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1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 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1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中国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的4篇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于漪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2

于漪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这些天拜读了《岁月如歌》一书,在这部自传中,于漪老师讲述了她生平的点滴,如何从镇江中学读书出来,到转业教语文去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从中我感受到了于漪从教一生,她始终对于生活怀着的美好憧憬,对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满腔爱。之前我读过别人写于漪老师的书,那是对她的经历敬佩不已,现在读着她的自传,倒觉得她为人十分平和,很谦虚。作为有着桃李满天下美誉的老师还能有这样一份宽广的胸怀,真是让人赞叹。在这本书中有她的成长体验,有从教多年的经验与体会的总结,也有她对语文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与认识,更有她对教育教学探索的真知灼见。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随着本书一步步走近于漪,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于漪老师对于学生是热爱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很讲究要继续发扬师德,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美好的师德呢?读了这本书我对于几个细节印象深刻,她自己剩下了2两的粮票,给病中的学生买了一件当时的奢侈品――面包。为了买着稀罕物,老师饿了肚子,只是为了让病中的学生舒服一点,这是对待孩子如大姐,如母亲般无私的爱。学生也没有忘记她,当于老师生病的时候,这位学生赶过来慰问老师,这是何等的感人!师对生无私,生对师感恩,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和谐吗?

于漪老师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她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想法。她会为了一节课准备上几个小时。同时于老师也能紧跟教育形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她在“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一节中讲到了对目标的认识,对学科性质的认识,课堂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等等。这些都是她切合社会的发展对于原有的定义有了根深的拓展,这就是她的眼光比别人的更远。她同时也是善于总结思考的,书里提出了她的一些建设性的想法。其实这两点就是平时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备好自己的课不用多说,有没有紧跟现在的形式呢?这个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科学发展观的建设,里面的一些想法我吸收了没有?二期课改的一些精神我清楚吗?区教研活动的大形势,新提法我知道吗?都值得自己想一想。

我曾在上海市新教师宣誓大会上见过于老师,当她进场时,大家都向她投入了敬重的目光,相互传递着今天于漪老师也来了的好消息。我父亲说,当他读小学的时候,于漪老师就很有名了。我大学时看的那本写于漪老师的书也是精彩纷呈,这一些都说明于漪老师身上有着许多光环,但是翻开她的书,却见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另外,多彩活动催我成长以及一辈子学做教师,都是她表明自己学习的心态,平淡的文字里没有丝毫炫耀之)山草香○(情。同时她也注重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多读书就是她的乐事。反观,虽然小学教师并不需要像高中老师那样深厚的中文底蕴,但我觉得应该有更正的人生品格,齐全的学科知识,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不妨和他们多交流,多学习。

成功的老师都是相似的。今朝光环的后面是一日日平凡的付出。教师是一个平淡中见真知的职业,希望将来我的成长,能让学生汲取更多的养料。

于漪老师讲座体会 读于漪老师事迹体会3

读完关于张思明教育教学艺术的系列报道,他的童年经历,他对学生的深切之爱以及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孜孜以求让我为之感动,深受震撼。他的淡然、坚韧、仁爱、思辨更让我清晰的看到了一个在自学中崛起,在三尺讲台上挥洒,在奉献创造中孕育快乐的教育家的形象。

从教二十多年来,张老师刻苦钻研教育理论,不断开拓创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他在继承、借鉴、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他结合高中数学知识,积极开展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上,还是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

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我评价巩固成果——求异探新延伸问题链

他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层次参与中,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创设生活情境,可以直观的再现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上40分钟难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如果将数学知识教学穿插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很多知识点可以在玩中得以习得、巩固并深化。例如我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时用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创设故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将小猴吃完桃用0表示——出去找桃——沿途遇到阻拦小朋友帮助解决——邀请小朋友做客……贯穿始终,并将大部分情境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充分的感知形成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他们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将自己融入于情境之中,师生间的互动顺利进行,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满意。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要采用“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一种流程呢?从上学时的观摩课到现在的教学实践,在很多时候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以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民主性,课堂教学活动却成了“口语交际课”,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提出了无数个自己的观点,有时自己真的驾驭不了课堂,甚至出现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情况。曹福海和郭立昌两位老师在总结张思明的教学风格时提及了“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活动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他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教和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也应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正如张思明所说:“只有教师的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可见,要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其重要条件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高的要求,并达到高的境界。张思明老师的成功就是一个实例。无论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张思明老师都有着很高的目标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他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教师应终身学习。”

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要去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张老师的坚韧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张老师的事迹也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在教育实践中学会积累与反思,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去投入。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4

杭州市民吴菊萍毅然接下从高楼掉落的婴儿,被称为“最美妈妈”,被称为“最美女教师”,默默奉献山区卫生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什么是使命的百丈镇乡村医生王妙芳被称为“最美乡村医生”,而我校教师於杏文老师以其超乎寻常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心,并以朴实、真挚感动了余杭,被称为“最真於老师”。

我们常常对於老师望尘莫及,甚至认为她是“神”,既然成“神”,自然无法企及,因此一边为她的付出、为她的执着钦佩不已,一边又为自己的慵懒和松懈找借口,认为於老师可赞不可学。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当我们静心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灵魂时,如果我们把於老师当作一面镜子,也实在能起到“正衣冠、知得失”的作用。

感动她对学生全心全意的爱。因为於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不论是对学生的生活或学习,她总是忙里忙外,哪怕是节假日或休息天,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敬佩她为孩子们无私的付出。每一次学生生活遇到困难,於老师都会关心备至,慷慨相助。为了使学生克服学科学习困难,她刻苦钻研其它教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悉心辅导。

学习了於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於老师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於杏文老师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对学生精心呵护,善待、宽容。让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更多的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关切。

於杏文老师的崇高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我有很深的感触,与於老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一个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要努力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学生有“爱心、耐心、细心”。於老师的举动,让人们看到,一位老师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一线的踏实坚守。也让人们看到,一个默默耕耘者,用青春年华浇灌着祖国的花朵,以母爱之情呵护着学生的成长,既注重手把手传授文化知识,又注重身体力行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一株株稚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35 658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