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样例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一篇】

(二)简要概述项目资金情况(包括资金结构、投向、用途、分配方式、结果等相关情况,常年性项目说明年度情况,延时续性项目说明周期情况)。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概述绩效自评组织实施过程等相关情况。

三、

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包括完成情况和偏离原因等)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完成情况和偏离原因等)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情况(一)下一步改进措施,包括项目整改和绩效目标调整完善等相关内容。

(二)拟与预算安排相结合情况。

(三)拟公开情况。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二篇】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央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工作,20xx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要求:“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退化、污染、损坏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提升监测与评价”。

为落实农业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胶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胶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的通知》,胶州市计划开展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项目,结合自身情况制定《20xx年胶州市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提高耕地地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项目内容及实施情况。

根据《20xx年胶州市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胶农字[20xx]112)文件要求,本专项资金主要是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玉米秸秆打捆回收工作;推广病虫害防控新技术;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项目均已验收。

根据《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胶农字〔20xx〕112号)文件,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资金共批复万元,该资金从胶州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

20xx年项目预算支出为万元,实际支出万元,预算执行率%。

(二)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胶州市“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胶农字〔20xx〕112号)等相关文件,评价组梳理了本专项资金的总目标,具体如下:

坚持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保护、提升耕地地力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围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阶段性目标。

根据《胶州市“十三五”种植业发展规划》、《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胶农字〔20xx〕112号)等相关文件,评价组梳理了本专项资金的总目标,具体如下:

根据胶州市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安排情况,本专项资金主要是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玉米秸秆打捆回收工作;推广病虫害防控新技术;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等工作。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评价目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支出有效性的手段,通过指标设计和量化分析检验公共支出的效果,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等方面,综合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及效益,分析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2.评价对象和范围。

评价对象: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万元。

评价范围:此次绩效评价的期限从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绩效评价的范围包含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玉米秸秆打捆回收工作;推广病虫害防控新技术;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等。评价组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所有项目相关资料对主管单位进行全面现场评价,涉及街道的采用非现场评价和现场评价结合方式。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1.评价原则。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评〔20xx〕10号),此次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科学公正。绩效评价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映。

统筹兼顾。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应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单位自评应由项目单位自主实施,即“谁支出、谁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应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

激励约束。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有效要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

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结果应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xx〕10号)文件要求,设计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照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原则和项目特点,结合绩效目标、自评价报告等相关材料,由项目组根据评价绩效指标确定的要求(与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全面反映项目决策、项目和资金管理、产出和效益;优先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直接反映产出和效益的核心指标,精简实用;指标内涵应当明确、具体、可衡量,数据及佐证资料应当可采集、可获得;同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应具有一致性,便于评价结果相互比较)设计了三级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逻辑分析法设计,包括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部分内容,力求全面考察项目决策、项目和资金管理、产出和效益,体现从项目本身、执行到效果的逻辑路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也增强了评估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行性。

此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类一级指标。其中,决策类指标按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参考进行设置。过程类指标在结合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对组织实施进行细化新增。产出类指标则以项目实际产出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数量、实际达到既定质量标准、实际所消耗的时间等情况进行考察;效益类指标从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方面进行考察。评价指标体系详见附件1综合评分表。

3.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方法主要以比较法为主,标杆管理法、文献法、公众评判法为辅,在对比分析时通过文献资料搜索、数据分析来支撑评价的逻辑紧密性与客观性。始终遵循科学规范、全面系统、公正公开和绩效相关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比较法。是指将实施情况与绩效目标、历史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情况进行比较的方法。

(2)标杆管理法。是指以国内外同行业中较高的绩效水平为标杆进行评判的方法。

(3)文献法。是指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4.评价标准。

本方案的评价方法是依据绩效评价基本原理,分别按照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进行评分。

对于定量指标得分按照以下方法评定:与年初指标值相比,完成指标值的,记该指标所赋全部分值;对完成值高于指标值较多的(30%及以上),分析原因,如果是由于年初指标值设定明显偏低造成的,按照偏离度适度调减分值;未完成指标值的,按照完成值与指标值的比例记分。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参照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设定标杆值相比,再通过线性判断或比例判断,明确指标得分情况。

对于定性指标得分按照以下方法评定: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分为达成年度指标、部分达成年度指标并具有一定效果、未达成年度指标且效果较差三档,分别按照该指标对应分值区间100%-80%(含)、80%-60%(含)、60%-0%合理确定分值。具体得分按照有无判断规则、临界点规则、比例判断等计算。

坚持定量优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总分由各项指标得分汇总形成。

从总体上看,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在改善农业种植环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评价组实际评价过程中,发现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调整和完善。

评价组按照确认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评分标准,通过前期调研、基础数据填报、访谈、问卷调查、现场核查,对20xx年生态补偿耕地保护提升的绩效开展测量、分析后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判,最终评分结果如下:总体得分分,绩效评级为“优”。

(一)项目主要经验及做法。

1.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通过开展耕地保护提升项目,农药废弃物明显减少,病虫害绿色防控宣传较广,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工作,改善土壤,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

2.降低农作物发病率,提高农作物质量。

积极开展马铃薯疮痂病和大白菜根肿病等作物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工作,运用科学的有机肥配比,降低农作物发病率,提升农作物等级,同时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持绿色良好的耕种环境。

(二)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单位运营监管机制、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项目没有制定完善运营监管机制,无法对项目运作进行整体把关,项目单位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无组织审核程序相关管理规定,无管理与考核过程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无周或月度考核管理制度,用以反映和考核阶段或周期性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

2.项目单位无预算明细和预算测算明细预算,执行率偏低。

项目单位没有预算编制明细表和预算测算明细表,无法判断项目支出内容分解、细化到每一个支出细目的预算资金额度是否经合理。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资金支出凭证等明细资料,预算金额万元,实际支出万元,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率低。

3.绩效目标管理有待提高。

评价组通过项目单位提供的《绩效目标申报表》资料和现场核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没有设置总体目标,并且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年度目标只有大棚土壤改良100亩,没有其他项目;二是没有从项目产出、效益等方面设置全面的.与预算资金任务相对应的绩效目标;预算资金任务在《绩效目标申报表》中未体现;三是绩效目标未细化分解为科学、合理、可衡量的数量、质量、时效、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类指标。

(一)完善并落实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相关运营监管机制、业务管理机制。

建议单位依据上级要求结合胶州市实际,建立健全运营监管机制,提高管理作业的主动性。制定完善业务管理机制、管理考核程序和阶段或周期性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制度执行有效性,为生态补偿金-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提高预算执行率。

结合项目要求,编制预算明细表、预算测算明细表。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建议项目单位依据协议文件中的工作项目、工作量、单价,以及上述工作明细对应的资金额填报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并进行汇总。切实将预算编制工作做实、做细、做准,使预算金额更加科学、合理、精准。也便于更精准的分析项目总体及各小项的预算执行率的偏差原因,确保财政资金及项目高效运行。

(三)加强绩效目标编制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加强绩效目标设定工作的规范性,建议项目单位依据年度工作计划设定项目总目标。以年度绩效目标为指导,确定项目在投入、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的具体的、量化的、相关的、重要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指标,指导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与开展。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三篇】

(一)项目背景、内容。

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丰财投(20xx)85号、丰人社文(20xx)28号文件精神,购买服务21人,购买劳务28人,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安全防火宣传巡查排查、禁种铲毒踏查、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等工作。

(二)项目资金情况。

该项目资金年度预算资金万元,为年初预算项目,县级资金,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县级资金51万元,其他资金万元),资金到位率100%,本年度该项目资金使用数为万元,资金使用率86%。

(三)绩效目标。

1、产出指标。

(1)数量指标:购买护林员55人。

(2)质量指标:有效管护森林万亩。

(3)时效指标:按时支付率100%。

(4)成本指标:万元。

2、效益指标。

(2)生态效益指标:保护森林资源,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3)可持续性影响指标:管护延续性为长期。

3、满意度指标:

(1)服务对象满意度为95%。

(2)主管单位满意度为95%。

(四)部门(单位)职能职责。

丰都县楠木林场的职能职责:负责保护培育辖区内国有森林资源,负责管辖森林公园管理,负责辖区内国有禁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产业发展。

(一)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项目总体绩效目标:购买护林人员49人,有效管护森林万亩,实际购买护林人员56人(购买劳务12人,兼职护林员44人),有效管护森林万亩。

(二)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

(1)数量指标:购买护林员55人,已完成。

(2)质量指标:有效管护森林万亩,已完成。

(3)时效指标:按时支付率100%,已完成。

(4)成本指标:万元,未完成。

2、效益指标。

(2)生态效益指标:保护森林资源,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已完成。

(3)可持续性影响指标:管护延续性为长期,本年度目标已完成。

3、满意度指标:

(1)服务对象满意度为95%,已完成。

(2)主管单位满意度为95%,已完成。

(三)评价结果。

本项目自评得分94分,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一)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

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项目处于网格化管理推进过程中,有待提高。

(二)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

该项目资金万元(县级资金51万元,其他资金万元),本年度该项目资金使用数为万元,资金使用率86%由于支付不及时,导致成本指标未完成。

(四)其他方面的问题。

拓宽项目的资金使用范畴,投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排危抢险等。我场将开展督导检查,强化管理。

绩效自评结果将在丰都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上进行公开,绩效评价结果与下年度资金安排直接挂钩。

无。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四篇】

根据《关于扎实做好20xx年省级民生工程项目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枞民生办函〔20xx〕28号)的文件要求,我单位近期牵头对全县20xx年度14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情况开展回头看和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中心一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及省、市、县部署安排,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20xx年度全县14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打造了诸如“文山流韵,花海双胜”的浮山双胜中心村,“水泊人家,荷塘秀色”的麒麟泊塘中心村,“旅居相融,大美官青”的钱桥官青中心村等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安徽日报、铜陵日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安在线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根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的通知》(皖美办发〔20xx〕3号)验收指标及计分办法,我单位20xx年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自评得分102分,现将具体分析如下:

(一)建设规划编制及执行(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均委托第三方设计院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布局中进行科学合理选址,并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发展斜街,使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民住房等布置科学,规划人口符合《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

规划过程中因地制宜,突出体现村庄特色、历史人文、地域特点和发展方向,规划进行以及项目申报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通过上报,经通过后方可实施。整个推进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划和图纸施工,确保中心村建设规划落实较好。

(二)重点建设任务(满分75分,自评得分75分)。

1.垃圾处理(满分9分,自评得分9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等方式进行有效收运处理。垃圾处理终端采用成熟处理工艺,符合环保要求。各中心村均按照4-5户配置垃圾桶、垃圾收集车等收运设施,满足生活垃圾及时收运的需要,同时每个中心村聘请专门的清洁人员对中心村进行清扫,确保中心村内保洁到位,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收运,无暴露和积存生活垃圾就地焚烧现象。保证村内无建筑垃圾堆积,无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和农作物秸秆等随意丢弃现象,对垃圾开展有效分类,资源化利用可回收垃圾与可腐烂垃圾。其中横埠松岗中心村垃圾桶内少量垃圾未有效分类。乡镇美丽办负责人将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宣传与引导工作。

2.农村饮水安全(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每户全部接通自来水,我县已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中心村涉及饮水工作均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xx),实现了农户饮水安全有保障。

3.卫生改厕(满分8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建设遵循改厕入户的原则,拆除原先的旱厕和露天粪坑,进行卫生改厕,安装水冲式厕所,每户安装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发酵、过滤无害化处理后,接入污水主管网排入人工湿地再次过滤,最后就近排入附近的农田和水体,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

4.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满分6分,自评得分6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对电力、通信线路架设不安全和违章交越、搭挂的`现象进行整治。

同时完成了对堆放杂物,村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的有序规范。但是仍有部分村规划范围边角区域还存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不到位,特别是农户庭院和屋后为薄弱环节。如官埠镇新民中心村、山黄庄中心村农户家中有少量简陋搭建。

5.道路畅通(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纳入年度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制村且村部位于中心村范围内,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路面宽度均达到米。

各中心村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路主要采用水泥、砖石等乡土材质硬化,路宽均不低于米,村内次干道采用水泥、砂石、废砖等乡土材质适度硬化,中心村均实现“户户通”,大大的给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

6.污水处理(满分8分,自评得分8分)。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收集处理率方面。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主要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分别采用三格式化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同时结合采用人工湿地就地生态治理,14个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2)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方面。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以分散式和集中处理为主。针对农户每户安装的三格式化粪池由农户个人进行定期清掏;针对大三格、人工湿地和农户个人小三格损坏的,各中心村均建立了专门的运维制度、有专门的运维人员,落实责任。

7.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对中心村区域内的河沟渠塘进行整治疏浚,实现了水体清澈,同时对河沟渠塘疏浚后,进行了及时护坡、绿化。但同时部分中心村检查时仍被发现水面有漂浮物,如:横埠松岗中心村、山黄庄中心村、钱桥镇小街中心村小塘内积存少量垃圾及白色污染物。

8.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分7分,自评得分7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统筹改造,或新建,或就近共享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中心面积适当,基本具备社区服务、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功能并能正常开展活动。同时结合宽带支撑工程,14个省级中心村基本实现宽带与4g对村的覆盖,提高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所有建设工程,均按规划要求建设,杜绝出现实用性不强的门面建筑。

9.村庄绿化(满分8分,自评得分8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开展对村庄道路两侧、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进行绿化,村庄绿化适地适树,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倡导自然式种植,绿化效果较好的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村庄建成区范围内道路、河渠绿化率达90%。

中心村范围内房前屋后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基本实现村庄和庭院美化。其中钱桥镇小街中心村在菜园、果园建设美化方面表现欠佳。

村庄绿化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辅以灌木,多采用自然式种植,植被覆盖率高、绿化效果好。禁止过度使用人工草皮、砍伐天然大树。

10.村庄亮化(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进行了适度亮化,同时建立了运维制度,安排专人进行排查,确保无损坏、使用正常。

11.长效管护机制(满分6分,自评得分6分)。

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已下发《关于印发枞阳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后期管护实施办法的通知》(枞美组发〔20xx〕41号),联合县财政局下发了《关于下达美丽乡村20xx年度专项管护经费的通知》(枞财农〔20xx〕324号),基本建立了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社会资助相结合等经费分担机制,基本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实现垃圾、污水、改厕、绿化、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管护。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所在行政村、乡镇皆被评为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心村内有省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示范家庭农场;中心村主导产业突出,其中主导产业产值均达到占总产值50%以上。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中心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流转适度规范,均超过全县的流转率平均水平。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开展了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并充分发挥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通过文化墙、公示栏等形式对村规民约合法简约规范进行宣传,群众知晓率高,结合妇联、文旅等部门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体活动。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均不同程度发掘本地本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家风文化、农耕文化等,传承和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将古树古居保护较好。

通过实地走访中心村的农户,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农户均对中心村范围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风文明改善感到满意,群众满意度较高。中心村在建设过程中均不存在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搞面子工程等问题。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自申报阶段起,就要求村民签字同意,整个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突出农民主体,在村干部带领下,群众参与度较高。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当地生态以及环保问题,因地制宜,不同程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做到能就地取材必就地取材,提倡“变废为宝”,如利用废旧的砖、瓦修建巷道、五小园等。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后的中心村,农房与院落面貌较好,村庄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村庄美化绿化,呈现鸟语花香,优美田园风光。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内均建设了污水管和雨水沟,实现了雨污分流。

全县14个省级中心村在结合本村实际的基础上,整合文旅相关项目,中心村村内均因地制宜地建设了大小合适的公共服务场所,如健身广场、公厕、文化墙。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五篇】

20xx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按照《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工作等相关文件要求,我县认真组织了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村建设成效类指标(省级中心村分值102分,自评102分;市县级中心村分值50分,自评50分)。

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我县20xx年完成并通过验收的20xx年度13个省级中心村、9个市级中心村和3个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20xx年度在建的16个省级、6个市级、5个县级美丽乡村已完成70%,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建设任务。52个中心村建设累计实施各类项目520个,完成投资21100万元。

一是规划编制科学合理。中心村选址合理,符合村庄布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制定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立足村形风貌和现有基础设施,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彰显皖北乡土特色;村民直接参与村庄规划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规划项目内容实际、落实到位。

二是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各乡镇结合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沟河塘清淤疏浚、绿化亮化美化提升等工作,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积存垃圾杂物,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县农村环卫工作市场化率达到100%,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和卫生保洁的长效运行、管护。

三是重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各中心村主干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主、次干道布局合理,下水道、行道树、路灯同步配套,新建改建了一批为民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场所、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四是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各中心村主导产业突出,部分中心村所在行政村被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心村土地流转适度规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普遍达到15万元以上,各项公益事业和公共支出有了保障。

五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合理划定红白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巩固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实施全域文明行动,推动文明创建向镇村延伸拓展;通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普法教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生活、文明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六是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随着镇村环境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备,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日常工作按时保质(分值2分,自评2分)。

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放在心中、抓在手里,带头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常调研、常过问、常督促,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思路、提供了遵循。各乡镇也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投入主要精力,切实抓出成效。县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分工,结合自身实际,发挥部门优势,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相关部门积极履职尽责,深入一线实地督查指导,协调有关单位解决问题,切实发挥上传下达、左右沟通、有效协调的职能作用。全年共起草综合文稿40余篇,编发文件30余份,组织召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26次、观摩会5次、座谈会11次,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2次,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资金投入有保障、使用科学规范(分值6分,自评6分)。

20xx年,我县共落实各级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3026万元,其中县财政专项资金8410万元,争取国家试点资金和省级专项资金6206万元,市级专项资金8410万元。全县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0xx万元,吸引社会资金100万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能够严格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评价办法》执行。资金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省县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与乡镇报账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严格规范报账要求,按照资金支付程序和提供相关材料的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的进度审核、程序审核、质量监督,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施工进度和拨付进度的有机统一。

(三)用地全面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分值2分,自评2分)。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可能出现的用地指标问题,我县提前谋划,做好保障。20xx年,我县在增减挂钩指标中为农村预留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占比达到5%。

综上,我县20xx年度乡省级中心村规划建设自评得分112分,市、县级中心村建设自评得分60分。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六篇】

(一)项目概况。

以谋划科学社会事业,以改善科普设施,提升科普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开展产学研项目对接,团结带领全县各级科协组织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行“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责,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创新基层科普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基层科普服务的覆盖面、实效性和获得感,增加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促进科普公平普惠,实现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1)制作科普知识读本33000本。

(2)建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与科普分中心。

(3)创建科普示范基地1个、建设科普宣教室1个。

(一)前期准备。

我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组织成立了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职工为成员的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单位整体支出开展了绩效自评工作,针对在评价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

(二)组织实施。

绩效评价工作具体由分管副主席的xx海同志具体抓落实,单位财务人员收集相关资料,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检查财务会计记录,督促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绩效评价工作。

(三)分析评价。

结合项目上报的绩效目标申报表,对照项目实施情况,逐项对照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确保项目绩效评价真实准确。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红河州财政局关于下达20xx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红财教发〔20xx〕64号),20xx年共拔入资金13万元,其中: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经费2万元、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农技协)经费10万元、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补助经费1万元。按照泸西县财政局要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农技协)经费10万元由县财政局直接划拨至项目实施单位—泸西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联合会,其余项目经费划拨至泸西县科协零余额账户。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1)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2万元用于制作科普知识读本33000本。

(2)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补助1万元用于建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与科普分中心。

(3)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示范农技协)10万元划拨至项目实施单位—泸西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联合会,用于创建科普示范基地1个、建设科普宣教室1个。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科普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项目实施单位承担资金使用和管理责任。科普资金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二)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项目管理经局会议研究具体实施情况,指定公共设施管理科具体负责,同时按项目进度与财务科对接付款方式,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监督,事后有验收的原则落实好项目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

严格按照上级划拨资金实施项目,控制好成本,节约投入,尽可能以较少的投入完成预期目标。

2.项目完成质量。

按照项目实施内容及工作要求实施完毕,项目实施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绩效目标。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

从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来看,20xx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金项目都得到较好的实施,按规定时间完成项目指标任务。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该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泸西县科协科普宣传资料紧缺的问题,丰富了科普宣传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多方整合资源,推动我县科普事业向前发展。使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发展绿色种养产业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辐射带动其它配套服务业协同发展,解决城乡劳动就业人口,逐步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为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增光添彩。

从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来看,20xx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金项目都得到较好的实施。评价结果为优秀。

(一)对项目绩效自评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首先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提高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审核、分析和使用等工作。

(二)对绩效自评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绩效目标编制,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为项目后续资金投入、分配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绩效好的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交财政。

(三)强化绩效目标跟踪分析,规范和改进项目管理。通过项目实施前、中、后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绩效目标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绩效工作机制;揭示项目建设中的问题,规范项目实施。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七篇】

1、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1)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联合上海闵行区浦江镇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市科协、市卫健委、市气象局、市质检中心、区工科局、教体局共同举办了以“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为主题的20xx年科普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围绕科技对战胜疫情的重要支撑作用和系列成果,展示科学普及在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识疫、科学防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内容,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隆阳区10所中、小学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系列活动,让学生广泛了解和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和神奇,丰富见识,开阔视野,拓宽思维,激发了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开展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

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文件精神,同时履行好科技部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职责职能,以“三区人才”为抓手,以实施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助推产业发展为导向,结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市场需求,计划组织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及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深入贫困村、少数民族村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

(3)开展科普人员能力提升。

进一步提升科普人员能力素质,增强科普人员服务保山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组织全市优秀科普人员参加省级科普讲解大赛、参加省厅组织的科普基地能力提升培训、参加省厅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训等,推动新时期科普工作创新发展、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科普人员知识和能力。

(二)考核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隆阳区10所中小学校组织“流动科技馆”互动体验活动、“小创客科技课程”及科普专题讲座20场次,宣传布标6条以上,活动展板48块以上,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15000份以上。开展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5场次以上,培训500人次以上;按照《保山市农村科技辅导员认定管理办法》其中认定保山市农村科技辅导员100人。

2、阶段实施目标:

第二阶段:20xx年9月,选拔优秀科普讲解员3名选手,邀请省级专家到我市为参加省科普讲解大赛选手做赛前辅导培训,并参加省级科普讲解大赛。

第三阶段:流动科技馆活动+科学秀现场活动”活动组织15场次,约5000人次;组织“教师培训讲座”2次,约200人次;组织“小创客科技课程”活动组织30场,8节配套视频课程,约4000人次左右;现场拍摄及后期纪录短片制作,完成一个活动视频。

第四阶段:20xx年10月—11月,组织多名科普人员分别参加云南省科技厅举办的科技系统科普工作人员培训班。

本项目在认真执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科技情报所是本课题的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项目建议的整体框架,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签订任务书;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总体规划要求,落实项目各项任务,提供项目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课题验收。同时,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的需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对开展课题的研究、示范工作,提供课题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织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报告课题执行情况,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该项目自20xx年1月实施以来,截至20xx年12月31日,已按项目计划进度、主要研发内容、阶段目标及考核的技术指标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一是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到五县(市、区)基层开展6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受益公众达800余人次;二是20xx年9月,选拔优秀科普讲解员3名选手,邀请省级专家到我市为参加省科普讲解大赛选手做赛前辅导培训,并参加省级科普讲解大赛。三是20xx年9月,在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中心小学、田家炳中学、汉营小学、汉营中学、金鸡中心小学、金鸡中学、板桥中心小学、第七中学、辛街中心小学、实验中心等10所中小学如期完成了科普进校园活动。惠及全市中小学生20000余名,开展科普宣传展板100多幅、科普仪器20余件、科普展品100余件、悬挂宣传标语50余幅;利用“流动科技馆”开展互动体验活动10场次、科普秀10场次;举办青少年创客讲座、“创客教师培训”和“疫情”科普知识专题讲座20余场次;开展科技制作——创意吸管的搭建、创意灯画课程1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册。四是20xx年10月—11月,组织4名科普人员分别参加为期7天的云南省科技厅举办的云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训班和科技系统科普工作人员培训班,有力地推动新时期科普工作创新发展、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科普人员知识和能力。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20xx年度计划到位经费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拨款万元。

2.20xx年度计划到位经费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拨款万元,决算支出万元,项目经费执行率100%。

直接费用: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万元。

来自

(1)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支出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万元。

(2)开展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支出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万元。

(3)开展科普人员能力提升支出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万元。

(4)其他费用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由科技局管理及使用,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发生的各项研发支出应当明确到细项,以便进行准确恰当核算,对于确实难以准确划分到细项目的费用支出,在坚持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整使用。项目经费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拨付万元,主要用于科普活过程中产生的租赁费、其他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的开支。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组织保山科技专家团到隆阳区蒲缥镇、昌宁县温泉乡、腾冲市五合乡等基层开展科技下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普知识讲座、农业科技咨询、健康义诊等活动,举办各类培训讲座6余场次,参加听讲人次达800余人;现场咨询人次为3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多万份;科普展板200多幅;义诊300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万元;悬挂宣传标语100余幅;受益群众达1万人。二是在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中心小学、田家炳中学、汉营小学、汉营中学、金鸡中心小学、金鸡中学、板桥中心小学、第七中学、辛街中心小学、实验中心等10所中小学如期完成了科普进校园活动。惠及全市中小学生20000余名,开展科普宣传展板100多幅、科普仪器20余件、科普展品100余件、悬挂宣传标语50余幅;利用“流动科技馆”开展互动体验活动10场次、科普秀10场次;举办青少年创客讲座、“创客教师培训”和“疫情”科普知识专题讲座20余场次;开展科技制作——创意吸管的搭建、创意灯画课程1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册。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技下乡”、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参加省级科普讲解大赛等科普活动,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公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通过对“科普进校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开展了满意度问卷调查5次,其中,共对“科普进校园”3次、“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2次共发放300份,收回300份,满意度均为“满意”。

绩效目标已全部完成。

绩效自评情况,将在单位内部进行通报和政府的`网站上进行公开。

绩效自评情况,将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推荐申报其他科技项目的依据之一,对绩效自评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或绩效较差的地区或部门,下一年度推荐申报其他项目将从严、从紧。

高度重视,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业务科室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科技局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多次做出重要部署,为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进一步加强项目执行情况收集反馈,切实促进绩效管理工作。重视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绩效评价等工作,对照任务书规定的内容、考核指标,对项目实施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工作,并和项目推荐单位积极沟通,各行其责,按进度实现了各个阶段目标,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积极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市财政局要求开展各专项计划的绩效自评工作,与服务对象及时沟通,获得真实情况反馈,有效调整相关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科普活动经费不足;二是科普活动创新不够。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普活动经费投入,加大科普活动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创新科普活动主题,促使全民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

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重要性及应用【第八篇】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预算指标的通知》(豫财农水〔2019〕68号)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部分政策任务清单的通知》(豫农文〔2020〕86号)文件精神,现对2020度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自评。现就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汇报如下:

(一)决策投入情况。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减少焚烧秸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动保护耕地地力,提高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实现“藏粮于地”。商城县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以上年度各地计税面积内的实际种植面积为主要依据,测算安排当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

(二)过程管理情况。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用于确保耕地不撂荒,确保耕地地力不降低,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项目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建立专账,专款专用,补贴资金采取财政“一卡通”的方式直接补贴到户,补贴资金已于2020年9月30日前拨付到位。

(三)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2020年我县补贴标准为元/亩,实际安排的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情况如下:长竹园乡万元、达权店镇万元、冯店乡万元、余集镇万元、吴河乡万元、鲇鱼山办事处万元、汪桥镇万元、观庙镇万元、鄢岗镇万元、双椿铺镇万元、河凤桥乡万元、上石桥镇万元、丰集镇万元、李集乡万元、苏仙石乡万元、金刚台镇万元、伏山乡万元、汪岗镇万元、赤城办事处万元、汤管处万元、国营农场万元、黄柏山管理处、产业集聚区万元。

(四)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市财政分配我县资金,县财政按照每年下达我县的农作物良种补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数额,同比例将补贴资金分配到各乡镇(处)。各乡镇(处)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结算后形成的剩余资金,统一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为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商城县主动作为,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广泛宣传补贴政策,抓住关键,精准核定补贴面积,加强督导,全面兑付补贴资金。县级财政部门通过惠民补贴“一折(卡)通”办法兑付给农户。

(一)项目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资金到位情况:根据安排,商城县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专项资金为6836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6836万元,县财政补贴万元。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资金使用情况:2020年度财政将补贴资金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实际发放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依照省级测算方法和统计数据确定各乡镇应分配资金计划,严格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增强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位,实现“藏粮于地”,保障粮食安全,建立耕地地力保护激励长效机制。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根据年初绩效目标及指标逐项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项目总补助面积亩,补贴标准:元/亩,补贴资金万元,涉及全县23个乡镇(处),覆盖156190户。

(2)质量指标。支持全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生产布局规模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管理模式标准化、技术服务精准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支持我县农业做优做强,促进我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时效指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在规定时间内工作量完成率为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增加粮食生产总量。多年来,我县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化肥、农药、地膜等增产,截止目前增产潜力有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助项目的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提高了土地产出比。

(2)社会效益。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优质稻米的品牌化生产、加工,稳定种植效益,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生态效益。优化了劳动力、机械和土地的资源配置,使被动的秸杆禁烧转化为主动的秸杆资源化利用,实行秸秆还田,缓解了“秸杆禁烧”问题。同时改良了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生态环境。

(4)可持续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毫不放松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立足市场和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再生稻、稻田综合种养和优质小麦生产,推进粮食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并重。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区域布局及品种结构优化,新型经营主体及种植户生产效益提升,群众满意度高于85%。

(一)绩效评价目的。为了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惠农政策工作要求,切实提高上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总结项目的建设成效,查找资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累资金项目管理的经验,探索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的办法、制度,逐步形成绩效评价的体系和机制,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效益。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根据通知要求,主动作为,立即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梳理本单位的项目,组建了绩效自评工作专班,由专人负责2020年度项目绩效自评工作。认真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如实填报,加强审核,按时报送绩效自评报告和自评表,如发现问题要认真整改。项目科学合理,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监管到位,项目完成较好,项目质量较高,运行保障有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补贴的发放,增强了农业“三项补贴”指向性、精准性和时效性,确保耕地地力补贴政策的落实。

该项目实施时间较长,资金总额大,受惠农民广,群众关注密切。下一步将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等各方面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使用绩效,项目预期目标完成100%。项目完成后对绩效自评结果在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涉农资金支出管理,增强资金绩效理念,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水平,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放给农民的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明确撂荒地和改变用途等耕地不纳入补贴范围,促进农民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维护“藏粮于地”的政策初衷,有助于推进农村种植结构的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价结果的有效机制,提高绩效意识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支持壮大了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规模,为转变我县农业生产方式,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向好发展,以再生稻、稻渔、稻鸭综合种养为抓手,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突出表现在“四增”:一是推广面积在增长;二是产销在增加;三是示范作用在增强;四是生态效益不断增现。

(一)存在问题。

一是据调查,肥料、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价格不断攀升,劳力成本偏高,产出效益与一季产出效益基本相当;并且随着粮食托底收购价格下滑,种粮效益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二是商城县地处大别山区,土地面积比较分散,核查时间相对较长,补贴资金支付时间紧、工作量大。

(二)建议。

1.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粮食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逐步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用于支持全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布局规模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管理模式标准化、技术服务精准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支持我县农业做优做强,促进我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农业补贴资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新型服务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县城或中心城镇产业为重点,引导相关产业布局乡村。鼓励农村创业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

3.统筹用好用活农业补贴资金,加大农产品冷藏保鲜支持力度。加大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实化细化支持内容,重点完善田间地头冷藏保鲜设施,不断增强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

4.采用补贴的形式,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化肥农药减量,推进绿色、生态发展。积极构建绿色农产品生产体系,支撑农业产业品牌化发展,实现优质优价。

35 3173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