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汇聚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汇聚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
比4,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5;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也可说成汽车行驶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是18比3。→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学课本,思考:比的读法、写法、比各部分名称,什么叫比值?如何求比值?
修改意见。
教
学
过
程
3、班级交流,落实上述知识点。
4、完成试一试1、2。
三、完成练一练1、2、5;
练一练4同上。
四、作业:《作业本》。
教
后
反
思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珍爱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观精神。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每个同学参与讨论,了解到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岔路口,如何选择让生命更有价值的道路,让人生更加灿烂。跨越一切艰难险阻,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教学难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教学方法:教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让学生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入“生命”这个话题。
(2)欣赏小品。
甲:哎,考试又不及格,回家又要挨批了!
乙:是呀,还要家长在试卷上签名,真讨厌!
丙:上学真没意思,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少受点罪。
甲:对呀,现在不是很多人跳楼嘛,就是不想活了。
乙:哇,他们很勇敢哦,连死都不怕!
甲:我听说人死了是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到那里大家还可以再见面呢。
乙:不,那是迷信,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像一缕青烟飘过,什么都没留下。
丙:对,一死万事休嘛!那是天大的事,人一死,就全都没有了,都痛快!
甲:可是,如果我们真的自杀,死了。多可怕!
乙:你真是个胆小鬼,这么怕死。我可不怕!
丙:其实,人迟早是要死的,每个人结局都一样。
甲:怪不得我小学的一个同学上学期死了,听说是他爸爸不让他打游戏,他一气之下干脆不活了。
乙:哎,反正都要死,死了都一样,如果我跟谁过不去,我也死给他看!
丙:是啊,人死了就没有区别了,不如死了好。
引出死真的好吗?观看flash。
《我从11楼跳下去》人生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
3、生命的重要,看图片。
烈士之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了解,死不可怕,关键是为什么而死?
4、生命有多长。
游戏,要求:一张画有如下刻度的纸。
假如这张纸条的长度代表我们各人的生命从0~100岁,我们来玩个。
教师小结:人生留给你真正的奋斗时间已经不多了,目标的选择是人精神的粮食,他是人在航海中的方向。
5、故事欣赏: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呐?”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碾它,而后拾起变得又脏又破的钞票。
“现在谁还要?”
还是有人举手。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已发生或将要发生什么,其实,你们并没有丧失价值。”
“无论你们的地位是高是低,整洁或不整洁,你们依旧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拥有多少金钱,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取决于我们是否发挥了存在的积极作用,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温暖、希望、创新。”
“要永远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的价值体现也必然各不相同。
钱学森、华罗庚、李时珍、伽利略、钱三强、达尔文、居里夫人等,他们的人生为中国、为社会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a:学生分组讨论:
1.我的存在有哪些意义?
2.我可以为身边哪些人带来怎样的快乐?
3.我的存在将为社会带来什么意义?
4.我希望我的人生将会在世上留下怎样的痕迹?
b:轮流发表意见并把思考结果写在便条纸上。
c:鼓励一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在教室做成“生命的意义”专题园地。
8、欣赏《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我问春天的小草。
小草轻轻的告诉我。
虽然它很渺小。
但却为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夏天的小河。
小河快乐的告诉我。
它虽然有时奔流不息。
有时风平浪静。
但却能为炎热的夏天。
送来丝丝清凉。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秋天的果实。
果实微笑着告诉我。
虽然它的生命即将结束。
但却能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冬天的雪花。
雪花骄傲的告诉我。
它的生命虽然短暂。
但却在寒冷冬天。
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
也为明年的春天蕴酿了新绿。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时间老人生命是什么。
时间老人和蔼的告诉我。
生命是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命的力量。
品质与价值。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应当属于——所有爱你的人!
生命,属于你有责任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业;生命,承载着沉重的使命,你有义务,为生养你的父母尽起码的孝心;你有责任为你成长的世界尽绵薄之力;生命于你,意味着体验所有的酸甜苦辣;学会承担懂得放弃,知道珍惜!
四、课堂小结。
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所以每一朵花都不应该拒绝开放。一个人活着,你的"生命就不再是你的一个人的所有。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以便让其他的生命更好的活着。
也许我们生活的真的很累!累我们也要活着,活着我们就有希望,即使今天没有,明天没有,只要我们这颗追求理想,追求美好未来的心永远不死,总有一天我们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工作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感到活者就是一种幸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起跑线,生命的每一次放下,都是另一段生活的起跑线。过去只能代表过去,而示来,是属于自己的。我们其实已经拥有很多很多了,只是拥有的同时,没有发现拥有的美丽不知道好好珍惜罢了!
好好珍爱生命,美好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年轻是我们的酱,坚强是我们的动力,乐观是我们的支柱,勇敢是我们的心态,我们一定会赢在生命的起跑线上的。我们的生命一定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异彩纷呈的色彩的!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篇】
1、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三、
巩固联系。
四、作业。
1、口答(幻灯出示两道除法到分数,两道分数到除法的换算题)。
引入新课。
2、出示两道文字题。
(!)3千米是5千米的几分之几?
(2)8吨是4吨的几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同意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1、学生用十分钟自习书本52到53页。
2、问:通过自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3、小组内互相说,解决问题。
4、教师请个别同学说,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5、幻灯出示例1、例2,让学生解答,以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6、说明相关注意点。如:单位、比值、名称、写法、读法。
1、书本53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1、2。
练习十二3、4、5。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四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1、谈话。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
(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
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根据回答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并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7、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除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2、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乘除法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导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法: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按学习指南自学。
学习指南:根据题意可以怎样表示长和宽的关系?
2、汇报自学情况。
3、教师指导:
长是宽的3/2倍,我们又可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是长的2/3,我们又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
4、苹果有4个,梨有5个。
提问:苹果和梨的关系可以怎样说?
尽量找学困生回答。
5、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6、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一个可以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多举例子。
学生互相讨论后,再指名回答。
7、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后,说说比的含义。
3比23:2。
2比32:3。
100比2100:2。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15:10=15÷10=3/2。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教师重点指导:
(2)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的第1——3题。
四.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反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反比例量的特征。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示正比例关系?
2、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两种量成正比例?
4、导入新课: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又存在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1、出示例3的表格(略)。
学生填表。
2、小组讨论:
(1)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
(3)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学生初步概括反比例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填表。
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组织交流,再次感知成反比例的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y=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学生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初步概括。
相互补充与完善。
独立填表。
交流汇报。
学生概括。
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6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7题。
先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8题。
先填表,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判断,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5、思考:
100÷x=y,那么x和y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6、同桌学生相互出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一说。
填一填,议一议。
讨论。
相互出题解答。
评价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
。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七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创设情境,了解小数的产生。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讨,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三、合作交流,探讨小数的计数单位。
1、填一填。
(1)里有()个1/10,里有()个1/10。里有()个1/100,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
2、里有()个,里有()。小组讨论,汇报。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第八篇】
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环节:创设情景,观察实验。
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第四环节: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六环节:全课小结。
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