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副书记在某高校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立青年志气,行“为人、为学、为事”之道
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强调青年应树立志向,践行“为人、为学、为事”的理念,激励学生追求卓越与责任。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校党委副书记在某高校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立青年志气,行“为人、为学、为事”之道”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校党委副书记在某高校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九月的江南,清秋风光正绚烂;九月的浙外,黄花满树迎君开。在这"米谷归粮仓"的收获季节,我们如期相约,隆重举行X学院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和X学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同时,向悉心培育你们的家长、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00多年前,《青年杂志》的创刊号《敬告青年》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在这个重要时期,很高兴大家选择杭州、相信浙外,与X携手同行!
我们所处的城市杭州,底蕴深厚、开放包容。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开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之际,杭州勇立潮头,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入下一个金色十年;传播浙江之美、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旗舰出海。现代、开放、国际的杭州为大家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期待你们在这里筑梦未来!
我们的学校浙外,因外语而兴、以外语而盛。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办学新使命。浙江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支持建设浙外合作协议。当前学校正全方位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娴熟使用外语,数智能力强,能担当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之大任,能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高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奋进的浙外将为你们厚植成长沃土、拓宽成才道路,期待你们在这里绽放光芒!
我们的X学院,与时俱进、奋勇争先。学院主动对接学校目标,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设的国际关系、语言智能、国际传播等专业方向,进一步丰富了专业价值内涵和时代选择。今日X为你们不懈努力,期待来日你们让X无比骄傲!
同学们,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作为新一代外语人,该如何正确理解并担当时代使命?借此机会,想提三点希望。
第一,习为人之道:志存高远、德才兼备
大学之大,在于培养"大写的人"。"大写的人"要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明德,涵养家国大情怀。大家知道,在今年第33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了境外参赛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他们时指出:"你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看到了中国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锐气和底气。"少年心事当拏云,你们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要深刻感悟"明德弘毅,博雅通达"的校训精神内涵,筑牢理想根基、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远大志向,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和浙江开放强省建设中去。
第二,悟为学之道:以文铸魂、以学启智
大学之大,在于研究大学问。大学问指的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的知识体系,包括本国和全球的文化知识。英国思想家怀特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观望。"区别于中学阶段学习内容相对固定、环境相对封闭的特点,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学习内容更深入、广泛,学习方式更多元、自主。学校为你们精心打造了人才培养方案;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15万册、其中外语原版图书万册,为大家构建了一个多语种、多学科的藏书体系;四课堂联动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载体。希望同学们既扎根专业,又跨界融合,掌握多学科思维方法,作为外语专业学生,还要特别注重学贯中外、海纳百川,努力具备全球视野与全球素养。
第三,学为事之道:全面发展、勇于实践
大学之大,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不仅要求个人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还要求具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往今来,我们的先贤圣哲都在强调实践的意义。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关键词,X学院的三个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特色等方面,也都体现了浓厚的"应用型"特色,鼓励大家积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希望同学们以学促行、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探索多元、发现热爱,锤炼本领、增长才干,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深化国际传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践行外语人的使命担当。
同学们,生逢盛世、当不负韶华。愿你们赓续浙外人、X人的优良传统,在未来四年里,立青年志气,走好为人、为学、为事之路,擦亮青春奋斗的底色,谱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谢谢大家!
上一篇:校长在2024年学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