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精选12篇
篇1、普通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材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作为一名基层机关工作人员,我认真学习了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和启发。结合X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信心
(一)准确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二)全面理解全会的核心要义。全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特别是提出“七个聚焦”,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些新观点、新论断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部署。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这些部署紧扣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全会精神学习贯彻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紧密联系X工作实际,思考如何将全会精神落实到X的具体工作中。要通过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读全会公报和《决定》,并结合单位实际,思考如何在本职岗位上推进改革创新。
(二)注重多方位多角度学。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收听收看权威解读、阅读相关理论文章等方式,全面系统地学习全会精神。同时,要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学习讨论,与同事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中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要重点关注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文章,以拓宽视野,深化认识。
(三)善于联系工作实践学。学习全会精神,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思考如何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X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作为一名基层机关普通工作人员,要重点思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列出学
习清单,将全会精神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逐项思考、逐项落实。
三、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一)坚定改革信心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要坚定不移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要充分认识到,推进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要在工作中积极支持和配合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同时勇于探索创新,在本职岗位上为改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全会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要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加强学习、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要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例如,在办理群众来访事项时,我将尽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三)参与基层治理创新。全会提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这为我们参与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方向。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将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去。深入研究本地区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积极提出创新性的工作建议。例如,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建立更加便捷的群众参与机制等。同时,要主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推动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篇2、党建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全会精神鼓舞士气、催人奋进、提振信心。
作为一名党建工作者,我将强化“走在前、作表率”的政治担当,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在学习上求深,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坚持在宣传上求实,结合“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发挥市政府办公室青年干部多、活力强的优势,不断创新学习宣传形式,增强学习宣传针对性,在协助直属机关党委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推动党建工作不断走深走
实。坚持在贯彻上求效,结合高质量推进“书记项目”,以党建为引领,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坚持严要求、高效率标准投身于做好办公室统筹协调、参谋助手、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为推动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云浮生态建设等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发挥党建力量。
篇3、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的决定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一次重要会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全会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力,让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精准发力。这就如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全会强调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我们应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形成协同效应,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我们要关注民生领域的改革,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我们要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将全会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担当作为,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实践,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篇4、理论学习中心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交流发言
同志们: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强大力量、擘画了宏伟蓝图、发出了改革强音。习近平
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航、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又1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必将为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一连三个“解放”,非常鲜明,而且都要“进一步”。“解放”,本义是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用到这里极具分量。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三个解放”,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既能为行动注入强大的动力,又可能成为行动的巨大阻力。纵观人类社会每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思想解放及其形成的先进理念和认识,为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方向指导和理论武装,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解放思想是前提。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
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只有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36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每当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是思想解放廓清了认识误区,也是思想解放引领了改革潮流。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由此引发的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邓小平南巡讲话消除了姓“社”姓“资”、
“计划与市场”的疑虑,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形成;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打破了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势,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在新的阶段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说,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着改革开放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反之,没有思想观念的突破,改革开放就寸步难行。当前,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各种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就必须更大幅度和更深层次地继续解放思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突出了两个方面,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第一个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面临的,今天仍然需要进一步突破、进一步解放。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愈益深入,解放思想也会触及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开放就很难再继续前进和深入。第二个方面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显现出来的,很多问题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改革开放使全国人民都得到了利益和实惠,但由于一些复杂的情况,也会有利益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某些已经固化但不合理的利益结构就要作适当的调整。为此就要解放思想,努力使分配结构更好地体现
公平正义的要求。不仅如此,解放思想还涉及更高、更广的层面。
党的二十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
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这就是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中国之问、世
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高度,探索规律,创新理论,推进实践。这样,全面深化改革所涉及的领域、问题就更多了,所要解放的思想内容也就更多了。因此,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更高水平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立足国情与认识“世情”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自身素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始终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要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治理国家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为了消除原有制度和体制中与社会生产力不适应的内容,使社会生产力摆脱各种羁绊,获得迅速而更大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都是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
角度来制定的,都要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目标。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虽然本身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畴,但实际上,都是为了使各种生产关系获得一个最佳组合,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一个最佳环境。4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使得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书写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使得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出更为光明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的功夫。长期以来,世界现代化进程一直以工业化为核心内容,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信息化、智能化等。无论工业化还是信息化、智能化,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展和标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继续完成中国工业化任务的同时,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和进步。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是指随着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类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低能耗、可持续特征的、具有很多新优势的新型生产力。它是在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出现跃进式提升的大背景下,通过一系列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而获得的生产力的大进步。新质生产力有的是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改造而获得的重大进步,有的则是由于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而产生的新兴领域和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集中表现为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要素的全面提升或改造。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和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核心理念、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核心装备上,都具有某种质的提升和飞跃。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既得益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科技革命的进步,也取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就是科技、人才、创新这三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也需要这三大要素继续合力推进。新质生产力概念和理念的提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指明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前沿目标,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关键性的路径。中国现有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面是传统的,但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新质生产力的萌芽和要素,有的甚至已处于与世界并跑的水平。未来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既需要传统生产力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又要下更大的气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升。
三、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既是治国理政、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现代化强国必须长期注意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当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改革开放是由人推动和实施的,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由人干出来的。人愿不愿干事、能不能干事、能不能比较顺利地干成事,反映着社会有没有动力和活力。人有没有动力和活力,社会有没有动力和活力,关系着中国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还是停滞、僵化还是迅跑的问题。中国人民有巨大的聪明才智,中国社会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能不能发挥、怎样发挥、朝哪个方向发挥,根本上是通过什么样的体制和机制把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整个社会的动力和活力激发和调动起来。科技常识告诉我们,研究或设计一个机械设备,一般都要首先考虑它的两种机制,一种是动力机制,一种是平衡机制。上天的飞机,对动力和平衡的要求更高。没有强大的发动机产生巨大的推力,飞机不可能上天。但如果飞机的质量配置不平衡,左右两个发动机的功率不一样,那它很快就会掉下来。甚至旅客乘坐飞机,所坐位置都要左右前后均衡分配,不能全部坐在一边。同样道理,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深层次上来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机制。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没有动力,社会就不能发展、进步;
没有平衡,社会就会混乱、动荡。任何社会的长短优劣,根本上都是由这两个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决定的。改革开放前,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主导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各居其位,不可有任何越位和跨界,干什么不干什么,都要听从上面的指令,不能由自己决定。这种体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办成了不少大事,但弊端是统得太死、捆得太紧,把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束缚住了,结果造成社会的僵化和
停滞。从社会运行机制上来说,就是在重视平衡机制时,忽略了动
力机制的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措施很多很多,归结起来,就是邓小平概括的一个词一“搞活”。中国40多年的巨大变化,根本上是因为形成了新的强大的动力机制,把社会的内在动力、人民群众的内在活力大大激发出来了。社会活了,对社会原有的机制和秩序也形成了一定冲击。社会的组织程度相应降低,适应新的动力机制的平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起来,因此,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乱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怎么掌握“死”和“乱”的平衡点,成为治国理政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把握好动力与平衡的关系,着力建设和完善动力与平衡相协调的社会运行机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一是要发挥战略的指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但必须保护和激发老百姓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又变成国家决定一切,计划指挥一切,运动调度一切。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如此。从严治理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必须辩证掌握严与活的关系。既要严,又要活。不能只讲活不要严,也不能只讲严不要活。不能因为增强党的活力而放松严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坚持严的规定而限制了党的活力。对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就及时发现,严肃查处。但对于领导干部工作干事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加以保护和支持,鼓励他们干事、创造、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躺平”现象。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些难题,都或多或少与“躺平”有
关。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干事、不愿干事、不敢干事;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不想负责、不愿负责、不敢负责;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不敢研究、不愿说话、不能创新,社会就必然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活力。针对这种现象,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发展、鼓励投资、鼓励创业、鼓励担当。最近一段时间出台的很多宏观政策和措施,都是要激发社会的活力。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是很有针对性的。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运行机制。无论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都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好动力与平衡的关系,把激发活力与保持稳定结合起来,形成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运行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时时注意这个关系。在注意动力、活力的时候,别忘了还要有稳定、秩序;在注意稳定、秩序的时候,
别忘了还要有动力、活力。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强调秩序、稳定、规则、纪律、协调、平衡之外,必须在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下更大的功夫。三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人民创造;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和保护人们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把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解放出来、激发出来;紧跟时
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和消除各种“躺平”现象,使社会每一个层面的人都不想“躺平”、不能“躺平”、不愿“躺平”。“躺平”的要站起来,站着的要动起来,走着的要跑起来!
篇5、2024年度《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研讨材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对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一、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每一次全会都对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表达的道理,改革是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
多挑战,只有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任务
全会对经济领域的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例如,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方面,要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三、民生领域改革的重要举措
全会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领域的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在教育方面,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医疗方面,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在生态方面,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通过改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响应全会号召,立足本职岗位,为推动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时事政治,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以便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
篇6、2024年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学习交流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守正创新”迈出坚定步伐,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辨潮音”“立潮头”“破潮行”,接棒书写全面深化改革的奋进篇章。
一、赤胆忠心“辨潮音”,守“理论”之正、创“理念”之新,舞“丹心向阳”如椽巨笔续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信仰似“灯塔”、忠诚如“火炬”,能够照亮“前行路”。改革开放40余载的成功经验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个艰险挑战、沉着应对国内外各种形势变化,根本就在于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坚守终身的政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淬炼党性修养,在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程中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融入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让其成为回答时代之问、破解改革难题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面对大风大浪保持正确立场,切实把思
想和行动凝聚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真正做到“步调一致、忠诚可靠”。
二、踔厉奋发“立潮头”,守“奋进”之正、创“建功”之新,蘸“实干笃行”水墨丹青续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锻造过硬的实干本领,才能挺起铁一般的“脊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工作规律,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投入乡村振兴第一线、科技攻关最前沿,以改革的精神、求解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难题、开新局,在面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困难中,不断增强履职本领、全面提升干事水平、创新应用办事思维、系统提升城市能力,在及时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中“建立新功”,在统筹谋划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中“成就伟业”,在“想为”又“敢为”“能为”中高扬青春风帆,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乘全面深化改革之“风”一跃而起,激荡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朵朵浪花”,书写“青春有为”的精彩篇章。
三、我将无我“破潮行”,守“初心”之正、创“服务”之新,挥“念兹在兹”生花妙笔续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检验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我们党践行服务宗旨的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工作中持续深化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时代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变“嘴上说”为“脚下做”,做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将“请党放心,强国
有我”的铮铮誓言践行入每一寸泥土之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把“汗水”滴入“泥土”,在“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知虚实中,永葆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底色,以实际行动弄清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在“我将无我,矢志奉献”中绽放“家国荣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篇7、在基层党支部集体学习党的二十三中全会精神研讨
会上的发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投入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让个人奋斗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让“群众认可”成为最深厚、最持久的“情绪价值。”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诚换取“情绪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基层党员干部几乎每天都要与群众打交道,如果端“官架子”、搞“一言堂”、当“二传手”、做“两面人”,不仅违反党纪党规,更不会赢得群
众信任。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帮游客推车后亮出党员徽章、拒绝收钱的新疆牧民大叔;暴雨过后收集掉落车牌的辽阳“牌照大叔”……他们的善举触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他们的故事让人心生力量。放眼基层,有苦口婆心劝诫孩子入学的人,有孜孜不懈催收医疗保险的人,有不厌其烦宣传防汛知识的人……在基层,或许还有千千万万个矢志不渝、真心付出的故事没有被报道、没有被公开,但带给他人的温暖和感动,是留给他们最深厚的“情绪价值”。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赢得“情绪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基层党员干部,是千千万万群众的“守护人”,是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如果唱“空城计”、做“清谈客”、玩“假把式”、搞“花架子”,既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又深深刺痛了民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从“当代愚公”黄大发,绝壁天渠映初心;到八步沙“六老汉”,敢把沙漠变绿洲……在基层,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正是因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一天接着一天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立足新征程,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工作,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在不断地挑战历练中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厚实。
以“万里长空竞风流”的奋斗追逐“情绪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118名奔赴新疆的大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的致信中写道:“'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建设新疆、开发
西部将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西部广袤无垠的土地、雄浑壮阔的历史征程,是我们书写人生的大舞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投身到广袤田野,在基层播撒梦想的种子,在基层挥洒青春的汗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唯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把个人追求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源源不断获得突破阴霾、一路向前的“情绪价值”,才能在时代浪潮中不断翻涌出澎湃浪花。
篇8、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心得体会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蓝图已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读懂“公报”背后的深意,执笔“全面深化改革”,在“危”与“安”、“知”与“行”、
“变”与“不变”中作答“何以中国”时代新篇。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紧握“全面深化改革”之笔,在“危”与“安”中作答“何以中国”发展新篇。九万里风鹏正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为领航改革路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掌舵手”,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巨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政治勇气,破除重重体制机制弊端,突破种种利
益固化藩篱,开启了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改革的风潮也带来了一个自信自立的中国、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加速,机遇和风险并存、矛盾和挑战同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已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唯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破除“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畏难情绪,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勇走改革“深水区”“无人区”“险滩区”,向最难处攻坚、向关键处挺进、向深水区摸索、向最高处攀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以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克服艰难险阻、扫除重重障碍,必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发展新篇。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铺展“全面深化改革”之纸,在“知”与“行”中作答“何以中国”服务新篇。“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翻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波澜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改革惠及民生领域方方面面。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取消实行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实施脱贫攻坚,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扩大高质量教育供给,提升教育普及水平,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人民”始终位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位置”。面对未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不渝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以“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作答“何以中国”服务新篇。
在“坚持守正创新”下饱蘸“全面深化改革”之墨,在“变”与“不变”中作答“何以中国”奋斗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何为“守正”,何谓“创新”?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创新就是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造新的事物或新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之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迸发;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新道路。“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迈出“守正创新”的步伐,永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求新精神,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突破惯性依赖、守成心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实绩实效作答“何以中国”奋斗新篇。
篇9、支部书记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不折不扣
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深刻领悟,统一思想认识。
作为支部书记要坚持学在前、悟在先、用在前、做表率,带领支部党员坚定不移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做到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悟、求真务实做。
二、是担当作为,检验学习成果。
学思践悟、以知促行,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以现代化司法理念展现新时代司法政务工作的担当作为,形成主动融入服务全院工作发展大局的行动自觉,为我院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综合保障。
三、是落实落细,助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各项部署转化为全力保障审执工作的强大力量,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以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助力我院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篇10、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盛夏时节,万物蓬勃。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我们党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将深入分析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向世界展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
一部改革开放史是我们以历史主动推动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挺进、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恢弘历史。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46年前,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考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11年前,党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基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在中华大地上描绘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壮阔图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时代背景。要有效应对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综合研判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新趋势,用
“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更加注重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进取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滞于既得的成就、陶醉于己有的荣光。切实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现实矛盾和困难,更要求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啃改革的硬骨头、勇涉改革的激流险滩,义无反顾推进改革。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问题在哪里,改革就要到哪里。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正确方向,把牢价值取向,突出改革重点,讲求方式方法,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着力解决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以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现代化建设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来有力回击国际上所谓中国“改革停滞论”“改革倒退论”等曲解和噪音。
风正扬帆,新途起航。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46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赢得了宝贵经验,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又为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强的制度保证和充实的精神力量。历史将不断昭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必将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篇11、局长在全市财政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景图,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XX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一、深学细悟笃行,研机析理明义,准确把握财税体制改革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基本要素完备、“四梁八柱”成型、功能定位明确的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已基本确立。XX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
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先后提请印发了49件改革意见方案,全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治理水平稳步提高,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使XX各级财政部门更加深刻感悟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是赢得一切胜利的最大主心骨,更加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引。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强调,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居于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先行军和突破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财政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思想行动自觉,凡事多从政治上考量、多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考虑,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市之要者”,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财税体制改革全过程各方面,确保财税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行稳致远。
二、健全预算制度,强化资源统筹,提高预算管理统一
性规范性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七大主要任务。我们要在巩固拓展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释放活力,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严格预算编制,将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勤俭办一切事业,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强化资金资产资源统筹,推进构建“财政+国资”模式,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健全管理,推动财政与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国有资产资源价值实现机制。
二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切实履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和指导职责,依法依规收取国有资本收益,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推动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效能,切实增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三是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四强”行动等,统筹各类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深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四是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在全面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公共服务事前功能评估,明确评估范围、厘清部门职责、健全评估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坚持从源头管控,推动预算从“被动买单”到“主动谋划”。
五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彻底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和支出固化格局,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加快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动态调整的标准体系,切实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六是统一预算分配权,预算资金统一纳入预算分配,制定统一的资金管理办法、遵照统一的预算编制流程、实行统一的资金分配方式,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坚持“应公开、尽公开”,丰富形式、规范标准、细化内容,推进财政“账本”更加透明。加强财会监督和绩效管理,切实提升政策效果和资金效益。迭代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信息化支撑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七是持续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提高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强化分析应用,为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落实税收政策,推进税制改革,着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体系
税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税制结构是国家制度目标在税收领域的反映,税收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今年是分税制改革30周年,新一轮税制改革既是对分税制改革成果的优化和延续,也是在新形势下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财政部门要对标对表这一目标要求,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将不适应新阶段
新发展要求的及时清理退出,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引导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落实中央税制改革政策,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机制,进一步畅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积极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以及非税收入下沉地方等相关政策研究,为中央决策提供“XX方案”。按照完善绿色税制要求,调整完善XX市资源税制度、做好水资源费改税的前期准备工作,推动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加强税收保障能力建设,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四、明晰权责划分,完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现代财政体制建设
财政体制是政府间关系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决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市级牵头抓总、县(市、区)分级负责的原则,明晰收入划分、合理配置权责,完善市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升县(市、区)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各级各部门不得违规要求县(市、区)安排配套资金。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完善促进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拓宽竞争性项目分配范围和资金规模,充分调动县(市、区)政府加快项目建设的内生动力。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用好中央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规模、比例有关政策,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在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穿透式监测专项债券项目实施情况,不断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全面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加快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完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定期调度、定期报送、应急处置、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灵活精准用好应急政策工具,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篇12、党员干部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乡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后,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结合全会精神和实际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
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勇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决破除各种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乡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务,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全会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要不断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一体化。同时,要积极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基层干部,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心决心,
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我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
派和实干家,为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领会全会精神。组织全镇干部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开展集中研讨,确保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解读全会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共识。
二是联系实际推动工作开展。围绕全会提出的重点任务,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工作计划。重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涉农改革,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深化“党建引领、网格赋能、数字赋智”的基层治理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四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选派优秀干部到改革一线锻炼,打造一支能够担当改革重任的干部队伍。
上一篇: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