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一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研报告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分享的“实用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通用8篇)”,通过我们各位思想的碰撞,一定会激发出您写作的动力。还有,阁下能将此文档加入收藏或者转发出去,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现代大学生普遍都非常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为此作一个诚信问题调研,本文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调查中反映的问题x0%的同学认为校园不诚信问题非常严重,在问卷中所提到的不诚信现象中,调查结果不禁让我们瞠目结舌,x00%的人做过或见到周围人做的,可见校园诚信缺失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诚信问题引起高度的关注。

面对大学生诚信严重缺失问题,建立诚信档案是否势在必行?xx%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xx%认为没必要。很多人认为对于诚信好的同学建立会有帮助,而对诚信不好的同学一定会起到反面作用,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诚信者的优势啊。

诚信是否影响就业?xx%认为一定会,2x%认为不一定,没有。

-1-。

人认为不会。而诚信是否能成为就业的主要条件,xx%的同学认为一定会,2x%认为可能会,只有少数人认为不会。

x、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2-。

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替考、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3-。

-4-。

调查方式:问卷。

调查内容:在校大学对社会诚信问题的调查问卷(详见附录)组织管理:小组长:何杨执笔人:俞哲明杨丁俊结果分析:

现代学生普遍都非常重视诚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尺来衡量一个人。但以此为基点,很多大学生都没能以身作则的做到诚信待人,诚信为人。在一方面,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对一个人的社会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对是否能做到诚信起到影响作用;在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以各种各样的或有或无的理由作为自己无法达到诚信的掩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纸醉金迷”的错误享乐观,“拜金主义”的扭曲价值观,已经使人们淡忘了古人所强调的“德”,“诚”。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其他的影响。

-5-。

法来实现自我保护。这也印证了先前提到的,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对他人或是集体带来的危害。

就第x题的结果来看,几乎x00%的同学选择了不会。据此分析,我想,在人们心中,还有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存在,在这条底线之下的做法是大多数人无法容忍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x题的结果,很多同学出乎意料的放弃了朋友,和亲人的选项,转而选择了网友。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2x实际,几乎每个人都在上网,很难相信,他们都在向陌生人倾诉着自己苦恼,分享自己的秘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也再次敲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警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已经放弃了相信他们本应该最相信的人。治理这种现象的方法,根据第xx题的统计结果,政府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价值思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可见,在古人看来,“诚信”乃是天下人团结一致的基本保证,是为人之道,是人们所需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诚信的基本道德内涵是务真求实,诚实守信,不妄不伪,真实不欺。所以诚信的缺失,特别是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将会严重的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

想象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那么一切社会保障将不复存。

-6-。

在。国家的政策,法规,律法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公平、公正无法实现,社会秩序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经济交易必须是建立在讲诚信、讲信用的基础之上的,这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原则。在经济领域,经济信用是诚信的最主要体现,诚信是经济信用的坚实基础和依据,而经济信用是企业、居民等任何微观层次的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支柱;而失去诚信与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于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言,其危害是毁灭性的。而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领域,诚信更是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桥梁与纽带,是折射真善美和社会良知的一面道德之镜;而失去诚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状况就受到了威胁,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美好、和谐的生活状态就会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精神奢望。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在国家机器与政策运行、政治与法律、经济交往、意识形态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保障性的作用,是绝不容动摇的,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和导向、示范功能。

-7-。

于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尚未真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危害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当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分布到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就会真正凸显出来,所以学校的诚信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讲诚信起着十分重要的核心作用。

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诚信与否对和谐校园是否能成功构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们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不讲诚信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考试作弊;有的同学擅自更改学习成绩,在毕业推荐表上弄虚作假;有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把父母给的学费任意挥霍;有的同学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有的同学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随意侮辱欺诈他人,或散布流言蜚语,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是与大学生的称号、父母的期望、党和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养成不良行为和习惯后,将来很难有所作为,有的甚至会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在公民诚信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

-8-。

养,学生普遍认同。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应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情况的素质能力受到自身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诚信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就此次调查结果,及本小组从网上搜索的近几年来数位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

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幸的是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现象却呈不断滋生蔓延之势。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9-。

名学生,各学院按人数比例抽取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占%,女生占%;党员占%,团员占%,非党员、团员学生占%;除大四学生人数偏低外,各年级学生人数基本持平;学生家庭平均收入为x000元左右,绝大部分为双亲家庭。可见此次调查的样本特征与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各项特征基本吻合,调查可靠性高且代表性较强。

(二)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家庭、社会、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及大学生在学业、经济、社会方面诚信现状三个方面,选用了三个维度共2x个指标,各项分析数据分值满分为x分;收回有效问卷xxxx份,%。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总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不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但在部分领域和部分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诚信缺失状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一)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诚信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品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诚信,但完全诚信在学校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这可能与我校诚信宣传力度不够或诚信教育缺乏创新有关。

-10-。

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主要因素,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通过数据分析,我校学生整体上诚信状况良好,但不同群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不同,其中一年级学生最好,其次是二年级学生,而三、四年级学生状况较差;学生党员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各专业学生诚信状况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上。

x、学业诚信现状。我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体的学业诚信水平较高,通过对各分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我们对学业诚信几个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学生在学业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考试和写论文三方面,最严重的问题是一稿多投,其次分别为旷课、迟到、早退,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翻译外文作为自己论文,论文抄袭,论文署名虚假,替考或找人代考。

-11-。

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其他问题依次为拾金据为己有、拖欠班费、为申报贫困生而虚报家庭情况、逃票、拖欠或避缴助学贷款及借钱不还。

x、社会诚信现状。社会诚信是学生诚信最重要的体现,是其今后踏入社会后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诚信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学业诚信和经济诚信。对社会诚信维度的x个指标分别进行纵向计算平均数,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求职材料“注水”、入党动机不纯、毁约、不守时、食言及翻看他人信件。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三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就业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应在就业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长只看成绩好坏不重人格培养,只提出高标准而不能以身作则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此外虚拟网络的失控也是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成因之一。以下是大学生诚信问题具体表现的成因分析。

x、考试作弊。在考试作弊原因选择中,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为了避免挂科和重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选择作弊的占%,其次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获得各项荣誉,更有%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没有实质意义,所以采取作弊手段蒙混过关、草草了事,一些学生在考试作弊问题上怀有从众心理,还有极少数学生已经习惯考试作弊。由此可见考试作弊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诚信意识差,学习不努力而寄希望于投机取巧。此外,应试教育的理念在大学依然盛行,对学生才能的评估机制单一,以至于许多大学生将课程考试的成绩和取得课程学分作为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导致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

2、论文抄袭。论文抄袭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在大环境影响下,学生理所当然地附庸了这股趋势,但是其思想根源仍在于学生自身对待学术的态度不端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没有形成谨慎的研究思维。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学校论文审查不严及指导教师不负责任有空可钻,这说明高校论文监督管理和诚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滞后也是大学生论文抄袭问题的成因。

-13-。

x、欠缴学费。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应在每学年向学校缴纳数千元不等的学费。近年来拖欠学费问题已成为了大学生经济诚信中最严重的问题,虽然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催缴学费,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按时缴费。拖欠学费行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在学期初从家长手中拿到数额巨大的学费后难以自控,任意挥霍,导致拖欠学费的发生;二是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申请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批准,学费没有及时缴纳;三是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恶意拖欠。

x、拖欠助学贷款。为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无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又未建立健全,部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淡薄,钻国家的空子,到期还贷不积极,还贷率低,甚至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为此,很多银行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毕业生由于跳槽频繁,逾期还贷更如家常便饭。客观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偿付银行贷款,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心态上存在问题,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是造成拖欠助学贷款情况频频发生的根源。

-14-。

中存在欺诈行为外,四分之三以上学生因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了挑选更好的工作而毁约。不讲诚信的“低成本”使学生不关心诚信,讲诚信的“低利润”又使学生不屑于诚信,最终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学生职业道德和契约意识的缺失也同学校对毕业生教育和考核的缺失有一定关系。

三、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如能在校园内积淀、传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形成一种文化强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涵寓于各项活动的丰富性和新颖性中,召开诚信评议讨论会,举办诚信专题讲座,尝试无人监考活动,开展诚信签名活动,将诚信观念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诚信文化构建和学风建设有机联系在一起,相得益彰。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

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5-。

x、以“两课”为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两课”教师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诚信意识与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拓展“两课”教学内容,弘扬中华民族诚信传统美德,借助历史例证诚信在古今中外的普遍价值和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授课过程中,积极推进情景教学法,借助所分享的“实用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通用8篇)”,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从而加深诚信教育的实效;同时保证在课堂讲授、巩固练习、作业批改、课外实践等每一个环节中都随时随地贯彻诚信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及成功企业家校友做专题讲座,向毕业生讲授成才与做人的关系,带领学生切身感受讲求诚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与情感。

感谢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将感恩之心化作严格规范自身言行、遵守承诺的信念。

(三)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的遵守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分析,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加大其失信成本,降低其诚信风险,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信用,关注自己的形象。

x、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实施教育的动态管理。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并完善一个有效的记录机制。记录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承诺书、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及综合鉴定、学习成绩、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以便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2、将诚信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考评体系。学校应根据诚信档案对学生诚信状况按级别科学分类,定出可操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诚信测评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行为备注四种方式最终确定学生的诚信指标,并将其作为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优评先和入党的一个考核项目。

-17-。

理规定,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我服装学院在每个班按学号抽取了x位,共对200位同学进行了一次大学生诚信考试问卷调查,对本次调查结果可以说有喜也有忧,具体情况如下:

-18-。

x,同学对考试作弊持有的态度不能接受的占大约%可以理解因为学生压力太大的占%只要不被抓住就可以的占大约%x,同学认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最佳方法在校园中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占大约%给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占大约%家长老师以身作则%经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们学生在诚信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自己的准则,可以较好的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过在学生中也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面临各式各样的考试时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诚信现象的存在。经过这次的调查也发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事情更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只有扬诚信之风,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才能还我们一个纯净的校园,还我们一个公正诚信的考场。扬起诚信的风帆,从我们身边做起。

-19-。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二篇】

今年是《统计法》颁布25周年。25年来,统计机构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统计法》为核心,以《统计法实施细则》、《关于统计报表管理的暂行规定》、《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等行政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比较完备的统计法律体系,促进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市统计法制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加强统计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和实行依法统计,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在维护统计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做好统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统计执法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统计法》赋予了统计部门执法职能,使统计工作有了法律保障。但是,在我市不少地方,统计执法力度弱化,统计法的威慑力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统计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一)一些部门或单位为了自身利益有法不依。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和小集团的利益,或者受地区排序或目标考核的影响,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虽经统计部门多次纠正,却是一犯再犯。一些单位的负责人或统计人员虽然也了解统计法,知道违反统计法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他们认为统计部门无权无势,难以对其处罚,屡次出现迟报和拒报统计报表的行为,这些统计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使统计工作的社会信誉受到严重影响。

(二)执法力度普遍弱化。目前,全市统计执法普遍存在重“执法检查”,轻“执法处罚”现象。一是执法人员存在着避重就轻的思想观念。上级没有直接要求的不愿查,看得见但管不了的不想查;二是对统计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不够。主要原因是统计系统的一些领导腰杆不硬,不敢动真,不敢碰硬,存在着畏权、畏势的心态。尤其是对一些“重点保护”单位、招商引资引进的单位、和该地区领导有某种关系的单位等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尽量回避。导致有案不办,避重就轻、查而不处的现象。

(三)统计部门的领导对统计执法的重视程度不够。任何一项工作离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都举步维艰,统计执法同样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统计法》规(来源:)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部门是统计执法的主体部门。作为统计执法主体部门的“一把手”,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统计执法工作的优劣。目前我市部分县区统计部门的领导对统计执法的作用认识模糊,没有把统计执法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影响了全市统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基层统计执法机构力量薄弱。统计法制工作包含了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统计违法案件的检查、处理,统计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等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县级基层统计部门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全市xxx个县区大部分没有独立的统计法制机构和专职统计法制工作人员,多数统计执法人员同时兼任其他统计业务工作,且以其他统计业务工作为主、以统计法制工作为辅。由于统计执法机构力量薄弱,且统计业务任务日益繁重,造成这些地区统计法制工作弱化,甚至从不执法。

(五)统计执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人员少、装备差、办案经验不足等方面。一是县区统计局大多只有一名兼职执法人员,达不到科室单独办案的最低要求;二是缺乏执法车辆、照相、摄像、录音等办案工具,执法人员常常骑车送法律文书,造成执法工作效率低下。而缺乏执法所需的调查取证设备,既不利于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又不利于对违法单位的违法问题实施证据保全;三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县区统计部门常年不办案,统计法制人员普遍缺少办案经验。

二、搞好全市统计法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时期搞好全市统计法制工作,应坚持以党的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方针,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为重点,以推进依法行政为抓手,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坚持依法统计,加大执法检查和统计普法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效能,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工作在营造依法统计良好社会氛围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为统计工作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一)切实加强对依法统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依法统计是对每一个统计工作者的普遍要求,是统计部门特别是领导班子的职责,一把手要负总责,班子成员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市县统计部门的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带头和表率作用。要带头学法,带头守法,严格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带头执法,敢于执法,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动员部署,加强组织协调,排除统计执法过程中的一切干扰,妥善解决统计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大力提高统计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从而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统计法制队伍建设。随着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和统计法制工作的逐步深入,统计执法的队伍建设已无法适应统计法制工作的需要。目前我市市县两级在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和办案条件方面不仅远远落后于郑州、洛阳、平顶山等地区,与三门峡、开封、许昌等地区也相差甚远。要搞好统计执法工作,必须按照《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有关要求,建立专门的统计执法机构,配备与统计执法任务相适应的执法人员,解决必要的办案经费及办案工具,有计划地举办法制讲座或执法培训,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办案能力,加大统计执法的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三)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一是强化统计法律宣传教育的计划性。按照全市统计“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增强统计普法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统计普法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二是突出统计法律宣传的广泛性。要区分不同普法对象,通过各个层面,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观念,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三是提高统计法律宣传的有效性。紧密结合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和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等中心工作,开展好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法律法规和政府统计权利义务的宣传。重点做好对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的普法教育,利用统计数据的社会影响力,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统计法制宣传;四是确立统计法律的权威性。在统计法制宣传工作中,还要密切结合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法律的教育作用,通过对典型违法案例以案说法,用实例警示警戒教育企业、单位和统计人员,使其明白统计违法行为的后果,形成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习惯。

(四)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大力开展统计执法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制定完善的统计执法责任目标考核评议办法并严格考核,保证市县两级政府统计局内设职能机构严格按照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要求,认真履行执法职责,促进统计执法与统计业务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真正把统计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二是积极进行统计执法方式的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每年确定一些重点地区、行业和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执法科室积极协助统计专业科室开展数据质量检查,保障相关专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执法工作来规范统计行为,促进统计工作法制化进程;三是着力开展全员执法。针对目前市县两级统计部门普遍存在专业执法人员力量薄弱的现状,开展统计执法工作必须充分调动统计专业人员的力量,以统计专业工作中发现的统计违法现象为着眼点,执法人员与专业人员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统计执法工作;四是认真做好涉统案件的转办、督办工作。对群众上访、举报和上级转办的统计违法案件线索,统计部门要认真调查处理,纠正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努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统计工作秩序。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三篇】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农村饮用水直接关系农村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对部分已经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情况以及部分农户饮水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现有工程的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几年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机制迫在眉捷。

一、我县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情况调查。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国土面积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流域1856平方公里,淮河流域542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大小河流共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00㎞,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河流长度㎞。全县现有在册灌溉水库67座,山塘7714口,大小堰渠14912条,各类防洪堤岸356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9处,总装机万千瓦水电站150座。

总体来说,我县水源丰富,雨量充沛。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交通不便、文化经济比较落后的深山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溪流及水库水。河水、溪流流速及1。

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而水库水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农村人畜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

采用地下水时,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情况有关。因为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

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饮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人畜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水、溪流、水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坎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共规定了106项水质标准,并将它们分成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四组。水质标准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毒理学及细菌学四大类指标。

1、水的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

浑浊度、臭和味等各项指标。要求水质从感观上对人体无不良刺激。

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

2、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

3、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

4、水的放射性指标。

三、农村饮水安全应有长久之计。

(一)统筹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防治并重,完善相关体制。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

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以上是我们初步形成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还要靠多方面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四篇】

院系:文化传媒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年级:1203b。

姓名:马现勇。

学号:1226140320。

任课教师:李振堂。

2014年5月28日。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问卷调查分析。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诚信是“立人之本”、“立正之本”,“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政府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诚信道德素质,强化诚信道德观念和意识,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2)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言谈举止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孩子的“做人”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实效。

(3)加强校园诚信氛围的建设。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给学生创造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在办学的理念、教风学风、校风校纪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诚信的内涵。如在校风校纪方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对守信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教风上,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宣传栏、教室布置等,宣传诚信美德,表彰讲诚信的学生,批评、惩罚不讲信用的学生,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

2、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高校,“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诚信教育贯穿在“两课”教学中。如教师在讲授《法律基础》课程时,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并指出违反诚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意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课中,通过教学实践参观,使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和它讲求信誉是分不开的。这样结合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当然,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是不能单靠“两课”的“灌输”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贯穿到高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中去,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性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诚信素质。

3、加大高校诚信制度建设。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制度来约束,加强管理来保障。首先,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每学期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学期结束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班主任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果记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且把它作为大学生入党、评奖学金、研究生保送及申请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依据。学生毕业时,学校应向用人单位推荐信誉好的学生。这样就可有效地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从而自觉地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诚信指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开展信用评价,全面分析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水平。也可设立以大学生诚信素质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学分,将其作为大学生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同时,把它和社会诚信制度结合起来,使之延长学校教育的制度链,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保障。

广播电视编导1203b。

马现勇。

1226140320。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五篇】

每年的两会,既是一次政治节日和民主盛会,更是一个话题的海洋。连日来,在代表、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的同时,社会对两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每年“两会”的“一号提案”总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今年的头号问题就是保障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在全国政协委员们提交的提案中,有接近三分之一与就业话题相关。当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就已经把当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

总结。

大学生就业率一降再降的原因包括:外部客观原因、政策方面的原因、高校方面的原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以及内在主观原因。

一、外部客观原因:金融危机。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家进口产品数量明显下降,我国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降低,市场观望心态加剧;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速为%。次年新增就业人口达到1037万的高峰,经济增速则回落至%。2007年gdp同比增长%,当年新增就业人口却下降至590万人。2008年gdp同比增速较上年回落了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口相应减少了100万人。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大致能新增100万以上的就业人口,而近年来已降至约50万人。

(2)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截止去年年底,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中国就业形势已十分严峻,估计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四分之一。

(3)僧多食少,工作岗位竞争激烈。金融危机加剧了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根据记者在一次人才招聘会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办公文员岗位的竞争最为激烈,1个岗位居然有20多名求职者争抢。

(4)公务员考试,招录比例创历史新低。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创新高,今年有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比2008年度参加考试的人多了13万。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公务员局发布数据,上海2009年考试招录3618名公务员,共有约万人报考,录取率约为%。

二、政策方面的原因:

去工作,他的户口和档案将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管理方面的脱节,一些政策还“悬在空中”,得不到落实。

三、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

四、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但由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

五、内在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紧随其后的是北京%,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和%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

3、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就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心理问题,概括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种现象:第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的矛盾心理。

第二,自卑导致的焦虑和失望心理。

第三,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的依赖心理。

第四,缺少主见、随大流的盲从心理。

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加强人事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高校应该拓宽专业课径,加深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

3、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学生的就业负有重要的指导责任,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在此特殊时期显得尤其重要。高校就业部门应进一步帮助毕业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使其端正心态,转变其就业观念。

4、降低求职要求。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生不能再以“天之娇子”自居,在就业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在找工作之前,一定要研究市场需求量,了解社会及企业的用人要求。

5、勇于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的优惠政策,积极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当然,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还应具有敢于拼搏,敢于竞争,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

6、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不仅仅要具备和提升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在劳动力市场环境中有效地向雇主推销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脱颖而出。

7、继续深造。金融危机之下,整个就业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那么考虑继续深造考研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要摆正自己心态,认清当前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参考文献:

1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3胡解旺.《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04年2月。

4王承绪、徐辉.《中英高等教育学校讨论会论文集》。

5田丽娟.《试析人才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唐都学刊.2001年5月。

7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6月。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六篇】

很多的同学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我们深入到商家企业、社区、家庭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一、我们的社会调查:

1、我们在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3、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4、我们去了环卫所。环卫所的叔叔告诉我们,每天有300多名环卫工人为环境卫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里,我们还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5、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经过查找资料,理解了:“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二)调查后得出了它的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及时提醒和制止。

6、要爱护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七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有目共睹,我们西平县也发展起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发展依旧会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就要探寻关于人民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民生。

民生,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住环境的建设投入。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我现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益显现。

在我的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我县的民生问题有待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设施方面。

1: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目前我现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突出。很多村庄的公共设施很少,道路情况很差,有农民负担村组道路经济负担大。

2: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共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失修,人畜破坏后基本无用。而根据我的观察,县城里的一些公共设施也几近无用,近年来,县城里的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但对于我们农村来说,还要有很大的改善。

(二):就业方面。

1:就业困难依旧是城乡的一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农村的就业困难人员大多由于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再就业的难度较大。近几年来,我县的发展较快,企业工厂也逐渐增多,缓解了一部分的就业压力,让一部分人员能在家门口工作,守着自家田地的同时能有一份额外的收入,缓解经济的负担。

2:就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很多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技能培训,其次,农村现。

在还是自行耕种,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说,生产力较为低下,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育方面。

我县早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向“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在其他方面不太有优势,没有什么自己的特长。

(四):社会保障方面。

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不过,在这方面,我县已有很大的改善,养老保险已经在我县实行,老人已经能按时领导养老金,这方面我县做的还是不错的。很多老人都说养老保险让他们的下半辈子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

(五):社会安全方面。

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农民增长。农民群众反映,持续上涨的农业化肥等使得农业成本提高,物价过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进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安全之网,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改善的具体就是要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建立征地农民长效、稳定的收益机制,和社会救助机制。把上级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及时执行到位,并做好宣传和督察工作。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加强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体贴和关怀。把基层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好,争取早日得到解决。

社会事业社会化,只要对人民有利,对社会有利,政府就要放手让社会组织去做,政府也要对此详细了解,以确保对人民,对社会有利,要有周密的规划。要制定政策,搞好宣传,把对人民,对我县农村的发展有利的事业落实到位。

在农业方面,要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三、总结。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有所改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居民生活水平。

最后我在这里表示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朋友和领导,谢谢你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农民很艰苦,由于学历和能力的不足,使他们不能从事高科技工作,只能干苦力挣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的知识,努力奋进,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最新大学生问题调研报告大全【第八篇】

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经商或谋生而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或寄宿在学校的少年儿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父母不在身边,均由家庭或社会的其他成员作为监护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着增加,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全省民营经济和承建产业转移示范县,以毛织、制鞋为主的外贸型加工企业已达560家,用工达4万多人,虽然受金融**影响,但现在已初步复苏,企业用工紧缺。县委政府号召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整合资源,动员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县城打工。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农民数量有7万人,其中在县内务工有3万人。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把孩子留在家里是无奈之举,非常担心牵挂。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服务广大的农民工,让他们放心在外打工谋生,县妇联组织人员于7月中旬对我县有代表性的犁头瑶族乡、祠堂圩乡和县博爱学校的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主要方式,统计基本情况,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采访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更翔实了解掌握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准对策。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全县辖25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有6个少数民族乡,358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6万,儿童人口(14岁以下)约为8万,农村儿童约为7万。据初略统计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约为万名,其中在校留守儿童为万名,占在校儿童总数的51%。被调研的3个单位的基本情况:犁头瑶族乡,全乡总人口2700人,农村儿童人口约为380人,留守儿童230人,占%,在校儿童160人,在校留守儿童110人,占68%;祠堂圩乡全乡总人口万人,农村儿童人口约为2800人,留守儿童1500人,占51%,在校儿童520人,在校留守儿童340人,占65%;县博爱学校在校生3200人,留守儿童2960人,占90%。

通过调查了解,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还是好的,父母在外打工或经商,多少有些收入,如果加上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孩子1-2个,自然条件可以,那么家庭经济状况就相对好些,孩子在家不缺吃穿,无忧无虑的生活。采访中我们看见,大部分孩子暑期在家玩耍,看电视,做作业,还有少部分孩子暑期放假就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度假。祠堂圩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比犁头瑶族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就好得多,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辛苦赚钱,勤俭节约,将孩子送到县城或外地上学。如在博爱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就与其他的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在家由谁来带养监护,因不同的家庭情况而异。由于在农村结婚年龄普遍偏低,隔代的公公婆婆年纪不老,一般在45—60岁之间。年轻父母外出一般将孩子交给家中的公婆和外公婆。这类监护方式占85%,另外交给亲戚或朋友监护的占10%,有条件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县城的学校寄宿,交给老师管理的占5%。大约30%的留守儿童在2岁前父母外出打工,40%的留守儿童6岁前父母外出,30%的留守儿童入学后父母外出。我们随机问了10名在校孩子,有7个孩子父母外出5年以上。

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令人极为担忧的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偏差。这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一个十分明显而又普遍的问题。在乡村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犁头中心小学,54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居上的仅有6名,占10%。在学校里,有些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厌学情绪,不专心听课,作业马马虎虎。与同学交流较少,不懂也不问。祠堂圩乡大兴村有一名叫李雄的男孩,13岁初一学生,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家,对他的影响不大,但去年爸爸妈妈都外出了,他很不适应与公公婆婆生活,继而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了,成绩下滑,暑假作业也是潦潦草草,当问他的上学期的成绩时,他说不想读书了,想尽快毕业外出打工。

个叫赵雯的女孩,11岁,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里有公公婆婆和曾祖母三个老人,公公患心脏病和脑血栓,婆婆脚残疾,曾祖母94岁神智不清了,这样的家庭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因而觉得自己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缺少太多,没有自信心。

3、行为习惯不良好。一般孩子自控力和约束力差,由于得不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管理,隔代教育毕竟乏力,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得明显比同龄其他孩子差。在学校老师眼里是“差生”,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话,逃学、厌学、旷课、打架、说谎等等不良习气。有些在县城寄宿的孩子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上网打游戏,还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做坏事。如在博爱学校,尽管学校和老师管理很严格,但还是有少数留守儿童利用月休假不回家,认为回去爸妈也不在家,不如在城里玩,学校也没有办法,有的甚至走上违法之路。去年9月,在该校读完初中已回家的黄某竟带上几个社会小混混,为了一件小事找原来的同学打架报仇,酿成一死一伤的后果,后曾某获刑4年,赔偿3万元。

4、生活贫困及卫生条件差。有些父母没有什么技能,收入微薄,寄回家里的钱最多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如犁头瑶族乡自然条件极差,全乡人平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大部分居住在崇山峻岭和半山腰。住的是泥巴房,喝的是山涧水,种的是高山田,家庭基本没有收入。有些一家六七口人全靠年轻夫妻或子女在外打工。有些家庭一个星期吃不上一点肉,有些孩子从来没喝过牛奶,一年里穿不上一件新衣服。而且有些单亲家庭,父亲过早去世或母亲改嫁的家境更穷。生活贫困还导致留守儿童辍学、失学。该乡现读高中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学生十几年才考上一二个。有一个叫成勇的男孩15岁,2007年从犁头中小毕业,到县民族中学上初中,只读了一个学期,虽然是义务教育还是需要生活费,就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而失学,他有个哥哥前几年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了,他的父亲患病去世,欠下一大笔债,还有一个80多岁的婆婆。成勇已失学一年半了,他对我们说还非常想上学。在留守儿童中贫困儿童约占15%,瑶族乡则占65%。由于没有年轻的父母在家,家里的卫生状况一般要差些,有些小孩几岁就自己做饭菜,洗衣服,根本不懂得如何讲究卫生,加上家里厨房、卧室、猪栏紧密相接,潮湿不透风,臭气难闻,影响身体健康。

5、安全有隐患。家庭安全隐患:一般大人外出干活,孩子独自在家,十分危险。强奸、盗窃、火灾等时有发生。有对夫妻将仅8岁的女孩寄养在外婆家,有一天晚上没电,看书不慎将蜡烛弄倒引发起火,外婆不懂扑火方法,小女孩被烧成一级重度残废,花了十几万也无法恢复。上学安全隐患:有些学校没有住宿条件,像犁头中小部分学生每天都要走几公里或更远的路,没有家长送,很不安全。另外留守儿童还容易上当受骗。平常缺乏亲情和关爱,没有安全感,极容易被人施以小恩小惠而上当。曾有名女初中生在课外时间被一伙社会青年诱骗到宁远被迫卖淫,导致怀孕,单亲母亲得知后从广东赶回来欲哭无泪。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作为职能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高度关注他们的现状,加强调研,分析原因,不断探索和妥善解决。

1、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良好的教育从小开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现在城里的父母从孩子一生下来就科学育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暑期忙着给孩子参加各类特长培训班。而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连亲情都无法感受到。当我们从离县城不到20公里的犁头返回的那一刻感觉城乡差别实在太大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烦恼。父母不在家,代理监护人有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在委屈和困难面前得不到感情的支持和与父母及时交流,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分敏感,自尊,内心孤独无助等。

2、家庭无力管教。一般公公婆婆十分疼爱孙辈们,通常孩子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这种隔代亲容易造成溺爱,对孩子的约束力有限。有时明知道孩子做得不对,还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态度,认为孩子还小,只管好吃穿用,其他今后由他爸妈来管。公公婆婆年老没什么文化,山里的老人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孙子们的文化辅导爱莫能助。无论体力上还是文化上都力不从心,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发展城镇工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存在差距而造成的结果。农村经济底子薄,提高生活的难度大,更多的农民朋友在家里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外出谋生。由于户籍及高考制度,城里高昂的学费和住宿等原因,无法将孩子带到身边。在孩子看来,大量的父母外出打工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没有多少文化的父辈能在外打工挣钱,“读不读书没什么区别”,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而且公公婆婆们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4、学校条件和教育管理不到位。父母外出打工很不放心家里的孩子,都想努力挣钱,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县大部分中心小学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另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也跟不上,我们所到的学校只有一个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大部分没有开设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好。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基本不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而这些内容对留守儿童又是最重要的。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帮助农村快速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要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寄宿到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落实政策,确保夫妻双方外出打工可以将子女带到流入地就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孩子,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鼓励创办民营学校,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流学和失学问题。

3、加大学校教育管理力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学业,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和成长变化。建立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如县博爱学校作为民办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摸索一套较成功的经验,成为全国百强民办学校,荣获“湖南省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成为全县最好的留守儿童之家。

4、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促进儿童事业发展。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县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督促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县计生委等各成员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让留守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

5、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每位父母亲千万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当作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35 3189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