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2024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区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动员志愿服务社会力量,积极探索以“社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养老解决方案,构建链条式、网格化、项目化、社会化“一式三化”工作模式,建立了“1+3+N”多元、专业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志在**—老吾老·心连心”服务品牌。

一、坚持链条式逐级培育,实现赋能固基

**区坚持区级职能部门统筹,抓好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两支队伍建设,实现部署“一张网”、服务有力度。

坚持合力共培,打好志愿服务“组合拳”。区级层面成立由区委社会工作部及民政、卫健、财政、司法等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政策制定、协调推进和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等工作。街道、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设立社工与志愿养老服务工作站,具体落实政策和开展服务。建立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社工+志愿服务”发展政策措施,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服务。东华街道制定《东华颐养·社区旅居医康养新服务新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依托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实现对60岁以上老人精准服务。

抓实社会组织,下好志愿服务“先手棋”。探索“社工+志愿服务”与社区基金融合养老模式,明确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专业引领和协调管理作用,通过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深入社区开展需求调研,精准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协调志愿力量、监督服务质量,确保养老服务高效有序进行。拓东街道尚义社区统筹社区基金2万元,引进第三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美美与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方式,搭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体系,实施了尚义社区“幸福家园”项目。

聚焦志愿者融入,筑牢志愿服务“暖心墙”。将志愿者作为重要补充力量融入养老服务,区级层面组建以退休老党员为骨干力量的志愿服务团队,整合党员、居民、学生等各方力量,通过发挥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动作用,为老人提供日常陪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同时,加强对社工与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通过联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技能,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目前,**区已建立助老志愿服务队178支,共有15364名志愿者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

二、依托网格化整合力量,实现资源融合

**区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构建覆盖全区的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网格,实现政民“一心齐”、阵地有广度。

整合资源,建好阵地。积极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力量,推动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导社会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加强与医疗、文化、体育等部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由**区春翼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执行的重工社区“情暖人心”老年人关爱项目,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整合改造重工社区闲置活动室,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搭建起社区老年人自助互助的服务平台。

结对帮扶,共建共享。鼓励网格内的志愿者与老年人结对帮扶,志愿者开展“敲门服务”,与老年人聊天解闷、问寒问暖,提供各种生活帮助,把表现突出的老党员、党员志愿者培育成“网红志愿者”,带领其他社工和志愿者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共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目前,全区累计培育“网红志愿者”126名,年龄最大的81岁,真正实现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

网格治理,服务精细。依托五级治理体系,实施网格员为老服务项目,根据志愿者居住地和工作地,把志愿者编入社区网格中,建立民政主导、街道主办、上下协同、及时高效的推进保障机制,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老年人信息排查精准化、助老关爱及时快捷、社区老年教育常态化。**区将志愿者按照属地编入社区网格,组织开展人口普查等志愿服务2000余次。

三、聚焦项目化精准服务,实现多方共治

**区抓实社工与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定制3类老年志愿项目库,实施养老志愿服务长期跟踪和动态监管,实现服务“同心圆”、治理有温度。

建立项目库,“保姆式”服务进万家。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需问题,开展系列专项志愿项目,设置生活服务、医疗救助服务、心灵关怀服务3个资源项目库,推出“五助、常陪、四解”暖心服务。目前,这3个项目库为全区11423名老年人提供长期稳定的志愿帮扶。

孵化自治力量,“小巷管家”扎根社区。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孵化自治队伍参与养老服务新路径,通过社会组织派遣专业团队对自治组织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提升能力、建立和管理团队,并且孵化培育了一批社区能人参与志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目前,全区累计孵化志愿服务队78支,挖掘能人志愿者2320余人,联动开展社区助老活动600余场。

强化效果评估,服务项目因需调整。实施项目库志愿人群动态监测管理,结合老年人需求转变和困难状态变化,动态更新志愿服务项目,对需求转变的老年人及时调整对接项目。该制度建立以来,全区对51个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评估,动态调整项目24个,取消项目3个,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动态管理。

四、构建社会化温情互动,实现双向奔赴

**区升级志愿服务理念,精准统筹社会资源,多措并举调动社会力量,把老人“心事账单”变成“快乐清单”,实现社志同心、治理暖心。

实现“低龄助高龄”双向奔赴。**区开展“低龄助高龄”老年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招募低龄老人志愿者与高龄老人结对,满足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关注的需求,让低龄老人老有所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双向奔赴。

实现社工与老人双向奔赴。**区发挥街道社工站示范引领作用,将“社工+志愿服务”融入社工站项目服务,社工注重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积极推动低龄老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参与老年人志愿服务团队的孵化与管理,链接老年人、社区、社会组织三方资源,多方联动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

实现政府与群众双向奔赴。**区依托邻里食堂、老年大学、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阵地,解决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吃饭难等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通过志愿服务,减轻高龄老人家属照顾老人的压力,在社区中形成尊老爱老、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区已投入130余万元社区基金用于养老服务,建成85个老年食堂、3所老年大学。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47 3489009
");