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2024年上半年人才工作总结报告
集团公司2024年上半年人才工作总结报告
一、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次。完善组织体系。调整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下发《集团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集团员工培训管理制度》《集团招聘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对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并实施《集团“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聚焦主责主业,打造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的目标。建立以“岗位练兵、业务比武、技术攻关、发明创造”为主题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机制,鼓励职工积极投身生产实践,解决生产难题。严格落实培训制度。按照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次,覆盖员工*人次;组织*名员工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管理类培训。构建干职员工学习平台。利用“云课堂”等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优质课程资源,鼓励职工自主学习提升;定期推送各类公共课、专业课学习资料。
(三)坚持多措并举,激活人力资源。推进干部年轻化。按照“年龄相仿、文化相当、能力相当”的原则,通过内部竞聘等方式选拔中层干部*人,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推进干部多元化。制定《集团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轮岗办法(试行)》,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跨部门、跨岗位交流锻炼。推进专家高效化。修订《集团专家管理办法》,拓宽专家来源渠道,建立以专家库为核心的智能化管理体系,增强专家的创新创造活力和团队凝聚效应。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活。虽然制定了《集团“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缺乏创新性举措,没有能够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和潜力;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人才工作的深入发展;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够。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稀缺,制约了集团高质量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有待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且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集团生产经营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投入不足,导致其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更新缓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
(四)综合管理人才能力不足。综合管理类人才规模较小且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集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部分基层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五)人才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缺少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六)人才工作吸引力不强。对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宣传不够到位;薪酬福利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工作生活条件不够优越等。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人才选拔任用步伐。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条件,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同志进入集团班子队伍。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特点,及时调整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结合集团三年攻坚行动规划目标,研究制定集团中层干部及下属公司班子成员整体优化方案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坚持分类施策、靶向引才,围绕集团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领域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立足现有人才队伍基础,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统筹内外部资源,建立健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打造一支充满活力、能打硬仗的青年人才队伍。大力推进青年人才工作。深入推进青年成长计划、“新星计划”,提高青年参与重大任务比例;搭建青年员工展示风采舞台,大力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重点领域人才引育力度。聚焦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国家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重点领域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探索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深化合作;发挥集团学科带头人及专家优势,积极参与地方行业标准制定、重大项目评审等工作;依托院士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第四期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分期分批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推行“公司+院校+学员”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和“订单式”培训模式,建立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骨干队伍;深入推进“领航计划”“青马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局视野和敏锐洞察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打造一批“精益生产”“智慧工地”等领域技能型管理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加快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和全国技能大赛备赛工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工匠工作室联盟,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评先评优活动;探索建立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和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三)实施人才驱动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应用;充分发挥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指挥棒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谋划和布局;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继续保持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力度;加强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和兄弟单位的合作交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改革科技人才分配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重要产业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科技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收益分配机制;加大对青年科技骨干的激励力度,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间接费用提取比例用于奖励科研团队的比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和标准,增加技术创新权重,提高研发费用在经营成本中的占比;改进科技人员的绩效考核方式与流程,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科技攻关项目;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收益分配机制;鼓励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带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施。
(四)实施人才集聚战略,打造高水平人才平台。深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探索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基地和产业学院。依托大师工作室、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教授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鼓励集团内部相关单位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评价标准,实现校企互聘兼职教师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运行。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产业链布局,为不同岗位、技能等级的人群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继续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工器具使用及特种作业人员取证等培训,同时推进现代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利用市县两级就业(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资质和实训基地设施,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加强对委托培训机构的管理考核,提高培训质量效果。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围绕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等方向,持续征集博士后招收需求,并将其纳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资助项目范围。协助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子公司申请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而争取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户集团。鼓励集团内部相关单位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加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营管理服务保障力度,确保高质量运作并发挥出更大效益。
上一篇:专项督查工作总结样例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