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篇关于公文写作的经验发言
关于公文写作的经验发言(2篇)
关于公文写作的经验发言1
把好公文校核这个关口,对促进公文规范、提高公文质量十分重要。应把好政策关、内容关、结构关、文字关、格式关,确保公文权威性、准确性、严谨性、缜密性、规范性。
一、把好政策关,确保公文权威性
一要审核公文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文件指示是否具有一致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法律法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上级领导作出的指示,是下级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校核公文时,要仔细审查公文反映的立场、观点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办法和措施,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文件指示是否一致。例如,在公文校核实践中,我们曾发现并纠正一起案件通报中出现县委直接给予村干部开除党籍处分、县纪委直接对违纪党员领导干部作出行政处分的严重政策性错误。
二要审核公文与本机关以往政策规定是否具有连续性。机关过去制定的政策规定,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因情况变化,需要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变更或提出新的政策规定,应当就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如果原有政策规定还有适应目前情况的合理因素,那么待发公文就应当在保持原有政策规定稳定性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原有政策规定已经严重偏离实际,则应及时提出废止旧规定、出台新政策的建议。
三要审核公文与有关部门相关政策规定是否具有关联性。要看公文制定的政策是否超过发文机关的职能和权限。任何机关都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决不能越权越位。例如,我们在校核立案报告、案件通报、处分决定等公文时,应当仔细核对涉案人员的主体身份。如果涉嫌违纪人员属于省管干部,就要认真审查公文中是否有“经省委批准”、“省委研究决定”等体现干部管辖权限的表述。要看公文制定的政策是否与其他部门的政策相吻合。我们坚持从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职能出发,多征求公文涉及部门的意见,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打架”。要看需要联合行文的公文是否与有关部门会签。纪检监察机关公文涉及干部人事、财物分配、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事项时,一般应与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税收、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建设、环保等部门联合行文。校核此类公文时,必须认真审核会签程序是否履行完毕,各部门意见是否吸收采纳,以提高公文的权威性和执行效果。
二、把好内容关,确保公文准确性
一要审核主题是否鲜明单一。主题是公文内容的核心,公文内容根据主题确定,公文论述围绕主题展开。我们校核公文主题,首先就是要审查公文主题的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必须旗帜鲜明、一语中的。同时,要审查公文主题的单一性。一份公文什么都讲,就会什么都讲不透;只有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才能使主题更加突出。
二要审核观点是否准确明白。公文通过内容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就是公文的观点。凡观点提炼不准确的,就要按照公文主题重新提炼;凡观点不能准确反映机关意图的,就要根据发文目的加以修改;凡所用材料不能说明观点的,就要毫不吝惜地予以删除。
三要审核材料是否确凿翔实。纪检监察机关公文的材料是纪检监察机关提出意见、作出结论的主要依据,这些材料包括主体身份、基本情况、违纪时间、违纪情节、证人证言及有关法规、政策、规定。我们校核公文材料,要判断材料是否确凿。只有材料确凿、事实清楚,才能据此对违纪行为作出恰当处理。同时,要认真审查材料是否翔实。如果不能全面占有材料,对调查对象不能进行整体把握和全面分析,只是依据个别情况和问题下结论,那就有可能导致以偏概全或定性不准。
三、把好结构关,确保公文严谨性
一要审核布局是否合理。要看布局是否符合主题需要。布局是紧紧围绕主题安排的,怎样利于主题表达,就应该怎样组织安排。要看布局是否适合文种范式。纪检监察机关公文有着相对稳定的范式,文种不同,其结构也不尽相同。如立案报告和结案报告,案件调查报告和案件通报,在结构上就必须有所区别。要看结构是否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文无论长短,必须结构完整。
二要审核条理是否清楚。要看逻辑关系是否理清。比如案件初核报告,就要对所涉问题进行分类,看哪些问题已经核实,哪些问题已经查否,哪些问题还有待深入调查。要看主次顺序是否妥当。比如案件审理报告,就必须分清哪些问题需要重点论述,哪些问题只需稍加说明即可。要看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比如案件调查报告,如果是采用纵向结构叙述,就要看是否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如果采用横向结构叙述,就要看是否根据所涉问题的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逐个交代清楚。
三要审核论证是否有力。公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我们校核公文,应当重点审核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否紧扣中心论点;各段落内部是否存在内容不能支撑观点的问题;用大小标题标注层次关系的,要看小标题能否印证大标题。
四、把好文字关,确保公文缜密性
一要审核语言是否准确。不管是对事实的叙述,还是对问题性质的认定或是对处理意见的说明,必须表达准确,不得模棱两可、产生歧义。我们除了要审核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语病等常规性“硬伤”外,还应仔细推敲概念、判断、推理的准确性。
二要审核语言是否简洁。凡大话、空话、套话,就要敢于大胆删除。特别是向上级报告工作的公文,不要“穿靴戴帽”,讲人人皆知的大道理,而要直奔主题,讲做法、说体会、谈打算。
三要审核语言是否朴实。纪检监察机关公文的语言应当朴素平实,不能为了增强生动性而使用想象、夸张、联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当然,语言朴实并不意味着形式呆板、枯燥乏味。我们在校核公文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写作技巧,为公文润色添彩。比如,可以在行文上注意起承转合,使其更加脉络清晰;可以在修辞上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引用等手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在声律上注意音节的对称整齐、声调的平仄变化,使其更加铿锵有力。
五、把好格式关,确保公文规范性
一要审核格式是否党政不分。党委系统和政府系统的公文,从公文文种、要素名称,到用纸、字距,再到署名盖章、标注成文日期等,都存在许多不同。在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防止格式上党政不分的问题。
二要审核版头是否正确。纪检监察机关公文的版头有很多种:既有带“文件”字样的,也有不带“文件”字样的;既有加括号的,也有不加括号的;既有以机关名义印发的,也有以机关办公厅(室)名义印发的。我们判断版头用得对不对,应当根据文件的重要程度、发文的目的、文种的选择等因素来确定。
三要审核主送和抄送机关是否正确。纪检监察机关公文有不少是涉及党和国家秘密及办案工作机密的,如果错送,就有可能导致失泄密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反腐倡廉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必须认真审查主送和抄送范围是否妥当。此外,还应当仔细校核主送和抄送机关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关于公文写作的经验发言2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努力”、“大力”、“着力”、“全力”等一些程度副词,以期引起读者对某方面工作的重视,达到推动工作、促进落实的目的。这些带有“力”的词语尽管含义比较接近,但认真辨析起来仍有细微差别,如果在公文写作中不加斟酌地随意使用,就会有悖公文语言准确、严谨、规范的要求,损害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在此,结合个人的粗浅体会,试就部分带有“力”的词语做简要剖析。
努力·大力·强力。“努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在公文写作中适用于某项工作有一定难度,或完成起来需要较长过程,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尽可能地把预期目标变为现实。如,党的XX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就十分准确地表达出这些工作既有必要性、重要性,又有长期性、复杂性,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大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很大的力量”。在公文写作中主要适用于某项或某些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推进难度较大,需要加大力度求得进展。如,在国务院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部分,分别用了“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8个“大力”,强调这些工作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为重要,需要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强力”,“强”在《新华字典》中有一条释义是“健壮,有力,与‘弱’相对”。由此可见,“强力”有强劲的力量之意。在公文写作中适用于某项工作的推进到了紧要关口或遇到关键性制约因素,需要以非比寻常的力度克难攻坚、实施突破。比如,在河南省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改革开放这项工作时,提出“强力推动改革创新”,既表明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又体现出实现改革新突破的决心。需要注意的是,“强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采取强硬措施之意,诸如调整经济结构、城市建设拆迁等很多工作是不适宜“强力”推进的,所以“强力”一词要审慎使用。对于以上三个词语,我们应当根据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着力·致力·奋力。“着力”,“着”在《新华字典》中有一条释义为“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现代汉语词典》对“着力”的解释为“使力气;用力;致力”。综合分析,“着力”就是要把力作用到某个方面或某一点上,我们常说的“着力点”就是这个意思。在公文写作中,“着力”适用于需要侧重抓好的某些工作方面。比如,国务院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用“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明确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这就有利于各级各部门找准工作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重要工作部署。“致力”,《现代汉语词典》词条释义为“把力量用在某个方面”。可见,“致力”与“着力”都有把力量放在某一方面的意思,但两者之间又有细微的差别。“着力”往往侧重于工作措施,可以有并列的几个方面;“致力”则更强调方向性和目的性,一般指把主要的精力、力量放在达成某一目标、达到某种效果上,较少同时“致力”于几个方面。“奋力”,“奋”在《新华字典》中的有“振作、鼓劲”的解释,在《现代汉语词典》词条解释为“充分鼓起劲来”。在公文中,“奋力”更多地体现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具有号召性、鼓动性,一般用于公文的标题和结尾部分,以此提振精神和士气,鼓舞干劲和斗志。以上三个“力”虽然都带有一定的指向性、针对性,但在适用的工作内容、范围及感情色彩等方面应仔细推敲。
尽力·全力·倾力。“尽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一切力量”。公文中的“尽力”更多体现一种态度,主要用于某项工作虽有一定难度,但是还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目的。“全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全部力量或精力”。在公文写作中适用于某项工作关系特别重大,需要毫无保留地把精力或力量用到这项工作上面。同一时期内,多项工作一般只有一项工作用“全力”。比如,在国务院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只使用了一个“全力”,即“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倾力”,“倾”在《新华字典》有一条释义为“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义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倾力”为“倾注全部力量。”在公文写作中,“倾力”常常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主要用于体现对各种急难险重工作或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上述三个词语虽然词意都有交叉的地方,但在特定情况下彼此不能互换。
上一篇:经典主婚人讲话稿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