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薪酬调研报告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2024年薪酬调研报告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2023年薪酬调研报告1
近日,人民收入水平则再次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业1721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其他金融业876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航空运输业757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本月初,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XX年10月1日起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从XX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XX年1月1日起,中国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而同时,某位权威人士也透露,目前发改委正就“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诸项改革可能于今年陆续出台,对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的调节,将会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情势下,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正略钧策日前发布了《XX年薪酬调研报告》。报告显示,XX年度各个行业中,消费品行业和汽车行业薪酬增幅最高,均超过10%;而传媒行业和it行业薪酬增长率最低,只有6%。报告还显示,华南地区的薪酬增长率最低,华北其他城市平均薪酬增长率最高,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增长趋势。 陷危机 it行业遭遇滑铁卢 今年二季度以来,gdp增速加快,XX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增速超过200%,半年新增贷款规模超过去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以“稳”为主,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在3月触底后,同比及环比同时呈现加速上涨局面。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预计可实现政府制定的“保8”目标。
“正略钧策通过近十年的研究发现,工资增长速度相对于gdp增长速度有一定的滞后现象。”据上海正略钧策副总监刘羿葳介绍,XX年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受到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所有行业中,it行业所受到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最为明显,经济危机削减了电子消费品的需方,而产品成本不降反升,这更让it行业‘雪上加霜’;而地域差异对企业的制约也较大,由于一线城市的整体宏观经济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和竞争激烈程度要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因此前者受到外部经济影响深远度和敏感度普遍高于后者,这导致一级城市企业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普遍持负面态度。”
而对于危机预期的影响,企业都处于谨慎观望状态,但报告显示,XX年企业招聘计划仍持续进行,沿海城市受制于出口贸易影响,在招聘方面趋于保守和消极;而中西部地区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大规模扩大招聘。“金融危机对于外资企业无疑是致命性打击,但是此次调研的结果却显示中国外资企业扩大招聘计划所占比例要高于减少招聘人数的企业,很多知名外资企业在全球裁员名单中并未将中国市场列入,反而加大了投资力度,希冀中国市场成为其下一个利润增长点的主要来源。”刘羿葳表示。
求平稳 消费行业薪酬增幅居首 正略钧策发表的《XX年薪酬调研报告》显示,中外合资企业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影响最大,其业绩完成情况也最差。在平均薪酬增长率上的数据指标显示,中外合资企业的薪酬增幅只有%,低于其他企业类型。而在各大行业中,消费品和汽车行业的薪酬涨幅最高,均超过10%,而传媒和it行业薪酬增长率最低,仅6%出头;从地域上来看,华北地区薪酬增长最快,达到11%;华南地区薪酬增长率最慢,只有%;北京、上海、深圳三个一级城市中薪酬增长率最大的是深圳,达到%,其次为上海,平均薪酬增长率超过8%;而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平均薪酬增长率接近10%,相对的,3亿元以下的企业薪酬增长率是%,员工薪酬增长幅度随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而缩减。
“本次薪酬调研从四个方面展开:基本薪酬、补贴、浮动薪酬和福利,这些基本要素可反应出企业在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时,薪酬结构、水平调整的动向和方向。”刘羿葳介绍,报告显示,今年未对基本薪酬、补贴、奖金作出调整的企业分别占到77%、81%以及65%,表明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的背景下,薪酬策略以求稳为主。 谋发展 加快建立人才测评模式 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超过半数企业在今年下半年增加或大规模增加招聘人数,其中国有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招聘持积极态度,而中外合资企业更多地选择减少招聘人数,以应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增加招聘计划的行业依次为机械制造、it和医药行业,而减少招聘计划的行业依次为金融、能源化工和传媒行业。 正略钧策合伙人吕嵘认为,在整体人才价格走低的趋势下,逆势抄底是很多企业人才储备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人才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此,如何有效甄别人才质量和素质成为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形成并建立一套专业化、系统化的人才测评模式是当务之急。 “人才测评模式包括建立与外部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自身的能力素质模型,搭建员工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的阶梯,打破管理独木桥,‘学而优则仕’的人才成长路径,实现从‘官’本位向人才价值本位的过渡。”吕嵘介绍,利用人才素质测评等各种手段,可加速对企业内部人才的识别与外部人才的甄选,建立基于素质提升的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并在人才能力素质评价体系的实施中,不断用绩优素质来形成有利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以建立起长久、系统、有效的人才管理模式,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康平稳发展。
2023年薪酬调研报告2
每年八月,都有许多大学生们唱完骊歌,告别校园,大多数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开始新的生活。不过,网络上不时有大学生抱怨:“工资太低,还不如保姆,大学四年白读了。”这样的抱怨有些悲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毕业大学生的工资。
近日,100位20xx-20xx年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成了我的调查的样本:潭门参加工作候的第一个月工是多少?工作几年、几个月之后,现在的工资是多少?这几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第一个月的薪酬走向如何?通过这次调查的数据,我为以后的入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样本:100名大学毕业生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职业包括:公务员,教师,助理,文秘,业务员,技术员,财务,广告策划,护士,金融顾问,记者等/ 数据 :第一个月平局工资:2800元
根据统计,这100名大学生工作第一个月平均工资位2800元,其中,20xx—3000元这个档次占了七成多。
调查发现,第一个月收入低于20xx元的相对较少,且多是公务员。20xx年毕业的小李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主要业务是营销。“名片上印着销售代表,实际工作是拉业务。底薪1800元,靠其他业务提成。不过第二个月及拿到了5000元,他拉到了第一笔业务,从中的提成就成为了他的奖金。
不过,也有不少从事销售业务的大学生,第一个月就拿到了高薪。20xx年毕业的小王,在一家电子企业上班,第一个月工资5000元。别的同事大概在20xx元。他因为具有语言优势,待遇比其他人高些。
第一个月5000元以上的相对较少,不到一成。从职业上看,主要是IT行业技术人员,媒体从事人员,垄断性行业等。
专家:20xx—3000元最集中。
郑梦怡。桥西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她说:“据我了解,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工资地区集中在20xx—3000元之间,并且2200—2800元之家最为集中。” 有人抱怨20xx多元的工资还不如保姆,保姆还包吃住,其实两者没有什么好比较的。保姆做的活,许多大学生不一定做的来。另一方面,大学生将来的工资收入根据能力,资历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师保姆的空间却很小。 有关专家还表示,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低于20xx的很少,除了业务员,还有一小小部分是在私企上班的。
第一个月就能拿到7000元的很少,IT行业的是其中一类。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使得IT行业的人员工资暴涨,同时专业人员也变得需求热十分紧俏。 数据:目前平均工资:5658元/月
根据统计,这100名大学生目前的工资平均为5658元/月,其中,4000—5000元这个档为多数,占了四成。和前面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大学生工作几年后,随
着经验,资历,业绩的增加,工资普遍大幅上涨,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比例下降到必达一成。并且,在我统计中发现,工资低于2400元的已经没有了。 第一个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的不到一成,但是工作几年后,高收入者逐渐增加,5000元以上的已经占了1/4,其中不乏月薪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这些高收入者的职务很大一部分和刚工作时有了变化,从原来的支援,技术员变成了部门经理,组长,主管等。
专家 :刚开始时不必太计较工资
绝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几年后,工资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如果能力强,提升的会更快一些。一些文职类的岗位,提升的相对要少一些。现在许多单位,特别是企业,用人机制非常灵活,只要有能力,两三年就被提升为中层的很多。
走向:首月工资五年涨500多元
数据显示,近5年石家庄地区大学毕业生首月工资为:20xx年:2275元;20xx年:2492元;20xx年:2492元;20xx年:3038元20xx年:2698元。 解读:总体呈上升趋势
感想:通过此次调查,大致了解了毕业生的工资,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好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2023年薪酬调研报告3
面对异常激烈的人才竞争,应届生的求职与招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日前,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于20xx年3月起,对1956家雇主,7487名应届毕业生从就业意向、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几个方面态进行了详尽地调研与分析,最终形成《20xx年应届生调研报告》。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
1、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
在就业形势严峻,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截止20xx年3月底,20xx届应届毕业生中%的大专应届毕业生和%本科应届毕业生倾向于继续深造,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来提高未来就业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的大专应届毕业生和%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暂缓就业。访谈显示,主动选择暂缓就业者多进行短期支教、游学、创业考察等活动;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一时找不到心仪职位,又不愿意屈就不喜欢的工作,处于暂缓就业状态。
2、应届毕业生异地求职意愿小幅下滑
20xx届应届毕业生愿意异地求职的比例为%,较20xx届呈现小幅下滑趋势。一线城市一直是众多应届生异地求职的首选,但随着“新一线”城市纷纷推出吸引人才政策,以及地方城市产业结构创新升级 ,就业机会增多,部分应届毕业生逃离“北上广深”,选择返乡就业或者在毕业院校所在城市工作。
说明:异地求职是指在家乡和读书城市之外的地点求职
20xx届男生异地求职意愿明显高于女生,其比例为%。相对而言,男生成就动机更强,更希望到经济更发达、富于发展前景的城市去寻求发展,女生则相对追求稳定,异地求职意愿明显低于男生。
3、应届毕业生求职首选国企
数据显示, %的应届毕业生将国有企业列为求职首选,较20xx届的%略有上升。在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及福利保障体系,依然对应届生具有较大吸引力。
得益于较富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机会,%的应届毕业生青睐外资企业。但随着中国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外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吸引力呈逐年下降态势。
4、应届毕业生获取有效招聘信息渠道
对获得面试机会的应届生而言,他们获取有效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招聘网站,其次是校招宣讲会和招聘会。此外,以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工具渠道对于应届生获取招聘资讯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强。同时,高校就业主管部门以及熟人推荐也是应届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有效渠道。
5、企业现场宣讲会最受青睐
在校园招聘中,企业现场宣讲会是最受应届生青睐的校招活动形式。访谈中,也有不少应届生表示喜欢互动体验型宣讲会,例如利用微信或app参与互动。
此外,无宣讲直接投递简历、校园路演及大赛活动也受到部分应届生肯定。
企业应届毕业生招聘分析
1、不同城市企业招聘应届生的专业需求
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企业对应届生专业需求差异,一线城市企业对“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类”的需求占比明显低于非一线城市;而对于“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网络工程类”专业需求比例则明显高于非一线城市。
2、应届生签约率、履约率分析
说明:调研截止时间为20xx年3月底
签约率 = 20xx届签订协议的应届生人数/20xx届发出录用意向(offer)的应届生人数*100%
履约率 = 20xx届到岗应届生人数 / 20xx届签订协议的应届生人数*100%
20xx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较多企业选择缩减校招人数,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应届生在考虑就业时更加谨慎。数据显示,无论是应届生整体,还是重点院校学生,签约率和履约率均有所提高。
3、不同行业应届毕业生离职率
调研数据显示,截止20xx年3月,20xx年应届生的平均离职率为%,其中传统服务业、消费品行业、制造业的应届生离职率较高,分别为%、%和%。传统服务、消费品和制造业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对应届生保留能力相对较弱,应届生离职率相对较高。
由于高科技行业不断处于创新与变革中,新岗位与新机会层出不穷,同时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整体人才流动性强,因此应届毕业生离职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企业应届毕业生薪酬解析
1、一线城市应届生起薪水平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应届生月薪中位值分别为6116元、6286元、5531元和5810元。
2、应届生工作满一年后的调薪幅度
数据显示,应届生工作满一年后的平均调薪幅度为%,远高于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分析认为,毕业后一年内应届生实现从学生向职场人转变,快速成长、积累工作经验,企业出于保留人才考虑,愿意根据应届生表现提供较大的薪酬涨幅。
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对未来盈利预期偏保守影响,预计20xx年应届生调薪幅度有不同程度下降。
企业应届毕业生管理状况分析
1、企业为应届生提供的主要培训项目
应届生的最大特点是可塑性强,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专项岗位技能”和“企业产品”属于基础培训项目,愿意为应届生提供这两项培训项目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和%。
为了帮助应届生了解就职企业,快速适应环境,融入团队,超过六成企业还为应届生提供”团队建设”、“企业文化” 培训项目。
2、 企业对应届生进行培训的主要方式
数据显示,应届生主要培训方式为安排专人传、帮、带,其比例为%。此外,内部专题授课和轮岗培训也是应届生培训的主要方式,其占比分别为%和%。
对应届生而言,建立传、帮、带的导师制,负责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指导、工作任务分配、日常工作辅导等,帮助应届生了解公司的历史发展、公司业务、竞争策略和战略目标等信息,有助于应届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企业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意愿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企业没有明确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意愿,其中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比例为%,无职业规划的比例为%,而仅有%的企业为应届生制定职业规划;由此可见,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
近些年,应届毕业生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与“90后”群体更注重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的群体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应届生个人职业定位比较模糊,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为了保障公司发展、保留潜力员工,企业应重视职业规划。
下一篇:餐厅个人年终总结【参考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