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例【实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例【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一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江华瑶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xx年4月7—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明柳带领专题调研组一行9人,深入码市镇、水口镇、大圩镇、河路口镇、白芒营镇、界牌乡等地,采取实地察看、现场询问、座谈汇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县级财政安排农村改厕专项资金,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对改(新)建卫生厕所的农户按照每户20xx元的标准进行奖补,项目乡镇和村组动员改厕农户自筹部分资金积极参与。全县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4211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明显。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转运率进一步提升。在乡镇推进垃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以自然村为单位,加设有害垃圾收集存放池,大部分村庄公共区域配有垃圾收集桶(箱),部分乡村振兴卫星村设有垃圾分类收集亭,16个乡镇304个行政村建有8座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村级垃圾收集点1738个,配备垃圾分类桶24万个,配置垃圾收运车辆800台,实现村级环卫设施全覆盖,基本保障了垃圾的分类减量及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出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20xx年河长制工作考核方案》,坚定不移扛牢湘江源头保护政治责任。污水乱排乱倒现象明显减少。全县建有乡镇污水处理厂5个,20xx年推进1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建有村级污水处理站21个。今年,完成沱江镇山寨村一组和白芒营镇拔干蜜蜂山村生活污水治理两个村的阶段性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座农村生活污水站建设,总容量50m/d。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逐步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保证了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

(四)农村巷道建设成绩斐然。入户巷道硬化建设采取村民筹资投劳为主、财政奖补为辅的方式推进,建设资金由县财政奖补资金、村集体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奖励资金、乡贤捐助、后盾单位筹措等多方面解决。20xx年以来,全县投入亿元(其中县财政资金8000万元),完成农村“户户通”硬化工程950公里万平方米。

(五)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全面创建清洁村庄。一是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在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按省市的要求完成了沱江镇山寨村等10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因地制宜推进了4个中国传统村落(大圩镇宝镜村、涔天河镇水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河路口镇牛路社区)、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圩镇宝镜村、大石桥乡井头湾村、白芒营镇五庵岭村、大路铺镇毛栗井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沱江镇)保护。二是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所有行政村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重大节假日关键节点,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20xx年1-3月,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650吨、清理村内塘沟740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30吨。三是有序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绿化。全县共建成246个绿色村庄(森林乡村)。全县集中居住型村庄土地面积公顷,林木绿化面积公顷,林木绿化率为35%,超过了规定的30%的村庄绿化覆盖率5个百分点。今年调运樟树等29465株绿化苗木在48个村组种植。四是切实推进农村亮化。全县安装路灯22443盏,基本实现村庄主要出入口、主巷道、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场所路灯全覆盖。

(六)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加快。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500万元。在大路铺镇邓家湾村计划投资9500万元实施江华恩泉环保科技公司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占地100亩。进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完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防治设施设备升级改造236家,建成发酵床、沼气池、化粪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等万余(立)平方米,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粪污防治设施设备配套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一)出台一套制度。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江华县乡村振兴“1+x”政策体系。其中“1”是管总方案,即《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议》,x是配套制度,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任期目标及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县级统筹、乡镇主体、村级实施的责任机制和长效保洁机制。

(二)强化两大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卫健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村镇文明办、县供销联社等为成员单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明确各工作组工作职责的通知》,成立“一室七组”,明确生态振兴工作组、乡村建设工作组等各单位职责。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xx年,安排村级环境卫生专项138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0xx万元,支持全县所有农村围绕“一拆二改三规四化五到位”,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债券资金1523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安排590万元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

(三)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分类推进。按照聚集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针对各个村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区位条件,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将全县312个村划分为乡村振兴卫星示范村、重点帮扶村、面上推进村,分年度、分阶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序提升。二是坚持因村施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民俗民风、尊重新发展理念、尊重农村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专班、一村一方案、一村一规划、一村一联系”机制,通过“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既突出瑶族文化特色、保留个性特色,又防止“千村一面”。三是坚持示范办点。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县20个乡村振兴卫星村,均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挂点联系,通过不定期召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流动现场会,县级领导联点村作表率,组织全县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现场观摩学习。在户与户、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竞赛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并探索建立“村为主、乡落实、县考核”的工作推进模式,实行“月督查、季考评、年底结总账”的考核评比制度,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效果。

(四)聚焦四个关键。一是聚焦垃圾清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处置模式,建立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模式。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并按要求配置了分类垃圾收集桶。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二是聚焦厕所革命。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组织改厕技术现场培训,杜绝了改厕工程质量不合格现象。给每位改厕群众发放“改厕明白卡”,确保群众知情权。坚持建管并重,明确改厕施工队为管护主体,确保粪污满了能及时清掏、厕具坏了有人及时维修。通过完善湖南省农村厕所革命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作台账,将全县所有改厕户纳入信息化管理。三是聚焦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了县级河长制年终绩效考核。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分流分类处理,积极探索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和引导村民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四格式化粪池、小型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河道和沟渠,有效减少污水乱排乱倒现象。四是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本着“规划设计不搞一个样、旧村改造不搞一刀切、产业发展不搞一窝蜂、资金支持不搞一样多”的原则,严格落实“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开展省市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绿色村庄创建,确保村容提升有效果、有特色、有亮点。

五是落实五种举措。“一拆”,拆得清清爽爽。按照“拆除应拆除的、保留应保留的、修缮应修缮的”原则,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处置农村违建房、空心房、老旧房、特色房等。至止拆除危旧空心房、乱搭乱建等18744栋,保留村民需存放生产资料的老旧房2100余间,修缮具有民族特色的旧民居1700余间,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改”,改得干干净净。即改造卫生厕所、改造农村巷道。实施改水改厕治污一体化,构建城乡全覆盖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筹结合。三归”,归得井井有条。即畜禽养殖归圈、柴火杂物归堆、菜园菜地归片。让各家各户老百姓自己动起来,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做好的事。通过“三归”,鸡鸭不再满地跑、柴火不再到处堆、菜地不再随便种,农村群众生活环境从“将就”变得“讲究”,“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逐渐成为共识。“四化”,群众内生动力得以激发。即群众参与主动化、卫生保洁常态化、垃圾清运有偿化、卫生评比制度化。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建立“一约四制”长效保洁机制,即村规民约、“庭院三包”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文明户卫生户评比制度和卫生缴费制度,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还形成了“每天早起十分钟,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行动自觉。“五到位”,齐抓共管局面得以形成。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村庄规划到位、奖励处罚到位。实行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和群众自筹投入相结合,县财政按农村人口3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奖补,群众自筹投入按不少于10元/人/年的标准筹集。配齐保洁员1058名,形成了“县级统筹、乡村为主、全民参与、群众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五联系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抓手,围绕突出“两条主线”、建设“五个瑶都”,全力实施“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建设干净、整洁、有序、绿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是落实好重点任务。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文件精神,对照《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激励考评细则》等文件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3个以上,持续推进沱江镇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完成1400户卫生改厕任务,完成省市分配的污水治理示范任务。结合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巾帼行动,组织乡村利用春节、清明、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常态化开展以“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活动,着力解决面上“脏乱差”问题。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设立30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拆除旱厕、危旧房、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的“空心房”和改造卫生厕所、巷道,以及“三归”设施等项目。项目申报按照自主申报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申报,每个自然村根据任务轻重,安排5至25万元。28个卫星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沱涔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村庄主要围绕“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申报;55个重点帮扶村、示范村主要围绕“一拆”、改厕和归圈申报。未完成“一拆二改三归”要求的,资金不得用于亮化、美化等其他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按照“四议两公开”等要求,在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形成合力。

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破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的惯例,大力推广以“一约四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建立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村庄保洁管理体系。要营造“每天早起十分种,房前屋后扫一通”的良好氛围。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时,群众签好承诺书,让村民主动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引导青少年、儿童参与爱卫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辐射到全县。持续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结合“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大力营造氛围,进一步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二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xxx乡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安排,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根据文件要求,xxx乡及时制定并下发《xxx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求各部门各村(社区)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责任落实,配合密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加大投入力度,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环境卫生整治任务,按照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二)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按照《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和《x市城乡建设布点规划》要求,积极谋划xxx乡村建设规划布局,围绕美丽乡村、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在城市规划区以外的3村(社区)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xxx现代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和《xxx乡“xxxxxx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实现村庄建设先规划,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

(三)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先建后补,封闭运行。建立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分村归档”,规范有关信息管理,近五年,全乡危房改造总户数303户,共计投入万元(今年完成的40户,资金正在区审核拨付中)。稳步推进灾毁房建设。加大对因灾倒塌和受损房建设的检查和指导力度,去年全乡受灾毁房共142户(其中涉及拆迁范围内51户)。重建5户,维修加固共86户,地质灾害点切坡危房迁建4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对现有农村饮水工程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提高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乡已实现自来水全覆盖,普及率达100%。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工程。

乡内主干道和村组道路全部采用柏油、水泥进行路面硬化,部分次要道路也根据人流量情况进行适度硬化,自去年,全乡硬化道路公里,补修居民组道路36条。

(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自去年,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对全乡主干道及村组道路,实行市场化保洁。

并结合文明创建,多次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出动人工1000多人次,铲车200车次,运输车400车次,摆放垃圾桶750个,清运垃圾280多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招标,现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投入20万元,建立环保湿地,对集镇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环保处理。中心村建立三格式污水集中处理池。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380多处,拆除破旧危房和违搭乱建11500平方米,整治破旧杂物间143户,清除牛皮癣2630处,改建卫生厕所46户,改造、新建村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12处,修建文化墙1200余米,铺设彩砖道路900米,安装路灯500余盏,粉刷墙体6720平方米。治理水体污染。结合农田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河道疏浚力度,清淤河道沟塘34处,修建沟渠20xx米,砌下水道、安装雨水管网1600米,完成机站、闸、沟、灌区改造16处。提升绿化水平。践行“绿色行动”计划,栽植各类果树75000余棵、景观树88000余棵,五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均建立15亩以上的苗圃种植基地。

1、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涉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整治的瓶颈。

2、污水处理水平低。目前,农村自来水使用率已很高,但农村污水处理几乎没有,虽然现在有少部分村(社区)开始建污水管网,但也仅限于交通干道,大多数村民组均未覆盖。

3、卫生改厕难度大。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加之宣传教育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卫生改厕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与配合意识。

4、群众素质亟待提升。部分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差,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

(一)立足常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贵在常抓不懈、长效管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体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建立完善多元投入、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责任考核等一系列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常态长效推进。

(二)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将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项目调度,整合涉农资金,在环卫设施、垃圾处理场、排污设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沿路亮化等方面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公共配套设施,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引导,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群众素质是根本。以xxx好人、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三篇】

大西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交流材料各位领导,今天,有幸借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和大家一同学习交流体会我镇20xx年第一季度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非常高兴,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进入20xx年后大西桥镇立即行动,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场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大行动,现将活动开展以来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

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村支两委为成员的大西桥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并明确了镇党委副书记张林波同志具体抓整改落实,实行所有班子成员包管理区,创建办工作员、城管中队队员分包村,村两委干部分包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办公室,抽调人员充实力量。结合我镇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不同情况推进治理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了《大西桥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时间安排、机制保障及考评奖惩标准等。

通告,设立固定性宣传栏10个。由各村包保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收集群众意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目前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清洁家园改善居住环境的热情高涨,一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攻坚战正隆隆烈烈地进行着。

为了确保此次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要求,我们突出把102省道沿线的行政村和402县道线沿线的行政村作为重点,把镇政府所在地作为重中之重,把位于偏远、居住深山环境条件先天不错的部分村作为后期治理。截直3月17日,我镇13个行政村已全面启动,前期镇级投入财政资金6万元,投入专用垃圾清运车12辆,投入环卫人员180人次。每天群众自愿行动人数约300人,自觉对居住的房前屋后进行清运整治,院内物品摆放有序,做到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排。通过整治,镇区内已不存在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做到了垃圾定点定时清运掩埋,各类主干道路路肩的杂草已全部清除,路上无挡道占路杂物,路沟内及视线范围内无白色垃圾、建筑垃圾堆放。拆除了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所有违法、违章的商业广告和污损的公益广告共计65幅。下一步,我镇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去落实,自行加压,强力推进,形成效机制,确保区委区政府要求的整治工作持久长效,为迎接省委的考核验收做出常村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各位!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四篇】

近年来,彭阳县严格执行中央及区、市党委和政府有关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五土”共改(土窑、土房、土墙、土棚、土路)为抓手,以“三个结合”(结合彭阳县山花旅游节集中治理“脏乱差”,结合春耕生产全面清理畜禽粪污和农用残膜,结合“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庭院经济)为切入点,全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明显提升。

(一)强化领导、保障资金,环境整治全面铺开。

县委和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和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形成了县级主抓、部门联动、乡村主体、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2亿多元,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源头管控、常态治理,垃圾整治成效显著。

12个乡镇农村环卫保洁全部实行市场化运行,建成乡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9个,乡镇垃圾填埋场和村庄垃圾收集点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垃圾整治率达9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率达到100%。因地制宜推广微生物发酵、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率达90%;全面推广运用“163”残膜回收利用模式,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5%以上;积极推广秸秆青贮、秸秆还田等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

(三)建管并举、分类实施,农村改厕安全有序。

坚持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累计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8165户,建成公厕30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xx年的%提高到%。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与厕所改造农户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与改厕代建企业签订建设后续维修服务合同,确保安全建设、安全使用、长期运行。

(四)完善设施、强化监管,污水治理梯次推进。

借助美丽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在茹河、红河、蒲河等三河流域沿线乡镇、街道(中心村)、居民点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32座,配套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所有生活污水全部接管纳网集中处理。结合现有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和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加强对日处理能力20立方米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确保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认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和执法频次,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五)点面结合、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更加宜居。

全力实施全域“五土”共改工程,集中力量对县内四条主干道沿线环境进行了整治,主干道沿线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五土”基本清零。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清理村庄、河道、道路两侧建筑垃圾和堆积的柴草杂物、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村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创建全区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韩柴公路被自治区文明办、交通运输厅命名为宁夏最美农村路,城阳乡刘河村(第四批)和古城镇任河村(第五届)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虽然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要求以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制度落实执行上还有差距。部门、乡镇对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还不够高,抓深入、抓长效不够;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二是精细化管理上还有差距。对社会化环卫公司管理主要以乡镇考核打分为主,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管理不够;对农户的管理多以村组为单位,缺乏具体的管理教育方式和有效的督促引导,农户庄前屋后乱堆乱倒现象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三是常态化机制上还有差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标准,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四是群众广泛参与上还有差距。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乱堆乱倒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情况依然存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结合县域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区位特点,找到自己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良方”,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科学规划统筹实施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前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土墙土棚拆除等多个方面,涉及点多,覆盖面广,必须着眼长远,注重长效,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一村一策,合理确定每个区域整治的重点,并提出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压差推进。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统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集中打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农民群众是乡村的主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网络、微信群、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选树表扬一批正面典型,通报惩治一批反面案例,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促进群众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二是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和“黑红榜”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以“小实惠”换“大文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三是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组织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加强农民教育管理,在主动搞好村部、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动员农民自觉动手改造美化家园,变“一头冷一头热”为“两头热”。

四是通过工青妇、志愿者、协会等群团组织组织开展一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一是坚持“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查”的工作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156个行政村为单元划分大网格,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小网格,网格长、网格员实行专兼结合的办法运行,大网格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小网格长由村民小组长或村监会主任担任,公共区域网格员由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组成,负责村组道路、村内沟渠、河道等公共区域卫生管护;农户以20-30户划为一小网格,网格员由村两委成员(含村支书)、村监会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兼任,负责督促农户做好房前屋后及院内外卫生清理、并实行门前三包。

二是各乡镇成立环卫管理站,分管领导担任负责人,并将往年已签订的第三方保洁服务纳入管理,承担合同签订区域的保洁工作,由乡镇管理考核。

三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公开举报二维码,畅通举报方式,发现问题随时举报,行业部门督促乡镇环卫管理站、保洁公司整改落实,并计入平时考核。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核心。一要健全县、乡、村、组众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的部门、乡镇,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二要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县级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详细建立督查记录,针对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确保突出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三要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机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绩效考核的比重,坚持日常监督、月度督察、季度考核、半年小结、年度总评相结合,采取部门考核和乡镇交叉考核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考核排名在全县范围通报,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安排、干部使用、评先选优挂钩,对工作力度大、成效好、认真履行职责的乡镇颁发“流动红旗”,并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考核靠后的乡镇、部门亮“警示黄牌”,并在全县通报;对年度总评处于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实落细抓出成效。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五篇】

年内各乡镇至少建成一个“千村美丽”示范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面貌得到有效改观;解决万人的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3%以上;硬化道路158公里,100%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开工社区一期工程7月1日前建成投运,年内入住率达到80%以上,已开工社区二期工程和新建社区年底前建成投运,年内入住率达到50%以上。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一期工程基础设施配套规划设计。至目前,泉山镇、西渠镇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工程招投标,苏武等4个乡镇社区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规划设计,进入招投标环节,红沙梁乡等9个乡镇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2、二期主体工程和新建社区规划设计。泉山镇、西渠镇已完成二期主体工程规划设计和招投标,苏武等3个乡镇已完成规划设计,进入招投标环节,蔡旗等10个乡镇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重兴乡、东湖镇2个新建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县上制定下发了《民勤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民勤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确定每月10日、25日为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清洁日,各乡镇、村、村民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乡村干部、居民群众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集中进行清理、清扫;各垃圾点垃圾至少每10天集中清运1次,确保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

(三)“千村美丽”示范村创建。

各乡镇按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富民产业发展、村风民风和谐”的目标要求,确定永安村、沙滩村、蔡旗村、扎子沟村、下案村、五星村、八一村、上雷村、王和村、新粮地村、拐湾村、红墙村、二分村、团结村、上王化村、号顺村、雨圣村、正新村、天成村、麻莲井村、花儿园村等21个村为xx年“千村美丽”示范村。

一是社区入住报名率偏低。据摸底统计情况看,除蔡旗沙滩社区入住报名率为%外,大部分乡镇社区入住报名率均在10%—40%之间,部分乡镇在宣传动员上方式单一、创新不够,群众发动不足。收成、双茨科、苏武、大坝、红沙梁、夹河、薛百等乡镇入住报名率均在20%以下。

二是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力度不够。xx年,除建设局争取到位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万元、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万元、发改局争取到位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149万元、交通局争取到位项目资金400万元、xx争取到位—2—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万元、环保局争取到位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资金120万元、财政局争取到位一事一议项目万元、文体局争取到位文化广场项目50万元、体育健身中心建设项目20万元、民政局争取到位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33万元外,其它相关部门均未争取到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资金。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普遍存在注重主干道路沿线、乡、村所在地等面子上的整治工作,而对庄前屋后、渠道内外、乡村道路等一些死角区域基本停留在“治脏”层面,整治力度不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常态化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形成。

一是要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进度。各乡镇要于3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基础设施配套、二期主体工程和新建社区的规划设计、工程招标,4月初动工建设。确保已开工社区一期工程7月1日前建成投运,组织农户搬迁入住,年内入住率达到80%以上;已开工社区二期工程和新建社区7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0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年底前建成投运,年内入住率达到50%以上。

二是要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农户入住报名的宣传动员工作力度。

县电视台、信息中心要定期采访报道入住社区农户,记录入住新房群众的日常生活,通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展,制作专题节目,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栏播出。各乡镇—3—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集中召开宣传动员会议、组织实地观摩等形式,通过耐心说教、正面引导,宣传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提振群众购房信心,做好社区住房认购报名工作,切实提高入住报名率。

三是要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与乡镇加强沟通,主动靠前服务,做好工作衔接。要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尤其是xx年未争取到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资金的相关部门,要确保完成当年分配任务。要超前谋划,抓紧做好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乡镇社区建设进度,配套实施项目,全力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四是健全管理机构,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各乡镇组织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人员、经费、任务、措施“五落实”,形成xx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村、村民小组要明确专人负责组织、督促、指导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五是确定集中清洁日,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确定每月10日、25日为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清洁日,各乡镇、村、村民小组要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乡村干部、居民群众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集中进行清理、清扫。各垃圾点垃圾至少每10天集中清运1次,确保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

六是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各乡镇、村、村民小组要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把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落实辖区内主干道路沿线、机关单位、商业门点、村民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集中堆放、统一填埋等各项管理制度,乡村社要确定专兼职环境卫生保洁人员,健全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的办法,落实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任务,以规范化的制度来推进和保障环境整治工作。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六篇】

xxxx年6月,民盟钟山区总支部分盟员组成调研组,深入月照街道双洞村、保华镇奢旮村、青林乡田坝村、南开乡九龙村,对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从最贫困的行政村、最贫困的自然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串户路、垃圾污水处理、室内环境、庭院硬化等改起,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等有力措施,狠抓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废弃资源再利用、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拆危除杂及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区77个行政村804个自然村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9582户,完成率%;累计完成庭院硬化33886户,完成率%;累计完成串户路硬化千米,完成率%;累计完成6472栋万平方米老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率97%,累计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1358户,完成率%,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365户已全面完工,完工率100%;实施完成955户“小康菜园”,正在实施212户;建成5个非贫困镇(街道)的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启动5个贫困乡镇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的建设;招录培训上岗“一组三员”xxxx名,配备农村垃圾斗3000余个、垃圾收运作业车500余台、机扫作业车50余台、果皮箱3000余个、垃圾桶10万个;启动204个集中连片村寨的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覆盖4个乡镇31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投资亿元。

(一)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厕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尤其是5个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边远村寨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讯基础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给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融资政策收紧、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压力加大,导致通组路、串户路、“三改三化”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进工作。但钟山区目前普遍存在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容易导致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对接沟通不顺畅、业务指导不细致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后,更需要有关部门、平台公司、镇(乡)、村(居)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细、精准程度。

(三)多规合一有待进一步衔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功能设计和项目实施因地制宜不够,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造成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不突出、设施闲置或运营不充分等问题,“千村一面”导致乡村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环境卫生整治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缺少冲洗厕所的水,部分村公厕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建在室内的农户私厕则基本闲置。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箱、垃圾斗、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组三员”履职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寨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五)群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村规民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农户卫生习惯落后,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培养群众文明生活习惯的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对改造好的景观和设施维护意识不强,使用不当甚至随意损毁,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经验和成效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和丰富,难以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一)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及其他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公共设施运营管护经费,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良好格局,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显现。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为指导,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通过学习借鉴、技能培训、对外引进等方式,加快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和技术管理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主动与责任单位及乡镇对接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做好底数排查、措施细化、效果分析等工作,总结提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四)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老旧房屋整治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小康菜园”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厕及农户私厕改造工作,配套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及排污设施。在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风俗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宣传推广青林乡田坝村二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秉持“用心越多、花钱越少”的理念,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配齐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组三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整合林业、环卫、水利、环保等管护资金,围绕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绿化养护、河道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依托村民建立农村综合管护队伍,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同步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相关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软硬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教育村民转变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三新一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建立完善引导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七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为进一步掌握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按照《自治区统计局农牧处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通知》的要求,呼市统计局于4月初,分别选取赛罕区和托县各5个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此次调研的10个村,均属平原地区,共涉及常住户5019户,人口9187人。累计发放200份问卷,以每个地区选取5个村,每个村填写调查问卷20份的形式,重点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村委会成员和村民,按照每个村1个村干部、19个村民的比重组织填写,基本覆盖了农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和各从业人员。调查样本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村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10位村干部中,男性8人,女性2人;年龄在40岁以上9人,40岁以下1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人;年劳动报酬平均在53000元左右。此次调查的190位村民中,男性128人,女性62人;年龄在25-35岁的12人,6-50岁的56人,51-65岁的103人,65岁以上的19人;小学及以下文化34人,占%;初中文化92人,占%;高中或中专文化58人,占%,大专及以上文化6人,占%。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整体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政策知晓率方面,村干部100%知悉,159个村民表示了解相关政策,占比%(获知渠道中,选择村镇干部宣传的占%,选择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占%);在问及所在村是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面,有182个村民选择“是”,占比高达%;在参与度方面,有%的村民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有%的村民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改善村里环境的措施付费(大部分村民愿意支付较少金额的费用,每年50元以下的占%,50-100元占%,100-200元占%、200元以上的仅占%);在满意度上,100%的村民选择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村民对所居住的村治安环境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的村民认为本村的生活垃圾是集中治理的,%的村民知道垃圾分类,其中%的村民做到了家庭分类处理垃圾,%的村民选择居住的村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在污水排放治理方面,有%的村民对生活污水是否集中处理选择“是”,有%的村民对是否有较大面积黑臭水体选择“否”;在“厕所革命”方面,%的村民家使用卫生厕所,%的村民自愿按标准改厕;%的村民选择厕所粪污是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在问及本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最大三处变化的是哪些,有%村民选择了生活垃圾治理变好,不污染环境了,排名第一。其次%的村民选择了生活污水治理变好;%的村民选择村里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了。

(三)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方面,%的村民家里安装了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网络,100%的村民选择所在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民表示自己村有电子配送站点,收寄快递方便快捷;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图书馆、文化站,业余生活更加丰富;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卫生室,不出村就可以就诊;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健身锻炼场所,方便村民锻炼身体,增强体魄;100%的村民选择本村有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民知道本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99%的村民确认本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的村民选择本村实施了“三清一改”工作;近55%的村民表示本村设立村庄清洁日、“门前三包”等制度。

以上数据充分证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村民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显著提升,村民们普遍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极大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村民主动参与意愿强烈,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

(一)坚持高起点谋划,因地制宜精准规划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林则林的总原则,以展现地方特色、突出当地优势、避免千村一面的差异化建设为思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例如,黄合少镇在开展美丽村庄规划时,就做到了“多规合一”一体推进,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农村发展和村规民约中,目前全镇已完成24个村的村庄规划,未来村庄发展也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

(二)坚持高标准治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护机制。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长效作用,坚持“谁建设、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要求,全面建立村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体系,明确了镇、村两级职责分工,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做到建管结合划分卫生责任区,实行“三定”(定岗、定责、定人)和八小时工作制,做到垃圾及时清理、公厕专人管护。引导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垃圾分类”。

(三)坚持全方位宣传,营造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氛围。注重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村干部、驻村干部等入户进行宣传”开展专题讲座,通过新媒体、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向村民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搞好村庄清洁卫生,个人生活卫生,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行政府、乡镇、村三级奖补措施,激励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四)坚持人性化理念,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力有效。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综合考量乡村建设规划、村民实际需求、村庄分布、转运距离、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收运处置模式,合理布局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力推进农民生活垃圾的规范化收集、专业化运输、制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在厕所改造方面,按照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通过采用单户分散式水冲厕所、整村连排式水冲厕所、小型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式、接入污水处理厂管网式处理式、卫生厕所等模式,满足农村不同情况的多样化需求。

(一)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仍旧较大。村居集中居住点相对分散,厕所、垃圾、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巨大,主要依靠政府补助,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各级政府收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资金保障不足问题仍然突出。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10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和村集体资金,近一年投入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的村有8个、总资金496万元,主要用于自来水和污水改造。有90%的村支书表示本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最突出的困难是缺乏资金。

(二)统筹谋划和长效管护仍有待加强。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旗县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仍属摸索起步阶段,村庄整体规划水平不高、后续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仍旧普遍存在,还没有建立起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体系,还缺乏高效完善的运营管护计划、资金安排、人员配置和科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对户厕、公厕的后续管护方面考虑不足,还没有形成建设管护一体化综合体系,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方面仍然滞后。

(三)村民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仍有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群众“等、靠、要”思想很难改变。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仍欠缺与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有效手段,还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工作中还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农村中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污水乱倒等不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群众沿袭的传统生活方式、卫生习惯、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根据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实际完成情况,对“十四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需要的资金规模进行科学核算,结合任务目标,做好财政预算,确保整治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探索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资金保障渠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建设。

(二)完善统筹谋划和长效建管机制。坚持高起点谋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和一体化推进,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体系和蓝本。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垃圾处理基础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有序加快道路硬化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示范村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局面。

(三)全力激发村民参与整治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坚持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是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作用,做到有清单、有布置、有落实“三有”标准。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农村党员带动示范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农民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动员农民自觉动手改造和美化家园,变“上头冷下头热”为“两头热”,切实增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总之,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旧村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措施,加快补齐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各地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第八篇】

xx区下辖长风乡、新洲乡两个乡,共16个行政村,其中有3个行政村于20xx年实施了棚改拆迁,还有1个行政村实施了引江济淮工程拆迁,目前只有12个,农村户籍人口万人。

(一)加强专项工作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纳入区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同时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工作调度机制,由区委分管县干牵头,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区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二是投入保障机制,由区财政局牵头,根据年度任务,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财政专项资金x万元;三是督查考核机制,由区考核办牵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政府对各乡、各区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二)农村“三大革命”工作。

1.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全区农村改厕253户,其中结合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改厕x户,自然村常住户改厕x户(省、市下达的任务)。在充分调研20xx年农户改厕使用情况和群众认可度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参照20xx年改厕模式,即采用装配式一体化三格化粪池模式,聘请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改厕工程施工设计,制定技术标准,同步开展厕具招标采购工作。改厕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村,明确实施主任、责任人、完成时间进度表,同时加强工作落实情况跟踪调度。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正顺利推进中,计划于8月底前全面完工。

2.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一是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农村垃圾保洁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长风乡、新洲乡与安庆京环公司20xx年签订协议,由京环公司统一管护。1-5月份共处理农村垃圾3238吨。二是强化村庄内日常保洁,加强保洁人员的配备,全区两乡共配备保洁员x名,配齐保洁装备,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探索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长风乡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垃圾分拣站3处,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三)“三大行动”工作。

1.集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等18个部门印发的《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精神,明确区、乡主要负责同志为“一线总指挥”,以村为单位,引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集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1-5月份,全区清理清理村内塘沟70个,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0吨,规范畜禽散养的行政村11个,清理乱搭乱建140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12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7次,参加活动人数185人。

2.强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结合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1515”工作和江豚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区政府成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每月调度推进,全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专业户)共计11户,去年关闭6家;5家完成整改达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今年在去年整治的基础上,再次开展畜禽养殖粪污污染排查清理,对51户散养户进行了整治。5月29日,区委召开xx区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月调度”会,会议明确对我区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和滩涂地养殖户将依法进行关停。

3.持续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一是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根据市里统一部署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全区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快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根据《安庆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我区规划建设中心村10个,目前已完成8个,在建2个,为新洲康宁先锋中心村和长风新义中心村,今年全区计划投资x万元,实施建设项目工程12个。目前中心村建设类项目正在挂网招标。三是加快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全面落实“林长制”,推进xx区生态廊道及林业景观提升ppp项目,打造长风、新洲沿江绿化景观长廊,营造经济林1852亩,绿地景观x亩,公路景观林18公里,总投资约x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挂网招标。

(一)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压实责任的工作格局,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统筹协调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尤其督促乡党委书记、村书记要亲自上手,抓村带户、发动农民,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坚决贯彻区委提出的“四清单一办法”即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标准清单和问责办法,切实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实做细。坚持问题导向,对前期农村“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工作开展中暴露出的问题,逐一研究分析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做到有的放矢。

(三)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健全“双周调度、每月一考评一奖惩”工作推进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列入每月区委常委扩大会议通报事项。

(四)进一步做好发动群众工作。加大工作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让农民参与,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满意。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35 1632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