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量化自我总结报告【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综合量化自我总结报告【优秀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综合量化自我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 综合自动化 改造

由于目前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能源成为我国可再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通过对大部分企业单位的调查和了解,对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内容进行了总体整理和分析,对日后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全面应用提供了前期的学术借鉴。

1 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的主要内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综合化是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了以往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重组、优化,从而实现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测、监视等目的。在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综合自动化出现之前,站内设备比较落后,容易出现不稳定、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而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出现,简化了站内二次接线,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电力能源[1]。

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

大部分变电站综合化系统的网络结构基本相似,包括异步串行网络、现场总线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三种网络结构逐步发展,其中工业以太网在变电站电气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最为广阔。

异步串行网络

主要以点对点的工作方式运行,主要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层网络结构。在部门小规模的变电站和110kV终端变电站也可以只用RS422和RC485组成的网络。异步串行网络通常用于早期的变电站综合系统,目前已经逐渐不再使用。

现场总线网络

相比于异步串行网络,现场总线网络具备更多的优点。大部分现场总线网络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变电站,由于站内节点数比较多,而现场总线网络可以将所有的节点连接在一起,对于单独节点的增加或退出也更加方便。因此,现场总线网络具有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是目前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比较成熟的网络结构,以太网本身也具有快速、安全、灵活等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企业的变电站电气监控综合自动化改造系统。

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内容

变电站电气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站控层和间隔层。其中,站控层主要负责对设备进行监测、控制等,而间隔层主要负责通过通讯介质相互连接。站控层主要包括运动通信设备、GPS对时装置等,间隔层主要包括保护装置、网络通信设备等[2]。

2 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

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二、三代系统,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三代系统各自的特点。

第一代变电站综合化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研究变电站电气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第一代主要以RTU装置为基础,以实现“四摇”功能为目的,在二次接线基础上增设RTU装置,重要保护的信息则通过节点传送到RTU装置。第一代系统的弊端就是整体性能低下,系统功能不强,但却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因此,第一代系统比较适用于老变电站的改造。

第二代变电站综合化系统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研究了以单片机为基础,通过功能划分硬件结构的第二代综合化系统。单片技术的成熟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微机化功能装置,而将这些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包括数据采集、监控主机等功能的第二代综合化系统。第二代系统的弊端是系统功能复杂、稳定性不强,但也具有较强的在线功能,可以使工控机从大量的数据采集工具中解脱出来。

第三代变电站综合化系统

20世纪90年代,新兴起的自动化系统为我国第三代变电站综合化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通过对先进工业的控制,以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为基础,研究出了分散式综合自动化系统。第三代系统大大简化了变电站设备的配置,缩小了工作面积,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简化了操作要求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各个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改造中[3]。

3 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的应用

主要以根河220kV变电站新建二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各种数据的整理归纳

变电站监控方式按照近期少人值班远期无人值班设计,配置一套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全站内相关信息采集及处理,并利用系统本身的信息远传功能,实现对调度端远传功能。实现全站防误闭锁、无功自动控制等智能功能。在进行二次系统的使用之前,首先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如监测监控范围、电网运行数据等。通过对数据的记录和计算,选择最合理的安装方案。

制定配置方案

根据相关的配置原则,对站内相关信息统一采集处理,实现资源共享。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统一配置,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能与各继电保护装置和故障录波装置进行数据通信,收集各继电保护装置及故障录波装置的动作信号、运行状态信号,通过必要的分析软件,在站内对事故进行分析。

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结束后,就可以对利用这些数据的整理,在配置方案的指导下进行220kV变电站新工程的建立。

4 结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我们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本文主要通过对220kV变电站电气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介绍,论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因此,变电站电气监控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改造对我国电力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符良震。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改造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23):1-2.

综合量化自我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综合自动化 实施技术 应用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环境不断的改变,人们对于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并且对于电能的质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而在我国供电企业当中,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来进行电能的生产,不仅能够很好的满足于人们日常生活对于电量以及电能质量的各种需求,还能够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来对整个电网系统的日常运行过程当中,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以及自动化的管理,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电能生产的整体效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能的稳定以及安全性。

1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背景阐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程,而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逐渐的走向于成熟的极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各个供电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水平,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电气企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自动化生产业也是作为我国供电公司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核心方向,自动化不仅能够很好的节省了企业对于人力上所投入的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外,对于企业的日常生产开销以及质量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加强对于配电生产安全系统的执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供电公司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打下结实的基础保障。

而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技术等一些具有现代化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上,又逐渐建立的一种具有综合自动化的技术。而我国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从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被人们逐渐的关注起来的,并迅速的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而在真正被使用是在我国境内中低压微机保护的正式投入,并且能够很好的进行监控等功能以后才被使用的。

2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系统应用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系统,主要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来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以及检测,而在系统的采用,主要采用是分层分布结构的,并且通常是有两种方式的:1完全分散式,即将具有保护以及测量、控制于一体的微机装置安装在相应的单元之内,采用类似RS422等通讯方式,来对主机的通讯进行监控,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控制电缆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系统进行了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整个控制室的使用空间,也帮助企业节省了一部分的资金投入,而另一种主要就是集中以及分散相结合,它是通过在站级的概念之上,从而引进一些元件亦或是间隔级的概念,即按原来线路或是元件为主要的单位来进行重新的测量值的输入以及控制的输出的硬件设计,而对于状态量或者是脉冲量的输入上,依然可以使用原来的站级概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资金上的投入。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监控体系应用

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

先进控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要比单回路控制的效果更加突出,并且技术水平相对也比较高,而先进控制技术的控制对象往往都是对于常规控制下所不能够更好的控制效果,来进行自动化的全过程,由于整体的供电系统是相当具有复杂性的,所以,在自动化的过程当中,很难有效的建立起一个相对应的实时模型,而先进的控制技术,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类难题的发生,从而很好的对于处于常规控制当中的漏洞进行有效的弥补。而先进的控制技术,还可以对实时模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经过预测、推断等一系列过程,使其逐渐的向着智能化方向所发展进步。而先进控制技术,还能够很好的将多面量等进行合理的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整体的计算机技术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保障。

而我国很多供电企业,普遍都是会采用过程辨别技术对变量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划分以及确定,对实际的过程所建立起来的模型,以及模型之间的变量关系,进行合理的控制。在采集到的变量数据当中,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对于先进控制技术在对已经无法进行测量数据上时,还要在进行合理适当的估算,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其利用价值。此外,对于在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一定配有专家系统来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以及出现问题的处理,以此,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其效果是与人工处理效果的水平一致。还可以很好的将先进控制于模糊控制等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系统再次进行处理。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供电企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进程,只有在最大限度上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融入到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当中,才真正意义上的将自动化概念融进到供电企业日常的生产与运行过程当中。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式的通信,并在整个生产以及运行过程当中的一些相关的设备,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监控,从而真正的实现了透明化的操作,也逐渐的成为整个供电企业控制系统当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在我国对于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上是比较成熟的,并且相关的软件功能上也是较为齐全,所以,广大用户也逐渐的加强对其的重视度。同时,由于分散控制系统还能够很好的实现了整个供电系统化的主要控制,而现场总线控制,因其一些资深的问题,所以在对于可靠性上,明显是地狱疣分散控制系统的,并且,在对于自身的一些功能上,也是存有一定性的缺陷的,所以严重的导致了适用范围具有限制性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场总线控制就没有自身的优势存在,它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节省掉一些初期成本资金的投入问题,还因其设置结构较为简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作业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对于安装上的资金投入,并且对于后期的意外事件,还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可以做到不用增加新电缆,就直接能对旧电缆进行很好的检查与维修,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的开销。此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还能够方便了相关的检修人员对现场的检查工作,从而及时的发现设备的运行状况,以此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设备是处于合理、稳定、正常的运行状态。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远程控制系统应用

自动化技术系统配置主要的对象就是自动化只能远程控制,以及集中。现场等系统的控制。而智能化远程控制,主要就是通过采集柜以及现场所反射的信号进行有效的连接,以及讲分散控制系统的主机与采集柜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节省了使用电缆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整安装的步骤环节,从而节省了一些资金上的投入成本,并且也逐渐的缩小了控制的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以及可靠性能。真正的达到了自我监管、自我控制、自我处理等。而集中控制,则主要是通过了设备的接口垫,从而有效的打通了整个控制系统的各种通道,这也对供电厂的实施工作有了很好的监管与控制。而集中控制主要的好处就是在于实际运用的效果成效较高,并且反应速度相对比较灵活以及敏捷

仿真技术上的应用

对于整个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是一个非常具有复杂性的,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上来看出,要想完完全全的实现了供电系统的自动化,也就是各个子系统实现自动化是非常具有困难性的,通常处于这种情况来看,就可以合理的利用好仿真系统对于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及指标来进行合理的模拟,以此,通过模拟的研究方式,来对整个供电系统的日常运行状况,在进行跟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此外,相关的供电工作人员,还可以很好的利用仿真系统来进行模拟上的训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供电系用运行的管理效率,有效的提升供电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水平。

自动化调度技术上的具体应用概述

在整个供电系统当中,通过自动化的调度技术,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电网进行实时的收集与分析,还能很好的根据整个电网系统当中的电压负荷状况,从而新型合理的调度电网系统当中的各种供电资源,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整个供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是处于最大化的。与此同时,还要合理有效的使用自动化调度技术,从而对整个电网系统的电能消耗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于判断,并及时的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来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整个电网系统的电能消耗状况。

3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需求

变压器设备需求

在对于变压器设备的需求上,其变压器的保护功能,一定要具有差动速断、二次谐波制动比率差动、零序过电流保护、低电压启动、失压等一系列保护,而在对于遥测的功能上,也一定要具有:变压器高压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无功率以及各相电流等,还要具有故障报告、录波以及短路器分合闸实践统计,在对于遥控的功能上,一定要具有变压器高、低压侧短路分合闸、以及110KV进线电动隔离开关分闸、合闸以及保护软压板投退等。

馈线保护需求

在对于馈线保护的需求上,一定要具有的保护功能:过热、失压、过电流、负荷以及谐波闭锁的三段式自适应阻抗等保护。还要有故障的检测以及再现的保护功能。早对于遥控功能上一定要具有:母线电压、馈线电流、有、无功率、负荷、故障录波等。在遥控功能上要具有:断路器分合闸以及电动隔离开关等一些分合闸器。

网络接口需求

不同的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结构分布上,也就能够组成不同的通信网组态,它们无论是在通信的速度还是安全、可靠性以及扩展性上都是具有差异的。

而集中控制系统,就指的是变电站规模的配置容量上,以及功能上的微机保护以及运动的装置上,从而有效的安装在变电站的重要控制室当中。但是因集中控制系统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人们也逐渐的加强对于分散控制系统的重视度,而分散控制系统,就是想在整个生产运行过程当中的控制和管理功能进行分开,让各种不同的功能具有各自不同的规模,以此,来对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的。还由于采用分散安装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整体控制室的使用面积,从而也节省了不少对其资金的投入,降低了系统整体的造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可靠性。

4 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引用分层分布的设计理念,这使得整个系统组网非常具有灵活性,此外,它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单一变电站内部采用以太网、双环自愈现场总线进行组网,也能够很好的适应于按照供电臂为主要单元的主从式多站结构采用以太网,从而有效的整个系统网变的更加灵活与方便。牵引供电变电所通常都会采用以太网,而通讯介质上通常会采用光纤,在使用双机热备的过程当中,如果对于接入的第三方只能的产品采用RS485来进行通讯,则可以直接计入两个通信设备来进行处 理。如果在接入的第三方只能产品RS232来进行通讯的过程当中,则是需要先将双机切换设备进行接入,然后在由双机切换设备将RS232信号分别接入到不同的通信处理设备当中去。而引起站级网的数据传送量较大,并且对其数据吞吐量的能力要求上也比较高,所以可以采取使用以太网。

5 结论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而自动、信息化也逐渐的变为了我国各界所发展的重要指引方向,而将综合自动化技术充分的运用在整个供电系统当中,不仅能够很好的提升我过整体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水平,还能很好的提升我国供电系统在使用运行过程当中的安全、稳定、牢固性,此外,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一定加强对于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方式。总的来说,只有在最大限度上加强对于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重视度,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相关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国武,吴尚,王海彪。基于故障回推理论的馈线自动化技术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02):71-74.

[2]王占飞,刘小东,张登山,郭娅楠。煤矿智能化数字变电所建设基本要求与实施条件[J].煤炭科学技术,2015(S2):108-112.

[3]凌代俭,杨贵玉。郑世同,李兴明。供配电设计和实践,综合自动化技术对变电所设计与运行的影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06):20-23+64.

[4]尤继国。周坚仁。供电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探讨 关于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155-156+158.

[5]茹笑天,车成华。革,王,胡汉梅,任雪涛。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原则和方法。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控制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4):127-128.

作者简介

张建荣(1971-),男,河北省景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太原铁路局太原供电段。主要研究方向为牵引供电。

综合量化自我总结【第三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个体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的主导功能愈加显著。当今世界已步入了全球性经济大协作、资源市场大竞争、经济循环一 体化时代,城市作为国家(区域)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教育文化发展中心,它已成为经济循 环的主角,而决定每个城市在激烈市场搏击中的地位、作用、未来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是它 们各自拥有的综合经济实力。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些学者对构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我们在学习参考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 成份分析法,使用SAS统计计算软件包,对我国19个城市的1993和1995二年的一些指标进行 了分析,提出使用第一主成份来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方法。现将有关结果整理成此文, 供大家参考。

一、成果发展前沿

黎永林和林燕华在[1]及[2]中,提出要‘科学地反映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仅用几个指 标是不够的,必须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准确地反映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整体 功能’。他们建立的评价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由5个指标群,15个领域35个指标构成。 如在第一指标群‘经济发展’下包括三个领域:1)综合经济实力2)经济结构3)宏观经济调控 ,共包含六个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三次产业之比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 者比重4)第三产业中四个层次之比5)投资率6)物价上升幅度。在具体计算指标值时,首先列 出本城市的战略目标(数值),再求出目前已实现数值占战略目标的比值,最后再将所得这些 值加权求和而得到总得分(100分为满分)。在计算中所使用的各指标的权系数是事先给定的 。我们认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选定的指标涉及城市社会的诸多方面,考虑问题较全面、细致 ,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城市综合实力的方法。但有其缺点:一是选用指标过多,计算太繁;二 是各城市间不能比较;三是得分值依赖远景规划目标,会出现“城市规划远景目标越高则目 前得分越少”这种现象,这显得不够合理。

近日,在未署名文章[3]中称:“国内有关人士”用层次分析法,使用了八个指标对九个 城市进行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比较,结果广州名列第一。此文利用1993年的数据[4], 使用的是八项人均指标(详见表1说明)。它所选用的综合评分Y是由八个指标加权平均而来的 (权系数用层次分析法事先确定,文中未予列出)。我们认为,这八项指标对于涵盖城市综合 实力确实具有代表性,选之进行计算简洁实用。但是,该文对各项指标都使用‘人均’指标 ,它对总体概括描述功能显然减弱了,因而不尽完全合理。如果对于深圳进行同样的计算, 由于深圳的各项人均数值,除了个别项外,其余各项数值均高于广州。按照此文方法,势必 得出‘深圳综合经济实力为全国之首’的结论,而这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

1、定义依据及方法原理

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和国务院的《中国 二十一世纪议程》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我们采用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城市综合 经济实力的概念: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 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从此定义可以看出,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应使用城市经济总量(而 不是人均量),应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状况、拥有的交通运输能力、现代通讯设 施状况、商贸市场水平、对外交流水平、人才状况及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等统计指标。为此, 我们选用下列八个指标,使用了各城市的总量数值(详见表1)。

表1相关系数矩阵

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1 14

Z2 08

Z3

Z4

Z5 -.1956 -.0435

Z6

Z7

我们使用的主成份分析就是要从较多的指标中找出较少的几个综合的指标,而这些指标能较 好地反映原来资料的信息。第一主成份Y是原来各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具有最大的方差。将主 成份分析用于反映城市经济状况的数据上,则第一主成份很自然的就是最能反映城市总体状 况的综合经济实力。而第一主成份在各变量上的系数就是求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准化了的加权 系数。所以,我们可以用第一主成份的数值作为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准。至于第二主 成份,它将能反映城市经济状况的另一些特点,具体含义见下面论述。

为了使主成份分析更加有效,城市个数要大于指标个数,且越大越好。但实际计算中也不可 能取太多城市。我们选出19个特大城市(1995年选了18个),资料全部取自[4]-[8]。选 用的八个指标Z1-Z8含义如下:

Z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Z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Z3:货运总量(万吨)Z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Z5:外贸出口额(亿美元)Z6:拥有电话机数(万门)

Z7:每万人中科技人员(指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数

Z8:每万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

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用统计软件包SAS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得到下述结果。

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数值依次为,,,,, …,累积比率依次为,,,,…。

第一主成份PRIN1的计算公式为(这里zi是标准化后的Zi数值,下同)

PRIN1=+++++++( 1)

第二主成份PRIN2的计算公式为

PRIN2=++++(2)

仔细分析这两个公式中的系数值,我们可以看到前两个主成份的含义是明显的。第一主成份 (PRIN1)在各个变量上的系数都是正的,而且数值上相差不大,因而可以认为PRIN1代表总的 经济水平,亦即综合经济实力。当然,较大的系数是在Z1、Z2、Z3、Z4及Z6上,亦即这几个 指标最能代表综合经济实力。按第一主成份之值排序,可得下列之表2。在此表中城市的顺 序是按PRIN1的数值由大到小,即综合经济实力由强到弱而列出的。此结果显示:上海(PRIN 1=)明显居于全国首位,北京()、广州()次之。可以看出,综合经济实力的 排序与Z1、Z2、Z3、Z4及Z6的总的顺序大体保持一致,但与其中任何一个并不总保持完全一 致。这说明了综合经济实力不能只用任何一个指标完全代替(即使采用最有代表性的国内生 产总值Z1也不行),它确实是考虑了多项指标的综合情况而得到的。

从上面第二主成份(PRIN2)的公式(2)中可以看出,它在变量Z5上是较大的正值,而在变量Z7 、Z8上是较大的负值,其含义是有较多出口而只有较少的知识分子、较少的病床将获得较大 的数值。深圳名列第一,福州、广州、厦门次之。PRIN2也可以粗略地被认为是对“低投入 外向型”的度量。由于取两个主成份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已可以说明主要问题了。

将第一主成份PRIN1作为横轴,将第二主成份PRIN2作为纵轴,每个城市就有了两个坐标 ,因而可以在平面上标出一个点。把这十九个城市全部标出就可以得到主成份坐标图(限于幅此图从略)。

2、指标的选取

从表2中可以看到Z5与Z7、Z8的相关系数是负值,这意味着出口额较多之城市常常只有较少 的知识分子及较少的病床数,而这似乎不太合理。事实上,东南沿海地带不少城市确实存在 这种情况。而且在统计数字中,Z7(万人含知识分子数)并不能准确可比(不同城市间、同一 城市各年间均不一定可比)。例如,由于户籍管理原因,许多知识分子奔赴深圳创业,这些 人中多数未能计入深圳的统计资料中。深圳市万人中只含116个中级职称的知识分子显然是 不够符合实际的。我们删除变量Z7及Z8,再进行主成份分析就得到了更清晰的结果。

表2前两个主成份表(按第一主成份值为序)

城市 上海 北京 广州 天津 大连 沈阳

第一主成份

第二主成份 - -[ 〗-

第一主成份名次 1 2 3 4 5 6

武汉 深圳 成都 重庆 杭州 西安 南京

- - - - - - -0 .90376

- - - - - 295

7 8 9 10 11 12 13

青岛 哈尔滨 济南 长春 福州 厦门

- - - - - -

- - -

14 15 16 17 18 19

这时,特征根值依次为 ,,,,…,累积比率依次为 225,,,,…。

第一主成份PRIN1的计算公式为

PRIN1=+++++(3)

第二主成份PRIN2的计算公式为

PRIN2=+(4)

公式(3)中的第一主成份各系数值与公式(1)用全部八个变量进行分析相差不大,它仍是正系 数的加权组合,仍代表各城市的综合实力。上海依然名列第一,以下依次为北京、广州。第 二主成份则以Z5为主要部分,其系数高达,亦即它主要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程度。结果, 深圳名列第一,广州、上海跃居第二、三名。至于为何北京名列最后,这是由于我们选用的 指标Z5是外贸口岸出口总额,而北京是内陆城市,不象上海、广州、天津那样都有大海港, 因而北京的Z5数值明显偏低。较好的办法应该是用“出口创汇总值”来代表,但是目前各种 年鉴尚没有此类指标。删除变量Z7及Z8后,我们可以看到前两个主成份贡献率高达%, 比原来有很大增长。前两个主成份数值见表3,主成份坐标图见图1。

表3前两个主成份表(删除Z7及Z8,按第一主成份数值为序)

城市 上海 北京 广州 天津 深圳 大连

第一主成份 0. 12001 -

第二主成份 -

第一主成份名次 1 2 3 4 5 6

沈阳 武汉 重庆 杭州 青岛 成都 南京

- - - - - - -0 .90278

- - - - - -0. 18264

7 8 9 10 11 12 13

西安 哈尔滨 济南 长春 福州 厦门

- - - - - -

- - - -

14 15 16 17 18 19

图193年各城市的主成份坐标图(删除Z7 、Z8)

三、实证分析

我们根据1995年统计资料[5],用本文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果。采用的 指标 含义皆同前,只是Z6由‘拥有电话机数’换成了‘邮电业务总量(亿元)’。相关系数矩阵的 特征根值依次为,,,,…,累积比率依次为, 4463,,,…。

与前述一样,可以得到第一主成份PRIN1的计算公式为

PRIN1=+++++++(5)

第二主成份PRIN2的计算公式为:

PRIN2=++++(6)

以这两个公式的系数值与(1)及(2)相比较,可以看出相应系数相当稳定,我们选择(1)或(5) 作为分析综合经济实力的公式是合适的。取前两个主成份数值已达到总变差的%。从199 3年到1995年各城市的综合实力排序仅有较小变化。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在适当选取指标后,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份分析法,可以将第一主成份数值作 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度量。其公式具有较稳定的系数且所得结果可靠可信。

综合量化自我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 非农人口比重 信息熵

一、引言

我国研究城市化水平和进程的理论起步相对较晚。新中国成立后20年是建立,国家基本采取限制农民进城的政策措施,城市化速度缓慢;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大量的自发流向城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日益严重,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研究得以出现。目前,较多研究是从社会学、人口学、人文地理学甚至统计学、数学的视角展开,探讨城市化概念、社会意义、城市化转化方式与道路选择。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陈洋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空间格局由北南差异转变为东中西差异,省级城市化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影响中国城市化省际差异的因素方面,传y的农业发展水平对城市化的影响正逐渐减弱,乡镇企业及外商直接投资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①邱彭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相关分析(CA)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福州市城市化进程问题,以及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变之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自80年代后期以来,福州综合城市化水平经历一段波动发展期后较快提高;综合城市化水平同产业结构的调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信息产业、电子工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对福州综合城市化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②史晓庆以山东为例,运用灰度关联方法分析了山东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山东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建议。③万欢用工业总产值、人均GDP、平均每万人在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数量、非农人口比重四个变量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得出变量间的互动关系,期间用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④然而,这种从定量角度研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章较少,大多数城市化研究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而对于广州市城市化水平及其影响研究,单独用定量方法研究的文献则更少。

本文采取定量研究方法测量广州城市化水平,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广州统计信息网中的广州市统计年鉴。⑤数据包括1999年至2014年广州市的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比重等。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1999年至2014年间广州城市化水平进行测量,测量采取城市化综合指数的模式;第二部分对计算出的广州城市化水平的一系列相关因素作相关分析。

二、广州市城市化水平测定

合理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化发展状况的前提,所选指标必须要能体现系统的主要特征,指标体系选取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影响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城市化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原则。城市化过程是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多要素的转化过程,指标的选取要能涵盖城市化的基本内涵。第二,主导型原则。因为该系统是受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社会建设城市化和地域环境城市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同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不同,所以不能等量对待,要尽量选择能突出反映城市化内涵和特征的关键指标。第三,层次性原则。众多城市化指标所反映的城市化内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合理确定其合理确定其在指标体系中的层次和位置。第四,可行性原则。对所选定的指标要素,要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概念明确,容易获取和界定,可操作性强。为此,本文选取非农人口比重和城市化综合指标来测定城市化水平,这样既可以将综合因素、主导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在分析时采取赋权方法以便识别各实际的因素及影响因素对广州市城市化水平产生效应的差别,从而保证可行性和层次性。

城市化综合指标测量广州市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标准之一,很多学者都将“非农业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但是这种方法其科学意义是有限的。这种方法侧重人口城市化,但对经济城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等没办法说明。为此,不少研究将人口、经济、生活、环境、科技、保障等方面纳入城市化范畴。根据已有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本文确立人口、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三方面作为测量广州市城市化的综合指标。人口城市化表现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使得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用人口结构、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等来衡量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产业结构的转变,即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发展的过程。根据Sullivan的研究,非农产业集中化主要有比较优势、生产上的内部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三个方面的原因。⑥综上,本文选取的综合指标有: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比重、每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均GDP、人均内政财政收入、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值、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三、广州市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一)评价体系

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的作用也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变化的,不同时代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动力结构。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可以将区域城市化分异的动力原因概括为六个方面,即自然环境条件的支撑力、工农业发展的推拉力,产业结构的转换力、科技进步推动力、外向经济的促发力、国家政策的调控力。考虑到广州市市情及资料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以下11项指标(如图5),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该市两段时间内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具体指标解释如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两指标代表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以人均GDP 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以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工业产值代表工农业发展水平、以人均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和人均社会零售总额代表社会投资和消费、以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人均进出口总额代表外向经济的发展、以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代表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以存贷款占GDP的比例来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因为以上所提到的所有数据都是定比变量,故要分析影响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因素,要用到Pearson相关分析,即用1999年到2014年的城市化水平指数与上文图5中的11项指标作Pearson相关分析。为消除数据的屏蔽,将人均产值和人均GDP都取自然对数,进出口额按照世界银行图表集法换算为人民币,然后对其人均值也取自然对数。

对上文所计算出的信息熵确定的广州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和广州市统计年鉴上获得的1999年到2014年的广州市人均耕地面积等11项指标运用spss作Pearson相关分析,导出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3可见,由信息熵确定的城市化水平指数与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GDP、人均农业产值、人均工业产值、人均社会投资总额、人均社会零售总额、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出口总额、存贷款比例的显著性系数分别为、、、、、、、、、

均小于,且除了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均小于。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说明由信息熵确定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人均农业产值、人均工业产值、人均社会投资总额、人均社会零售总额、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出口总额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存贷款比例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城市化水平指数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显著性系数为,大于,说明城市化水平指数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没有明显的显著关系。总的来说,由信息熵方法确定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社会投资和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外向经济的发展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区域地理环境、区域农业生产条件、金融发展水平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科技教育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显著性关系。

四、结论

从城市化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与广州市非农人口比重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工农业发展水平、社会投资和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外向经济的发展,都属于经济增长因素;呈负相关的因素有区域地理环境、区域农业生产条件、金融发展水平,主要为地理、生态和金融环境。与广州市综合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区域地理环境和金融发展水平,主要为地理和金融环境;成负相关的因素有农业发展水平、社会消费水平、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外向经济发展,主要为经济增长因素。从这几方面相关关系可以假定,广州市非农人口比重升高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破坏了地理、生态和金融环境;另外,经济发展并不表明综合城市化水平提高,测量结果表明的情况恰恰相反,但后者与地理和金融环境具有正相关关系。由此,我们认为,综合城市化水平测量不仅摆脱了采用非农人口比重这种单一指标来说明城市化水平的局限性,削弱了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拉动,将地理、生态、金融等环境要素纳入其中,为城市更为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对于广州市这样的城市,非农人口比重ζ涑鞘谢水平的贡献将越来越难以说明问题,应该寻求更为灵敏的指标体系,综合城市化水平是一种比较灵敏的指标。综合城市化水平追求将摆脱单纯追求非农人口比重和经济增长这种城市化理念,从而使城市发展能更多地关怀地理、生态、金融等环境因素。从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非农人口比重虽然达到将近90%,但综合城市化水平波动很大,且水平相对低不少。也就是说,广州市如果要提高综合城市化水平,需要摆脱单纯追求人口和经济增长这种粗放型城市发展的路子,需要更加注重地理、生态、金融,以及社会环境建设与发展。

注释

①陈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科学,2007,27(2):143-145.

②邱彭华。福州城市化进程的多元分析。福建地理,2001,16(4):32-34.

③史晓庆。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因素分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66-68.

④万欢。影响广西城市化进程因素的时政分析。特区经济,2001年1月222-225.

⑤广州市统计年鉴:http:///gzStat1/chaxun/

⑥晓会林。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⑦张继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信息熵研究。南京:河海大学,

⑧岳书平。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研究。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35 2019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