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调查报告【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旅游的调查报告【优秀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第一篇】

实践时间: 2014年11月28-29日

实践地点: 网络、学校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藏以其古老的历史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圣地,有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拉萨河、八角街、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等等。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这也是吸引我们小组做本主题调查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西藏旅游的现状,思考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我们对西藏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二、调查结果的基本概况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调查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调查问卷客观数据显示,利用寒暑假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较多,因为此次调查对象以大学生居多;40%的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低于中等经济水平,一般人群的

月收入大约在1500-5000元,只有近10%的被调查者的收入大于5000元。多数被调查者的出游频率在每年1-3次左右且旅游动机大多为休闲度假与观光;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的旅游动机为增长知识、探亲访友和公务出差。同时,火车仍然是人们出游西藏的首要选择。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过程中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近50%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朋友推荐和旅游书籍来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而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旅行社、旅游达人的微博、微信等方式获取旅游信息的较少,只有少数旅游者会选择在专业的旅游论坛来获取旅游信息。同时,多数被调查者向往青藏高原的自然风景、布达拉宫的文化名迹和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人文风俗。

被调查者主观意向显示,过半的被调查者对西藏旅游最关注的服务要素是住宿和餐饮,还有一部分人关注交通方式、导购与娱乐方面。西藏旅游也存一些问题,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路线表达不清楚、特色介绍不明确;同时,还存在住宿、饮食介绍不全面、超过费用预算等问题。 被调查者希望景区在游客安全及旅游指导、便民设施、旅游点的景点维护和相关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宾馆、餐厅等方面做足准备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而且可以令景区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中发现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所谓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日前山南地区大部分景区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建设投入渠道单一,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2. 基础薄弱, 观念保守:

西藏因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经济基础薄弱,所以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相对落后,更无力去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部分地区自我封闭的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

3. 远离客源市场,受地理环境制约

西藏地处“地球第三极” , 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是很便利,交通费占旅游费用 的主要部分,西藏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 虽具有独特的民俗,但路途遥远险恶,高原反应严重,成为制约其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

4. 旅游业投入不足,政策性依赖过强。

西藏经济在对资金的分配利用上倾向于传统产业, 且对旅游业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业景点开发滞后, 宣传力度不够。

四、今后的建设方向或应该采取的措施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的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日前在山南地区召开的旅游产业研讨会上,地区行署副专员普布顿珠一针见血地指出:“山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大部分景区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这严重阻碍了山南旅游业发展,因此,要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改善和提升旅游发展条件放在首位。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所提出建议如下:

1、加强对西藏旅游的宣传促销,以增加游客数量

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加以改进。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西藏也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督促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把宣传工作做好。对主要客源地,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因为不同的客源地有不同的爱好,西藏对客源地则可以“文化古迹、民族特色、宗教圣地”等为宣传侧重点。在宣传方式上,也宜采取多样化,如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组织友好访问团、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各种图文并茂的印刷宣传品进行宣传。

2、加强西藏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个要素。西藏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入比较少,设施不全,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比如,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客运能力差,在旅游旺季长期处于紧张运营状态。可见便利的交通对西藏旅游业的贡献非同小可。另外,基础设施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卫生条件差、公交车秩序比较乱,关于这一点,很多被调查者都曾提出意见。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这一点在西藏也不例外,旅游商品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西藏要想发展

好旅游业,必须在改善这些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

3、加强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创新

围绕西藏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将西藏巨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世界五大旅游时尚产品分别为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沙漠旅游,而西藏在这五中里占了三种,这是先天优势,应该充分利用。比如在西藏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名人或探险家走过的路线,利用西藏的民族节日,利用处在边境的条件,设计专题、专项旅游项目:文成公主路线游、唐蕃古道游、体验藏历年(望果节、雪顿节)游等

4、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因此,西藏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重视旅游旺季、重大节日等特殊时期的安全保障问题,关注可能影响游客生命的环境因素,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和检查,注重提高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专业素质,努力帮助游客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让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起应有的责任。

5、充分利用西藏文化条件,加强对西藏古老文化的保护

知识除来自课堂书本外,更多的来自于实践活动中,这也是中国古人追求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旅游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历史、地理、文学、民俗风情、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民族文化更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源泉。与此同时,在旅游活动开放性的允许下,在西藏,不同文化背景人群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给西藏带来丰厚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对西藏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给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甚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影响,特别是原来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在外来游客的冲击下发生异化,传统习俗、服饰、生活方式、举止行为等会在不经意中发生改变甚至消亡。

6、加强核心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推动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必须把打造旅游品牌作为重要突破口。山南各县、各级旅游部门在景区打造、包装推介上应学习兄弟地市的成功经验,围绕雍布拉

康、桑耶寺、藏王墓、拉姆拉错神湖和羊湖做文章,推出叫得响、名气大的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山南旅游,精品路线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游客,提起山南,知道的仅仅是几个“第一”,来山南旅游基本上当天到当天回,没有像样的特色路线。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推动全地区旅游产业整体上水平。山南要依托藏源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利用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建设高原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以勒布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山南一流红色旅游板块;依托雍布拉康、桑耶寺宗教文化资源,建设国际知名宗教文化旅游板块;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建设沃卡温泉等休闲旅游板块;依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湿地、峡谷、民俗等地质构造和文化资源,建设雅鲁藏布江风情旅游板块。

旅游调查报告【第二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结构和城市景观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辉煌的、悠久古老的中国传统城市城镇,至少是古城古镇的传统空间,正在大规模地、迅速地消失,它们被消失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众多,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正是导致传统城市和城镇消失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文化活化、高度体验、以人为本等手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古城古镇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并举。

一、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

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古城镇的文化是其发展的根基,文化内涵一旦遭到破坏,受损的不仅是地方文化和社会形象,经济利益也会和文化一起被埋葬。将传统文化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吸引物,是古城古镇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今古镇旅游以呈现出以下趋势: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文化活化,是古城古镇独特魅力持续的力量之源;高度体验,是古城古镇获取市场收益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协调处理好政府、原住民、投资商、游客多方利益。

二、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开发

(一)开发现状

所谓古镇,一般是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落。而在流域南充段,因置郡较早且临水易居,传统古镇不胜枚举,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其中,阆中古镇为中国四大名城之一;老观古镇,忝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门古镇,跻身“南充新八景”行列,锦屏古镇,也因赋圣司马相如的众多传说,而引发了世人广泛关注……

(二)开发原则

在全面出击,蜂拥而至的打造热中,由于缺乏宏观把控和统一规划的整体思路,古镇开发所面临的困惑也愈来愈多。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我们的打造当建立以下开发原则。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第三篇】

建始县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早,xx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搞农家乐试点,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

一、建始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们认为,我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现在的建始无线通信已完全覆盖全县,对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建始已经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铁路也即将通车。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车程。加上两条国道、清江水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将逐渐形成。便捷的交通将为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环境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峰,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体气候明显。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70%的森林覆盖率,是最适宜人类和动植物生长的地方。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人类起源地”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南方最大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林场,还有清江发源地之一的野三河,龙骨水瀑布及原始森林,奥陶纪石林代陈沟,山水风光独特的大沙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原始的自然风貌迷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奇异诱人。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农民朋友,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我们除了拥有蜚声中外的民歌《黄四姐》以外,还有《中国名胜辞典》中推介的石通洞、石柱观等名胜古迹。丝弦锣鼓、闹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的独具特色重要形式。吴国桢故居、五阳书院等一批历史古迹以及中共湘鄂西地下党革命活动地、官店战场坝苏区、红军树等红色旅游资源;独具民俗特色的汉族、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乡村旅游势头良好,有待于引导

我县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来而应运而生,沐浴着农村改革的春风春雨而茁壮成长的朝阳事业。

它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

1、因地制宜,农家游乐应运而生。新世纪之初,步入整体小康的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度假渐成时尚,一些农户就根据自己条件,开发出了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如对应城区休闲需求的“野韭池新农村”、红土坪的“xx山庄”、“xxxx”等,对应到风景区观光游客食宿的“黄鹤桥农庄”、高坪的“八角人家”、“偏沟湾农庄”等。因为市场有需求,农家乐一产生就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几年之间,我县乡村旅游已成稳步发展趋势。

2、因陋就简,不记成本廉价经营。起步阶段的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由于资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设施都显简陋。一些农户因陋就简上阵,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虽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务农为本农民尝到了甜头。

3、因人成事,各自为政短线为主。广大农民在完全没有看到过农家乐是什么样子,更谈不上有什么经营经验的情况下,自己认为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把一个个农家乐办了起来。他们大多以接待一天两天的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棋牌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闯出了种田之外挣钱的路子。

4、因势利导,点多面广渐成气候。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一经出现,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就给予了它足够关爱和照顾。在大力宣扬鼓励的同时,还给予了用地、用电、用水、税费等各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扶持,因势利导,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如高坪、花坪召集各农家乐主协商制订服务规范,举办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据统计,我县现有农家乐50多家,接待能力已达上万人。野韭池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100多人。

(三)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忽视有效地保持“乡村性质”和“乡村意象”,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不少农家乐就是一个“乡村麻将会所”。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差,还不具备可进入性;还有部分农村农电网未改造,电力不稳定;大部分乡村没有建成集中供水体系,未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厕所的冲水、洗浴条件没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设施、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规划,零乱无序开发。因为没有一个规划作指导,各地的农家乐都是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局限,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费,也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

4、产品初级,特色不够鲜明。由于缺乏市场理念、产品定位不准、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多数是个体经营,大部分农家乐的规模小、档次低,且多以副业形式开展,故经营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不少村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农家乐建设和经营中没有在“乐”字上做文章,只顾赚钱,有的还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不是真正的农家乐。

二、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如前所述,我县完全有条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设形象鲜明、风貌独特、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强区。笔者认为,我县乡村旅游总的定位是建成恩施、建始城的后花园。这个总的定位又可分为四个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对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户外运动场地。

(一)四大基地的市场定位

1、观光农业基地。依托业州的生态农业大观园、现代农业展示区、高山反季节蔬菜示范区、药材种植示范区、生态有机茶园、果园、花卉苗木园、高山牧场、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农牧水产业作载体,不断扩大各片区种养殖规模,提高档次,增强观赏性与参与性。逐步形成大观的大棚时鲜蔬菜,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药材和高山牧场,其他大小水库的生态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知名的品牌项目,使之成为建始县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农业基地。

2、休闲度假胜地。依托交通要道、风景名胜区、江河水库、森林草场等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的地方,建设一批度假村、休闲山庄和农家乐。形成对应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对象消费群体的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休闲度假场所。其中重点是环境的建设、特色的出新和服务的提升,给人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独具特色的饮食起居环境,安全卫生、细致如微、热情周到生活与出行服务。使之不仅能留住游客,还要能吸引回头客,甚至能成为他们定期或长期休闲度假的场所,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3、纳凉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武汉”之称的花坪、落叶松基地长岭岗等一系列高海拔山区和海拔在800米上下的广大农村地区,夏季的气温要比火炉武汉、重庆低十多度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纳凉避暑重地。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消夏纳凉项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边草房、岩洞居室、竹林小院、溪边吊脚楼、林间别墅等纳凉度夏的场所;配套开发一些适合夏季的体育健身与游乐的项目,如湖库垂钓、游泳、深潭跳水、溪流戏水、地宫探洞、林间游戏、散步、棋牌等;还可为一些人士提供诸如网上办公、交易、科研、艺术创作的条件,为残疾和康复病人提供疗养、康复治疗的条件,使他们都能较长时期的住下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4、户外运动场地。依托享誉全国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打造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场所。既可举办如国际国内的山地越野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军事体育五项赛、攀岩比赛等正规的体育赛事;也可为广大的“车友”、“骑友”、“驴友”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活动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驴行”活动,他们就特别钟情于像长岭岗等一些空气新鲜人迹罕至的地方。可以设计若干条或长或短、或难或易的线路,沿途群众为他们提供食宿、生活物资补给、向导护送等服务,也是高山偏远地方开展乡村旅游的一条路子。

(二)典型引导树立样板

建始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了近十年,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多数都办成了农村饭馆、麻将馆,还有个别办成低级趣味的场所。笔者在长期的旅游实践中,多次到全国乡村旅游办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沟、海南的万泉河、桂林的漓江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引导下,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在旅游开发和实践中得到实惠。旅游业才能可持续发展。笔者建议在大沙河办乡村旅游试点,大沙河离城区近,生态环境好,时令水果有特色,农家乐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设施给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游码头(绕过了险滩),让农民打造船,接城里的人们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风光优美、时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优良品种,在大沙河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旅游局曾经在那里做过探讨,要组织当地老百姓学习和打造黄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础设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设施等。二是旅游部门要有专人指导,抓好样榜带动全县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三、建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我们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坚持四项原则,采取四项策略

(一)坚持四项原则

1、突出乡土特色的原则。对于都市人群来说,乡村旅游就在于乡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乡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原汁原味。

2、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要遵循保护性的开发原则。开发是目的,保护是前提。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农耕民俗等乡村文化资源。要维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的破坏和污染。

3、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风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二者的发展,使其变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游览标志标牌的设置等,都要既考虑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虑与乡村景观协调,使之具有浓郁乡村特色。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注意投入、产出的测算和经营管理,也要注意社会效益,要考虑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获得更多的知识;既要考察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又要考察基础设施改善、民间文化的发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社会指标,做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二)采取四项策略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把乡村旅游纳入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以谋划。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规划。要对这些地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计划安排,对旅游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细致谋划,对旅游景点和接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对旅游风貌的设计加以规范。在规划的引领下,合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传统饮食和制作工艺等资源,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家乐。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资金,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各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给乡村旅游的各种项目发放更多的就业创业贷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资,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投向乡村旅游的开发。与此同时,要充分调市民和农民的主体积极性,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为筹资方式,采用股份制开发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此外,还可以让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

3、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建始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战略。要利用大项目扩大影响,发挥它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批中小项目和农家乐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4、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首先要做出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一样的几个精品项目,紧接着就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交通便捷、消费低廉、绿色健康、田园风光、农家美食、知青年代、周末休闲、回归自然等等为卖点对外营销。要在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的基础上,举办乡村旅游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加以宣传推介,并以各种节庆活动促销,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第四篇】

系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调查情况:

(一) 调查时间:2016年2月4日~2016年2月5日

(二) 调查地点:

(三) 调查对象:中国旅行社、国际旅行社

(四) 调查方法:现场咨询,记录,网上数据查询

(五) 调查人:

二、调查内容:

(一)前言

去年以来,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节、 “十一”、“五一”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国内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国庆至今年春节,接连出现了公众旅游消费热的几个高潮。

(二)内容

1、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千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十几个百分点。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南京的中山陵在去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00万人次,而在去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总流量突破70万人次;去年暑假期间,就一个7月份,在常州恐龙园二日游的游客已超过千人由此可见,假日的旅游大大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南京禄口机场2016年度出入境旅客流量突破120万人次高消费的交通方式如此,那么比较普通化的公路和铁路、水运带来的更不可小觑。而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3、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南京、常州、苏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50%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自江苏省以外旅游的人。2016年江苏的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但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4、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这么多人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5、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三)观点:

假日旅游有力推动了我省旅游产业及铁道、交通、民航和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公众的旅游需求,丰富了节假日生活,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关注。而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基本职能:

1、制定一系列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政府政策的推行会引起社会成员对其切身利益关系的考虑,从而引发其意识和行为的改革。当这种考虑和改变形成群众意识时,就可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政府的政策目的。所以,科学的、经过严密论证的法制化政策过程,可以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稳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宏观调控的规范化运行。政府执行政策具有强制性、直接性、权威性等特点,政府主导推行的过程,也是旅游产业方面的政策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旅游产业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2、制定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产业是由核心旅游产业和辅助旅游产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划、规范、指导和调控。

3、制定旅游市场法规、条例和规定。对旅游产业的规制旨在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这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根本手段。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政府旅游部门在旅游产业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开拓者阶段、规制者阶段和协调者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即政府主管部门对旅游产业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4、提供公共性服务,收集和发布旅游信息。目前旅游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旅游产业的许多公共性服务还需要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旅游服务的评定与检查、旅游人才的培训与考核等。

5、合理开发与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道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旅游经济效益、人文效益、环保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各级政府应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国家应努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35 213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