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调研报告精编3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报告总结了调研结果,分析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层调研报告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高层调研报告1

一、调研目的

了解国内外办公楼设计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化对办公建筑的设计的影响,掌握办公楼的设计原理。理解掌握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结构要求、消防要求等,建立建筑、技术、构造等基本概念。同时把握时代脉搏,创造反映城市特色的综合办公楼大厦的建筑形象,为本次办公楼设计奠定基础。

二、调研对象

易元国际

三、调研内容

1、前言

周六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调研,郑州有好几个办公楼,我们商量了之后,决定去易元国际进行调研。我们在网上简单的查完相关资料之后,乘坐地铁前往目的地。

2、地理位置

位于郑东高铁核心,新客站南,商都路与心怡路交汇处北100米路东。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由两栋百米方塔式地标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7层,地下2层,集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为一体,积蓄薄发厚积的中原商务文化理念,萃集资本力量,塑造企业撼动全球经济的事业之源。

3、办公楼简介

“易成改变,元于开始”中原崛起,郑州领头。

郑东新区,高铁旁,已成为万众瞩目的商务新热点。

政策倾向于此,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交通流汇聚于此。种种利好因素,注定郑东高铁区必将荣登中原核心商务区的宝座,也必将是国内外名企抢争之地。

黄金区位:郑东高铁核心商务区,资本聚集,共享CBD、CGD商务价值

立体交通:高铁、地铁、城际公交、公交和出租车系统五站合一,弹指通达九州

品质立面:LOW-E玻璃幕墙,高档石材,彰显国际风范

典雅大堂:米挑高,精装大堂,气度不凡

高速电梯:24部高速电梯,国际商务效率

智能停车:5层智能仓储式停车,878个停车位

自由空间:2408㎡标准层,开放空间、创意组合

商务管家:世界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

4、户型

A座标准层平面图

建筑总层数:27;标准层面积约:1466㎡;

B座标准层平面图

建筑层数:27层;标准层面积约:2432㎡;

5.核心筒

A座标准层核心筒

B座标准层核心筒

两种户型核心筒均位于楼层中间位置

标准层平面形状和构成手法:采用板式,核心中央式

空间特色:采用一种复式的办公结构组成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6、地下停车及功能分区

配电室、消防室、水泵室、空调机房等相关辅助设施大多都在地下层部分。

7、周边配套

其它配套:银行金融: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行银行、浦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郑州银行等银行环绕,世界金融峰汇赫然成形;

商业中心: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东建材家具城、麦德龙、肯德基、丹尼斯等商务氛围浓厚,郑东繁华腹地;

政府机构:省政府、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出入境管理中心、河南省劳动教育管理居、河南出版集团、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等政务、商务核心,首脑智慧源地。

四、分析及总结

通过这次调研,我感觉对我本次作业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合理的交通流线也会影响外观的造型。在设计时要处理好各个不同流线的组织,其中人流路线大体有:办公人员流线、大楼管理员流线、来访者流线、外来开会、进餐。购货人员的流线。车型流线包括:上班车流,外来者车流、回车及垃圾车流线、消防车环线和自行车线路同时首层入口大厅是进入建筑的重要交通枢纽,需要解决好与各部门的关系:与办公室、会议室、商店、餐厅、多功能厅、车库、防灾中心、服务人员入口都有联系,要做好交通流线设计。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与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是是高层建筑交通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明确高层建筑水平与垂直方向的交通体系组织。在设计中需要将防火的`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放方面:

1、注重水平疏散流线组织

2、对水平与垂直运动交点进行重点处理

疏散出口: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和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保证当其中一个安全出口被烟火堵住时,人流仍可由其他出口疏散出去

地下车库

1、规模高层建筑停车位需求由其功能决定,另外,各个城市根据发展程度不同对停车标准的计算系数也稍有区别。停车位面积可为停车场面积估算作为初步依据。一般小型车地下车库每车位35-45m2,室外停车场每车位月25-35m2。

2、地下车库的防火设计

地下车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是,其防火分区最大为20xx㎡,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面积可以扩大一倍,为4000㎡。

设计注意事项:

总体:

设计建筑与城市景观是否和谐统一,寻求既能体现现代化办公建筑新颖、独特的整体风范,还要与城市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建筑形象。

单体:

造型处理

结构的选择:核心筒的位置

创造特色空间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增多,要求办公建筑面积尽可能集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环境进行理性分析和比较,提出一个符合美观、高效、适用、经济等发展原则的布局方案,并且将建筑看作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强调环境与城市对存在于其中的建筑的重要性。

强调建筑的地域性,突出其个性。

高层调研报告2

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首席技师推荐选拔工作是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省上分配我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首席技师各5个名额,最终我县仅2人通过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评审,首席技师全部落选。从推选结果来看,我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大投入,完善人才选拔、培训机制,为推动全县提速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37496人,技师以上1850余人,但高层次拔尖人才却相对不足,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4人,县管拔尖人才被纳入省农业专家服务团专家13人,此次推选工作更体现出这一问题。

一是行业发展不均衡。从申报范围来看,农、林、水、果行业8人,教育系统2人,交通、陶瓷、文物旅游等方面各1人,煤炭、水泥、铝业等传统产业方面无一人申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等新兴产业也缺乏领军人才。

二是高层次人才较少。我县累计已评选县管拔尖人才共253人次,具备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条件的人却太少,省首席技师的申报人数更少,只有2人。

三是县管拔尖人才实力不强。我县申报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的13人中,多数人员获奖层级较低,部分个人奖项排名靠后,还有一些是5年以前的奖项和业绩。申报省首席技师人员业绩不显著,均未通过省委人才办评审。

二、培育高层次人才积极因素初显,但人才建设任重道远

这次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首席技师推荐选拔工作中,我县申报总人数达15人,较往年明显增加,通过评审人数也首次达到2人,这在除西安外的其他地县也是少有的。特别是个别单位拔尖人才集中出现,今年通过评审的2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中1人来自县公路局,目前,全县累计共有14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中有3人出自公路局,2人为在职路桥专家。在看到这些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认识到,我县人才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人才观念淡薄,对高层次人才重视不够。许多单位和领导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很明确,但面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人才发挥作用的长期性,又出现了“叶公好龙”现象。部分单位安于现状,有的认为暂不需要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不如一般人员好用、好管理;有的认为最需要的是资金,不是人才;有的说,企业不景气,引进人才也留不住。这些长期存在的认识误区严重阻碍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体制不活,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县委统一领导下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体制,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个别部门主动性不够,甚至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受编制、经费等因素限制,优秀人才引进也比较困难。

三是人才投入少,工资待遇低。我县人才工作经费投入相对较少,部分单位财力不足或重视不够,相关待遇较低影响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我县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少,高新技术少,缺少大型支柱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强有力的吸引人才载体,也缺少能使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和空间。企业拿不出高工资、好待遇给人才,就难以吸引人才、难以留住人才。

四是教育培训不够,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近年来,除教育、卫生行业的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比较多外,其他行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都比较少,不同程度存在“实用主义”的问题。部分单位认为培养人才花费物力、人力、财力,而且不一定留得住,不愿意在人才培养上多投入,存在“多使用、少培训”或“只使用、不培训”的现象。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县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造成高层次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的原因。

三、外引内联,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一要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可采取特事特办的办法,对引进的人才,在个人职称评审,配偶、子女就业及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要优先考虑。企业等用人单位可实行多元化分配机制以更好地吸引人才。各级政府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的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正高级职称的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且具有博士学历或研究生学历的人才给予一定数量的安家费。对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可先安排工作,享受正式人员同等待遇,随后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安置。还可以参考招商引资的做法对引进了重点人才做出贡献的中间介绍人予以奖励,鼓励人人参与引才。

二要加快现有人才培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广开培训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着力提升人才素质。积极协调省内外高校,在我县开办培训基地,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到来铜开展培训、传授经验。建立____重要高层次人才脱产培训制度,每年安排拔尖人才脱产培训3个月,对重点拔尖人才定期安排外出学习考察等,力争在一个任职期内使全部县管拔尖人才轮训一遍。

三要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实施“订单式”培训,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技术人员的摇篮。____职业技术学院可开设水泥、苹果等相关专业,培养适合____发展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发挥____工业技术学院作用,把我县建成西北煤炭基层人才培训基地。各区县职业技术学校,要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培养适用专业人才。

四要增加人才工作投入。增加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资助、奖励各类人才。探索建立政府推动,政策引导,走向县场化的运作模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使各类人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五要扩大宣传,形成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围。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媒体上的宣传,调动各类人才积极参政、议政,成为党委、政府的“专家智囊团”。要在组织上多关爱、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关怀人才,激发各类人才投身____、建设____的热情,营造人尽其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高层调研报告3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发展异常迅猛,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建筑等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这给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新课题。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快速。外部风力作用会加剧火势蔓延。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会引起临近建筑物燃烧;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火灾中,浓烟、毒气及其他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中毒死亡;内部温度高、烟气浓、能见度低,灭火救援人员难以深入内部,实施有效的人员救助及灭火战斗行动;楼层高,消防移动作战装备器材难以发挥作用;被困人员易惊慌失措,可供疏散逃生的通道少,用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玻璃幕墙碎裂,极易造成地面人员伤亡和破坏地面消防车辆及供水器材,影响灭火进程。

二、地下工程火灾特点

起火点隐蔽。发生火灾时,烟雾很快充满地下空间,深入地下的侦察人员视线不清,加之通道曲折、狭窄、柜台多,起火点难以发现;烟雾浓,久聚不散。可燃物资多,供氧不足,燃烧不充分,发烟量大、烟雾浓。出入口少,空气流通受限,烟雾聚集不散;高温增压,易造成火势蔓延。地下压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高温烟气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迅速扩散,加热可燃物使其达到着火点,加快蔓延速度;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发生火灾时,大量被困人员易惊慌、拥挤、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易造成人员伤亡;浓烟、毒气等燃烧产物,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灭火救援难度大。浓烟、毒气弥漫,进攻人员视线、呼吸受到限制,深入地下内攻艰难;通道曲折狭窄,水枪射流受角度影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救时间长;火场通信联络困难,指挥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

三、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中应把握的关键性问题

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火灾扑救中,应立足于现有器材装备,加强第一出动,把疏散被困人员和防止火灾蔓延作为灭火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建筑物内固定消防设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在实施灭火战斗行动中,注意做好火场供水和火场通讯,建立火场前沿指挥部,采取正确的灭火战术和灭火措施,夺取灭火战斗的胜利,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应重点把握六个主要的问题。

正确选择进攻途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消防官兵选择的进攻途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火灾的扑救,因此说,进攻途径的选择,就直接影响着火灾扑救成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下层及四周蔓延。要根据火场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堵截措施。当燃烧范围限于某一房间时,可直接接近火点,消灭火灾;当燃烧范围在楼层某一防火区时,应在防火区两端部署力量,力争将火势限制在防火区的范围之内;当某一层发生火灾时,应在其分隔层(段)上下两端部署堵截力量,力争将火势限制在分隔(段)内;当多层同时燃烧,而上部尚未燃烧时,应自上而下地逐层部署力量堵截,如顶部已全面燃烧时,要在燃烧层下部署力量堵截,防止火势转入下层。着火层的堵截阵地应集中于楼梯口、电梯井、竖向管、窗口等开口部位;着火层上层的堵截阵地,除部署在楼梯口、电梯井、等处外,着重要注意防止着火层烟火沿外墙向上层窗口蔓延;着火层下层的堵截阵地,要设在与着火层相连的各开口部位;有竖向管井的部位,要注意落下的.燃烧物引起低层可燃物燃烧;充分发挥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担任进攻灭火或设防的水枪,首先要利用室内墙壁消火栓设置水枪阵地。开启室内的喷淋、水雾、排烟等设施;科学实施火场排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非常迅速,水平方向流速为—/s,垂直方向可达2—4m/s,所以在火灾发生后,要阻止烟雾“中性面”下降,防止发生“轰燃”形成新的火点。最好的排烟办法就是在顶层排烟,但要注意的是,在排烟同时一定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水枪设防。总之,火场的排烟工作做好了,也就为火场进攻灭火、救人和疏散物资等工作奠定了基础,火灾扑救基本成功了一半;组织火场供水。首先要利用水泵结合器向室内消防竖管供水,在供水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水泵结合器的分区,也就是高低区之分,当水泵结合器损坏的情况下,可利用底层消火栓向消防竖管供水,在使用室内消火栓供水时要利用分水器或自行研制的“逆止阀”,防止停止供水时,消防竖管内的水倒流,损坏车辆。当室内供水无法满足火场需要时,可利用消防车、高压水带沿楼层垂直铺设水带供水。供水时可根据供水高度,采取消防车“耦合”供水,在使用“耦合”供水时,要注意消防车水泵型号是否匹配。但利用铺设水带供水的方式,战斗展开较缓慢,投入的战斗人员较多,如果在登高车较多时,我们可以利用登高车替代部分楼层消防竖管,节省水带铺设的距离和防止水带爆裂;正确实施火场救人,在救人过程中,除了派救人小组深入内部营救被困人员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救生器材营救人员。如:缓降器、软梯、举高消防车、救生袋等。在遇有被困人员多且人员比较分散,而专业救生器材不充足时,也可利用大绳与安全带、安全钩配合使用营救有肢体行为能力的人员;建立各种通信方式,保证现场通信畅通。现场通信在灭火救援现场十分重要,如果通信不畅,战术在合理,决策在英明,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较大灭火救援现场,参展人员多,力量多,如果现场通信不按规则使用,必将影响整个作战行动。因此,在使用无线通信时,要正确进行组网,严格通信规则。

四、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中要把握五个重点环节

快速侦查掌握内部情况。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时,火情侦查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地下建筑从外观上很难看到内部火势发展变化情况,不像地上建筑可以通过外部观察,看到火势发展变化和人员被困等情况。所以说指挥员必须要派出多个侦查小组开展侦查,第一时间掌握内部情况,研究作战方案、部署作战任务;灵活运用各种通信手段,确保通信畅通。在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时,要建立多种地下与地上的通信方式,可利用设立中转电台接力通信,铺设临时电线有线通信等等,保证通信联络畅通;加强个人防护。地下建筑火灾,由于烟气聚集,室内温度高,压力大,因此进入室内作战人员要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并要穿戴好隔热服,作战小组之间搞好配合、互相掩护,同时要保护好空气呼吸器,因为现在配备的空气呼吸器使用温度是—30℃?60℃,而起火后的地下室内温度远远超过60℃;组织好火场排烟排热。要选好排烟口,利用各种排烟设施进行排烟,作战人员可利用喷雾水枪排烟降温,为灭火进攻和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组织好火场照明。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室内能见度低,所以一定要搞好火场照明,每个参战人员都要佩戴强光照明器材。

五、提高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扑救能力的主要手段

灭火救援工作,指战员固然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是还有通过官兵具体的实际作战行动来体现灭火救援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消防官兵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火灾扑救能力,我认为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加强单位情况熟悉,制定灭火救援预案,适时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充分做好灭火救援准备。执勤官兵必须要加强单位的“六熟悉”工作,掌握建筑的自然情况,尤其是内部固定消防设施情况,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每个消防竖管的方向,管网形式,地下建筑的防火分区等;加强单位人员的自防自救工作。组织单位人员定期开展自防自救演练,提高火灾初起扑救能力和人员逃生能力;加强消防监督。防火部门要加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保证室内消防设施完整好用,并要做好高层建筑周围消防通道的监督检查,因为多数高层建筑周围都有附属裙房,有的堆放物品堵塞了消防通道,有的防止车辆进入,设置了栏杆等,一旦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辆难以靠近;开展针对性训练。辖区大、中队要针对每一个高层和地下建筑的结构特点,研究战斗操法,搞好人员分工,提高各作战小组之间的配合能力。尤其是针对地下建筑火灾,开展多个作战小组配合强攻灭火训练。并每年要组织一次高层、地下供水能力测试,确保供水设施好用和便于官兵掌握相关供水参数;加强特殊器材装备配备。如每盘50米以上的高压水带,可便于高层火灾扑救的水带铺设,节省时间和人员。氧气呼吸器或双气瓶空气呼吸器,大功率排烟设备等。总之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火灾扑救难度较大,但我们应该立足各地实际,针对现有器材装备多开展单位情况熟悉和灭火实战演练,多研究一些有针对性的作战操法训练,才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不然的话,就算有最先进的装备,官兵操作不熟练也发挥不出器材装备的最大效能,实现不了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今年我们总队开展的“学装备、练精兵、为实战”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最有效途径。

35 3528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