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管理制度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病人安全管理制度1

1、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及早发现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2、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每日核对医嘱,发现疑问立即向有关人员反馈。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一旦医嘱执行有误,不得隐瞒,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补救措施。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执行抢救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述并保留药物空瓶,以便抢救完毕后核对。

3、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病人的管理,24小时内必须有专人陪护,躁动不安者应使用床档或四肢约束带约束,以防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放在单人房间,房间内不得有锐器等危险物品,以防自杀或伤及他人。

5、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加强心理护理、严格床头交接及巡视制度,实施24小时监护。

6、严格执行护理分级管理的相关制度,按时巡视病房。

7、严格遵守毒麻药物管理制度,杜绝不安全隐患。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知识的宣传,责任落实到人,随时查除不安全隐患,所有工作有员必须掌握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

9、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必要时放置“防滑警示”,以防病人摔伤。

10、加强急救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时时处于应急状态,以确保急救措施的顺利实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2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特殊诊疗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对手术患者的服务质量,特制定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如下:

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

(一)术前安全管理

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针、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除急诊手术可当天送手术通知单或电话通知手术室外,择期手术应提前1—3天将手术通知单送至手术室。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单上进行记录)。特殊情况须及时与主管医生或手术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联系,并及时向麻醉科主任或手术室护士长汇报。

4、术前物品准备:麻醉科、手术室须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特殊手术,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作好准备。

5、人员准备: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依法执业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合理安排参加手术人员。

6、手术间的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顺序。根据季节、环境温度,调节手术间温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患者着凉。

7、麻醉科、手术室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认真落实手术病人身份核查措施,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登记本》,严格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的执行情况。

(二)术中安全管理

1、参加手术人员须认真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程序,认真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准确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清点单》。

2、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制度》,正确安置病人的麻醉、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

3、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等。

4、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灭菌指示卡均应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背面。

6、规范使用预防性抗菌药:术前30分钟至2小时进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一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须追加使用一剂抗菌药,由病房护士(病区内)或巡回护士(手术室内)执行,并在临时医嘱单上签名签时。

7、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8、手术室麻醉师及巡回护士须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书写麻醉记录单和术中护理记录,患者病情有特殊变化时,须立即向主刀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9、术中如遇特殊情况,如改变术式或麻醉方式等,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履行告知签字手续。

10、术中如遇参加手术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须及时报告相关科室负责人或医务科或业务院长或总值班,及时进行处理,切忌盲目自行处理,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

二、术后安全管理

1、手术用后器械:由器械护士将器械打包、贴上标签,放于污物箱内,由供应室工作人员收回,按《供应室器械管理制度》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后,再发放给手术室。外来器械按《外来器械管理制度》严格进行管理。

2、手术用后污染布类:由手术室护工负责打包,放于污染布类桶内,由洗浆房人员收回进行清洗消毒,送供应室灭菌处理后,再发放至手术室。

3、手术后区域环境:由当班护工进行清洁、消毒和环境准备,值班护士负责督促,连台手术的环境消毒,值班护士须在连台手术环境消毒本上进行登记。

4、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护工须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或抢救室,并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准确填写《手术室与病区手术病人交接登记本》。运送途中注意安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

5、病区医护人员须严格执行手术病人用药、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术病人术后护理常规等。

6、病区护士针对病人病情,积极开展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7、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须在术后1—3天,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后访视并记录,了解患者术后康复、切口愈合情况,征求患者意见等,不断改进麻醉及手术室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院须按照卫生部《医院手术部管理规范》,结合本院手术工作需要,合理进行麻醉科、手术室硬件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各手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建立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积极开展专科培训。

(二)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规范是保障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需各手术科室、麻醉科、手术室、供应室、洗浆房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共同严格执行。

(三)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负责《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导、考核。

(四)值班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负责每天的手术用物、设备等的安全检查,并积极配合设备科等进行每周一次的安全巡检;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有效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意外灼伤,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五)各手术科室、麻醉科和手术室须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加强员工培训,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六)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全院各科室的积极支持。各手术科室、麻醉科、手术室、供应室、洗浆房等,须加强科间协作、密切配合;因手术工作需要各职能、临床、医技、药房、设备、后勤科室支持的,相关科室须以手术患者的需求为重,积极支持,切实保证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各手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准确填写各种登记本,保证手术病历的完整性,注重证据保全工作。

(八)在开展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服务中,各科室针对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有义务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反馈,共同促进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服务质量的提高。

患者安全管理措施3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急诊抢救室、手术室)

2、提高用药安全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病区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4、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科室制定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5、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6、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危急值”项目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病区的环境管理4

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②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

(2)物理环境

①安全:防止和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a.避免躯体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如跌倒、坠床,地面应防滑,墙边应设栏杆、扶手,呼叫器应方便使用;温度性损伤,如烫伤,应注意冷热疗法的注意事项,易燃物品的安全使用和保管,有防火设施和火警时的疏散措施;生物性损伤,应有灭蚊、蝇措施。b.预防医院内感染:有严格的管理系统、健全的规章制度,医院的布局设施符合卫生学的要求。c.避免医源性损伤:由于医护人员语言及行为不当、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等,对病人造成生理、心理上的损伤,称为医源性损伤。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尊重、关心病人,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②安静: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白天病区内的噪声强度应控制在35~40dB,噪声强度在50~60dB时,能产生相当的干扰,长时间暴露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能引起头痛、头晕、耳呜、失眠等症状。噪声达到或超过120dB,可导致听力丧失。保持病区安静的措施有: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门、窗开合自如,椅脚带胶垫:病床、推车等带轮,并定期润滑;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传,共同保持病区安静。

③整洁:保持病区护理单元、病人及工作人员身体清洁和衣物的整洁。

④温度和湿度:一般病室的温度要求保持在18~22℃;新生儿室、手术室、产房室温以22~24℃为宜,病室的湿度以50%~60%为宜。室温过高,影响机体散热,使病人感到烦躁。室温过低,病人易受凉。病室湿度过高时,有利于细菌繁殖,机体水分蒸发慢,病人感到闷热,因此湿度过高对心肾疾病患者不利。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机体水分蒸发快,呼吸道黏膜干燥、咽痛、口渴,因此湿度过低对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喉炎病人不利。

⑤光线和装饰:采光包括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的控制和调节。色彩对人的情绪、行为及健康均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环境的色彩,适当地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过敏性疾瘟病室除外)。

⑥通风:病室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以30分钟为宜。通风能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加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空气中细菌等微生物的密度,是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还可使病人心情舒畅。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5

为保障我院患者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和权益,结合平安医院的创建和我院实际,特制定靖西县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急诊抢救室、手术室)

2、提高用药安全

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病区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4、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科室制定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5、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6、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危急值”项目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45 181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