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范例【通用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范例【通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第一篇】
疫情期间,因诊所的特殊性,传染病是当前医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诊所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诊所感染,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
诊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组长,总负责人:
成员:
职责分工:
组长,总负责人李丽:负责统筹全面工作
李丽:负责配合诊所开展传染病培训及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
王芳:负责后勤保障、物品的消毒和采购供应,及车辆的安排与组织接送传染病患者。
王芳:负责预检分诊处及传染病患者的筛查与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负责院内传染病患者二次筛查及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为向县局和疾病防控部门的报告人,王芳为向门诊部的报告人。各区域建立相应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落实诊所传染病防治工作。每个科室指派专人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的监督及报告,保持与诊所疫情报告员的密切联系。
诊所感染及管理实行在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领导下负责,组织学习培训有关传染病感染知识,使护理人员都了解掌握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使全部医疗人员充分认识到传染病的威胁及搞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监督检查有关控制院感染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确定传染病感染管理护理重点区域
预检分诊点诊疗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等
三、事故风险描述及危险性分析
传染病事故定义
本预案传染病是指诊所范围内有可能发生的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如控制不及时,均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企业财产重大损失。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埃博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来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麻疹、
乙类传染病
百日咳、腥红热,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新冠肺炎等。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丙类传染病
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
三、预案
(一)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丙类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感小组组长,并不得接诊,直接向县卫健局(******)和县疾控中心(*******)电话上报,并联系县人民医院尽快转运至隔离病房,按照转诊流程进行转运。在等待转运期间,由预检分诊医务人员看护,限制活动范围,并与就诊人员和其他患者分开。李丽负责紧急疏散其他就诊患者,保障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王芳负责发热患者接触物及科室内环境的消毒。在上报电话未接通情况下,由总负责人动用本部车辆配送至县人民医院,车内李丽负责陪同监护发热患者,王芳负责运送车辆转出转入的消毒。接触人员全程一级防护,并及时做好自身消毒。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所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统计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四、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交供应室放入医疗废物暂存室,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诊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疫情期间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陪护、探视人员,以减低感染的发生。
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第二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校园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校园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职责。校园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潜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校园成立由校长负责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校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职责制,检查、督促校园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状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潜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校园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有自备供水的校园的水源、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小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并用心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状况纳入校园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对食堂卫生、教学环境和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二)增加校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校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校园群众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菌痢、化脓性皮肤病、伤寒、肝炎)的人员坚决杜绝使用。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消毒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职责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加强校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校园务必向学生带给贴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开水,学生饮水务必单人单杯,对自备水源的蓄水池每年务必彻底清洗消毒,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带给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潜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透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潜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吕、劣质食品的潜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校园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群众性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校园应立即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行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向卫生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状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校园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
(1)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校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校园内尚无疫情发生,可持续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严禁群众活动。
(4)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室、食堂、学生公寓等公共场所做到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潜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校园根据状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状况。
3、特大突发事件
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校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状况,教职工外出务必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务必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校园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群众活动,校园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
(4)对教室、学生公寓、实验室、食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校园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状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将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行状况,适时开展好下工作:
(1)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可在报请上级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组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状况扩大停课范围。
(2)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可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校园停课放假,校园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3)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应按《校园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校园按《校园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兼职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职责感,定期理解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潜力。
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第三篇】
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
诊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组长,总负责人:李丽
成员:王芳
职责分工:
组长,总负责人李丽:负责统筹全面工作
李丽:负责配合诊所开展传染病培训及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
王芳:负责后勤保障、物品的消毒和采购供应,及车辆的安排与组织接送传染病患者。
王芳:负责预检分诊处及传染病患者的筛查与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负责院内传染病患者二次筛查及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为向县局和疾病防控部门的报告人,王芳为向门诊部的报告人。各区域建立相应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落实诊所传染病防治工作。每个科室指派专人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的监督及报告,保持与诊所疫情报告员的密切联系。
诊所感染及管理实行在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领导下负责,组织学习培训有关传染病感染知识,使护理人员都了解掌握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使全部医疗人员充分认识到传染病的威胁及搞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监督检查有关控制院感染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确定传染病感染管理护理重点区域
预检分诊点诊疗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等
三、事故风险描述及危险性分析
传染病事故定义
本预案传染病是指诊所范围内有可能发生的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如控制不及时,均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企业财产重大损失。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埃博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来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麻疹、
乙类传染病
百日咳、腥红热,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新冠肺炎等。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丙类传染病
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
三、预案
(一)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丙类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感小组组长,并不得接诊,直接向县卫健局(******)和县疾控中心(*******)电话上报,并联系县人民医院尽快转运至隔离病房,按照转诊流程进行转运。在等待转运期间,由预检分诊医务人员看护,限制活动范围,并与就诊人员和其他患者分开。李丽负责紧急疏散其他就诊患者,保障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王芳负责发热患者接触物及科室内环境的消毒。在上报电话未接通情况下,由总负责人动用本部车辆配送至县人民医院,车内李丽负责陪同监护发热患者,王芳负责运送车辆转出转入的消毒。接触人员全程一级防护,并及时做好自身消毒。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所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统计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四、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交供应室放入医疗废物暂存室,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诊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疫情期间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陪护、探视人员,以减低感染的发生。
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第四篇】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潜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校园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休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校园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大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休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职责。校园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潜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校园成立由校长负责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校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职责制,检查、督促校园各项突发事件防治落实状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潜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疫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开展校园供水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严格对有自备供水的校园的水源、防护和水质的消毒,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小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状况,并用心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状况纳入校园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经常对食堂卫生、教学环境和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
(二)增加校园卫生投入,切实改善校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校园群众食堂。食品从业人员人人持有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活动性肺结核、菌痢、化脓性皮肤病、伤寒、肝炎)的人员坚决杜绝使用。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不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做到生熟分开;餐饮具做到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消毒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做到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职责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
4、加强校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校园务必向学生带给贴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开水,学生饮水务必单人单杯,对自备水源的蓄水池每年务必彻底清洗消毒,确保水源不受污染。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带给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潜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透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潜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吕、劣质食品的潜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校园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群众性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校园应立即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行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向卫生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状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第五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在本乡的传播和蔓延。(二)依法防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认病例依法实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三)及时处置。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
二、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领导小组和防疫科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各项技术方案;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传达县级专家组,急机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做好患者的调查和配合上级救治工作;对现场进行卫生处置,配合上级落实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以外的其他应急物资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保证产品质量。
各村卫生室:发动、组织、协调本村及有关单位与人员参与辖区内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配合协助市级工作组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调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工作;开展有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疫情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一)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主要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配合上级医疗单位救治工作。
(二)各村卫生所医生
主要负责对疫情发生地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工作进行协助上级执法监督。
(三)设置监测点
根据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需要,按疫情发展需要,可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
1、按上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中规定执行
2、疫情报告
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后,我院、各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规定的报告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
3、消毒处理
卫生院门诊、病房和放射科、转运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的消毒处理工作按照有关消毒规定执行。
4、医疗救治
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配合上级医疗单位开展救治工作,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接诊、收治和转运。
四、保障措施
1、在对病人隔离的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由公安部门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2、物资保障。卫生院、工商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预防、治疗等工作所必须的治疗、抢救药品、器械、疫情控制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
3、人员保障。医疗救护、疫情处理、实验室检验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队伍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实习演练,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