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汇集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汇集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一篇】

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激起学习的欲望时,他们才会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和随时调用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24时计时法”教学引入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吗?生(齐):知道。师:开幕式是在什么时间?生1:是2008年8月8日8时。生2:不对,是晚上8时。师:不错。生2说的时间有什么特点呀?生3:他说得很清楚,是晚上8时。生4:早上、晚上都有8时,不说清楚就搞不明白。师:他这样说更加准确。那我们就来看一段北京奥运开幕式吧。(教师从白板库中调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录像进行播放。)看着精彩的北京奥运开幕式画面,学生异常兴奋,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发问:屏幕上有没有写“晚上8﹕oo”?学生都睁大了眼睛仔细地观察屏幕。生1:没有写晚上8:00。生2:我看到了,是20:00。师:为什么说20:00就是晚上8:00呢?学生大部分有些疑惑,少数学生举手。生3:晚上8:00就是20:00。生4:因为20-12=8。师:说得有点道理。(师板书:20﹕00晚上8﹕00)师:这是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做“计时法”。晚上8:00用的是“普通计时法”,而20:00使用的则是“24时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这种利用电子白板库存调用功能调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引入新课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即“晚上8﹕00”与“20﹕00”,还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计时方法的不同,真切感受到了生活中计时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认识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数学中一些抽象性的问题很难充分理解,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即使借助实物和教学挂图辅助,教师在讲授时也有很大的难度。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借助电子白板的绘图涂色功能,那么只需利用手中的无源感应笔就能把一些过程性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从而轻松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有关“圆的面积”的内容时,传统的教法是借助教具“圆的面积演示器”来操作的。由于“圆的面积演示器”分割的份数仅有16等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让学生借助电子白板动手操作,分割的等份数便可以随意选取,灵活性大大提高。同时,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验证,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由此可见,电子白板演示迅速便捷,演示手段多样,演示效果直观、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构建,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良好的体现,为师生搭建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过程,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涂一涂、移一移、画一画,再说一说,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存在的不足,明确教学的得失,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电子白板的回放与拖拽功能,可以对已经操作过的过程进行任意多次的回放,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时教师只能讲一遍,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仅讲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一情况下,借助白板的回放与拖拽功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及时调控,从而使练习变得更具针对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电子白板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借助电子白板的卓越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二篇】

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生学习时的实际问题,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元素,组织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才能加强数学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把理性的数学概念转变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元素,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加减乘除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教学中。例如,一个背包50元钱、一个文具盒5元前、一支笔1元钱,妈妈拿出100元,买了1个背包、1个文具盒和4支铅笔,问最后会找回多少零钱。这个例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同时也蕴含着数学运算。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能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体现数学生活化。小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就会主动去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从而一步步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运用简单的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

事实上,现代数学中一些数学知识是小学生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简单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方便学生更快掌握知识要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间计算可谓是一大难点。如果不能对时、分和秒之间的转换进行准确的掌握,就会在时间计算时出现各种问题。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能够使复杂的时间计算简单化,从而更好让学生掌握。例如,在表示1小时10分10秒时,教师可以将树叶、花朵和小草分别对应秒、分和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六十片树叶可以换一朵花、六十朵花可以换一棵小草。如果有10片树叶、10朵花和一棵小草,相当于多少树叶?”树叶、花朵和小草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比较吸引小学生眼球。所以学生会根据树叶、花朵和小草之间的关系,得出树叶的总数。教师在得到学生给出的答案后,可以将例子中的`元素转变为秒、分和时三个单位,最后使学生掌握时间计算这一教学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掌握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的生活价值,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对于现代数学教学而言,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新的方向。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元素,并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元素相互联系起来。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学生面对社会需要和提升理解数学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并加深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三篇】

探究式学习通常采用的是组间异质的方式,将知识水平、言语表达、质疑程度等表现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形成探究小组,目的是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但是在实践中因为中小学成绩因素的影响,探究式学习常常被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导。例如,“几和第几”的学习中,教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分为三个探究问题:第一,“几”的数学含义;第二,“第几”的数学含义;第三,举例说明“几和第几”;第四,在小组间开展“几和第几”的练习。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总结含义,即回忆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几,举出十个例子,分别说出具体例子中“几”的含义,探究小组由8个成员组成,但是在小组发言中只有3名小组成员发言,即使其他成员有相对应的补充,也都被这3名成员予以否定,在该小组的展示中,也只是由这3名成员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其他成员要么没有展示,要么是根据3名主成员的安排,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或者是读数学含义。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成为少数学生展示和讨论的舞台,没有成为促进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发言和能力发展的机会,这是与探究式学习的精神相悖的。

(二)探究式学习没有发挥教师的促进作用。

探究式学习不仅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而且也需要教师发挥促进作用。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教师将小组学习的任务布置给小组后,便开始自己看教案,或者在小组间随意走动,等待小组合作的结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能通过生生交流解决,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疑惑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间交流规则的遵守需要教师的监督。例如,在“通分”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通分是需要把不同分数的分母用相同的分母表示的内涵”能够理解,但是学生在找公倍数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以及对于最小公倍数如何确定存在疑难,通过学生间的探究并不能完全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已有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提升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一)合理组织探究教学的内容。

小学数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第一部分是要求学生识记的概念的内容,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以及球的认识,这是学生结合实物可以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并在生活中进行辨识,这部分内容没有思维分析和理解的难点,只需要学生借助实物进行认识,不需要以探究教学的方式开展。第二部分是需要补充大量逻辑知识,或者需要超越学生年龄特征的数学分析能力才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个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之前关于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更为重要的是涉及进位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在学习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示范做出标准作答的步骤,引导学生按步进行计算。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探究进位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许多解题错误,影响学生规范解题习惯的养成,这些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比较适合。第三部分是要求学生理解的一些教学内容,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过程中,交换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熟悉的,而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也是比较简单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结合已有的知识就可以解决,像这样的知识的课堂教学可以探究教学的形式开展,一些知识的扩展式练习中,例如,“钟表”的认识,这个知识学生在学习后知道了识别的方法,但是要真正认识时间,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学习,进行不断的练习和训练。

(二)合理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探究式学习都是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以及教师的指导组成,这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的客体向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转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学生都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的少量内容的补充并不能充分地解决问题。因此,我提出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整节课探究学习与课程内容局部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保证教学深度和学生探究学习的黄金点。例如,“角的度量”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通过对角的度量的方法进行示范和讲解,而且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学习,利用同伴的力量纠正自己的度量错误,掌握正确的度量方法,这样的内容应该以局部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对于在加法交换律教学基础上的乘法交换律,则可以完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展整节课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的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的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四篇】

一、把自由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课标》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

如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小东家有白兔6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黑兔有几只?”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白兔有6只,我就摆上6根小棒,黑兔的只数我是这样摆的,先摆6根小棒,这样黑兔和白兔就同样多了,再摆2根,黑兔就比白兔多2只了,我数了数,黑兔一共有8只。

生2:我是这样想的,黑兔比白兔多2只,就是黑兔多白兔少,要我们算黑兔有多少只,我就用加法来算,6+2=8,黑兔有8只。

生3:我用画图的方法来算,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6只白兔,然后再画一条表示黑兔,因为黑兔比白兔多,所以我画得比白兔这段长,所以我用加法计算,6+2=8,黑兔有8只。

……。

这样教学,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能表达出老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老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把动手操作的自由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的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得出三角形意义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把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中的“围成”一词改成“组成”呢?”我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身边的学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听后,兴趣盎然。有的同桌同学就地取材运用笔或直尺作学具,一起动手摆一摆,试一试;有的同桌同学还相互合作画一画“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非三角形)”等等。这样,通过摆一摆,画一画,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并逐步加深对“围成”与“组成”这两个词不同的认识。

三、把个性体验的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课标》中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形成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有位教师创设了“帮农民伯伯计算一堆圆锥形麦子的体积”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看到底怎样求圆锥的体积。然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如下:

一组:我们组把圆锥形橡皮泥捏成了长方体,测量长、宽、高后求出了圆锥的体积,看来圆锥可以转化成长方体。

二组:我们组把圆锥形橡皮泥捏成了正方体,也求出它的体积。

三组:们组把圆锥捏成了底面积一样的圆柱,发现原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师:请大家谈一谈对刚才的实验有什么体验或想法。

一组:我们组开始认为转化长方体好,因为形状规则,好捏,现在体会到这样不利于发现它们的关系。

二组:这样实验好,因为大家可以动手。

三组:这样实验好,感觉数学很有意思。

四、把课外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空间,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后,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

(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

(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

(5)用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

通过把课外探究活动的空间留给了学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五篇】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论文吧。

摘要:起初,集合论主要是对分析数学中的“数集”或几何学中的“点集”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集合论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方面,成为表达各种严谨科学概念必不可少的数学语言。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集合的元素已由传统的“数集”和“点集”拓展成包含文字、符号、图形、图表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构成了各种数据类型的集合。

关键词:集合论、计算机、应用。

1、集合论的历史。

集合论是一门研究数学基础的学科。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是数学不可或缺的基本描述工具。可以这样讲,现代数学与离散数学的“大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的。21世纪数学中最为深刻的活动,就是关于数学基础的探讨。这不仅涉及到数学的本性,也涉及到演绎数学的正确性。数学中若干悖论的发现,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而这种悖论在集合论中尤为突出。

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g。cantor)于19世纪末创立的。

十七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

经历二十余年后,集合论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到二十世纪初集合论已得到数学家们的赞同。数学家们乐观地认为从算术公理系统出发,只要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我们可以说,现在数学已经达到了绝对的严格。”然而这种自得的情绪并没能持续多久。

这一仅涉及集合与属于两个最基本概念的悖论如此简单明了以致根本留不下为集合论漏洞辩解的`余地。号称“天衣无缝”、“绝对严密”的数学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从此整个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由此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危机产生后,众多数学家投入到解决危机的工作中去。1908年,德国数学家策梅罗(e。zermelo)提出公理化集合论,试图把集合论公理化的方法来消除悖论。他认为悖论的出现是由于康托尔沒有把集合的概念加以限制,康托尔对集合的定义是含混的.策梅罗希望简洁的公理能使集合的定义及其具有的性質更为显然。策梅罗的公理化集合论后来演变成zf或zfs公理系统。从此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被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公理化集合论。与此相对应,在1908年以前由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被称为朴素集合论。

2、集合论在计算科学中的应用。

可以用于非数值信息的表示和处理,如数据的增加、删除、排序以及数据间关系的描述,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数值计算来处理的问题,却可以用集合来处理。因此,集合论在程序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与知识库、形式语言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关系关系也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中,例如计算机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特性关系和计算机语言的字符关系等,是数据结构、情报检索、数据库、算法分析、计算机理论等计算机领域中的良好数据工具。另外,关系中划分等价类的思想也可用于求网络的最小生成树等图的算法中。3)函数函数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计算机中把输入、输出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函数。类似地,在开关理论、自动机原理和可计算性理论等领域中,函数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其中双射函数是密码学中的重要工具。

起初,集合论主要是对分析数学中的“数集”或几何学中的“点集”进行研究。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集合论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方面,成为表达各种严谨科学概念必不可少的数学语言。

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得到了发展,如扎德(zadeh)的模糊集理论和保拉克(pawlak)的粗糙集理论等等。集合论的方法已经成为计算科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屈婉玲,耿素云,等。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kennethh。rosen。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3〕陈敏,李泽军。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

〔4〕龚静,王青川。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浅析[j]。青海科技,20xx。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六篇】

在新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被置于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就新课程中,如何指导小学学生学习数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模式。在学生构建知识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并不是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要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的成因及特点,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知识模式。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求简意识得到发展的过程,但学生自己不一定能构建好“最简”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最简单、最科学的模式。要完成这一任务,往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整合与多次模式的渐进来完成。不少数学问题都可以删繁就简,寻求解题的捷径。例如,加法能用乘法进行简便运算,减法能用除法进行简便运算。

二、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大量而繁杂的知识需要教师整理、归纳和总结。倘若教师能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彻求简原则,则对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大有裨益。例如,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可统一归纳为用“底面积乘高”求得。

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命名。对某些知识,经常训练学生给予准确而精练的命名,是培养学生求简意识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就非常简练,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领悟。例如,角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比例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分数中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等。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自己给知识命名,这样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简化知识,合理地利用,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四、注重数学问题解法上的刻意求简。数学为人们交流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学中要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数学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这一过程除了逻辑和证明外,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五、注重发展学生的简缩思维,增强学生的直觉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把数学解题过分地严格化、程序化,把成功归于解题的功劳,学生的直觉能力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内在潜能无法被激发出来,思维能力更得不到锻炼,同时,也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数学教育者的重视与反思。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认识问题,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数学学习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七篇】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第八篇】

在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的学校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的上课情况,重视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时间。之前那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去了,现在学习、老师、家长开始重视起教育的过程,这三方都希望学生能在学校的引领之下、老师的教育指导之下,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学生也不再是老师或者家长心中的学习工具,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面对着这一教育理念的重大变化,学校和老师自然会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展开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经过一系类的商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这无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课堂效果;兴趣爱好。

在我们任何一个人上学的时候,刚开始总是对每一门课程都充满了好奇,在开学之初,我们总是会翻开书看看这学期要学些什么,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总是那么的强烈,可是为什么学生到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的那种热情度和对知识的好奇心相对于刚开学时有了大幅度的减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注重课本知识,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过于枯燥无聊,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兴趣。面对这现在的小学生,有些学生是让老师和学校极其痛苦的,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所以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来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主动的走进课堂,从而主动地学习,也许这就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吧。

在很多的学校中,老师一直都是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才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是如此的无聊,有些时候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开始玩,现在这样的现象应该是教师杜绝的。数学,是一门十分灵活地课程,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应该抓住数学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努力思考,积极发言,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中,那种刻板的讲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模式,比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不同的底边乘以底边所对应的高,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比较和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出来的答案是否不同。我想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会学的那么死板,他们会有多种思路去解决问题,也会更加灵活运用教师所讲的课堂知识。

现在的教室,一般都配备了多媒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这些技术,在备课的时候,多多插入一些教学视频,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人的上课情况。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ppt,将所讲的知识用一张张精美的幻灯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讲课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多参与到自己的讲课中,比如让学生给学生讲课、讲题之类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并不是之前想象的那种死气沉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有自己的魅力之处。之前有一位数学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他会给学生出几道题,让学生能够每天对运算能有一个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做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

在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总是有一位老师在讲的话,学生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审美疲劳,也许过一段时间就会厌倦教师的讲课方式和教学风格,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试着学会调节学生这一思想。而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可以说没有什么是网上找不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媒介,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看看其他学校、其他老师对于这一知识点,是怎么讲解的,让他们进行比较,看看自身和网上的教学存在的差距。

在观看完学习视频之后,教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对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这样学生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差缺补漏。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通过此次视频,他们学习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知识,这样在讨论中学习到知识。

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应该是当代学生所喜欢、能更容易接受的课堂模式。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的有耐心,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现在的小学生,之前的那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他们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进行思考,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我想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47 1694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