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机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机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 中职教育;机电专业;定向辐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是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证。机电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可选择性强、技术方面更新快,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到三年,由于学生本身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鉴于这种情况,科学地定位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很有必要,最重要的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该把专业与职业岗位联系起来,把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学生的职业活动联系起来,把教学过程与职业活动联系起来、把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紧密联系,并应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符合学生职业成长需要,能在最大程度上与企业需要实现对接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培养目标以毕业生职业生涯需要和企业岗位需求来确定
大量的毕业生调查和广泛的企业调研是确定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和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机电类企业是本次调研的主体,整个过程调研了39家企业,机电产品制造企业居多占了18家,依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的企业有12家,机电产品服务企业有9家,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来,机电专业就业范围很广,毕业生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从事的就业岗位是不同的。机电设备生产、制造类企业主要提供的岗位是各类机电产品的制造,机电设备的调试、安装、使用、保养及其维修,自动生产线的维护、检测和管理。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数是楼宇自动化的控制、维护及维修和机电设备的调试、安装、保养和维修。在调查中发现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在企业里是需求最多的从业资格证。其次,电焊工证及电梯安装维修证、钳工证在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生产类企业、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也有一定程度的需求。调查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中,在机电产品制造类性质企业工作的占到46%;在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工作的占到34%;在产品服务类企业工作的占到20%。按岗位来说,生产线操作岗位是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占到48%,有20%的同学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岗位,有16%的同学从事楼宇自动化控制维修岗位,16%的同学从事电工维修岗位。通过调研结果表明,在企业生产一线的主要是在参加工作初期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经过一年到三年左右的生产培训和管理培训,部分毕业生能升入初级管理岗位如各组组长、各工段技术员、车间管理员,经过两年到四年的生产实践锻炼,一些毕业生能升入高一级管理岗位如部门经理、车间主管等。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科大情况,设定本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具有机电技术应用基础的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机电设备安装、使用、调试、保养及机电产品生产原理、维修技术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工作分析来确定
广泛开展毕业生及就业单位的调研,定期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通过与企业实践专家的交流探讨,深度剖析机电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从典型岗位中确定了电梯安装与维护、机电设备维修与保养、楼宇自动化控制、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为学校机电专业的专门化发展方向。
1、电梯安装与维护方向
学生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梯生产、安装、维保以及电梯销售,能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销售以及供用电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
2、机电设备维修与保养方向
学生具备锯削、钻削、磨削的钳工基本技能和焊接基本技能,能从事机械设备的技术服务、销售及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安装、维修调试。
3、楼宇自动化控制方向
学生主要从事面向小区智能化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面向写字楼、大型宾馆、医院、商场等单位的电梯、空调、消防报警、闭路监控维护与管理等工作;面向商业企业有关电气产品的维修保养等售后工作。
4、数控加工技术方向
学生已具备生产第一线数控车削加工和数控铣削加工及设备维护能力,同时具有数控编程能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企业的再次培训,还可从事数控加工设备销售等岗位的工作。
5、机械加工技术方向
学生能掌握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掌握车削、铣削等基本技能和,通过企业的再培训, 也可以从事机械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是工作任务完成的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能完成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定向辐射式”课程体系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专业的通识能力并具备某些专项能力。以三学年的课程体系为例,第一学年为基础模块,文化基础课程占总课时%,主要是通用技能学习,校内学习为主导;第二学年为职业技能模块,专业课程占总课时%,实践课程占总课时%,主要是职业技能学习,主要开展校企合作;第三学年为综合技能模块,顶岗实习占总课时%,主要是综合技能学习,学校管理,实习企业实习为主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学年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基本能力、职业岗位基础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课程安排中,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在该阶段,开设的专业技能技术课是不同的,强调“定向辐射”的特点,进行岗位工种等级达标训练。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并使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各个辐射方向对应不同的课程体系。数控加工技术方向的课程:数控机床编程操作、机械CAD/CAM、数控机床维修技术、数控铣机床编程操作;机电设备维修与保养方向的课程: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控机床维修基础、PLC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方向的课程:机械制造技术、焊接技能与训练、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电梯安装与维护方向的课程:电气控制设备、电梯安全、工厂供电与开关柜安装、电梯安装工艺、电梯原理、传感器技术、电机原理、可编程控制器;楼宇自动化控制方向的课程:设备控制系统编程和实施控制、 房屋技术中电气设备调试与维护、动力技术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
总之,“定向辐射式”的课程体系,便于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地调整专业方向以及对应课程,这正体现了中职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鉴于此构建的课程体系,不仅加强了学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拓宽了学校自身的专业方向,也增强了学生跨岗位的从业能力,更提升了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2] 何亚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建设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机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机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微机原理;施教对象;讲授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16-03
1 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以下简称“微机原理”)一直作为高等院校电类各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化工仪器仪表等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电类为专业基础课)。近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及其相关的技术以超常的速度跟进,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使得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越来越多;另外,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越来越多地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多的理工科专业要求开设微机原理(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然而,正是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量大, 教学对象面广,各类专业的学生基础差别较大,使得非计算机、非电专业的学生感到抽象难学;另外,部分学校课程名称及授课内容较混乱,如同是微机原理课程,有的班级上80X86,有的班上8051(多为机械专业等非电专业,建议课程名称应统一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在教学时数上课时差别教大,多为:计算机专业: 60―80学时;电类专业:60―75学时;机械类专业:40―50学时;第四,基础知识差别大:计算机专业有先导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还有平行开设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电类专业有模电/数电等先导课程;其他理工类专业(如机械类专业)却只有仅仅是把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学、变流技术等整合为一门课的电工学,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可见有限学时下微机原理课程要在不同施教对象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宗旨,因材施教并非一件易事。
此外,由于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发展很快,而且硬件新技术、汇编语言新版本大多和原有的基础技术一脉相承,所以有些老师觉得讲授最新的更好,而有些老师则认为还是讲授基础性知识好,两者难于统一。
本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在本校教学中大胆进行改革,把“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分成3~4个授课层次(如A、B、C、D类)分别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大纲来执行,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2 在计算机专业中把握好整体与个体、取与舍的辩证关系
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微机原理课程包罗了太多的内容:除了指导委员会确定的七个基本知识单元(微处理器、存储器、指令系统、输入和输出、I/O接口技术和微机应用系统)之外,32位、64位CPU内部结构及多级流水线工作原理、虚地址下的寻址过程、高档CPU新增指令及MASM32汇编语言语法规范(乃至WIN32编程等)、段页存贮管理及芯片组、总线标准(EISA、PCI、USB等)等新内容也不能不涉及。
如果仍然仅以8086CPU来讲授,对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来说,未免过于落后,因为8086CPU和现用的Pentium相比,至少已经淘汰了三代;另外,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先导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和“80X86微机”二者是整体与个体、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且一般还有与“微机原理”同步开设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一般开设顺序多为:汇编语言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因此,在有限学时下,象数制、原码、补码加减原理、ALU原理、16位汇编语言等部分完全应从简处理,而应重点讲授80386/80486/Pentium内部结构及工作机理、存贮管理技术(包括段页式存贮管理、Cache原理与访问管理、虚拟存贮管理)、I/O接口及外设接口(硬、软盘驱动器接口、网络与通信接口、打印机接口等)、芯片组技术,总线标准与接口技术(ISA、PCI、USB等)等,尤其是8086/8088时代的接口芯片多数已淘汰,新的芯片组在结构和功能上已与早期芯片具有本质区别,所以将原来侧重芯片的内部结构改为侧重芯片应用是必由之路。这样才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培养目标。当然,计算机专业的“微机原理”教学大纲的制订绝对不是孤立的,比如32位汇编语言和Win32编程如果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话,“微机原理”大纲就可另辟重点。
3 在电类各专业中把握好一般到特殊、基础与应用的辩证关系
“微机原理与接口”是电类各专业处于核心地位的专业基础课,本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有些虽没有学过“组成原理”、“系统结构”等课,但诸如汇编语言、中断、定时与计数技术、存贮器扩展、串并口扩展、总线标准等都是后备课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DSP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电类专业一般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60―80学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0―60学时)以及日后从事科研所必需的,尤其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学习必须以“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奠基。
事实上,从“微机原理”到“单片机原理”是一般到特殊的关系,“单片机原理”是“微机原理”的后补课程,两门课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好了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是稍学即会。象微机原理中的地址、寄存器、锁存器、控制字、堆栈、中断、定时与计数技术等概念可在单片机原理课程学习中直接应用;但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用的更多的是单片机控制和PLC控制(即使象网络控制、现场总线控制其终端实现也一般用单片机或PLC控制),所以和单片机共有的汇编语言、CPU结构原理,存储器扩展、并/串行口扩展、总线、LED及键盘的接口等内容的讲述要不厌其烦,举一反三,而前述的计算机专业所侧重的高档CPU的段页式存贮管理、Pentium结构及芯片组、硬、软驱接口、MASM32及Win32编程技术等虽不能不提,但应适当从简,不要让学生感到既多又杂,抽象难学,甚至出现畏难情绪,要知道,基本原理部分如果不理解透彻,单片机应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学习就无所适从,而且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4 在非电、非计算机理工类专业中把握好基本原理与一般原理、开与合的辩证关系
由于微机(单片机、PLC)作为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大脑与心脏,在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中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得微机原理(有的学校开设微机原理课,但实际讲授内容为“单片机原理”)也成为机电一体化、过程装备等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两点:第一,学生与微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薄弱,因为他们仅仅是把电路、模电、数电、电机学、变流技术等整合成一门电工学去学的,触发器、译码器、计数器、存储器等知识中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没有深入学习;第二,在机械类专业中“微机原理”课程学时很有限,一般在40-50学时之间;基于上述原因,学过两周该课的大多数同学反映,该课抽象难懂,神秘莫测。所以一开始应把数制及典型单元电路的原理讲清楚以揭开CPU的神秘面纱;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讲清其原理,如门控电路及控制字,一位ALU的结构、传统CPU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步骤。另外,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讲,他们掌握单片机原理可能比8086原理更重要,所以在8086原理讲完后,最好花几个课时介绍8051等单片机,8051和80X86同为Intel公司的拳头产品,汇编语言助记符十分相象,有了80X86作基础,作比较,学8051很轻松;这也是开与合的关系。开是发散,由8086发散到8051单片机;合是聚集,机类学生计算机原理仅此一门,8051不能不聚到中去讲,但8086是基础,是主要讲授对象,8051单片机是应用,要讲究适度,开是放的开,聚是收得拢,百变不应离其宗。
5 在文、管、法等文科专业中把握好深入与浅出的辩证关系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计算机是一个工具,对这个工具的原理应该多少懂一些,这是这类学生的目的所在,正是由于汇编语言课深奥枯燥,大家才喜欢使用可视化的高级语言及其编程工具,所以这类专业的“微机原理与接口”一般更名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对这类专业学生不要大讲特讲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RT显示控制编程等较深内容,只有有的放矢,深浅适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浅是表达,深是理解;浅是弄懂,深是探求;浅是深的必要前提,深是浅的必然深化。要按照“培养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能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计划来培养,让缺乏基础知识的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学习计算机原理,掌握基本知识,更要掌握一些实用知识如芯片组技术、USB接口、PCI、AGP总线、EIDE、SCSI标准等,要配合实物与实验帮助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 在讲授艺术上要把握好雅与俗、庄与谐、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1)恰当的应用俗语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必要手段,“雅”是指用专业语言,用词规范,语句缜密,“俗”是口语,具有通俗易懂,亲切自然,比如,微机原理中的“总线”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高速公路”,CPU总线浮空,就是该段“高速公路”关闭。
(2)工科“微机原理”也要讲求“庄”与“谐”,“庄”是庄重、严肃,“谐”是诙谐、幽默,庄谐并用,寓庄于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但“庄”与“谐”的应用要适度。比如,“二级控制模块DMA请求总线使用权”是“中层领导向最高层领导申请”,因为“DMA控制器有总线控制权,所以不是处于最底端;又如 “伪指令和指令相比不产生机器代码,不占据存储单元、起管理作用”可说成“伪指令是指令的后勤管理员”。
(3)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也是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的重要手段,形象的比喻及严密的逻辑性语言可以触类旁通,帮助理解。例如,“间接寻址”是寄存器中放的是存贮单元的有效地址,按该地址便能找到操作数,可以这样理解,“张三要找李四,但只有王五有李四住址”,所以张三找到王五也就找到了李四,这是间接找法。
7 结 语
总之,在有限学时下,对于包罗了太多的内容的“微机原理”课程,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对象,把握好几个辨证关系,合理地制定适合于该专业的教学大纲,而不应把一个相同内容的大纲强加到所有的专业;另外,讲课是一门艺术,在语言艺术上,熟能生巧,这是笔者讲授“微机原理”多年的深刻体会。
参考文献:
[1] Intel公司。IA-32 Intel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volume1:Basic Architecture[Z].
[2] 陆慎,等。事实求是地制定教学计划[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9(8).
[3] 富春岩,王皓杰,等。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3):8.
[4] 王克义。非计算机专业“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实践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
[5] 仇玉章。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 郑学坚。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投稿日期:2006-08-07
作者简介:
机电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机电安装项目;技术创新;对策
在制药厂中的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技术创新,指的是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更新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或者应用新型材料与新型设备,同时需要投入实施,这样可以为机电安装工程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时间。本文主要分析了制药厂机电安装项目技术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1 技术创新概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技术创新都有不同的定义,在具体的理解中也存在着差异。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技术创新指的是,在相关安装工程中的专业人员,会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加以总结、完善,运用现代化的设备与材料,并且更新传统的施工技术与方法,提出新的施工计划,采用新型的施工工艺,在具体实施中取得成功,这样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时间。随着社会的需要在不断改变,科学技术也在日益更新,当前已经开始进入剩余经济时期,市场竞争形势非常积累,创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人们应该不断通过对机制的更新,新型技术的应用来拓宽发展的道路,将生产、开发与学习紧密融合,这也是人们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方法。深入的研究与开发新型技术,并且投入生产,加强学习,并且重视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为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企业更新结构的首要前提。
2 机电安装项目技术创新的对策
明确制药厂中的具体创新目标
制药厂应该按照机电工程的特征,选取专业工作人员组成创新团队,仔细地分析机电安装工程,并且进行严格的筛选,总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技术创新的方面,明确技术创新的任务,然后上报到上级机构,获得批准后才能真正确定。然后,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技术创新文件上的内容,配置不同专业的工作,然后再为创新团队分配工作。同时,也应该明确规定各个几点安装项目中的人员分配,然后再分配细节方面的工作。制药厂的机电安装项目创新的领导人是该项目中的负责人,技术创新团队由技术部门与不同专业工程师组成。
机电安装项目技术创新的有效措施
全面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促使各类专业技术可以发挥作用。同时,应该促进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并且委以重任。制药厂的领导阶层应该尊重技术人员的付出,同时重视对技术的落实与改善;关注工作人员在生活与精神方面的需要,避免责备,尽可能地为他们帮助,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有意识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工作人员对创新的热情。并且,需要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提出的创新计划或者优化建议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应该予以奖励。
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内容有很多,其中包括生产、管理以及营销等各个方面,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在制药厂的机电安装项目中进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提升工程的总体素质,并且增强制药企业的综合实力了。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意义与作用。
因此,项目的负责人也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全面了解与掌握技术创新的流程,以及创新的方法。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创新体系,并且落实相关的制度,为技术创新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不仅应该转变工作观念,还应该积极地采取行动,监督与管理技术创新工作,保证机电安装技术创新能够顺利展开。
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制药厂机电安装项目技术创新工作,对于技术创新工作的管理,必须尊重科学,尊重其发展规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切实按照科学技术原理和客观规律去落实。新的创造发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要充分论证、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试验,经过一个合理的试验期,取得可靠的数据,才能进一步使用和进行推广。创新技术方案要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前提,做到经济合理,正确协调好经济效益与质量和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无条件遵守国家强制性标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相关标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质量,安全组织施工,积极推广和应用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
以往的实践证明,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没有技术创新的活力,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与生存。的机电安装施工企业,科技应用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相当惊人,相应造成的成本差异更是足以将落后企业淘汰出局。创新直接关系到项目各项管理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的可能,决定企业的存亡。
认真制定、落实的各项技术创新制度
关于制药厂机电安装项目技术创新的机构设置、立项、申报和审批该项目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亲自负责组建并担任组长,副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并负责日常性具体工作,其余成员由项目技术部门人员和各专业工程师组成,按照该项目的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立创新项目,按不同的专业设置金属结构、机装、管装、电装四个技术创新小组,分别由各专业工程师担任小组长,负责具体的技术创新工作的落实。项目确定后,按规定进行申报和审批,并明确主要项目和次要项目。
制药厂机电安装项目技术创新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技术创新工作的保证,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改造,技术档案管理和科技情报搜集,创新项目管理等。建立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内容包括技术创新领导小组职责、各技术创新小组职责、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组长和副组长的职责。各司其责,分工合作。制定和落实奖惩制度,制定和落实公平、合理的考核办法,赏罚分明,运用科学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够实现长久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国正在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很容易被世界市场淘汰。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重视技术创新工作,根据自身具体的情况,鼓励技术开发与创新,促进企业的稳定、长久的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扩大规模,保持永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魏小海,李军利。创新技术在机电安装项目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5).
[2]曹晓建。创新技术在机电安装项目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1).
[3]肖冬晴。大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6).
上一篇:学年鉴定表个人总结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