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热选(汇总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热选(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一篇】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读的习惯。

读中外名着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3、定计划的习惯。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教育文摘《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预习习惯。

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这样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进步学生。

5、适应老师的习惯。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6、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成,低不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7、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二篇】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致力于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给学生做好向导,为学生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良好班级氛围,严格的班级纪律,为了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首先,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班主任要经常到学生中去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再根据他们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可以通过班会全班讨论出适合本班级的班风、班规、班歌等;如针对有的同学乱花钱的问题,开展班会“钱该怎么花?”,让学生明白钱的来之不易和学会如何安排开支;针对有的同学穿奇装异服的行为,写1篇周记“什么是真正的美?”,班主任正确的疏导和引导,让学生知道心灵美最重要。现在的中学生物质条件比较优越,有逆反心理,如果一味给他们讲空洞的大道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班主任应当多假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效果会好很多。这就需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有什么益处,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如作业没有做,就应补做;清洁没有打扫,就应补扫;课间操不参加,就应补做等。让学生明白,模范地遵守与执行就会得到表扬,违反纪律就会受到批评。班主任要做到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其次,要长久坚持有计划的培养。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极大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注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如,先抓学习,后抓生活;先抓校内,再抓校外;先抓共性,后抓个性;先抓容易做到的,后抓难做到的等。要么不抓,要抓就要达到目标,点点滴滴,细水长流,慢慢就会形成习惯,切忌不能半途而废。班主任要注意言出必行,光说不做,再好的理论,再高的要求,再完善的班规都不过是纸上谈兵,不能发挥作用。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依赖于日常小事,如:日常学习、尊师重教、孝顺父母、团结互助、文明礼貌等反复实践,长期坚持磨练出来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要从日常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能使学生养成很多良好习惯的。

再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同时还应注意对班集体共性培养及学生个性教育相结合。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班集体的状况是通过单个学生表现出来的,只是班级建设中的面上的工作与点上的工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培养班级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同时不要忽略个别学生的个性教育是很重要的。抓好面的工作,就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为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教师个人的'教育力量变学生集体的教育力量,只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抓好点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优转差,实现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由个人进步推动全班进步的目的。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班主任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寻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策略和方法。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三篇】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习惯培养中,听说写用,应从听开始。认真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

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告诉孩子你要认真听讲,他是很难理解其中所含的意思的。刚入学时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聪”字,告诉孩子要做一名聪明的孩子应该把身体所有的宝贝用起来才算好。为了让自己的耳朵听得更仔细,必须请眼睛来帮忙,耳朵只会注意倾听眼睛看到的地方。听到了还得用上脑子来思考,这样才更有效。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简洁、明了、富有童趣。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在那里?有些什么?分别有几个?”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懂老师的要求。

与其你把知识传授给他,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而同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上应培养孩子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通过交流、汇报等形式学习新知。如在认识物体一课上,我让同桌两人共同研究几种物体总结出特点后,再与前后的同学进行交流。在汇报时,可以问孩子们“刚才你的同桌发现了哪些特点?”以促其倾听习惯的养成。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的'教师耐心、细心、有心的去做,我相信这将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四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习惯能给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益处。现在,我们应该强烈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正在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内容。

首先,培养学生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我觉得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古语说,一心不可二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会听讲。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一个问题时,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在做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事,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关注,更谈不上重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也就随口地应付一下。因为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只关注了教学进度和任务,只关注了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有何收获!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让一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不善于听讲的习惯,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实效。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应该强调应有的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坐姿,有一个好的发言习惯。对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当的提醒,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比比看,看谁听讲最认真。在教师的指点下,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要想使学生正确地解题,审好题是关键。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真审题,这是解题的基本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做数学题而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要求学生必须先认真审题。首先看一看有哪几种运算符号,看看一共有哪几级运算,有没有括号,接着把四则运算顺序简单说说,让学生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数学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能检测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为老师能针对性的辅导提供最真实的情况。这就要求课堂上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同时,家长在家也要监督学生单独完成家庭作业,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不仅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刻苦精神、脚踏实地的品质,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第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老师的一个问题还没有说完时,那些喜欢表现的学生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如果问题没有难度,他们会容易回答,如果问题稍为有点难度,他们就无法回答,只能是让课堂纪律混乱。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很容易让这些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的思维常处于一种浅层次上,不利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回答结果,而不表述其思考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以便调整我们的教学。新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数学信息更多,更有利用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因为信息量的增多,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尤为重要。不能还没有分析信息时,就去解答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学会交流,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我们社会日益信息化、合作化的今天,懂得交流、善于交流尤为重要。学会交流,既是一个学生交往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更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准备,只有有了充分的准备,有理有据的想法,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所以,在交流之前,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过程,要让学生把要交流的内容在脑子整理好。这个问题,是我们许多教师忽视了的问题。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探讨一个问题时,问题一经提出,马上让学生交流,这中间没有时间和空间,这种交流是一种伪交流,是没有成效的交流。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够养成的。平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平时一定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五篇】

摘要: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学习应该具备各种良好的习惯,要形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当前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地理难度大,内容多,综合能力要求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关键词:学习习惯;高中地理;学习效率。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而且强调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它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他们今后的成就。因此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高中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保证,学生必须从内心深处重视良好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在几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非常重视以下几种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高中地理不仅要学习地理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而且要理解内容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为高中地理知识庞杂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所以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就要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预习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并对课本有关问题加以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通过课前预习既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另外,有效的学习还在于课后及时复习,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理解了的东西,课后可能会忘记和混淆,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所以,只有及时复习和总结,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空间关系的抽象化图形,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直观工具,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中培养、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活地图,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地图讲解认识地图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从各种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要不断地向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让学生反复进行读图练习,在反复中总结读图的方法和规律。最后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能够自己独立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影响,逐渐形成地理学习的良好思维习惯。

3.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

(1)认真听课,及时笔记的习惯。

上课要情绪饱满,精力集中,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并抓住重点,弄清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地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同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学会记结构、记典题、记疑难、记方法、记体会,使之成为学习的好素材。

(2)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学习,在相互交流中,思维进行碰撞,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很多学校利用学案导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课本基础知识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及时交流,解决对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质疑,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完成学案导学赋予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知识,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内容比较庞杂,与系统地理各要素之间联系非常密切,要想利用系统地理分析区域地理的差异性,是综合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学习要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理解易混淆的概念,采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尤其是复习阶段,应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才能有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思考怎样做出来的;有效信息是如何提取的;运用了哪些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想方法,想解题依据的原理,想解题的思路,达到拓展自己思维,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为了避免同一题型再次犯错,在反思的同时,建立好的.错题收集本(改错集)是非常必要的。

二、科学的方法指导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有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督促,给学生以方向和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细心地观察,耐心地教育,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比如,我在要求学生建立改错本时,首先,要花费时间统一思想,给他们讲建立改错本的目的和重要性,要求学生把平时的错题进行累积并批注错误原因,定期检查完成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错题纠错的基本学习能力。其次,在学生中选择好的进行示范,帮助他们完善、改进。最后,还要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榜样。在课堂中,教师被作为榜样模仿,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引导作用。在观察和模仿过程中,学生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是系统化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首要途径,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或与学生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建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那么他就很难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

总之,“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但好的学习习惯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是我们地理老师长期研讨的课题,每位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把握好施教的方法、手段、侧重和场合,注重细节,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山西省闻喜中学)。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六篇】

最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成才的前提条件,中学时代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它不仅是中学生许多行为习惯养成阶段,也是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更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一点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体会。

1、缺少人生价值观。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在孩子身上的投资也增加了。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孩子脑海中日趋淡薄,比吃、比穿、比名牌成了他们的重要话题,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甚至有学生出钱请别人当“雇工”,为自己做作业、代替自己值日、劳动的怪现象。

2、缺少正确的道德观。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3、缺少社会责任感。 社会环境对他们造成的了一些不良影响,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中学生的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娇生惯养,对子女过分偏袒、放纵,原谅迁就多,批评教育少,不少学生的行为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不顾他人及社会的利益,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公共意识。

1、重视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要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与家长配合。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例如:建立“校讯通”,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与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和母亲,如何使父母的良好愿望与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目标有效对接起来。

2、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勿以善小而不为,什么是小事?帮父母做做饭,打扫一下房间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学校打扫教室卫生,帮助同学等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教育我们养成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的好习惯,在与家人和同学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寻找乐趣,爱护公物,不乱扔乱吐,着装得体,语言文明,爱护校园环境等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3、重视课内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

从一个人上课的坐姿,到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此外,还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个别学生制定培养习惯的计划,设置培养习惯的恰当方式。

4、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良好的行为开始,一步一步养成的。中学时代,同学们处于许多习惯的养成阶段,是培养良习,还是形成恶习,我们的行为非常关键。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唯有用行动,才能让“习惯成自然”。

俗话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如同为梦想插上翅膀,它将为人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当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时,我们生命的精彩就会成就。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七篇】

课外阅读的质量不但取决于阅读的内容,而且也取决于阅读的方法。作为教师,对于缺乏阅读能力的小学生,我更注重其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我们语文课堂教学重分析轻读书,重理解而轻速度。每篇课文常常强调学生要“仔细地读”、“慢慢地读”。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养成不追求阅读效率的习惯。这种阅读习惯对于扩大阅读量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平时十分注重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学生从以一个字、一个词为阅读单位过渡到以一个短句、一个较长句子为单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这里的快速阅读指的是默读,因为默读的速度比朗读要快得多,并且,默读更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理解和揣摩。这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至于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不断训练的。

对于选择好了的读物我们除了要学生仔细地去读外,还要让学生阅读过程中运用课文中所学的方法、技巧边读边思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又能促使他们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思考什么呢?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是要思考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句;二是要思考“写了什么”?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要思考“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的思维方法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确实,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记忆和消化阅读内容。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注重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小学生摘录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将书中精彩词句摘录下来。二是在读完一节或全书后,写出课文梗概、主要内容、随想或读后感。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我利用学校读书节这个平台,安排专门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阅读《小学生世界》、《台州晚报》、《七彩校园》报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八篇】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就的大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校配合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俗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始。为此,作为正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小学生的父母,我们从小学开学之初就十分注重培养钟俊杰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起来,我们着重培养孩子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

第一,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或者相当于书桌的适合孩子学习的专用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适当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父母的提醒、叮嘱和责骂了,孩子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集中精神,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这一点既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紧张、认真的习惯潜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第二,养成按时_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_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虽然工作很忙,但孩子一到五年级的作业我们家长都有有为他签名,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虽然_苦了一点,但在检查与签名的时候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_,但家长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_思考才能做到。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九篇】

针对这种状况,我坚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逐步消除畏难情绪,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从师生之间进行英语会话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差的学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以致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

课堂活动以口头练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好差生搭配起来,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对于他们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无时不在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continentsando-ceans》一课时,我课前在小黑板上画一幅世界地图,采用循环训练的方法。第一步,先请一名差生读出七大洲、四大洋及一些地理名词,再请一名较好的'学生在小黑板上填词,其他学生听写。第二步,请学习稍好的学生分别用课文中的词或词组联词成句。第三步,请成绩好的学生看图复述。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训练,能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学生们只要跳一下,就会摘到果子,使学生既不能产生自满情绪,也不能让学生悲观失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们自暴自弃,羞于开口说英语的现象改变了,课堂活动有了很大的起色。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1)把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由学生们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对白多的角色由较好的学生扮演,对白少的角色由差生扮演,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愉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2)复述也是口语训练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可以用不同的人称、时态、语态来表达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这样做,学生们在复述时有章可循,不会感到吃力,避免死记硬背。也可以画简笔画,这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它简明、易画、生动,老师可以边画边引导学生叙述,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创造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3)模仿课文中的部分段落来表达周围所熟悉的人或事。这种训练基于背颂部分段落之后进行的训练。背颂范文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它可以积累语言精华,有助于指导语言实践。如《alberteinstein》这一课,有一段关于爱因斯坦的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我要求学生模仿这一段来描述身边所熟悉的人。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起到很好的口语训练效果。

合适的多练是培养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就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他不是演奏者,而是指导学生演奏的人。他要根据所学内容,组织指挥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练习,时而提问题、时而重述、时而朗读,或一个人演奏或两个人合奏或齐奏,在他的指挥下,整个课堂充满紧凑而活跃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感到新鲜多样,趣味无穷。外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主人。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受益非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1996年全区英语汇考中,我校取得了英语过关率为95%的好成绩。

班主任工作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第十篇】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据有关资料统计:%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第六,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35 2018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