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24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乡镇2024年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一二三六”发展思路,创新“党建聚力,四联共建”工作法,着力在强组织、聚人才、促振兴上靶向发力、持续用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先后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我镇、全市基层治理真抓实干示范乡我镇、全市安全发展示范乡我镇等荣誉。
一、注重“固本强基”,在组织建设上“强引领”
(一)深化政治建设强引领。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党员干部讲纪律微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3200余人次;严格落实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要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创新“惜字新芽·雨露讲堂”“我镇青年说”等平台载体,以党员冬春训、田间课堂为全我镇2203名党员集中“充电赋能”。
(二)党员“闪亮”一线当先锋。健全“我镇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五级联动机制,抓实基层党支部“两制四单”,依托“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全我镇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一线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开展党员承诺践诺2412个。
(三)创新工作机制树品牌。围绕“驻点带片、联村共建”,创新“党建聚力 四联共建”工作法,以组织联建、产业联动、人才联盟、示范联创推动乡村振兴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构建“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全域推进”的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大龙村“源头活水·五兴大龙”、梅花岭社区“梅绘五彩·岭院花开”等基层党建品牌持续擦亮。
二、聚焦“引育留用”,在人才培育上“增活力”
(一)以“聚才有道”招引“百凤来归”。引入23个“乡村合伙人”团队,完善530余人的我镇籍人才数据库,2024年市委组织部第一期“田间课堂”走进我镇,累计培养610余名专精人才和本土技术能手;举办“花点时间在我镇”城乡Link人才春茶会,积极探索我镇聘乡村CEO模式;连续4年开展“乡村人才共创试练营”,同济大学等高校博士团走进我镇,目前有29名同济大学试炼营成员正在我镇开展课题调研和社会实践,为我镇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二)以“用才有方”激活“一池春水”。筹备成立我镇新农旅人才联盟,充分释放人才抱团发展潜力;开展惜字新芽人才活动5期,持续提升青年干部人才“善为”能力;表彰抗冰救灾、防汛安澜先锋等“最美我镇人”121名;组织召开机关中层干部竞岗演说,选拔新任中层干部20余名,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三)以“留才有情”塑造“最优环境”。筹备打造惜字学院青年人才阵地,进一步搭建青年人才引进、创新孵化、交流学习、干事创业的平台,推动我镇从乡村建管向乡村运营转变;以花海文化艺术节、果蔬采摘季等活动为平台,下好农文旅“产才融合”一盘棋,其中来自成都的90后张路,扎根全区我镇3年多,深度参与我镇花海片区建设和活动执行等,用设计让花海火“出圈”;某谭小院的主理人谭葑姣选择回乡创业,利用互联网为家乡我镇代言。
三、坚持“联村共建”,在农旅融合上“求突破”
(一)因地制宜,以“特色产业”破局。聚焦我镇域“两带三片”总体空间规划,按照“跨村联建,聚合资源”的思路有序提升我镇东、中、西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我镇优质稻(米)、蓝莓、杨梅、黄桃等以特色种植业为主的农旅全产业链总产值达9.35亿元。
(二)创新赋能,以“集体经济”共富。积极探索“科技+村+企+群”集体经济新模式,升级庭院经济3.0模式,打造了金色渔村、青舍山居、桃李蹊等特色院子,今年1-6月,全我镇村集体经济收入418.3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77.14万元,成功以“小庭院”撬动乡村“大振兴”。
(三)农旅融合,以“业态创新”增效。连续四年举办花海文化艺术节,成功吸引省体育局、市文旅广电局等部门将乡村欢乐跑、花田音乐节等活动长期落户我镇;积极开展“城乡对接·村社互进”行动,拓展“土特产进城、城里人进村”有效途径,持续拓展农产品进城的新渠道,上半年在华创国际广场、新城吾悦广场等地销售额达60余万元;成功举办“相约我镇 果然有味”全区第二届果蔬采摘季,智博蓝莓、朴华黄桃、创鸿西瓜、保生杨梅等水果抢购一空,中部水果产业带被纳入全省北纬28度水果大世界重点发展区域,文旅节会累计吸引游客达63万人次,带动增收超5700万元,进一步提升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实效。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真抓实干、担当善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努力以我镇一域之光为全区大局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