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持续推进,政策落实显著,服务体系完善,技能培训增多,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参与度提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汇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xx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区紧扣"建设、管理、应用"三大要素,积极探索社区微业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创新实施"社区微业?爱心小站"就业工程,拓宽了残疾人就业的幸福大道。自年初以来,"社区微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卓越成效,已经被区残联期刊及多家媒体平台广泛报道,体现了该地区在推动社会包容和深化社区治理方面的显著成绩。
一、有依有据"建小屋",力促"家门口"就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成立由区级领导担任组长、20个成员单位参与的"惠残爱心小屋"专项领导工作小组,出台《市区关于"社区微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题会议6次,赴德城区、天衢新区等地调研学习4次,构建形成"区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推进"的组织建设体系。紧锣密鼓,快速建设。依据"爱'德'阳光"残疾人就业服务品牌,推进"社区微业?惠残爱心小屋"项目建设。通过对城区124个小区进行走访调研,充分论证,坚持便捷、安全、美观、简约的建设原则,共调配30个方舱板房,明确外观设计、功能分区等具体要求。在500户以上、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小区内,打造外观、标识、编号、制度、工装"五统一"的爱心小屋27处,辐射带动100余名残疾人及其家属实现就业。邻家容易,就业活跃。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与人社等相关部门合作,将残疾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已设置30个专门为残疾人员准备的公益性岗位,并为符合条件且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销售、旧物回收等操作简单、灵活性高的岗位。保证在小屋2公里辐射范围内实现就近上岗,助力残疾人和其家属获得"家门口"的稳定就业机会。
二、有规有制"管小屋",搭建"微就业"舞台完善管理制度,确保高效运行。制定《××区"惠残爱心小屋"管理规范》《××区"惠残爱心小屋"运营主体管理规范》《××区"惠残爱心小屋"人员管理规范》,在小屋内统一悬挂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将制度流程学习纳入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同时,建立"一小屋一微信群"沟通联系渠道,确保管理方各项工作要求及时精准落实。强化市场经营,拓展服务模式。引入每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华夏阳光()电子商务产业园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运营商,负责"小屋"日常管理与运营。运营商以再生资源回收、快递驿站、社区团购三种主要经营模式为核心,链接义剪、义诊、心理咨询等公益项目,确保小屋可持续健康发展。运营商与小屋员工签订用工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与薪资待遇,小屋工作人员对接物业和社区居民,构建立体供需枢纽。落实职工激励,提供发展空间。实行"底薪+绩效"薪酬模式,员工每月最低可获得1300-1600元的底薪保障,同时鼓励通过努力获取绩效奖励。制定员工晋升标准,对表现优秀的残疾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让其能转入爱心小屋管理岗位,为残疾人搭建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
三、有惠有便"用小屋",打响"多样化"品牌。实现"惠残+便民"双赢局面。通过运营商与爱心企业签订直销协议,以社区团购、定点销售、周末集市等多种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专供产品。此举不仅为居民带来实惠,也使残疾人每月额外增收1000-2000元不等,形成了帮扶与助残的良性循环,加速推动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服务+收益"双向融合。构建"医疗机构+爱心企业+志愿者"微公益服务团队,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义剪、义诊、惠残政策解读等活动。截至目前,今年已举办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参与人次累计超过200。同时,建立"社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协商议事平台,及时收集和反馈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活力与热情,切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共同责任感。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实习学生个人总结【热选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