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优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一篇】
我市的对外宣传担负着让世界了解铁岭、外塑良好形象,为铁岭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内外舆论环境的重大责任。
一
几年来,市委外宣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对外经济宣传、对外文化宣传、对外宣传品制作、网络新闻宣传、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和新闻发布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自以来,市委外宣办参与我市重大经贸活动的对外宣传16次;邀请和接待省级以上新闻单位记者1000余人次;在境外报刊做专版12个;组织策划制作各种外宣品8大类约6万余盘(册);组织市直媒体向中央、省级新闻单位传送新闻近4000篇(条);对外广播约500分钟,其中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播出节目220分钟;协助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拍摄铁岭专题片近20部,播出总时长近1800分钟。
外宣办多次邀请强势媒体和记者团走进铁岭,特别是以两次中国・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为契机加大对外宣传铁岭的力度,极大地提高了铁岭知名度,扩大了铁岭影响。《〈让世界了解你〉铁岭专辑》向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铁岭的风貌,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直机关15件最佳实事之一。,市委外宣办精心打造制作了“一画册、一专辑、一套书、三部片”等一系列外宣品。在网络方面建管并举,在逐步强化网络新闻宣传与管理的同时,认真策划门户网站建设。几年来,外宣办逐步整合资源,理顺关系,策划建立高效运转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为构筑我市“由外宣办统一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外宣格局奠定了基础。
二
在与其他城市的工作交流中,对照我们自已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我市的外宣工作还处在零敲碎打的状态,在机制和手段上较为落后,没有真正实现大外宣的格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外宣传没有形成合力,各部门分兵做战,互不通气、低水平、低效应的重复工作。外宣工作不单是外宣部门的事,也是外事、外经、经贸、旅游、台办等部门及外向型企业共同的事。虽然有的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单位领导还亲自做外宣工作,但由于我市没有将外宣工作规划列入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不能更好地去统一调度、统一协调,造成了各自为战、缺少沟通、重复浪费的现象。
(二)个别部门外宣意识淡漠,很多人存在外宣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无关紧要、外宣光花钱不赚钱的错误观念。一些人认为,对外宣传不能立竿见影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长远效益也看不见,摸不着,为经济服务不过是一句空话。由此推理出外宣光花钱不赚钱的错误看法,这对于外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投入不足。目前我市还没有把对外宣传经费纳入到财政的盘子内,一些基础性工作因财力不足无法开展,要树立“知名度也是重要资源”的理念,在财力进一步增长的情况下加大对外宣传工作的投入。建议借签省内多数兄弟市的作法,设立对外宣传专项资金,并对在域外媒体上稿的记者给予适当奖励。
三
我省其它兄弟市的外宣起步早、任务明确、制度健全、途径较多,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我市如何与时俱进的高起点的做好对外宣传,在强手如林的竞争态势下找出我们自已的闪光点,确定自已在公众中的辐射度和力度,以达到满意的外宣效果呢?对此,我们就下一步外宣工作的任务、途径、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为经济建设服务。
外宣为经济服务的过程,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为经济服务是当前对外宣传工作的主题,针对铁岭的实际,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抓住经济优势进行对外宣传。如加大我们铁岭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等方面的对外宣传,使外界关注我们并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与我们合作的愿望,为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服好务。
第二打破原来各部门自成一体,各取所需的外宣局面。进一步强化我市的对外宣传功能,将外经外贸、工业农业、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建设、城市规划、科教文体、侨务、旅游等部门的对外宣传工作进行大融合,变零敲碎打为整体推出,制定长远的规划,逐步形成具体工作由外宣负责,并协调指导各部门新颖详实的向国内外介绍我市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前景等情况,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第三加大对名牌企业和名优特产的宣传。近年来,青岛的'名声大噪,并不是因为它的风景,而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名牌企业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我们今后也将密切与企业的合作,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把我们的名企和名产宣传出去。
第四进一步探索新形式、新渠道。与企业营销、市场开发、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对外宣传落花流水在实处,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对城市形象进行定位。
在目前各个城市都要把自已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的竞争态势下,我们就要找出自已独特的和优势的地方。独特的即独一无二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继续打赵本山这张家喻户晓的名“牌”;优势方面我们则可先声夺人,以优取胜。例如风筝许多地方都有,但由于潍坊举办国际风筝节最早,给人的印象就是那里是风筝的故乡,那里的风筝最好。而我们则挖掘东北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做为外宣亮点,如小品小戏、二人转。继续宣传好我们的新兴煤电能源之城、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小品艺术之乡、红楼文化之乡、体育冠军之乡三张文化名片。
(三)利用活动深化外宣。
通过我市两届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收到了前所未有外宣效果。从新闻发布到组织有关新闻记者对外发稿、一时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关于铁岭艺术节的报道铺天盖地,来参加艺术节的5000多位中外客商和友好人士,所见所闻了铁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起到了极其成功的外宣效果。另外,我们也计划与旅游局、经贸委、商业局、消费者协会、个体工商业者联合会等部门组织系列活动,炒做我们铁岭的知名品牌,拟与旅游局共同策划搞“铁岭名吃”、“铁岭名厨”(暂定)等活动的评选;拟与经贸委合作稿“铁岭名企”、“名优特产”评定活动,评定结果组织记者对外发稿,并于互联网上发布。
(四)制作外宣精品、配合对外宣传。
对外宣传离不开外宣品,无论是考察出访、接待来宾、文化交流还是对外招商、经贸洽谈、都需要通过外宣品来介绍自已展示自我。而外宣品只有落地有声,才能发挥宣传效益。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外宣品送得出去,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必须保证外宣品使人爱拿、爱看、爱带、爱留。
(五)关于我市在互联网上宣传工作的想法。
从20以来,各市的互联网站快速形成了“第四媒体”的架势,如国家的中国网、辽宁省省委宣传部的东北新闻网、各市有如沈阳的北方热线、大连的天键网、鞍山的千华网等。很明鲜,既然是新兴媒体,理所当然就是舆论宣传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不去管理,那么其他一些消积的意识就会在此滋生蔓延、混淆视听,一旦那样我们就会很被动。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开通了铁岭新闻网。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委政府的政治意识,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目前,铁岭有网站60余家,在对外宣传铁岭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需进一步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重点扶持培育中国铁岭门户网,进一步整合全市新闻宣传资源、发挥传统报业优势,集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和各县(市)、区的力量,统一对外宣传口径,开展对外宣传。
另一方面,建议将当前政府机关单位网站进行合并,互补优势,联合开发,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对于事业单位网站加强引导,使其尽量挂在新闻网站下面,或者建立链接关系。对于企业网站,要加强宏观调控,将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组合,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就是在当前形式下加强监督和管理。外宣办负责全市的网络新闻监管,定期会同公安、电信、安全等部门对市内网站进行抽查,对于违规发布新闻和开设bbs论坛的网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对于新闻上网,按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下发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网络监管。
(六)重视外宣图片。
无论在任何宣传刊物中,图片所传达的画面语言较之文字往往更容易先声夺人,在对外宣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市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外宣影响力的扩大,许多国家大型杂志社的海外版通过省外宣办要求提供我市各个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这给我们带来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手中的图片很有限,而且已经跟不上形势,别说是对海外发行,甚至在省内都逊色。如我们在制作铁岭网上行网页以及为《人文中国・中国“节、会”大典》大型外宣图书出版社提供有关我市民间艺术节的资料时就强烈的感受到了好图片的窘迫,外宣即要有各行各业题材广泛的、生动的、可读的图片,又要有新闻图片、还要有具备一定档次的外宣图片。所以,我们应对工作中的图片提高认识,加强重视。收集报社记者和摄影家手中有关我市各种题材的图片,当然,有一部份是需要经费的。
继往开来,我们的外宣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围绕中心,协同作战,努力营造大外宣格局,让铁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共铁岭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铁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二篇】
20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xx年,在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围绕州党委提出的“五项工程”,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以“示范工程的进位年、素质工程的提升年、村级阵地功能的拓展年、四清成果的落实年”为重要载体,继续抓好“六大工程”,深入开展“五星级”党委、村队党支部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坚持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在成果巩固中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新、带、联、传”四位一体,深入实施示范工程。
一是突出一个“新”字。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星级示范工程的标准,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使去年选树的13个县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13个“五星级”村队党支部,在长效机制建设、基层干部管理、农村文化生活、党员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新的实效,使其产生压力、激发活力、催生动力。二是突出一个“带”字。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前引自推”的思路,认真落实“221”
22名县级领导干部建立乡(镇)场党建、机关党建工作联系点18个。各乡(镇)场党委、县直机关党组、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建立142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对27个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四是突出一个“传”字。适时做好宣传工作,拍摄的《**县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纪实》被自治区党员电教教材(农村版第六期)采用,并在县电视台上开设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专栏,对先进经验和做法及工作动态进行及时报道。
(二)“入、分、通、评”四策同行,稳步开展素质工程。
一是实施党员科技入户工程。为全县2075名农牧民党员分汉、哈、维三种语言文字人手征订了一份《农村百事通》(汉)《农牧科技》(哈)、《农村科技》(维)等实用农业科普资料,对科普资料的发放、使用情况建立了回访工作制度,确保了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运用,激发了农村党员致富创业的热情。通过抓载体,抓特色,扎实开展“我是党员,我光荣”主题实践活动,对农村党员重点突出“八个一”(即每名党员负责一片责任区,包一个工作岗位,联系一个致富能手,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扶持一户扶贫户,承诺办一件好事,提出一个好主意,反映一个新问题)。划分党员责任区725个,建立党员先锋岗559个。二是实施全民分类教育。围绕“牧业万人培训”和“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以“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依托县党校、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与种养协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有针对性地联合建立“政策理论课堂、实践技能课堂、现代信息课堂”,开展了以大中专学历教育为主的'“红色”证书、以实用科技培训为主的“绿色”证书、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的“蓝色”证书、以职业上岗培训为主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四种“证书”培训活动。206名在职村队干部、后备干部参加了“红色”证书培训,xx年村队干部学历招生100人。县委组织部按照30%的比例,采取以补代奖的方式,落实村队干部学历教育补助资金万元,村队干部培训经费万元。387名上进青年、致富能手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408名非农党员和农村非农就业人员拿到了“蓝色”培训证书,279名经纪能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建立农牧民党员培训基地33个,树立党员示范户320户,创新建立玉米制种、林果等协会8个,为培育新党员、新农民、新干部,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基础。三是实施e点通工程。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拓宽农牧民增收的信息渠道,实施了百户“三农”信息e点通电视上网工程,信息内容涉及农村党建、党员电教、农产品信息、农技知识、远程教学、文化电视、优质生活等多档栏目。实施“三农”信息e点通工程以来,创新了农村党员教育的模式,带动和辐射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热情和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四是实施“五个十”评选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结合“七一”表彰推荐,在全县实施“五个十”评选活动,即评选10名工作能力最强的村队党支部书记、10名表现突出的农牧民上岗党员、10名“双带”较好的农牧民致富能手、10名最佳农村经纪人、10名优秀党员科技示范户,营造了良好的争先创优氛围。
(三)“找、投、建、兴”四措并举,拓展村队阵地功能。
一是开展五找和三起来活动。印发了《**县关于加强村队办公阵地管理与拓展阵地服务功能的意见》,在农村广泛开展“五找”活动,即让党支部找到活力,让党员找到目标,让干部找到责任,让群众找到乐趣,让村民找到致富希望;“三起来”即“国旗飘起来、党旗挂起来和活动兴起来”,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杯”农牧民文艺活动、村居民实用技能大赛(砌筑、刺绣、理发、园艺、拾花、计算机操作等竞赛项目)、为村居送燃煤等一系列活动,努力打造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农牧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参政议政的管理平台。在开展演出期间,挖掘乡土人才197人,由党员牵头建立农牧民文艺活动小分队30个。县乡村累计开展文艺活动150场次,举办各类球赛248场次,举办运动会25场次,开展实用技能大赛94场次,建立起了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以活动的方式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二是继续加大阵地投入力度。今年结合村级阵地社区化管理的要求,投入资金200万元,对因建设年代早、使用面积小的9个村、3个队、5个社区的阵地进行新建和扩建。投入资金24万元,为全县新建、扩建的村队配备党员电教桌椅725套。同时,开展“万册图书进村”活动,投入资金10万元,为全县36个村队配置图书1万余册,内容涉及种养殖、健康医疗、卫生保健、电视法规等多个方面。三是建立完善驻村服务制度。部分乡镇从农村实际和农牧民群众需要出发,新建集司法、民政、劳务、科技、办证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村队推行驻村服务这一形式,有的组建“驻村工作站或组”,有的委派“驻村服务员或代办员”,有的建立联系点全面包干,切实让农牧民群众得到便利和实惠。全县驻村党员干部为农牧民全程代办事项150余件,开展巡回蹲点现场办公200场次,收集群众合理化建议150多条,为搭建村级阵地六个平台提供了载体。
四是积极兴办村级“双语”幼儿园。下发了《关于推进村办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的通知》,制定了23个村队建设计划,把东买里乡作为村队党支部开办“双语”幼儿园重点建设乡,建立了32名教师师资人员信息库,健全了村办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作督查和通报制度,为“双语”幼儿园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三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优质8篇】”,越垒越矬’。”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信誉下降。长期欠债不还,特别是欠农户的钱归还无期,导致乡村组织形象受损、信用度下降,一些乡村干部自感“矮人三分”,开展工作时底气不足,加之有的农户以借条“要挟”乡村干部,给日常工作的推动带来难度。
一些村干部思想僵化,在增加集体收入上想不出路子,找不到办法,面对困境怨天尤人、束手无策。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系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战斗力,影响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应将其纳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来统一谋划,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多渠道开源与加强管理并重、政策扶持与鼓励自我发展并进。
第一,通过组织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为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既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也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村级组织应通过兴办专业协会、中介服务中心、营销市场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加工增值、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通过完善租赁、承包、股份经营等形式,盘活集体存量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严格和规范村级财务与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健全和落实以农村财务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做到财务收支逐条逐项公开,真正把加强群众监督落到实处。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非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擅自签字报帐,有效防止和堵塞各种漏洞。对重大集体经济行为,必须依照程序由村民民主决策,严防集体资产流失。乡镇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
第三,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教育引导农村干部转变观念,澄清“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创办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没必要、无出路”等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发展思路,提高科技素质和“双带”能力。大力培养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必须认真解决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调查发现,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目前依然是影响和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之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干的不想干。从调查的x个县(市、区)来看,村干部难选的问题在一些村特别是穷村、乱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本事的年轻人要么上学参军,要么外出打工,找个能干的人不容易。另一方面,是正在干着的不愿干。许多乡镇干部反映,目前一些村干部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一位乡党委书记说:“对穷村、乱村而言,现在不是要求村干部怎么干,而是哄着他们干。有些村支部书记,我从来不敢批评他们,即使这样,他们还动不动就‘撂挑子’。”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致使基层组织建设呈现“三难”。一是干部素质提高难。有本事的人留不住,高素质的人进不来,加之频繁换人,生手多,熟手少,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较差。二是后进转化难。由于难以选出有本事、能干事的支部书记,致使一些后进村支部屡治屡瘫,走不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三是工作落实难。人员的不稳定,不仅造成农村工作上缺乏连续性,而且使一些矛盾越积越深,直接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相对于党政机关干部,他们又是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在职时“不发饷”,离职后无保障,很难让他们安心工作,更不用说顶着压力去工作。二是工作难度大。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农村干部来落实。面对要指标、要任务的上级和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村民的双重压力,身处一线的村干部成为农村诸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一些村干部在无法摆脱的压力和矛盾面前,往往会选择“撂挑子”。三是工作环境差。报复村干部的事件时有发生,辱骂、污蔑村干部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使一些村干部感到心灰意冷。一些村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及非正常下台干部干预村里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使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有的甚至被“架空”,一些“势单力薄”的农村干部只好“辞职”。舆论宣传上存有偏颇,丑化农村干部的多,讴歌先进典型的少,给农村干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四是后继乏人。部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严重,有的村多年不发展党员。农村党员队伍缺乏活力,青黄不接,加大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难度。五是一些村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有的农村干部任职动机不纯,当干部的目的不是为群众服务,而是为了谋求个人或家族私利,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工作态度消极,或是“一走了之”。
农村干部是村级组织的中坚力量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必须把稳定农村干部队伍作为一项事关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按照“有待遇、有奔头、有吸引力”的原则,强化措施,真抓实抓,务求实效。
第一,强化待遇落实力度。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措施,力保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现任农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村干部的任职年限、贡献大小等情况,为村级主要干部办理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和人身伤害保险。同时,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出发,严格控制村干部数量,防止因冗员过多增加经济负担。
第二,强化激励力度。对任职时间较长、贡献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大力进行宣传表彰,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积极为村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创造条件。对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竭尽全力帮助农村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各种打击报复农村干部的行为,要及时查办,严肃处理。
第三,强化帮扶力度。对于那些村干部难选的贫困村、后进村,从各级党政机关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帮助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培育后备力量,制定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对那些遗留问题多、矛盾尖锐、村干部工作环境差的村,上级党委要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到村集中帮助解决问题,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第四,强化后备力量培养力度。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积极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奠定人才基础。放宽视野,从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为农村党组织增添新的力量。把农村后备干部列入农村干部培训规划,搞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三、必须认真解决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是伴随着推行村民自治工作出现的问题。调查发现,一些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三争”:争地位。有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党支部是领导核心,是正统,其他村级组织只是自己的附属。有的村委会主任甚至一些群众也认为,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的,党支部书记是少数党员选的,村委会管理村务更具合法性,主张“书记管党务,主任管村务”。争权力。有的党支部不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大权独揽、包办一切。有的村委会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拒不接受党支部领导,我行我素,把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委会“自治”,甚至是村委会主任个人“自治”。所争的权力,包括宅基地发放、集体资产处置、财务审批等具体权力。争势力。“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多数宗族、家族、派性问题严重,“两委”干部各代表一部分人利益,各拉一帮人,各唱各的调,各管各的事。严重的会造成“两委”班子瘫痪。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和农村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基层同志反映,“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农民闹纠纷、邻里不和、上访告状的明显增多。
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是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矛盾,是旧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与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不相适应的具体体现。从政策规定上看, 虽然《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责范围分别做出了规定,但二者内容十分相近,除党建和村组干部管理外,均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职责范围交叉重叠,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两委”“争权”问题的发生。从工作上看,部分县、乡党委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民主选举上,对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重视不够、抓得不实,“谁当官谁说了算”的原有村务管理体制并没有被打破,与市场经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选时有民主,选完没民主”,“选人的法变了,管事的法没变”。
一手抓构建和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努力消除因“争权”而发生矛盾的体制基础。
第一,努力提升村党组织的群众公认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首先必须夯实村党组织的群众基础。除极特殊情况外,村党支部书记一般不再由乡镇党委直接任命,应由全体党员民主选举产生。进一步加大“两推一选”的推行力度,在党内民主选举之前,采取群众民主推荐等方式,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大多数人不拥护的人不能作为党支部成员候选人。通过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及时考察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的群众信任度,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通过组织程序予以调整。
第二,进一步规范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切实加强村民会议特别是村民代表会议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权限、议事规则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其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主体功能。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宅基地发放、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都必须按照程序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民主讨论决定。村党支部要改进领导方式,善于运用民主的、协商的、说服教育的方式推动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依照党的方针政策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在领导和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
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党支部成员;
注重在优秀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发展吸收党员,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四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2、-----------------------------------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发展路子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三农问题就是------------、--------------和农民问题。
5、----------------------------------------是调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规范。
6、农村经济体制由---------------------------体制向--------------------------------体制转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7、现代农业要求---------------------------------------,要求农、林、牧、渔业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以此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8、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包括-------------------------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项3分,共27分)。
1、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是:()。
a、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b、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
c、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d、建设精神文明,
e、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的是:()。
a、乡镇党委。
b、村支部。
c、村委会。
d、县党委。
e、乡政府。
3、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行政法b、民法c、宪法d、刑法。
4、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5、发展党员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标准b、保证质量c、改善结构d、慎重发展。
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构建有效的()机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与具体对策。
a、实施b、计划c、生产d、监督。
7、就业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保障()的充分就业则是我国落实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a、工人b、农民c、大学生d、退伍军人。
8、应该逐步按()生活保障线标准对民政救济对象实现基本生活保障。
a、最低b、最高c、中等d、比较高。
9、改革20年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转化。
a、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c、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4、农村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6、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2、如何理解搞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五篇】
近年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下面,我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落实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委在县级媒体《金――视野》、县电视台开辟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专栏,将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摘要予以刊登或播放;各基层党委在各自单位板报分期刊登文件内容,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认真学习,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内容人人皆知。各基层党委普遍通过支部会议集中学、抓理论研论深入学、开辟论坛讲座辅导学等形式,将活动引向深入,使每名党员都能够基本了解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
三是建章立制,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精神具体化。我们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并结合实际,建立了四个方面二十六个制度作为对结,使中央、省、市委文件精神切合我县实际。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方面,建立了思想常新的学习教育制度、根基常固的日常管理制度、人本常现的服务群众制度、问题常察的监督制度、生机常青的纳新制度、党建常抓的责任落实制度等,并制定细化具体内容。在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主要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责定岗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使每名流动党员都“找得着,管得住”,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在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形成了县委领导、乡镇(部门)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五个岗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带领农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从党员作用发挥入手,不断深化载体活动,使党员服务于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一是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在我县推行的较早,为了把这件制度深入持久的落实下去,今年,我们还建立了代办员挂牌上岗、代办事务公示、督察回访、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代办员挂牌上岗制,就是要求各乡镇的为民服务代办员在中挂牌上岗,姓名公示,方便群众监督。代办事务公示制度,就是要求各乡镇普遍把流程、代理室职责、村级代办员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公示,使群众对代办事项更进一步了解。督察回访制度,就是由乡镇纪委每月随机抽出一些办结事例,回访当事人,征求群众意见。责任追究制度,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把关,分级服务,对于出现失误,造成较大影响的,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深化党员承诺制。结合实际,推行了党支部和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承诺内容上,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村庄”这一主题,农村党支部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农村党员重点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承诺,党员有什么能力就办什么事,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承诺的内容包括岗位评诺,实事承诺,便民承诺,自律承诺等各个方面。在承诺程序上,统一按照党员“提”诺、党组织“审”诺、党员签名“定”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等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坚持做到一年一承诺一,年初公布承诺,年末评比。在承诺的监督上,坚持做到党支部每季度一小结,党总支每半年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群众对支部履行承诺有意见的可直接向镇党委反映。实现了“灵活承诺内容,完善承诺机制,突出承诺实效”的目标。
三是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置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科技推广普及示范岗、村级经济发展岗、文明新风和卫生管理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六个岗位,要求农村党员根据个人自身特点,自主选岗,使他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自身作用。这项我们已经开展,但由于党员思想素质等各方面因素,落实的比例不是很高。
三、强化党建责任,健全党建体系。
为了落实党建责任体系,从起,我们――县县委就制订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并在中持之以恒的贯彻落实。就是明确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责任,明确县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等“五岗”职责。在具体中,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别建立了乡(镇)、村党建联系点,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制度,即19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乡镇、一个村级党建联系点、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一――贫困――,并带头。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06年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六篇】
多年来,我们以建设“学习型团队”,培养“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目标,按照“机制健全、导向正确、内容务实、形式灵活、方法得当”的总体思路,狠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才能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只有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手段和工作机制,才能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越做越活,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为地税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力资源。总结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今后更进一步的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此同时,必须正视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干部综合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全系统644名在岗干部中,参加过研究生班学习的仅5人、占总人数的0.77%;具有本科学历的仅143人,占总人数的22.1%,且第一学历为本科者比例不高,大多数为在职或函授学习所得;中专以下学历仍有140人,占总人数的21.64%。从今年州局组织的业务比武情况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推荐参加市局竞赛的人员大多是多年来业务考试的尖子,这说明在基层职工学习中已开始出现两极化现象,少数干部业务相对熟练和大部分职工亟待提高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竞赛结果看,部分参赛人员财会知识不熟,查帐技能不足,竞赛总体成绩偏低,干部综合业务素质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
二、教育培训缺乏年度工作目标,培训绩效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尽管总局制定有明确的阶段性培训目标。但从实践来看,基层税务机关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目标,教育培训工作处于随机性状态,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判标准考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绩效。虽然每年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但多流于形式。常常是以举办培训班的类型、班次的多少,参加培训人数、考试是否合格等表面的几个指标来衡量教育培训绩效,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倾向比较严重。
三、教育培训工作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纵观多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受政治、经济等短期利益驱动,为进行某些学习竞赛。活动而组织干部培训的现象十分普遍。凡总局、省局、市局进行抽考、竞赛的年份相应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抓的紧些。
四、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思路需拓宽。表现一,重视税收政策培训,对财务会计等应知应会培训少;表现二,重视征管法等税收法律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少;表现三,重视理论学习,一般干部岗位技能培训少,与税收具体工作实践结合的培训少;表现四,在更新知识培训上,仅限于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其他现代科学知识培训少;表现五,重视初任培训,对干部轮训少;表现六,重视任职培训,对一般干部培训少;表现七,注重科股长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对办税服务厅、稽查人员和一线管理员的培训少。
五、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学习的危机感明显增加,而由于目前干部完全处于被动受训状态,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大多数干部不喜欢古板式的课堂授课,特别反感内容陈旧的重复讲授。普遍认为课堂教学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手段多,现代化手段少;内部交流多,与外地交流少。
六、学习型组织建设处于一般号召状态。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和有效手段,系统内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许多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些干部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七、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不足。一是没有固定的教育培训基地;二是没有经过严格受训的师资力量作保证;三是学习资料少、缺乏系统的培训教材;四是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针对以上问题,经过认真剖析,找到以下根源:
一、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想认识不统一。近年来,尽管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整个干部群体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仍不够统一、不够到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城区以外)税源单一,核定征收是最普遍的征收方式,复杂的业务知识在基层征收工作中派不上用场,“实用、够用”思想成为阻碍干部继续提高的一大因素。
二、教育培训工作缺少科学的实施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干部素质的提高是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纵观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出台的新政策新法规进行临时性的突击培训;二是应付阶段性的业务考核或技能比武进行的培训;三是对工作进程中执行标准不统一或不规范的作法而进行的“短、平、快”式的指导性培训;四是鼓励干部参加系统内名额有限的学历教育等等。这些临时性或指令性的培训方式,反映了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上的缺陷:一是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在组织领导方面时紧时松、时断时续,教育培训决策缺乏战略思维;二是教育培训目标缺乏科学的界定。目前,我们自己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过于笼统模糊,对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没有区别,对同一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教育培训标准要求也没有区别;三是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干部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现状及技能需求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区分,虽然干部在某一岗位和任期内有一定的培训要求,但是,这一培训要求仅仅是泛指的,: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干部教育培训成了一项软任务。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在学习培训上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严重;四是工作职责缺乏系统分工,责任不明,有人事教育部门大包大揽的倾向。
三、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干部培训以传统授课辅导方式为主,干部参加培训只听辅导人员讲、摘抄笔记、适当讨论,被动地接受培训。在培训渠道、内容和形式上很单一,使培训效率难以提高,难以满足培训目标需求的多样性。
四、教育培训约束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尚不完善,一整套系统、严格、可操作的,针对于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二是干部教育培训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忽视学用结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强;三是没有把培训与干部任用、绩效考核三者有效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学好与学差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工学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干部教育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瓶颈靠问题。基层一线征收机关的税收任务繁重,每个干部都是“一岗双责”或“一岗多责”,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参加专门的教育培训,有时还真是“分身无术”。同时,组织教育培训的机关,也处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之中,很难静下心来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了“说来重要,忙来不要’’的工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加强地税学习文化建设。突出“两个对照”,在系统内深入开展学习认识再教育活动。一是每一个干部对照地税工作要求,看自身的素质如何,能否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需要,有多大的差距;二是每一位干部对照自身岗位,看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那些工作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干部素质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差距,增强广大干部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意识。教育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把学习变为自觉行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使干部职工的学习常态化,在系统内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为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二、正确认识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培训实施规划。在实施规划中:一是必须结合实际,明确干部培训的总体目标(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干部岗位技能、培养系统复合性人才和拔尖人才),要有明确的年度目标规划,明确不同级次干部、不同年龄干部、同一级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培训目标,在目标上要把重点放在适应岗位工作能力上;二是根据培训目标和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殴人施教,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在以往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干,部进行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制作可视教材,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展教育培训。要突出学用结合,注重发挥实践锻炼、岗位练兵和参观考察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针对地税工学矛盾相对突出的实际,要狠抓干部自学,提高干部个体的自学能力。要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从一般号召,通过有效机制的建立转化为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四要建立符合地税实际的教育培训分工制度(包括纵向和横向)和领导工作体制。
三、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十大机制,确保干部素质不断得以提升。一是结合商洛地税实际,建立符合商洛地税工作特点的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减少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是完善促进干部日常学习的考核机制,把干部日常学习纳入公务员考核之中,促进干部学习常态化;三是完善学用结合的机制,建立地税人才库,把考试、考核中的优秀人员纳入地税人才库。不进入地税人才库的人员,不能作为各级地税机关的后备干部人选。在干部任前公示时,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公示的内容之一;四是完善竞争上岗机制,激发干部内在的学习动力。
根据工作规律,每三年在系统内有组织的开展竞争上岗活动。把干部任职资质测试作为竞争上岗的重要条件,对不适合在机关和重要岗位上的人员进行调整;五是进二步完善交流轮岗和上挂下派工作机制,丰富干部视野,增长工作.才干;六是建立岗位练兵工作机制,使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促进干部岗位技能的不断提高;七是建立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机制,鼓励干部参加与税收业务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和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地税系统培养复合性人才;八是完善约束机制,对不愿学习、不爱学习、学习考核后进、完不成学习任务的人员建立必要的处罚机制,如责令待岗学习、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使其政治上、经济上、荣誉上受到一定的损失;九是建立可操作的教育培训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把评估结果作为领导班子的政绩进行考核;十是建立调研机制,每三年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建立固定的教育培训经费供给机制,因地制宜地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要加强对政工干部的培训,使从事教育培训管理的干部掌握科学的教育培训理论,使“培训者先受培训”的理念得以落实。要内外结合,建立师资队伍,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为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任务提供人才保证。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七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三农问题就是----------、------------和农民问题。
3、----------------------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5、--------------是调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规范。
6、农村经济体制由-----------------体制向----------------------------体制转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7、现代农业要求------------------------,要求农、林、牧、渔业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以此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8、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包括--------------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9、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发展路子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项3分,共27分)。
1、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的是:()。
a、乡镇党委。
b、村支部。
c、村委会。
d、县党委。
e、乡政府。
2、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是:()。
a、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b、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
c、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d、建设精神文明,
e、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行政法b、民法c、宪法d、刑法。
4、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5、发展党员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标准b、保证质量c、改善结构d、慎重发展。
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构建有效的()机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
施与具体对策。
a、实施b、计划c、生产d、监督。
7、就业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保障()的充分就业则是我国落实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a、工人b、农民c、大学生d、退伍军人。
8、改革20年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转化。
a、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c、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
9、应该逐步按(a)生活保障线标准对民政救济对象实现基本生活保障。
a、最低b、最高c、中等d、比较高。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4、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5、农村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6、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密切联系群众是农村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
2、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第八篇】
我镇现有基层党组织49个,党员1262名。20xx年,富镇党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富镇的党建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确保了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先后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43条,张贴流动标语82条,召开座谈会46场次,在全镇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抓好专题学习,强化理论基础。坚持每周一下午学习日的制度,有意识地激发起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为活动顺利开展打好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三是制定方案,明确主题,精心设置载体。我镇明确提出这次活动的主题为:“依托汽车装具产业,做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小城镇建设,全力打造富裕、稳定、和谐新富镇”。同时,富镇党委开展了“忆党史、铭党恩、创先进”活动。20xx年6月29日,富镇党委在镇政府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庆七一,重温党的历程,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知识讲座,特邀市委党校党支部书记郭树旺同志专题授课,全镇机关党员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和部分村的党员代表共计128人参加了知识讲座。各支部也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党性教育”、“亮出旗帜”、“岗位奉献”、“服务群众”等活动,形成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二、强化综合整治,做好后进村的转化。
今年,我镇确定了3个后进村,为使后进村彻底转后,我们坚持做到了“人员、责任、措施、力度”四个到位,针对后进村西任英、姜屯、孙亮屯等村存在的问题,分别选派了3名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带领6名机关干部组成3个转后工作队,入村开展工作。目前,孙亮屯已完成村内公路硬化1650米,铺节水管道3000米。姜屯村铺设节水管道1500米,翻修通村路1200米。西任英改造了村内自来水,健全了两室制度。就当前工作进展看,各村都已按期完成转后工作。
三、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大学生村官孙明,20xx年10月底到富镇村担任村长助理,20xx年底新来一名大学生村官王超,任严铺村支书助理。2人全部按上级要求在村开展工作,能够深入群众,扎实工作,得到了镇村两级领导的认可。董飞、郭居仪、刘尊三位大学生村官经组织分配,分别担任富镇前董屯村支部书记助理、北董屯村主任助理、东董屯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在富镇组织委员、包村片长等领导的带领下,于20xx年11月11日,前往三村报到。到村后大学生村官分别与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及部分党员会面,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村班子成员热心的给大学生讲解班子组成情况及村里的工作任务概况,大学生村官也悉心的听取,同时表达了听从组织安排、认真工作经的决心。通过交流各大学生村官和村班子组成成员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为抓实抓好“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并把推行“三议一行一监督”工作机制纳入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中,采取情况通报、跟踪问效等措施严格考核。今年以来,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富镇、严铺等村的示范作用,在全镇41个村全面推行“三议一行一监督”。为培树好的典型,富镇党委精心选树、重点跟踪、积极指导、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典型“一杆旗”、“一盏灯”的示范带动作用。南陈路工程作为我市20xx年大事实事之一,涉及我镇6个行政村,全长8公里,公路建设涉及农户590家,征用占地面积341亩,其中青苗面积105亩,林地面积16亩,树木5100棵。在今年的南陈路修建工作中,周屯村新任支部书记周印忠就是个好典型,为做好占地户的补偿工作,支部所做出的每一项决定都做到了公开透明,并严格按程序操作,为作好表率,他个人带头拿出5亩多水浇地,并动员其他党员干部也做奉献,确保了工程按期施工,同时也得到了村民的拥护。
五、规范程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重点解决了部分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年龄老化、多年未发展党员,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今年,我们严把发展质量关,全镇新发展党员23名,入党积极分子35名。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党委书记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对未能完成消除“空白村”任务以及继续出现发展党员“空白”的村,不得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督导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对村级发展党员情况每季度一检查,对各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情况、发展农民党员情况进行督导。同时,加大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村外出打工的党员不断增多,为了便于管理,镇党委出台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各村党支部利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将回村的流动党员请到党支部进行补课,并发放了《流动党员证》,使流动党员回家归支部、出门有组织,能够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发挥好党员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镇的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镇村干部的思想观念与新形势的发展有些不适应;三是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形式不相适应,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四是村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五是党员的老龄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六是多数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缺少经济发展的后劲。
我镇明年党建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会议精神,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继续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等各项工作,拓宽监督渠道,扩大监督范围,提高廉洁从政成效。二是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活力,加大基层党组织的转后力度,建立长效的防瘫预警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把那些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主要岗位上来,加大素质教育培训,使之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选拔培养群众基础好、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积极分子,建立完善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五是充分富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镇域特色经济,努力培植后续财源,保障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