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总结归纳样例(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写作方法总结归纳样例(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一篇】

对知识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是系统复习的中心工作。

归纳总结的任务是以揭示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目标,运用尽可能简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也即要将相关知识提纲挈领、加工重组、形成体系,使之由"繁而杂"变成"少而精",由"散而乱"结成"知识网"。

归纳总结要保证重点突出,能反映相关概念规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知识网络,并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总之,要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归纳总结,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使之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

归纳总结的形式常见的有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

1、摘要式

摘要式是摘取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要点),部分原文照抄或通过浓缩再以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这是一种较简单、易掌握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摘要式在内容上一定要抓住重点(要点)。

高度浓缩的摘要式归纳总结可以将一本厚书演变成成几页笔记。.

2、提纲式

提纲式是对于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按一定的系统归类,以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这也是一种最常见、易掌握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提纲式一要在内容上抓住重点;二要在形式上有序地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归类。

提纲式按系统归类的方式又分有数字编号提纲式(如图1)与花括号提纲式(如图2)。后者更突出对各知识点分门别类和划分归属。

图1 数字编号提纲式 图2 花括号提纲式

3、表解式

表解式是对于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按一定的系统归类,以填充表格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这是一种应用极广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表解式不仅要在内容上抓住知识重点和在形式上有序地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归类。更要对相关内容(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辨别其异同。

表解式按相关知识内含与外延的表达又分有一维表解式与二维表解式。前者只编制行表头或列表头,用于表达事物的内含或外延,而后者要同时编制了行表头与列表头,分别用于表达事物的内含与外延,更突出各分类知识内含的比较。

许多提纲式的归纳总结笔记常可改写成更为紧凑、醒目的.表解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常用表解法编写成一些简明的比较表。

示例:

(一维表解式) 对力的认识

(二维表解式) 常见的几种力

4、图解式

图解式是对于相关知识的概念、规律、方法,以图示的方式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呈现知识的网络结构的一种笔记形式。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图解式重点在抓住有关概念、规律、方法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

为便于记忆,编写图解式笔记要特别注意整个图形的形象、直观和具对称性。

一些复杂的专题为明了其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常常需要运用图解式编写出相应的系统图、结构图。

示例:我编写的《力学知识网络图》

5、综合式

上述各种归纳总结形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弱点,为了优势互补,常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这就是综合式。

示例:我编写的《函数知识归纳》(详见我的博客)是提纲式与表解式的综合;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二篇】

总结法是在全文论证结束的基础上,归纳全文论点或概括出全文基本内容的一种结尾方法。因此,也叫总结归纳法。

2、对议论文总结法的要求是:

一是,为了帮助读者把握和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进一步增加强论证的力量,在论证完中心论点之后,作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归纳,这样既突出了中心论点,又会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二是,在结尾时,总结概括出来的结论要求准确无误,结构紧凑,文字简洁,能给读者留下下一个清晰、明确的总印象。

议论文结尾欣赏总结法的两篇例文。

例文1、一考生《走自已的路》结尾:

请以宽容的目光对待我的坚持,请让我走自已的路。

{评析}。

文中考生以理性的笔触,恰当地运用论述之后收缩总结,概括题旨,水到渠成。

例文2、袁斌《培养你的社交风度》结尾:

总而言之,社交风度,不是能轻易得到的,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你不断充实自已,锻炼自已,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用你那出色的社交风度在人际交往中获取成功。

{评析}。

作者论证了社交风度的重要性、社交风度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怎样才能具备一定的社交风度之后,结尾用了总结法,概括了全文,并且指出:总有一天,你能够用你那出色的社交风度在人际交往中获取成功。

〖知识扩展〗总结式结尾的概念、特点、做法、用语、例段。

1、什么是总结式结尾?

总结式结尾,就是在结尾处,对全文的内容作总结。也就是对主体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总结式结尾”,又叫“总结性结尾”、“总括性结尾”,也叫“归纳结尾”,还叫“归纳全文法”

2、总结式结尾的特点。

在结尾时,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点明主题。

因为,文章的中心内容与中心思想是分不开的。所以,在结尾总结归纳全文时,要点明结中心、点明主题。

(1)、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思想;。

(2)、或概括出结论;。

(3)、或把事物本身的思想“负载量”升华到一个新高度,深化中心;。

(5)、或得出结论(议论文);。

(6)、或归纳人物个性;。

(7)、或归纳事物的含义;。

(8)、或归纳人与动物的感情。

4、总结式结尾的用语。

通常用:“总之”、“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等词句做引导。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三篇】

冻结法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使地层中的水冻结,把天然岩土变成冻土,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隔绝地下水与地下工程的联系,以便在冻结壁的保护下进行隧道、立井和地下工程的开挖与衬砌施工技术。其实质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临时改变岩土的状态以固结地层。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四篇】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当看到某1篇课文,或者某1篇优秀作文时,在羡慕的同时肯定会说,这个问题不是我完全没有思考过,只是缺乏深度和条理,有些观点也找不到充分的依据来证明,所以一旦提笔作文总觉得理不出头绪或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理性深度。同学们不妨试一试下面的方法:

一是把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个梳理,对这些问题先想一想,再拿来与同学,或家长展开有理有据的交流、辩论。

二是把自己对事情的真实感知和体验,包括质疑和反面观点求证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论记录下来,整理成以“生活与思考”为主题的文章。

三是揣摩优秀作文。面对优秀作文的题目,你先尝试着立意、选材、构思,然后看原文和点评,相互对照。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思维过程中,或条理混乱,或简单化、片面化的缺陷,从而克服思维的肤浅和脱离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倾向,有效地巩固并深化思维的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

激活新鲜素材。

同学们都想努力做到作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和震憾力。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感知、体验新鲜经验和新鲜信息。有意识地在生活实践和课外阅读中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尤其是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深入细致地体验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忧”等各种情感,并把自己拥有的新鲜材料激活。

从阅读和生活中尽可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增加积累、深入体验,才可能做到临场发挥“左右逢源”、“为我所用”。也只有通过人物自身的、具体可感的言行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才能达到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效果。作文,追求和表现自己的个性,有了新鲜的材料,还要下功夫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来立意,做到这一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就很容易了。

反复锤炼语言。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运用的语言鲜活而富有个性风格,就会使文章大放异彩。写作训练中要学会反复锤炼,努力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方法恰当。概念化的、抽象的、生涩的词语尽可能少用,多用富有色彩、动感和情绪体验,能诉诸人的感官,调动人的形象思维,撞击人的情感世界的词语,学会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体现事物细微的差异和鲜明的对比。学会灵活得体地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等。

锤炼语言,要学着恰当引用。在行文中,可引用诗词佳句来增添文章的文字情趣,增添新意。可妙引经典句式,以此来优化文章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没有……就没有……更没有……”等经典句式。还可以妙引流行词句,增添语言情趣。如广告词“没有的,只有更好的”、“山高人为峰”等。学着巧用修辞,多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耐人咀嚼。

多用短句和散句,穿插一些长句或整句,使文章的语言灵活而多变,富有诗意。还要学会在突出位置设计精彩语句。在文章开头、结尾、过渡、总结等位置,或者用些精美的排比句、对比句等,或者活用新鲜的时尚语言,或者选用饱含哲思的警言格句,或者借用诗意化的表达。这样,既强化了读者的印象,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补短”与“避短”虽仅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和策略。每一位同学在写作上都有自己的长处,在考前冲刺训练中,只要更加注意发现并发扬自己的写作长处,就能挖掘出自己更大的潜能,扬起自信的风帆,在中考中就一定能写出有深度、有个性,文质兼优的美文来。

2018中考语文写作技巧三:看准“火候”,收束适度。

有位同学写了篇题为《元旦前夕》的作文,记叙她在元旦前夕收到好友晓晖的一张价值三元钱的贺年卡,自己准备回赠一张早已买好的但只值一元钱的明信片。当她在回家的路上把这打算告诉邻居小燕时,受到小燕的奚落,说她“想用一元钱的明信片去换人家三元钱的贺年卡”,文章结尾写道:

听了小燕的话,我站在那儿愣住了。

这样写,文章似乎收束早了些。如果贺年卡是小燕送的,那么这个结尾是适时而有内涵的,它可启示人们去思考:同学间的友谊是不是靠金钱来维系和衡量的?可贺年卡是晓晖送的,她也和小燕同一观点吗?小作者告诉我说:“不!当我把明信片送给晓晖时,她挺高兴的。”我因势利导地说:“那你为什么不把这写进去呢?写了,小燕和晓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并非每个人都是用金钱来衡量友谊的。这样,文章的立意就高出原文一筹了。”后来,小作者在原文结尾处加了这样一段:

我闷闷不乐地吃过午饭,慢慢向学校走去。脑子里杂乱不堪,我走了好久,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一个主意——请同桌的小敏代我把明信片送给晓晖。

“小霞,太谢谢了,真漂亮!”晓晖扬着我送的明信片,走到我面前。她的真挚的微笑,使我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我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半晌,才叫出一声:“晓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这个结尾处理得很细腻,也很有层次,既使文章的境界焕然一新,又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文章不到“火候”不可提前结尾,但到了“火候”也不能硬拖,否则,便成了“蛇足”。有位同学写《忘不了,那个晚上》,叙述自己因不尊重爷爷而被妈妈教育的经过,结尾写道:

是的,这个夜晚令人难忘,它使我明白了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尊敬和关心老人。

这个结尾的最后一句显然是“蛇足”,它所揭示的主题在妈妈的教育中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另外,文末“我的泪”“又涌了出来”,“我”使劲点头,“我紧挨着妈妈”回家的叙述,也都含蓄地说明了“我”心灵已受到触动,文章完全可以在“向家中走去”之后打住,不必再添一个“蛇足”。

这样的毛病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不管是否必要,好像结尾不点一下题,不挑明一下中心,就不过瘾。

结尾少了不行,多了不好,太露了更不好。茅盾先生曾告诫青年作家说:“不要把主题思想都摆出来,不要把所有的话都讲完,要留一些让读者去想。”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有位同学在1篇习作中借奶奶家的门槛由高到低的变化(粮食多了,往家里储粮,因门槛太高不方便,削掉一截门槛;添置了摩托,因门槛太高,进出不方便,又削掉一截门槛……),反映农民生活由穷到富的变化。文章以小见大,构思不错,但结尾却直奔主题:

前文那样惨淡经营,结尾却暴露无遗,失去了诱人回味深思的魅力。后来,小作者按老师的指点,另写了一个颇为含蓄的结尾:

“在回城的路上,我不禁又想起奶奶家的门槛,不知有如奶奶家门槛的农家是否也把高门槛拆了。我想,会的,肯定会的。”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五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智在用法”,在日常教学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唯有如此,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把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一、以语言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此法在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讲授法显得尤为重要。

它包括概述法、描述法和叙述法。

对于结论性的知识、单元整合等知识点可用概述法;对重要的人物、战争场面、器物及特种工艺品等可采用描述法;对教材中的重点可采用叙述法。

譬如,大家都爱看《百家讲坛》栏目,为什么?除了历史情节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主讲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多采用概述、描述和叙述的方法,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在使用此法讲授历史课时须注意讲授的内容要精,不能面面俱到、满堂灌;同时也要适时点拨,富有感情。

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高效课堂。

2.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此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由于谈话法是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完成的,这就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传统的“一言堂”、“机械灌输”、“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3.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辨明是非,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上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展开讨论。

经过激烈的讨论全班同学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不排斥消极作用,另一派则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不排斥积极作用,且他们各自都列举出了自己的理由:前者认为洋务运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抵制外国经济在华扩张、诱寻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打开近代文化教育的闸门;后者则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自强求富的道路,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存在管理贪腐等问题。

通过讨论可以刺激学生思考,集思广益,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

比如在上《大众传媒的变迁》这一课时,我就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先把课文通览一遍,通过明课标、圈疑问、画精要、补评注、记要点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读书指导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有好处。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具演示法、参观法等。

1.直观教具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实物、模型、图片、图表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因为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有时很难得到第一手资料,所以使用的直观教具多为图片、图表、表格……有些可以自己制作,有些可以通过摄影上传到电脑上再展示给学生看。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对于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它几乎是每节历史课都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2.参观法是丰富学生感性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

参观法在历史教学中涉及的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这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好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在乡土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上“黄花岗起义”这一目内容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在七十二烈士中就有两名怀远籍人士——宋玉琳和程良。

在我们的家乡怀远荆山北麓白乳泉的左上方,有一座青砖小瓦,古朴无华的祠堂,周围松柏掩映,庄严肃穆,这就是“双烈祠”,是怀远人民为纪念两位烈士而修建的。

课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双烈祠,同学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这种情感上的体验远胜于课堂说教。

三、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教学法等。

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比如我在上《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讲授甲午战前日本状况及中国战败原因时,并没有将现成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引用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一段话:“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失败往往首先从内部开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得出结论。

此种教学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过程。

一个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

所以,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两者相互结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一、坚持启发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改意识,与素质教育接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最为重要,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一)诱导教学法

诱导教学法即是教师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入畅游知识王国、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良好方法。

譬如,在七年级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堂历史课中,我上的是一堂综合课,用大量史实说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

当我问学生:“为什么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时,同学们踊跃发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其源远流长的轨迹,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中国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长城就像一条盘踞雄关的卧龙”;“中国古代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而广大人民被称为皇帝的臣民,所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的长江与黄河孕育了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而它们就像横穿中国大陆的两条巨龙,所以我们是龙的传人”……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丰富的想象,思维活跃。

从他们那迫切想知道准确答案的眼神里,我仔细耐心的讲,中国古代各民族(部落)都有自已的崇拜的东西,有的是牛,有的是羊,有的是鹿,有的是蛇,有的是鸡,有的是马……当各部落统一后,这些动物的各部分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人们头脑中想象的龙的形象。

从此龙就成为人们共同崇拜的东西。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们一起,共同铸就中华文明,因而都称为龙的传人。

通过诱导讲解,学生都懂得了这一知识点,而且更激发了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历史的兴趣。

(二)层层设问法

设问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环节。

如:我讲“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一课前,我问学生:“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回答:“人会说话,动物不会说话”,我马上否定这一答案,因为动物也有语言,只是人类听不懂而已。

“人要穿衣服,动物不穿衣服。”我又否定了这个答案。

“人类吃食物时要煮熟,而动物却吃生的”。

“人类会生活,动物不会生活”。

我又摇摇头。

“人类主宰自然界,动物不能主宰自然界”,“人类会劳动,动物不会劳动”,“人类很聪明,动物不聪明”,……我说再具体一点,已基本接近正确答案了,通过层层引导,层层设问,最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每位同学都知道,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在于人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有目的的生产和改造自然。

最后通过测试,百分之百的同学都能准确解答这一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和谐幽默的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能制造和悦宽松的环境与气氛,让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心情愉快的进行教学和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讲二次世界大战时,我问学生有谁参加过这场战争?学生一愣,马上哄堂大笑:“老师,我们那时还没出生呢?”我又问,你们当中有谁的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这时有六个同学举起了手,情绪激动的说个没完,于是我让这六名同学分别介绍了他们“爷爷”的抗战经历。

这样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这时我马上说,既然大家对这段历史很有兴趣,我们这节课就看教学录像(二战实录片)。

学生们非常高兴,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在时间空间和视觉感官上有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我又对学生进行提问:“假设你是英法联军总司令,你将怎样打这场战争?”,“没有美国的原子弹,也没有苏联的军队出兵东北,二战在亚洲的战场可能怎样?”通过讨论,同学们熟悉了这段历史,并对二战性质及意义有了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有次上课我刚进教室,里面乱哄哄的,我就说:“你们彼此吵吵嚷嚷的为哪般,能够为自己吵到什么?我觉得这节课我们应该来看帝国主义列强如何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从而引入正题,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也不在吵嚷了。

二、突出历史学科教改,注重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在备写教案时,在突出重难点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浓缩该堂课的内容。

进行三言两语归纳,这既是适应课堂教改,又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中,有“战国七雄”这个知识点(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让学生记住这“七雄”的名称,还是较容易,但要学生在空间位置上一一对位,却很困难。

于是,我就发动学生从地理位置上、方向上总结归纳,最后提炼成两句话:“赵北楚南韩魏中,秦西燕上齐在东”,读起来很押韵,而且也较容易记忆。

通过实验,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准确填写,这个难点很快就彻底解决了。

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五口通商”这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记住,从下至上,依次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我就教学生这样记:广厦工程是为人类造福,列强的入侵使它犹如建立在粼波动荡的海上。

这里的“广厦”即广州和厦门,“造福”指福州,“粼波”谐音宁波,“海上”即“上海”的倒置。

通过多次检测,学生都能准确填写这五口通商位置。

针对有的章节内容,重点多,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的知识点也多。

因此,在总结时,就要多下功夫,能够以押韵的顺口溜形式总结出来。

学生即感兴趣,又容易记住。

如《秦汉时期文化》中关于“科学技术”这节内容,既有科技发明,又有数学、医学的成就,为了便于学生记忆,讲完新课后,便作了这样的总结:“秦汉科技真迷人,创造发明要分清;西汉造纸是人民,改进造纸是蔡伦;地动仪器有张衡,算术九章更吸人;医生仲景伤寒论,华佗也有医学专用能。”通过解释,再让学生记忆,这样该节课的主要知识就掌握了。

又如该章中“宗教、哲学、史学和文学艺术”一节内容。

在讲完新课后,我又做如下总结归纳:“王充《论衡》唯物观,《史记》纪传司马迁;班固《汉书》是断代,贾谊《过秦论》长短;汉赋要数三俊才,兵马帛画千古传。”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记住该堂课内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六篇】

论文提出的问题要集中, 材料的收集却要尽可能地广泛。

一般说来,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知识、材料准备。

1)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身各种具体特征的专题材料

充分熟悉对象,是正确认识对象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除了直接了解对象本身的各种具体特征(通过有关作家的全部作品,有关问题的各种知识,……),还要把握一切能够影响研究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或精神、物质因素。

只有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这些材料。

进行研究时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2)作为明确方向和思想指导的理论准备

所谓科学研究,就是通过正确、严密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工作, 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

这项工作,本身就要有正确的理论(专业理论和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起作用的哲学思想)所指导。

科学实践和发展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进行一项研究工作,不仅需求充分的专业理论、知识,最好还能力求广泛通晓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

通过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例如, 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艺术形象的美学特征和社会功能;把模糊数学的方法引入修辞学研究中去), 往往可以更好地带来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3)别人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

这方面的材料要尽量搜集。

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再花力气去作重复劳动; 充分吸收别人已有的经验,或是了解别人所遇疑难的焦点所在,对不同观点仔细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少走弯路,也便于发现问题,就象兵法上所说的那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认真地整理、辨析

要使材料发挥作用,还需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下一番辨析、分享的“写作方法总结归纳样例(精彩8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材料系统化,条理化,真能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

整理材料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制成文献、资料的目录索引。

可以利用有关的现成材料(图书馆、资料室的目录卡片和报刊索引等),根据自己的选题加以编写。

2)剪报、札记、文摘卡。

这一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必须力求眉目清楚。

一要详细注明每则资料的作者、篇名、出处、发表日期,二要有细致合理的分类。

3)大事记、年谱或著译年表。

通过这一类材料的编写,可以加强对于研究对象的总体印象,有助于在胸有全局的基础上深化对于某一专题、某一侧面的研究。

2 毕业论文内容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结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从一般的情况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作“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的作用,主要是说明选题的原因,概述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尚存的疑难、争执,提出本文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正文是分析、论证的过程;结论则是整个研究成果的总结性的表述。

有的文章在引言之前,还有小标题目录和全文的内容摘要。

提纲的作用

论题拟定,材料大致齐备,动手写作论文之前,应仔细拟出论文提纲。

提纲也有个反复修改补充的过程。

这步工作做好了,论文已大致成竹在胸。

一个成熟的提纲,有助于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考察每一个局部,并考虑个部分之间应有的逻辑联系。

各部分所占的篇幅应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照顾全面。

要有正确而多样的研究、分析方法

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人,往往容易犯归纳多而分析少的毛病。

要么是就事论事的'材料罗列,要么是轻易而简单化地得出结论,不善于通过有层次、有根据的分析、论证,充分显示其思想观点的说服力和深刻性。

这里就需要注意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改进、提高。

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哲学的方法

这是指如何根据唯物主义辨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正确解决具体研究工作中的本体论和一般方法论的问题(比如,从认识对象的现象到认识对象的本质)。

2)历史的方法

这是强调尊重对象本身的历史具体性的方法。

它要求研究工作者必须充分熟悉客观对象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占有大量资料,从中寻找出客观对象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

3)逻辑的方法

这是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所揭示的关于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 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用理论的形态加以体现。

4)假说的方法

所谓假说,并不是随意的幻想和碰运气的猜测,而是以一定的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 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借助于研究者的活跃联想或直觉感受, 提出的一种富有预见性、然而尚待继续验证的新观点。

它们虽然还不能称为科学的结论,但却常常是新思想、新理论的萌芽。

科研成果的正确获得,往往是和上述各种方法的另国而紧密地结合使用分不开的。

引用材料的方式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但是,援引不当,交代不清,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

引用材料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1)完整引用。

照录原文一句或一段话,不能任意删削或添加别的内容。

前后要加引号。

如果引文单独成一段,每行均比其它文字往后空两格。

2)概括引用。

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将引文的原意转述出来。

前后无须加引号,也不用其它格式或符号加以突出。

3)分析引用。

将引文的内容拆散、打碎,和论文作者自己的阐述分析文字自然地糅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独的引文太多而使文章显得累赘或影响风格的统一

一、归纳法

1.简单枚举法。

即列举事例,归纳结论。

在列举几个事例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得出结论。

请欣赏下面的作文片段:

作者先是列举了三个事例,然后从这三个事例中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即“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只争朝夕,精神贯注,猛力向前,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这个观点,和题目遥相呼应,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2.科学归纳法。

列举现象,分析论证。

科学归纳法是根据对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方法。

科学归纳法不停留在事实的简单重复上,它还对事物与其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科学分析,实际也运用了演绎法,所以推出的结论一般来说是可靠的。

和简单枚举法相比,科学列举法多了分析论证的过程,在分析过程中,给事例和结论搭建一座桥梁。

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有人说,我希望活在过去。

因为那个时代,有思想之巅峰,有精神之盛宴。

显然,一路走来,“罗马十二铜表法”、《资本论》、《相对论》历历在目,孔子之《论语》,孙子之《兵法》,让文学史繁星铺满天地。

但是请注意,这一切只存在于史卷上丹青间。

苏子有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普希金也和道:“而那过去了的,只能成为亲切的怀念。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有那些怀念以前的人,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时间无法倒退,正如我们无法找回昨天的自己,“钱学森之问”仍弥留耳际,为什么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只属于过去?我想,这个时代怕是少了些专注于当下的人。

(选自2012年高考广东省优秀作文《活在当下》)

上面的作文片段,作者先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即“我希望活在过去”,然后列举了一些过去的文化成就。

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得出结论,而是又进行了分析,引用苏轼、普希金等人的名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了“这个时代怕是少了些专注于当下的人”的观点。

正因为有了分析论证的过程,所以才使得作者的观点可信,避免了论证过程中的思维漏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确:归纳论证必须有若干事例;归纳论证必须有结论;事例、观点、结论要一致;事例之后,必须正确揭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演绎法

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

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

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请看下面的高考作文片段:

坐在路边鼓掌不一定说你是失败者。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李白把酒,把花,把山,把水,把悠悠的盛唐气象融入杯中,吞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就是一位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他为盛唐鼓掌,为自己慷慨激昂的人生鼓掌。

他不但赢得了当下,更是赢得了历史。

(选自2012年高考浙江省一类文《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

考生成功地运用了演绎论证的方法,逻辑思维严密,滴水不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简要分析如下:

大前提:坐在路边鼓掌不一定说你是失败者。

(即为成功者)

小前提:李白是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结论:李白是成功的。

归纳法和演绎法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逻辑论证方法,但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做到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因为通过归纳获得结论总是或然性的,归纳需要演绎来补充,同时演绎是否符合客观真理,也需要到归纳中去求得检验。

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相互为用的。

把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当然,这并不是说,单用一种论证方法就不好,怎样展开论证,要具体而定。

从大量的写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作者总是从多方面展开论证,使问题能够获得更为透彻、充分的阐明。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七篇】

又是年末,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习题。我们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习题我要认真思考想规定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电脑有时出现故障,有时上不了课,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规定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习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手册,认真备好课,写好教学导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2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2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学导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

活动的成果的喜人,如初一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家访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运动会工作等等。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写作方法总结归纳【第八篇】

记得大学打辩论的时候,一直很喜欢“立论”这件事,但是那时候最常做的就是高大全一二三,总想扯到一些很有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的地方。

然而那时候,我的辩论导师说:

不行,一句话!

最完美的架构,往往只有一句话!

每一个交错争锋的战场,击溃对手的只有一句话!

要一击必杀!

那时候只是觉得,用一句话去击杀对手感觉确实有点酷,但也是蛮单薄的,毕竟就像在知乎答题,如果不加上一点阐述、故事和条件,仿佛自己的回答也变得质量没那么高了似的。

但是一句话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受众就是那样。

人的注意力只能维持15秒(最新统计95后已经下降到8秒,低于金鱼9秒),人能够接受的.逻辑推演最多三句话,而能够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的只有一句话。三民主义要解释三个逻辑和无数推演,而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简直不需要解释了。

这在商业上也依然成立,一句话概括你的定位,一句话说清楚你的卖点,一句话讲明白你的商业模式,一句话归结市场痛点,一句话说清楚你的差异化竞争力。

所以首先,遇到任何东西,试着一句话讲清楚,这是一个习惯,需要你反复练习。

35 1662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