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实用10篇】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显示,培训内容需更贴近实际,提升实用性与针对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工作,如何实现有效转化?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1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全旗各级各部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旗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要看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引导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旗委站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旗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实施了旗级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活动,在全旗各级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主题实践活动。如何使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等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入调查研究,把民情了解好。要建立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制度,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农牧民增收、招商引资、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情况,切实把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应带着课题和任务,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详细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基层所思所盼所急,认真研究分析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作好梳理汇总,为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措施奠定基础。
二、广泛谈心谈话,把政策宣传好。让基层干部群众畅所欲言,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在谈心谈话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自治区、盟、旗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政策措施,集聚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工作措施,紧紧围绕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和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战略目标,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农牧民拓宽增收致富门路,支持农牧民进城创业就业,努力让农牧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思路明确好。紧扣旗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村村通”工程和“网络村”工程,帮助嘎查(村)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搞好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科技项目,切实帮助嘎查(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各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技术、物资投入基层,增强联系点经济实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制定一个发展思路,引导群众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抓好农牧民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的技术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积极帮助筹集生产资金,助农牧民增收。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协助搞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零就业家庭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等工作。并以 “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协调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与联系点的嘎查村、社区结对帮扶,对口共建,加大对基层组织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嘎查村、社区的支持和帮助力度。
四、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把稳定维护好。立足“平安阿左旗”建设要求,扎实开展好“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活动,紧紧依靠和紧密配合当地党组织,主动下访接访,深入一线,认真听取来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诉求,及时发现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努力找准各种矛盾纠纷症结,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切实化解矛盾。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并列入工作日程,逐步加以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强化联系点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扎实做好维护稳
定的各项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做到以联系点的稳定促进基层的稳定,以基层的稳定确保全旗大局稳定。督促联系点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等排查工作,督促检查存在问题的解决。对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联系点领导要亲自组织研究、亲自协调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上交、不激化。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先进性保持好。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六型”(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廉洁型、责任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帮助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从明确责任向强化落实、从提高素质向作用发挥、从载体创新向长效机制、从示范带动向整体提高、从分类开展向统筹整合五个方面的深化和拓展,强化基层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引导基层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在公共事务管理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农牧民上,开拓思路,完善举措,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稳定。
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把机制制定好。扎实推进嘎查村民主管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党务公开促村务、财务公开。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重点,帮助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规则和一事一议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推动村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使基层焕发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
七、通过服务基层活动,把作风转变好。要扎实开展好旗级干部“服务基层”活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谈心谈话、开展结对帮扶、主动下访接访等方法,了解基层、了解群众,使制定的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使各项工作措施更加便于基层,努力实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基层实际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目标。要以加强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党员素质、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为目标,以扶贫帮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好“千百活动”,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努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党员互帮、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格局。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2
近年来xxx社区居委会紧紧抓住经济大发展的有利遇,在认真挖掘和剖析影响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的基础上,重新选择设计发展路子,千方百计加快社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我社区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但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社会的逐步转型,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客观分析当前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实际,准确把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探寻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社区党总支和共青团必须重视的课题。积极开展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青年工作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调查、访谈对话等方式进行。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材料和文献材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形成了基本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社区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社区团总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找准定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进一步推进社区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团组织活动丰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我社区现有35岁以下青年1278人,其中团员149人,保留团籍的党员5人,在校学生441人,社区团总支下设13个团支部,是一支团结协作、与时俱进、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年轻队伍,充分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
二、我社区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目前,我社区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是团的组织建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共青团原有的阵地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部分地方、领域正在逐步丢失,功能逐步丧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我们的团组织还没有来得及往这些新的领域发展,阵地拓展不够,对这部分组织的青年缺乏引导,而往往这些地方是青年构成最复杂、思想最敏锐、最需要共青团来组织和引导的地方。
二是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存在着有领导班子却无团员青年、无活动场所和经费、无团日活动的现象,团干部兼职现象也很普遍,开展团工作的精力难以保证,团干都不同程度的兼有其他职务,兼职分散了团干部的精力,使团的工作大打折扣。基层团组织均没有安排活动经费,要确保正常运转都很困难。
三、是团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社区共青团干部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不到20%,26-30周岁的占50%,31周岁以上的占30%。团干年龄偏大,对共青团工作往往缺乏激情,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与此同时,团干受训机会少,加上团干自身学习不够,导致了团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调查表明,大多数基层团干部要么有热情缺少经验,要么有经验却又缺乏热情,二者不能有机统一,严重影响到基层团工作的开展。
四、是部分青年团员的团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谈薄。主要表现在交纳团费不积极,参加团的活动不踊跃,配带团徽不自觉,团的知识不熟悉等方面。甚至有部分团员青年对于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也在逐渐丧失。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目前我社区共青团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有团组织内在的多方面的原因,更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人的思想观念来看,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成为当前制约我社区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要障碍。部分团干部和青年思维比较狭隘,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的领悟和接受能力不强,习惯于按过去的老办法行事。
(二)就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普遍存在对共青团工作认识淡化的趋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存在对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越来越淡化的现象,经济组织重经济效益轻思想教育,新型社会组织中团的触角很难进入,农村团员青年的流动加快,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对团员的组织管理难度,弱化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制约了团组织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作用的发挥。
(三)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年还停留在满足温饱的层面上,部分青年娱乐活动也只停留在一些较低层次的活动项目上,对于一些青年公益性活动反映不够强烈,参加积极性不高,缺乏艰苦奋斗和干事创业的斗志,不利于社区青年工作的开展。
(四)从共青团自身建设的情况来看,团组织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一方面,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上,当前,我们自身还没有很有效的办法,工作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团干部对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严重,主动性不强,对于开展团的活动,应对团工作中的新问题,被动应付了事的多。这些,都制约了我社区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我社区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我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我们认为,我们既要看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和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又要增强做好全社区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信心,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为此我们建议:
1、积极探索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新途径,延伸青年工作手臂。鉴于我社区当前团组织设置和工作的现状,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展一些尝试工作。进一步增强我社区青年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桥梁”和“纽带”作用。
2、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争取上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要做到党组织建到哪里,团的组织就要建到哪里。
3、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主动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把“党号召我们做什么,团员青年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自己能做什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寻求突破口,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当前,团组织要掀起解放思想热潮,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社区特色夜市”这一目标,积极实施发展战略,把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共青团的主战场,自觉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4、加大对团员青年培训的力度,破除制约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思想观念。要高度重视团员和团干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借助现有的教育活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员青年培训活动。当前,特别是要积极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通过举办学习讨论活动,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思想解放的氛围,通过破除畏难心理、守旧心理、封闭心理等不良思想观念,激发我县青少年奋发有为精神状态,增强追赶先进的锐利斗志,敢于突破常规,迎难而上,突破难题,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发展新局面。
5、要按照“重示范、强作用、求保障、创特色”的思路,努力构建社区共青团工作体系。一是要做到“三有”:“有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团工作机制,使团工作有章可循;“有保障”,就是使团干的政治经济待遇有保障,工作经费有保障,工作阵地有保障;“有特色”,就是重视团工作的品牌建设,因地制宜,真正形成特色工作新格局。二是要做到“三化”:在团的民主生活会、团员管理、团员发展等方面形成团的组织建设规范化;在思想教育、管理服务、青少年维权等方面形成团的作用发挥职能化;在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团的工作经费、团的工作阵地等方面形成团的工作保障机制化。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3
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按干部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科局乡镇普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党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部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部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部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部,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部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党外干部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部,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党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部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部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部,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部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部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部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部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部、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部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部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部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党委党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部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部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部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部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部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部的要求,而且是干部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部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部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部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部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部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部,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部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这意味着,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可使对干部的培训要求变成刚性的硬约束,促进干部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4
关心关爱党的干部,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应从完善制度着手,建立健全关怀机制,真正关心基层干部、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真情关怀基层干部。既要从政治上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又要从生活上给予物质关心。只有把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我们的事业才会出现“万马奔腾”的局面。调研中发现:不少县乡基层干部都会反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今在基层一线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这种情况提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进一步保护和支持基层和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莫让他们辛苦又“心苦”。
一、景东县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主要做法
近年来,景东县着眼于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切实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探索在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一)更新用人观念,为基层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坚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把培养选拔基层一线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组织部门结合景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基层干部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等工作中适当向基层一线干部倾斜,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各级领导职务,逐步形成了机关补充人员必须到基层去选拔,逐步使基层一线真正成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在XX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新提拔正科级干部11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9人,占81%;新提拔副科级干部10人,其中,乡镇基层工作的有8人,占80%。新提拔的5名乡镇长中,有4名是乡镇基层一线干部。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不断加大理论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基层干部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精神。在培养上适度给予倾斜和优先,即组织调训优先安排、参观考察优先安排、工作交流优先安排。XX年乡镇党委换届结束后,县委选派4名乡镇副职到上海跟班学习,通过优先安排培训和考察等措施,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通过采取“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多层次地实践锻炼。通过上挂下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观思维能力,并在重要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接受考验、砥砺品格,锤炼党性、创造业绩,在实践中逐步成熟。XX年以来,全县共有62名优秀基层干部经过县乡“上派下挂”和部门交流锻炼后被提拔使用。
(四)坚持竞争择优,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注重竞争机制创新。健全完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一系列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XX年,印发了《景东县股所级干部竞争上岗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中层干部出现空缺的,原则上要实行竞争上岗,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是注重考评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考核的标准和方法,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实绩。注重任用机制创新。在坚持干部标准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采取优先使用、敞开出口、腾出位置等办法,为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XX年,通过公开选拔,有6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副科级岗位,其中,有两名“80”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实现了年轻干部“小步快跑”;有1名优秀村支书走上乡镇副职岗位,对解决村干部的“出路”问题作了有益探索。
(五)坚持人文关怀,着力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基层办公硬件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办公、生活困难;保证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尊重本人意见合理的流动;帮助解决家庭困难,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和照顾老人问题。
二、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我县对广大干部的关心关爱工作认识不断提高,相继出台和采取了一系列关爱措施,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好评,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这些措施与广大干部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调查和了解,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领导干部没有真正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开展关心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对建立健全激励、关怀机制的思想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思想上的认识偏差导致实际工作不到位、实效性差。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国家干部是强势群体,不是关爱对象,国家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应强调个人利益。
(二)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应该包括政治上关心、思想上连心、生活上贴心、待遇上暖心等内容。据有关资料统计,县乡两级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的58%,但因为机构规格和设置比例的限制,其中大部分为科员身份。对干部的关心方法和方式逐渐只停留在生活上、思想上的人文关怀,缺少实实在在物质上、政治待遇上的关心关爱。XX年后,我县停止了按权限可进行的非领导职务中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的晋升工作。当然,我县也在关心关爱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目前的关心关爱机制还不完善,没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制度体系;有的制度本身缺乏强制性和指导性,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有的制度建立起来时期望值较高,但时间一长,便会流于形式。
(三)关心关爱办法不多。各级组织对干部关心关爱的措施办法不多,对干部内心世界了解更少,对他们的利益诉求特别是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要求把握不准,也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便在做的一些常规性关爱措施还比较单一,随意性比较大,缺少长效的关爱措施。除了少量的资金补助和定期不定期的评先评优外,具体措施不多。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关心关爱,经济是基础。受地方政府的财力影响,涉及资金的关心关爱制度,很难配套跟进,从而制约了关心关爱措施的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干部关心关爱工作的建议
加强干部关心关爱工作,是进一步激发干部活力的客观要求。通过加强关心关爱机制建设,增强各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为建设党领导下的伟大工程服务,是摆在各级组织面前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课题,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去实践、去探索。
(一)营造关怀氛围。开展好关心关爱工作,关键在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形成共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做好关心关爱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建立健全关心关爱机制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内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关怀机制。深化关心关爱工程,必须着眼于广大干部的政治、精神、经济、文化需求,从建立网络、完善制度入手,不断建立健全激励干部、关心关爱干部的关怀机制。具体应做到政治上关怀,让干部有奔头;工作上激励,让干部有劲头;精神上关爱、生活上关心,让干部有想头。
(三)严格工作落实。建立关怀机制,落实是关键,各级组织要在关心关爱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把关心关爱工作纳入各级组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在开展关怀工作中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成效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有效地调动各级组织开展关怀活动的积极性。要健全组织机构,层层成立关心关爱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
(四)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要在干部“上”的渠道上有突破,要加快推进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探索实行差额票决。要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力度。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有机遇有舞台。
二是要在干部“下”的渠道上有突破,要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要综合应用降职、辞职、撤职等组织手段,使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让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有奔头,让平庸、懒散干部腾位置。
三是非领导职务设置比例应适当向县乡倾斜,以我县目前非领导职务设置为例,因受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限制,199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199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专科毕业生,199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中专(高中)毕业生,到目前为止,除现任领导职务或从领导职务“改非”的少部分人员外,全部为科员或办事员。
也就是说:以上三类人员多数人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只有从办事员到科员能按规定正常晋级。然而同类人员如果参加工作就在市直机关甚至省直机关,因所属部门的机构规格较高,可能早已经享受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待遇。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5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部署要求,我于20xx年4月18日来到局扶贫点--xx县xx镇xx村委会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主要参加了该村委会民主生活会议,梳理了该村今年发展规划;与党员干部进行了座谈,鼓励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听取了当前群众的心声;走访了结对的产业大户和贫困特困户,了解产业发展思路和当前群众生活面临的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民情:xx村委会位于xx彝族乡西北部,东、南临康郎村委会,北连大桥村委会,西邻南涧县三家村,南接康郎村委会,属彝汉混居地,立体气候恶劣、经济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属山区村委会。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0908亩,耕地面积1294亩(水田170亩,旱地1124亩),人均耕地面积亩。
(三)文化卫生条件: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197平方米,师资力量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76人。建有村医务室,村医2名,可提供村民一般生病就诊条件。
(四)基础设施现状:xx年底建有水窖1682口,安装太阳能135户,基本每个村都通公路,但都是沿山而走,坑洼不平,雨季存在路基塌方的安全隐患,车辆通行困难。农户住房以土坯房和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全村有农用车22辆、4辆、摩托车360辆。
(五)20xx年工作重点:一是山区水利建设。今年,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建设小坝潭1个、大沟2条、调节池1个、18公里长的管网1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可覆盖xx村90%的山地和农田灌溉。二是完成村委会的宿舍楼建盖及老年活动场所建设。xx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90人,老年活动场所设计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公共活动场所80平方米,建设有阅览室、娱乐室等3间;三是完成两个深度贫困村和两个州级新农村建设,今年将对大鱼塘村、老务的村2个村进行深度贫困村项目建设,对歇厂村、上瓦伍村进行州级新农村项目建设。四是完成3个村的安全用水工作。今年将解决背字么村、新沟村、二多库村的安全用水问题,使村民生活用水有了安全的保障。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滞后。通往该村的唯一一条村级公路,路面窄,弯道多,且没经过硬化,路况极差,遇到雨季基本无法正常通行。全村11条通村公路,由村民自发集资出工出力修建,因养护条件和资金有限,除摩托车还能正常行驶外,运输车辆基本无法正常通行。该村没有设立车站和集贸市场,摩托车成为群众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生产运输、建材搬运和粮食收获等工作基本处在人背马驮阶段。
(二)水利薄弱。该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坡陡地旱,立体型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由于连续的干旱和资金投入的不足,农业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相当滞后。该村原有水窖1276个,农民灌溉主要采取胶管引水到田地的办法,但高昂的成本费用(近万元)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生活负担;全村人畜饮水主要靠自然水源,村民自购胶水管引到家中或引入水窖,但饮水基本安全问题没有得到任何保障。
(四)产业发展失衡。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了该村的主要的`产业结构。在种植业方面,绝大部分农户缺乏烤烟和美国山核桃的栽培、管理技术,造成管理粗放,重种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同时因资金短缺,肥料跟不上,从而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养殖业方面,目前该村只有中小规模养殖户4家,养殖大户少,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给群众致富带好头、引好路起到示范作用。如何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扩大养(种)殖规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当前该村产业发展的课题。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夯实两支队伍,固强农村发展基层组织。一方面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拨村级干部,切实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拨到村委会干部中来,把敢于牺牲奉献精神、敢于真抓实干的能人选拔到村委会班子中来。另一方面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培养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完善基础设置,改善村民生活基本条件。一是要改善交通出行条件。作为11个村民小组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村级公路,尽管投入大些,施工难些,各级部门要确实纳入规划,整合资金,进行修善养护和路面硬化工作,确保全村群众出行方便和安全。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要结合山区地势特征,增加水窖数量、寻找好的水源,配套完善自来水饮用工程,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加快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要结合该村地理环境特征,因(baogao.)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烤烟和美国山核桃种植、畜牧养殖作为重要产业来抓,政府要对规模化进行扶持,要从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帮助,加强现场培训,指导好管理方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四)加强正面引导,调动群众脱贫困致富积极性。要加强对群众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外出务工与自身创业的关系,使其摈弃小富即安的错误认识,转变发展意识和观念,调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6
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基层党委在抓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上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者,对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和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分析和思考意见。
一、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工作节奏、服务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上关镇被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五个试点乡镇之一,被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命名为全省和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干部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镇党员干部都能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干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一些重大矛盾、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单位部门之间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体现出较高的党员干部素质。
二是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在镇党委班子的带动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意识,亲民、富民、利民的理念,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三是争先精神牢固树立。多年来,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自加压力、勇于创业的争先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管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不论是在顺水行舟时,还是逆境困顿中,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四是廉洁自律得到巩固。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较好地维护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看,全镇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工作作风是务实的、廉洁自律是合格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还时常显现。
1、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先锋作用有所弱化。
2、受经济浪潮和时代冲击,党性观念有所淡化。
3、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
4、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堡垒作用有所退化。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把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来安排,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上好党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干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二、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中央、省、市和县委要着重加强乡镇党委党校建设工作,要重点考虑配备乡镇党委党校人才和拨付专门的培训经费,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转移到乡镇,将乡镇党委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来抓。首先,着力研究乡镇和村居党员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着力配齐配齐专门的乡镇党建工作队伍,把他们从繁重的乡镇事务中摆脱出来,把工作精力和时间全部放在党建工作上。第三,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真正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由乡镇党委书记负责的“一把手”工程,再采取多种形式把乡镇党建工作队伍培训好,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7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社会需求和发展现状,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
1、实地走访:深入当地村庄和社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诉求。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覆盖人口数量、教育状况、就业情况、医疗保障等方面,广泛征求居民意见。
3、参观观察:走访当地学校、医院、企业等,全面了解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调研结果
1、教育状况:当地教育资源不足,学生课外活动空间有限,希望加强学校教育设施建设和课外活动组织。
2、就业情况:部分青壮年居民外出务工,但稳定工作机会较少,希望增加当地就业岗位。
3、医疗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人手不足,医疗设备老化,希望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医疗条件。
四、调研感悟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群众对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只有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意识到基层工作依然严峻,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五、建议与展望
1、教育支持:加大对基层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2、就业创业:鼓励引导当地企业拓展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居民就业技能。
3、医疗改善: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基层调研工作是一项务实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充满使命感的工作。唯有深入基层,用心倾听,用心观察,才能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本次的基层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基层工作,共同推动基层发展,让每一个基层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8
村级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监督机制力度不够,在芦草沟村调研时,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纷纷提出,随着自然村的区划调整,小村变成了大村,干部职数减少,而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而村级制度都没有跟上,诸如工作制度,生活制度上有些村就没有,工作就带很大的随意性,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村划调整后,原有村民议事领导小组,村民代表监督小组等与现在的村域规范有不少的变动,而机构又没能及时调整,就谈不上监督的问题,制度的不健全,监督的不力,给个别村干部的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村个别干部工作效率不高,存在官僚作风,在调研时,群众代表反映在一些职能部门和涉农部门中,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懒、散现象,对群众不够热情,对工作不够热心,对涉农工作不够深入,个别同志、个别部门存在门难进,话难说,脸难看,事难办,没有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作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农村信息不够畅通,部分劳动力有置闲现象,村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缓慢,与百姓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后,孩子上学路远,且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给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因素,这是调研时,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机械化耕作的普及,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信息的不畅,导致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盲目外流,与此同时,农村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加之学校的`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得以整合,而农村的道路建设,都没有及地跟上,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在这次为期一周的调研中,所涉及的还有集镇规划,农村养老、医保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百姓,让我们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我们认为今后基层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村级政权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村干部有规可依,有制可行,始终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约束,在监督机制上,完善来自基层村民代表的监督和上层部门的监督。可采取定期述职和不定期检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议事制和问责制,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
围绕农字,抓住实字,解决百姓难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诚心务农,真心干实事,就能很好解决问题,新村规划结合农村实际,一旦方案定下来,只要农民拥护和需要就应立即实施,从实从快解决百姓所需,学校布局调整,给学生造成的不便,应加快村级道路的建设和个别偏远学校建设,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使得百姓受益,乡镇要科学指导农民针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建沼气池,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单一,要加强村级文化中心的建设,挖掘民间艺术,加以传承和发扬,以达到自娱自乐的之目的。
只要想百姓,为百姓,就能帮百姓办实事。
这只是我们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调研的一些浅见,希望多为百姓,为政府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9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二、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
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
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
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篇10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结合“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的要求,5月-8月,我们组建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40多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社区),就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基层组织的基本状况
全市现辖13个县市区、286个乡镇、3856个村。目前,共设有基层党委544个,其中乡镇党委286个;基层党支部10663个,其中村党支部3856个;有党员260014名,其中农村党员128118名。近年来,尤其是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央、省里“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投入保障、组织组建、队伍建设、网格管理、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档升级,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组织覆盖得到扩大。
本着“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理念,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集中组建活动。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为重点,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采取“两包三定”(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组建定人、定时、定质量)的办法,实行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选派组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特别是灵活组建方式,在农村探索实行“村村联建”、“村协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组建模式,在社区探索建立“楼宇”、“小区”、“市场”等支部,在边远交界地区探索跨省、市、县建立联合党组织,确保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去年来,全市新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724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全省排名前列;分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101个;在居民楼栋等建立党组织21个;相继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联络站30多个。同时,选派105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目前无党员暂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帮助已建党组织实现“六个有”(有机构、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资料、有活动)、“三个一”(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完善一套资料、布置一个阵地)目标。今年以来,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2至3个村民小组、100至150户、4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在支部以下成立网格党小组,共建立网格党小组9039个。
2、运转保障得到提升。
作为武陵山边远山区,市县财政十分紧张,但对基层的投入却在逐年增长。仅去年,市、县财政就投入约亿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全市13个县(市、区)有10个投入超过1000万元。运转经费大幅提升。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从xx年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5万元/年,其中靖州县达到到6万元/年。社区运转经费从xx年5万元/年提高到现在平均7万元/年,其中鹤城区提高到16万元/年,有力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待遇保障落实到位。实行乡镇干部工资与机关干部工资同工同酬、统筹统发,使乡镇干部安心干事。按照“一定三有”、“四有一化”要求,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各项报酬待遇。全市村主要干部年误工报酬由xx年人均4000元/年提高到现在人均6000元/年,个别集体经济较强的村,主要干部误工报酬达2万元/年,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由每月60元提高到80至150元。阵地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市、县两级共投入基层组织建设资金近亿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xx个,占全市3856个村总数的%,改建、扩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17个,占%,挂靠村小学村级活动场所564个,占%,租用村级活动场所3个;实施乡镇“五小工程”393个(其中县市区自筹经费完成18个),其中新建小食堂82个、小澡堂73个、小厕所164个、小图书室28个、小运动场46个;全市276个社区中落实办公室用房的有275个,有自主产权的101个、租借的137个、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的31个,面积200㎡以上的78个,200㎡以下的197个。
3、班子活力得到增强。
各地注重以乡镇党委和村级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活力。班子结构更加合理。乡镇党委换届后,286个乡镇1464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1452人,占%,学历层次整体提升;平均年龄岁,较换届前下降岁,30岁以下的178人,31-35岁的583人,36-49岁的695人,50岁以上的8人,形成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注重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由换届前平均年龄39岁下降到岁,基本形成了一支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干事创业中坚力量。村级领导班子换届后,平均年龄为比上届降低3岁,学历结构明显优化,整体功能得到加强。教育培训更加有力。大力实施“万名书记进党校”、“千名村干部进高校”计划,在市委党校举办创新社会管理和十八大精神基层书记专题培训班,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市1080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全面集中轮训;依托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举办7期村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350多人,沅陵县举办13期大专学历培训班,培训村主要干部700余人。各县市区近年组织村主要干部xx余人次赴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出台《关于建立乡镇站所和村(居)委会干部政策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从定向招考、定向培训、定向奖励三个方面完善配套措施,畅通优秀基层干部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近年来全市从村主要干部中招录公务员15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选调生27名、公务员23名,并从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人员中选拔22名担任乡科级副职,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干部出路。注重选树基层先进典型,近年来先后选树了周福坤、赵小林、龙四清、张建军等一批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4、党员素质得到提升。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力度。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25681人,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在农村重点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xx年以来共发展35岁以下的6787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发展高中以上学历的6832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通过整合农村远程教育、各级党校、怀化职院等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农村新型人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全市广大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开展“设岗争星”活动,根据农村党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情况合理安排岗位,做到每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和责任岗,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树立了党员的新形象。深入开展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活动和关爱流动党员活动,去年全市共帮扶困难党员56332人,查找流动党员15639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明显增强。
5、服务群众得到深化。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推动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服务能力提升。在乡镇干部中深入开展 “一人学一技”活动,引导乡镇干部学技能、用技能、授技能,以实用技术直接服务群众。目前,全市85%以上的乡镇干部都掌握了1门以上的“种、养、加”实用技能或技术。xx年,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市召开全省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经验交流会,推介我市的做法和经验。服务载体丰富。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群众载体,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生动局面。市本级深入开展农村建整扶贫,重点对98个深度贫困村采取“三联一包”的形式进行结对帮扶。沅陵县建立县级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和5个乡级农村一体化服务中心,根据农户和市场的需要,着力开展科技推广、动物防疫、信息等服务。中方县通过制作便民服务卡、服务承诺卡等形式,把乡镇干部的姓名、技术专长、承诺事项、联系方式写在卡上,免费发放到农户家中,方便群众联系。溆浦县推行“周例会、月座谈、季议事”工作法,要求乡镇干部撰写民情日记、月工作小结,建立民情台账,全面了解民情,深入查找问题,及时解决矛盾。芷江县推行“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服务,群众只需将所要办理的事项委托给代办员,代办员就会按照规定流程对群众委托的事项提供无偿代办服务。麻阳县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村设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体化”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繁琐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服务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21553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6455件,解决矛盾纠纷73452起,帮助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万人,新解决万农民饮水难问题,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30元,比xx年增加2650元,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6、工作机制得到完善。
着眼于巩固发展党建成果,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把党建工作以200分值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范畴,将党建工作同经济工作、中心工作一起研究、布置和考核。以“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为推力,要求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目前,全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管党意识明显增强,抓党建工作力度明显加大。规范建设逐步完善。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年度报告、分类排位、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使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可进。在全省率先制定《怀化市村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分别从组织设置、工作职责、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议事决策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工作进行了规范,促使其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民主、监督更加有力。实施“四千人员”工程,帮助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加强党建工作,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及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帮助联系党组织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资料、布置阵地。管理手段更加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建“六横七纵”的立体网络,建立4136个网格党小组,将全市1万多党组织和23万多名党员纳入网络平台内进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这一做法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充分肯定,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进行了重点推介。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坚持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十化”标准,在全市大力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创建活动,使基层党组织聚焦品牌效应,学有榜样、建有标准、赶有目标。目前,全市共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539个,打造了320、209国道沿线贯穿9个县(市、区)涉及22个乡镇的党建示范长廊及主城区涉及5个街道13个社区的党建示范带。涌现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1个,其中,沅陵、芷江两个县被列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县。
二、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与十八大的新要求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任务相比,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新要求。
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领头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村干部主流是好的`,但基层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文化偏低、素质不高、年龄老化、能力较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年龄文化结构不优。全市3828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145人、仅占%,35-40岁362人、占%,40-45岁811人、占%,45-55岁1513人、占%,55岁以上997人、占26%;本科以上文化的29人,仅占%,大专443人、占%,高中或中专1813人、占%,初中及以下1543人,占%;带奔履职能力不强。相当部分村支部书记带头无方,致富无门,进取精神不足,工作默守陈规,守摊子,混日子,“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知识、有能力、头脑灵活、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偏少。现任村书记为致富带头人的只有697人、占%,具有外出务工经商经验的165人、占%,属复原退伍军人的247人、占%,大学生村官5人、占%。个别村书记甚至申请吃低保。后备干部培养不足。缺乏后备干部培养意识,有的村还很难找出合适的村书记人选。相当部分村书记任职时间偏长,目前连续任村书记10-xx年的793人,15-20年的263人,20-25年的98人,25年以上的56人。农村一些德才公认、处事公道、管理公开,见多识广、具有市场经济能力、摸爬滚打实践经验,致富带富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回村任职的优秀骨干分子未及时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基层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此外,一些地方对村干部教育培训不够,考核管理不严,少数干部甚至违法乱纪,造成不良影响,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2、基层运转保障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
近些年各地虽然把强化运转保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无钱办事”仍是大多数乡镇、村的共性问题。一是运转保障层级不高。乡镇运转经费缺口大。目前,一般是按人头每人8000—10000元标准下拨乡镇运转经费,每年每个乡镇财政安排的经费大概20-40万元,但每个乡镇开支一般在100万元左右,经费缺口60多万,导致很多乡镇负责人把很大部分精力花在跑项目、找资金上。村级日常运转经费低。村级运转经费虽然普遍提高到5万元/年,但扣除在职村干部报酬、离任村干部补助、办公费、报刊水电费、培训差旅费等,真正能开支安排的只有5000元左右。如中方县中方镇铜锣村,每年县财政下拨的运转经费为5万元,其中固定用于发放4名在职村干部生活补贴22800元,8名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7680元,8个村民小组长生活补贴11200元,加上1000多元的报刊征订费,实际可自由支配的运转经费只有7320元。二是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据统计,全市3856个行政村中,目前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00万以上的村只有2个,50-100万的村8个,20-50万的村25个,5-20万的村239个,3-5万的村283个,完全没有集体经营收入的“空壳村”达2254个,占%。集体经济匮乏,导致无力发展公益事业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基层群众不够。
基层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仍比较严重,普遍缺乏方便办事,服务群众的窗口平台。各地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只有20%左右的乡镇设有便民服务中心、10%的村设有村民事务代办点,多数群众仍未能享受到社会民生事务的“一站式”办理、全程代办等优质高效服务。乡村干部形式上的下基层多,实际下基层的任务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干什么,缺少发挥作用切入点,主动提供服务少。群众不清楚乡镇干部下基层来干什么、能做什么,对乡镇干部下基层却没能帮助自己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问题而心存不满。
4、基层环境仍旧艰苦,工作条件尚待改善。
基础设施跟不上。除城区乡镇(街道)外,目前乡镇工作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特别是边远乡镇,有的办公楼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破旧老化,甚至成为危房;有的配套设施少,缺食堂、澡堂、图书室、运动场等生活基础条件。据统计,目前还有156个乡镇无小澡堂、245个乡镇没有小图书室、220个乡镇缺运动场。生活不方便,干部自然难安心基层。村(社区)活动场所尚待改造升级。目前,还有704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租用或挂靠在村小学,一些村小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已成危房。新建的xx个村活动场所多数只有90㎡,面积偏小难以满足需要,待升级。基层工作压力大。每年乡镇(街道)一票否决工作就有计生、安全等三项,还要签订各类单项工作责任状10-20个,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名目繁杂,迎来送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集中时间精力抓工作。乡镇可调控手段弱。许多部门通过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推到基层,但权利却没下放,变成审批、管理在上面,出事责任追究在基层。人员调配管理难。乡镇名义上有40-80名工作人员,但林业、国土、司法等站所人事管理权限在上级部门,乡镇根本管不到,实际能管到的也就20—30人。此外,一些上级部门还从乡镇借调人员,有的工作出现无人抓无人去落实。
5、重视激励基层不够,基层队伍缺乏活力。
基层干部出路不畅。受领导职数、人员“身份”等因素限制,基层干部上升空间很有限,提拔一般很难。特别是乡镇站所干部、村(社区)干部,因身份原因,工作实绩再突出,也很难得到提拔重用。过来,我市虽探索实行了面向乡镇站所干部选拔乡镇班子成员、面向村(社区)干部公开招考公务员,但选拔招考规模过小,每年人数不足10名,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待遇报酬偏低。目前村干部虽不全脱产,但实际工作量很大,参加家庭劳动的时间很少。一年中,村干部大约有300天在村里工作的占%,最少的也有180天左右,而每月误工补贴只有500元左右,一年也就5000余元,远比不上外出打工和临时工。工作考评不到位。对村(社区)干部工作实绩没有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干得好不好,待遇基本一个样。关爱尊重基层不够。对基层干部的形象维护有待加强。一些新闻媒体对乡村干部正面宣传少,负面报道多,新闻一聚焦,好象基层干部成天只在吃喝不干事。有的未作深入调查,报道失实,极大地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误导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乡村干部处于“两头受气”的尴尬境地。
6、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基层民主等问题仍突出。
村级组织构架尚需理顺。现在每个村都有党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但这几个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运行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明确,各个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规定要求落实不到位。如“四议两公开”制度,在一些村落实不严格,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不民主、结果不公开,存在少数干部说了算的现象;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有村民理财小组、财务报账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但依然存在财务管理混乱、收支不规范现象。如溆浦县观音阁镇铁路湾村原党支部书记在担任书记期间,先后从村出纳处借出万元挪作他用。一些相关制度流于形式。如组织生活会出现以外出旅游、文体活动等来代替的庸俗化倾向,发展党员不按标准不走程序未经过群众推优,搞“近亲繁殖”、“一个人说了算“。一些工作责任追究不到位,对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责任人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诫勉谈话了事,纪律变成“稻草人”。
下一篇:后勤人员的工作总结【热选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