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学期个人总结范例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职高学期个人总结范例优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职高学期个人总结【第一篇】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如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一技之长,又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简单的专业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地围绕这个中心目标,针对问题,对现行的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深入地探索。

一、问卷调查分析

对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新生,包括护理、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临床(乡村医生)、针灸推拿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422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主要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及“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等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我校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除普通高中毕业生外,还包括春季和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此外,随着我校中高职衔接招生形式改革的推进,中职学生将会被纳入生源。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学习习惯较好,但学生个人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如被调查学生中英语入学最高分为108分(英语高考总分为150分),最低分26分,平均分为73分。而春季和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主要表现为词汇量不足,表达能力欠缺,学习自觉性不高,少数学生还有厌学情绪。因此,学生入学英语基础水平呈现明显差异。

2.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有待提高。对学生学习中的最大障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选择“听力、口语不好”,此项与“阅读、语法、写作”相比,成为英语学习中的第一大困难,有的学生甚至反映在入学就读高职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此种状况与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是分不开的。目前,虽然初高中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为了提高升学率,部分学校依旧运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词汇和语法传授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书面习题来提高英语成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一种想听听不懂、想说说不出的感觉,更谈不上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了。

3.医护专业英语教学需要强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医护专业英语;86%的学生选择“凭现有英语水平,不能在职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57%的学生选择“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时间相当”;只有21%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教学时间大于专业英语”。以上数据表明,适度强化行业英语教学是多数学生的共同愿望。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此所做的努力明显不足,存在着专业特色性课程资源匮乏及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合理过渡与衔接问题。

二、对策探究

以《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依据,针对我校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行以“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服务专业”为目标的英语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实行“模块化”英语教学模式,强化英语基础教学。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悬殊这一问题,贯彻《基本要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实行“模块化”英语教学。首先,将新生入学英语水平测试常态化,分模块建立单词、语法、阅读、写作、听力试题库,各模块按照难易程度细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测试题目。根据当届新生英语高考成绩,选取不同模块编写难易适度的入学水平摸底测试,确保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新生的真实英语水平。并以此作为依据,确定教学的起点。其次,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分模块建立单词、语法、阅读、写作、听力教学资源库,各模块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细分为基础类、强化类、冲刺(高分)类三个梯度的教学内容。根据各系和各班的平均入学英语水平及薄弱环节,分别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取相应模块灵活制定教学内容,期末试题分别命题,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此外,分模块开设了听力、语法、阅读及写作A级辅导班和四级辅导班,个性化地攻破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弱项,同时解决同一授课班内英语水平个体差异问题。通过实行“模块化”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第一障碍得以突破。

2.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突出英语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环境下,学生最有可能用到英语的机会主要是交际性沟通。对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形成和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要提升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突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已成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而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实践教学。首先,加大课堂教学听说比例。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少用中文,逐步实现全英教学。我校英语教学共三个学期,即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课堂讲授50%用英文;第二学期,70%用英文讲授;第三学期实现90%英文授课。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发言的比重也应逐学期增加,即第一学期,学生发言时间占课堂时间30%;第二学期,占50%;第三学期,课堂上70%的时间由学生发言。其次,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倾向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考查,考核内容除语言知识、阅读、写作外,加强听说能力的考查力度。除笔试外,增加口试考核方式,主要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听力、口语、口译等方面进行测试,内容形式可丰富多样,如情景对话、口头作文、小组角色表演、看图说话、短剧表演、文章归纳总结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各项英语实践活动。为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我们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立医专无线英语广播电台,每天分四个时段为学生播放,内容包括英语A、B级考试、英文剧集、英文歌曲、趣味英语知识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与校团委、学生会合作,共同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短剧歌曲模仿秀等英语主题竞赛活动,使整个校园充满学习英语的气氛,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3.服务专业,强化医护专业英语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所学专业的业务需要服务的。因此,医学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突出医学院校的特色,服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要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强化医护专业英语教学。

(1)专业英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学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补充讲授医护用语的常用词汇,为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第三学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增添护理英语口语与医疗英语口语实训内容,依据工作流程,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讲授有关询问病史、记录病情、查体、诊断、治疗等通用医学英语知识;在第四学期安排专业英语选修课,按专业讲授专科医学英语知识。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侧重“听、说”或者“读、写”能力的培养,实施分类指导。比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的岗位需要学生更多的口头交流,教学就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更需要他们看懂药品使用英文说明,因而应该侧重“读、写”,提高阅读说明书等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此外,任课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医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进度,与当前的医学专业内容结合,科学组织教学,实现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有效对照与衔接。

(2)校内实践指导与医院实习指导相结合。为了使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与实习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相结合,解决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与英语相关的实际问题,专业英语校内实践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医学知识园地、医护英语知识竞赛、英文诊病大赛、医护英语对话诵读大赛、临床模拟演练大赛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活动。外语教师则要精心准备,负责组织筹划并协助完成各项英语活动的实施,实践活动要有完整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活动总结等,指导教师对具体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同时外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英语能力培训指导,并发给学生一些职业情景训练材料,以供学生学习参考。这些校内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英语语言输入的信息和多种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教师在进行校内实践指导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实习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指导。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和英语有关的突发问题,如有的学生对先进仪器、进口药品英文说明书看不懂,或遇到外籍患者不知如何交流等情况,外语教研室要为实习生特别设立绿色通道。学校为实习生设立咨询室,并由外语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实习生可以回校当面咨询,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沟通、QQ在线交流、发送微信、Email等多种形式与外语教研室教师进行沟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将学生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在今后的校内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指导。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以及对医护专业英语教学实用性的加强,实行以“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服务专业”为目标的英语教学改革,既保证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又体现出医学职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 李鸿雁。突显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特色之对策[J].中国科

职高学期个人总结【第二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健美操课程 教学模式 考核模式 改革实践

分类号: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并对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纲要》明确了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也明确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现代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明确的课程任务,来对我们的体育课程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模仿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目标和方向上的区别,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导致了工学割裂、教不适才的种种现状。近些年,高职院校认识到了体育教学上的不足,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诸如体育选项课、体育选修课、学生体育俱乐部等新的模式,但在教学上还保留了部分传统体育教学的特点,还在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还是停留在表面。

笔者在多年高职高专健美操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西安高等电力专科学校2010级、2011级不同专业和班级健美操课程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均做了的尝试性改革。经过了三个学期21个班级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出“以赛带教”和“以赛代考”的新健美操教学与考核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对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教学及其它专项课的教学改革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1.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校情与学情特点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的特殊性、授课班级人数较多及男女生人数比例悬殊等特点,给体育教学的组织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健美操这种时尚、流行、表现力较强的项目接触的机会不多,渠道有限,对该项目认知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如,2011-2012第二学期,在对我校南区不同专业的7个班,共276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见表1),有%的学生表示以前没有健美操的学习经历,其中%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电视、书本等渠道对健美操略有认识和了解,%学生则表示完全没有认识和了解。这样,导致了学生健美操知识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许多学生对健美操运动项目的认识不足、片面、存在误区,性格上又较为内敛、思想上较为保守、动作上放不开,甚至排斥,给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健美操课程的改革,但实际上仍未摆脱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没有体现出健美操不断更新的时代特征1。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都是健美操基本步伐的学习、《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套路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毕业以后用不上,而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的技能和品质在课堂上又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因此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造成学校体育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

教学方法较为局限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带领法、重复法等,基本上属于满堂灌现象,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的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缺乏个性化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单调枯燥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过于强调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和条理性,常使用的是三段式教学,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部分在实施时,大多采用教师在前领做,学生后面跟做的单一组织形式,从而导致了健美操课堂上常会出现教师停,则学生停;教师动,则学生动,教师在前面汗流浃背,学生在后面一味模仿或无动于衷的现象。这种课堂组织形式限制了体育课结构的发展,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价模式过于片面

传统的健美操评价内容重技能,评价标准重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成套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动作感觉,按照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得分,只片面地考查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没有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情绪、学习态度和习惯等特殊状况。这种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此影响了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

2.教学模式的新设计

课程目标

根据《纲要》对体育课程提出的要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我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总目标,利用体育的手段,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以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的,设计了本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熟悉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运动规则和裁判法;掌握健美操基本技术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能力性目标: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导向,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竞争的意识,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团队精神,培养团队合作、协作创的能力;

3 思想性目标:发挥课程优势,加强对学生思想修养、体育道德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满足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在原有课程内容——健美操基本动作、基本步伐、大众等级健美操组合动作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健美操不断更新的时代特征、高职高专院校的校情、学情,将简单、实用性较强、不同风格的舞种,如民族舞、时下流行的排舞、广场舞等基本舞步组合融入健美操课堂教学,把贴近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内容, 如搏击操、拉丁、形体等基本动作创新编排成各种时尚有趣的小组合来吸引学生对参与健美操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程度,满足学生需求,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新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动作及队形的创编,并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示、比赛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内容的创新,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健美操动作队形和音乐的创编,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创编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选择和音乐欣赏的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多种教法的结合与优化

单一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健美操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使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师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系统地选择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并合理运用。

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如示范与讲解、分解与完整、纠正错误等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创新和借鉴地使用了“小团队”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教学比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优化,根据课的任务需要,灵活、多变的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小团队内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法,对提高学生的配合能力、自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显著的效果;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教学比赛法和表演法的运用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耐挫能力及欣赏与追求美的能力,也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3。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用,体现了“教为引导,学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去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不仅解决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培养和明显的提高,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目的,为学生将来面临的职场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先进教学设备与技术的引入

在健美操教学中,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与技术,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学生练习的细节、学生的展示和表演、组间竞赛、教学比赛等录制下来,将这些影像资料制作成课件,放在学校的教学资源网上,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网络学习;课外,通过鼓励学生查阅健美操相关期刊、杂志以及相近学科的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学科的最新资讯,学习最新的健身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健美操教学及比赛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观摩和课外自学,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以表演者情绪表现来感染学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动作素材,依托网络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及时地纠正和帮助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觉、自愿、有兴趣地参与到健美操学习当中来,实现了课堂与网络、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赛带教

以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健美操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两年多的健美操教学改革尝试,构建了“以赛带教”健美操教学新模式。

在进行健美操套路组合的学习过程中,把一套动作按组合分成4个或若干个教学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光注重知识技术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各队都要进行学习效果的展示和表演,通过团队之间的观摩和探讨,帮助每个团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两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各队进行教学比赛,直至学期结束时大型的教学比赛。利用平时课堂上各种形式的展示到课程中班级内各团队之间的教学比赛再到期末班级间大型的教学比赛和表演串接起来,用小分段式的教学方式,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来带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搭建起“以赛带教”的新教学模式,如下图:

图1 小分段式教学模式

针对新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分成以下五个部分来进行:

(1)引情激趣:上课开始阶段,通过各种小游戏、不同风格舞种创编的各种简单有趣的小组合,在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热身,活动身体,启迪心智,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兴奋性。

(2)集中学练:教师对健美操授课内容中关键技术、基本动作、组合动作等,集中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统一的纠正和帮助。对各队队长和学习能力强,掌握技术动作快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和关注。

(3)合作学练: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授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安排任务布置给每队,并提出要求,各队在队长的带领组织下,在规定时间内,以小团队的形式,按要求共同学习,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教师在通过引导各队进行探究式学习,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针对各队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各队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帮助。

(4)团队展示:是给各队提供的展示交流和表演的环节。各队把队员们共同学习的效果及努力合作完成任务的结果,通过团队的共同合作表演,向大家进行汇报和展示。各队在展示中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共同努力表现出团队整齐、熟练、规范的动作,体现出健美操的动作美或练习队形的变换美,实现队与队之间互动与展示的学习目的。

(5)评价总结:各队展示表演完成后,给学生提供相互评价、学习和交流的阶段。针对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效果,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团队间的自评、互评肯定他人成绩,总结发现本队的不足,以待日后的完善和改进。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点评和分析,肯定各队的优势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指出各队存在的不足之处,强调须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以鼓励,提供给学生改进的建议及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本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创新——以赛代考

1、考核评价模式的设计思路:打破传统健美操考核中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过程评价的陈旧评价体系。新的考核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体现;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幅度;更加注重学生判断节奏、鉴别剪辑音乐,创新动作、创新队形等综合能力的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多年的尝试和总结,笔者在“以赛带教”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赛代考”的健美操考评模式。

2、课程考核评定方法:学生学期成绩由团队考评成绩和个体考评成绩组成。团队评价成绩是学生所在团队在学期的平时、阶段、期末教学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对团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合作创新、共同完成各项比赛任务等综合能力的考评;个人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在学期各阶段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取得的理论成绩及个人在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表现及对团队做出的贡献等的综合考评。

课程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平时、阶段与期末三结合的方式,以考核评价团队综合表现为平台,来评价个体的成绩。课程融表演、展示、考核等各种形式的比赛为一体,用“以赛代考”的新型考核形式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3.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程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学期、两个年级,不同专业 21个班级的实践教学应用、通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反馈,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改进完善,构建了“以赛带教”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和“以赛代考”的考核评价模式。

新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从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性、学习主动性、课外练习情况、任务完成的效果、取得的成绩到对课程的各种评价反馈都表明,学生在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和提高,并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其教学效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学生观念的转变

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健美操课程的态度,从开始的排斥-接受-喜欢;从开始的不了解-认识-投入,加深了对本课程的认知,学生的观念得到转变,态度有了改变,行动有了体现,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掌握健身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的理想学习成绩。

在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对所带4个热动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发问卷11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在所带7个班级中,下发问卷240份,回收211份,有效率为88%,参加调研的学生均对健美操课程进行了反馈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接受和喜欢本课程的设计,认为课程设计新颖有创意,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好,给予了肯定和好评。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学生对本课程满意度调查表(n1=113,n2=211)

在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共下发问卷276份,276人均对课程做出了反馈和评价,其中男生73人,女生203人,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

(1)其中274人表示支持新的教学理念,接受和喜欢这种“以赛带教”的教学模式,占总人数的%;1人表示不能接受,1人表示无所谓。其中199人表示教学效果非常好,占%,71人表示效果较好,占%,6人认为效果一般,占2%。调查结果见表5、表6

表5 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接受度调查表(n=276)

表6 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反馈调查表(n=276)

(2)其中有272人表示这种“以赛代考”的考评模式,替代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表示能接受的占%;3人表示不能接受,1人表示无所谓。其中249人对这种考评模式表示非常满意,占%;27人表示可以,占%。调查结果见表8、表9

表8 学生对课程考核模式接受度调查表(n=276)

表9 学生对课程考核模式满意度调查表(n=276)

(3)其中260人表示通过新模式的教学和课后练习,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和内容,占总人数的%;其中16人因为个别原因和特殊情况没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占%。

(4)其中254人对课程的授课内容表示满意,占总人数的%,17人表示可以,2人表示不能接受,3人表示无所谓;其中179人,表示课堂上引入的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增进和团队精神的打造,有很好的效果,占%;92人认为效果良好,占%;5人认为一般,占%。调查结果见表10、11

表10 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表(n=276)

表11 学生对贯穿课程始终的团队建设效果调查表(n=276)

学生素质的提高

通过新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对动作的掌控能力、动作的节奏感和乐感上,以及心理素质、身体的协调、柔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均得到了锻炼和改善,学生完成健美操动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不仅改善了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技能,掌握了一项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参与这项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身体素质的储备条件,更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学生能力的提升

本文研究的模式创新了健美操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新模式教学的实施,在团队内部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在团队合作学习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新的考核模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编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耐挫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生潜力的挖掘

本文研究构建的考评模式,学生集编、导、演于一身,共同完成比赛的策划、组织、评判,方式新颖、富有创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创作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创作和表演的热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风采的平台;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增进了不同专业、年级、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友谊。

4.课程新模式的特点

本文的研究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取、教学设计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均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和改革,充分体现了本课程改革在实践性和开放性上的应用。与传统健美操课程模式相比,本课程模式充分发挥健美操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的特殊功效,充分体现了“教为引导,学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课的组织与实施更加合理,考评方式更加开放、公平、客观、全面。

1、本课程以体育教学新理念,教育思想为指导,打破原有课程结构,淡化竞技,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突出该项目的健身性、趣味性、欣赏性、参与性、实用性等特点。通过实践,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本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2、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在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身心素质方面开拓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合作平台”和“展示平台”的建设,超越了体育项目本身的内涵和意义,充分挖掘了健美操运动的内在潜力,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感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增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本课程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结合,充分体现了“互动教”,“主动学”的互动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动”为主线,运用各种形式的比赛带动教学,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用“以赛带教”的教学模式和“以赛代考”的考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了课堂的教与学、课外训练、竞赛组织和管理及裁判工作的全过程,以此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身动、心动、脑动直至最终的行动,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法为主领、合为主要,评为过程”的原则4,使学生在“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和完成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4、本课程的考核使用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并且把过程评价贯穿始终。在实践教学中,实现了“教考”同步的教学过程,搭建起了更加开放、公正、合理、全面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团队的表现和进步为基础,较为客观地评价团队中个人的表现和进步。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塑造贯穿到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5、本课程除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之外,创新地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感激励式教学法”、“小团队”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教学比赛法,多种生动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健美操教学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6、本课程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打造团队精神,使学生更具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能够有效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首次尝试性地把团队建设部分内容引入到健美操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受到显著的效果。如,在第一次实践课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按要求以自由组队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团队并推选出本队的队长,设计本队队名、队呼和肢体动作来展示各队的风采及信心。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并参加最终考核和教学比赛。通过小游戏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愉快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而一堂好的体育课,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模式的共同作用,作为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摸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步和表现等因素,综合地评价考核学生成绩。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给高职高专院校同类课程、不同科目的教学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和实践指导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辉。高职体育院校健美操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0,(3)

[2] 欧鹏飞。高校健美操教学创新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08-110.

[3]刘淑芬。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选修课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职高学期个人总结【第三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求职心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作者简介]陈晶(1970-),女,陕西礼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陕西 咸阳 712000)侯雪萍(1985-),女,陕西乾县人,延安市实验中学,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与学生职业规划。(陕西 延安 716000)王蕊(1984-),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陕西 咸阳71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理与职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ZK09-004)和2010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陕西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理与职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0JK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92-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种局面无疑给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同时也使这些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一、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理

高职高专学生求职心理是指高职高专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状况与特征的总和。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理千姿百态,就其求职过程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总结为“良性求职心理”和“异常求职心理”两种求职心态。

(一)良性求职心理

“良性求职心理”常见于那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的求职者中。如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以大局为重,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经济落后地区工作锻炼,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一种职业品德。而多数毕业生则结合自身情况,求职过程针对外部就业环境,积极主动选择适合自身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相适宜的岗位,谋求组织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双赢。

(二)异常求职心理

“异常求职心理”指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持有的不客观、非理性的求职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求闲心理。部分学生因害怕职业风险,本着以满足个人基本生存需要和生活便利为前提,从职业的稳定、舒适、清闲而非个人发展出发来选择职业岗位。就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情况而言,追求安稳舒适、生活便利、离家近仍是多数毕业生的主要选择。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许多毕业生把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等收入待遇稳定的单位作为首选。

2.从众依赖心理。指以“多数人选择”为导向,缺乏对个人兴趣和特长的认真分析,定位不当、盲目随大流。很多学生临近毕业,把求得既能发挥专业特长,又有良好工作环境的岗位的重任寄托在亲戚、父母、学校和老师身上。这种不结合自身情况盲目从众,必然导致个人求职定位错误,延误择业时机,也会影响未来工作的适应与胜任。

3.焦虑矛盾心理。主要表现为急躁,拿不定主意,择业过程反复掂量利弊得失,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毕业前夕或就业岗位没有最终确定之前,这种心理尤为明显。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有生理缺陷、成绩欠佳、不善“包装”的学生,在规定期限内未落实单位、或临近毕业单位仍无着落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些毕业生甚至脚踏两只船,迟迟不与用人单位签约,认为一旦签约就会不自由,签协议后却又后悔没有后来的单位好。

以上求职心理较为明显地展示了当下高职高专学生与时俱进的求职心态,也反映了其价值观、劳动观与职业观的微妙变化。这些求职心态以现实为基础,与当下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紧密相关。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缺乏规划意识,盲目乐观

不少在校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未来只有模糊的打算,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作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国家近年来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必然使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二)求职与就业急功近利

近年来许多学生为了顺利就业,都在努力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在校参加各种专业课程学习、课后大部分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真正规划如何努力选择适合个人兴趣、能力发展相匹配的工作事宜却没有时间考虑。部分院校评估考核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绩效也多数从学生就业率人手,忽视学生能够就业的质量。这种局面导致许多就业指导部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非真正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三)忽视专业系统建设,指导教师匮乏

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剧增,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许多院校没有把职业规划教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没有规范的教材,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一些院校为应对上级主管部门检查,临时加开一些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单一、知识零散、学生接受效果很差。同时,从业指导教师不具备相关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规划指导等基础理论,也不具备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部分院校现有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职业追求、认知偏差、职位限制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施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客观、理性、成熟地选择职业。笔者认为,可以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一)学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盲目、错位的求职心理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密不可分,但个体社会化与自我生存发展目标的确立是大学教育不可缺失的环节。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社会化和职业发展要求为目标,成功就业为目的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使学生自觉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合理定位,确立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目标。学校方面可从以下几条途径着手:

1.重视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通过入学教育,促进学生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行业前沿技术、职业道德等的初步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尽早明确个人未来职业走向,确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平衡在校学习各阶段资源的投入,注意训练职业发展所需的各方面能力,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毕业求职、步入岗位、增强竞争能力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有效开展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并引导帮助其从事与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为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打好基础。

2.改革课程教学。近10年来,高职高专教育不断丰富、完善课程体系、理实一体的教学实践尝试等。尽管每个高职高专院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指导部门,但大多注重政策层面的指导,多关注“就业本身”,对就业质量的管理常常顾此失彼。虽然很多院校也陆续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学生职业生涯培训。但师资配备多为兼职,培训偏理论轻实践,且真正既懂专业而又通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很少,学生认可度差,培训效果走过程。

因此,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断丰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更多的学生从该课程有所启示、有所收获。有效整合自身人力资源,理性规划人生,为走向社会、步入岗位,开始职业生涯做好硬件准备。

3.转变就业观念。就业是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个体生活经济来源问题。择业是主动、自主、有远见的审慎选择,不仅是寻找工作,更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非被动地就业。但“先就业,再择业”仍是目前很多就业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所持有的一种观点。尽管“就业”意味着一份生活经济来源,使学生很快融入社会、安稳下来,但这种缺乏理性思考与规划的行为,会导致盲目地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很可能导致工作不开心、业绩平平,甚至职业倦怠,最终频繁换工作,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

因此,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在多方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的基础上,应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综合因素,客观理性地对求职择业进行合理定位,正确认知职业岗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为自己确立职业起步与发展的合理目标。

4.建立完善机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单凭个人努力与经验很难实现目标。而借助专业职业咨询的经验优势,为学生个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专门职业咨询服务机构,应配备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与经验,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工作开展中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从实际出发,科学、积极、主动地对学生开展职业咨询、择业指导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把个人的职业选择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因此,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要建立以专业职业咨询机构、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全程生涯指导机构,建立全过程渗透的就业指导体系和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及时、到位、有效的服务。

(二)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强大的外部环境教育一定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信息与机遇,但这一切还需学生自我认知客观、定位清晰、明标明确的个人素质的成熟与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参与自我评估。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个学生都应及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适当自我定位,以良好的心态认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体系,使学生对个人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进行测评。达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诊断出个人问题所在,自我分析,并通过每学期这样的评估,提高综合能力,为毕业成功融入社会打好个人基础。

2.客观认识社会。对所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涉及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只有明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外部职业环境与就业形势,学生才能确立适当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并使之更切合实际,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获得理想工作。

如何迈好这第一步,要求在校学生首先对环境进行分析,主要是外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分析。环境分析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是对自己向往或对口的行业进行了解,了解该职业的发展前景、职业性质、职业素质与能力、职业含金量、任职资格等具体从业要求。通过一系列对特定环境条件与变化情况、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的分析,特别是职业分析环节的进行,明晰在校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为确立今后人生目标,合理的职业定位做好铺垫。

3.设定职业目标。在前期自我评估、了解自我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帮助下,学生可在比较客观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职业目标设定,合理分解职业目标为学生的特定学期职业生涯目标,即将学生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培训兴趣与才能、培养性格、适应外部环境等),制定阶段性的努力目标即学生的学期目标或事件目标。学生在特定学期职业目标的驱动下,根据个人资源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收获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子目标,进而为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完成奠定大学阶段的准备。这样就使难度艰巨的个人职业目标分解为难度适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期目标或事件。促进学生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有序提高个体能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不断吻合。

4.生涯规划调整。影响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些可以把握,有些则难以预测。早期制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可能由于学生自身经验缺乏、对自我资源及外部环境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确立的职业目标可能模糊抽象,甚至严重脱离个人实际。随着不断学习与经验累计,特别是通过检验自己学期特定职业生涯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有必要在外界环境和自身情况变化后,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资源与行动计划,重新进行自我剖析与评估,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理性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不断整合自身资源,修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及学期目标,及时纠正两者偏差。主要包括职业目标的修正、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路径的选择、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确立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四、小结

面对国家政策调整、经济形势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方向与学生自身特点,在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准确把握学生求职心理将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认知自我,准确定位,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确立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增进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为今后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做好基础工作。

[注释]

①赵婵娟。谈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心理[J].高校教育研究,2009(7):85.

②杨海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83.

③叶小小。浅议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2.

④杜林致,张旭翔。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拓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23.

⑤郁顺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2):49.

职高学期个人总结【第四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特点 教学 管理 科技发展 网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40-02

不同时期大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新时期的大学生又表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探讨大学生在校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高专学生是一群有积极性、有热情又与社会接轨的学生,有很多方面特点的特殊群体,分别为目的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不足、适应能力受到考验、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情绪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需待加强[1]。学生往往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表现。比如从进入学校便考虑将来去哪些地区哪类单位找工作,并已经确定自己的意向,甚至有些学生原先便已经学习过基础与专业课,早已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工作岗位,总想表现出聪明、睿智,希望有与重点大学本科生同样的高能力,模仿有能力的人的表现,以期能被其他人所认知和认可。

就高职学生教学管理而言,永远抓住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放松。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工作;难点是一个好的班风的建设和文明卫生公寓的建设。

1 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并受到一定程度群体性影响。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组织不同学生回答问题和畅谈,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带动性,开展热烈的班级授课氛围。

对高职高专教育来说,可采用以下方式。

(1)实践教学应该是教学重点,学生对实践动手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单纯枯燥的理论课程学习,教师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1]。针对不同的情况,可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展现不同学生的性格魅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1]。因为入校考分较低,很多人低估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其实,如果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分清主次,明辨是非,高职高专学生同样能够认真学习枯燥细致的知识,并较好地回答问题,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 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导人的行为和表现的重要原因。高职高专学生一般不考虑将来有多大发展,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实现多少社会价值,部分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生涯没有一定的设想或规划。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而且也随着家庭条件、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发展变化。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自尊心和进取心。不仅仅在认识的人周围考上大学,还想能争取当上优秀学生或者干部,争取到更多的奖学金,既补贴家庭和生活,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另一方面将来去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城市,找到一份人人称羡的好工作,不止多挣点钱保证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更能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帮助。而一些学习困难的高职高专学生,他们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在教W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3 学习方式

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随着科技发展和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与人联络更为紧密,高职高专学生也开始通过网络途径增进课堂学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案例分析、专业实训等)提供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

4 学习方法

高职高专学习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学习,入学后,学生对高职高专的学习活动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刚入学的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高专的学习生活,这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也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只有少部分学生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教师应当适当支持鼓励少数同学,并提高后进同学的积极性。

5 动手能力

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高专学生更注重实践,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都较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这样的体会,即“并不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上高职高专院校;单位选择的应是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2]。

6 心理特点

2010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卢迪对天津市某高职院校的2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9)及其他(F10)10个方面进行分析,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工具,收回的211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偏执(F8)人数较高[2]。

很多用人单位会瞧不起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因此容易出现自卑感,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鼓励式教学方法[1]。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树立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到特定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和带有主观意识地判断学生的行为。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讲课速度应当适应学生的反应速度。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会招致学生的反感。

7 就各学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学期特点和工作

(1)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

(2)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

(3)轻松感与被动感交织。

(4)疲劳感与适应感交织。

安排紧凑的校园生活,与原先想象的轻松自在的日子有所出入,便会时常在课堂活动中打盹,不时地走神,答非所问。随着学习和了解的深入,突然感觉失去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参考管理方法:(1)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校园文化宣传和社团活动。采取各种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比如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学会感恩,孝敬父母”的活动中,要求每位新生写一封家信。(2)不畏难点,齐抓共管,解决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3)教育要认真,管理要严格。(4)培养和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工作中注意引导和保护他们,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队伍的中流砥柱。学生往往更能理解学生,让更多的精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提高学生管理的自律性。

第二学期特点和工作

学生已基本了解和适应学校生活,同学之间已基本熟悉,开始认识和了解其他班级的同学、学校的风云人物,开始听说个别上进学生的事迹,并开始学习和模仿。通过榜样学习,树立坚定的信念。

参考管理方法:(1)开展大量的群众性活动。(2)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和图书馆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4)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加强和注重横向联系,适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学生恋爱、暗恋及失恋的引导工作,使学生正确对待。

第三学期特点和工作

随着各种组织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学生之间的来往增多,关系复杂起来。各种苗头和问题也发生并逐渐暴露出来。学生在各方面都比较活跃。所以,学生进入了矛盾的暴露和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种兴奋的特点。参考管理方法如下。

(1)启发学生思想上、政治上进步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努力纠正人生观的偏差。

(2)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N问题。

(3)调整好各种冲突的关系,及时妥善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好团结工作。

(4)充分发挥班干部、积极分子、党员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工作要有层次。

(6)塑造教育和改造教育相结合。

(7)对待变化中的学生,应给予理解和支持。

第四、五、六学期,注重对学生校园实训实习、就业的指导,并进入企业指导学生的选择、工作和发展。

(1)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现在学生对社会信息了解和掌握增多,选择更多,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教师应帮助和指导学生做出更适合和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2)如何更高质量地实习。当学生进入医院和企业实习时,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更好地与同学、同事相处,并争取能够在实习单位留下。

(3)选择就业方向。学生往往会有不止一个的工作机会,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好的工作单位。

总之,在网络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丰富化的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了新的特点,教师应当紧随时代潮流,把握新时期的新特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玲利。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相应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51.

[2] 卢迪。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7):31.

35 6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