏的暖气和冰窟一样的房间,连来维修的水暖工都看不过眼,气愤地说:“整人也不能这么整法呀,”在那个颠倒黑白的日子里,对这么一位老革命、老将军竟连起码的人道主义都做不到。有病不给治,有个时期刘转连低烧一个多月,都得不到治疗。
在那个是非混乱的年月里,刘转连的老伴,这位1941年参加革命的抗战干部,在辽宁省医药公司工作的李希也没躲过那场灾难。她受到牵连,挨了批斗,要她与刘划清界限,之后被下放到沟帮子的五七干校。的一号命令后,软禁在沈阳的刘转连被疏散到辽宁省军区兴城五七干校,在那里一边被监视劳动,一边接受调查、反省问题。几个孩子扔在家里没人管,一家人被逼得妻离子散。后来,上面允许李希到兴城干校与刘转连一起生活。在被监视劳动过程中,规定刘转连的活动范围不能越过他住的那间小房的“前三米和后三米”,并始终有“专案组”的两个人跟着,让他随时反省交待问题。
有一次修围墙,“专案人员”明知刘转连身体病弱,干不动体力活,仍然给他分派了很重的任务,让刘转连自己完成,不许别人帮助。呼啸的西北风夹着雪花吹打着老将军的面颊,老人吃力地挥动着铁锹,抖动的双手缓缓地搬运起冰冷的青石。汗水挥洒间,将军想到了许许多多:他想起当年带领三五九旅健儿在南泥湾挥舞锹镐,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往事;想起数十载血火疆场,打败国内外反动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激动时刻;想起一生中几次受到的亲切接见……可是眼下竟是这样,自己身陷囹圄不说,这么大的国家被闹得乱糟糟,历史的航船究竟要驶向何处去,老将军心急如焚,他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担忧!
上一篇:青年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实用5篇)
下一篇:高中教师的工作总结范文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