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外的活动总结(5篇)
数学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增强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数学课外的活动总结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数学课外的活动总结范文 篇1
x月x日数学教研员朱老师和候老师,到我校调研数学教学情况,我校数学组一共开出了六节调研课,分别是七年级备课组的施老师、李老师,八年级备课组的张老师、姚老师,九年级备课组的王老师和蒋老师。在排课过程中,各备课组老师都是积极配合,没有很大的障碍。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九年级备课组的王老师和蒋老师,王老师教龄长一点,说实在的,象这种调研课,一般都是年轻教师去上,老教师不太愿意去上的,但我在和王老师的沟通过程中,王老师没有多少异议,还是能较好地承担这一开课任务,而且所上的调研课也得到了教研员朱老师的认可,展示出了一个老教师的优良的教学技能;蒋老师更不用说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已多次承担公开课,在区内已小有名气,还获得过杭州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当我同他讲时,他豪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看得出他是一名有激情的青年教师。
整个排课过程,总体来讲相当顺利,比预想的要好,看得出我们整个教研组的年轻教师还是很有激情的。一共安排了6节课,但由于是两组同时排课,再加上我的课调不好,所以我最后只听了两节课(王老师和蒋老师课),在听课时我陪教研员朱老师,金华是陪教研员候老师。其他还有备课组长任老师和部分空课教师参与了听课。中午简单用完餐之后,马上到中开型会议室交流讨论,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教研员候老师提出分组(按听课的组别进行分组)进行,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并且更有针对性,可以说她的这一想法是很务实的,我们均表示赞同。在同教研员候老师的接触中,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务实、追求简单的人,有一个细节,中餐时可以体现出来,她饮料也不喝了,直接吃点饭就好了,吃完饭之后,也是很快到会议室进行评课交流,没有过多的闲聊。
在评课时,我是在教研员朱老师这一组。朱老师的评课很大气,先是从六个大的方面对所听的三节课进行了肯定,这也是他所认为的近几年听课以来一直比较关注的六个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他认为目标的设定要针对班情,学情,不能完全照搬教参,要结合教材内容有自已的思考与理解。
二是达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这主要是指的一些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等,还有对学生学习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氛围的创设等方面。
三是对教材可以活化处理,不要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这一点我也有同感,这学期我对教材的处理更加开放,有很多例题我觉得不好,就不采用了,我用课外的,有些内容我觉得不好,就不一定去讲了,课本上有些习题,我认为重复或简单的,我也不让学生做了,这样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是在课堂练习中最好能进行题组训练,适当的变式训练,以提高训练的质量以及学生在不同训练背景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这一点想法是好的,但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老师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去进行研究的,如果能借助团队的力量,可能相对现实一点,这可能需要每个人的付出,也是很难做的。
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情况,他提到除了师生的互动外,最好能有生生互动,这一点我有同感。在上次听徐老师上课时,他甚至把参与听课的历史教研员茅老师也调动起来了,徐老师认为教室内所有的人,物品都可以作为他上课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互动,这可能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一般的教师是很难有这种思想境界,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更多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能力。
六是课堂小结时,最好能用图表或填空的形式帮学生进行梳理,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小结也是可行的,总比单纯的教师进行总结来得有效果。这一点我很赞同,当然我们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时进行认真的梳理小结,但我认为作为一些年轻教师,一周弄一节课认真帮学生梳理总结一下,无论是对学生的学还是对自已的教都是有好处的,但在教学实践中恐怕很少有教师做到这一点。
这些方面上课老师基本上都关注到了,当然不可能尽善尽美,在很多细节方面有待加强。朱老师也提到了一些细节问题,这应该是我们全组教师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吧。此次调研活动有很多所思所想,流水记之。
数学课外的活动总结范文 篇2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另外,除了师生讨论外,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允许生生互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学生更易主动参与其中。
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具体的,在启发式教学方法基础上,适当加入研讨式教学法。事先布置下讨论题目,时间安排灵活,小题目小研讨,大题目大研讨。
(一)、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在授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思维过渡为直观的实体,从中得到要学的知识。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过程,动手操作,学会用眼观察,学会动口表达,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的形状内化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三视图》时用几个小正方形摆成立体图,1、根据立体图画三视图;2、由三视图画立体图。对学生来说,书上的立体图比较抽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比较难。所以,在上课之前,给他们布置作业:做十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当时,学生感到很疑惑、惊奇,我说:“明天你们带来,用处很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他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上课了,我叫他们拿出他们做的模型,摆成两行,第一行4个,第二行2个,第一行上面再平放2个,第二行竖放2个。好!现在我们来观察图形:正上面你看到几个小正方形,整个图形是什么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学生们很兴奋,都把头探到上面,兴高采烈。一会儿,他们都举起手来:“我们画出来了。”“很好,你们是很聪明的。下面画出左侧面、正面。”我一说出来,他们就说:“这难不倒我们。”之后,我画平面图形,他们摆立体图形。他们相互请教,相互帮忙。整节课下来,他们一直处于兴奋,愉快的氛围中,感到很快乐,同时,空间的想象图形真真实实地展现在眼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
难点,每个学生都能接受。
(二)、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参与数学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使他们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能力在不断得到培养,情感在不断升华,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历经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授新课时,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参与数学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数据的分析——方差》,这节课主要讲数字的计算,较苦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列举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新鲜的例子:今年咱们学校选拔射击手,在咱班选了两名学生,成绩已经出来了,到底选上谁?今天你们当裁判,现在我把成绩列出来。”
学生带着猜疑的心情认真地计算起来。有的学生说选择甲:甲的平均分高,得满分的多;有的`说选择乙:乙比较稳定,都集中在9环左右。各说各的理,争辩是非,都想用自己的原由推翻别人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要说出答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能,得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思想,表现自我的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间接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同时,因自己富有创意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与成就感,促进了学生乐于自主学习的
因此,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改变那种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状况,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从而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增强参与热情,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切磋、研讨,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和组织的课程形态,从参与角度讲,活动课具有一般数学课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可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编拟数学问题、数学调查、撰写和宣讲数学小论文等等。因此教师若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教材内容,定期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课,通过这些活动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认识数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下是我在九年级上期开展活动课计划的一部分:
时间 活动主题 形式 目的
第3周 “数学故事”演讲 演讲 增强学生对数学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第6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竞赛 , 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10周 “生活中的数学”你编我解 游戏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第14周 “美丽的几何图形”画展 制作展览 提高学生对几何基本图形的认识及绘画、鉴赏能力,增强学习几何的兴趣
第17周 “数学趣题”征解 游戏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课计划写出活动课教案,教师根据活动课的内容、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活动程序,同时考虑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这都要求教师自身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好周密的安排。
当然,数学活动课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开展数学思维活动,这是数学活动的真谛。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逐步使学生学会归纳、猜想、转化,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提出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
总之,在数学教育中,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钻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主体,有自己的知识经历和积累,增加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
数学课外的活动总结范文 篇3
今天下午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数学大教研活动,形式隆重,收获满满。本次大教研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骨干教师引领课;第二个环节是课例点评。
今天给大家展示课例的是我们数学组的唯一男神白鹏飞老师,他授课的课题是《长方体的认识》。在文体中心的舞台上,白老师镇定自如,五六班的孩子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同走进白老师的课堂,感受他的风采吧。
让孩子们欣赏精美的图片初步感知长方体,激发孩子们认识长方体的兴趣,为后面探究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白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让孩子触摸感知长方体的面是平的,第二次触摸长方体的棱是直的线段,第三次触摸感知长方体的顶点是棱和棱的交点,通过触摸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三个名称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方体的认识》,循序渐进中孩子们一点一点了解长方体,可谓润物无声。
特别欣赏白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炼而有针对性,小组合作之前给孩子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们清楚合作过程中需要做些什么,需要通过看教材解决哪些问题,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率。展示交流环节,白老师要求孩子们一个动手指一个动口说,让孩子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在遇到孩子表达不完整时,白老师实时点播给孩子们指明了方向,不同的小组汇报,让大家对长方体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大家知道了还存在特殊的长方体:由两个正方形和四个长方形组成,白老师对教材的挖掘比较深入,注重让孩子们了解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不是纯粹的应试教学,而是让孩子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有更多的认识。白老师借助动画演示,让孩子们知道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长、宽、高做好铺垫,通过指一指,学生知道了长方体的长 、宽、高分别是哪个部位,并且不断地转动长方体,让孩子们找出不同放法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会发生变化,教给孩子们以动态的观点看待事物,给孩子们很好的导向。巩固练习环节,白老师给出一个标有数据5厘米、4厘米、厘米的长方体,让孩子们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并启发孩子们说出做成这个长方体需要4个5厘米、4个4厘米、4个厘米,孩子们从中认识到长方体中有4组长宽高,孩子们对长方体的认识更深入了。白老师借机提出“用多长的铁丝可以围成这个长方体?”悄悄引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上去了,然后白老师放手让孩子们独立解决,通过汇报发现孩子们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之和,然后出示不同的有关长方体棱长的习题,进一步巩固这个知识点。学生既认识了长方体又学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加大了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凸显了根据知识特点进行重新整合。临近下课时,白老师借助猜一猜让孩子们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练习在一起,增加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白老师又借助动画演示,把长方体压缩变成了正方体,为下一节研究正方体做好了铺垫。
数学课外的活动总结范文 篇4
一、指导思想
《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数学看成一系列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不断把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织起来的活动。通过活动的持续重复和不断积累,带来更高的水平的概括,用这种“模式”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的机会,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人类活动轨迹。
同时,通过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课,使学生尝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通过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和意志品质,真正谋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活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开放活动空间,但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间的关系。
2、课内拓展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原则:数学课题学习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将跨跃时间界限,有短期活动,也有长期活动。
3、主题性原则:各阶段的课题活动必须围绕各单元教学实际开展,且富有层次性,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4、合作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将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共同成长。
四、活动步骤
1、科学分组,构建和谐有效的活动小集体。课题活动是小组合作、互助互补的研究活动,因此各班应建立相对稳定、优势互补的数学活动小组。
2、分章节确定各阶段的活动主题,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并给予恰当的活动培训,指导学生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合成成果。每一次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将相关的文字材料、影音材料及活动作品整理成册。
4、成果交流共享、过程反思。定期进行活动成果评奖及展示,并组织学生反思活动得失。
5、成果归档。学期结束组织老师们进行资料整理及建档工作,确保活动有过程、有效果、有痕迹。
五、活动安排
本学期的活动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一:帮助家庭记录一个月(或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月(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节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家庭理财的参考资料。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把正负数的学习应用到具体的时间生活中,从生活中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活动二:熟悉计算机的有关有理数的运算功能和操作方法,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和体验使用计算机的简便性。
活动三:用火柴拼三角形和用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活动目的: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协同完成任务,体验规律的快感。
活动四:月历中的数学秘密。活动目的:让学生更生动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
活动五:寻找规律。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把所有涉及找规律的题汇编成集,扩大知识面,逐步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活动六:学多姿多彩的图形以后,让学生设计校徽。
活动七:迎新年贺礼:数学小论文——《我更爱数学了》。目的是总结回顾本学期的学习经历、探索历程,从中寻找出学习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为后继学习作铺垫。另外,开展《数学报》、《数学小制作》等评比活动。
活动八:优秀成果展。通过举办本学期所有的活动成果中的`优秀成果展出,进一步诱导学生正确的、恰当的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确的概括调查结论,充分地表现数学内容。
数学课外的活动总结范文 篇5
本活动以故事开始导入,能充分引起幼儿兴趣,借助帮小熊分饼开始幼儿动手尝试为圆形二等分,当幼儿在展示帮助成果中老师帮助梳理,把圆形对折,然后剪成大小一样的两份,就叫二等分,幼儿初次接触“二等分”这个概念。这时幼儿都沉浸在帮助成果喜悦中,马上引导幼儿为不同形状的饼干进行二等分,这么一来,幼儿自然而然的就进行第二次操作,二等分的经验得到提升,老师帮助幼儿梳理不管什么形状只要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就是二等分,对于这概念更加明确。
最后安排幼儿“找朋友”,把二等分的图形组合成完整的形状,幼儿的兴趣再次提升,经验得到巩固。在延伸活动安排幼儿从图形过渡到实物,跟进实物数量进行二等分,通过才操作让幼儿明白,不光图形能二等分,数量也能二等分,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本活动设计的多次幼儿动手操作的环节,因为幼儿是通过外部的动作来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体自身动作和数学知识的协调。只有让幼儿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自己才能发现知识、学习数的`概念,建立知识结构,这正是《指南》精神的体现。同时反复的操作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操作中幼儿对等分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知欲望,幼儿的思维活跃,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上一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