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让吃亏奉献成为驻村工作的鲜明底色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让吃亏奉献成为驻村工作的鲜明底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X,是学校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2023年5月23日被选派到X县X乡X村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锻炼。从州直单位到村级驻村工作队员,不仅是身份岗位的转变,也时刻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与考验。一年多来,经历了“没有方向”的迷茫焦虑,克服了“人少事多”的束手无策,完成了“角色转变”的充实喜悦,“三个阶段”不仅承载着驻村生活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自己铸魂、修心、塑形的成长与蜕变。

阶段一:要耐得住,这是一场铸魂之旅。

在担当奉献中完成蜕变、实现成长。去年的5月23日,X校长和办公室X主任亲自送我到X乡X村报到,说实话,我的第一感觉是离X好远,尽管以前有过驻村的工作经历,但相比而言,条件还是艰苦很多。到了村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岑巩的驻村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和我在镇远驻村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完全不同,一种“不适感”油然而生,深感困惑迷茫,“如何做好动态监测、网格员和帮扶干部各自的工作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等等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让我手足无措,深刻体会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真正含义和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的艰辛。懊恼之际,全县驻村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州委党校的培训让我结识了更多在岑巩驻村的州直单位的同仁们,在与他们的经验交流中,一位经验丰富的工作队长告诉我:“刚来碰钉子、撞梁子是正常的,但千万不能畏难,要安顿好自己的心”。这句话让我瞬间警醒,我们面对未知领域时,总是习惯于把“困难”在想象中放大,不断消耗自己。但其实,要紧的是心态,是主观能动性,是战胜困难的勇气,于是,我把省、州下发的驻村理论学习资料结合在党校培训的内容,再次认真学习了几遍,再加上坚持读解放军报,经过大半年的自我理论淬炼,我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政治站位进一步提升,核心意识进一步筑牢,大局观念进一步增强。(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读解放军报而非人民日报,我认为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是要听从指挥的,是要无条件绝对服从的,不能因为你有困难就不去了,我作为学校办公室的一名党员同志,就必须发挥好办公室讲政治,顾大局,听指挥的优良品格,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

阶段二:要蹲得下,这是一场修心之旅。

在打破桎梏中鱼水交融、得到认可。根据驻村工作要求,驻村队员到村之后必须吃住在村,到村交接完毕之后,就剩我一个人每天孤零零的在村委会,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工作,真正过上了“孤家寡人”的生活,不久之后,村里的自来水也慢慢变小,直到后来的彻底歇菜。我逐渐意识到,这种工作方式方法肯定不行,向黄牛那样只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迟早会像这自来水一样慢慢变小、直至枯竭,于是在与村支书坦诚的沟通下,村委会重新接了管子,终于又过上了有自来水的生活。驻村工作的日子也在日复一日中发生悄然变化,从我刚到村时饭桌上只有我一个人,到3个人,再到5个人,我慢慢的把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聚拢”在一起,大家一起吃、一起干,彼此的话也逐渐增多,大家也相互更加的了解,工作开展也顺畅起来,逐渐形成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的良好氛围。在后续的入户走访中,村干部会认真向村民介绍我,并言传身教一些解决矛盾纠纷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闲暇时我还会到乡里和政府干部参加一些他们的活动,逐渐的融入他们的“圈子”,在不断地“双向互动中”,与村干部、乡干部、群众打成了一片,收获了村干部和群众认可的“大拇指”。农村一线很多政策落地和工作开展都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上,多走农家路、多说农家话、多做农家事,是融入群众、消除芥蒂、赢得信任的金钥匙。不断增强与群众沟通的本领,把“群众语言”挂在嘴上,做一个“有心人”、“有情人”,摸透、摸清群众的所思、所虑、所求,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经过这一年的锻炼,我的心态平和了,格局打开了,眼界提升了。

阶段三:要靠得住,这是一场塑形之旅。

在为民服务中绘就底色、收获温暖。驻村,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莫过于辛苦过后群众脸上洋溢的那一抹“甜”。由于现在农村绝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就业,留在村里的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她们当中大多文化素质都偏低甚至是文盲,村里有一位老大娘,由于微信缓存过多不会清理而导致无法使用,有一天天刚黑,就来村委会使劲敲我的门,我听着急促的敲门声,还以为是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一开门询问才得知,是因为发送给在外务工的儿子银行卡信息失败而忧心忡忡,在我耐心的劝导和帮助下,大娘最终顺利的和他儿子取得联系,看到大娘和他儿子通话时脸上知足的表情时我也乐了。除此之外,我们村另一个支部的老支书,每次有党建材料不会的地方都会打电话给我,我都会细致耐心的给他解答,他每次都感叹,“要是你走了,我怎么搞哦”,每次季度监测,我都会跟着工作队深入各组进行逐户走访,用笔记下家庭信息、群众关切的事情,“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今年是否有大的经济开支”用心分析发展堵点,增收难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所忧,是驻村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帮扶工作的应有之义。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到为群众更换灯泡;为戚梅先户优秀老党员、特困供养家庭发放日常生活用品;衔接帮扶单位为18名大学生发放助学激励金……大到党建资料管理、惠民政策宣传、“两险”收缴、森林防灭火宣传……“一小一大”的背后,检验着为民服务的“一言一行”,关联着群众生活的“一点一滴”,我也在不断地驻村“考验”中明白了,群众需要的从来都是质朴的、是可感可及的,只有将一件件小事办妥,一个个实事办实,一桩桩好事办好,终究会换来群众脸上洋溢的那“一抹笑”、心里回荡的那“一抹甜”,才能真正成为那个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人。经过一年的锻炼,我把我们学校的良好形象树起来了,招牌立起来了,口碑攒起来了。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充分发挥吃亏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回应群众的“千言万语”,用自己的“一片赤诚”疏导群众的“千头万绪”,用自己的“一份真情”解决群众的“千辛万难”,努力在服务基层发展中贡献才智、实现价值。

47 3008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