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汇聚【精选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汇聚【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篇】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学生遇到的普遍心理健康问题。然后是班上同学发言,讲述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紧接着班会进入了自由讨论环节,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围绕“怎样正确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环节,大家积极讨论,畅所欲言,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直抒己见,并诚恳地提出很有实际意义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论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自身出发,提出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就该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和具体方法。
接着,机械二班班长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做了总结,并对班上同学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处理方法,要求全班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正确地面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最后,辅导员对此次班会做了总结。他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必修课,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提高抵御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
这次主题班会,通过全班同学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讨论,使同学们充分认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海的探索活动,潜能得以挖掘,心态更加积极,推动了同学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同学们参与情况和反馈信息看,同学们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尤其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更加重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为自身发展奠定内在基础。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二篇】
悲观厌世,常抱怨人情冷漠,觉得自己是世上多余的人。不能接纳自己,常想一死了之。
1、家庭情况。
叶子小时不在父母身边,是由奶奶带大,奶奶对她并不疼爱,常常无端对她发脾气,对她露出厌恶的情感。上小学,叶子跟父母住在一起,由于早先的成长环境不利,小小的叶子已养成一些坏毛病,因此父母认为这个女儿很不乖巧,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好,常把气出在她身上,这样更造就了叶子的古怪脾气。上初中后,父母开始闹离婚,叶子长大了,但心事更重了。
2、学校生活。
叶子读小学时,由于成绩不好,好动,说谎,班主任经常向家长告状,家长因此经常打骂她,所以叶子不喜欢老师。进入初中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她对同学仍有高度的戒备心,认为同学都很虚伪,势利,爱向老师打小报告,而同学却都觉得她有点古怪,反复无常。渐渐地她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好人,人活在世上还得处处有防人之心,这样的生活实在没有意思,逐渐出现被班集体遗弃终将被社会淘汰的感觉。
3、个性与兴趣。
性格内向,脾气古怪,有双面性。爱好文学,看书,写作。
1、成长环境造成人格障碍。
幼年时,由于奶奶的厌恶,使年幼的叶子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暖和爱,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恐惧。上小学时,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并未弥补幼时的心理创伤,反之父母认为这个女儿不乖巧,并不疼爱。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和,常把气出在她身上,这样更造就叶子的古怪脾气。一次,叶子偷了家里的钱到外面买零食吃,被父母发现后,挨了一顿刻骨铭心的打,还罚跪了整整一天一夜,不许哭,不许睡觉。加之小学表现欠佳,老师的告状对叶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挨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因此,在她的内心深处播下的全是“恨”的种子。在她的日记中,几乎每篇都是“恨”开头,“恨”结尾,恨父母,恨老师,恨同学,恨自己,有1篇我数了一下,竟有53个“恨”字,可谓“雪海深仇”。
2、人际关系危机造成自我意识欠缺。
自生下来,叶子就没有过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奶奶的。不完全接纳,造成叶子从小就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认同;而最亲近的父母的不完全接纳,造成叶子认为自己是家里多余的;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冷落造成叶子认为自己是班里多余的人;而她自己也认为自己笨,虚伪、心胸狭窄,成绩不好,样子又丑(其实她并不丑),不会讨好别人,不值得别人爱,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有时痛苦无法排遣时,真想一死了之。这些都是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她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本个案有明显焦虚倾向,属自我意识不良。
1、采用合理情绪和认知调整的辅导方法。
2、学校和家庭的配合辅导。
1、信任、宣泄、发现心结。
根据叶子的兴趣,我把班上的板报工作交给她负责,她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和认真,板面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别班的板报一月一换,我班板报两周一换,雷打不动,且常办常新,我经常因此在班上表扬她。看得出她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在班上还是有用的。因为小学她从未如此被重用过,连小组长都未当过,当她从我这里找到了信任和自身的价值后,开始逐步向我敞开了心扉。
一天,我把哭肿了眼睛来上课的叶子带到心理辅导室,关切地问她:“今天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了?”她再次非常伤心地哭起来,然后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我。为了便于我了解,她把自己从未给别人看过的两本日记向我敞开,于是她辛酸的往事便历历在目,许多处,我也不由自主地流泪了。后来叶子在1篇日记中写道:“上了中学,遇上了张老师,第一次有一种十分放心的感觉,对着张老师,我大倒苦水,第一次在老师面前哭泣,我不知道那时哭泣的是否是自己,我有一丝怀疑,但我现在确实感觉好多了。”从叶子日记中可了解到,她看这个世界是灰色的,没有欢乐,没有理解,没有信任,没有爱。她认为父母吵架闹离婚都是自己的错,因为父母也经常说:“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就离婚了。”这样她老是不断指责自己,同时又怨恨父母:“当初你们就不该把我生下来,让我死了算了。”从另篇日记还可看出她对待同学也是这种态度,一天,她去等别班一个同学放学一起回家,谁知那个同学竟失约忘了,她没有去把事情弄清楚,而是单方面认为自己肯定哪里得罪了那个同学,才使得那个同学不理她,从而大发感概:天下朋友难交,真诚朋友没有等等。其实那个同学是无心忘了,并未有意冷落她,只不过是她自我疑虑罢了。一方面她抱怨别人,另一方面她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总之,叶子认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使她感觉美好的东西,但她又渴望得到美的东西,这便是导致叶子焦虑的真正原因。
2、与家长配合。
我们从叶子母亲那里了解到:叶子的家庭与叶子在日记中描述的基本相符,父母对于她物质上、学习上的一切要求都尽量满足,只是教育方式简单,疏于对她心理的关怀,动辄打骂,有时吵架时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叶子听后就把它们牢牢记住,并不断扩大,造成自己巨大的心理压力。当我把叶子在校的情况向其母亲作了反映后,家长马上说:“她就这德行,从小到大都是,怎么打,怎么骂都没用,就跟她父亲一个样”。鉴于她母亲的反应,我忙说:“其实,你女儿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相当不错,如果我们能给她一个较宽松的环境,让她呼吸得更自由些,或许她的脾气会好得多。”她的母亲还是比较能接受我的说法,毕竟她只有一个女儿,还是很爱的。我建议她每周到学校来一趟了解女儿的情况,并保证在家尽量少指责女儿。而在叶子那里,我也有意讲一些有关母女关爱的故事,让她体会到母亲是真的爱她,只是表现方式不同。通过两个月的这种互动,叶子母女的关系缓和了许多,母女俩能在一起逛街买东西了。
3、沟通——改变认识,赏识教育——增强自我意识。
鉴于叶子的错误认识,我通过直接交谈向她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使其能形成一些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麻烦。除此之外,我还利用书信方式(因为叶子爱写作,是她建议用这个方式的)帮她分析自己的情况,问题出在哪里,应如何面对遇到的问题,例如:父母闹离婚是由于她们自己的感情出问题了,跟你没有直接关系,不要过多怪罪自己,而应振作起来,让他们因为有你这个女儿而骄傲;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包括我们自己,所以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和自己;自己就是自己,任何人无法替代,我是独一无二的,要活得不卑微,不自践,要有骨气;当我们无法改变一些既成的事实时,何不把心灵的窗户投向那些美好的事物呢?这样的天是蓝的,海是绿的,人是愉快的。
从叶子的案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和最脆弱的时候,对于那些已经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只有善于发掘,真诚理解和帮助,才能真正打动他们,接受帮助,自觉从泥潭中振作起来,找回失去的自我。叶子之所以能有积极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尊重了她,信任了她,在她最感自卑的时候给了她精神上的安慰。由此,她把向所有人关闭的日记向我敞开,还感谢我能够理解她。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三篇】
l某,女,18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调整焦虑抑郁情绪。对求助者而言,调节情绪的关键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暗示疗法,即接受一种信念,不加批判的接受服从。一般年轻、女性、无知的人相对更容易受到暗示。
举例:一个求助者,参加驾驶证培训考试,路考了七次都没有过,在做了咨询后,约定再次路考时,戴上耳机,拨通咨询师电话。咨询师也没聊什么,但是这个求助者因为注意力转移了,没有放在考试紧张上,路考顺利通过。
另一个求助者,每次坐车就紧张,晕车,前来求助。咨询师给求助者开了药,但要求求助者平时不吃,可以把药放在包里。坐车的时候,如果感觉紧张,晕车就吃药。结果求助者药也没吃,从未再晕车了。
这些都是心理暗示的效果。有的人,觉得找心理医生谈话,她就心安了。所以,生活中要多给自己积极正面的暗示。甚至可以借助于某些信物给自己力量支撑。
3、动机是观念,现在用行为来解决。情绪改善了,睡眠便会随之改善。人是有节律动物,睡眠节律很重要,不能乱。一个人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外,就是得管理好时间。什么时候吃饭、睡觉这样最为简单的事情是需要固化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永远不要让最简单的事情来干扰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生活肯定是严谨,规律的。那些总是在找各种东西的人,肯定没出息。求助者是因为休学期间,白天睡觉,晚上清醒,生活节律被打乱了。所以现在需要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先坚持一段时间,再按照自己的状态进行适当调整。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四篇】
xxx,女,18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调整焦虑抑郁情绪。对求助者而言,调节情绪的关键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暗示疗法,即接受一种信念,不加批判的接受服从。一般年轻、女性、无知的人相对更容易受到暗示。
举例:一个求助者,参加驾驶证培训考试,路考了七次都没有过,在做了咨询后,约定再次路考时,戴上耳机,拨通咨询师电话。咨询师也没聊什么,但是这个求助者因为注意力转移了,没有放在考试紧张上,路考顺利通过。
另一个求助者,每次坐车就紧张,晕车,前来求助。咨询师给求助者开了药,但要求求助者平时不吃,可以把药放在包里。坐车的时候,如果感觉紧张,晕车就吃药。结果求助者药也没吃,从未再晕车了。
这些都是心理暗示的效果。有的人,觉得找心理医生谈话,她就心安了。所以,生活中要多给自己积极正面的暗示。甚至可以借助于某些信物给自己力量支撑。
3、动机是观念,现在用行为来解决。情绪改善了,睡眠便会随之改善。人是有节律动物,睡眠节律很重要,不能乱。一个人除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外,就是得管理好时间。什么时候吃饭、睡觉这样最为简单的事情是需要固化下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永远不要让最简单的事情来干扰我们的生活。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生活肯定是严谨,规律的。那些总是在找各种东西的人,肯定没出息。求助者是因为休学期间,白天睡觉,晚上清醒,生活节律被打乱了。所以现在需要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先坚持一段时间,再按照自己的状态进行适当调整。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五篇】
一.幼儿状况分析:王世博,女,四岁,性格内向,安静,各项能力都均衡发展,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能照顾好自己,但孩子对新环境融入的比较慢,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主要表现在;1.开学入园一直到现在伙伴很少,基本都是原来小班的伙伴;与老师之间开始不愿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只能做到问了说,不问从来不和老师说多余话;2.签到工作:孩子每天签到时,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都要先看一下老师,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才敢去操作,只要是关于单个操作·提问都需要老师的鼓励及肯定,其实她的回答和选择是正确的;3.孩子会因为家长看似很平凡的一句玩笑话闹情绪。
这天她如往常一样入园,在老师的指导,鼓励下完成签到工作。不一样的是,她第一次极度的不愿意留下。孩子一边趴在护栏上,看楼下布布和小朋友们游戏那种不愿离开的眼神,一边因妈妈要走哭闹着不愿留下。最后在妈妈“狠心”留下她的那一刻,她绝望的“哇”一声哭开了。随着老师的安抚,时间的流逝,游戏的开始,她不哭了,仍表现出很不开心的样子。不愿参加游戏,一个人坐在小屋里,不管游戏有多精彩,老师怎样劝,她都一句话不说,一直哽咽着。
当我们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妈妈时,妈妈说了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可能是因为早上孩子爸爸再给她开玩笑时说了一句,今天你去幼儿园,我们就都到亲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还惦记着,所以闹情绪,······。”通话结束后,在询问孩子情况时,孩子边哭边点头,害怕爸爸妈妈丢下她。利用放学接送时间,给妈妈交流孩子近段情况时,妈妈说:“孩子胆小,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时,遇到有小朋友争玩具或欺负她时,孩子就只是哭,问了也不说。只是用摇头和点头来表达;有时候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或问一些儿歌时也不说,但在我我们不经意时会发现她一个人在表演些什么,一看到我们就停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遇到陌生人时就紧紧地拉着我的衣服,表现出不愿接近的行为。不愿上学的谜团揭开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句话,对这句话表现出这么强烈的反应,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缺乏安全感。
因为孩子内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遇到新环境,新事物时需要家长做到:
1.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在日常生活中如做作业或做一些琐事时,尽管孩子做的不是很好,也要挑出好的一点来鼓励表扬她,及时给与孩子肯定,慢慢地引导,帮助孩子尽力自信心。
2.孩子每天经历很多事,开心的不开心的,孩子不愿表达,藏在心里,日积月累,无形中制造了压力。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如:画画,给孩子一张纸,让孩子随便画,想画什么画什么,从孩子的画中理解孩子,慢慢的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事情,鼓励孩子乐于分享。这样不仅帮助孩子释放了压力,还培养了孩子的沟通能力,想象力,和绘画创作的能力。
3.多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去接触同龄的伙伴,引导鼓励孩子认识新朋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特别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表达的意思要是:妈妈爱你,不会离开你,你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儿等,一些亲近感情,建立安全感的话语。在孩子感到十足的安全按基础之上,再给孩子开适当的玩笑,这样不仅生活充满了欢乐,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健康,绝不像身体健康那样受人们重视,行者绝非心理工作者,而是提倡一种关注未来的崭新观念。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但心理素质问题出现极大的下滑,为了孩子的健康,避免以后的遗憾,及时的引导,鼓励孩子,家园共育,共同创造孩子快乐的童年,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的人才。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六篇】
就生物学科而言,它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响应国家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在进行知识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和体质的健康教育。从教以来,我一直秉承“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理念。因为,教书不是为教而教,应该是真正的育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足够的了解,然后“因材施教”。
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很多问题是懵懂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渡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是性成熟期,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身体上的变化,我们不要大惊小怪,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给学生讲这些知识很尴尬。其实不然,我认为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如果你越说得含糊,反而会挑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果教师首先把这类问题平常看待了,那么学生也就觉得“哎呀,这是很正常的,人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嘛”。
此外,有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开始写日记,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我们就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学生,了解他们想知道的,正确引导他们学习,从心理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教的效果,而且可以充分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少年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像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而家长和老师是不能操控的,我们应选择引导。
生命在于运动。在生物学上,我们强调新陈代谢,生命的发展离不开量变与质变。当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与当前社会要求不适造成的。同时,宣传不良生活方式的商业广告也随处可见,这些都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教材涉及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学习,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因此,在教学时,强调学生应注意加强身体的锻炼和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视力,关注个人卫生,学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很自然地将理论知识引入现实生活。就个人教学感受而言,有时用生活中最通俗的话,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生活常识。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测量胸围差”、“测定反应速度”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促进学习和心理、体质健康的教育,我觉得颇有成效,“教师以育人为本”,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应进一步贯穿德育、美育等知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认真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激励他们勇于进取,奋发向上,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成功事迹。如,孟德尔用八年时间艰难地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的艰辛经历;还有童第周、谈家桢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教师应通过对科学家们经历的介绍,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应有顽强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努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难。通过对我国生物学研究历史悠久,成就巨大的讲解,以史励志。通过对科学家互相协作走向成功事迹的介绍,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善于与人合作。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他们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品质是人在面对或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时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作风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面严要求,做好示范,同时结合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严谨态度教育学生遇到挫折,不急躁,不气馁,促使他们养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总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教育走进学科教学才刚刚起步,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树立他们的健康意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多的内容等待着同行们一起去探索和实践,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科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愿中学生朋友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七篇】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初四。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4.指导张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辅导效果。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八篇】
班里有这样一名嵇姓学生,父母离异,初一时迷上游戏,为了逃避妈妈的唠叨,可以把自己关在卫生间一玩就是几小时,上课在发呆,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到初二已经是有点破罐子破摔了,但是他特别喜欢画画,下课画,上课画,做作业也画,作业本上、书本上,到处是乌漆杂八的画。开始我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有时还奚落他一翻,可效果并不理想。多次把他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非但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反而使他产生了抵触情绪,觉得老师有意和他过不去。
辅导方法:
从他的爱好入手,有意地给他安排画画的时间,作为下班主任要负责班级中的黑板报,我就让其负责黑板报的画画部分,协助其他同学完成每期的板报。同时,学校正进行美术的课外辅导,于是把他推荐到学校美术课外小组学习,另外,只要课堂需要画图,都请他帮忙完成。画画的时间增加了,满足了他的心愿。
又等来一次时机,《科学》正学习电路,借助对他还有一点吸引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拿着一个电路连接的题目来问我,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进初中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来问题目,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翻,同时,和他谈了一下他的意向,让他自己来说,在目前这个基础上还缺少什么,在画画方面的成绩,对他提出更高的希望,也希望他能各科成绩都有较大的进步,有的功课无法忍受时,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对感兴趣的功课更要力争上游,他在激动中说要行动证明,我开玩笑地说,在后方我为你鼓劲,在前方看你了。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经常拿个题目来问问,学习成绩很快有了起色,《电路探密》这一章终于考了理想的成绩。
辅导效果:
进入期末复习,也开始记起了笔记,做做练习,开始进入状态,虽然有时还要贪玩一下,但上课还是挺认真的。
辅导反思: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人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兴趣是暂时的兴趣,需要一旦满足,兴趣立即消失。稳定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在实践活动中,社会需求为人所反映并成为个人的需要,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兴趣。
兴趣具有迁移的特性。兴趣的迁移是将已有的兴趣延伸到相关的事物上,使之对它也发生兴趣。兴趣迁移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是什么;二是善于寻找新的事物或活动与原有兴趣之间的相通点;三是要在实际活动中循循善诱,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
人的才能是有差异的,既有高低之差异,又有种类之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并且能够因材施教,对教师而言是何等重要!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现行的教育评价标准,而不惜扼杀一些孩子的天赋。这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孩子的天赋,老师要因势利导,从直接兴趣入手,巧妙地利用兴趣迁移的特性,使学习发展成为学生的兴趣中心。那样才能出现更多的天才,出现更多的创新人才!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九篇】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当事人基本情况。
张某,女,22岁,大学四年级学生。来自―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在家排行第三,有二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在她上高中时意外死亡,给这个家庭留下的是永远抹不掉的悲伤和大笔的债务。她于2006年考入某师范大学,就读一个月后退学复读。2007年高考前得了一场大病,影响了高考,又没有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张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沉默寡言,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在班级中没有要好朋友。在家庭中,因高考一事与父母意见分歧较大,交流较少。在学校也很少与老师沟通。
2、心理危机发生过程。
2007年11月15日,在学生会早操出勤记录里,班主任老师发现张某连续旷操一周,寝室长也反映她近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异常。如她每晚都在熄灯后才去洗漱,而且声音很大,总让人感觉她是在故意制造噪音。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很久不能进入到睡眠状态。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她最近还经常旷课。同时在新生心理普查报告显示:她有严重的自闭心理和自杀倾向。
班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可电话无人接听。她赶紧把这些情况向学院主管领导做了汇报。领导指出情况危急,立即启动预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3、心理危机处理过程。
院领导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向上级主管领导做了汇报,并与校、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协商处置对策。先是积极联系她的家长,她父母介绍: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只能耕种很少的土地,家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一家人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此小儿子在这个家里倍受宠爱和关注。可一场意外不仅夺去了家中独子的生命,肇事者逃逸给这个本来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发奋学习,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2006高考她考上了师范大学,报到一个月后,她总觉得当老师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执意要退学复读。为此与父母弄得很僵。复读期间,她成绩一直很好,老师认为以她的成绩考“985”“211”院校没问题。可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她不幸出了水痘,影响了高考,最终被录取到了一个二本学校。她想继续复读,可家里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父母就百般说服,她最终拿着两千块钱来学校报到。到校后,她发现这个学校的环境还不如师范大学,与同学比家庭的贫困又让她觉得很自卑,认为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她给家里打过电话说又不想念了,父母都强烈反对。她的父母在电话里再三恳求院领导一定要做通张某的思想工作,让她在学校安心读书。院领导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向她父母汇报了她在校的一些情况,希望家长能心平气和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和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寝室找到了张某并与其进行交流。“你这几天身体好吗?是不是感冒了没上操呀?”“老师,我失眠头痛。”“失眠的感觉可难受,都影响上课了吧?”“不,没事。老师你知道休学的手续怎么办吗?是不是休学就可以不交学费了?”“你想休学,是因为学费吗?咱们都办绿色通道了,以后还可以办贷款,这事你不用担心,学校会帮你解决的。”“老师,我想再参加一年高考,昨天旷课是去取复习资料了。我不甘心考这儿,高中老师都知道我应该走一个更好的学校,我有这样的实力,去年考师范没念就是觉得当老师太平庸了,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今年本想考个更好的学校,没成想高考前得了病,影响了高考成绩的发挥。我想复读考更好的大学,家里面都不同意。又害怕复读考的更糟……”“你的理想学校是?”老师知道,这个时候,只有真正走进她的心灵,她们才能更好的沟通。于是她耐心地听她讲述她的故事她的理想。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老师握着她的手深情地说:“你现在心理很矛盾,不知如何选择。是啊,每个人面临这样选择都会很难。我真的很佩服你的执着和勇气,可你要记住一点: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何选择,你自己决定,如果留下来我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你想复读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
离开寝室后,班主任又与她的班长和室友进行了谈话,嘱咐她们在生活上多关心她,有情况及时汇报。之后,班主任将谈话过程向领导做了汇报。隔了两天,院领导又把张某请到办公室与其班主任一同谈话,进行了多角度的心理疏导。一周后,校心理辅导老师又对她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通过多次谈话,张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心理危机渐渐得到解除。
4、心理危机干预成效。
此后,院领导、班主任和学院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老师在张某身上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经常找她谈话。同时还通过班干部和她的室友侧面了解情况,发现她的状态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大四的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成绩优秀,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考取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前几天,她告诉老师以后要考公务员。老师说,公务员现在可不好考,很容易失败。她自信地说:“老师,您放心吧,我早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无论今后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充满信心。”
1、建立心理档案,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应始终坚持“防止危机事件发生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深入全面地了解心理问题学生的详细情况,科学地分析成因,建立档案。同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借阅权限,保护学生个人隐私。每学期初,辅导员都要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跟踪记录。另外,学校要建立寝室长、班级心育委员、班主任、院心理教师、校心理教师之间自下而上的五级预警机制。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2、开展教育宣传,积极预防危机。
目前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方面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做过心理咨询或找心理医生。要扫除这些盲区,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阶段,学校要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举办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日等活动。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青年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其危害,增强心理卫生保健意识,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便及时能得到心理咨询员的帮助,避免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自伤或伤人,力图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
3、把握释放原则,及时干预危机。
导致危机最根本的因素是压力和问题的重要性,当个人经历或目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超过其平时身心所能承受的压力,又无法通过常规的解决手段去应付面临的困难时,便会陷入惊慌失措的情绪状态,使个人失去导向及自控力。这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局面,它具有引起人的心理结构颓败的潜在可能,因此必须尽早干预。[2]尤其要及时提供释放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恰当地释放不良情绪或冲动,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危机。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消除引发其危险行为的导火线。
4、加强沟通配合,跟进心理辅导。
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之后,并不意味着管理危机过程已经完成。学校危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跟进辅导阶段。校、院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家长要加强沟通与配合,继续跟踪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状态的变化。随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恢复创伤的理性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功能,减少以后的心理风险,使他们能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危机,学习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健康的生活。
5、完善管理制度,化危机为机遇。
危机既意味着“危险”,又存在着“机会”。一方面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甚至杀人或自杀;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另外,学校应以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为契机,配套地解决和控制一些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再度发生的各种有关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未来危机管理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危机制度。并以危机事件为“活教材”,加强师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技能,增进学校师生处理心理危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瑞君,马喜亭.大学生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
[3]赵生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作者简介。
贾鑫(1974-)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玉波(1978-)辽宁阜新人,讲师,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控学院团委书记.
精编教师心理案例分析报告【第十篇】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王某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王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王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王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