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分析报告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近期疫情呈现波动趋势,部分地区新增病例上升,防控措施需加强,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增强,整体形势仍需关注。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最近疫情分析报告精彩5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近疫情分析报告【第一篇】

“非典”对我国经济及贸易的影响微弱。2003年“非典”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但由于经济总体形势仍然处于上行趋势,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动力强劲,所以受影响程度较小。其具体四个季度实际gdp同比分别增长、、、,受影响程度极其有限。进出口方面,“非典”疫情对我国2003年的出口影响并不显著,主要的影响表现在进口方。

“非典”期间中国经济与贸易均处于向好的国内外大环境中。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及外贸与投资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中国经济及外贸与投资都处在上升态势。此外,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由于加入wto后的广阔市场和国内较低的劳动成本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处在快速上行的蓬勃发展时期。制造业生产存货累计增长率在2003年“非典”时期仅有小幅度放缓,随着疫情结束,增长率继续飞速上涨,因此“非典”疫情对2003年经济整体影响较小。2003年中国进出口具体表现为从2001年的4万亿提升到7万亿左右,同比2001年提升了近67%,贸易顺差额为2092亿,扩大近12%。

“非典”期间广东外贸增长迅速。“非典”疫情发生的前一年,广东外贸出口金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其占全国出口总值达到。除此之外,2003年上半年广东全省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8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受影响有限,到下半年时,受“非典”疫情影响的各行业基本上实现了恢复。具体来看,2003年第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其中进口金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近,出口金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近,进出口合计则达到亿美元的规模。

据海关部门统计,2003年上半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达到1245亿美元,全年进出口贸易总值则达亿美元(其中一季度亿美元,二季度亿美元,三季度亿美元,四季度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出口金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实现外贸顺差金额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其中电子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幅度分别达到%和%,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份额为,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最为严重,但对外贸易未受较大影响,反而部分指标增幅创8年来新高,如利用外资金额为1876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54亿美元,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都达到增长10%的预期目标。

广东省受“非典”疫情的影响比原先预期的要小,得益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为广东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中受“非典”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产业为第三产业,而相对人口密集程度较小的制造业受影响程度较小。此外,广东省“非典”疫情病例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而“非典”疫情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影响直到4月份才逐渐显露出来,此时“非典”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社会秩序逐渐恢复,避免了对经济发展的持续影响。因此,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存在明显“滞后”,客观上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

一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据_统计,2019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一年增长约为。其中,出口金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5%;进口金额为万亿元,同比增长,贸易顺差则为万亿元,扩大。而受全球经济放缓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对美国出口下降了,创2008年以来新低,究其原因是美国强烈要求中方开放市场,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对我国的经济和贸易造成巨大压力。2003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万亿美元,而2019年却高达14万亿美元。倘若此时中国被列为疫情区,对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可能是“非典”时期的几何倍数。同时,对我国从事对外贸易企业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疫情区使得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损失惨重。除此之外,对于部分中外合资企业,撤侨的连带反应或引发撤资,届时这部分中外合资企业的境遇将十分困难。

二是我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出口由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与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处于转型阶段,高速增长期成为过去式。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放缓,国际需求下降,中国制造业发展势头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同时,2017年末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的下行趋势。此外,受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战略实施,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过剩产能和进行结构化经济改革的影响,制造业发展从过去的量变转变为现如今的质变。2003年中国制造业处在非常强的上升周期,疫情的影响对长期增长的趋势影响较小,仅引起短期的波动。而本次疫情是中国处在经济形势下行、国际环境恶化和我国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发生,故疫情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任泽平,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2020年1月31日)。

三是当前外贸环境比“非典”时期更加严峻。本次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达到pheic(国际公共卫生经济事件),虽然不等于真正意义上把中国定义为“疫区国”,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定性,将会让部分国家和地区意识到此次疫情的危害程度,进而做出减少旅游和贸易的决定。这种情况,会对国内经济造成短期外部冲击,受影响最明显的当属跨国旅游和对外贸易。并且虽然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任何国家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限制,但是任何其他国家的车船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经停我国都将被视为经过疫区,事后必须接受特征疫区隔离观察。此外,一旦疫情失控,中国对外出口的货物都将视为疫区国产品,将会被国际市场排斥,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也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此次疫情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负面冲击或将远超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最近疫情分析报告【第二篇】

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上涨的今天,其发展势头愈发猛烈,所占消费比例也一路攀升,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方针指导下,餐饮业不断进行销售模式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竞争力。据中国烹饪协会调查统计2019全国餐饮收入4825亿元,同比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14 亿元,同比增长。餐饮市场增幅高于整个消费市场增幅个百分点。

然而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让餐饮业陷入危机,关店停业成为了餐饮业的普遍现象。据中国烹饪协会调查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6026亿元,同比大幅下跌;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78亿元,同比大幅下跌。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自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大型连锁餐饮店、小吃摊、大排档、美食街都积极响应号召停店歇业。而餐饮业中中小企业占主要主体,抗风险能力差,对现金流的要求较高,此次的黑天鹅事件对餐饮业带来了猛烈的冲击,使其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现金流,行业预期四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营业收入下滑。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餐饮业造成了极大影响,从春节至目前,餐饮商户复工营业和消费者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大幅度下跌期,从1月17到1月24,二是消费低迷期,从1月25至2月8日,三是复苏回暖期,从2月8日以来。这三个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1月和2月同比销售分布表。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从上表可以看到,2020年1-2月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大幅下滑。企业1月份销售额同比下滑集中在0-30%;2月份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集中在80-100%。对于第一阶段大幅度下跌期,春节期间原为餐饮行业的消费黄金期,年夜饭、亲朋好友聚会等一系列聚餐都会集中在这一周,但此次受疫情影响,人们居家隔离,据中国烹饪协会调查统计预测,2020 年春节期间年夜饭的退订率达到 94%左右。对于第二阶段消费低迷期,此时为疫情的高峰期,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绝大多数消费者从内心抵触外出就餐,包括外卖。自2月28日以来,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多数店面开始复工,进入第三个阶段,复苏回暖期,但形式不容乐观,据美团研究院生活服务业复苏指数显示,截至3月26日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达到 ,消费复苏率为 ,消费复苏率远远滞后于餐饮商户复工率。

(二)固定成本支出大。

众所周知,餐饮业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人力成本高、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以及毛利低的问题。据美团研究院2020年2月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餐饮商户的影响调查显示,的餐饮商户有原材料的压力,的餐饮商户有房租压力,41%的餐饮商户有人力成本的压力。

首先,此次疫情正值“春节黄金周”,商家会提前准备比日常多3倍左右的食材。但受疫情的影响,餐厅停业、年夜饭取消,仓库储备的冷鲜食品,包括牛奶、水果以及蔬菜,这些大部分保质期比较短,在停业时间这些食品很快变质无法使用,原材料成本直接受到损失。其次,房租和员工工资的巨大成本支出更是让本就备受打击的餐饮业雪上加霜。疫情期间,店铺虽然关闭但是租金正常交付,同时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就算公司暂停营业,也会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更有一些大型餐饮公司像老乡鸡餐饮等都会在年底给干部发放14薪。再者,复苏回暖期的高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安全,不少餐饮业大量购买防护用品,定制餐桌隔离板,使得高额成本支出又增一项。

(三)经营现金流紧张,融资困难。

疫情对现金流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经营现金上,对于餐饮业更是尤为突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71家连锁餐饮集团企业,61593个门店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5%样本企业账上已经没有现金能够支撑企业继续经营。79%样本企业表示,从3月1日算起,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有16%的企业现金流储备丰厚,能支撑6个月以上。西贝餐饮董事长声称,春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损失营收7-8亿元,2万多待业员工要发放近亿工资,如此下去西北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如此大型的餐饮企业都表示出这样的忧心,小型餐饮业的情况可想而知。

面对如此大的现金流困难问题,很多餐饮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各个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是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而言,餐饮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业具有小规模,高流动性,高替代率等特征,不具备成为这些金融机构优质稳定客户的条件,使其想得到融资极其困难。尽管2020年2月20日央行公布的一年期 lpr 为。在人民银行重点保障名单内的企业,可下浮优惠利率,精准投放,但是在这批名单里餐饮业少之又少。

(四)行业发展预期差,餐饮股市遭重创。

最近疫情分析报告【第三篇】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__家来说,两者所获得的好处与坏处都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得的就是规则掌控权和顶端职业设置,而坏处就是产业空心化,国内贫富差距越发明显。发展__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能获得是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但弊端就是利润分配不均以及环保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把自身的高污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地转让出去,然后在全球寻找最适合的载体,而发展__家则是作为一个承载体而接受。当然,在整个环节中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它可以通过吸取各个国家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及税收资源优势,用最低的成本去发展自身的产业。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单纯从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角度、

从提高生产力的标准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确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世界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引起生产与消费从结构到地点上的变化,会刺激各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样,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经济全球化在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竞争的原因,经济上是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的扩张性;政治上则是由于国家的存在,各国都试图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实现别国对自己的依赖,从而较多地获取收益,较少地付出成本。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国的角度看,本国企业将突破本国资源和本国市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__家开拓市场,并利用发展__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获取利润。发展__家则可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发展__家经济的发展,减少或避免了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的浪费。2,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物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人民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消费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以各种不同方式设置的贸易壁垒和防线将会被逐步取消,国家垄断或个人垄断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以低劣的质量和服务向消费者漫天要价的现象也将结束。

3,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加速发展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反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求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完善。世界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内容和核心就在于减少和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后,首次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非货物贸易也纳入到多边规则之中,使扩大多边自由化的领域以及扩大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核心职能。此外,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投资发展的主流,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__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措施。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又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从而使世界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的规范框架和规则也开始形成。4,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这对于发展__家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要素缺口,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十分有利。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扩大技术效用以及给自己的技术寻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术转让活动。这种加速转让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__家的技术发展,有利于发展__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还加快了发展__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的进程,有助于弥补发展__家资本的不足。再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发展__家的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也有助于弥补发展__家市场发育的不足,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愈来愈突破国家的界限,出现了所谓无边界的企业,从而非常有利于发展__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对发展__家民族经济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世界经济运转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们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是发展__家远不可及的。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__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如许多民族企业亏损或倒闭等。虽然,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能导致全球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是首要法则,它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仍然实施各种贸易壁垒措施。尤其是非关税壁垒措施,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这些由发达国家有意制定的贸易标准往往都是发展__家难以达到的。这些措施客观上阻碍着生产要素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市场导向机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发展__家所应得到的机会与利益无从保障。因此,目前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是建立在发展__家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遭受损失的基础之上的。

都是必要的。从发展__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但由于发展__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目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例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该慎重。急于开放金融市场,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事实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3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发展__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__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4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对于我国来讲,应注重地缘战略建设,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西北部,我国已与中亚五国组成上合组织,尽管最初是出于政治和安全的考虑,但随着上合组织的健康发展,各成员国深感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并有意将该组织向中亚自由贸易区方向推进;在西南部,已与东盟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可以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起来;在东北部,应大力倡议并促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协调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基地战略的实施,由于日本对我国的发展心存疑惧,可考虑先和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然后再促使日本也加入到自由贸易区来。有了广泛的贸易基础和影响之后,在亚洲构建货币区,增强亚洲国家和地区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这对全球的政治和经济稳定都有好处。

随着世界总gdp的提高,跨境资金流动逐渐壮大,一方面为发展__家提高效率、开展投资、降低风险提供了新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不稳定因素、扩大扭曲局面。通过梳理已有的金融全球化文献,为发展__家如何应对金融全球化挑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重点关注两个问题:在何种情况下发展__家无法从更大规模的资本账户开放中获益,以及发展__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以保护其不受外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着更多的资产被允许跨境持有,国内消费对国内产出的波动不再敏感,居民个人承担的风险越多,整体的社会福利也越多。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__家国内gdp增速浮动更大。所以,在理论上,发展__家从分担风险中的获益也越大。此外,更强的风险承担能力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的投资,也可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

除了上述两点外,政治经济学文献也给出了金融全球化促进发展__家发展的原因随着资本流动更加自由,政府作出不利决策的可能性更低,而相对发达国家,发展__家的宏观政策一致性更差,这种政策规范效应对发展__家的帮助更多。

最近疫情分析报告【第四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始料未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之大、影响之深更甚于2003年的非典。大部分企业在此次疫情中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虽然近期各地已陆续地、分阶段地开始复工,但疫情造成的创伤在未来一个季度之内都很难完全得到疗愈。疫情的突如其来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了巨大压力,来势凶猛的病毒令国内不少城市封城,商业及交易活动停摆。首当其冲遭受打击的是交通、旅游、餐饮、娱乐和零售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营运资金储备普遍较少,如果疫情继续持续,不少中小企业将直面破产倒闭的风险。另外,在房地产和建筑等资产负债率高且回款速度较慢的行业,许多企业也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些风险的累积,不仅仅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带来严重威胁,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信贷的系统性风险。

对企业来说,在当前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生存。此次疫情来势凶猛,虽然难以撼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但造成的冲击依然不可小觑,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退一步来说,即使没有本次疫情,在我国gdp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在未来的投资中都要注重投资效率,尽量避免过度投资,对于一些现金流不确定性较大项目要尤为谨慎。在过去三十年间我国gdp增速较高,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的迅速扩张,对盈利的稳定性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在未来应慎重采用通过高杠杆投资谋求发展空间的经营模式,优先投资于现金流相对稳定的项目。另外,此次疫情过后,国家有较大概率会加大医疗基础投入,以提高公共卫生供给质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扩大对医疗健康和公共卫生行业的投资力度。

另一方面对政府来说,在帮扶企业复产复工的情况下还应做更长远和更深层次的规划。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提倡产业转型升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阻力和障碍。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各地市的部分落后产业依然保持着较为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这些产业对当地gdp有着不小的贡献并带来较为稳定的就业贡献率,因此地方政府虽然有强烈意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对于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仍心存顾虑。本次疫情对绝大多数产业都产生了强烈冲击,尤其是一些劳动力较为密集的落后产业。地方政府在帮扶企业恢复经营时,可以考虑制定一个“优先劣后”的帮扶顺序,首先为各地市优先发展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产业提供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对于生产方式落后、附加值低的产业暂缓进行帮扶。以广州市为例,iab和nem等高技术制造业,以及游戏、动漫、化妆品、跨境电商等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列为优先支持的对象。通过对优势产业的企业开展优先扶持可以树立一个“引导”效应,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企业信心,还能为资本在优势行业的进一步聚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方政府在帮扶本地企业复产复工时应慎重采用普惠性的政策对各行业实施全覆盖帮扶,而是考虑出台功能性和针对性更强的政策,顺势淘汰落后的行业和产能,集中资源促进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每一次危机都会造成大批企业由于现金流断裂导致无法继续经营,从而带动行业内企业的整合,以及一批新企业的崛起。控制权市场是核心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对于危机意识不足或经营能力不佳的企业而言,市场会通过控制权的变更进行优胜劣汰。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带来的最主要冲击便是企业现金流的压力陡增。有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危机意思或者对疫情的应变能力不足,造成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和短期破产风险急剧升高。从表面上看,这些困难是由于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造成的。但从更深层次来看,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和治理水平较低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虽然疫情带来的冲击是全行业性的,并没有哪个企业可以幸免于难。然而治理水平高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较为充足的现金流储备,这些企业在危机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逃离困境并加速增长。在应对疫情结束后的经济恢复工作时,广东省及各地方政府应优先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

2019年珠三角地区gdp已经接近9万亿元,占整个广东省gdp的80%。然而在珠江东西两岸依然存在着产业规模庞大但龙头企业相对稀缺的现象。许多地区的产业集而不聚、企业多而不强,行业内部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情况较为明显。例如家具、皮革、服装鞋帽等行业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由于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不足,一直徘徊在产业链的低端,也难以帮助当地经济进一步扩大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竞争优势。因此,将区域内企业做大做强并培育出具有出众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对珠三角各地市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可以顺势而为,重点帮扶行业中应对疫情中表现出色或整体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通过信贷等方式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或开展并购,从而推动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并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

疫情过后要尽快恢复经济增长,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作为国内市场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我省(尤其是珠三角)应致力于加快提振市场信心,并尽可能地进一步挖掘市场的内生动力。继续稳步推进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抓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过去十余年间中央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关键政策,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通过充分向非公有资本释放股权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主体地位缺失、运营监督失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市场化不仅是稳步推进混改、有效放大改革乘数效应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能对提振民营资本信心和恢复经济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本次疫情期间不论国企还是民企都遭受无差别攻击,并且疫情加速了行业变局。企业要实现尽快脱困,需持续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国企虽然背靠政府,在税收、信贷、土地、许可、准入等方面比民企可获得更多的支持,但在市场化经营能力方面却并不占优势。当市场整体处于相对低迷和动荡的情况下,政府如果能减少在经营性领域的涉足,可以为市场释放一个鼓励民资更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信号。

截至2019年底,实施混改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数量已超过3000家。我省(尤其是珠三角区域)在2019年的混改成果也颇为可观。格力等多个地方国资委控股企业在2019年的混改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疫情过后,地方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加速地方国企混改,尤其是在消费行业等关键领域让市场竞争性国资从独资或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和非控股的转变,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可以起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的作用。对于餐饮、娱乐、体育和文化等几个重点领域,地方国有资本可以考虑以更快和更全面地态势退出。

每次疫情的发生都会造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变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甚至是全世界遭受的波及最广泛、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公共卫健危机。经济如何恢复并尽快回到增长轨道是疫情过后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首要面对的问题。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促进疫情后的经济增长方面需要有较其他地区更为超前的意识和理念。实施普惠性的政策帮助地区各行各业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固然有尽快稳定地方经济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考虑顺势而为优先扶持发展潜力更大、对经济增长引领作用更为明显的优势重点行业,并通过促进市场的进一步优化整合培育更多龙头企业来提升行业竞争力,以及稳步推动消费等关键行业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来提振市场信心、深化使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从而让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持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最近疫情分析报告【第五篇】

x深入贯彻习****xxx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xxxxxx、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组执行组长单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坚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二)坚持多点发力,提高货源组织能力。积极采取内挖潜能、外拓渠道、动员捐赠、协调各方等办法,多方式、多手段、多渠道加大防控物资货源组织力度。一是加大收储力度。在服从国家和省物资收储调配大局的基础上,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实行“统一调拨、统一储备、统一投放”的应急调度机制,向市内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下达收储指令,征储各类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防护服(隔离衣)等物资。二是扩大采购力度。协调医药批发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与我市国药控股有限公司、天伦大药房有限公司等x家企业建立“点对点”实时联系,每天跟进防控物资购进储备情况。积极利用国外留学生、海外华侨、外资企业等重要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扩大省外和国际采购力度。三是全面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广泛动员海内外企业、党员群众、爱心人士等捐赠应急紧缺防控物资,为抗击疫情奉献爱心和力量,保障我市防控物资需求。四是积极向上协调申请。加强与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衔接,积极请示汇报,向上级协调申请kf94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口罩原材料熔喷布等物资,缓解我市口罩供需矛盾。

(四)聚焦精准调配,平衡各方供需矛盾。采取“统一仓储、分区投放、按需分发”的调控方式,精准精细组织防控物资保障。一是精准对接需求。科学统筹“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社会”五方需求,对急需急用的医用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测温仪、防护服等急缺物资区分轻重缓急进行需求计算,主动对接,提前筹划,及时启动防控物资储备工作,有力有序保障防控物资精准投放。二是突出重点保障。坚持重点物资向一线倾斜,加大定点医院保障力度。积极统筹“上班、复工、开学”三个时间节点,分批集中为市直、三区和x余家重点企业投放口罩、消毒液(粉)、医用酒精等物资,极大缓解了公安、交通、城管、xxx、教育、企业等部门(单位)的防疫需求。启动春运应急预案,在普铁站、高铁站等安装大型自动测温仪,确保了春运期间未发生疫情聚集性传播事故。三是创新投放方式。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在统一调配、按需分发的基础上,指定市直和三区x个定点超市、x个定点药店每天投放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对稳定物价、消除恐慌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着眼稳定大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着力抓好疫情防控物资和群众生活必需品“保供应、保价格、保质量”工作,积极维护市场秩序。一是强化价格监测。指导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拓宽货源渠道,提高市场供应能力。落实价格监测日报告制度,每天对x种主要民生商品和口罩、消毒液等医用商品进行价格监测,张贴《禁止哄抬物价的通知》x万余份,确保重要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二是强化市场监管。统筹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巡回不间断式联合执法检查,立案查处x起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调查处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案件x余件,有力保障市场稳定运行。三是强化信用监测。密切关注与疫情防控有关的违法失信行为,及时归集信用记录,对x家药房(超市)未执行明码标价、销售过期药品等行为进行了失信违法处罚。

整体上,物资保障工作推进有序有力,物资保障供应精准高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口罩货源紧张,原材料供应困难。因国家调控、市场需求量大等原因,口罩原材料尤其是熔喷布采购困难,制约口罩生产,全市目前x家口罩生产企业设计日产能x万只,当前平均每天向保障组供应x万只。二是红外线测温仪、额温**采购困难。额温枪生产企业均已被当地政府管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组于2月3日计划采购的第一批x支额温枪,至今仅到货x支;原计划采购的红外线测温仪x台,至今仅到货x台。

下一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组将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开展各项保障工作。一是持续做好重点防疫物资协调供应力度。在向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专项请示的基础上,持续保持跟踪,加大口罩原材料供应协调力度。同时,坚持每周五召开谈判议价联席会议,与我市x家口罩生产企业建立口罩供销协调机制,根据市场实际和保障需求情况研究口罩供应价格和数量。二是全面做好学校开学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在前期保障的基础上,积极统筹各方需求,做到每天定量储备口罩等重点防疫物资,再力促购进大型自动测温仪、额温枪等体温检测设备,做好向学校投放准备,全力保障复学工作。三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生产企业服务保障、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精准有力,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完善金融和财税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

35 3552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