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讲话稿最新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稿件“仇和讲话稿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关于仇和现象【第一篇】
关于仇和现象
一、仇和的领导方式、领导特点如何?
答:(1)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为标准,领导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独裁式的领导,放任式的领导和民主式的领导。以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与行为态度为标准,领导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和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
(2)我个人认为仇和的领导方式还是以民主式为主,再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制度支持的基础上结合独裁式领导方式。常言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代领导力理论大师保罗〃赫塞及其弟子也认为,领导方式不光要因人而异,还要因需而变,领导者首先要发现地区的共性,然后再根据被领导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自己的领导方式和行为。仇和同志正是这种“情境领导”模型。在他的执政过程中正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改革的成功。在民主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人格魅力、学识与经验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当地改革发展的新制度,特别是材料中他的秘书提到的一点“他博览群书,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文版就看了7个版本,《世界通史》看了3个版本,《政府的革命》更是他的至爱”,说明他的许多决策都是有理论基础的。我国处与改革发展初期也正需要这样多元化管理模式
1体为昆明的发展建言献策。在这次茶话会上,本报记者将公开发表过的1篇批评报道当面交给仇和,他当即表示对法制日报的舆论监督表示感谢,不久就作出了批示。3他的领导行为公开、公正,以法制为基础。他的每一项决议都是经过正规程序,调研、公示、最后审批。
二、仇和的领导行为能实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
1、仇和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当地情况:
他对当地情况的分析认为:“欠发达地区一般都有四个怪圈,即政治上越乱越穷,越穷越乱,表现为乱折腾;社会上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表现为乱生育;经济上越收越穷,越穷越收,表现为乱收费;思想上越保守越穷,越穷越保守,表现为头脑僵化”。而当时沭阳县是宿迁市最大、最乱、最穷的县,表现为人口大县、经济小县、治安乱县。仇和同志大力治脏治乱,治懒治散;治偷治摸,治邪治恶;治贪治腐,治愚治穷;美化环境,发展交通;整顿治安,恢复秩序;遏止超生,减少人口;摧枯拉朽,建设城镇;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鼓励公务人员经商等等政绩。
2、仇和上任后立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打击不良党风廉政腐败问题
中央先后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大举措”,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较好地解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害问题。而在此情势下,仇和同志沭阳的反腐工作是从机构改革开始的。原来,1997年以前,沭阳买官卖官盛行,仇和到沭阳后坚持把自己的前任一查到底。1997年4月,沭阳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全面实施端正官风、引导民风、净化乡风、树立县风的“四风工程”。随后,他从外县调来一位纪委书记,一位检察长,用5个月的时间掌握了大量证据,那一年,沭阳一共逮捕、查处党员干部243人,其中还包括2个副书记、3个副县长和一个政协主席。这一强有力的反腐举措不但他的改革施政奠定了现实基础,也为他在当地的绝对权威增加了砝码。在1997年,仇和同志还在宿迁市试行干部任前公
示制度。
3、仇和的个人领导魅力。
他学识渊博、执政经验丰富、性格果断、敢做敢为。材料中提到他博览群书,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文版就看了7个版本,《世界通史》看了3个版本,《政府的革命》更是他的至爱,还经常外出充电学习,如参加中国第四期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赴中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在他个人简历中也看出他的执政经验丰富,从1982年2月毕业后任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科研人员、院团委书记到2001年任宿迁市委书记期间,共任职十几个行政岗位,有省农科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省农科院植保研究党支部副书记兼院团委书记、院工会副主席,丰县科技副县长、省科委计划处和农村科技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宿迁市副市长,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副书记、副市长,、市长等,这都给他个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总之,仇和同志在他的执政过程中没有丝毫私心,一切本着执政为民的总目标进行着,这中信念与他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三、你怎样看待仇和的领导行为?
答:
1、阅读了大量关于仇和现象的新闻报道之后,我认为仇和的领导行为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他在真正意义上带领了宿迁市人民真正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正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相符合。过去的江苏宿迁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穷。1996年宿迁建市初期,人均GDP还不到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3,仅相当于中部地区的1/,被称为江苏经济的“第四极”,而沭阳县又是宿迁市内最大、最乱、最穷的县。然而,在仇和同志任沭阳县县委书记的四年内,沭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7年以来,沭阳县超常规发展,1998年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了%、%和%。到2000年底,沭阳共启动民间资金15亿元,新建小城镇楼房356万平方米,是1996年底总数的38倍。新增城镇人口万,人口城镇化率从%上升到%;到2000年底,沭阳城区新辟街道39条,新铺水泥路62万平方米,新建楼房19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08万平方米———一座全新的县城出现在沭阳百姓面前。这一件件创举、战绩告诉我们对于江苏宿迁市这一特殊的城市,仇和的领导行为是正确的,他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干群众急需的事,干群众受益的事,干打基础的事,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我个人认为中国需要这样的改革领导人。曾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出的12号文件中出现了一条:允许和扶持宿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和做法,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这点更能说明仇和的领导行为得到了中央、人民的认可。
2、我认为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在利与弊的认识权衡问题上应该“两利相衡择其重,两弊相冲选其轻”。尽管仇和的工作方法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问题”,但本人不能苟同网络上一些什么“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以强行划扣干部教师工资和强令农民出工的方式筹资修路”等说话的批评,任何制度的实施前提他是无私的,不是为了自己,而非本质的工作方法欠妥甚至简单粗暴问题。他能够真抓实干利用手重权力为老百姓干实事,能够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党的纪律,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做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率”,虚心地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发扬成绩并自觉及时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朝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总目标执政就是人民的好公仆。尽管有时冲动固执,但还不至于是个“油盐不进”、听不得一点群众的意见建议的人。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改革需要许许多多象仇和同志这样的干部。
仇和离职发言【第二篇】
感 谢 宿 迁 人 民n——仇和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离任讲话 2006-04-14)(2006-04-14)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了省委关于任命张新实同志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提名缪 瑞林同志为市长候选人的决定;省委副书记冯敏刚代表省委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新实同志、瑞 林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特别是省委冯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宿迁过去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对新任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宿迁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定 深刻领会,认真落实。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命 运是由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作用只有依附、融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才 能得以发挥。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它体 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工作的肯定、对宿迁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宿迁干部队伍的肯定,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1996 年 8 月 11 日,我从省级机关来到宿迁,参与地级宿 迁市的筹建,转眼已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 9 年零 8 个多月的时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抑平静。连日来,宿迁的山山水水,宿迁的父老乡亲,宿迁的广大干部和一起 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 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这十年,对宿迁来说,是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机遇垂青、倍加呵护、倾力扶持的十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论议论、终成共识的十年,是经过顽强打拼、摆脱窘境、奠定基础、加速崛起的十年。十年中,我先后在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工作上取 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市长 刘学东、佘义和等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 密配合,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和 526 万宿迁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驻宿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宿迁的父老乡亲及外埠宿迁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宿迁作为新组建的 地级市,农业、农村、农民比重最大,工业化、城市化、n
市场化比例最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载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处于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具有特殊的市情、特殊 的区位、特殊的地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市份、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 域。十年来,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 松的环境,并赋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碍;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省级机关和苏州等十二个兄弟市都高度 关注、无私援助,帮助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所有这一切,不仅是对宿迁工作的支持,也是对 我个人的厚爱,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真诚地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这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忘 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宿迁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 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他们平凡而伟大,是宿迁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十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 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十年来,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 宿迁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加班熬夜、n1n通宵达旦,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 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 要珍贵得多,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要高尚得多。我将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宿迁工 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宿迁同事结 下的深情厚谊。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谢宿迁人民的倾情奉献。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宿迁者 宿迁人的宿迁。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宿迁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也令人留恋的好地方。我在宿迁工作近十年,深情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儿子 在宿迁读书近六年,留下了浓浓的宿迁口音,我爱人在宿迁工作及退休近五年,深沉地眷恋着她的 n
同事,我们赡养的三位高龄老人在宿迁生活近四年,她们执着地喜欢宿迁的宁静,更有我永久助养 的六位宿迁孤儿使我们不能割舍宿迁情结,我的全家已经融入宿迁,已经成为真正的宿迁人!十年 来,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已经把我和宿迁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回首往事,不论是改革开放 还是经济发展,不论是交通会战还是城镇建设,不论是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广大的宿迁人民,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难制胜,始终以勇于创新的品质开拓进取,始终以无私忘我的精神顾全大 局。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还在需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万众一心的 合力。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是他们,赋予了我科学决策的智慧;是 他们,支撑着我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帮助我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冲动。只要想起这些,我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干不厌 的工作,折不挠的毅力。在这十年中,就我个人来说,有过痛苦、劳累、茫然和等待,但更多的是 欢乐、轻松、自信和坚定,这是宿迁人民使然,是宿迁人民赐予。宿迁人民的殷殷深情已经溶入我 的血脉之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也必将成为我今后为党和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 泉。十年,对宇宙变迁是不值计量,对世界变化是长河一瞬,对经济发展是弹指一挥,对社会进步 是过眼云烟。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不短的人生履历、社会阅历、政治经历。我本来自农村,出身 农民,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宿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许多老领导、老同志、老同事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使我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我经常提醒并告诫自己,一地政权,一域发展,一方稳定,百万百姓,责任重如泰山,不可有丝毫懈怠。回首这段岁月,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在 宿迁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倾注了我全部的追求和心血,融入了所有的甘苦与忧乐;回首 这段岁月,虽然付出超常的辛劳和汗水,尽管已眉梢添雪、风霜日重,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回 首这段岁月,虽然也曾经历过坎坷和曲折,也曾遭遇意想不到的艰难和险阻,但我从未有过丝毫的 懈怠和退却。十年来,我时刻铭记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尽心、尽力、尽责,试图以行动报答 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和舐犊之情。但是,由于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作出了很大的 努力,仍然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的事,存在着一些解决得不及时、不妥当的问题,留下了一些不足n
仇和离别感言【第三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维佳部长宣布了省委对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我完全赞同、衷心拥护、坚决服从。田欣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过硬、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由他担任昆明市委书记是合适的。纪恒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昆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昆明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昆明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2007年12月,中央和省委调我到从未来过的云南昆明工作,转眼已过去四年时间。省党代会期间,忙里得闲之时,我就独自到海埂大堤上,去看不远万里而来的红嘴鸥,看空阔无边的滇池,看睡美人般的西山,看蓝蓝的天、悠然的云,看树荫下、花丛中与海鸥同乐的人们。而这个季节,北国风光更多的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部沿海也是冬意渐浓、寒风阵阵。我庆幸自己,能够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好时代。特别是来到昆明这四年,正当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际,正值我国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之时,正逢云南着力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之机,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构建了难得的干事创业环境。昆明作为享誉世界的春城,又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型、枢纽型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之美、高原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都市时尚之美和边境异域之美。在昆明工作四年,时间虽然不长,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成长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是我工作中最充实的一段经历。伴随着调离日子的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以平静。连日来,昆明的山山水水,昆明的父老乡亲,昆明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心头、浮现在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清晰、那么鲜活,令人难忘、令人感动、令人眷恋。
回顾过去四年的工作,很多是在补课、打基础、还历史欠账。它既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未来的起点和根基,而许多战略性举措还刚刚启动,今后的工作仍将是任重道远。我和同志们都很清楚,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间,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仍然处在落后位次、较低水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四年来,我虽然做了一些自己职责所系、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市各族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更由于受自身能力和水平、智慧和胆识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有一些想去做、该去做的工作没有去做,也有一些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够完美、不尽如意,留下了一些不足和遗憾。我时常觉得,如果自己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或许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会更高一些;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或许考虑问题会更全面一些;如果自己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要求严厉、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虽然过去不能假设,时光也不能倒流,我们却可以从过去得到启示和借鉴、得到激励和鞭策,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对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昆明的遗憾,带给同志们的不愉快,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个人的前途命运是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抱负、才能和作用只有顺应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得以发挥。历史注定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的一代、创业的一代、奉献的一代,也是铺路的一代、打基础的一代、承前启后的一代。这次组织上对我工作的调整和安排,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也体现了对昆明工作和广大干部的认可与肯定,体现了对昆明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与重视。回顾四年来,我和昆明的同事们一起大干、拼搏、攻坚、冲刺,经历了多重挑战和考验,也曾遭遇坎坷、曲折、困惑和茫然,但我们从不动摇、从不折腾、从不懈怠。这四年,对昆明发展来说,是现代新昆明建设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展开、区域性国际城市蓄势待发的四年;对昆明干部群众来说,则是务实多于务虚、实干多于空谈、付出多于回报、辛劳多于收获的四年。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付出已有回报、辛劳已有收获,昆明的发展变化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认同,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认定。对于个人,这就是人生价值的阶段性实现;对于地区,这就是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进步。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更使人振奋,更让人安慰的?昆明各族干部群众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片热土,无愧于这份事业!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前,昆明历史性地迎来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两大机遇,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对外开放的提速期、文化事业的繁荣期和社会建设的转型期。与大家一样,我对昆明的未来满怀信心、满怀期待、满怀憧憬。我憧憬着,昆明更加民富市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排名快速提升,产业和企业品牌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我憧憬着,城乡居民充分享有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机会,个个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我憧憬着,贫困地区、困难群体的人们不再为吃、穿、住发愁,城乡建设过程中被征地拆迁的人们全部搬进新居,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安康、更有尊严;我憧憬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设施星罗棋布,节假日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成为新的风尚;我憧憬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深入人心,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人们普遍追求真理、尊重科学、注重和谐、崇尚文明;我憧憬着,城市城镇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市民们可以在公园里、广场上、林荫下休憩流连;我憧憬着,滇池水清岸绿,鱼儿洄游,孩子们又可以在水中嬉戏玩耍;我憧憬着,交通四通八达,地铁快速便捷,出行的人们再也不用为高峰期堵车而烦恼;我憧憬着,众多外国机构、跨国企业落户昆明,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在大街上往来穿行;我憧憬着,昆明让外地人一提起就充满向往,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真正成为一座彰显区域性国际城市魅力的“壮丽大城”。
回顾四年来,在昆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在市级领导班子这个充盈温情的团队里,大家坚持用心思考、用心决策、用心做事,为昆明的事业倾注了精力和心血,寄托了情感和追求,付出了热忱和努力。我也深深地融入了红土高原、彩云之南、滇池湖畔,深深地爱上了昆明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昆明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昆明干部觉悟高、能力强、干劲足。他们平凡而伟大,拥有生生不息的高原情怀、大山精神,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是昆明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四年来,我与昆明从素未谋面到植根坚守,与大家从素不相识到相逢、相知、相勉,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废寝忘食、加班熬夜,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还要珍贵;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还要高尚。今天,我虽然与同志们深情话别,依依不舍;但省、市同城,今后我仍将愉快地工作、生活在昆明大地上。我一定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昆明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各族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这次会议以后,我就要从昆明到省里上班。我将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众望,勤勉敬业、开拓进取,严格律己、清正廉洁,为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作出积极贡献!虽然离开昆明工作岗位,但我依然会永远热爱昆明、情系昆明,关注昆明、支持昆明。凡事只要有利于推动昆明发展、有利于造福昆明人民,我都将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我在昆明任职四年与大家共同形成的一些思路、决策和措施,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现实情况和认识水平作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有的可以继续坚持,有的应该深化和完善,有的则需要调整、修正和改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形势变化的必然,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坚持、深化和完善我会很高兴,调整、修正和改变我同样很高兴。衷心希望昆明的工作和事业,能够在创新和超越中不断发展前进。我坚信,在以田欣同志为班长的市级领导班子带领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经济繁荣富强、文化特色浓郁、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多元、民主法制健全、人民生活幸福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必将崛起在祖国西部大地上。
在云南工作,就是云南人;哪里实现理想,哪里就是家园。昆明这座城市给了我阳光、雨露和养分。我愿意作春城大地上的一棵树,为这座城市增色添彩,与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植根在这座城市,我的心、我的情、我的梦也会在这座城市。
最后,我想再说三句话:
我衷心地感谢昆明人民!
我深深地热爱昆明这片土地!
我真诚地祝愿昆明的明天更美好!
仇和【第四篇】
仇 和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了省委关于任命张新实同志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提名缪瑞林同志为市长候选人的决定;省委副书记冯敏刚代表省委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新实同志、瑞林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特别是省委冯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宿迁过去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对新任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宿迁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定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命运是由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作用只有依附、融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发挥。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工作的肯定、对宿迁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宿迁干部队伍的肯定,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
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1996年8月11日,我从省级机关来到宿迁,参与地级宿迁市的筹建,转眼已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9年零8个多月的时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抑平静。连日来,宿迁的山山水水,宿迁的父老乡亲,宿迁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这十年,对宿迁来说,是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机遇垂青、倍加呵护、倾力扶持的十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论议论、终成共识的十年,是经过顽强打拼、摆脱窘境、奠定基础、加速崛起的十年。十年中,我先后在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市长刘学东、佘义和等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密配合,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和526万宿迁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驻宿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宿迁的父老乡亲及外埠宿迁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宿迁作为新组建的地级市,农业、农村、农民比重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比例最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载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处于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具有特殊的市情、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市份、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十年来,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并赋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碍;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省级机关和苏州等十二个兄弟市都高度关注、无私援助,帮助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所有这一切,不仅是对宿迁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厚爱,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真诚地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这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宿迁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他们平凡而伟大,是宿迁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十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十年来,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宿迁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加班熬夜、通宵达旦,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要珍贵得多,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要高尚得多。我将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宿迁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宿迁同事结下的深情厚谊。
上一篇:40年战友聚会致辞【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