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大学演讲范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白岩松大学演讲范例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白岩松大学演讲1

说这话的就是央视著名评论员白岩松。作为新闻界的“太乙真人”,白岩松经常说出类似的真言真语,用睿智口才,妙解各类问题,让人拍手称赞!

连续发问,震耳发聩论时事

2013年3月22日,长沙突降暴雨,一名21岁的女孩行经徐家井附近时,不慎掉进下水道不知所终。对此,白岩松说道:“今年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把食品药品的相关机构都合并到一块了,难道一个井盖也需要中央或者需要国务院,或者需要李克强总理来管这件事吗?难道明年李克强总理的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我们要问这个问题吗?地方能不能先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不麻烦中央呢?其实这样的问号会很多,因为它跟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相关的。当然,明知道希望很渺茫,但搜救人员仍竭尽全力给女孩父母一个交代,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另一方面一个问号也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像这四天搜救这样这么执着,这么不放弃、这么认真去做好,日常城市井盖的管理和地下管网的管理,这种悲剧会发生吗?这个问号还不仅仅给长沙,给中国所有的城市。”

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井盖何尝不是城市的名片?下水道“吃人”,让人触目惊心。对于事涉公众生命安全,关乎民生福祉的城市管理漏洞,白岩松连续发问,用一种震耳发聩的方式,替民诉苦。一句“难道连总理都要来管这件事吗?”的发问,答案不言而喻,以这样一种无须言说的方式,让城市管理者自省自身的失责。

以喻代论,分门别类谈问题

2013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作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有记者问白岩松:“目前中国的哪些问题让你感受最深刻?”白岩松答道:“我觉得有三个层面,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发展,中国是一辆自行车,骑着就稳、停下就倒,必须经过一个合适的发展,起码还得20年,或许还不止。第二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谁来为我们养老?第三是亟须一场心灵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如果不拉开心灵改革的大幕,中国依然危险。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寻找信仰,因为信仰的背后是敬畏,敬畏是时代大河流两边的河床,只要有敬畏在,河床很高,不管里头的河水如何奔腾汹涌,它总是安全的。”

作为央视评论员,白岩松经常要面对一些敏感且缥缈的时政问题,回答难度十分大。面对记者的提问,白岩松以喻代论,陈述了三个时下社会出现的难题,将发展比作自行车,可谓贴切巧妙,将人口老龄化改革比作拉开心灵改革大幕,言简意赅,将敬畏比作时代大河的河床,理趣兼容。一番整体回答可谓严谨细致,却又通俗易懂,可谓巧妙至极。

大智若愚,出其不意酿笑果

一次,白岩松去南京进行新书签售,一位数年前就将见到白岩松作为心中最大愿望的桂林女孩见到偶像后兴奋至极。她说:“白岩松老师,我能称呼一下你小白马吗?我人生的最大理想今天实现了,我觉得我的青春都可以死了。”白岩松打趣道:”还是喊我老白吧,我印象中小白是《蜡笔小新》里的人物。从你身上,我发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些事不是因为可以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得到希望。不过说句实话,其实见我很容易,和去动物园看猴子一样容易,希望你以后把自己的理想修改得更高一点。你的青春刚开始,联合国规定45岁以前还算青年,我还是青联委员呢。”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曾有言:“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生活中“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说话技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面对女读者的追捧,白岩松如果正儿八经地回答对方的褒奖,既不适合当时的现场气氛,又显得彼此之间充满差距,所以,白岩松一改以往严谨认真的说话姿态,一番大智若愚的回答,巧借《蜡笔小新》里的小白巧拒对方的提议称呼,再一番恰当自嘲“见我就像见动物园里的猴子”,让人听来亲切随和。

点到为止,响鼓不用重锤敲

2013年4月1日,白岩松去中国传媒大学演讲。席间,有位立志做传媒行业的学生急于在偶像面前有最佳表现,因此把他的1篇新闻评论改写成演讲词,并且傲气十足地递给白岩松看。实际上,他写得并不好。但是,白岩松却真诚地评价道:“我很羡慕你这样的年纪,就有这样的观察力和文字组织力。这篇讲稿若登在一本杂志上,将是1篇极佳的文章。不过,若是以演讲稿的角度来看,你今天给我吃的可是一顿‘过火饭’哪。年轻人自信是要,但凡事不可操之过急,要不然这自信的程度往往和悲剧的程度成正比,你还是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啊……”在台下观众哄然一笑中,这位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焦躁,转而立马收敛了傲慢之态。

古人常说:“响鼓不用重锤。”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与他人摆事实、讲道理时,如果能够做到点到即止,话不说穿,言意却尽,那么不仅会让受教者感受到如坐春风般的舒适,而且还能体现出我们自身的涵养。面对年轻学生的焦躁之态,白岩松说的话就并未太重,而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一点即透。因为对方作为大学生,自然就像一面灵通的响鼓,鼓槌轻轻一点,就能产生明确的反应。对这样的人,你何必用语言的鼓槌狠狠地擂他,让他难堪呢?

诙谐讽刺,风趣幽默去质疑

一次,王朔撰写评论在自己的一个叫《狗眼看世界》的栏目里批评白岩松的新书。对此,白岩松这样妙答道:“原来我还以为王朔也就批评批评老舍、鲁迅呢,没想到这次调转枪口对我这儿来了。我觉得这个早了一点吧,奖状发早了吧;第二,他那个栏目叫《狗眼看世界》,我立即发现我得闭嘴了;第三个,你可以不同意别人说话的观点,但要维护别人说话的权利。不过说真的,王朔的书我在1990年左右狂读过一阵,没死的人就出文集了,以前很少有这样的事,于是我买了一套他的文集看了,一段时间里面也抚慰过我,虽然后来的感受渐渐不同了,但感动过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王朔里面有很多很真的东西,包括对我的批评,有些是值得我思考的。”

面对王朔的“痛损”,白岩松如果不回应,自己就吃了哑巴亏;如果与其针尖对麦芒地据理力争,可谓又会硝烟弥漫。白岩松正是看到了这点,所以,他在回击王朔的批评时,采用诙谐幽默的口吻,先是说出自己的三个观点,然后再给对方送上“好处”,反过来妙赞对方的书,运用这种软硬兼施的战术,在众人面前既道出自己的态度,又将对手抬得很高,如此既活跃了气氛,又能博得对方的理解,让对方不好再次“开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4篇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白岩松大学演讲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白岩松大学演讲2

这固然是父子间的玩笑话,却颇能反映白岩松的教子观。从这番话可看出,白岩松并不希望儿子只知道读书、考试,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有理由和自信这么做。他对儿子的教育很成功,他儿子成绩不差、兴趣广泛,很阳光。在父母言传身教下,他也不用担心儿子会走邪路、歪路。何况,只要儿子品行良好、健康快乐,哪怕读书成绩不好,他大概也犯不着为此过于烦恼。

但这并不表示白岩松不希望儿子读书成绩好,更不说明他否认高考制度。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曾这么说:“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本人出生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父亲在他童年时期就去世了,如果不是考上大学,他的人生肯定全然不同。白岩松是高考制度的一个批评者,但不是一个简单反对者。这体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他只是不想让儿子“考得太好”。而作为父亲,他也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上给儿子提供更多的选择与自由。

白岩松的教子方式并非人人可学。对于那些农村贫困子弟,和当年的白岩松一样,他们需要依靠高考拼出一条路。这让许多家长和学生,不敢奢谈培养课外兴趣,更不敢冒出“别考太好”这样的念头。即便是多数的普通家庭,恐怕也不敢贸然尝试白岩松的教子方式。这一方面是因为“输不起”,棋错一着,可能就是满盘皆输;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们未必能够像白岩松那样,对子女教育有着稳定、成熟的价值理念。换言之,要学白岩松的教子方式不仅要有勇气,更可能需要底气。

这不是在否认白岩松的教子理念。他的想法和做法能否获得认同,取决于人们怎样看待子女教育的成败。如果认为子女教育的最大成功体现在,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或出国留学,那没什么好说的。假如父母更希望子女人格健全、快乐成长,就不必把考试分数看得那么重,应鼓励子女多方面尝试,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子女拥有更多自由空间,不被应试教育所绑架和奴役,这是一种典型的中产阶层家庭教育观。他认为,如果成长永远是一个模式,顺理成章、阳光灿烂、洁白无瑕,那不是成长,那是不合格的文学创作。成长是真实、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一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就此而论,白岩松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许多人来讲不乏借鉴意义。

近日,因有人称只要不违法乱纪,“拼爹”也是人之常情,导致相关争论再度升温。实际上,大家只看到金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拼爹”,却没意识到,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上也存在着“拼爹”现象。在这方面,关键看父母期待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子女自身对理想未来的设计与践行。父母开明、教导有方,子女受到学习压力就会少一些,反之,则子女可能被迫埋头于课本,失去许多本该拥有的人生体验。这对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同样具有深远影响。

白岩松大学演讲3

但是,如果请他们来当评委,这并不影响他们给白岩松今年3月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打一个比较好看的分数。原因何在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媒体研究学者辛欣博士一语道破:诚实、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言无不尽)、具体而简洁地说事情,是面对西方人演讲取得成功的几个要点。白岩松约40分钟的演讲,大致与这几个要点契合。可以想象,他会让在座的一些西方听众刮目相看――不仅仅因为白岩松的演讲比较符合他们的口味,还因为我们有太多官员的冗长、说教、刻板的连篇套话反衬出白岩松的真诚、幽默与个性。

演讲的开头,像是一小段玩笑,但对台下的美国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多地认为白岩松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而这,是美国人喜欢的。

很快,他进入正题。肯尼迪、马丁一路德・金都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借用听众熟悉的人或事,连结个人的生活经历,白岩松很好地运用了新闻与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接近性原则,唤起了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拉近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是个良好的开始。

他不止一次运用这个原则,例如在提到1988年时,他说“我知道那一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格外的重要,因为你们耶鲁的校友又一次成为美国的总统”,一句话便让听众理解了眼前这个中国人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之间有何关联。

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白岩松使用了大量的类比、比喻等手法,试图让他的听众较决明白他所说的发生在中国的事情。比如,第一次喝可口可乐的感觉、汶川大地震留下的巨大伤痛、中国人与美国人用望远镜互看和“加州牛肉面”的故事,等等,无不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理解与思考,效果自然不会逊色。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白岩松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真诚。他对听众坦言,“我只关心我是否可以吃饱”,知道克林顿总统在北大的演讲,“但是说的是什么不太清楚”,当金融危机对全球影响深重时,若是多年以前,中国人可能会因为“美国又糟糕了”而高兴,但今天会格外希望美国尽快好起来,因为全球化把中国工人的就业、加薪和家庭幸福与美国联系在了一起……

笔者无意去猜测白岩松为什么这样讲,是否与其幼年的生活经历或后来的工作阅历有一定的关系,这并非本文试图讨论的重点,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与人交流。这样坦诚的表述,不仅不会让这位中国著名的电视新闻工作者跌份儿,反而会因为真实和理性,赢得听众的尊重。

不过,白岩松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的一番谈话,或可视为他耶鲁演讲思路的注解。他尖锐地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对外宣传是失败的,我们只用我们的方式去跟别人交流,而且一谈到交流,总是在谈与人的不同。而他主张先谈共同点,否则很难建立与人沟通的基础。

他亦指出,拉萨3・14事件让人思考,我们与世界的沟通是一个什么方式,我们怎么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用新闻规律、用世界都接受的方式与别人进行平等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自说自话。

虽然他从业以来一直做的是内宣工作,但他对外宣弊病的分析是颇有道理的。据笔者了解,白岩松并非学外语出身,这也从一个侧面再次印证了一点:并非会讲外语就懂得如何与外国人沟通。真正有意义的沟通是借助与你的听众相通的思想展开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从学者、官员到媒体都开始主动邀约外国人亲自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时间安排、经济条件或健康等多方面的原因,真正能到中国来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不能来的仍占绝大多数。

白岩松大学演讲4

双眉微皱,表情凝重,咄咄逼人的语言针砭时弊,鲜少听闻的观点振聋发聩,深邃的目光中有担忧更有坚定的希望。当白岩松就坐在距离我两米的讲台后侃侃而谈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清华。

清华是我的梦想。今年9月,我终于走进了这所梦寐以求的学校,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清华处处是“牛人”,在这个大“牛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平凡的故事。在食堂中与你擦身而过的人,或许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的一等奖;在图书馆和你一起借书的人,或许小提琴的专业考试成绩是全国前十;在草地上看书的人,或许上个月刚在英国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过论文。

你们可不要认为清华的学生们都忙着读书,其实,学校举办的活动非常多,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举例来说,我所加入的时代论坛组织就以邀请各界知名人士来清华交流思想为己任,至今已举办了148场高水平的讲座。我很幸运,刚一进校,时代论坛就举办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师的讲座。作为论坛的新成员,我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了这场盛大的思想对话。

白岩松老师的讲座在能容纳600人的建筑馆报告厅举行。由于主讲人的知名度极高,想要来听讲座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能够提供的座位数。因此,我们决定印650张门票,其中600张以最简单也最公平的排队拿票的形式,分上、下午两场发放。

下午的门票发放时间为16时到18时。作为工作人员,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发票地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我还是被那些等待的人群所震撼。队伍超过了150米,你很难想象原来真的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仅仅为了一场讲座排上至少两三个小时的队。有的同学塞着耳机,有的同学相互交谈,更多的人背着书包静静地看书。不断有人加入这个队伍,看得出每个人都对讲座充满期待。我和一个排在队首的机械系男生聊了几句,原来他吃完中饭就过来排队了。他笑笑说:“我觉得白岩松值得我等这几个小时。”

票很快就发完了,我们只能遗憾地通知后面的同学不必再等了。然而仍有那么些同学,抱着希望最后会多出几张票的侥幸心理一直不肯离去,满脸焦急与期盼。虽然三个多小时的等待没能换来一张门票,但我相信他们都不会后悔,心里有的只是遗憾。

那天下午,我在演讲开始前两个小时就赶到了报告厅。不得不说,现场又一次震撼了我。大厅门口人头济济,那场景一点儿也不亚于校运会的场面。西装革履、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安排大家在演讲开始前一个小时入场,场内各区域都有训练有素的学生会成员负责调度与安排。经过半个小时井然有序的引导与入场,建筑馆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过道甚至外面的走廊都挤满了人。可是现场并不吵闹,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

由于我负责白岩松专场讲座的新闻报道,便有幸坐在了第一排,得以近距离一睹他的风采。

下午3点,身着白色运动T恤和灰色棉质长裤的白岩松老师从正门踏入了报告厅,在热烈的掌声与主持人幽默的介绍中笑着坐了下来。

讲座的主题是“幸福・信仰・青春”。一开始,白岩松老师就以“如今的‘80后’‘90后’真的幸福吗”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了场。

我环顾四周,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有的在做笔记,有的支着脑袋、目光深沉,看来也在思考着。

接下来,白岩松老师又提到了信仰和青春,他把信仰和幸福并列在一起,提出了“有信仰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是没有信仰的人一定不幸福”的观点。同时他也指出了青春的美好和易逝。

全场极其安静,只听到白老师侃侃而谈的声音。只有不时爆发的掌声和笑声才显示出同学们对这场讲座的全情投入。

50多分钟的演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结束了,最后的半个小时是提问环节。

同学们陆陆续续提出了几个问题,虽然稚嫩但也不乏自己的思考。白岩松老师一一作了回答。

一位高个子的男生彬彬有礼地问:“白岩松老师您好,我刚听完您在耶鲁大学的演讲,很高兴能够在清华聆听你的演讲。我想问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我们都活在当下,究竟怎样才能够痛并快乐着呢?谢谢!”

白岩松老师微微侧着头,认真地倾听着,不时皱皱眉头。提问结束的时候,白老师顿了顿,诚恳地回答说:“我曾经也跟年轻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年后我回望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可以一笑而过,但是那时候这些理想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有的时候得骗一下自己,相信理想会实现,这样人生就变得很充实。因为信仰,你才能在这里痛并快乐着,否则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人要培养自己心里善良的东西,信多了世界就会变成你信的样子。”

最后这句经典的结束语引发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在演讲中,白岩松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然而这场讲座让我惊叹的,不仅是那种思想层面上的高水平高格调的交流,更是大学生们对这样一种机会、这样一种活动的热情与把握。

白岩松大学演讲5

啾啾:这个月,我们学校要举办“迎接新学年”演讲比赛。老师说,好的开场是成功的关键。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做。

喳喳:我最近正好看了几个名人演讲的案例,讲给你听听,说不准会有启发呢。

巧设悬念,幽默开场

演讲者: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 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演讲地点:美国

主持人介绍:冯先生不仅是作家、画家,以前还是职业运动员。

精彩呈现:冯骥才当着大家的面,把西服脱了下来,又把领带解了下来,最后竟把毛背心也脱了下来。(听众都愣了)略停了一会儿,他慢慢说道:“刚才主持人向诸位介绍了我是职业运动员出身。这引发了我的职业病。运动员临上场前都要脱衣服的。我今天要把会场当作篮球场,给诸位卖卖力气。”(笑声,掌声)

赏析:美国人对演讲者要求很高,必须口若悬河、机智幽默。冯骥才利用主持人的介绍,表现出运动员的架势,表示要为观众“卖卖力气”,这种机智和口才,让人叹服。

演讲宝典机智+动作+幽默。

趣言戏谑,诙谐开场

演讲者:李敖,作家、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时事批评家。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

精彩呈现:你们终于看到我了。我今天准备了一些“金刚怒目”的话,也有一些“菩萨低眉”的话。但你们这么热情,我应该说菩萨话多一些。(掌声,笑声)演讲最怕四种人:一种是根本不来听演讲的;一种是听了一半去厕所的;一种是去厕所不回来的;一种是听演讲不鼓掌的。

赏析:李敖大名鼎鼎,多少人想一睹其风采。刚上讲台,一句“你们终于看到我了”,一下就拉近了他与听众的距离。继而他又坦诚相告“演讲害怕四种人”,既风趣幽默,又让人感同身受。

演讲宝典语言妙趣横生、表意含蓄幽默。

表达关心,温暖开场

演讲者: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演讲地点:江西财经大学

精彩呈现:各位财大的同学,下午好!(一段话之后)外面还有多少人?冷不冷?听得清吗?如果你们愿意,台上可以容纳三百多人,大学应该不拘一格。(热烈的掌声中,外面的听众欢呼涌入,讲台上坐满了人)好了,接下来就让我出声,你们就不用出声了。(听众笑)

赏析:白岩松一上讲台便及时询问“冷不冷”“听得清吗”,又用商量的语气邀请听众上台听讲,并以“大学应该不拘一格”的颇具智慧的话,说明了他如此决定的最好理由。话语彰显关心体贴,无不让人感到亲切温暖。

演讲宝典把听众置于最重要的地位。

啾啾:看来,巧设悬念,营造妙趣横生的开场,的确很快就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47 521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