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小结汇报精彩8篇
【前瞻】此例由阿拉题库网友“荣誉”精心整理编辑的“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小结汇报精彩8篇”优秀文档,以便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吧!
小学诚信教育案例【第一篇】
论文摘要: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本文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角度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各行各业特别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但纵观近年来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和国内的银广夏、三九药业等上市会计造假事件,说明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已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利益驱动,失信成本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都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而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和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让我改变会计自身的缺陷,去健全监督机制和监督体系,我觉得有点好高骛远。但有一点,我能切切实实地做到、做好,那就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主体抓起,从源头抓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改善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公布和展出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资料、图片和案例,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比如,可以举办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演讲及辩论会,观看相关的电视、电影,以及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所谓“好土出好苗”,我相信,经过良好校园文化和氛围的长期熏陶,学生耳濡目染,就能养成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品质。
二、合理组织教学,全面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教育,并不一定只在会计职业道德课上进行,可以在所有相关的会计类课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例如会计基础课,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时候,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教师可以重点强调这一?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刻意设计一些有助于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会计报表的分析中,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注意可能存在的会计造假等技巧,还可以举一些会计造假的反面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润物细无声”,经过长期的、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学生自然就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对学生严格要求,让“诚信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作业、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如果存在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不管平时表现如何,都取消成绩,并予以严厉批评,给予相关处分。这种“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的以诚信为本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一位学生都特别重视自己的诚信度,生怕自己成为老师及同学眼中缺乏诚信的“小人”。由此及彼,在今后的会计工作生涯中,他们也必然会保持良好的操守,做会计行业中的诚信从业者。
四、聘请相关人员开讲座,突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平常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之外,还应多聘请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讲座。比如可以聘请有关会计人员来讲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聘请法院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用翔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学生对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正确地把握自己。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延续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性地阅读财经类报刊、书籍,浏览财经类网站,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也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2).
诚信教育【第二篇】
关键词:小学生 诚信问题 原因 教育策略
前言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说谎的孩子,最后失去了救援之手,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价。它告诫人们:“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只有诚信,才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孩子教育为出发点,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
一 诚信、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着生活的无形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二 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作为素质教育之根本的诚信教育也不甘示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自然,小学生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其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一个“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在下列十项品行中,? 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发现,其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经常性的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像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2.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它是导致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核心家庭的剧增,孩子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孩子虚荣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第二,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行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缺乏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上现行的教材内容陈旧老套,缺乏时代性、人本性、前瞻性,无法使学生全面、自由、创造性地发展,使得“教”“育”分离,“知”“行”脱节,存在严重的“失调”现象。
第五,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三 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
党中央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为了让孩子们将来能够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并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在小学中开展诚信教育,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
1.形成小学生诚信观念的摇篮: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刚懂事甚至刚出生时,就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诚实守信。
第一,家长要具有诚信的品德,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对孩子说谎话,做到言而有信,欺骗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的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
第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以诚待人,以信办事”,就是说为人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如今很多家长认为“老实人吃亏”而教唆孩子耍圆滑,终究造成孩子的诚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诚信教育,对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三,家长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2.塑造小学生诚信品格之关键:学校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学风、师风、校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良好学风的建立。把日常小事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向同学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做好人好事的情况,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学生给学生提供和树立榜样,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整体的诚信品质。
第二,规范师风的约束。老师是诚信的领航者和实践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保持一致,切实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不失信于小学生,否则,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第三,诚信校风的建设。诚信校风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在诚信校风建设中要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学生学习中经常性地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会;组织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等,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高质量的诚信校风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帮助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3.小学生诚信意识强化的支柱:社会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依靠教育的力量难以实现其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系统的社会配套工程进行强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以得到升华和发展。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加强与优化。 第一,各级政府要以身作则倡诚信。要人民群众诚实守信,政府首先要率先垂范,对老百姓“言而有信”,取信于民,政府做好了,老百姓自然跟从,人人都以诚信为荣。从目前局势看政府应采取加强德育规范建设,大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八大荣辱观,使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完善,让政府部门成为实施诚信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第二,借助媒体宣传和推崇诚信美德,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社会媒体应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人,并通过推典型、树榜样,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舆论氛围,使诚信人受到表扬,使背离诚信的人受到舆论的批评,让诚信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第三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德育 路径
伟大的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则提出:“中学德育工作是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的说法。我们从中不难体会到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情操,应当始终是我们一线教师所秉承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应必须予以完成的神圣使命。因为,是否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道德方向,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甚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无需过多的进行赘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当下学生的道德状况及解决的具体策略。
就学生的道德状况而言,首先我们应看到,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他们善良、有热情、乐观向上、有目标追求。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当下独生子女家庭,其物质生活较为优越。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过于自我,集体观念薄弱,组织纪律性不强;家庭教育不到位,注重物质生活的富足享受,导致精神生活的匮乏,导致攀比之风又抬头之势;责任感不强,遇到问题不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找借口推卸掉。
就学校的教育而言,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的发挥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功能,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有利契机,时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为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理应更好的发挥政治学科在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的政治科教材所坚持的“三贴近”原则,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以身边之事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德育渗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路径,润物于无声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下面就具体教学中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为例简要分析德育的实施策略。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道德准则,“诚”表示真实无妄,表里如一;“信”则表示忠于承诺,诚实无欺。即“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是古代先哲们倡导的立言立德立功三大人生目标之一。据有关研究部门对“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结果,“信”被认为是当前最需要加以弘扬的传统美德,排在所有品德之首。做诚实守信的公民,建立诚信社会,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诚实守信作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实施,既完成课堂学科的教学任务,又发挥政治课课堂的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一直是我努力探索的课题。在教学中我发现,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诚实守信教育,效果显著,使我感受到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的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结合经济生活“货币”、“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内容,让同学们探讨理解诚信对于每一个公民、企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坚持诚信品德思想意识。当前的学生并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把一点一滴的政治思想观念恰如其分地融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和轻松愉悦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问题,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一个企业如何经营才能取得成功?”结合教材得出要求企业要诚信经营。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反例三鹿集团,继而联系的做人。
诚信教育【第四篇】
诚信故事里有一个叫《门德尔松的坦诚》故事令我最难忘,故事里讲的是:着名的德国音乐家和钢琴家门德尔松,单凭《伊塔尔兹》就足以证明他的实力,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也非常喜欢他的曲子,一次,他出访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女王在宴会上表扬了门德尔松,他羞得满脸通红,承认说这曲子是他妹妹创作的,只是当时的德国认为女性是创不出好作品,所以他?
门德尔松这种坦诚是世界上少有的,诚实的品格是可贵的,不能因为一丁点利益,就违背了诺言。诺言就是对自己承诺过的话,做出负责。一件发生在英国18世纪的诚信的事更是令人感动。
一名有钱的绅士在漆黑的夜晚里行走,他遇见了一位卖火柴的男孩,男孩哀求他买一盒火柴,绅士答应了,可绅士没有零钱,男孩说肯去帮绅士换零钱,绅士等了很久,始终不见男孩回来,只好拿着火柴回家了。第二天,又有一个小男孩来找绅士,原来这个小男孩是昨天卖火柴的男孩的弟弟,他是来替哥哥送零钱的,绅士问男孩呢?小男孩说哥哥在换回零钱的路上被马车撞了,正在家里躺着,绅士听了又着急又感动,连忙赶往男孩家。
在生活中,我也有不讲诚信的时候。上学时,我和同学约好了晚上一起去玩,可是由于我一边作业一边玩耍,做作业用的时间比平常慢了一倍,刚写完作业,同学就来叫我,我刚想答应,可又想起,我还没有弹琴,只能失信了。
小学诚信教育案例【第五篇】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摘 要:为增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应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建构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医学生诚信教育。加强面上教育,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线上教育,完善医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实施点上关注,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
关键词:“5+3”培养模式;医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106-03
“5+3”培养模式,即5年医学院校临床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2011年12月初教育部和卫生部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全新模式,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卓越医学人才,能胜任各医学职业岗位。教育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培养模式已经在改革,新形势给医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新课题。为探索增强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解决“5+3”培养模式下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和实践检测,本课题组提出了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建构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构想。
一、“5+3”人才培养模式下推行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5+3”培养模式以8年为一个完整周期,旨在通过5年医学院校教育和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分段式培养,实现学生职业胜任能力迅速提升,重在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临床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真正精于医术,诚于人品[1]。但是,有学生甚至教师误认为5年本科教育就是要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医学人文教育可以等到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时,学生自行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的诚信品格并不会与生俱来。如果医学生一味埋头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只会看“病”,不会看“人”,不会跟“人”说话,又怎能自发领会医学人文精神?如果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利为本,毫无诚信,又怎能理解大医当“精诚”?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个别群体的诚信缺失破坏了市场经济,污染了社会环境,医学界也受到了影响,如甘肃金塔县医院检验科捏造检验数据事件、湖南黄金大米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丧失诚信的典型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2]。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要改善医疗诚信状况最有效、最根本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医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但其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领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他们日后要面对的是急需医生帮助的患者。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毫无医德的医生简直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追本溯源,只有在校是一名诚实守信的医学生,走进医院才能成长为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因此,对医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诚信品格显得尤为必要,而且从时间上看,诚信教育必须贯穿整个“5+3”全过程,包括在校学习期、见习期、实习期和规培期,8年不断线教育,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直到毕业后走进医院进入3年规培期还要继续开展。从空间上看,要覆盖校内和校外,整合校内外资源,不能只注重高校教育,忽视全社会联动。
二、加强面上教育: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医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医学生的特点,通过编写相关教材、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和煦温暖的诚信氛围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
“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诚信教育得以顺利运转,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队伍保障。首先,组织领导是前提。医学院校要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诚信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校内和校外、教育与实践、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诚信教育工作体系,保证医学生诚信教育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3]。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定校级诚信教育方案,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内容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保障目标落实的相关制度。
要重视教师诚信的垂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是诚信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水平、经验和能力[4]。大师才能出高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教育的渗透。同时,医学不同于单纯的人文学科,临床医学教学特别是3年规培期,不仅注重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还要求学生到病床边亲自动手,具有感性、形象等特征。医学生都很佩服和信赖临床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如果临床带教教师的理念有偏差,一句话就可以推倒之前所有教师带来的正面影响。因此,要注意提高医学专业教师特别是规培医院带教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使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传授医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启发、引导和感染学生[5];通过言传身教及现实中活生生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强烈地认识到诚信对医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加强医学生的诚信认知
编写面向医学生的诚信教材,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可安排社科部、学工处、团委、财务处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人员授课,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教学中除介绍有关诚信的基础理论、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诚信制度建设和个体诚信德行修养等知识外,要适应医学生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特别加入社会实践领域中的诚信,包括政治诚信、经济诚信、人际诚信、学术诚信等内容。还要注意普及征信知识,帮助医学生明确诚信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懂得运用一定的理财知识管理自己的生活费和奖助学金,明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借贷还贷,在诚信认知的基础上培养诚信道德品质。
(三)营造诚信环境,熏陶诚信品格
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社会诚信环境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6]。目前,全社会正在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家庭诚信环境方面,“曾子杀猪”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家长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家长应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学校诚信环境方面,诚信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环境、制度等方面,在教学工作、日常生活和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加强诚信意识的渗透,实现诚信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要遵循认知规律,改变过? 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条件,让诚信走进宿舍、踏进社区、遍布医院、走上课堂、编进教材、跟进实验、进入临床。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刊、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介经常宣传征信知识、合理的理财方法,可增强学生信用意识。在宿舍、教室、实验室、医院科室等地悬挂张贴大医名家的肖像名言、学生制作的诚信医德宣传板报,提醒学生时刻牢记诚信的责任;组织医学生去社区开展义诊实践服务,可让他们真切地感悟到医患关系实为一种信托关系;定期到敬老院、中小学等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传播宣传健康知识、关爱照顾老人,可让学生明确责任与担当。让医学生们时时处处都在接受和熏陶“春风化雨式”的诚信教育。
发挥校园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诚信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探索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专业文化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融入诚信教育。例如,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到学校和规培单位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医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题举办现场征信咨询、典型案例教育、征信知识讲座、诚信专题讨论、诚信主题班会,并通过一些融入诚信教育内容的竞赛、娱乐、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意义与价值,了解一定的征信知识和理财方法,树立信用意识,进而培养良好的诚信道德素质。还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医德,深入开展医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对传统医德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到“大医精诚”。
三、开展线上教育:完善医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
为促进医学生将诚信认知转化为诚信行为,应将医学生诚信表现纳入考核,开展诚信评价和监督,建立诚信档案和激励机制。评价和监督的方式,由全校三级诚信教育的组成人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医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组织考评,再交由专门负责诚信评价的部门进行数据处理,后期反馈。具体措施有:诚信理论考试评价,依据诚信教育课程内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日常诚信评价,由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诚信事件加减分等构成,正向诚信事件加分,负向诚信事件减分。实现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要在评价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自身诚信的认识,督促大学生找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诚信监督的舆论氛围,督促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还要注意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调动大学生提升自身诚信度的积极性[7]。
创建诚信档案。在客观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为每名同学建立诚信档案,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包括诚信信息征集、录入诚信档案基本内容、诚信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信息的内容可包括政治诚信、经济诚信、学习诚信、就业诚信、人际交往诚信、网络诚信等,比如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资助等的资料是否真实,平时作业和毕业论文是否抄袭,考试是否作弊,荣誉称号、获奖证书是否伪造等记录。学校和规培单位根据每个医学生诚信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加盖公章确认,将成绩和相关记录存入学生档案。诚信档案将对医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借贷等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医学生诚信档案,可以督促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和规培期间改正不良诚信行为,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8]。
完善激励机制。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管理运用好诚信档案,将医学生诚信的状况与学生的操行评定、评奖评优、选拔学生干部、保送升学、推荐就业、学生入党等挂钩,传播诚信的正能量,让诚信的学生得到嘉奖,使失信的学生受到相应的限制或惩罚,强化医学生诚信行为,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风气[9]。
四、实施点上关注: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
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根据实施主体来区分,可以分为自律和他律。无论他律机制多么健全,总有其限度。他律的约束最终必须转化为自律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根本和关键就在于把诚信转化为医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10]。医学生诚信自我修养是指其按社会诚信规范要
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提高自己的诚信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提高自我诚信认知水平;提升自我人生价值追求;养成自我教育管理意识,学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塑造自我健康心理品格;在实践活动中以诚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将诚信理念贯穿于活动中,做到理念和行为相统一;不断强化诚信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和修正。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医学教育注重专业实践且安排时间长、要求严格、服务对象特殊,因此,应注意医学教育和医学职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例如在每年新生入学时举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毕业生离校、进入规培医院开始实训时举行毕业生宣誓,让医学生感悟“大医精诚”;在人体解剖课上,教师示范学生如何庄严地对待尸体,让学生自我感悟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之情;在规培实训中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的钻研态度,使学生自我领悟诚信的重要性;在实验及科研中严禁捏造数据、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促使学生自我修正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等;在服务大众的义诊活动和规培实训中,让学生通过与基层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领悟诚信对处理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经过“5+3”8年不断线的学习、磨炼和陶冶,诚信才能走进医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由他律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亓来华,王成。“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3,(12).
[2]祝娇娇,卢建华。从近期频发的医疗卫生事件看医学生的诚信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9,(7).
[3]刘桂芬。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4][5]游咏,田英。五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6]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诚信教育【第六篇】
[关键词]初中生 诚信教育
目前,我们初中生诚信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实践,努力塑造初中生健康的人格。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
我认为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习惯,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灌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行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我们要适时对初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导初中学生应具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诚信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虚伪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让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深入初中生的内心。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个 我们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初中生以更感性的认识,如名人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搞好班级活动等。让他们在感悟榜样、关注生活、体验活动中逐步提高个人的诚信意识,从而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
二、以学科渗透与活动教育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途径
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中,本身就渗透着对初中生的诚信教育,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诚信教育的责任。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与诚信相关的名言、故事和丰富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主动地对初中生进行诚信教育与辅导。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和我的教学同仁们曾做过许多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主要充当扶助者,引路人的角色。在我们的诚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中,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为主,让同学们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定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让学生讲述《乐羊子妻》、《曾子杀猪》、《徙木为信》、《张良奇遇》等与诚信相关的传统美德故事,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深切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中我们还利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身边的典型事例、人物故事、先进事迹,我们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走访、征文、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使学生通过参与系列活动在心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暗示,达到诚信教育的潜移默化效应,逐步培养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从而教育学生“诚是立人之本,信乃成事之宝,”收到了良好的诚信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构建校本诚信教育为抓手,挖掘诚信教育资源
学校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关于诚信的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在走廊楼道悬挂关于“诚信”的宣传牌。整个校园环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初中生良好公德的养成。
在我们学校开展构建校本诚信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思想品德老师经常和学校领导沟通交流,我们除了经常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对诚信与做人,诚信与学习,诚信与成才的关系在校园里作全面的宣传外,还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具备诚信的品质、诚信的素养,和学生平等、民主、友善的交往、学习和生活。在我们的学校里充分挖掘德育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还尽可能利用节假日、纪念日、活动周搞一些丰富多彩的礼仪、礼节、文明礼貌教育活动。
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为此,我们学校领导和老师经常检查督导,强化同学们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同学们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另外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评选出“诚信标兵”,为同学们树立榜样,以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诚信的生活习惯。
四、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践行诚信之道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所以要达到较好的诚信教育效果,我们老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如定期让同学们观看优秀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师生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竞赛等,让同学们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诚信教育【第七篇】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中学生占%,大学占%。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洁白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休息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
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的长期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和融入全球经济程度的加深,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 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4.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5.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
1.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笔者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再次,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
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在服务工作中要渗透诚信教育
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到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也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因此,诚信无小事。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基本途径。服务主体只有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并且,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服务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范围扩大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及时调整对策,更进一步从制度和教育两个方面努力,使诚信的链条不断延长和加固。
4.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我们这里仅就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含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如何体现诚信教育作些探索。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第八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1 全面把握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恶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例如《让诚信伴着我》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诚信的内涵,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2)从正反体验中,感受诚信与否给人们生活和心里带来的不同影响。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行为感到内疚和自责。(3)能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讲诚信的行为进行辨别和道德评判,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在现实利益与道德冲突间选择正确行为。(4)知道社会生活中处处需要诚信,当今社会倡导诚信的意义,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2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品德的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例如,教学《请你相信我》一课,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接着,课上,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最后,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诗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住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例如,“悄悄话”信箱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话,事后发现是撒谎。明知道对方做的错事,但他就是不承认。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要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然后请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闹惺艿降钠舴。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4 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感和亲近感。
例如,走进“诚信乐园”活动:(1)教师用童话的方式讲“诚信乐园”的故事;生活在“诚信乐园”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真诚相待……也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想象,描述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2)小组交流讨论: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然后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定“诚信乐园”入园条件。(3)制作诚信卡。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能否进入“诚信乐园”,并根基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在班级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5 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了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中部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例如,回归诚信行动。活动主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本地的实际情况自主选定。活动形式应让学生易操作、生动活泼。如,模拟表演、分角色进行质询问答、办专栏、小报等。事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商量,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使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流于形式。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鸿雁红。关于《思品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小学德育,2016年14期。
上一篇:高三的自我陈述报告精编5篇
下一篇: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参考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