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范文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范文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有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前工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不仅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而且是我们将来展翅飞翔的肩膀。

古语有言:“诚于中而形于外。”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当我们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得体而优雅时,会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也会信心百倍。周在这方面是我们的楷模。他身为国家,却是谦虚恭敬,彬彬有礼,出处处以礼待人: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站起来用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着点头表示感谢;外出视察工作,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甚至在深夜回家途中,他也再三关照司机礼貌行车,让外宾先走。外国记者赞美到:“大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中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的令人神往。”周逝世时,一些外国报纸说:“全世界向他致敬,没有人唱反调,这是罕见的事情。”这就是独当一面的大国风范。

然而,同样是位居重职,清朝大臣李鸿章却因小小的细节问题而有截然不同的下场。李鸿章有一次出使~,在公众场合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肆渲染嘲弄。吐了一口痰,事何其小,丢了自己的人格,也无所谓大;但丢了国格,损害了民族的尊严,还能以小视之吗?

从清朝末年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可是,我们有时遗憾地发现我们的文明素质在某些方面仍原地踏步,比如上面的事例。中国有无数我们引以为豪的秀丽风光,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秀丽风光今仍在,文明礼仪剩几多?

反过来看看我们自身吧。在一中新校区这个怡人的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与文明不太相衬的现象,种种陋习给美丽的校园留下了一串串不和谐的音符。例如,早食堂插队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宿舍不时有高空抛物,从天而降下一袋袋垃圾;在观看电影后,往往留下形形色色的废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也许,当你下一次想这么做婶,请你望望后面苦苦排队等待的同学;请你看看宿舍垃圾桶 旁边绿茵茵的小草;请你想一想辛苦的劳卫阿姨挥汗的情形……也许吧,你便会迟疑。在队伍里安分守己多等有一会儿又有何难?将垃圾随手带到楼下又有何难?将废纸随身带走放进垃圾桶又有何难?你也许会看见别人不遵守秩序,此时你可以走上去礼貌地劝阻,抑或是干脆洁身自好。正所谓“行为坦荡是潇洒,无愧天地自风流。”

今年是~奥运年,这个月又是“学雷锋月”。我们作为祖国的青少年,总该做点什么吧?美国的爱默生说过:“彬彬有利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时时刻刻克制自己。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不乱仍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等等。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之风吹拂过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在座的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和各位选手一同参加此次演讲比赛,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刘成程,来自鄂旗规划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鄂托克,从你我开始>

我的家在吉林长春,大学毕业后,我跟随着我的爱人来到鄂旗,转眼已经四年了,很多人会问我,长春和鄂旗哪个好。我会用一个有趣的做答案。

长春是我相恋多年的恋人,它陪伴我成长却难以给我未来,鄂旗是给我婚姻给我家庭的爱人,它欣赏我,鼓励我,我们一同创造未来。所以长春对我有养育之恩,鄂旗对我是知遇之恩。

这四年来,我在一点点的了解熟悉这片土地,我眼中的鄂旗就像馅大皮薄的蒙古包子,一定亲自尝尝才知道有多美味。尤其是这里的人热情好客,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黄发垂绦并怡然自乐”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两句形容鄂旗人最贴切不过了。鄂旗是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地方,因为人们很容易满足,他们不追求精美的饭菜,高档的服务,只要有一锅羊肉,一瓶烧酒,兄弟姊妹坐在一起,喝上几杯,唱上几首,那就是天堂。

在长春生活了25年,我承受着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们每天就像一个上着发条的钟,机械的走着,不敢停歇,因为身后还有千军万马的人在赶路。这让我想到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向往灯红酒绿的物质生活,为了能够跻身于繁华之中,把自己的时间当做海绵里的水,不停的挤,用在上班下班的路上,堵车的路上。用在陪客户,陪老板、花心思讨好他们上。

相比之下,虽然我生活在“一把瓜子就能转一圈”的小县城,但是我在这里买的起房子,有体面稳定的工作,有美满的家庭,有充足的时间享受工作和家庭带给我的快乐,我很满足。

当然,我眼中的鄂旗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由于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使得这里的人们习惯了无拘无束生活,即使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但是不拘小节的生活习惯还是难以彻底改变。比方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忙于“创卫”,全旗的干部职工都开展义务捡垃圾活动。这让我想起上学时候的一个笑话,老师要求每周写1篇小字,内容随意。班里一个男生在练字本上写“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元钱,弯腰把它捡,啊!原来是口痰,是谁吐得这么圆”当然了,我们捡不到钱,捡到的是各种垃圾,各种排泄物,那种感受真的是不捡不知道,用我同事的话说,一阵风吹过,墙根下飘来的味道都非常之“销魂”。

所以我想肯定有人受不了了,就在墙上写“禁止倒垃圾,违者罚款”还有写“此处大小便全家倒大霉”,我见过一个写得比较有智慧的,一个麻馆,隔壁的墙总是有一股难闻的味道,然后不知道是谁就在墙上写“此处撒尿手臭点炮”。说到墙上写字,又想到拆迁,大家是否注意到“拆”字总是要画一个圈。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开发商写了一个“拆”,过一天就变成“不拆”,人家把“不”字涂掉,过了一天又变成“拆你大爷”,所以这个开发商没办法,就用一个圈圈起来。当然,无论随地吐痰大小便,还是墙上涂鸦,都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常常对于别人不尊重我们的行为很敏感,对于我们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却很迟钝。作为半个鄂旗人,我想我们不崇拜物质,但是我们应该崇尚文明。所以我希望我们都能爱护鄂旗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的脸蛋一样,做一个文明的人,给我们的后代树一个榜样,时代的车轮不停,人类的文明也一直在发展,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他们也许会出国留学、深造,到那时,他们即使不能他们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推动者,至少不要做拖文明的后腿的人。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我们的创城活动,大家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很明显街上的豪车少了,自行车多了起来。饭店里吃喝的人少了,院子里种花种菜的人多了,麻馆里赌博的人少了,公园里跳广场舞的人多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充实有意义,精神也越来越饱满。

我很庆幸我寻找到了我的桃花源,我会用一颗赤子之心爱这片土地,我希望鄂托克旗的宏伟蓝图里我能做一块砖、一颗螺丝钉,希望土生土长的你们和我一样。今天的演讲,大家可以记不住我,但是希望大家记住我的题目,文明鄂托克,从你我开始。

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3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47 193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