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帮扶总结范例【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学困生帮扶总结范例【通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困生帮扶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帮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324-01

互相帮扶即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彼此都有他人借鉴之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优点。培育学生的互相帮扶意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道理,并能服务于他人、社会。

农村学校一般处于偏远之地,交通闭塞,网络信息还存在很多盲区,学生对各种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和收集,不利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培育,和谐与人相处、真诚待人之理更是缺乏。通过调查发现:85%的农村小学生均偏“留守孩子”,自幼养尊处优,备受“隔代亲”的呵护,缺乏亲生父母的管教,加之“独生子女”相当普遍,致使他们养成了自私、孤僻、自以为是等不良习气。

另外,部分教师没有理解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侧重于走“教书匠”之路,忽视了园丁功能。可见,培育学生帮扶意识已迫在眉睫。

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帮扶观。我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发现了以下几种帮扶策略能扭转这一僵局,以共互勉:

一、教师引领、学习帮扶

农村学校80%的班级中,学困生约占15%。为了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我总结出了以下帮扶方法:

1、把全班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中两名优生和两名学困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好的学生任组长,另一名优生任副组长。在课堂上两名优生主要帮助学困生理清思路。批改作业(练习册)时,组长和副组长相互批改,然后每人批改一名学困生的作业。教师时常跟踪性查阅发现:每名组长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把每个问题都学懂了才批改他人的作业。学生们在长期的帮扶中,不仅学困生得到了帮助,而且也促使了优生不断的进步,还探索出了一些让学困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的方法。

2、着重教学设计,抓住学困生特点,设计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如:小组间“找位置”、猜卡片、猜拳等让学困生产生兴趣的游戏活动。

二、雪中送炭、感动帮扶

个别学生,学习优秀,备受宠爱,不与不讲卫生,学习较差,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接触,致使其自命清高,性格孤僻,帮助他人的意识不强。为了让这些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增强帮扶意识,我班师生共同探讨,总结了以下有效策略:

1、师生共同总结出这些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让几位学习优秀的学生常常关注他,并帮助他,力争让他体会到帮助了他人、自己也在不断的进步。

2、生活独立性强的学生时常跟踪、关注他在生活中的“短板”,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让他们体会到被他人照顾的温暖。

3、根据该生的不足,树立榜样,老师和学生一起给他讲道理来感动他,让他体会到被人尊重,被人称赞的快乐。

三、共享成果、评价帮扶

随着网络媒体的现代化,学生能通过电视,网络信息了解到很多关于帮扶的作用。课上,教师围绕相关知识,让学生讲出案例,如: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分别找几位学生对案例进行评价。然后生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加以引导,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帮扶意识。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养成互相帮扶的习惯,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将会受益终身。

四、有意为难、挫折帮扶

学生间偶尔发生因不彼此帮扶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出现有意刁难事件。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些不愉快的事情都写在日记本上,规定一周或一月进行查看,受到了那些挫折,并进行反思。因不愿帮扶他人,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本不该产生的严重后果,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这样,比教师在学生没有帮扶意识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彼此帮扶的效果更为良好,更能使学生深刻的认识问题。

五、专题表彰、加热帮扶

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虽有帮扶之心,却没帮扶之“胆”,导致很多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发展。针对这部分学生:

1、教师要时常加以开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讲述帮扶他人能得到哪些益处,具有哪些优越性。

2、为其营造良好的帮扶氛围,让其试着去帮助他人和接受他人的帮助,持续的、逐渐的进行改变。

3、家校合作,开展表彰活动,以此来表彰他们的良好事迹,从而激发他们帮助他人的热情。

学困生帮扶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朋辈辅导学业预警结对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01-03

一、概念界定

(一)学业预警

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但与之伴随的是生源质量相对有所下降,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数量相对增多,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加的学习、经济、就业及心理等方面的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减少和克服学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成了高等学校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学业预警机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模式,近几年在我国很多高校中推行,主要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考勤、学籍等进行管理,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学校、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潜在的或现实的问题,并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告知、警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偏离正常的学业轨道。它是一种重在对学生学业上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友情提示和预先警告,并对其进行帮助和干预,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管理制度。

(二)朋辈辅导

朋辈辅导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最早是在心理咨询领域提出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威兰德(Vriend)发表了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后,朋辈辅导在北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所谓“朋辈”( Peer ),实际上就是“朋友和同辈”的简称,是指年龄相近,职位相当,生活境遇相似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可以是相互熟悉的,也可以是相互陌生的。所谓的朋辈辅导,具体到高校里,简单地说,就是一群学生对另外一群学生的辅导。 朋辈辅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业辅导,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帮助;另一方面是情感支持,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抚慰。在学业辅导、情感支持中,朋辈辅导员可以通过面对面讲课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对被帮扶者进行辅导。

高校在实施学业预警机制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学校和老师采取必要的措施参与帮扶外,还可以发挥朋辈辅导员在学业预警帮扶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如:奖学金获得者、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与“学困生”“结对子”,在学习中给予督促和辅导,在思想上给予抚慰和激励,通过与“学困生”的交流和交往,发现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帮助“学困生”转变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从本质上来说,朋辈辅导是一种“一对一”式的帮扶和辅导,它需要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和效果。

二、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机制中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被预警学生的转化率,增强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效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有效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学说中提到,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据调查资料显示,学生在讨论个人问题时,更多的是寻求同辈而不是成人,同辈辅导员和他们的当事人可能从这种相互作用中获益。参与朋辈辅导,对被预警的“学困生”而言,“结对子”的对象是同龄的同学,同龄人之间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因而相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同龄人之间的帮扶更容易触及被帮扶同学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帮扶和影响的效果往往要优于父母老师的教育。通过朋辈辅导,加强对被预警学生的帮助、引导,可以提高被预警学生的转化率,预警与转化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只重预警,不顾转化的现象的发生,从而带动了高校学风在整体上的提高。

(二)有利于增强高校学业预警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高校学业管理水平

高校实施学业预警,采取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措施,充分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这项工作敦促学生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同学和党、团、学生组织、优秀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为有上进心的成绩欠佳的同学提供更有利的学习进步平台,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提高了高校的毕业率、就业率,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形象,使高校学生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目前高校中的每名辅导员一般管理两三百名学生,因管理的学生数量庞大,再加上平时还有大量日常性的行政工作,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主要精力都放在问题学生身上了,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面面俱到。对“学困生”采取“一对一”的朋辈辅导和结对帮扶,利用学生间存在的相近性和趋同性,可以使对被预警学生的教育更多地呈现出直接性、示范性和吸引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优秀同学的影响。在与优秀学生的“结对子”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摆脱被预警的学习状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朋辈辅导,提高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有利于朋辈辅导员的自我管理、自我充实、自我成长,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在朋辈辅导中,朋辈辅导员“结对子”的对象是被预警的“学困生”,要改善“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状态,不仅需要朋辈辅导员善于发现问题,还需要朋辈辅导员善于思考和总结,根据被预警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方式,提高其学习成绩。在这一帮扶过程中,朋辈辅导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获得价值满足感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充实、自我成长。

三、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机制中的路径选择

(一)明确帮扶对象

目前“学困生”学业预警机制,在我国高校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各高校首先要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位授予标准、毕业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业预警实施标准。在学分制下,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累计所欠学分数量,高校的教务部门通过学业系统筛查出需要预警学生的名单,提供给辅导员,辅导员认真分析预警学生的具体情况,发动优秀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朋辈辅导和结对帮扶,特别是对于那些有上进心但目前学习成绩欠佳的被预警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帮扶。

(二)选拔、组建、培训朋辈辅导员队伍

在明确了帮扶对象后,要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在学业预警中的作用,就必须立足于培育优秀学生群体,开发教育资源,完善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丰富载体、拓展途径,努力优化有利于实施朋辈辅导的环境和氛围。参与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同学必须从优秀学生中选拔,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等,他们具备思想觉悟高、品学兼优、心理健康、严谨自律、责任意识强、甘于奉献等特点。发挥这些优秀学生群体榜样示范作用,强化他们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促成他们的共振和扩散效应,从而感染和熏陶被预警的“学困生”,形成优良的学风。

朋辈辅导员选拔后,应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活动、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补充朋辈辅导员在人际交往、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朋辈辅导员具体的工作技巧、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法,使朋辈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过程中,要认真填写帮扶记录表,定期将记录表交给负责老师,建立帮扶档案,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和总结,提高帮扶水平和效果。

(三)确定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主要内容

首先,自愿“结对”,在沟通交流中,加深友谊。自愿“结对”有利于打消帮扶对象的抵触心理,使“学困生”愿意听取朋辈辅导员的建议与意见,接受帮扶。所以,朋辈辅导员要与“学困生”建立朋友关系,经常沟通交流,培养共同语言,彼此信任,从而为朋辈辅导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情感支持;其次,日常提醒、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朋辈辅导员以身作则,经常提醒、督促“学困生”上课不缺勤、作业不拖拉、自习不偷懒、考试不作弊,培养 “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答疑解惑、考前辅导。因“学困生”大多学习主动性不够,在日常学习和期末考试之前不善于自己总结、提炼知识点,一味“等、要、靠”,针对这一现象,朋辈辅导员要帮助其答疑解惑、考前辅导,传授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渔”,使其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取得相应学分。

(四)制定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跟踪帮扶系列措施和考核办法

为了将朋辈辅导、结对帮扶的工作落到实处,规范帮扶行为,提高帮扶实效,应制定相应的帮扶制度、措施和办法。包括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聘用、帮扶日志、考核与激励办法等。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聘用需明确选拔程序、任用周期等;帮扶日志要求详细记录帮扶内容和采取的帮扶措施,如:帮扶的时间、地点、内容、帮扶的课程名称、“学困生”课堂出勤情况、思想动态等;考核与激励制度重在激励,经相关部门认证后,对于帮扶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授予“帮扶之星”、“优秀朋辈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在评奖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学习有明显进步的“学困生”授予“学习进步奖”等荣誉。

[参考文献]

[1]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教育科普,2007,(3).

[2]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9.

[3]王英国,黄磊.大学生朋辈辅导及其实施[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

[4] Morey RE ,Miller CD ,Rosen LA ,etc .High school peer counsel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Peer Counselors’ Style of Helping. The School Counselor, 1993 , 40(4):293-300.

学困生帮扶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学困生;帮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60-01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们班上,这学期有7个学困生,这几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二、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他们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三、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学困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学困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实行优生“一对一”帮扶学困生,不懂就问,做到主动发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四、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五、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

六、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七、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学期期末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

学困生帮扶总结【第四篇】

延庆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初中校,现有学生1 470名,共30个教学班。由于艺术特长班面向全县招生,几乎涵盖了全县所有小学生源,所以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的明显态势,转化学困生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2012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梁威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半年来,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我校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一个个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班级在我们的干预下健康发展。

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内驱力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与关键。学困生的种类不同,针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不同原因,进一步探索激发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的有效策略,解决学困生不想学的问题。每位任课教师为自己帮扶的对象制定出帮助、转化方案,拟出具体转化措施,然后有步骤地实施。但是,以前我们做过这样的尝试:一个教师盯一个学困生,单独谈话,个别辅导,这样不仅放大了学困生的“困难”病灶,而且基本上是单打独斗,似乎是倾注了力量,但是帮扶效果并不明显。鉴于此,我们认为学困生来自集体,在集体这个大熔炉里锻造、转化,会更加自然,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班级发展的校本研究——班本教研模式,即教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主要的研究团队,同时调动全班所有学生、家长,形成一个资源团队,以面带点,以点促面,促进学困生学业质量的提升。

1.以教学班全体任课教师为一个面,帮助班内几个学困生提升学业水平

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表面上看就是学习基础太差,跟不上大部队。实质上多数学困生要么懒惰,要么缺乏自控力,即使教师给他们补上一些知识漏洞,不知他们哪天犯懒,又会出现新的漏洞。所以紧要的措施就是在确定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科目后,由主要负责帮扶的教师牵头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利用课余时间对该学困生进行补课,哪方面缺补哪方面,使其具备基本的“营养”,基本能够跟上大部队。其次,一个教学班的所有任课教师要形成一个共识:发现学困生上课或作业中有松动的现象,立即互相沟通,责成其主要帮扶教师和该学困生沟通谈话,及时鼓劲,把握方向,保证他们不要落得太远。

2.以教育专家、大多数家长、班主任为一个“面”,带动几个学困生家长的“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由于有的家长出于忙于工作或不懂教育方法等原因,没有帮孩子养成勤奋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孩子学习吃力的后果,家长也很苦恼,大部分学困生家长选择了放弃。为此我们首先请家长聆听教育专家屈开老师的讲座,使家长明白“孩子有病,家长吃药”的道理;其次我们请教育孩子成功的本班或邻班家长介绍自己为了孩子辛勤付出的经历,使学困生家长反思自己的不足;班主任建议家长要寻求各种办法帮助处于困惑期的孩子渡过难关。同时学校也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内容涉及青春期教育、教育孩子十大误区、孩子“变坏”的征兆等,这些举措都深深触动了学困生家长的心灵,也使学困生家长明白若现在辛苦三五年,将来会幸福一辈子,鞭策家长要树立信心,做帮扶学困生的强有力后盾。

3.以全班学生为一个面,带动几个学困生的点,共同提高

(1)以优秀学生为资源,实现“一帮一,一对红”的策略

学困生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第一类——督促型。这类学生往往有学好的愿望但又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常常犯一些小懒惰,耍一些小聪明。他们还没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教师、家长、同伴经常地提醒和监督。第二类——方法型。这类学生也有好的学习愿望和态度,甚至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方法不科学,往往事倍功半。他们需要的是教师、家长和同伴的方法指导。第三类——思想型。这类学生不是方法问题,不是习惯问题,更不是智商问题,他们有的是思想和情绪上的问题,所以他们的学业会跟着他们的想法、关注点和情绪时好时坏,对于他们我们教师团队所要做的就是坚定他们的信念、稳定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学业情况自然会跟着逐渐稳定下来。确定每位学困生的类型后,由班主任牵头,在班中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安排一名相对优秀学生带一名学困生,组成“一帮一”小组。小组内两个人同桌,课上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优秀生负责指导、督促、点评学困生的学习,课下督促检查其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学困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促进学困生及时反馈、反思,增强正能量,体验小成功,走向大成功

为了帮助这些类型不同的学困生,我们教师团队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唤醒他们内在的动力,并且在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我们没有把目标直接建立在学业成绩上,而是更加关注影响他们成绩的因素,因此我们这样引导学困生:如果我培养一个……的习惯,我的学业会有进步;如果我找到一个……的方法,我的学习会有进步;如果我的情绪稳定……时间,我的学习会有进步。这样做也是在向学生传递一个正能量,学习成绩是和好习惯、好方法、好情绪息息相关的。

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后,我们教师团队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试成绩等进行评价,每次进步、表扬可以得到“正”字中的一笔,逐渐积攒成一个“正”字到多个“正”字。关于这个“正”字学生们都戏称为“证儿”,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学生所获得的成功和荣誉!这个“正”积攒到了梯队的前两名可以光荣地晋升到上一个级别。同时,我们要求每个班本教师团队为学困生个人建立每周学习反馈卡:

在给学生反馈时,要求教师、同伴、家长、学生个人的语言表述形式是“某某养成了……习惯”“某某好的情绪坚持了……时间”等。教师把学困生在学校的纪律、学习、出勤、体育锻炼、卫生、劳动、做好事等情况,通报给家长;家长也同样把孩子在家的劳动、学习、卫生、纪律表现情况通报给教师,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教师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以便家校形成团队氛围,持续加油、助力,固化帮扶成果。

(3)班级建设中,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引领,带动学困生进步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首先采取的方法是先走进心里,让他们有感悟、有触动,再进行震撼心灵的教育。比如鼓励学困生不能因为自己成绩低、行为习惯差就自暴自弃的“20元钞票”的故事:一位教师把一张20元的钞票举在手里问大家谁要?大家都举手要。把它扔在了地上问:这时谁要?大家还都举手。教师又把这张钞票踩了一下,同样大家都举手表示还是要。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这张面值20元的钞票,即便我把它扔到了地上,踩了一下,它的价值依然是20元。你们就像这张钞票,无论你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依然有你们的价值。”再如让这些孩子收看力克胡哲的生活经历,他没腿,没胳膊,但是依然乐观,从事各种体育活动,跳水,游泳,打网球,参加社会活动,把快乐带给大家。力克胡哲的乐观态度和拼搏精神深深感染了学困生,触动了学困生的心灵。

我们还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让学困生承担具体任务,对学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每周自己洗一次校服,为家长做一次家务。这些活动都要由家长反馈给教师。慢慢地这些学困生学会了感恩,明确了责任,并承诺要努力学习将来报答父母。

4.以全年级为一个面,带动部分学困生共同进步

首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远足、万米接力、登山、古诗文诵读等社会实践或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向学习方面正迁移。其次年级每周、每月、每学期,都定期召开反馈、总结、表彰会,为学困生设立“最具潜质奖”“品德优秀生”“学习达标奖”等奖项。当然对学困生的评价要七分看态度,三分看对错,多以鼓励为主。

三、研究成效

1.教师观念发生改变

经历半年的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以前一提到学困生就抱怨、愤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转变为心平气和地找原因、想办法,抱着一种研究的态度解决问题;过去,一提学困生就认为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现在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起帮扶学困生的责任,全体教师形成一个团队,才有力量提升学困生的学业水平。

2.学校教师研究氛围逐渐浓厚

将帮扶学困生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教师们已体会到带着研究态度去做工作,少了很多烦恼。研究意识已在头脑中播下种子,于是办公室里、研讨会上和家长的电话里,经常听到或看到研讨的声音和画面: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从哪个年级落下的,是初一年级还是小学六年级?某某只是懒惰吗,他妈妈过分迁就他起了多大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被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出来,少了许多叹息、无奈、苍白的劝慰和老生常谈的话语,多的是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3.学困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悄然发生改变

半年的干预,学困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增进了,如某某以前见到英语老师就躲,现在总是感激地迎上去,他终于明白是英语老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才使他单词积累量不知不觉增加,终于走出补考的“阴影”;而曾经专为英语学困生补课的专用教室,已不再拥挤,因为有的学困生已经晋级到上一级梯队。课间相互探讨问题的人多了,课堂上也比以前安静了,甚至有的同学说“突然安静的课堂,我有一些不适应”。当然尽管有的学困生的成绩还不那么令家长和教师满意,尽管有的学困生英语课上多数情况下还是听不懂,但是在同伴的督促下,每节课他在努力记下几个单词,而且他爱上了那似懂非懂,偶尔还能听懂几句的英文电影;尽管有的学困生的作文还不足600字,但他依然能看到老师在他作文上个别句子处画上的笑脸,这些许的肯定带给他无限的写作动力。

四、几点体会

首先要牢固树立一个思想: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不仅是学困生,还有班内的优秀生,发挥班内优秀学生一帮一的带动作用,并实行捆绑式评价,一方面促进学困生提高,另一方面会使优秀生更优。

其次教师要始终把改变学困生行为习惯,增强学困生成功体验,提高学困生自信心作为研究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学校、年级、班级各层带动,以面带点、以点促面才是帮扶学困生,促其学业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语言积极暗示,进行精神层面的引领,带动学困生思想先转化,然后转变成切实可行的行动也至关重要。家长的放弃是学困生难以帮扶的根源,家庭良好氛围的创设、学校对家长的培训和鼓励是必须的。

再者解决“会学”的问题不难,难的是解决“要学”的问题。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干预:激励评价——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家校合作——共促学困生转化;课堂教学——抓住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习惯培养——扫清学困生学习障碍;德育渗透——搭设学困生转化平台。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触动、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帮扶过程中,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只有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树立信心,持之以恒,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以面带点,以点促面,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法,才能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我们只要抱着不为彼岸只为海的信念,相信学困生就一定会取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35 62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