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范文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范文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一篇】

2022年全区工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守牢一排底线为前提,以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保障,以助企攀登、经济运行为重点,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为“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推进全区“二次创业”和建设“五个x”贡献工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实现x亿元,增长x%,其中:x优势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实现x亿元,年增x%;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x亿元,增长x%;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x%;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家;培育省级以上优质企业x家、市级x家。

一、强化助企攀登,做实制造强区指挥部

1、聚焦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实指挥部体制。发挥指挥部体制机制优势,建立高效畅通的内部运行机制、规范有序的内部管理机制、充满活力的人员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明确指挥部职能定位,做实“市区镇企”四位一体的助企攀登推进体系。完善“三库一档案”(重点项目库、要素资源库、问题纾解库和助企攀登企业档案),对企业问题清单实行“交办单+督办函+呈阅件”工作机制,并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每周调度、动态更新。

2、聚焦集群培育,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工作重心从解决单个企业问题诉求,转移到产业集群培育上来,“一企一策”制定攀登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造纸包装产业,规划建设纸制品产业园,加快形成“纸浆—机制纸—纸制品加工—印刷包装”产业链;橡胶化工产业,全力支持华勤集团与世界x强企业的深化合作,利用凯米拉天成万丰稀缺光气资源的优势,配套发展下游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数控机床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引进一批欧洲行业领军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强农机龙头企业、做精农机配套产品,打响x农机品牌;食品产业,加快承接今麦郎、益海嘉里、白象等企业集团总部项目落地,把x打造成核心生产基地;战略新兴产业,理清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组织实施。

3、聚焦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对x家攀登企业,按照年营业收入建立四个“强企俱乐部”,全力支持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在x亿、x亿基础上再提速、再发展;扶持益海嘉里、联诚精密、经典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快突破x亿、x亿、x亿;鼓励优质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年内新增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x家。实施总投资x亿元的重点项目x个,其中:新上项目x个、技改项目x个、数字化改造项目x个、科技创新项目x个、对外合作项目x个。

4、聚焦要素保障,进一步破解制约瓶颈。围绕土地、资金、人才、能耗、减排等要素资源,逐个企业研究制定精准化“政策包”,破解项目建设制约瓶颈,提升生产要素保障水平。一是推广建设银行为攀登企业无抵押贷款的经验做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用地企业通过自主引进、项目嫁接、厂地转租等方式,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厂房,破解企业用地难题。三是放宽人才引进补助门槛,打破地域、身份、年龄等刚性约束,采用柔性引才方式,借脑引智,打造“人才飞地”,破解企业用人难题。

二、全力保障工业经济稳增长。

1、分解细化目标指导计划。制定镇街工业经济指导计划,督导各镇街争先进位,对宏观支撑指标、重要指标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总要求,逐月攻坚,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强化运行协调服务。持续强化“一月双调度”工作机制,对x家“双x”企业、助企攀登企业产值情况、行业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和工业增速关系等进行定期专题分析,对运行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研判,形成月度分析报告,服务领导科学决策。

3、抓好企业升规纳统。按照“抓大、扶小、育新”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力度,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小微企业作为纳统重点培育对象,靠上指导帮扶,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x家。

4、纵深推进评价改革。根据省、市改革工作部署要求,动态调整完善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适时启动x年度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阶段任务目标。在济宁市差异化政策导向指引下,注重鼓励政策和倒逼政策相结合,更加注重政策效果的适用性,鼓励企业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综合产出和效益最大化。

三、盯紧主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

1、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今年计划实施总投资x亿元的x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内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x%。围绕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采取摸底调查、专题培训、诊断服务、实施改造、示范推广等方法步骤,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链上云,加快建设一批黑灯工厂、无人车间,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助力产业扩能升级。全力推进太阳纸业年产x万吨特种纸搬迁升级改造、神州轮胎年产x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轿车轮胎生产线升级改造、天意机械大宗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等项目;对纳入省级技术改造导向目录的芯诺电子年产x万片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项目和柔光新材料折叠显示屏柔性玻璃盖板等x个项目、纳入济宁市百项重点技改目录的联诚公司精密液压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和华科创智纳米银线油墨研发及智慧大屏生产经营等x个项目,予以重点关注。

2、持续激发投资活力。对在库制造业技改项目投资额和投资进度逐个建立台账,把技改投资计划压实压紧。建立定期沟通与通报机制,压实部门和镇街责任,持续关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于新办理立项的工业项目,逐个分析判断,凡是符合技改项目统计要求的,指导镇街靠上服务,做到应统尽统,持续与统计部门做好对接,每月对新入库项目进行分析,确保高质量上报投资数据。

3、持续加快产业集群培育。依托制造强区指挥部,突出橡胶化工、食品两大产业集群及高端装备制造、纸制品两个产业链条,加强群链企业培育。鼓励现有产业链企业积极与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开展资金对接、品牌对接、技术对接和渠道对接、围绕产业集群链条上的薄弱缺失环节,开展“个性化”“量身定做”式合作,补短板强弱项;做好主导产业、“链主”企业的帮扶工作,招引、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积极谋划包装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促进产业链贯通,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四、强化为企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1、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筛选优质中小企业,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分批分层建立“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培育库。注重抓早抓小,持续跟踪培育,精准掌握培育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政策解读、融资对接、辅导培训等企业发展所需全方位服务。重点指导经典重工等x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丰机械等x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意高科技等x家企业申报省级瞪羚企业。

2、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依托企业研发中心实施科研攻关,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按阶段对企业进行申报指导,积极做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及对上争取工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申报省级、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3、积极推进招才引智工作,激发企业引才积极性。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需求征集,助推产学研合作,围绕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推动我区优势传统产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协助企业开展领军人才引进工作,积极申报国家重点人才和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

4、谋划企业家培训工作,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突出精准培训,积极对接上级各项培训活动,组织推荐企业家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专题培训班。适时组织我区企业家赴高校参加高级研修等方面的培训。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济宁市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

五、强化数字赋能,深化“两化融合”

1、鼓励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对上争取。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企业应用智能化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积极帮助企业对上争取;深入开展dcmm贯标工作,强化企业数据管理意识,加快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培育活动,继续推动企业设备上云,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实现更多企业开展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

3、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济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加快xg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大xg基站建设调度力度,全力保障建设进度,确保按照济宁市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推进xg网络建设,持续提升xg网络覆盖质量,加快建设“双千兆”城市。

六、加强行业管理

1、提升工业绿色制造水平。引导工业绿色发展,做好x区新一轮“四减四增”产业结构调整组相关工作。完成x万吨钢铁产能转移退出,督促齐鲁特钢按时拆除电炉设备,迎接省、市验收。完成水泥厂x万吨绿色化技改项目,按时做好旧设备拆除工作,迎接省、市验收;完成焦化企业x年省定焦炭产量控制目标任务。

2、保障盐业市场平稳。加强盐业行业管理,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继续深入城区及各镇街超市、卖场、代销点开展盐业市场监督检查,规范盐业市场秩序。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二篇】

2020年,xx县相继出台工业发展、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及“双服务”亲商助企四大突破年行动方案、鼓励支持、推广使用本地工业产品政策、“五减五砍”深化行政服务改革工作方案等扶企助企文件,我局主动作为,全面推进xx县工业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根据《关于印发xx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贵委办字〔2020〕59号)文件,撤销我局执法大队,相关行政执法职能划转到新组建的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担,我局已申请相应取消原清单目录中行政执法权责事项共33项。同时根据《关于做好“五减无砍”深化行政服务改革强化“亲商便民”工作的通知》(贵委办字〔2020〕46号)等文件要求,及时调整完善我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已取消两年无办件事项共4项;原权责清单中仅保留6项,同时根据盐业体制改革后我局承担的职权职能,新增食盐零售许可及许可证年检2项。目前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权责清单事项从原来的43项精简为8项,所有保留事项不设前置、不收费,并将相关行政事项办理权责同步下放到昌明经开区政务中心办理,全面提升xx县服务企业职责效能。全年我局驻行政服务大厅为晟扬管道、古镇香、翔和保安等139户企业审查并出具中小企业划型认定证明,切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相关招投标活动及享受财政扶持。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三篇】

全面强化县委书记、县长季度调度、常务副县长双月调度、分管县领导月调度、局长随时调度和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问题“直通车”工作力度;聚焦问题精准服务,提升全县29个工作组定期上门服务、进门回访的服务力度,建立县“派工单”解题机制。截止10月底,已协调解决海螺两条垃圾焚烧线拉闸限电、天福大货车停车场的项目批复及a、b区道路互通批复、贵州燃气土地证办理、荣力、东瑞、煜环资金周转困难等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的土地、融资、资源配置等问题63个;提请县政府专题研究解决的卷烟厂醇化库建设、海螺生产要素保障、联昌管业技改用地、晟扬管道政府工程款回笼困难等企业存在的问题10个。编制xx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企一策”专报15期、遍访民营企业“一企一策”助企解困专报2期,解决问题效率达到80%以上。

鼓励使用本地工业产品:今年开展鼓励支持、推广使用本地工业产品以来,水泥、标砖、砂石及混凝土、管材等本地产品在本地市场使用率有所提升。据统计,全县财政资金集中采购项目共计56个,其中本地企业中标30个项目,金额达万元,中标项目占比%、金额占比达%。金融扶持:截止11月底,推荐金象包装、中源建材、圣凯伦建材、中企食用菌、绿春农业、恒伟玻璃、煜环机械塑料、鑫轩贵等16家企业等申报“黔南州贵园信贷通”平台融资,共获得州工商银行授信贷款69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指导老干妈、海螺、晟扬管道、恒伟玻璃、龙辰电气、融信天利、天泷等企业及园区24个项目申报省州级扶持资金,共获批万元。同时对2020年改扩建突出的恒伟玻璃公司等6家企业兑现县级“千企改造”工程奖励资金共计万元。直购电:2020年初xx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与大唐能源签订直购电协议,签约电量为21088万千瓦时,优惠幅度为每度电优惠元,全年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万元。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标杆活动,指导苗姑娘集团、亿欣园公司、黔梦公司、轩贵钢构公司7家企业完成申报2020年省级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推荐鑫轩贵、煜环、赛博盟、海螺塑品等8户企业入围全省“精专特新”企业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四篇】

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确保了所辖企业安全生产,确保了企业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安全,确保了工业经济的有序运行。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xxxx年,我局所辖企业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防止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储存、使用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防止老企业、老设备和陈旧设备设施改造不够出现的安全事故,防止职工违反操作规程出现的安全事故,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xxxx年,我局所辖企业死亡为零,与xxxx年同比持平;重伤x人,与xxxx年持平;轻伤仅x人,为xxxx年同比下降xx%;万元,与xxxx年同比下降%;杜绝了重特大事故、重大设备事故、爆炸事故、恶性中毒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继续加强了对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重点企业有:玖源化工公司、新图印刷技术公司、华润雪花啤酒公司、鸿基木业公司、正兴车轮公司、宏盛机械公司、金雕离合器公司、三益翻胎公司、新氮塑编公司、富田化工公司。重点部位分别是:玖源化工公司氨罐、新图印刷技术公司危化品储存、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氨机房及二氧化碳、正兴车轮公司油漆房、金雕离合器公司液氨罐和锅炉、鸿基木业公司木材加工和油漆、三益翻胎公司贴胶车间和油库、富田化工公司氨罐。

(二)继续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坚持了每季度和节假日期间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和重点企业、重点部位检查制度,要求所辖企业坚持好安全生产日查、周查和月查制度,坚持好主要负责人一个季度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分管领导每月参加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指导所辖企业建立健全并落实了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论证、评价和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设施、设备维修、保养、检(维)修制度,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和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体系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使用、管理制度,消防演练制度等xx个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相应的xx个基本工作台帐。

(四)继续加大了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各项要求,我局和所辖企业及时建立了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方案,认真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在隐患专项整治过程中做到了责任、经费、时间、措施、人员五落实,隐患专项整治企业xx家,排查出一般隐患xx项,已整改xx项,%,落实整改资金万元。

(一)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即: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分别负责、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的要求进行,实行应急管理“一把手”负责制。

(二)完善了重特大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预案。健全了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重特大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机构,其机构内设应急抢险救助指挥组、后勤服务及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三个小组,并负责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所属企业重特大事故的组织、指挥、排险、抢险、救助、事后调查、善后事宜处理等工作。

(三)完善了应急管理预警工作制。健全了区经济和信息化局领导与所辖企业主要负责人联系会议制度和信息定期通报制度,健全了应急管理工作监管网络体系,健全了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四)进一步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所辖企业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具体工作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统一领导,有关领导和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行业管理科监督协调。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与所辖企业每季度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分析会,会议作出的决定和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行业管理科监督实施。

(五)完善了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对策。x、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xxx、xxx、xxx报告;x、重特事故发生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全体人员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排险、救助,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x、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时对事故进行认真调查,并提出事故调查报告,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提出处理意见,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五篇】

客观分析来看,尽管我县工业经济总体态势良好,但隐忧和挑战也不少,主要有:一是国际国内环境、宏观调控、环保督查、原材料成本上涨、区域竞争加剧等因素变化,对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影响和挑战。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对我县产业结构及发展动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展、拓深工业存量支撑。如我县引进的一批过亿元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和砂石资源方面,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暂未取得突破。三是企业融资渠道不宽、融资门槛高的困难依然存在,特别是受市场行情不景气影响,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贷款审批更加谨小慎微,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融资难。四是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和环洞庭湖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我县造纸引导退出、化工企业更严治理、城控范围内页岩砖的关闭等工作给我县带来了较大压力。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六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范文10篇”,按照“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实现六个显著提升”发展思路,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围绕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紧抓工业运行保障、工业项目建设、服务民营经济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六保”“六稳”政策,努力实现工业和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xx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左右,工业技改投入增长xx%以上。

二、工作重点和落实措施。

(一)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抓运行,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产值等指标做好分析研判,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确保重点企业能够稳步运行,带动全县工业经济总量提升。

二是抓经济指标预测调度,增强研判分析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专班职能,强化经济数据的提前预判能力,精准分析企业指标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问题短板,及时梳理问题台账,做好查找问题精细准确,处理问题快速有效。

三是加强重点企业帮扶。坚持对重点企业的帮扶,向重点企业派驻驻企服务员,在工业经济运行的减停产、亏损企业加强进一步的帮助力度,实行“两清单一台账”,建立减停产、亏损企业的主要数据指标清单,减停产、亏损企业的问题查摆清单和减停产、亏损企业帮扶措施台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原则,建立问题收集、分析研判、会商解决、及时反馈的工作闭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一企一策”助推企业发展。

四是抓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帮扶企业落实省市出台的“六稳”“六保”政策,贯彻落实好技术改造、创新等支持政策,提升企业信心。开展精准化业务指导和企业管理水平培训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市“企业家活动日”和专题培训活动,提升企业家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素质。

(二)围绕拉长产业链抓技改,实现工业经济产业提升。

一是加强指导提高企业技改积极性。加大对上级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各企业开展技改工作的积极性,引导相关企业开展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二是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建立工业在建、拟建和储备项目台账,开展摸排调研,及时掌握企业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类提出解决办法。对鑫岳xxx万吨聚氨酯、x万吨聚苯硫醚,鲁北xx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级电解液添加剂等重点项目落实领导干部包保制,实行全过程服务。

三是抓好“链长制”落实。全面推行“链长制”,以鲁北企业集团、鑫岳化工集团为龙头,确定培养一批“链主”企业,强链增链补链,完善健全产业链条,推动主导产业向“战新”产业转型。四是抓好化工园区扩容升级工作。立足工作职责,积极做好全县两个省级化工园区扩容升级和转型发展,为我县化工产业良好发展积蓄后劲。

(三)以服务企业为总抓手,努力做好中小企业梯次培育。

一是抓好惠企政策的落实落地。建立长效机制,根据惠企政策的立、改、废情况,及时梳理整合,实时更新发布,扩大涉企政策知晓度。全方位做好惠企政策的推送工作,及时通过政策宣讲、采访、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对政策进行解读,使惠企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惠企政策的红利。

二是抓好中小企业的梯次培育。按照企业设立、成长、发展、转型等不同阶段,挖掘企业的需求,做好分类施策,精准对接。对接利用社会、政府、高校等优质资源,抓好线下实体的运作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等手段,针对性、系统化的为中小企业赋能。

三是抓好企业管理者素质的提升。针对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抓好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外出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着重从企业发展、品牌建设、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鼓励企业家参加高校的研修班系统学习,同时引导中小企业抓好企业的内训。四是深入推进产业培育示范工程。进一步围绕渔网和智能电气装备两个产业开展产业整体专家服务,打造“县全生命周期专家服务新模式”,形成“调研问题、选取问题、确定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的专家服务闭环,在渔网产业的市场营销、智能电气装备产业的精益生产方面做出x个标杆示范,通过示范企业和示范产业的培育,形成学标杆、做标杆的发展氛围,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而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

(四)以xg基站建设为总抓手,培植壮大信息产业。

一是全力抓好xg基站建设。按照全县xg基站建设规划,完成xxxx年xxx个xg基站建设任务,到xxxx年底实现xg信号重点区域全覆盖,为全县工业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全力抓好信息产业发展。抓项目。以两化融合专项导向资金为抓手,积极培育申报各类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项目,争取得到更多的上级支持。抓产业。加强调研,全面掌握信息产业基本情况,挖掘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帮助解决信息产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培养,努力实现信息产业规上企业零的突破。

a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七篇】

20xx年,县经信局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县“1234”战略体系,坚持“新型工业强县”核心战略,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抓好工业和商务经济发展,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总数达到108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14%。全年实现外贸出口万美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总数达到135家。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平稳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督促运行进度。紧紧围绕打造500亿级磷化工和百亿级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机械制造、轻工、新能源产业的总目标,按季、按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组建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专班,深入企业调研,重点对规上企业进行了检查指导,跟踪督办,确保进度。二是确保要素保障。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企业运行正常。做好磷、电、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供应管理和协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需求。积极帮助吉星化工协调原料粉磨站电力架设事项,并帮助解决原料供应问题,为陶星陶瓷做好原材料供应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对达到“进规”标准的企业及时申报纳入,通过政策扶持和大力培育,全年进规企业达18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08家。

(二)着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牵头组织全县27个部门进行涉企收费自查自纠,明确涉企收费正面清单。落实国家惠企减负措施,惠及市场主体超过6000家,减负2335万元。协调县属规上加工型工业企业原材料运进和产成品运出免交花林寺收费站过路费,今年为48家企业办理过路费减免手续,涉及货物148万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达302万元。积极帮助东圣化工申报取得大用户直供电资格,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支出300万元以上。经向市相关单位积极争取,自20xx年1月起,东圣化工、花林建材、西部化工等余热发电企业按元∕千瓦时(原标准是元∕千瓦时)缴纳可再生能源附加费,降低了收费标准,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对广宜服饰等24家用电价格偏高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分析诊断,并给出具体建议措施,预计可节约电费支出450万元以上。推进企业转型。推进企业挂牌上市,邀请长江证券等公司金融专家为40余家企业负责人开展挂牌上市辅导培训3次。协助县金融办制定了企业挂牌上市奖励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晶品玻璃前期评估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制定了《xx县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工作方案。

》,武星材料科技成为全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东圣化工、花林建材和楚园春酒业等3家企业被纳入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三)全面提升对企服务质效。工业企业服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专班作用,加大协调督办力度,确保天元科技精细化工、吉星化工功能性磷酸钾盐、楚园春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早见成效。深入到50多家企业与项目现场,收集40余个问题,其中15个重难点问题形成《专报》上报县政府主要领导签批督办,加大解决企业困难力度。协调帮助东圣公司、武星材料科技等企业通过过桥资金解决银行贷款共计亿元。协助陶星陶瓷解决1万吨黄紫砂土原材料开采问题,确保企业原材料供应。积极主动对上争取。鼓励引导企业参加全省“产学研”交流活动,楚园春酒业等企业上报“产学研”对接项目3个,大自然生物科技上报技术难题1个。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共争取到位资金万元,其中20xx年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调度资金20xx万元,其他非普惠类资金万元。注重质效抓好招商。湖北食得福公司年产1500吨香菇罐头加工项目成功签约,并投产。庞家湾民俗项目于年底正式签约。投资1200万元的绿特欣电商平台建设项目电商办公区已入驻,冷库已投入使用,合作伙伴招募中。拟投资1200万元的弘富佳商贸有限公司农特食品加工项目厂房正在基础建设中,拟投资1000万元的宜昌萌果果公司农产品电商平台项目已于6月23日正式进驻电商产业园试运营。

(四)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大力促进消费。加强对鸣凤水岸、盛世广场等商贸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流通平台,引导商家开展各类节日促销活动,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促进市民消费。抓好“小进限”工作。扶持更多的“大个体”及时进入法人企业行列,提高个转企占比,及时将符合进限条件的商贸企业进行筛选培育储备,预计全年新增限上企业10家以上。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对东圣化工、冠泰、食得福等骨干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分析解决面临的市场行情及问题,指导企业利用好扶持出口的相关政策。加大内外贸服务力度。积极服务我县商业综合体,抓好“三新”企业建设。组织三峡灵芝产业园、陶星陶瓷等企业参加国际糖酒交易会,东圣化工、吉星化工等企业参加20xx年欧洲化工展,促进企业开阔视野,开拓市场。组织冠泰建材、武星材料科技等7家企业参加“一带通”外贸综合服务体业务培训,为食得福争取出口增信贷资金500万元。全年新增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5家,全县有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累计达到38家。

(五)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壮大电商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电商业务培训,壮大电商主体,全县电子商务主体达348家,20xx年新注册主体174家。抓好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运营,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商主体69家,共144人,其中个人14家15人,企业55家129人。自7月开园运营以来,园区月均销售额达400多万元,预计全年全县电商交易额将突破3亿元。园区新注册电商公司、个体工商户36个。园区现有淘宝网店92个,天猫店铺8个,入驻京东平台2家、邮乐购2家、阿里巴巴批发网和慧聪网各1家、跨境平台1家,自建电商平台2家。已开展电商培训4期400人次,为电商发展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加速建设电商平台。京东远安馆月均销售额150万元,截至目前,产业园实现销售额2558万元,销售额238万元。建成邮掌柜站点104个,辐射我县每一个行政村。探索建设“一村一品”远安模式。制定“一村一品一店一点”计划,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通过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为村民提供代购、代缴费、代挂号、快递收寄等便民服务点。目前已建成茅坪场镇瓦仓村、晓坪村、长荣村,洋坪镇三板村、百井村等5个“一村一品”试点,运营一个月共实现销售额万元。

(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铁塔建设稳步推进。全年规划建设铁塔40座,投入建设资金20xx万,实际建成铁塔47座。对于我县存量铁塔,在铁塔公司的管理下,20xx年实现改造复用82座,拆除重建危塔1座,拆除迁址铁塔1座。在铁塔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可全面覆盖保宜高速远安段、全县重要旅游景区、贫困村和城区信号盲点,确保区域内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实现全域覆盖。全面完成“光进铜退”改造工作,传统电话线用户已全面升级至光纤线路,电信机房内传统电话线交换设备已彻底清退。xx县102个村、15个社区,均已实现光纤接入,可开通20m以上宽带服务。20xx年新增宽带端口数1万个,累计达到11万个。新增宽带用户4738户,累计达到35561户。4g基站不断增量提质。我县完成3g基站补缺5座,累计达到271座。新建4g基站126座,累计达到395座。全县15个贫困村均已建有1座以上4g基站,村内4g网络信号全覆盖,部分贫困村还开通了4gcpe无线宽带业务。全县新增4g用户27600户,累计达到70000户。

(七)抓好行业安全生产。一是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下发了《20xx年县经信局安全生产。

工作计划。

》,与局分管领导、相关股室责任人、37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状》,年初召开系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安排。二是抓安全检查。分管领导和股室每月至少5天到企业检查安全,检查面达50%以上。对全县35家重点加工型工业企业、民爆、23个加油站、4家大型超市卖场、4家农贸菜市场等定期开展拉网式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三是抓专项整治。组织热电项目、废旧资源回收、工贸企业和农贸市场、“三合一”场所、打非治违、成品油市场、夏季和冬春消防检查等各类安全生产检查60余次,下达整改。

通知书。

600余份,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500余条,全面提升了我县工业和商贸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20xx年工作安排。

(一)奋斗目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全县完成外贸出口增长10%,完成市、县下达的“小进规”、“小进限”任务。

(二)主要措施。

1.精心抓好运行督办。做好20xx年工业总产值任务分解工作,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一是抓复产复工。做好年初企业复产复工督办工作,确保规上企业尽早复工生产。二是抓重点监测。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调度,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加强对东圣化工、花林建材等企业的运行调度和监测,联合统计部门加强对乡镇和企业统计业务的培训和督办,确保工作进度,提升运行质量,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四是抓要素保障。做好磷、电、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供应管理,保障重点项目、重要产业的需求。

2.全力推进重点工作。一是培育市场主体。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亿元纳税企业培育工程等政策的落实,推进“百亿产业培育工程”。依托磷化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和优势突出、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兴工业。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完善法人结构治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推行“百名企业家成长工程”,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家到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培训学习,提高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强化技术创新。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开展联合创新行动。着力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能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技术,运用领域广泛和市场潜力大的先进制造技术。三是协调县域经济考核工作。做好县域经济考核工作任务分解、督办和考核等相关工作,同时与考核目标任务单位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我县在县域经济考核中争先进位。

3.全力发展内外贸易。一是全力推进商贸服务市场建设。加强对鸣凤水岸等商贸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进驻我县,加快培育商贸市场主体,拉动社会消费。二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开展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工作,争取更多电商优惠扶持政策,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顺利运营。三是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壮大出口主体,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自营出口权证,力争培育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8家以上,培育有出口业绩的新开口企业2家以上。重点扶持东圣化工、吉星化工、奥力铸造、食得福食品、冠泰建材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大服务力度,不断增强全县外贸出口实力。

4.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做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铁塔建设和4g基站建设工作。做好信息化建设中的各项其他基础性工作和临时工作。做好铁塔布点规划工作和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工作。

5.抓好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规定,建立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加强安全检查。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监管,特别是强化节假日和特殊时期安全生产督查。对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应急管理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排除安全生产隐患,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坚决杜绝“三违”、“四超”行为发生。进一步加强加油站、民爆器材生产经销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三是开展专项整顿活动。继续开展相关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0xx年,我县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全面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强创新等各项工作,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效双升”的较好态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20xx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全年累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单位gdp能耗为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新增规模企业77家、亿元企业8家,总量分别为493家、91家。

二、具体工作举措。

(一)加强统筹协调,补齐顶层设计短板。

1、完善政策制定。加快梳理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布局谋划,完成《xx县“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论证。开展新一轮工业政策的走访调研,制定并由两办出台《xx县工业强县建设实施方案(20xx年—20xx年)》,明确5年发展目标、重点扶持产业、主要发展任务。构建深化工业强县建设“1+9”政策体系,在工业“17条”扶持政策基础上,起草并由两办出台产业基金、招商引资、上市重组、优化营商环境等子政策。加强政策评估和宣传落地,完成对上年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兑现财政奖励。利用报、企服中心等平台开展“政策短信进千企”、“政策解读进基层”系列活动,发放政策资料5000余份。

2、强化目标考核。结合两区整合契机,科学制定并下达20xx年考核指标,修订完善工业经济在工业投资、绩效评价、附加工作、企业隶属、奖惩标准等方面的评价办法。按照“双底线”管理要求,对各被考核单位开展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工业投资方面月度“红绿灯”制度考核。强化工业强县建设工作考核创新,对39个成员单位设立8分的考核分,开展共性和个性工作量化考核。

3、深化精准服务。调整和优化20xx年企服责任人“一对一”名单,目前共有企服领导473人、企服责任人439人、联系企业796家。深化三级联动服务全覆盖、企业服务责任人、企业困难(需求)处理流转、督查考核和评价奖励等工作机制,建立并形成企业难题金字塔式分层次解决模式,全年通过企服办收集整理难题237个,流转142个,通过部门协调、召开现场协调会等方式解决68个。落实工业强县例会制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落实重大举措、讨论重大决策,加快项目推进,协调解决工业强县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全年共召开例会6次,协调解决难题44个。

(二)坚持培育孵化,补齐集群发展短板。

1、完善产业平台。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完善船舶设计研究、模具热处理、海洋生物研究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针织创意设计、面料研发供应和电子商务“三大中心”建设,成立中国服装设计师原创基地·时尚基地,加快打造针织服装及时尚休闲产业集群步伐。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海洋生物等三大新兴产业,金汇精密制造、普思拓金属科技等项目相继动工建设,工业重型化特征日趋明显。

2、加快工业投资。根据全年60亿元的工业投资目标,上报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87个,落实专人统计分析。加快项目跟踪推进,按月编制统计表、按季编制汇总表,随时跟进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累计新落户项目37个,新开工项目25个,投产项目10个。加快旧厂区改造,与“退城进园”和“腾笼换鸟”相结合,分类建立项目储备库,全年完成昌宏机电等55个项目,总计改造面积万平方米,完成市年度目标任务的%。

3、深化梯队培育。坚定实施强企工程,深入开展抓大壮小扶微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xx”,组织戴维医疗、申菱电梯、乐惠装备和合力模具等4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筛选日星铸业和锦浪新能源等2家企业申报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加快名企培育,天安集团入选全省第三批“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名单。三年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实现收官,共入选创新主体培育企业95家。加强小微企业政策扶持、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钰烯阴极被评为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小升规”培育工作圆满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推进转型突破,补齐改革发展短板。

1、引导建设产业基金。按照县委“17”条政策意见,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带动配套企业转型,通过前期深入开展调研,逐步完善“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方案,具体由工投集团公司操作,总规模10个亿,首期建立2个亿基金池,重点面向临港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生物,发挥扶助基金在招商引资、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以及成熟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和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2、开展亩均效益改革。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xx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排摸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实际占用土地面积5亩(含)以上的企业,评价内容为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等6项基本指标,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企业,实施各项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政策,并通过对低效用企业的实质性倒逼,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目前,全县557家企业已纳入上报检测系统,下步将做好基本指标的设置、制定完善升降级细则等工作。

3、推进降本减负增效。贯彻落实市降本减负“35条”,研究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体经济稳增促调的若干意见》。开展精准服务政策诊断会,与大徐镇签订企业服务合作协议,试点外包涉企服务模式,对该镇电子、针织等七大行业分批次解读和推广市、县降本减负政策,利用企服云、微信等载体推送信息4000余条,服务企业700多家。出台稳增促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首批603家企业补助2950万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补齐科技发展短板。

1、加大技改投入。修改《xx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加大技改补助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的补助额度由原来的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年完成技术改造41亿元,同比增长%,下达技改项目补助资金688万元。推进“机器换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改造,贝德尔电讯电机等7个“机器换人”项目获得补助资金万元。加快企业名品研发申报,379个新产品列入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新乐船厂等5家企业新产品通过市级新产品投产鉴定,日星、锦浪等企业的5个产品被评为“浙江制造精品”。

2、推动“两化”融合。修改《xx县工业企业信息化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两化”融合项目由原来的一年建设期延长为二年建设期,华翔特雷姆等13个信息化项目列入今年工业企业信息化项目计划,合力制动mes智能车间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引导企业参与市经信委组织的软件推广活动,促进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和商务电子化,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广oa+企业邮箱活动,第一批免费推广20余家试点企业。

3、发展信息经济。加强调研谋划,编制完成大数据规划(20xx-20xx年),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及信息经济的“十三五”规划。推进光网城市建设,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强化资源整合,移动、联通和电信等三大基础运营商完成光网覆盖新增户数万户、无线热点数21个、无线ap新增数83个。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智慧养老、智慧健康、智慧国土等项目,引进银江集团签约成立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协议,积极对接城市宝项目落户。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全年实现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0%。

(五)推动节能降耗,补齐绿色发展短板。

1、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鼓励企业实施“腾笼换鸟”,110家企业共腾出用能空间8000吨标煤,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海达印染等企业完成淘汰染色机30台;启航铸造厂淘汰更新铝壳中频炉10台,华鹰塑料等20家企业实现伺服注塑机更新淘汰工作。紧抓民生实事工程,通过分解指标、召开锅炉替代推介会、季度督查等方式,完成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58台,提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2、开展区域低小散整治。按照“关闭一批、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总体思路,开展茅洋铸造业整治,目前已关闭12家、改造提升8家,红岩坑铸造小区正在建设中。完成贤庠镇小熔炼行业整治,关停52家小作坊,整合提升成1家规上企业,淘汰小型冲天炉71只,减少废气、废水排放85%以上。加快爵溪小印花整治,小印花集聚区已签好意向地块,预备建设3万平方米,将46家企业整合成13家企业入园。目前整合方案已完成,正在全力进行集聚区建设招商工作。

3、加快节能改造管理。全面排摸企业今年节能改造项目和研发项目50个,合计总投资亿元,下达第一批通过节能验收项目22个补助资金170余万元。天韵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省级节水型企业验收,华宇食品等2家企业通过市级验收,3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开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凤泰塑料电器等15个企业项目开展节能审查,总投资亿元,新增综合能耗(等价值)万吨标准煤,平均单位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对9家企业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和能效对标,其中市级3家,并对其进行单耗限额对标监察。

(六)加强要素保障,补齐服务升级短板。

1、推动管理创新。开展“菜单式”培训,针对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经济、金融形势,开展工业企业营改增、降本减负及。

劳动合同。

法最新政策培训会及银企对接会,相继组织《企业上市与并购重组》讲座、开展全县工业线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训共10余次,累计受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千余人次。推进“内生式”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25家企业赴台州进行见学活动。出台企业管理咨询资金管理办法,共有17家企业通过市县级管理咨询项目验收,下达补助资金160万元。

2、加快市场扩张。以产业资源合作交流为突破口,组织参加津洽会、模具展、服装节等各类展会,提高企业知名度。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日升集团等44家工业企业产品列入20xx年度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培训班,近200名电商负责人受益。加大电商扶持,沐海服饰等3家企业项目享受补助资金6万元。

3、加强机关履职。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扎实开展“。

两学一做。

”活动,组织开展“四讲四有”专题学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组织党员干部找准短板,制定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保证在服务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取得实效。积极推进“便企利企”改革创新项目落地,调整局分管领导联系镇乡(街道)、联系行业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省市县级领导调研工业座谈会20余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船舶修造业、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做好“一打三整治”、护航g20等工作。

二、20xx年工作思路及目标。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四创四强”工程和“双突破双驱动”战略,积极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xx”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强化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工业制造基础实力,努力开创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预期目标。

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新增500万元以上规下企业8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亿元企业5家,完成市定年度节能目标。

(三)20xx年工作主要措施。

1、对接“中国制造20xx”,构建全局大框架。

(一)加快政策梳理对标。以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xx”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在新旧工业政策梳理对标基础上,出台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操作实效,特别是加大对智能制造、工业强基、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分类推进工业强镇(乡、街道)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石浦、西周、贤庠等工业重镇逐步落实“一镇一策”,强化工业发展支撑。落实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支持小微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降本减负35条等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和精简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二)构建“6+1”产业结构。对接宁波“3511”新型产业体系,依托我县海洋资源临港岸线和现有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6+1”产业振兴计划,重点发展新装备、海洋生物(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配模具、时尚针织等6大产业。通过发展大数据开发应用产业、推动平台型产业和企业发展,培育智能经济。以智能信息经济串联6大产业,推动设计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形成智慧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

(三)合理谋划工业布局。充分利用“十三五”工业规划引导,实施“南北二片多组团产业园区精细化”的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和完善“南北两片共进发展”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划分南北两个片区,有针对性的制定发展规划。北片以“经济开发区”片(省级)的一区六园为核心区,以爵溪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和西周生态循环工业园为两个辐射带动区。南片依托石浦港,以“浙台经贸合作区”为中心,重点建设“一城双园”,“一城”为象保合作区的航天智慧科技城,“双园”为石浦科技园区和石浦水产品产品加工园区。

2、培育谋划新增长点,厚植经济新优势。

(一)加快集群示范发展。发挥重点产业平台的支撑作用,推进工业企业、新建工业项目向集聚区集聚,推进产业集聚区生产、商贸、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挥特色产业平台的示范作用,围绕象保合作区(航天智慧科技)、临港装备园(临港装备制造)、西周镇(汽配)、爵溪街道(针织时尚休闲)等地区特定产业,聚焦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健康、时尚休闲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建设。

(二)加快工业项目推进。主动服务项目,制定《xx县工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实施负面清单之外工业项目承诺审批制,实行专人代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加快工业项目审批速度。跟踪监测项目,发挥工业强县工作例会作用,实现“工业强县建设指挥部”常态化运作,形成“定人联企联项目”精准服务机制,跟踪监测3000万元以上项目落地、推进建设和投产达产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未建项目早开工,已开工项目早竣工、早出效益。

(三)加快企业梯队培育。大力实施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选择2-3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由县政府与其开展战略合作,推行产业基金+龙头企业+专业配套企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强企强链。围绕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xx”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打造形成一批高成长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加强政策扶持,实现精准培育,力争全年单项冠军培育实现突破,新增规模企业30家以上,总量达到530家左右,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左右。

3、发展信息智能经济,催生转换新动能。

(一)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升级“机器换人”计划,突出针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输变电、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专项引导,力争20xx年实现“机器换人”项目30个。鼓励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对企业智能化制造、数字化车间、个性化定制等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导向和向上计划申报等途径,加快推进日星海装铸件智能制造、乐惠过程装备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制造项目3-5个。

(二)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围绕重点产业优势领域启动建设一批工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内部“创客工厂”,引导骨干企业形成“终端+数据+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应用推广,推进智能装备在机械、模具等行业的示范应用。依托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公共平台、宁波汽配直供平台、8718企业云平台等,利用宁波中科大数据智慧应用研究院、云朵网络等谋划建设我县各类工业服务云平台,重点发展我县针织行业三大中心、模具热处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精准化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三)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做好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电子政务项目评审、验收,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推进城区公共区域无线免费wifi网络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安全工作,加强大数据项目衔接。稳步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在智慧旅游、智慧水务以及智慧小镇三个方面力争获得突破,加快城市宝项目落地,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做好信息经济相关企业引进培育工作,加大软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引进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发展,力争20xx年软件产值增长20%。

4、推进生产制造创新,实现发展高效率。

(一)强化管理创新。深入开展管理咨询推广行动,引导企业广泛应用erp、plm、crm等现代管理系统,推进精细化管理、5s管理在企业和行业内的推广应用,着力培养一批管理标杆企业。继续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办好、办精企业家管理培训、见学活动,积极营造关心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人才。计划全年实施管理创新项目企业不少于10家,开展培训12场次,受益人数20xx人。

(二)深化“两化”融合。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水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服务业等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补助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项目补助额度。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和普及培训,力争全年引导5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建设,争取1-2家企业通过市级“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实现培训受益人数200人次以上。

(三)加强科技应用。发挥宁波工程学院研究院的作用,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以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全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力争在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产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大技术改造补助力度,修改完善《技术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在现有补助基础上再增加2个百分点,力争20xx年技术改造同比增长10%。

5、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整合资源优配置。

(一)强化资源集约利用。落实能源“双控”目标责任制,提高利用效率。加快铝壳中频炉淘汰更新、注塑机电机改造工作,以铸造行业差别电价为惩罚手段,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强部门协作,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淘汰改造任务。大力推进工业节水行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能源监察和审计,加大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全年组织实施节水改造项目10个,节能改造项目50个以上,节省标煤2万吨以上。

(二)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在石浦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分行业亩均产值、税收、用能等权重分析,在用电、用水、用地等环境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措施。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布局调整,对石浦港带船舶、水产品加工,爵溪的针织,贤庠的模具等传统行业企业利用杠杆效应合理进行兼并重组,通过科学高效的资源整合,大幅提高传统工业的集中度和利用率,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三)加快推进“去产能”工作。分类处置特困企业,通过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和各类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强制性标准,利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处置方式,实现特困企业市场出清。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化解“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修复经济发展动力。推进“低小散”行业专项整治,加快爵溪小印花、大徐小熔炼兼并重组,去产能促集聚。

6、强化企业需求导向,坚持服务更精准。

(一)加强市场交流合作。深入实施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专项行动,加快电子商务应用普及,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以政府性活动为契机,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服博会、模具展等各种展会,以及省市各类合作交流活动,助力企业“走出去”。做好《20xx年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目录》的申报协调,提升产品知名度。

(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关注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困难企业,及时预测、预警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快企业“降成本”行动,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企业减负政策和减免收费项目的宣传,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水电价气价调整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各类要素成本。加快产业基金筹建步伐,成立“xx县中小企业扶助基金”,尽快发挥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加强企业精准帮扶。创新精准服务体制,发挥企服科作用,深化县级领导、涉企部门和镇乡(街道)三级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全县工业企业困难帮扶等精准服务全覆盖。健全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8718市级服务平台为枢纽、县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企业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开发建设“企服云”载体功能,谋划搭建行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运用大数据梳理分析企业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八篇】

一年来我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加强政治建设的深刻内涵,通过4次中心组学习会、19次班子会及干部职工会等形式结合个人自学,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省、州、县党代会和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从”、始终保持“四个定力”,,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抵制宗教势力渗透,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队伍建设。

认真深学悟透把握总书记关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深刻内涵,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初心,牢固树立全局思想和大局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党中央及县委决策部署。严格贯彻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守政治纪律、、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聚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责任目标,持之以恒维护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九篇】

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局上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预测。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市级下达年度目标为7%,今年1-10月份,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速为%。受钢铁限产、“两高”限产、错峰限产、价格指数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加之去年后两月基数较大,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一定困难。

以下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

2.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率:年度考核目标为%,1-10月累计完成-%。经研究分析,该指标未能达标的原因:一是受钢铁、焦化限产影响,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今年,我区钢铁行业全年限产万吨,产值减少20亿元以上,霍家工业、昌晋苑等焦化企业受“两高影响限产50%以上,1-10月份,钢铁行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焦化行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下降%以上因素导致我区全年工业增加值至少减少15亿元左右。二是煤炭行业(非制造业)受政府调控和价格上涨影响,增加值持续增长。1-10月份,全区煤炭行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一减一增,导致我区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重增加值比重下降,完成年度目标非常困难。

3.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年度考核目标为%,1-10月累计完成%,预计全年完成20%以上。

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度考核目标为24%,前三季度完成%,预计全年完成25%以上。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速度:年度考核目标为20%,明年3月出数据。20-年度考核目标为15%,实际完成%,预计今年可以完成目标任务。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年度考核目标为%,明年3月出数据。20-年度考核目标为25%,实际完成%,预计今年可以完成目标任务。

(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业经济十四五规划。组织精兵强将,紧密围绕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总要求,深入开展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调查研究,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制定出台了《潞州区“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将有力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加快向创新驱动型、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型、智能融合型、生产服务型转变,不断增强工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狠抓转型项目建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聚焦“六新”,实施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建立包联项目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总投资亿元的36个重点转型项目建设。截至目前,2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其中,中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型材组件研发制造等9个项目已投产或部分投产,据统计,今年1-10月累计完成产值亿元,上缴税收805万元,新增就业945人。12个未开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废钢加工产业,出台《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奖励办法》,推动成立钢城附企公司、长信再生资源公司和诚诚再生资源公司3家废钢加工企业,总产能达180万吨。截至10月底,共完成产能12万吨,产值亿元,全年预计完成30万吨,产值10亿元。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协调新建5g基站872座,实现潞州区5g网络布局全覆盖;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霍家工业智能工厂、南耀昌晋苑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应用等项目建设,霍家工业、南耀昌晋苑、首钢长钢3家企业获得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四)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指引,加大产业升级支持力度。根据《潞州区“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更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修改完善并出台了新的《潞州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技改资金的使用范围,优化审核程序。二是成立工作专班,认真开展入企服务工作。深入工业企业20余家,梳理各类问题和诉求14个。通过区政府协调市发改、住建、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快推进长治霍家工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南耀集团的土地手续办理。协助首钢长钢下属子公司长治市钢城附企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办理了能源指标手续。截至目前,累计解决问题9个,正在解决的问题2个,其他3个问题需协调市级以上相关部门。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协助企业申请上级扶持资金。成立技改资金申报工作帮扶小组,深入企业解读政策,指导编制申报资料,积极帮助漳山发电全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改造、霍家工业智能工厂建设等8个项目申报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共计万元,正在审核中。今年以来,帮助企业累计争取各类省级扶持、奖励资金1550万元。四是加强协调督促,落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欠款工作。在去年完成清理万元无分歧欠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省、市清欠办的反馈,积极组织协调区住建、工信、教育、中小企业等部门和单位对有分歧欠款、拖欠问题线索,以及拖欠省三建集团款项进行调查核实,制定还款计划。今年以来,共清理欠款505万元。

(五)坚持对标对表,深化国企改革。一是强化监督管理。对所监管重点企业统一开展2020年度财务审计工作,形成常态化监管。截至9月底,全区28家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亿元,负债总额亿元,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总额亿元,较20-年底下降%,造成所有者权益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瑞顺公司进行的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改造工程中企业提供的改造补贴款将在年底到位。二是持续深化改革。根据《长治市潞州区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瑞顺投资、兴城惠民2家企业脱钩改革,完成郊区商业物贸中心、商务旅行社2家“僵尸企业”重组,完成郊区故县商场、长北百货批零商场等6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三是全面推进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三供一业”改造涉及11家企业,48个小区,除首钢长钢外(按市属),所有改造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财政补助资金清算;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截至2020年底,接收万人,占全市69%。加班加点开展中央、省、市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审核工作,出台《潞州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向各镇(街道、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拨付中央预拨资金万元。

(六)狠抓安全环保,促进安全绿色发展。一是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根据区疫情防控办的要求,督促指导企业时刻关注疫情防控动态,及时调整各项管控措施;协调督促长治潞锦工贸公司做好一次性全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工作;协调企业采样检测10批次来自中高风险区的物资,督促组织企业职工累计接种疫苗18000余人。二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常抓不懈。我局全年对铁路道口安全运行、港泰石油等重点区属企业,焦化、钢铁、民爆等工业企业和煤改电使用等领域采取突击检查、集中排查、专家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排查168人(次),排查各类隐患232处,全部得到整改,确保了安全生产无事故。三是监督落实节能减排。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督促指导首钢长钢、长信工业、南耀昌晋苑等5个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结合我区实际,同区生态环境分局及时制定下发了我区《20--2022年秋冬季重点行业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督促钢铁、焦化、化工、水泥等行业企业全部按要求严格执行错峰生产。四是完成“以电代煤”改造任务。我区2021年居民清洁取暖“以电代煤”改造工程为冬季清洁三年行动扫尾工程。截至11月底,涉及183户居民改造任务全部完成,确保如期供暖。五是积极化解信访矛盾。紧盯直属停产企业和改制企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全力协调解决玛钢厂遗留问题,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一是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党史学习专题会、集中学习研讨、专家宣讲、党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组建“工匠宣讲团”,深入企业一线讲党课。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局党委立足本职办实事,加强入企服务,助企纾困解难题,累计为企业和职工群众办实事33件。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认真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和个人廉政谈话,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所属6个支部的全体党员开展自我检视,召开了高质量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重点国有企业开展财务审计,防范廉政风险。三是把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高度关注直属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党员、职工思想动态,确保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实。

(一)基层党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信局党委有多个停产、改制企业党支部,存在企业困难、党员流动性大难以集中等问题,在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上困难很大。

(二)全区工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占比偏重,高端制造、led光电、太阳能光伏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比偏低,引擎作用尚未完全彰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严峻。

(三)科技创新投入意识不强。部分民营企业家在企业创新研发方面投入意识不强,导致我区创新研发活动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部分企业创新活动仍处于初级水平,特别是洗煤、建材等行业仅仅设立了机构,但真正开展活动的很少,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严重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规划问题制约企业发展。在入企服务梳理汇总的问题中,难点重点集中在规划、土地等方面。由于一些企业建成时间比较长,规划、土地等问题形成时间跨度大,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建议积极协调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积极对接,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面对面协商解决。

(五)国资国企改革难度较大。部分区属老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土地、房屋等资产权属不清和下岗职工负担重的历史遗留问题,改革难度较大。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承接能力不足,全区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在承担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职能上,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管理服务能力不够、人员不足等问题,尤其对于接收人员众多的延南街道、太西街道、黄碾镇和马厂镇更是巨大挑战。

(一)强化运行监测和要素保障,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紧紧围绕提质增效目标,超前、靠前科学监测,把握政策重点,紧盯市场热点,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小升规”企业及时纳入规模统计。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工业生产要素支撑和保障能力,树牢进度意识,压实工作责任,不折不扣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等经济指标,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二)坚持聚焦“六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新基建、新业态深化两化融合发展。以潞州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依托,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加速推动5g网络应用、智慧工厂、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制造、通信、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关键行业领域的应用,做大做强信创产业(,催生和培养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全方位推进5g融合应用,深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重点推进长治市霍家工业公司和山西南耀集团昌晋苑焦化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首钢长钢有限公司的产销一体化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实施。二是以新技术提升工业创新能力。巩固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创新全覆盖成果,依托首钢长钢、霍家工业、长治高测等龙头企业,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资源,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以核心装备、关键材料、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为重点,突破和掌握先进制造、节能减排、新型材料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重点支持长治高测“小直径环形切割线技术”、高科集团“高性能、低成本led显示屏关键技术”等研发项目。三是以新装备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推进智能煤机、汽车零配件、通用航空等现代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产业特色突出、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支持际安电气公司井下移动变电站、中德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池壳体、成功通航改装高性能飞机、潞锦工贸应急救灾物资生产等项目。四是以新材料、新产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半导体、led显示屏灯具、太阳能光伏、铝镁合金、生物技术等领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产品,全力推进led光电、新能源、新材料、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重点支持长治高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金刚石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霍家工业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聚苯硫醚及2万吨二氯苯项目等。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围绕做优做绿钢铁、焦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重点攻坚。推动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和技术改造,加快长信工业有限公司产能减量置换高炉和转炉升级改造、首钢长钢连铸机直轧环保节能改造等项目的建设;推动化工产业生产技术、工艺的升级换代,加快南耀昌晋苑焦炉煤气耦合煤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加快霍家工业年产6万吨酮法水合肼项目、年产36万吨离子膜烧碱技改项目和年产1000吨溶剂法二氧化钛中试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

(四)营造良好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实化、细化、深化中央、省、市、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潞州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强化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工作机制,加强新增欠款的排查和清欠力度,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二是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八戒工场”开发运营潞州区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云端服务平台为依托,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壮大服务队伍,搭建起融资担保、法律维权、科技创新、管理培训、创业辅导、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平台。三是加强企业家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把培育素质高、规模大的企业家和企业人才队伍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服务站”作用,在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有计划地对民营企业家、企业高管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展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全面增强企业家和管理者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

(五)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资监管能力。一是部署开展区属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摸清区属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及运营状况,建立国有企业资产数据库。二是在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季报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我区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相关制度,全面掌握区属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加强运营监管,提升运营效益。三是实施事业单位办企业脱钩改革,逐步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四是推进正常经营国有企业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和定职数、定员额、定机构、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的“六定”改革,建立职责清晰、精简高效、运行专业的管理体制,提升企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五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坚持把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突出“三重一大”决策和重点经营环节的监督。

(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基层党建水平。落实党建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巩固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企业党建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党建工作与安全维稳、扫黑除恶、禁毒攻坚等相结合,不断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全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争当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总结【第十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4月,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排名全市第六。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率%,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

(二)狠抓转型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升级。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5月份25个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亿元。截至5月底,漳电2×100万千瓦改扩建项目、钢城附企120万吨废钢加工项目、诚诚再生资源80万吨废钢加工项目、长治高测金刚石线二期项目等6个项目投产达效;霍家工业年产1万吨聚苯硫醚及2万吨二氯苯项目、年产6万吨酮法水合肼扩建项目、年产36万吨离子膜烧碱技改项目等3个项目已建设完成,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首钢长钢8号连铸机提拉速及热送直轧工程项目、东明光伏单晶硅切片二期项目、瑞霖宇航烟道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红旗水泥年产120万吨水泥粉末生产线提标一体化等11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漳电独立电储能、霍家工业年产1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合成项目、首钢长钢钢铁产销一体化项目、首钢长钢智能制造建设项目、诚诚再生资源二期等5个项目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二是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建设,协助西白兔镇完善产业规划等申报资料,协调霍家工业和南耀集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化工园区申报工作。同时协调省市工信部门,开展西白兔镇“化工特色小镇”申报和审核认定工作,全力促进我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化发展,解决因园区未批复,新建、拟建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三)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坚持入企服务不间断。牵头成立潞州区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入企服务专班,组成4个入企服务小组,对1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企业开展入企服务。截至目前,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2个,正在协调解决的问题8个。如,建立工业企业物流运输问题反馈机制,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急需生产物资货运车辆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了20多家企业的千余辆货运车辆通畅运行;协助4家废钢加工企业推进工信部市场准入手续办理,目前,已上报省工信厅;帮助铁塔公司协调解决5座5g基站建设场地,推动我区5g信号深度覆盖。二是精准落实惠企政策。深入企业宣传推广“废钢加工企业奖励办法”、“市场主体倍增措施46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对照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70条”,结合我区实际,梳理细化“潞州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21条重点措施”,与相关产业企业精准对接,让政策主动找企业,让企业享受政策更加便捷、精准、高效。截至目前,为废钢加工企业兑现奖补资金3148万元,协助南耀昌晋苑、漳山电厂等6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改项目、数字经济等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三是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行“产业链+市场主体”培育模式,聚焦精细化工、光伏、固废循环利用等新兴产业链,围绕延链、补链、建链、强链等环节,加大政策支持,服务霍家工业、南耀集团、长治高测等“链核”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链市场主体倍增。截至5月13日,我区制造业市场主体净增205户,完成年度倍增目标的%。四是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今年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决策部署,区政府办印发《关于立即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摸底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区属国有企业违反合同约定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分红等逾期拖欠款项,重点对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形成的逾期欠款进行摸底排查。

(四)坚持对标对表,深化国企改革。一是加强国企党组织建设。设立瑞顺公司、兴城惠民公司党支部,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二是组织开展国有企业资产清查。目前已完成企业自查工作,正在组织核查小组,对企业资产进行实地核查,摸清全区国资家底。三是攻坚国企三年改革行动。对兴城惠民、兴盛建设、千城万户3家业务相近的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目前已完成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整合重组方案;协调指导区发改局抓紧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推动粮食总公司和3家粮站进行公司制改革。四是深化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力支持东街街道和英南街道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试点项目,目前,东街街道以“社区阵地+服务基地”模式,与第三方社会机构合作的“再青春”项目已初见成效。“再青春”通过“一码一卡一册一平台”,开展“十送”服务,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养、医、学、为、乐等多方面全方位服务。我局已组织全区街道、镇、中心到“再青春”考察观摩,推广管理服务经验,推动各街道、镇、中心管好用好退管补助资金,切实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六)落实清廉潞州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迅速动员部署。成立区工信局清廉机关和清廉国企建设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区属国有企业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安排部署清廉机关和清廉国企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加强清廉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机关廉洁从政氛围。以防疫物资采购工作为重点,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廉政监督,夯实清廉机关建设。三是实施清廉国企创建。在督促企业按照清廉国企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任务的基础上,以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工作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企业整改治理,助力清廉国企建设;指导兴城惠民公司借助整合重组,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打造清廉国企示范点。

一是受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钢铁、化工、焦炭等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不旺,导致生铁、钢材、焦炭等主要工业品产量下降,企业利润下降,生产积极性不高。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为亿元,较同期亿元增长%。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我区新兴产业培育力度要进一步加强。除废钢加工产业外,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我区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偏低,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不够显著。1—4月份,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的%,但除去废钢加工产业,占比只有%。

三是废钢加工产业利润较低,没有政策扶持将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按照各级奖励政策,区级奖励部分已基本兑现,但省、市部分不能及时兑现;二是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省、市配套扶持政策未出台,导致企业缺乏扩大生产的信心。

(一)强化运行监测,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发挥工业经济运行专班统筹作用,坚持“周分析、月调度、季通报”工作机制,每月安排专人深入各乡镇、街道、企业进行对接落实,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监测分析调度,抓紧“小升规”企业及时纳入规模统计,做到应报尽报,应统尽统,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达预期。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加快产业链企业项目建设,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培育打造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光伏产业,发挥长治高测和东明光伏2家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深度融入全省光伏产业链发展。化工产业,全力推进潞州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化工园区)建设,加快霍家工业年产1万吨聚苯硫醚、2万吨二氯苯等项目投产达效。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构建“回收网络化、服务便利化、分拣集约化、利用高效化、监管信息化”的全覆盖、全品类、全过程回收处理体系,逐步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产业链。

(三)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健康发展。对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查漏补缺,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脱钩改革、僵尸企业出清、三供一业改造、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工作,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创建清廉国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助企纾困。建立健全助企纾困长效机制,坚持入企服务不间断,聚焦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继续深入摸清和梳理企业反馈的问题和诉求,抓好协调和转办工作,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经营发展中的难题,同时精准推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1条重点措施”等支持政策,协助企业争取各级扶持资金,研究提出区级配套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确保完成市场主体倍增任务,促进稳增长、稳就业。

(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助力“清廉潞州”建设。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抓好清廉机关和清廉国企建设,巩固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企业党建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党建工作与安全维稳、扫黑除恶、禁毒攻坚等相结合,不断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全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争当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35 1732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