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调查报告【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毛概调查报告【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毛概调查报告【第一篇】

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城市乞讨现象认识的调查

调查对象: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学生

调查目的:①调查城市乞讨现象的社会现实,关心并深入了解社会生活,通过调查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通过调查,让小组成员探寻当代大学生同情心现状及大学生道德心理,培养我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③了解大学生群体对城市乞讨现象的态度,分析这一态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调查方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时间:11月25日~12月9日

调查背景:

在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大批劳动力涌入城市,社会贫富差距逐步加大。在人们关注的视线之外有一群生活在社会低层甚至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城市乞讨人员。城市乞讨现象的产生反映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带来了许多隐患,但至今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国家和政府曾出台过关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政策,但时至今日,城市乞讨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而且呈现出复杂化、职业化的趋势。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城市乞讨现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学生群体代表着社会的知识阶层,对城市乞讨现象的态度代表着先锋群体对边缘群体的关怀和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的道德和价值导向。

调查数据分析:

本小组在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分四天随机抽取调查了共100名在校学生。在调查样本中各年级同学数相近,男女比例约为2:3。

调查统计表明:在被调查对象中有80%的同学遭遇过乞讨请求,其中%的同学对城市乞讨者进行过施舍,而他们选择帮助的有%是残障人士。在被调查者中,有%的人认为城市乞讨者值得同情,社会应给予更多关注。当面对乞讨要求时,%的人认为有就给点没有就算了。同时,%的人反对政府驱逐城市乞讨者的行为,对于社会是否应根除乞讨者这一问题,赞同反对各占一半,但%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城市乞讨者的帮助力度。

调查统计显示:在面对各类乞讨人员时,更多的人愿意相信残疾人和老人的真实性。之所以不给那些年轻乞讨者帮助,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有能力自力更生。这表明,在是否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帮助的问题上,很大部分的人具有自己的判断力,又没能完全摆脱同情心的支配。同时还有部分人表示,之所以不给一些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十有八九是骗子,甚至有职业乞丐和帮派操纵的嫌疑。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分清辨别出乞讨者的真

伪,这种欺骗性让施助的人无法接受,因而对乞讨者选择漠视。虽然市民对城市乞讨人员的关注表现冷淡,但是还是希望政府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帮助乞讨人员更好生活。这说明市民希望政府切实履行职责,但又过分地依赖政府而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事务中的义务。

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城市乞讨者已成为最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事之一,成为和谐城市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会影响城市形象而且更关乎百姓生存大计,只有解决好像街头乞讨这样的民生问题,和谐城市建设才能能到广大市民的支持的拥护。

那么为何城市乞讨现象在我国城市中如此普遍呢?分析我国近年来的社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正是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催生了城市乞讨这一现象的发生。

城市乞讨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根本原因在于底层人民的贫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富强了,我国的GDP也成为世界第二,社会中富人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现象造成了一种假象:中国人富起来了。其实不然,真正富起来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这很少一部分人手中拥有者大部分的财富,而更多的人正为生计奔波。虽然工资也在涨高,但永远也涨不过CPI。在偏远地区及农村由于贫困,很多人生病无钱医治;孤寡老人没人赡养;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政府不闻不问或者无力帮助。迫于生计,这些人最终走上了乞讨之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很多农民在家里种地的收成还不如在大城市乞讨的收入,这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乞讨者,从而使城市乞讨队伍不断壮大。

其次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乞讨者的管理不力或者是不作为。虽然早在2003年我国就正式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然而,这一政令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各地的城市乞讨仍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在个别城市出现过为改善市容暴力驱赶城市乞讨者的情况。所以,完善一套处理城市乞讨问题的法律管理机制是规范乞讨市场的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在执法时还必须注意区别对待:对真正迫于生计而乞讨的人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对通过欺诈行为乞讨的和违法犯罪性职业乞讨者进行严厉打击。一直以来正是由于对虚假乞讨的打击力度严重不足,使一些想通过乞讨发家致富和从事违法犯罪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这不仅欺骗了人们的感情,引发了社会信任危机,也损害了那些真正乞讨者的利益和信誉,而且还会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还有随着市场经济深入人心,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诚信的缺失和金钱至上的观念对居民的影响也很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道德正在弱化。由于以“孝”为中心的家庭伦理道德不断弱化,出现了很多子不养老的现象。老年人因为自身原因在社会上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农村,他们劳动能力弱,文化知识水平低,当出现子不养老时,很多老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即使知道也不愿把子女告上法庭。于是,当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无以维持生计的时候,就很可能走上乞讨之路。

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健全。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城镇失业人员,覆盖范围很小,而且在广大农村,因为物价上涨,每月一二百元的低保根本不能维持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生活所迫,一些人不得不走上街头行乞之路。

许多大城市日益增多的城市乞讨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城市繁华商业地段的乞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利于和谐城市建设,当然这并不是说城市不能存在乞讨者,在欧美发达国家街头乞讨

亦不可避免,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将街头乞讨规范化,使之有序,继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而非现在我们看到的格格不入。

其次,乞讨现象职业化、商业化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市民反感,造成了市民对乞讨者的不信任,这种同情危机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了接受社会帮助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这种同情危机正越来越向青少年群体蔓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已陷入两难境地,久而久之,社会同情心将会缺失,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持久良性发展。

还有,乞讨群体的扩大将助长社会惰性风气的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底层贫困者

或是投机者走上乞讨之路,“不是嗟来之食”的民族精神受到挑战。城市乞讨者乞丐为

了获取钱财,不顾廉耻,采用阻挡、漫骂、下跪等方法纠缠行人,完全丧失了人格尊严,长期如此,必会造成精神堕落,失去进取之心,而民族的进步靠的正是国民的进取之心。

同时,城市乞讨的无序化亦会影响社会稳定。随着大量乞讨者涌入城市,城市的既有秩序将会被打乱,一些乞讨者违反交通规定在车行道乞讨更是威胁到公共安全。另外,一些乞讨者眼见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后,可能产生厌世情绪更严重者有可能产生报复社会的情绪,这将威胁社会安全。同时,伴随乞讨人员增多,城市盗窃现象亦在加剧,这些都是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

城市乞讨现象的负面影响正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改革开放的基础和社会安定的基石。所以,妥善治理城市乞讨现象已经刻不容缓。

解决城市乞讨现象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我认为,当前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相当多财富,在继续大力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将社会公平提到与经济发展同等地位,因为30多年发展取得的财富正日益集中于占社会总人数很少的富人阶层,“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正日益凸显。所以,我认为当年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在重点要做的应是“先富帮助后富”,所以,国家应大幅调整社会分配比率,同时将建设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先解决了平衡发展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才能有新的发展动力,才能持久。“西部大开发”、“新农村”要的不是口号而是真正的政策转移,政策扶持,所以,政府政策改革任重而道远。

其次,必须用法律法规健全城市乞讨的救助安置及管理规范。政府应出台标准区分真正乞讨者与虚假乞讨者,给予区别对待。对于真正乞讨者,愿意接受救助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儿童送到孤儿院。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以便相关部门管理帮助。对于虚假乞讨者,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打击惩罚力度,对情节轻的给予现金处罚及思想教育;对行为恶劣者给予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肃清“乞讨”市场秩序,保护真正乞讨者的利益,使其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不作为现象,对于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证相关部门在对待城市乞讨者时能从为其服务角度按规操作。

还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城市乞讨人员的保障体系。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及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和投入,帮助低收入者解决生活基本问题。在城市乞讨人群问题上,国家应建立专门安置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养老院和孤儿院,以保证真正需要社会关心和帮助的乞讨人员基本生活。

最后,政府和社会可以共同努力,加大“勤劳致富”民族精神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勤劳致富、艰苦创业光荣,不劳而获、欺诈行骗可耻的良好氛围。让勤劳致富成为社会风尚,让不劳而获为人民摈弃,使更多陷入精神堕落的人觉醒,使社会大众形成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从而更好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正确对待城市乞讨现象既是政府的义务又是民众的责任,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说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去施舍,而是我们要为解决城市乞讨问题做出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相信在政府、社会、市民各方共同努力下,城市乞讨现象会得到良好解决,城市和谐终将到来。

毛概调查报告【第二篇】

改革开放以来 胶州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与思考 院系:外语系

姓名:徐立红

班级:2011级1班

学号:20118140021

伴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我的家乡——胶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总之,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思想文化等方面,我的家乡都有了可喜而惊人的进步。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家乡的变化情况,在暑假期间,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至2013年8月20日

二、 调查地点:

1、家中

2、村街

3、村委会

三、调查目的:

对有关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各项数据和现象状况进行比较准确的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和现象,客观具体地总结出一些家乡发展变化的概况,从而使大家对我家乡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四、调查方法:

毛概调查报告【第三篇】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毛概调查报告。(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下载,社会诚信调查报告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3、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成因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2、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调查报告《毛概调查报告》。 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3、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三、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对策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下载,社会诚信调查报告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社会诚信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2、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3、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我们的社会是由这么多人组成的,以后的发展还要继续,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诚信的作用,不能够忽视诚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诚信才是我们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证,以后的路还要怎么走,就靠诚信,社会能够诚信下去,我们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信诚信社会一定会重新回到社会中!

毛概调查报告范文【第四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年7月18日、19日、22日,实践队的11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深入漳平市溪南镇长荣村、下林村,对村民特别是家中育有女儿的农村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4家,随机调查11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5份,回收问卷45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45。    经统计结果显示,95%的农村家庭都有让家中女儿接受教育,其教育水平目前以初中居多,约占总数的34%,大学、高中次之,仅有5%的农村家庭没有让女儿接受教育。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69%的农村家长知道当前国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并有77%的家长认为该政策有利于保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仍有14%的家长认为该政策尚未落到实处,教育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谈及对于农村女子受教育的看法,绝大多数(约91%)的受调查者认为教育能够使女子成才,走出山村,开创更美好的生活,同时,有36%的受调查者认为改善农村女子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家庭经济条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女子教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庭经济条件的良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村女子教育的发展。我们在看到小康社会建设卓有成效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中国农村的经济现状: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许多农村还无法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多数农民还过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经济条件在当地较好的仅占19%,有14%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大多数家庭(67%)经济条件一般。面对高额的教育费用,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学杂费,有半数家庭由于家中经济困难的原因,没有让女子继续升学接受教育。    2、现今农村女子已普遍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但部分农民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阻碍着农村女子教育的发展。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长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如今农村教育基本上已经摆脱了“重男轻女”思想的束缚,大多数农村女子(约95%)能够和男子一样享有受教育权,且73%的家长认为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子也应该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受到各方面原因的限制,目前农村女子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以初中学历(34%)为主,并且仍有极少数(5%)的女子失去上学的机会。    对于以上农村女子教育现状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主要还是归因于家庭观念的影响。调查中我们发现,在5%没有让女子受教育的家长中,有1/3的人觉得女孩子没有上学的必要或是不需要具备太高的学历,这说明“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村家长的教育观,从而直接阻碍了女子的平等教育权。同时,一些农村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影响着他们对家中女儿受教育的看法。    3、国家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给农村女子教育的普及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科教兴国是对现在教育的最精辟诠释,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道。为了更好地普及义务教育,扫除文盲,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振兴教育的政策,如在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等,这一系列措施都在强调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然而,在我们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现象仍有一定程度存在,这给农民带来经济负担,同时限制了农村女子教育的发展。约14%的农村家长向我们反映了这一问题,虽然问题只占少数,但还是说明国家政策在个别农村并未切实得到落实。    三、解决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农村女子教育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必需从其根源入手,就农村女子受教育问题来说,其根本在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让他们有能力为女子教育提供经济支持。    第一,大力倡导科教兴农,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为农民增产增收。此次下乡,我们大学生充分发挥各自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通过各种科技下乡活动,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带给农村,利用讲座、报告座谈会、实地考察指导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推广先进技术,让科学的成果惠及农民。当然,农业专家们是推进科技兴农的主力军,更多的专家应该走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推进乡镇企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努力营造市场经济氛围,各地农村都拥有其丰富的特色资源,当地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指导广大农民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加强对外合作,增加经济收入。农民的经济收入一旦得到保障,农村女子的教育也就有了全面普及的可能。    (二)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转变农村教育思想观念,为农村女子教育提供根本的思想保障    在根本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想意识的作用,农村家长及女子自身对于教育的看法成为影响农村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    首先,少数农村家长应该意识到“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被当今社会所淘汰,老一辈“男儿总比女儿强”的想法早就该被推翻,许多女性也会是社会的强者,也可以开创一片天地,父母也应当努力为女儿创造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与机会,最基本的,就是从重视女儿的教育做起。其次,农村女子自身也应该自立自强,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发奋努力,为自己争取学习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证明自己,不辜负家庭的期望。    在转变农村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学校以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发挥一定作用。如教育部门加大农村教育的宣传力度和经费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的开放发展,学校也应该建立相关机制,以结对扶助等方式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多多与家长交流,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农村家庭传统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    (三)国家相关部门严格把关,特别是基层部门要确保教育政策落实到位,为农村女子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村教育的发展从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而中国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教育必然成为重中[]之重,国家必需优先支持农村教育。    除了已经在农村实施的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等教育优惠措施外,国家还需千方百计推出更多有利于农村女子教育发展的政策,并加强监督管理,制定负责人制度,从责任上将各项举措层层落实到位,并注重情况反馈,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形成教育机制的良性循环,为农村女子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体来说,农村女子教育现状呈现出积极发展的势头,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关注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女子走入学堂,接受教育,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其中小部分的不和谐因素,对此,我们应该立足当下,事实求是,善于发现并解决农村女子教育存在的问题。努力去实践“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35 466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