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镇辣椒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关于县镇辣椒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县镇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创新种植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三产融合,高标准打造1.5万亩辣椒种植示范基地,与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相比,每亩年收益达1.1万元、增长307%,农民户均年收入达4.6万元、增长324%。市委政研室对县镇辣椒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为破解丘陵地区种粮产量低、农民增收难问题,县镇把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作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业,通过创新轮作套种模式,推动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完善加工、销售配套服务体系等,有效提升了耕地亩均效益,实现了农民致富增收。

(一)创新轮作套种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针对种粮的亩均效益偏低问题,县镇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依托辣椒产业优势,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探索出“小麦+辣椒+芝麻+大豆”轮作套种模式,即在同一地块上,每年10月种小麦,次年3月套种辣椒,6月麦收后套种芝麻、大豆,9月收获辣椒,实现一年种植三季作物。每亩土地每年能够产出小麦600斤、辣椒600斤、芝麻100斤、大豆150斤,土地亩产综合收益超万元,有效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稳住了粮食生产,发展了特色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坚持向科技要产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精细化种植水平,推动辣椒种植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一是推行机械化生产。与洛阳一拖集团合作,推广应用5G无人驾驶拖拉机、直播机、喷药植保机、收获机等新型农资农具,实现辣椒播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播种效率较传统人工提高80倍以上,收割效率提高100倍以上,每亩节约人工成本约600元。二是推行标准化种植。规范种植流程,剔除多余低效环节,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控病虫害、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服务。通过运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精准确定播种区域、株距行距,推动辣椒产量质量稳步提高。三是推行智能化管理。建设田间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土壤墒情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病虫害预警等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雨量、土壤墒情等数据,智能监测辣椒生长状况,更精准地指导辣椒种植。相对于传统人工种植,节水50%以上,节肥30%以上,农药使用量降低60%,病虫灾害损失减少70%,每亩节约水肥药成本约500元。

(三)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坚持向三产融合要效益,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建立产品加工体系。建设总投资1100万元、占地约15亩的辣椒加工厂,主要包括4500平米生产车间、4000平米晾晒场和全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辣椒加工生产线,生产辣椒干、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等产品,实现统一加工标准、统一质量标准。通过初加工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高30%,1.5万亩辣椒年产值最高可达4亿元。二是完善销售服务体系。投资950万元建设占地4.5亩、储量1.5万立方米的仓库,建成后可存储辣椒5000吨。建立辣椒数据信息平台,及时掌握辣椒交易数据,同步开展辣椒现货和期货交易,实现辣椒产业的信息、交易、结算等服务一体化,推动销售增长、利润提升。三是发展沉浸式研学游。建设1600平米的辣椒研学展厅,通过沉浸式科普教学、农耕体验等方式,让大众了解和体验农作物培育过程,激活沉浸式研学体验,年接待研学者2000余人次。

(四)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积极探索建立“农户+村集体+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土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后,由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取以企业为主和以村集体为主两种不同的运营及利润分配方式,推动农户、村集体、企业三方利益捆绑、合作共赢。一种是“532”运营方式,即由河南益民控股有限公司作为运营方,负责支付农户每亩700元租金,购买生产资料和辣椒种植、加工、销售等,经营收入除去地租和运营成本后,按照公司50%、群众30%、村集体20%的比例进行分红,农户获得地租的同时每年分红约300至600元/亩,村集体分红约200至400元/亩。另一种是“541”运营方式,即由村集体作为运营方,负责支付农户每亩700元租金,由河南益民控股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由农户负责辣椒种植,经营收入除去地租和运营成本后,按照村集体50%、群众40%、公司10%的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每年分红约1000至1100元/亩,农户分红约800至880元/亩,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五)打通金融服务通道,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针对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的资金问题,主动对接银行、保险机构,精准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有效满足辣椒种植企业和农户融资需求。由县农业银行、中原银行开发“金椒贷”专题信用贷款产品,农户无需抵押即可获得每亩2200元的贷款,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由中原财险开发辣椒产业专项保险,政府和运营主体按照7:3的比例支付每亩120元保险金,兜底每亩3000元保额,提高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助力了辣椒产业发展。

二、经验启示

县镇采取新技术新模式发展辣椒产业的做法,为各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来了启示。

(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创新耕作模式。创新耕作模式是破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土地瓶颈的有效手段。县镇立足当地实际,探索出了“小麦+辣椒+芝麻+大豆”轮作套种模式,既保障了粮食生产,也为发展辣椒产业拓展了空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必须因地制宜创新耕作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实现特色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强化科技赋能。科技创新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是实现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县镇以科技赋能辣椒产业,充分利用机械装备、数字化技术,实现标准化种植、智能化管理,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必须发挥好科技的力量,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引导乡村特色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注重三产融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是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县镇注重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同构”,推动加工体系持续完善、配套服务更加优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业态新模式,有效提高了辣椒产业的综合收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加强产业链整合,推动农业与加工流通、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产业效益提升。

(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用好市场手段。运用市场手段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瓶颈问题。县镇引入河南益民控股有限公司,探索创新辣椒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了产业整体效益;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发专项信贷和保险产品,有效破解了辣椒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牢固树立市场思维,以市场理念谋划产业发展,以市场手段整合资源要素,运用市场力量解决问题,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五)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保障农民利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增收致富。县镇围绕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探索出“农户+村集体+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稳定增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必须把农民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三、工作建议

县镇辣椒产业发展经验具有推广价值,各地要积极学习借鉴,并结合本地实际,深度谋划、扎实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各县区要聚焦市委提出的牛羊养殖、林果种植、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立足自身基础优势,选准产业主攻方向,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要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持续抓好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二)因地制宜推广套种模式。轮作套种模式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解决“粮经争地”矛盾的有效手段。各县区要结合自身农业产业特点,学习借鉴县镇做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推广套种模式,选优配好轮作套种作物,让土地持续有产出、农民不断增收入。农业部门要强化专业指导,从品种选择、机械作业、施肥施药等方面系统分析,形成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同时选派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推广农作物轮作套种技术,更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

(三)坚定不移走好科技兴农之路。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降本增效、提质发展的有力支撑。各县区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广精准播种、变量施肥、智慧灌溉等技术和装备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财政、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等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搭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支持涉农企业与河南农大、省农科院、河科大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引导构建“企业出题、科学家答题、政府支持”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四)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农业龙头企业是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县区要依托本地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要聚焦三产融合,深度研究龙头企业产业上下游、左右链,规划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推动形成梯次分明、结构合理、融合共生的优质企业群体。

(五)善用市场手段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破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必须用足用活市场的力量。各县区要聚焦解决农民群体抵押物不足、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方面发挥政府性担保机构增信功能,更加有效连接“政担银企户”,真正让银行愿放贷、保险公司愿担保、农民得实惠;另一方面强化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探索建立农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撬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最大程度放大涉农资金的政策效能,实现“小钱大用”。

35 3033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