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范文【范例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范文【范例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一篇】

*县人民政府(2009年8月15日)。

*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强农惠农、城镇带动、招商引资”四大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较2004年翻了两番;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万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位居全市首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在2008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评比中位居第20位。今年1-6月份,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分别高出全省、全市平均增速个和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70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1好态势。

(一)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先后编制了《*县朱家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煤化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县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了小庄煤矿、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gm改性甲醇汽柴油项目,组织实施了官牌工业广场、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建成了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和大佛斯瓦斯发电厂,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煤电-煤化工-煤建材”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探索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倍和倍,工业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了%。今年1-6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2173万平方米,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三)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编制了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完成了大佛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了花果山旅游区、公刘教稼苑、侍郎湖生态旅游区等景区开发建设工程,“一线两翼”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同时,以旅游业为引领,加快发展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2008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到地方生产总值的%。

(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以来,全县共签定招商引资项目合同85个,到位资金亿元。河北中达集团、深圳东部集团、山东新汶集团、陕西煤化集团、浙江家福乐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在我县投资兴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建设重点项目80个,其中产业项目21个,基础设施项目34个,社会公益事业项目12个,其它项目13个,掀起了我县又一轮建设高潮。

3发展到7万人,“五纵三横”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了救助范围,全县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保险金万元、救灾款万元、救灾粮180万斤、救灾衣被4840套(件)、医疗救助款万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了及时救助。安置城镇待业人员9562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78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建成了县疾病防控中心、县医院住院楼、传染病区,改造了16个乡镇卫生院,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今年1-6月份,全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全面完成了人口控制目标。

(七)安全生产形势平衡,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实行县长包抓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煤矿安全监督员驻矿跟班制度,建成了煤炭安全监控系统,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开征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加强了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全面落实信访“四项”制度,切实加大信访案件查办力度,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了城区电子监控系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县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我县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安全县。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步伐,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实施。按照省、市要求,深入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认真做好资产划转、处置等衔接工作。截止目前,累计撤并了48个乡镇办事机构,压缩了72个乡镇行政事业编制,裁减了18个乡镇领导职数,实现了乡镇“机构、人员、编制”三精简和“政企、政事、政社”三分开目标,有效地提高了乡镇政府的办事效能。深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年均免征农业特产税和农林特产税224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启动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规范流转”的产权制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林改机构256个,培训各级林改工作人员2586名,审批并实施各级林改方案256份,签订林地承包合同6157份,发放林权证26504本,完成外业勘界确权万亩,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

5万元,为万人(次)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费万元,彻底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问题;先后招聘中小学教师1490名,提高了572名临聘教职工工资待遇,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县财政列支1200万元,在全省率先彻底化解了上世纪万元的“普九”债务,消除了捆扰乡村两级和农村中小学校多年的沉重债务负担。

(三)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村财乡管、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制度,规范了乡、村支出行为。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会计核算、集中支付制度,彻底杜绝了胡支乱花、铺张浪费等现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始终坚持财政资金向“三农”和社会事业倾斜,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益。2008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亿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城乡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其中,投资1986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43万元,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26119万元,用于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9万元,用于解决城乡群众饮水困难,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温暖。

(四)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对县政府招待所、农机公司、工业品公司、林产品贸易公司、粮油议价公司进行了改制,完成了朱家湾电厂改制重组,组建了县自来水总公司,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经济管理权限。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活跃,180万吨煤制甲醇、小庄煤矿等一大批能化工项目相继落户我6县,但是由于县级经济管理责任与权限不对称,致使部分重点项目征地、报批等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二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重点项目由于受资金短缺、用地指标缺口较大等方面原因影响,不能按期开工建设。三是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地区用工市场萎缩,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减缓,群众增收困难较大。四是信贷资金相对不足。尽管国家出台了支持扩大内需的信贷政策,但是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仍然存在门槛过高、额度过小的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部署,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按照“煤炭强基、转化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工业企业技改步伐,扎实做好朱家湾循环工业示范园区、*县煤化工业园区、城西煤炭工业园区和景村食品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工作,打牢工业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力争蒋家河煤矿8月底投产,年内生产原煤100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煤矸石电厂9月初1号机组投入运行,年内发电12万度,实现产值3000万元;水泥粉磨站7月底全面投运,年内生产水泥10万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确保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63亿元,分别增长%和%。

(二)积极实施“强农惠农”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

7设。积极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工程,全面推行水果标准化和柿子规范化生产技术,扶持培育核桃、红枣、果干、果醋等加工生产企业,着力建设平菇种植、畜牧养殖、农家乐等“一村一品”示范村,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畜牧业,适当扩大养殖规模,推广生物作务技术,提高蛋、奶的质量和畜禽存栏及出栏量。大力实施新村庄建设和贫困群众安居工程,切实抓好24个新建村和22个续建村的新村庄建设,对农村居住在土窑洞的群众进行整体搬迁,力争年内建成农民新居4000户万间48万平方米,80%的土窑洞居住户告别土窑洞,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

(三)继续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切实抓好招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捕捉国家投资信息,结合我县资源优势,筛选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产业类项目,充实项目库,为我县项目建设奠定基础。积极抢抓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组建设专业化招商队伍,多途径、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确保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0亿元。继续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程跟踪服务,科学合理的安排建设进度,做到向上多争取、横向多联系、对内多挖潜,及时解决土地、资金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促进城乡市场繁荣。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做好大佛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切实抓好花果山旅游景区、公刘教稼苑景区、侍郎湖生态旅游区、紫薇山生态公园、8大佛寺石窟保护工程以及程家川古民居恢复工程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建设一批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大型服务企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档次和水平。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职能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搭建信贷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扶持企业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做大经济总量,努力保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步伐,继续抓好农村小学布点调整,稳步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单病种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实惠。全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重点做好城镇中小学生和弱势群众医保扩面工作,不断加大扩大征缴力度,全面完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扩面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五、恳请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投资性项目政策倾斜的问题。恳请省发改委在安排中、省扩大内需投资性建设项目方面,适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以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9要837亩,雅店煤矿需要500亩,下沟铁路运煤专线需要350亩,大佛寺煤矿二期工程需要87亩,新民、城区两所110kv变电站需要75亩,泾河新区路网工程及污水处理厂、文体中心、职教中心等项目需要1600亩。恳请省委改委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用地指标,并在项目审批中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关于将我县纳入第二批扩权试点县(市)的问题。恳请省发改委将我县纳入第二批扩权试点县(市),扩大我县的经济管理权限,更好地为项目建设服务。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二篇】

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认真总结三年改革经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一是积极推进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脊灰、百白破、流脑、乙脑等7种规划疫苗实施免费接种,各类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其中,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万份(其中,农村居民建档505563份,城市居民建档42437份),建档率达到%;深入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化管理工程,全县孕产妇和0-6岁儿童系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相关病人管理率分别为%、100%、%。二是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使用基本药物,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县级医疗机构基药配备占全部药物比例达到%。自去年6月15日,我县在12个乡镇卫生院同步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对卫生院使用的所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在此基础上,按照卫生院基药制度运作模式,今年3月份,我们在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截至目前,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药制度覆盖率100%,累计采购基本药物1135万元,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三是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成效。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全员聘用制度,全县乡镇卫生院岗位聘任率达到100%。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双考核、双挂钩”,职工工资全额财政保障,40%作为绩效工资发放,有效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全面落实“先看病、后付费”政策。对于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医保范围内),全部实行“先看病、后付费”,患者出院时,结算系统自动扣除医保报销金额,有效减轻了患者支付负担。

(二)积极开展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

根据县委关于跨越发展的要求和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我们确定、、分别为全县卫生系统“环境建设和行风管建设年”、“行风建设和能力提升年”、“深化医院管理年”,今年重点围绕加强行业管理,着力提升卫生系统科学规范化发展水平。一是加强规范管理。结合全县开展治理慵懒散活动,进一步明确各级岗位职责目标,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保证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业务管理。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依法执业、服务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态度、效率效益等工作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现场反馈,及时通报,并落实奖惩措施。上半年,累计组织开展医疗卫生质量专项检查活动15次,查处纠正问题21项。三是加强行风管理。深入组织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活动,加强行风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畅通24小时举报投诉热线,投诉事项办结率100%。四是加强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内外环境进行高标准整修改造,初步达到了“花园式”医院建设的目标要求。五是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导医导诊、预约诊疗服务,增设夜间门诊、无节假日门诊,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三)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将公共卫生作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规划范围内疫苗实施免费接种,各类疫苗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其中,麻疹、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等疫苗接种率达到100%;二是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传染病预测预警、疫情直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对重大传染病的实时防控,在近几年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今年截至6月25日,全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处于全市最低发病水平;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落实妇女儿童“一法两纲”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孕产妇和儿童系统化管理,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和儿童系统化管理率分别达到%、%。深入开展免费婚检工作,全县新婚人群体检率达到52%,位居全省首位;四是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在现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2个急救分站基础上,新建怀仁、龙桑寺2处“120”急救分站,进一步缩短了院前急救半径。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今年以来,围绕职业卫生和医政监督两大重点,先后组织开展了19次专项监督行动,累计出动卫生监督员1180人次,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监督医疗机构165处,规范38处,取缔5处,有效保障了群众就医安全。

(四)不断深化卫生强基工程。

一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当前抓引进,以来,我县建立了卫生人才公开招聘的长效机制,招聘形式借鉴公务员招录方式,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择优录取。5年来,累计招聘卫生技术人员318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247人、专科65人),充实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县级194人,乡镇124人),今年的卫生人才招聘初步方案已经完成待审,将于8—9月份实施。放眼长远抓培养,加强管理人员培训,5月份,我们委托康佳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公司,采取专家讲座和现场参观学习的方式,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62名管理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收到显著效果,有效提升了基层管理干部队伍的思想境界、政策理论及管理水平;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采取师徒带教、高起点集中培训、“三基”理论学习、乡医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2次,培训650人次。二是深入开展承办帮扶行动。20以来,在市卫生局支持帮助下,先后有市中心医院、中医医院等9家市级医疗机构和我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承办帮扶我县乡镇卫生院,实施以来,上级医院视对口卫生院为其“分院”,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使各乡镇卫生院短期内迅速恢复服务功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今年1—6月份,12所卫生院门诊量达到万人次,业务收入2150万元,分别是承办帮扶前的.倍、倍,姜大明省长和王随莲副省长都曾对该项工作作出批示并给予充分肯定。

(四)深入实施卫生惠民工程。

一是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县自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质量推进”,农民受益率及受益面逐年提高。今年,全县累计参合农民524481人,参合率达到100%,人均统筹标准提高到3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40元,个人缴纳60元)。进一步提高报销补偿比例,在科学测算基础上,确定参合农民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85%,住院补偿封顶线15万元。1—6月份,累计补偿合作医疗费用万元,受益群众92847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到83%,位居全市首位。为进一步方便农民群众看病报销,我们先后与11家市级以上定点医院签订协议,使参合农民在我县和上级有关医疗机构就医实现即时结报。二是深入开展农村儿童重大疾病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对5种儿童重大疾病(先心病、白血病、单纯性唇裂、脑瘫、血友病)和8种成年人重大疾病(宫颈癌、乳腺癌、血友病、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药性肺结核、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患者实行医疗救助,其中,先心病全额免费,其他病种新农合报销75%以上,确保群众受益最大化。截至目前,救助重大疾病患者1108例(其中,先心病6例,其他病种1102例),累计减免各项医疗费用万元。三是积极推出卫生短信服务平台。结合工作实际,与移动通讯公司联合,利用短信方式,每月为群众提供卫生资讯服务,提高群众健康防护意识,截至目前,累计发送短信9万余条。四是大力推进农村改厕项目。根据上级有关工作精神,结合生态县创建要求,今年全县总计安排农村改厕2万座,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万座,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总体较低。虽然近几年通过实施承办帮扶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有效措施,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所限,整体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是卫生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卫生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缺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和与时俱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意识,部分单位管理理念及方式落后,手段单一,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执行力度不够,没有一套系统的监督考核机制和质量控制办法,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水平较低。

三是卫生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目前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我县为人,存在较大差距;卫生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职称学历方面来看,当前,全县高、中、初级比例为1:9:12,研究生以上、本科、专科以下人员比例为1:11:29,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较少;高水平拔尖卫生人才匮乏,科研创新能力偏弱,重点、特色专业不突出。

四是由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我县财力有限等因素影响,落实医改市县两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五是行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医务人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意识不强,敬业进取、求实奉献的观念意识欠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与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组织开展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活动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工作落实,并积极发掘推广新经验、新亮点,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二)全面落实医改目标任务。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深入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各项工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按照改革目标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认真筹备做好年度卫生人才招聘工作。总结年以来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的经验做法,完善考试考核机制,严格按照全县统一招聘计划和程序规定,完成年度卫生人才招聘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卫生人才培养。认真组织举办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班,做好对外出培训、师徒带教培训及乡医培训人员的跟踪督导,确保取得实效。

(四)大力实施卫生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认真做好相关政策宣传、报销补偿等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先看病、后付费”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受益程度最大化。

(五)统筹抓好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基础性工作。强化落实医疗服务核心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扎实做好计划免疫、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社区卫生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重视并加强卫生财务管理,确保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三篇】

20xx年,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地区业务部门的热情指导下,经过县领导小组领导关心和办公室人员的努力,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工作严格按照《20xx年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和与地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影响制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xx年十一月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为县委宣传部所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任1人,编制3人,在宣传部配设了办公地点,调入了所需工作人员,并设立了县级文化产业资金20万元,落实工作经费5万元;今年8月,又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的专门机构,扎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严格根据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拟订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案,在现有文化稽查队和可乐文物执法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并在10月底挂牌。

二是认真开展深化图书馆内部机构改革,按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情况,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了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运行正常。

三是完成了县有线电视新闻中心制播分离,在中心设立了广告部,完全实行了制播分离。

四是认真对照中央、省、地有关政策,对符合文化企业转制的企业进行梳理,我县电影院早已不存在,继县印刷厂改制后,仅有新华书店一家企业。按照政策,我县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省“多彩贵州”小品大赛期间,认真组织了《撮泰吉》、《攀干爹》等节目参与,获地区一、二等奖和优秀奖,《撮泰吉》代表地区参加全省决赛获金黔奖;参加全省县级文工队调演获得优秀演员奖、优秀表演奖、节目一、二、三等奖、优秀编导奖、团队优秀奖、服务农村奖、优秀示范文工队,囊括全部奖项;组织《阿西里西》参加云南楚雄举行的中国国际火把节获赛舞银奖;由我县音乐爱好者创作的《梦中的家》等歌曲获“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大赛毕节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若干。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宣传了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

二是成功承办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xx中国贵州赫章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根据地委、行署安排,今年我县承办了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自县委政府明确旅发大会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宣传部后,宣传部立即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夜郎魂》大型歌舞剧演出、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天上石林景区开游仪式、韭菜坪登山节、彝族火把节、阿西里西大草原自然风光之旅、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和赫章自然风光摄影作品展、毕节地区旅游商品及名点名小吃展销会、赫章核桃拍卖大会、夜郎文物陈列馆开馆仪式、平山乡乡村旅游节暨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授牌仪式、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主题向来宾和游客展示了赫章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受到了领导来宾的一致好评。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大型歌舞剧《夜郎魂》和民族特色舞蹈。借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之机,我县按照“不求办得最好,但求最有特色”的目标,对《夜郎魂》和开幕式文艺演出进行了认真策划,力求全方位体现赫章特色,多角度推出赫章精品。根据演出需要,对人民会场演出大厅进行了重新装修,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加强对《夜郎魂》舞蹈的提升包装,完善了演出所需服装道具、灯光舞美,使《夜郎魂》演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幕式文艺演出特邀了北京知名编导张玉华老师担任总编导,以展示彝族文化为主体,采用实景与传统民族歌舞自然相融的表现手法,对赫章原生态舞蹈进行艺术加工,使其达到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的艺术效果。

四是继续开展夜郎可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规划和编制,结合我县可乐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机遇,编制了夜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初步方案。同时,协调建成了“夜郎文物陈列馆”。在新文化馆协调了约440平方米的展厅和60平方米的馆藏室,改造为“夜郎文物陈列馆”,并从省、地文物局调回或复制夜郎出土文物进行布展,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能直观了解赫章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五是进一步夯实了旅游发展基础。借助承办旅发大会的契机,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坪子至小韭菜坪、野马川经威奢至古达、威奢经二台坡至兴发、兴发至大韭菜坪等旅游环线公路建设,解决了县内各景区、景点的道路连接问题,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按照我县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县委政府“收缩战线、分别实施、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的原则,完成了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景区大门、天上石林景区大门、石林迷宫步道、景区停车场、公厕、接待室建设。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向来宾充分展示了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展示了全新的旅游形象。

六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第一批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已接近完工,第二批10个多数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完成了20xx年84个“农家书屋”建设及验收工作,完成20xx年98个点新申报工作;完成数字电视整转9868户,超额完成1846户。县乡联网一期工程的平山、野马川、水塘三个乡镇信号接入、机房建设已顺利完成,白果镇机房信号接入工作正在实施,已平移安装了数字电视用户970户,二期工程(其余21个乡镇)的建设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地区公司;完成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任务5281场;已完成3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球场的硬化并投入使用;完成了赫章县文化馆办公用房、培训教室、排练大厅、保管室等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

七是认真做好文化产业数据统计和项目编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相关数据及时上报。同时结合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实际,文产办汇集相关方面资料信息,对我县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梳理,共筛选项目10个,相关文件(比如发改立项文件,土地用地文件等)正在完善之中。

八是大力培养文化企业。经过排查,文产办将赫章县现代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和赫章县汉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文化企业。

由于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经济总量小、竞争力不强,虽然发展空间广阔,但面临的困难十分艰巨。分析起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及走向,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什么是文化事业、什么是文化产业,二者能否相互渗透、交融或相互转化等问题,许多同志还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去思考。由于过去没有对文化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观念,没有把它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只是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调控工具,企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缺乏生存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导致了文化产业过分强调社会性而忽视其效益性,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是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做强做大任何一项产业,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税费优惠、产业扶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保护、开发的工作就显得相对滞后,文化资源优势就不能形成经济优势。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没有体制性的突破,文化就不可能实现大繁荣大发展。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整合除电视台外的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主要围绕图书馆、文化馆改革和继续深化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推进经营性文化资产走入市场。

(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抓好文化资源和优势的整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整体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一是在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统计文化产业资源,摸清底数,掌握家底;二是认真作好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完备相关资料,为项目招商和申报打好基础;三是全面协调,通力配合,加强和上级部门沟通,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四是总结参加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经验,认真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五是认真指导和培育好一两家文化产业企业,让之逐步发展成为效率良好的企业,带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四篇】

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15〕6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实质性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法发〔2016〕14号)和《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等要求,对标对表长三角先发地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为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年我区全面启动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行政执法源头治理力度,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

区人民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街镇要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力度和范围,不断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坚决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行政争议。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工作职能,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程序中。加强行政应诉工作,依照行政诉讼法、《市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等规定,严格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并纳入每年度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范围。

区司法局作为区人民政府具体承办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纠正瑕疵、过滤纠纷的独特优势,加大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纠错力度。牵头协调行政争议源头化解工作,注重运用和解、调解等方式,先期展开纠纷化解工作,尽力减少行政争议进入复议、诉讼程序,实现当事人主动息议罢诉。

要进一步落实行政复议、行政调解与信访工作衔接,开展指导行政调解工作,进一步组建优化全区行政执法监督员、行政处罚群众公议团、法律顾问团等工作,积极发挥法治参谋助手监督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合法性审核等,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发挥“两院”在行政争议源头治理上的作用。

对发现行政执法中的普遍性问题,可向行政机关提出争议化解方案、司法建议等,推动行政机关及时改进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对于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案件,依法进行调解。对于辖区重点敏感、被诉行政行为违法、被诉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法律规定不明确或与政策不统一、不履行法定职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伤行政确认等类型的案件,积极开展协调化解工作。对于被诉行政行为合理、合法的案件,通过法官释法说理,促使原告主动撤诉。努力从诉讼源头上减少行政纠纷。

区人民检察院要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做好监督纠正、释法说理、息诉服判等工作,探索建立诉源治理工作机制。要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察力度,推动解决行政诉讼案件得不到实体审理、行政争议得不到实质性化解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诉讼“程序空转”问题。同时,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和“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实现新发展。坚持监督与支持、监督与保护相统一,支持合法的行政裁判和行政决定,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同时,要防止以牺牲法律权威和公共利益为代价满足当事人的不合理诉求。

三、

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联席会议制度和调解制度。

由区人民政府负责人或区人民政府委托区司法局负责人和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担任召集人,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我区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审判、行政裁决等工作中遇到的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探索交流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工作方法途径,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目标定位,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努力实现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落实在当地,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区人民政府本级应当成立行政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行政争议调解制度,各行政执法部门、街镇、大社区等可设立行政争议调解工作室。行政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办理当事人申请或者接受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委派、委托开展行政争议调解,同时做好行政争议引导、诉讼与非诉讼衔接、调解协议制作等工作。区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统筹整合行政、司法、社会资源等,提供一站式行政争议化解服务。区司法局、区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行政争议调解工作的指导,推进行政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建立一站式行政争议化解服务平台,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截止目前,我局已经调解行政争议案件10件。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五篇】

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镇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就一年来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我镇已完成和基本完成两个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分别是河防口(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庄(社区股份合作社)。河防口村已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部过程,已完成法人登记手续并召开了股东代表大会,发放了股权证。**庄村产权制度改革已进行到草拟股份合作社章程、准备进行法人登记阶段。

为全局把握、统筹指导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了**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办公室。

同时,为加强直接领导,经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研究决定,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的**庄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三个工作组,负责本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具体工作。

另外,由于此项工作涉及农户多、工作量大,镇、村领导小组成员采取分片入户的方式,深入到农民家中,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解释答疑工作,从而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庄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初期,由于农民对改革意义、内容等不了解,部分村民曾持反对意见,针对这种情况,镇、村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挨家挨户进行讲解说明,最后,村民完全赞同并支持改革。

另外,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学习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许多农民已经认识到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这种发展模式将给他们带来切实利益。

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镇多次和区农委、区经管站进行沟通联系,并多次请他们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培训,并且在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经管站相关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帮助我们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并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协调沟通,切实把每项工作都做细做实,这为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它从根本上破除了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

另外,农村中在市场风浪中长期闯荡、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精英被选进董事会、监事会,走上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对于我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镇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思路明确。为搞好我镇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领导机构,抽调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确定了“全面动员、深入开展、注重落实”的总体思路,并不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是主导产业突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围绕我镇的主导产业“红肖梨”,做大做强红肖梨品牌,并且以此为依托,带动更多农民走集约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是制定奖励政策,促进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按照镇党委、政府专门会议决定,对在我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镇里将进行表彰和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大家投身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我镇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体上搞得不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面不是很大,还没有在全镇广泛推开。另外,村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明年计划再进行两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初步确定为椴树岭村和邓各庄村,改革工作预计于明年4月份正式启动。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六篇】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深化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县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州文产办的指导下,我县于××年9月份开始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如期完成了调研、方案制定等各项工作,改革和发展工作健康发展。现将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县委、县人民政府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党的××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县委、县人民政府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从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全面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试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年9月,全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政府相关领导听取了汇报,召开县委会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安排部署。今年6月,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结束后,结合全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贯彻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精神,一是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于6月中旬召开学习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文化产业高研班精神;二是在我县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上作了传达学习;三是向宣传意识形态口的副科以上领导作了传达学习。

充分发挥县内媒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根据省州文产办的有关精神,经县委研究,及时成立了××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担任,组员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等25个单位、部门领导组成。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领导组对整个工作作了系统的安排部署,保证了整个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前期工作方法形式多样,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保障。

××拥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核桃之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调研组从了解##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入手开展工作。

(一)抓调研,摸家底。为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抓得有的放矢,县文产办根据领导组的安排,从宣传、文体、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乡镇、部门进行调研,形成了真实、详细、有份量的《××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后又形成了《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两篇调研报告。这3篇调研报告为起草《实施方案》打下了基础。

(二)方案结合县情,有可操作性。在三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形成了《实施方案》,经县委会讨论后,报州文产办得到批复。整个方案的实质核心内容是:围绕两大优势,即:一是围绕我县是“中国核桃之乡”的核桃文化优势。用好“中国核桃之乡”金字招牌,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赋予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和提升核桃文化,大力弘扬核桃文化,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二是以石门关为重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旅游文化,一方面发展以特色旅游为平台的文化,另一方面依托我县独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吸引力,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五个原则。即:一是坚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原则;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的原则。抓好三大主导产业和一项改革,即:抓好核桃文化产业、是抓好旅游文化产业、抓好广播电视产业和抓好教育改革。

四、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县文产办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文产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州文产办的指导及县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县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州动员大会上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开展工作,围绕以上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相关单位的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完成了相关文化单位的改革。县电影公司有各类人员23人,其中,在职职工15人,离退休职工5人,供养人员3人。公司于××年5月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到××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启动后,加大了工作力度,重新启动了改革。以通过一次性出售现有资产(改革前),妥善安置企业各类人员的改革方案,共妥善安置退休职工5名,一次性支付3名供养人员生活费,分流安置15名各类职工,基本做到了尽可能合理地安置各类人员,尽可能清偿有关债务,实现了政府、企业、职工个人都满意的目标。另外,县广播电视事业局的改革也以政府差额拨款30%的形式完成了改革。

(二)出台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函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实现学校产权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信息化,努力扩大普通高中规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以及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以高中为龙头,初中为重点,小学为基础,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教育发展思路,切实把高中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一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按外延与内涵发展并举的原则,加快××一中的建设,实现××一中高中部和初中部分离,实现加快普通高中扩招,增加高中容量。二是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做到高中、初中、小学一起抓,齐头并进,联动发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创新机制,推动发展。要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一中实行校长聘任制、年薪制和目标奖惩制;创新办学投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形成办学投资多元化格局,努力扩大和提升高中办学规模和水平;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对学校、校长、任课教师及学生都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改革,到××年,全县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实施了相关文化产业项目。投资107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768平方米的县文化馆;投资52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88平方米顺濞乡文化站;投资34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08平方米的平坡镇文化站;以上项目建设均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亩的中国核桃城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了征地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完成项目总投资万元。

(四)20周年县庆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把县庆献礼工程中的有关项目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出了编写一套系列丛书、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创作一首唱响“中国核桃之乡”的歌曲、举办一场大型文艺表演系列活动、创作一批精美的××形象宣传品、举办一次书画摄影展和弘扬核桃文化的笔会等“六个一”工程(有的已经出了成果)。

五、试点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通过试点阶段的工作,我们充分体会到: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召集相关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在具体工作中经常给予指导,使工作人员心中有底,充满信心。其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并保障一定的工作经费,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开展工作以来,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体情况,在调研期间抽调了6个人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给试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给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三,上级指导、各部门协作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开展试点工作期间,州文产办有关领导以电话、书面形式或亲自到县市给予指导,工作中,县级各部门在相关人员的抽调,有关材料的提供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保障。

通过试点工作,我们建议:一是州里应明确县文产办的机构编制;二是所需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七篇】

*县人民政府(2009年8月15日)。

*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强农惠农、城镇带动、招商引资”四大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较2004年翻了两番;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万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位居全市首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在2008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评比中位居第20位。今年1-6月份,全县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分别高出全省、全市平均增速个和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70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1好态势。

(一)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先后编制了《*县朱家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煤化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循环经济示范县规划编制工作,开工建设了小庄煤矿、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gm改性甲醇汽柴油项目,组织实施了官牌工业广场、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建成了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和大佛斯瓦斯发电厂,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煤电-煤化工-煤建材”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探索出了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倍和倍,工业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了。今年1-6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规模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2173万平方米,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三)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编制了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完成了大佛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了花果山旅游区、公刘教稼苑、侍郎湖生态旅游区等景区开发建设工程,“一线两翼”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同时,以旅游业为引领,加快发展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2008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占到地方生产总值的。

(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以来,全县共签定招商引资项目合同85个,到位资金亿元。河北中达集团、深圳东部集团、山东新汶集团、陕西煤化集团、浙江家福乐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在我县投资兴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建设重点项目80个,其中产业项目21个,基础设施项目34个,社会公益事业项目12个,其它项目13个,掀起了我县又一轮建设高潮。

3发展到7万人,“五纵三横”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了救助范围,全县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保险金万元、救灾款万元、救灾粮180万斤、救灾衣被4840套(件)、医疗救助款万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了及时救助。安置城镇待业人员9562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78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建成了县疾病防控中心、县医院住院楼、传染病区,改造了16个乡镇卫生院,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今年1-6月份,全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全面完成了人口控制目标。

(七)安全生产形势平衡,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实行县长包抓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煤矿安全监督员驻矿跟班制度,建成了煤炭安全监控系统,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开征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加强了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全面落实信访“四项”制度,切实加大信访案件查办力度,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成了城区电子监控系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县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我县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安全县。

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步伐,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农村综合改革顺利实施。按照省、市要求,深入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认真做好资产划转、处置等衔接工作。截止目前,累计撤并了48个乡镇办事机构,压缩了72个乡镇行政事业编制,裁减了18个乡镇领导职数,实现了乡镇“机构、人员、编制”三精简和“政企、政事、政社”三分开目标,有效地提高了乡镇政府的办事效能。深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年均免征农业特产税和农林特产税224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启动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规范流转”的产权制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林改机构256个,培训各级林改工作人员2586名,审批并实施各级林改方案256份,签订林地承包合同6157份,发放林权证26504本,完成外业勘界确权万亩,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

5万元,为万人(次)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费万元,彻底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问题;先后招聘中小学教师1490名,提高了572名临聘教职工工资待遇,全县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县财政列支1200万元,在全省率先彻底化解了上世纪万元的“普九”债务,消除了捆扰乡村两级和农村中小学校多年的沉重债务负担。

(三)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村财乡管、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制度,规范了乡、村支出行为。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会计核算、集中支付制度,彻底杜绝了胡支乱花、铺张浪费等现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始终坚持财政资金向“三农”和社会事业倾斜,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益。2008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亿元,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城乡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其中,投资19860万元,用于支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43万元,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26119万元,用于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9万元,用于解决城乡群众饮水困难,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温暖。

(四)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对县政府招待所、农机公司、工业品公司、林产品贸易公司、粮油议价公司进行了改制,完成了朱家湾电厂改制重组,组建了县自来水总公司,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经济管理权限。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活跃,180万吨煤制甲醇、小庄煤矿等一大批能化工项目相继落户我6县,但是由于县级经济管理责任与权限不对称,致使部分重点项目征地、报批等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二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重点项目由于受资金短缺、用地指标缺口较大等方面原因影响,不能按期开工建设。三是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地区用工市场萎缩,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减缓,群众增收困难较大。四是信贷资金相对不足。尽管国家出台了支持扩大内需的信贷政策,但是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仍然存在门槛过高、额度过小的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

今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部署,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按照“煤炭强基、转化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工业企业技改步伐,扎实做好朱家湾循环工业示范园区、*县煤化工业园区、城西煤炭工业园区和景村食品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工作,打牢工业经济发展产业基础。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力争蒋家河煤矿8月底投产,年内生产原煤100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煤矸石电厂9月初1号机组投入运行,年内发电12万度,实现产值3000万元;水泥粉磨站7月底全面投运,年内生产水泥10万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确保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63亿元,分别增长和。

(二)积极实施“强农惠农”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

7设。积极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工程,全面推行水果标准化和柿子规范化生产技术,扶持培育核桃、红枣、果干、果醋等加工生产企业,着力建设平菇种植、畜牧养殖、农家乐等“一村一品”示范村,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畜牧业,适当扩大养殖规模,推广生物作务技术,提高蛋、奶的质量和畜禽存栏及出栏量。大力实施新村庄建设和贫困群众安居工程,切实抓好24个新建村和22个续建村的新村庄建设,对农村居住在土窑洞的群众进行整体搬迁,力争年内建成农民新居4000户万间48万平方米,80%的土窑洞居住户告别土窑洞,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环境。

(三)继续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切实抓好招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捕捉国家投资信息,结合我县资源优势,筛选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产业类项目,充实项目库,为我县项目建设奠定基础。积极抢抓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组建设专业化招商队伍,多途径、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确保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0亿元。继续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全程跟踪服务,科学合理的安排建设进度,做到向上多争取、横向多联系、对内多挖潜,及时解决土地、资金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促进城乡市场繁荣。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做好大佛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切实抓好花果山旅游景区、公刘教稼苑景区、侍郎湖生态旅游区、紫薇山生态公园、8大佛寺石窟保护工程以及程家川古民居恢复工程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建设一批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大型服务企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档次和水平。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职能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搭建信贷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扶持企业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做大经济总量,努力保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步伐,继续抓好农村小学布点调整,稳步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单病种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实惠。全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重点做好城镇中小学生和弱势群众医保扩面工作,不断加大扩大征缴力度,全面完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扩面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五、恳请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投资性项目政策倾斜的问题。恳请省发改委在安排中、省扩大内需投资性建设项目方面,适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以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第八篇】

20xx年,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地区业务部门的热情指导下,经过县领导小组领导关心和办公室人员的努力,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工作严格按照《20xx年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和与地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影响制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xx年十一月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为县委宣传部所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任1人,编制3人,在宣传部配设了办公地点,调入了所需工作人员,并设立了县级文化产业资金20万元,落实工作经费5万元;今年8月,又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的专门机构,扎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严格根据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拟订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案,在现有文化稽查队和可乐文物执法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并在10月底挂牌。

二是认真开展深化图书馆内部机构改革,按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情况,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了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运行正常。

三是完成了县有线电视新闻中心制播分离,在中心设立了广告部,完全实行了制播分离。

四是认真对照中央、省、地有关政策,对符合文化企业转制的企业进行梳理,我县电影院早已不存在,继县印刷厂改制后,仅有新华书店一家企业。按照政策,我县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省“多彩贵州”小品大赛期间,认真组织了《撮泰吉》、《攀干爹》等节目参与,获地区一、二等奖和优秀奖,《撮泰吉》代表地区参加全省决赛获金黔奖;参加全省县级文工队调演获得优秀演员奖、优秀表演奖、节目一、二、三等奖、优秀编导奖、团队优秀奖、服务农村奖、优秀示范文工队,囊括全部奖项;组织《阿西里西》参加云南楚雄举行的中国国际火把节获赛舞银奖;由我县音乐爱好者创作的《梦中的家》等歌曲获“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大赛毕节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若干。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宣传了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

二是成功承办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xx中国贵州赫章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根据地委、行署安排,今年我县承办了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自县委政府明确旅发大会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宣传部后,宣传部立即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夜郎魂》大型歌舞剧演出、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天上石林景区开游仪式、韭菜坪登山节、彝族火把节、阿西里西大草原自然风光之旅、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和赫章自然风光摄影作品展、毕节地区旅游商品及名点名小吃展销会、赫章核桃拍卖大会、夜郎文物陈列馆开馆仪式、平山乡乡村旅游节暨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授牌仪式、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主题向来宾和游客展示了赫章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受到了领导来宾的一致好评。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大型歌舞剧《夜郎魂》和民族特色舞蹈。借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之机,我县按照“不求办得最好,但求最有特色”的目标,对《夜郎魂》和开幕式文艺演出进行了认真策划,力求全方位体现赫章特色,多角度推出赫章精品。根据演出需要,对人民会场演出大厅进行了重新装修,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加强对《夜郎魂》舞蹈的提升包装,完善了演出所需服装道具、灯光舞美,使《夜郎魂》演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幕式文艺演出特邀了北京知名编导张玉华老师担任总编导,以展示彝族文化为主体,采用实景与传统民族歌舞自然相融的表现手法,对赫章原生态舞蹈进行艺术加工,使其达到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的艺术效果。

四是继续开展夜郎可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规划和编制,结合我县可乐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机遇,编制了夜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初步方案。同时,协调建成了“夜郎文物陈列馆”。在新文化馆协调了约440平方米的展厅和60平方米的馆藏室,改造为“夜郎文物陈列馆”,并从省、地文物局调回或复制夜郎出土文物进行布展,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能直观了解赫章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五是进一步夯实了旅游发展基础。借助承办旅发大会的契机,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坪子至小韭菜坪、野马川经威奢至古达、威奢经二台坡至兴发、兴发至大韭菜坪等旅游环线公路建设,解决了县内各景区、景点的道路连接问题,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按照我县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县委政府“收缩战线、分别实施、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的原则,完成了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景区大门、天上石林景区大门、石林迷宫步道、景区停车场、公厕、接待室建设。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向来宾充分展示了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展示了全新的旅游形象。

六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第一批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已接近完工,第二批10个多数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完成了20xx年84个“农家书屋”建设及验收工作,完成20xx年98个点新申报工作;完成数字电视整转9868户,超额完成1846户。县乡联网一期工程的平山、野马川、水塘三个乡镇信号接入、机房建设已顺利完成,白果镇机房信号接入工作正在实施,已平移安装了数字电视用户970户,二期工程(其余21个乡镇)的建设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地区公司;完成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任务5281场;已完成3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球场的硬化并投入使用;完成了赫章县文化馆办公用房、培训教室、排练大厅、保管室等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

七是认真做好文化产业数据统计和项目编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相关数据及时上报。同时结合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实际,文产办汇集相关方面资料信息,对我县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梳理,共筛选项目10个,相关文件(比如发改立项文件,土地用地文件等)正在完善之中。

八是大力培养文化企业。经过排查,文产办将赫章县现代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和赫章县汉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文化企业。

由于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经济总量小、竞争力不强,虽然发展空间广阔,但面临的困难十分艰巨。分析起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及走向,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什么是文化事业、什么是文化产业,二者能否相互渗透、交融或相互转化等问题,许多同志还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去思考。由于过去没有对文化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观念,没有把它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只是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调控工具,企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缺乏生存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导致了文化产业过分强调社会性而忽视其效益性,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是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做强做大任何一项产业,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税费优惠、产业扶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保护、开发的工作就显得相对滞后,文化资源优势就不能形成经济优势。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没有体制性的突破,文化就不可能实现大繁荣大发展。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整合除电视台外的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主要围绕图书馆、文化馆改革和继续深化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推进经营性文化资产走入市场。

(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抓好文化资源和优势的整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整体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一是在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统计文化产业资源,摸清底数,掌握家底;二是认真作好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完备相关资料,为项目招商和申报打好基础;三是全面协调,通力配合,加强和上级部门沟通,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四是总结参加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经验,认真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五是认真指导和培育好一两家文化产业企业,让之逐步发展成为效率良好的企业,带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xx年,我县在上级文改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根据《安顺市xx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xx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紫云自治县责任书》,扎扎实实地抓好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现将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我县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紫云自治县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及格凸河风景区管理处处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任成员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贯彻全市文改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廷洪亲自抓、亲自过问,县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具体抓,县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文体广局、格凸河风景区管理处明确人员直接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协调财政、发改、经贸、工商、统计等部门齐抓共管,为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位的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每月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措施等,适时为涉改单位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县改革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

按照改革任务要求,我县不断加快改革进度,加大改革力度,确保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完成了以下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健全和完善了县文改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已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宣传部,落实1名工作人员抓文改工作。

2、电视宣传与经营分开改革不断深化。

以抓住开辟《新闻荟萃》栏目为机遇,向县编委和县政府提出专题报告拟增加采编人员编制充实新闻宣传中心(目前新闻宣传中心在编7人,拟增加18名编制,正在结合机构改革制定“定员、定编、定岗”“三定”方案)。县委、政府将为新闻宣传中心增配一辆新闻采访车。目前缺编人员正在陆续招聘和充实中。

《新闻荟萃》栏目工作已于8月1日上载到全省县级版《新闻荟萃》平台实现正常开播,确保了周一至周五紫云新闻的正常播出。

已制定广播电视台宣传与经营分开改革方案,拟成立县电视台广告公司,相关工商登记注册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

3、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文化体制“三项制度”改革,就是通过进行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文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我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文化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应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为方向,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为落脚点,重点抓好紫云地域特色文化各项工作,从而推进全县文化事业的繁荣。认识统一后,我县不断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三项制度”改革,有力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现行人事制度,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参考单位干部职工与县文体广旅局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了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力,实现了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了自主用人,保障自主择业,维护了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一批热爱文化工作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人员定岗之后,建立岗位管理制度,设臵了亚鲁王、文艺、书画、非遗、文物管理所、图书室、阅览室等工作室,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能,使参考单位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在岗的干部职工人人热爱群众文化工作”的局面。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基础内容的新型用人制度的同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深化了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建立“以岗定人、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的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的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使得“干事多的人、干事好的人报酬高,干事少、干事差的人报酬低,甚至被处罚”。对照相关政策规定,完成了岗位设臵,经政府人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认定后已按照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一是对竞聘上岗的任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发放绩效工资;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合理拉开了收入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社会保险费用从行政费、事业费预算及事业单位自有经费中单列出来,形成了专项社会保险基金、基金管理与保险对象的服务相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失业救济与促进再就业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对工伤人员实施必要的经济援助和补偿。

目前,参改单位已按照改革后的人事制度、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及保险制度执行,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改革,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一是文化馆配合相关部门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新春文体”活动;组织文艺骨干力量深入乡镇村指导民间文艺团体开展了“我的节日”等系列文艺活动,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二是以“多彩贵州”活动为平台,挖掘地方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先后组织文艺队伍参加“多彩贵州”民族歌舞大赛,荣获全市三等奖,并参加全省复赛;组织民族歌手参加xx平坝“天台山”山歌比赛,荣获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组织地戏队参加西秀区地戏大赛荣获组织奖。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中先生到县文化馆进行采风,开展演讲活动。

四是文艺创作取得新的突破。

1、邀请贵州省美术馆、贵州省画院画家刘定一、蒋明泽一行对紫云县业余美术作者进行现场指导培训。

2、以抗旱救灾背景为题材,文化馆职工杨艳创作的戏剧小品《麻山汉子》参加安顺市“多彩贵州”选拔赛受到好评被选送参加全省复赛。

3、组织县文艺工作者谱写反映格凸河风景区五首歌曲由央视进行录制包装,制作成mtv音乐电视节目将在央视展播,并于8月1日在贵阳召开音乐电视推介会,为格凸河创作mtv歌曲主创人颁发证书;文化馆相继建立了“零起点”美术培训室、“志成”美术培训室、“格凸”画室等五个美术培训室,参培人员300余人,为紫云培养美术后备人才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县还把文化馆树立为全市公益性单位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典型,积极邀请市级媒体对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安顺日报》8月26日2版登载《“文化紫云”步出深闺——紫云深入推进文化馆“三项制度”改革综述》。安顺市电视台播出《紫云三大步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文化紫云》专题节目。市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反映我县文化馆“三项制度”改革先进经验的相应节目。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35 3336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